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瑞幸董事长再创业,这个牌子是怎么火起来的?

2024-05-14

1. 原瑞幸董事长再创业,这个牌子是怎么火起来的?

自2017年成立以来,瑞星一直饱受争议,但这并不妨碍它全力以赴,创下成立18个月后中国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历史纪录。5月17日,卢克金咖啡以股票代码LK登陆纳斯达克,今年1月31日,国际卖空机构丽水发布针对瑞幸的卖空报告,指出瑞幸在财务和运营数据上进行了大规模。
公告中列举的纳斯达克两项错处,——欺诈和未公开披露有效信息,均属实。所以瑞幸在做了假锤子后收到了退市通知。在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后,卢金咖啡董事长卢连夜发表了个人声明,反映个人风格可能过于激进,企业跑得太快,也导致了很多问题。陆的态度是真诚的,他的话透露出痛苦和悔恨等个人情绪,他反复强调自己绝不会“用概念做游戏”坚信瑞幸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是有效的。

文案策划,名人代言,广告推广,然后到处派发,低价打折,用户补贴锁定客户,最后用漂亮的数字融资上市。过去几年,中国咖啡市场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星巴克、曼咖啡等海外品牌多年来一直在深度培育中国咖啡市场,但仍无法破除水土不服的魔咒。中国本土咖啡品牌很少。就连国内知名的星巴克也花了近17年时间培育中国咖啡市场。线下店铺从一线城市开始逐渐渗透到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对于星巴克来说,17年3000多家店的成绩,一年也就不到200家。

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星巴克最怕的就是路金咖啡有自己独特的瑞幸模式。这种疯狂的店铺扩张速度,是任何咖啡品牌都没有见过的。星巴克在中国咖啡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已经十几年了,陆金咖啡也是短短六个月就崛起了。假以时日,瑞幸恐怕会成为星巴克最难对付的对手。

原瑞幸董事长再创业,这个牌子是怎么火起来的?

2. 你知道瑞幸的这些事吗?


3. 瑞幸咖啡原董事长再创业,这次他还能成功吗?

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成功。

首先我们来看陆正耀本身的个人实力。他曾经担任瑞幸咖啡董事长,现任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他在2007年创立了神州租车,并将其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大型连锁汽车租赁企业,在2019年9月19日的时候在香港上市。在2018年担任瑞幸咖啡的董事长。2019年5月17日的时候,在陆正耀带领下的瑞星公司登陆了美国纳斯达克,成功融资了6.95亿美元,并且同时成为世界范围内,从公司成立到IPO最快的公司。友善可见它具有良好的领导能力,除瑞幸咖啡公司事件外,陆正耀本人本身具有一定的个人工作实力和工作经验。
其次,我们再来看他这次创业带领的团队。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创业基本是瑞星公司的原班人马,其中包括瑞幸咖啡原CEO钱治亚,瑞幸咖啡副总裁李军卫星,副总裁周斌等核心骨干,这些也都是从神舟租车时期就开始和陆正耀一起创业的高级管理层。这些人和陆正耀曾经一起工作过,并且是一起创造过神州优车租车汽车租赁行业奇迹的人,这他的团队的团结合作也会是他创业路上的很好的助力
其次,我们再来看他这次创业的项目。他此次以连锁快餐业品牌为主导,主张发展线上餐饮企业,目前暂定的企业规模,是在全国开500家连锁店。我们来看餐饮连锁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发展于川渝地区的乡村基,在全国开下了800家连锁店,在2020年10月有中式面食连锁餐饮品牌完成4.5亿的融资,创下当年最高融资纪录,并且在今年的3月,由碧桂园创投领头的遇见小面餐饮,再融资后市值也估计近10亿元人民币。网络上对瑞幸咖啡总裁再度创业的热度的支持,也对即将要创立的品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强大的个人实力丰富的工作经验,完善并且高效的工作团队加上网络的宣传和创业品牌将来的良好发展前景都将是他成功的助力。

瑞幸咖啡原董事长再创业,这次他还能成功吗?

4. 原瑞幸董事长陆正耀再创业,瑞幸的成功可复制吗?

