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的创始人

2024-05-15

1. 宜家的创始人

从卖火柴的小男孩到欧洲首富,宜家的创始人传奇人生。

宜家的创始人

2. 宜家创始人

      宜家及其创始人的故事。第一次到宜家商场最大的感触就是它独具匠心的、沉浸式的家具陈列方式,进去商场的瞬间让人仿佛看到自己未来小家的样子。更确切地说:我们逛的不是家具商场,而是参观样板房。
  
  
 好奇心驱动,这样一种独具匠心风格的家具商场,他的创始人是谁?是怎么产生如此设计的思路?背后都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查阅一番资料,终于明白真相,不禁被这位boss所震撼。
  
  
 他就是出生于瑞典的英格瓦·坎普拉德,宜家创始人,其对设计的理念特别简单:让每一个人都能用上有设计感的家具。
  
  
 他似乎是一个天生的生意人。其母亲的家族很厉害,母亲的兄弟是当地著名的百货商人,外公是当地的五金经销商,兴许是因为遗传关系,不到5岁的坎普拉德竟然做成了人生第一笔生意:因为发现邻居有需要火柴,他央求姑妈给他进货,结果竟然成功地将火柴全部卖给了邻居。
  
  
 在后来的上学、参军路上,他也是一路做着生意,看别人有什么需求就去行动来满足需求,可谓极具商业头脑!
  
  
 从售卖钢笔、圆珠笔、圣诞卡片、钱包、相框、手表,甚至还有尼龙袜,到后来专注卖家具,一路走来,多次遭受到竞争对手的碾压,甚至切断他的货源和原材料,致使其不断陷入困境当中。
  
  
 那么面对打压他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又是如何一步步从卖杂货转变到了卖家具了?
  
  
 在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和碾压,在他最彷徨无助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人——斯文·汉松。他们相谈甚欢,一拍即合,随即对利润不高的小商品全部砍掉,转而只做大件商品,只做能够摆得出来、让人看得见的东西。坎普拉德想到了家具。
  
  
 自此,他便开始只专注于卖家具一件事上。
  
  
 经过4年经营,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他的盘子越做越大,此时又有竞争对手的眼红了,各种阻挠,联合绞杀,不让供应商给他供货。于是他再次破局,站在更高纬度思考问题,借助自己擅长砍价的优势,把从供货商手里进货转变为自己生产。自此,宜家再次升级,从一个分销商变成了产供销一体的公司。
  
  
 这一次次的破局,让宜家不断壮大,最终走向了全世界,并成为了一家全球最大的家具厂商。犹如我们人生一般。
  
  
 纵观我们的人生,是否也是这样的模式?面对一次次困难,我们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不断成长。
  
  
 1.以感恩之心面对困难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更多的应该是报以感激的心态。因为这即将让我们再次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如何解决问题,不错失每次成长的机会;
  
  
 2.利用优势解决问题
  
  
 坎普拉德利用自己擅长讨价的优势,并注入到企业理念中,让宜家成为一家以物美价廉为特色的家具店。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是否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潜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利用优势,事半功倍!
  
  
 3.利用“升维”方式,放大格局解决问题
  
  
 在每次面对竞争对手的绞杀,他总能冲破重围,不断升级系统,从更高纬度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宜家不断壮大。我们在每次的人生难题中,是否也应该积极利用升维和整合资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比如,想换工作想转行,是否将过往的工作经验和业余爱好整合起来,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4.只专注一件事,做到极致
  
 坎普拉德从一开始售卖各种杂货,到最后只卖家具,实现了产品升级,最终走向成功。我们的人生过程中,是否也是一样?专注做好一件事并做到极致,不成功都难吧?专注!专注!专注!
  
  
 5.志同道合为伴侣太重要
  
 纵观最近分享的几位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成功的过程中,无不是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想想我们自己,所在的公司、身边的朋友、你的伴侣,是否与你是志同道合的?

3. 宜家哪个国家的 创始人是谁

宜家是哪个国家的,它由坎普拉德1943年在瑞典南部家乡创建。据悉坎普拉德现年86岁,身价大约375亿美元。近日这位创始人,正式把管理权交给三个儿子。
坎普拉德三个儿子分别是彼得、约纳斯和马蒂亚斯。彼得今年满48岁,人称“经济学家”,掌管设在卢森堡的家族企业Ikano集团,分管家族财务、资产、保险、资本管理和零售控股等领域。
约纳斯46岁,被称为“创意设计师和产品研发师”,是英格卡控股董事会成员。
马蒂亚斯43岁,是“商人和‘三驾马车’中的接受倡议者”,分管国际宜家控股,这家企业拥有宜家理念和品牌,与在全球各地的每一所宜家商场签署授权经营协议。

