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有哪些

2024-05-23

1.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有哪些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如下:
1、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界限。贯彻执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的要求,严格区分地方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界限,适度允许地方国有企业发生违约,以便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
2、财政部一直监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总体有所下降,局部地区债务风险有所上升;地方政府违法或变相举债担保仍有发生;不规范的PPP模式等。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正在督促地方和相关金融机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引入长期资金提供者。地方政府债券及地方基础设施项目可引入成熟的、风险偏好稳定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尤其是要引入长期资金提供者;
4、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中央可鼓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或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或地方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更好地支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5、适度加大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是政府依法规范加杠杆的重要举措,可以避免全社会债务收缩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随着全社会的杠杆水平逐步下降,政府的杠杆也可以逐步释放。

扩展资料: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将风险评估和预警结果通报有关部门和各省级政府,督促高风险地区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债务风险。
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财政部印发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预算管理办法,调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在2016年全国预算草案中全面反映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指导地方分别在2016年预算草案和预算调整方案中反映政府债务情况,主动接受各级人大监督;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以国际通用的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指标衡量,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低于国际通行警戒值。
需要注意的是,与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不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与债务相对应的优质资产作为偿债保障,加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也为债务偿还提供了根本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七措施规范管理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有哪些

2. 政府一般化解债务风险都用些什么方法

以下文件来自互联网,原文较长,简化后供参考。
审计研究简报
第6期
(总第201期)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                   2010年9月14日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分类施治,疏堵结合,完善风险管理,建立控制体系    (一)清查存量债务,积极化解风险。
  
   1.摸清债务总量,分清类别结构。
      2.区分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
      3.保障还款来源,全力化解风险。
       4.关注敏感类型,分类评估风险。
    
    (二)规范新增债务,实现有序管理。
        1.允许地方政府适度举债。
    
    2.科学确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3.严格执行举债审批程序。
       4.明确管理机构,归口统一管理。
        5.纳入预算管理,改革预算会计制度。
        6.强化风险预警,健全监管体系。
    
    二、着眼长远,促进发展,推动完善体制,健全法律法规    (一)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投资体制改革,规范地方政府投资行为。
      (三)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债务法治化管理。
  
    (四)确立政府中期财政预测制度。
   
    三、加强审计,强化问责,创新方式方法,促进债务管理    (一)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掌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
      (二)强化审计问责机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
     (三)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促进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四)改进审计组织方式,保证债务审计的力度和深度。
         该课题为审计署审计科研所2010年立项研究课题
      作者:南京特派办课题组
      课题统筹:李  玲            课题负责人:刘  利
      课题组成员:丁德明  胡正禄  钱夫中  王小霞  王景东
                  卢红柱  刘素合  牟  遥  刘洪洁  赵  青
                  韩华溢  黄敏杰  宋秀辉  吴继光  郑海峰
                  郭珊珊
 
主题词:防范  化解  地方政府债务  风险  建议
  报:署领导。  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审计厅(局)及科研      所,南京审计学院,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      各派出审计局。  发:本所所领导、各处,存档。               共印190份
  编辑:罗伟芳                          签发:王秀明

3. 如何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一是控制举债总量。财政部门根据量入为出、量出而入和审慎举债的原则,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单位偿债能力,对地方债务实行总量控制。
二是多措并举,分类化债。按照债务来源、用途和性质的不同,积极采取多种方法对存量债务进行化解:属于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举借的政府性债务,通过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卷偿还资金来源问题,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对于政府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的债务,应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归还;对于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债务,要实行项目审批制度,由平台公司编制项目偿还计划,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准,统筹安排;对于政策性债务,上级财政应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进行消化;因兴办乡镇企业形成的债务,原则上应由企业负担。
三是设立债务率、偿债率等量化指标,加强对地区、部门和借债单位的风险评估,监控政府性债务的流动性和偿还能力,做到问题早发现、风险早预防、困难早解决。
四是设立偿债风险准备金。这是世界各国实施债务调整和解决债务困难的重要措施。偿债风险准备金的来源,除预算安排一定资金外,可按债务收入的一定比率提取,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防止债务风险转化为财政危机和经济危机。