瑞幸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因为瑞幸当时对于营销政策的监管还并不严格,你可以用一折两折这样的阶梯性的优惠券来赢得市场的认同,但现在如果还搞一两折的这种优惠券搞多了,影响力大了,真的容易被判为不正当竞争。
这次陆正耀重新创业,搞的是餐饮行业,餐饮行业是不能通过这种蚕食型的价格定价去不断赢得市场认同的,因为餐饮行业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价格稳定,你不能今天一个价,明天一个价,你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价格不一样,那就会引发市场的强烈反对,因为消费者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凭什么我吃这碗面要20,他吃就只要10块,这不公平啊,这样做肯定是不行了。
价格保持稳定的话,就不能再用价格蚕食型的产品了,营销是可以做的,因为一个新的品牌最重要的就是营销,起码现在市场上的消费者知道我在做这个东西,现在看来这个营销挺成功的,因为不说后续怎么样,现在你起码知道了,他又重新搞了一个餐饮品牌叫小面日记,还没有正式开始营销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这个品牌了,未来等这个牌子真的开张了,全国各地都开了一些小的分店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要去尝试一下,开门红,这就已经搞定了呀。
能不能再现瑞幸的这个定义情况,所以觉得这不太可能,因为每个企业的成功状况都是不可复制的,你可以参考,但是你不能复制,更何况经营者还是原来那个人,他肯定会借用原来的一些操作手法,但是不会完全一样,因为人家做到那样的一个程度,对营销对市场的把控,也比我们普通人要好得多,即使说瑞幸已经失败了,但是人家这个创业的经验以及把控能力,对企业进行营销,赢得市场认同的这个能力,仍然是比普通人要强无数倍的。

5. 原瑞幸董事长陆正耀再创业,他为何选择离开瑞幸?

自从瑞幸事件曝光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太相信瑞幸,而且也是使得瑞幸不能够有越来越好的营收的,瑞幸的很多员工可能都会对瑞幸有不太好的评价。
原瑞幸董事长也是能够让自己有更加独立的想法的,他能够让自己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且也能够让自己勇于做出一定的举动。原瑞幸董事长陆正耀再创业,他为何选择离开瑞幸?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他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实他之所以会选择离开瑞幸,就是因为他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自己进行更多的创意,而且也是希望自己有更多的优势的。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创业的过程中感受更多的人情世故,而且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成就,所以他会选择离开,他认为,只有离开才能够让自己有更多的勇气,才能够让自己有更多的创新。
二、他想要拥有更多的优势。
当然,其实如果他再继续当董事长的话,他可能不能够让自己拥有更多的优势,因为他不一定能够让自己有更多的自由,而且他可能会处处受限制,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折磨,而且他也想要让自己有更多的自由,他想要通过自己再创业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优势,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加自信。
三、他不看好瑞幸的发展。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是不太看好瑞幸的发展的,因为他作为董事长是需要让自己有更好的经营策略,而且也需要让自己统领全局的,可是他已经放弃瑞幸,而且认为瑞幸不能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他会主动放弃自己的职位,而且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创业来获得成功。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原瑞幸董事长陆正耀再创业,他为何选择离开瑞幸?

6. 瑞幸四名董事被罢免,瑞幸该如何存活下去?

瑞幸该如何存活       瑞幸咖啡表示,公司于7月5日召开了临时股东大会,并于7月12日召开了董事会会议。根据会议结果,任命Ying Zeng和Jie Yang为独立董事,陆正耀、刘二海、黎辉、邵孝恒不再担任董事会成员。今年4月2日晚间,瑞幸咖啡公告称,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存在伪造交易行为,涉及销售额约22亿元。公司董事会已成立特别委员会,负责对2019年财年财报审计期间的问题展开调查。公告还表示,将在适当时候发布更多关于内部调查的信息,并致力于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内部控制。

       瑞幸咖啡,“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赶快去‘薅羊毛’,否则羊都没了。"2020 年 4 月 2 日晚间,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咖啡(LK.NSDQ)爆出“黑天鹅”事件,称自查发现公司首席运营官(COO)刘剑财务造假,牵涉约 22 亿元交易额。美国多家律所对其发起集体诉讼,控告瑞幸作出虚假和误导性陈述,违反美国证券相关规定。