宜家哪个国家的 创始人是谁

4. 宜家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宜家家居(IKEA)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企业,销售主要包括座椅/沙发系列、办公用品、卧室系列、厨房系列、照明系列、纺织品、炊具系列、房屋储藏系列、儿童产品系列等约10,000个产品。
在全球29个国家/地区拥有355个商场(2017年8月31日起),其中有31家在中国大陆,分别在北京(三家)、天津(两家)、上海(三家)、郑州、武汉、广州(两家)、成都(两家)、深圳、青岛、南京、无锡、大连、沈阳、济南、宁波、重庆、杭州、西安、哈尔滨、佛山、苏州、徐州、南通、长沙。其中重庆为亚洲地区最大宜家标准店。
宜家采取全球化的采购模式,在全球设立了16个采购区域,其中有3个在中国大陆,分别为华南区,华中区和华北区。宜家在中国的采购量已占到总量的18%,排名第一。
至2016年3月31日,宜家在中国内地的零售商场达到19家,所需仓储容量由10万立方米扩大到40万立方米以上。中国已成为宜家最大的采购市场和业务增长最重要的空间之一,在宜家的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扩展资料:
采购模式:
宜家家居的采购模式是全球化的采购模式。宜家的产品是从各贸易区域(Trading Area)采购后运抵全球26个分销中心再送货至宜家在全球的商场。
宜家的采购理念及对供应商的评估主要包括4个方面,包括持续的价格改进、严格的供货表现/服务水平、质量好且健康的产品、环保及社会责任(简称IWAY-The IKEA way of Purchasing home furnishing products——宜家采购家居产品要求,它是宜家公司对供应商有关环境保护,工作条件,童工和森林资源方面的政策)。 
宜家家居在全球的16个采购贸易区设立了46个贸易代表处,分布于32个国家。贸易代表处的工作人员根据宜家的最佳采购理念评估供应商,在总部及供应商之间进行协调,实施产品采购计划,监控产品质量,关注供应商的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体系和安全工作条件。如今,宜家在全球53个国家有大约1300个供应商。
2008年12月30日,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宜家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宜家

