政治经济学试题

2024-05-13

1. 政治经济学试题

一、简答题
1.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用百分数表示。
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量)X100%
其影响因素:首先是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利润率越高,利息率越高;反之,利息率越低。其次是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就下降;供不应求,利息率就上升。
2.首先,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预付资本中的流动资本。
  其次,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再次,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

政治经济学试题

2. 政治经济学(单选题)

1.(2)【解释】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并取得“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形成的。● 最早对经济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的是重商主义学派。▲ 重商主义学派 产生于资本主义早期,他们的主要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 其一,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其二,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在 17世纪初,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安·德·蒙克莱田写了一本《献给国王和王太后陛下的政治经济学》(1615),在这本书里他首先使用了“政治经济学”一词。 经济学前面加的“政治”一词,是指“社会结构”或“国家”的意思。就是说,▲ 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家庭或庄园经济的范围,而是以整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了。 
2.(2)【解释】商品的价值是有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即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
3.(3)【解释】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4.(1)【解释】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例如一个资本所有者花100元工资雇佣一个劳动力,劳动力在劳动中创造出120元的价值,其中100元与工资相抵消,20元就是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  资本所有者看中的正是这一点,他才愿意购买劳动力这种商品。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货币才会转化为资本。所以,我们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前提条件。
5.(3)【解释】相对剩余价值是在众多资本家分别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必须要改进技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众多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综合结果,乃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导致生活资料价值的降低,进而导致劳动力价值的降低。最终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是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6.(4)【解释】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m'=m\v(m'代表剩余价值率,m代表剩余价值,v代表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又称剥削率。
7.(2)【解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题目中漏打了(经济)二字,否则此题目无正确答案。
8.(1)【解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为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不平衡、多层次的现状,所以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9.(1)计划体制的改革
10.(1)股份合作制 
11.(3)【解释】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包含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12.(2)经济手段
13.(1)社会保险
14.(4)【解释】题目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费用应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如果是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那么就应由国家全部承担。
15.(4)【解释】跨国公司是以一国总公司为基地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跨国生产、销售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大型垄断企业。
16.(3)【解释】经济全球化又称经济国际化,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1)、(2)、(4)项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第(3)项为正确选项。
17.(1)【解释】商品的价值是有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即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

3. 政治经济学题

(1)Ⅰ(c+v+m)=24000*0.5+3000v+3000m=18000        Ⅱ(c+v+m)=6000*0.5+1500+1500=6000
(2)Ⅰc=24000+(3000*0.6/12)*11=25650 Ⅰv=3000+(3000*0.6/12)*1=3150 Ⅰm=3150
Ⅱ(c+c')=Ⅰ(v+3000*0.6/12*1+3000-3000*0.6) Ⅱc'=1350 Ⅱv'=1500-1350=150
Ⅱ(c:v)=1350/150=9/1
(3)(v+m)>Ⅱc,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首要前提条件。
m/x代表剩余价值中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m—m/x代表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

扩大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实下的基本条件为:
Ⅰ(v+△v+-)=Ⅱ(c+△c) 这是基本的实现条件,反映了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平衡关系。

政治经济学题

4. 政治经济学(单选题)

A. 分配关系
B. 消费关系
C. 生产关系
D. 交换关系

5. 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题帮忙解答下。

1.  商品的价格是____BD
A. 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B.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C. 由价值决定的
D. 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E. 受供求关系影响的
     
2.  为了弥补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损失,资本家采取的办法有____AE
A. 利用新技术
B. 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C. 延长劳动时间
D. 提高劳动强度
E. 提高对机器设备的利用率

3.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是____ABCDE
A. 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
B.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C. 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
D. 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E. 自然条件等

4.  下列关于资本的划分正确的是( )ABCD
A. 按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 按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 按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 按资本在流通的不同作用,资本分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
E. 按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职能形式,资本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5.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____ABC
A. 包括社会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B.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C. 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之上
D. 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E. 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____CD
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7.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____DE
A. 二者本来是同一个东西
B. 前者是后者的转化形式
C. 后者是前者的本质
D. 前者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E. 后者体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____BD
A. 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 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 社会化大生产
E.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
 
9.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____AC
A. 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属于可变资本
B. 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固定资本
C. 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流动资本
D. 从其价值形成方面看,与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的作用相同
E. 从其流通的方式看,它和流动资本没有区别

10.  利息是____BC
A. 平均利润
B.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
C. 资本商品的价值
D. 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E. 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题帮忙解答下。

6.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

17D、18D、19C、20C、21C、22C、23A、24A、25A学过很久了,希望都答对了。

7.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简述题

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 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案例问题:(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1.答案简要:(1)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其根本原因:第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第二,不存在“绝对的垄断”。 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 
(2)可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2000年12月,深圳市政府下发了《进一步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制度的指导意见》,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制度,这是深圳在分配制度改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关于国有企业资本、管理和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若干政策性意见。强调放开员工持股的比例和行业限制。另外,对获得超额垄断利润的政策垄断性企业的工资分配加强调控,实施“国家工资控制线”,防止过度增长。对供电、供水、公交等影响国计民生的公益性企业,实行“员工平均工资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对高新技术企业,允许其工资水平高于一般企业的工资水平。
�0�2
案例问题:请根据本章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因。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发展水平不高,还不具备单一的按劳分配条件,为了调动各类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必须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⑵在处理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关系上,要坚持按劳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占主体,按劳分配的范围和数量都占主体,由此保证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性质,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
⑶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经济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拓宽要素分配的范围和种类。即使在公有制经济中,也应适当采用按要素分配的方式,如职工持股分红、经营者风险收入等方式以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简述题

8. 政治经济学试题

1D 2D 3D 4 A 5B 6C 7C 8 B 9D 10 B 11B 12 B 13C 14 A 15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