       6 月 29 日,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停牌,并进行退市备案。 从被做空机构狙击到自曝财务数据造假,这场从年初开始的“闹剧”也将随之结束;从试营业到 2019 年 5 月 17 日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仅花费了 18 个月时间,成为全球最快 IPO 公司,一度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瑞幸的兴衰也应了那句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瑞幸并没有进入增量市场,也没有使喝咖啡的人数激增,而是讲了一个咖啡的故事。即使能够补血“复活”,也很难实现更大发展,我认为形势并不乐观。

7. 瑞幸什么时候成立的

瑞幸于2017年11月创立。

瑞幸咖啡以“让每一个顾客轻松享受一杯喝得到、喝得值的好咖啡”为品牌愿景,以“创造一个源自中国的世界级咖啡品牌”为品牌使命,通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新零售模式,与各领域顶级供应商深度合作,致力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产品。瑞幸咖啡的咖啡豆连续两年在IIAC国际咖啡品鉴大赛斩获金奖。

2021年3月16日晚,瑞幸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4.6亿美元2025年到期的可转换优先债券大部分持有者签订了重组支持协议,将于近期履行该协议中的债务义务。瑞幸预计,重组将为现有的票据持有人提供面值约91%-96%的票据补偿。

瑞幸什么时候成立的

8. 瑞幸倒闭在即,是谁又给他续了一命?

 
   瑞幸活过来了。
   上周,瑞幸宣布获得了1.5亿美元的融资,而就在这个消费公布的前几周,它把自己的咖啡机、奶箱、粉仓拿去当质押品,借债4500万元。
   瑞幸很缺钱,但它疯狂的扩张速度和巨额的补贴,又给人一种不差钱的感觉。它用短短2年的时间,达到了星巴克花了20年才达到的规模,这背后最主要的不是咖啡的品质和服务质量,而是资本的力量。
   资本不是万能的,依托资本成长起来的ofo就是前车之鉴,没有资本依托的瑞幸随时处在倒闭的边缘,而唯一能拯救它的,或许只有一个更大的资本市场。
   1999年1月11日,星巴克在中国开了第一家门店,位置就在北京国贸,店员在美国接受过培训,店里从咖啡机、咖啡豆、到纸杯,都是纯进口。
   
   星巴克的售价也并不便宜,19元一杯的拿铁,放在当时平均房价只有2000元的北京,是不择不扣的奢侈品。
   星巴克进入的是一个完全没有咖啡文化的市场,最早服务员要反复解释,最便宜的意式浓缩只有一点点,也苦的不行。
   当时星巴克的主要消费者是老外,后来又延伸到了外企员工,随着星巴克品牌认知的建立,美国文化的传播和中国居民可支配消费的增长,星巴克变成了一种潮流和生活方式的象征,形成了那个年代“消费升级”的代表,迅速在都市白领和年轻人中间流行。
   星巴克依托中国的经济发展,步步为营,花了20年的时间才开出3600家门店,覆盖了中国150个城市。
   然而它今天最大的挑战者瑞幸,使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打法:烧钱。
   瑞幸最烧钱的有两点, 大规模线下开店和烧钱补贴。 
   瑞幸表示,今年计划每月开设200-300家门店,在年内把实体店总数扩充到4500家,用2年的时间取代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
   
   烧钱补贴就更不用说了,从新用户首杯免费、买一送一、折扣劵分享,到最近的“百万大咖”,每周送 500 万现金...自始至终,瑞幸都把自己营销成一只肥羊,鼓励用户去薅羊毛。
   