5. 宜家创始人的传奇创业故事

在瑞典人的心目中,认为这个"小气又吝啬"的怪老头视为"孤独英雄"。并且相信他才是世界的首富,其财富超过比尔盖茨。这个瑞典人就是家俱制造商宜家公司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   五岁开始做生意   现年78岁的英格瓦坎普拉德出生于一个经营农场的家庭里,很小就表现出经商的天赋。  1931年,5岁的坎普拉德看到庄园周围人家的火柴用量很大,而且非常短缺,便灵机一动,求他的婶婶代他从集市花88欧尔买回了100盒。  坎普拉德怀抱着火柴,先蹦蹦跳跳地找到他的奶奶,向她推销自己的商品。奶奶称赞完坎普拉德头脑机灵后,买下几盒火柴。初次尝到谋取商品利润滋味的坎普拉德又满怀信心地将火柴推销给左邻右舍。不到一天时间,他就把火柴全部卖了出去,从中赚了100欧尔。  看着到手的100欧尔,坎普拉德异常兴奋,这种兴奋促使着他乐此不疲,先后推销过圣诞卡和墙帷,还骑着自行车满镇子穿梭,兜售新抓到的鱼。  出生于商人家庭的坎普拉德骨子里显然有经商的"基因"。他说,从年幼时开始,他就有着强烈的挣钱愿望,打定主意今后要做个商人。  而他的这个愿望之所以能够实现,还与家人对待他的行为方式分不开。  自从那次买过火柴之后,奶奶便成为他忠实的顾客。不论需要与否,她都会从孙子的手中买下各类小商品,尽管数量不多,但总是给了小坎普拉德继续经销的勇气。  像成年人一样被信任也是坎普拉德能不断进步与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10岁那年,坎普拉德向父亲借了90克郎。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父亲还是坦然将钱交给儿子,他相信坎普拉德的经营能力。结果,他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  1943年春天,坎普拉德决定在去哥德堡商学院上学前创办自己的公司,而由于只有17岁,申办公司必须首先得到监护人的许可。于是,他求助于叔叔。  叔叔没有认为他的举止可笑,没有嘲笑他痴心妄想,而是停下手中的活计,将坎普拉德引进家中的厨房,先给他倒上一杯咖啡,然后坐在桌子旁说:"孩子,你仔细讲一讲,你究竟想办个什么样的公司。"当坎普拉德将心中的计划全部讲一遍后,叔叔沉思了一会,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个公司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宜家。  事实上,教育方式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极大。当年,小爱迪生学母鸡孵小鸡,要是在中国,这种行为可能不是被大人训为淘气就是被斥为捣乱。  据说在这次东南亚发生的巨大海啸中,一名随父母在泰国普吉岛度假的10岁英国女孩,因为在地理课上学了关于海啸的基本知识,当她突然发现海水与老师讲的情况一样后,便对妈妈说可能有海啸。她的父母马上告诉了其他游客和旅馆员工。人们立即疏散,不仅挽救了一家四口,而且还救了同行的100多名游客和旅馆员工的命。  当这个消息传出后,很多人由此发出感叹:"如果她是一个中国孩子,父母会不会认真听取她的话,然后采取行动呢?"   宜家的哲学   善于观察、思考,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商机可以说是坎普拉德又一个成功的原因。  1948年的一天,坎普拉德看到了一直在做家俱大买卖的人的广告,心里不由怦然一动:"现在我住的莫科恩附近有许多小家俱商,我为什么不试试也搞家俱经营呢?"而在这之前,坎普拉德卖的不过是圣诞卡、种子、自来水笔、相架、手表、钱包、尼龙袜等一类的东西。  开始卖家俱的坎普拉德同所有的零售商一样,非常注意对成本的控制。  为了降低成本,坎普拉德从不惜在设计上花功夫。宜家的邦格咖啡杯至今已进行了三次重新设计,其目的只是为了能在一个货盘上多装一些。经过三次设计后,能装数量分别为864只、1280只和2024只。由此而诞生的自组式家俱,成了宜家成功的秘密之一。  这种模式如今越来越多地被国内企业家所效仿。阳光100集团董事长易小迪不止一次地对《时代人物周报》坦承,最值得他学习的人是坎普拉德,他的成本意识看似更"费劲",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而坎普拉德认为,宜家独特的成功秘密就在于"晴天时把雨伞价格擡高,到了下雨时再打折出售"。  如今,坎普拉德已交出了他的管理权杖。但退休后的坎普拉德还是奉行一切从节约成本出发的原则,把家正式安在了税收更低的瑞士,并喜欢在下午价格比较便宜的时段去市场购买蔬菜、水果。  坎普拉德的退休并没有改变宜家扩张的步伐。宜家中国区总经理都福延透露,在北京望京的第二座商场,面积是马甸商场的4倍。商场将于2005年开业,预计年销售额将达到7—10亿元。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假如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城市化进程和汽车公路的发展,没有职业妇女数量的增长,没有围绕着住房和家庭以及住房条件的社会改革,没有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也许就没有坎普拉德有所作为的用武之地。   肥水不流外人田   今天,宜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在全球拥有180多家连锁商店、76万多名员工、在33个国家拥有42个贸易分支机构、与55个国家1800个供应商合作、平均每年有15000万顾客光顾、年销售额为122亿美元的庞大跨国企业。  尽管这些每一个都代表"白花花银子"的数字不能直接证明坎普拉德是世界最富有的人,而且,在"坎普拉德已代替盖茨成为世界最富有的人"的消息传出后,宜家公司女发言人玛丽安巴尔纳说:"这完全是错误的。1982年,坎普拉德就将企业捐献给了荷兰斯地廷英格卡基金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坎普拉德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做家俱,做连锁的人很多,为何偏偏是坎普拉德传出成为新首富的消息?仔细分析,这与宜家的经营方式有关。  与其他零售商不同,宜家并不满足于仅仅控制哪怕是全球最大的家居产品渠道,它更希望自己的品牌和专利产品能够最终覆盖全球,宜家首创了"一体化品牌"的模式,实现了制造商品牌和零售商品牌完美融合。基于这种理念,宜家一直坚持由自己亲自设计所有产品并拥有其专利。每年,有100多名设计师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以保证"全部的产品、全部的专利",以实现所有产品均由"宜家制造"的目标。甚至,宜家市场一般都是自己买地建造。  这样,就与沃尔玛不同。沃尔玛本身不生产产品,只能赚取销售利润,而宜家自己制造产品,就保证了产品利润与销售利润等统统都归自己所有,所有的肥水均"不流外人田"。  "从某种意义上讲,宜家是世界惟一一家既进行渠道经营又进行产品经营并且能取得成功的机构,他的‘一体化品牌’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顺利整合产业链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邓荣霖对这个观点非常赞同,"能够独自开发设计产品是身份的象征,尽管种种原因宜家开发自己的产品是不得已的行为,但是宜家却走了一条比其他零售商更加聪明的路。" 
   

宜家创始人的传奇创业故事

6. 宜家是怎么成功的?