   瑞幸的措施是截然有效的,2017年10月,第一家瑞幸在银河SOHO开业,在1年多的时间里,瑞幸靠补贴俘获了大批的用户。
   在2018年底,瑞幸咖啡的月活达到40万,总计消费人数达1254万人,销售量超过8968万杯。
   补贴的背后,是资本的持续输血:
   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去年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也毫不掩饰地承认,瑞幸并不关注短期内的盈利能力,公司将继续向新客户提供大幅折扣,并试图从老牌咖啡企业那里获得市场份额。
   这样做的代价就是,瑞幸在2018年前9个月收入3.7亿,亏损8.5亿。
   瑞幸在规模上达到了星巴克的量级,但背后不乏隐忧。
   首先就是质量上的下降,虽然瑞幸一直是直营店,但如此快的扩张速度,让它的品控受到了影响。有不少用户抱怨瑞幸的品质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一天点了两杯一样的咖啡,口感上会有明显的区别。
   在早前,瑞幸的口感被认为是和星巴克处于同一阵列的,如今说“还是星巴克好喝一些”的声音变的越来越多。
   
   另一个问题是,瑞幸的用户有多少忠诚度?
   有些人去星巴克,是寻求家与办公室之外,可以放松、办公、社交的第三空间,所获取的不仅仅是咖啡因那么简单,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远远超出了喝饮料的范畴。
   瑞幸的很多选址都在写字楼,瞄准的对象是上班的白领,从瑞幸内部的装饰也可以看到,它没有星巴克那种空间,很多店面甚至连座椅也没有。
   这种模式倒也说的过去,我不给你提供第三空间,不给你舒适的座椅和优雅的办公环境,我只是一个咖啡因补给站。
   做为一个补给站,10-15块的单杯定价可以接受,但在恢复原价后,有多少用户会继续留存,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来购买就是个大问题。
   过去的10年,中国风险投资圈催生了一个个独角兽,如今他们正以更快的速度来推动企业扩张。
   这种跳棋般的打法将传统公司的竞争节奏彻底打乱,哪怕和瑞幸瞄准不同市场的星巴克也紧张兮兮,开始接入外卖,破天荒地和阿里搞起了合作。
   资本的模式非常成熟,烧钱☞抢占市场☞提高估值☞合并或上市。
   ofo就是个典型,在短短2年时间拿了5轮 14亿美元 的融资,曾经以野火燎原的架势,在10天内部署了11个城市,把产能做的了竞争对手的10倍以上,也推出了免费骑、骑车领红包、免押金等种种促销方案。
   这听起来像极了今天的瑞幸。
   只可惜ofo没能合并美团,还错过了滴滴;别说上市了,它至今10亿美金的押金缺口和人去楼空的总部大楼,彻底打破了资本无往不胜的错觉。
   
   当然,有人说ofo是重资本的模式,单车制造成本、维护成本、投放成本都让它更加烧钱。
   没错,相比之下,瑞幸的主要成本是人员、设备和租金,设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性投入,而租金和人员对资本的需求更循序渐进,没有复杂的供应链,管理起来更容易。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共享单车被认为是个刚需,特别是在大城市上下班,从地铁口去目的地等时候都需要一个快捷不堵车便宜的方案。
   但就是这个刚需,至今没能证实自己商业模式的可靠性。
    喝咖啡是刚需么? 
   欧美国家每人每年约消耗500杯咖啡,日本和韩国也有200杯的人均消耗量,而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这一数字仅为4,其中84%还是雀巢那种速溶咖啡。
   瑞幸很多店面集中在写字楼、园区、商圈。这里每天疲于奔命的年轻人需要咖啡因,10-15元的现磨廉价咖啡就是好于雀巢的选择。
   
   可711、便利蜂、全时、麦当劳也进入了这个市场,对它们来说,除了咖啡外有更多的盈利渠道,还不用付出太多的人员成本、门店租金,就可以把咖啡卖出去。瑞幸不见得有能力顶着10-15元的价格,在不亏本的情况下一直做下去。
   瑞幸的补贴还在继续,店还在继续开,等这1.5亿美元烧光之后,瑞幸能不能实现盈利还是个问题。新融资只能解决燃眉之急,瑞幸需要把管理和服务精细化,但最需要的还是钱,是上市。
   瑞幸或许可以超越星巴克,或许会变成下一个ofo,又或许会在星巴克和便利店中间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我们也很好奇它的终局,并相信这个结局已经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