一、以大众需求为出发点
1976年,宜家成立30年的时候,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发表了《一个家具商的誓约》说到:“真正的宜家精神,是依据我们的热忱,我们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成本意识,我们承担责任和乐于助人的愿望,我们的敬业精神,以及我们简洁的行为所构成的。”“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这就是宜家的使命。它不是从产品出发,也不是从品牌出发,而是从大众出发。这种出发点,就胜了一筹。事实上,宜家也从产品、商场布局等各方面,去实践这一理念。那么多人把逛宜家当成一种生活日常的享受,就足以证明宜家在这一方面用了多少心。
二、拥有独特的商业模式
宜家对于零售,尤其是家具零售的模式,使其有别于其他品牌的竞争优势,并在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提供足够极致的体验。宜家在家具行业里的商业模式称得上颠覆,尽管所有的模式都不是同一时间下的决策,但是做每个重大决策点上都大获成功。
譬如宜家很明显的特点,超大空间和超大品类,穿梭其间,确实让人大开眼界,能看到各种有趣、美观的家具。其实是可组装家具,这种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自行选配,消费者在里面拥有充分的自由度,没有导购,没有监视,消费者可以完全放松自己,享受这段时光,这些决策形成了今天,与传统家具行业完全不同的品牌形象,经过数十年的沉淀,也绝不是现在新成立的公司能简单模仿的。
三、合理高效的商场布局
任何一个宜家商场,呈现的每一个产品展示和空间搭配,都是经过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店长本人以及团队资深的经验,本地化的调查研究才展现出来的场景。从进门就会有经过无数次测试摆放的门厅心跳产品,等你立刻进入“shut up!And take my money”的节奏后,有50个左右的各种风格和定价的样板间冲击你的视觉体验和钱包厚度。宜家商场的宗旨永不变的就是卖卖卖!让更多的游客变成客户,让客户买更多的东西。
走完样板间,到了单品区域,你的选择不再会模糊和迟疑,你能从千万中取一,毫不费力,因为给你的细分品类和定价,足够让你每一个决定都不会是个错误的选择。宜家商场中,每一个人进入商场后都是做被天花板上漆黑的各种设备清楚记录着购买的整个流程,你的惊喜、对比、迟疑、下决定等等动作,都是以后为宜家深入分析,做出更合理,更高效的商场销售的有效数据。宜家商场会为整个商场划分为最热区/热区/冷区,进而为宜家的商品做出更合理的布置。宜家从产品矩阵中,挑选出足够畅销的产品布置在超热区,以提高销售额和利润;热区按照二八原则,为常规产品和偏冷门的商品规划好;冷区利用小部分的心跳产品来提升热度等。
企业愿景、商业模式、产品矩阵和商场布局,宜家的这一切都有着严密的科学分析,最后才做的决策,一切都是围绕着人、消费者来设计,因而消费者走在宜家里面,能获得非常良好的购物体验。而国内卖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一切都从自己出发,消费者反而是其次的,有时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而且在对消费者购买行业、习惯的研究、分析,也不似宜家那么重视。正是这种观念和出发点的不同,即便宜家进入中国将近二十年,也没有出现中国版的宜家,传统的家居卖场很少借鉴宜家,吸取其经验。但在这个求转型、求生存的时代,成功的宜家模式,确实值得家居人去借鉴深思。

7. 宜家是什么企业?

宜家是家具和家居零售商企业。
宜家家居是来自瑞典的全球知名家具和家居零售商,销售主要包括座椅、沙发系列、办公用品、卧室系列、厨房系列、照明系列、纺织品、炊具系列、房屋储藏系列、儿童产品系列等约10000个产品。
宜家采取全球化的采购模式,在全球设立了16个采购区域,其中有3个在中国大陆,分别为华南区,华中区和华北区。宜家在中国的采购量已占到总量的18%,排名第一。

宜家的采购模式:
宜家的产品是从各贸易区域采购后运抵全球26个分销中心再送货至宜家在全球的商场。宜家的采购理念及对供应商的评估主要包括4个方面,包括持续的价格改进、严格的供货表现、服务水平、质量好且健康的产品、环保及社会责任。
宜家家居在全球的16个采购贸易区设立了46个贸易代表处,分布于32个国家。贸易代表处的工作人员根据宜家的最佳采购理念评估供应商,在总部及供应商之间进行协调,实施产品采购计划,监控产品质量,关注供应商的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体系和安全工作条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宜家

宜家是什么企业?

8. 宜家集团的中国业务

宜家在中国大陆有9家分店,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南京、沈阳、大连和天津。另外香港、台北、桃园、高雄等地均设有分店。2010年5月20日宜家在沈阳铁西揭幕开张亚洲最大的分店。2006年4月28日于台北县新庄市开设台湾最大之分店。11月1日在高雄开幕。11月29日,在成都开业,这是宜家在中国西部的第1家专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