如何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4. 如何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
  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问题。去年10月,国务院领导明确批示,要求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分类指导,防范风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为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必须进一步研究制定专门文件,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债务举借、使用、偿还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债务风险监控。
  逐步将地方政策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收支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遵循政府预算的统一性、完整性、真实性原则,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如不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债务资金使用混乱、损失浪费严重的状况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一方面,要将债务收入和债务支出关进财政笼子,同时加强对债务项目支出的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项目资金流向,堵塞资金流失漏洞;另一方面,要通过预算共编、资金申报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有效控制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带来的新增债务,使发生新债的空间不断缩小,从而较好地控制新债的发生。政府性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不得用于平衡地方财政预算,只能用于投资大,回收周期长,难以吸收社会资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项目。要紧紧抓住预算编制和支出监督不放松,从资金拨出开始,按项目资金内容监督检查,彻底纠正支出无计划,结构不合理,用钱不算账等问题。
  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建立债务清理偿还机制
  一是控制举债总量。财政部门根据量入为出、量出而入和审慎举债的原则,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单位偿债能力,对地方债务实行总量控制。二是多措并举,分类化债。按照债务来源、用途和性质的不同,积极采取多种方法对存量债务进行化解:属于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举借的政府性债务,通过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卷偿还资金来源问题,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对于政府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的债务,应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归还;对于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债务,要实行项目审批制度,由平台公司编制项目偿还计划,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准,统筹安排;对于政策性债务,上级财政应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进行消化;因兴办乡镇企业形成的债务,原则上应由企业负担。三是设立债务率、偿债率等量化指标,加强对地区、部门和借债单位的风险评估,监控政府性债务的流动性和偿还能力,做到问题早发现、风险早预防、困难早解决。四是设立偿债风险准备金。这是世界各国实施债务调整和解决债务困难的重要措施。偿债风险准备金的来源,除预算安排一定资金外,可按债务收入的一定比率提取,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防止债务风险转化为财政危机和经济危机。
  建立债务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和问责制度
  绩效评价是债务投资项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全部工作的重要环节。一要建立债务项目投资绩效评价制度。将项目数据信息输入部门预算管理系统,定期组织专家开展逐项绩效评价,在财政内部和政府部门之间使政府、部门和项目责任人提对投入(资金)、产出(效益)情况了然于心。二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通报制度。在项目绩效评价基础上,将评价结果向项目主管部门通报,及时反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以提高债务投资项目管理水平。三要建立评价结果公开制度。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提高债务资金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四要建立绩效问责制度。政府性债务投资项目,既要统筹安排,降低融资成本,更要加强绩效管理,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因决策失误造成资金损失的项目,要实行问责制度,追究项目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创新政府融资模式
  一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体制和机制,完善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享制度,使地方政府事要与财力基本匹配,这是遏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关键。二是在财政体制改革难以一步到位,地方政府确有融资需求的情况下,可为地方政府融资“开前门”,积极探索地方政府自行(自主)发债,试行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三是加强对现有融资平台的监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举债行为,防止可能出现的偿债危机导致银行风险。四是创新融资平台融资模式,适当加大企业债券、中期票据方式的融资额度,探索PPP融资模式(政府与投资人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实现互惠互利),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扩大地方政府建设资金来源,降低融资风险。

5. 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预防财政风险

怎么化解地方债务呢? 第一,正确认识地方债务总额。总体上说,到现在地方债务风险还是可控的。有分析显示,不考虑土地出让金,地方国有企业资产近20万亿元。仅仅将地方国有企业资产转让,就足以清偿地方债务。当然不可能发生全部转让的事,但这确实是 “风险总体可控”的本钱。不要产生恐慌性想法,更不要有惊慌失措的行为。 第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社科院研究员张德勇认为,地方政府借债中国这一数字并不说明什么问题,关键看经济发展速度。要有信心在经济发展中消化地方债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在发展中解决日益膨胀的地方债,就得调整地方领导政绩考核体制,要把GDP增长、消化地方债和房地产市场结合起来考察当地领导政绩。避免出现靠债务出政绩的发展泡沫,以实现经济政治上的“绿色发展”。政绩考核体制的转变,肯定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中解决,中国经济将步入光明大道。 第三,要对财税体制作出调整。1994年推行的分税制,是符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但此后没有对财税体制作任何调整,造成中央与地方在财权和事权的界定方面不合理;从而导致放开房地产市场,土地财政的功能作用就被地方政府发挥到了极致;从而导致为应对经济下滑对债务管理稍稍放开,地方政府”只知借钱、不想还钱”的问题就日甚一日。因此,要理顺财税体制与地方债务的关系,使地方债务受到财税体制的有效约束。 第四,要对地方政府发债权限重新认识,不能光靠“堵”的方法去减少地方债。 可以这么说,不去“堵”了,各行各道,就会比“堵”的时候更规范。 目前,中央政府中国地方发债,2013年中国发行3500亿,这比前些年的发债规模要大得多。不仅如此,很对专家还呼吁要探索地方政府独立发债的融资机制。当然,地方债务的预警机制要建立;地方债务的具体流向配置也要注意,不能都流入纯消费项目,也要流入偿债能力强的公益投资性项目。 综上所述,对地方债务即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惊恐万状。目前,以简政放权为起点的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启动,将推动政府从经济增长型向公共服务型的转型,会从根本上削弱政府负债发展经济的动力;以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强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为主要特征的财税体制改革,也有望在今年十八大三中全会后正式启动,这会强化对债务管理的监督

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预防财政风险

6.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有哪些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主要是增加税收、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债务管理。
(一)改革税制,充实地方政府税收来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所承担的债务而无能力按期偿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以及相应产生的后果,因此也可以说是政府收入不足带来的风险。“营改增”改革以后,会出现地方政府自主财源进一步减少的局面。现在地方财政本来就拮据,地方税收下降后将更加捉襟见肘。所以,要改革税制,给地方政府足够的税收来源,增加其自主税源,增加其收入,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二)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专项转移支付太多,一般转移支付太少。而专项转移支付的特点就是锁定用途,决策权在中央部门,导致地方政府缺乏自主权。因此,要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来统筹财力,确保应急之需。
(三)强化预算约束。为使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法制化,必须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约束,提高地方财政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但同时为拓宽地方融资渠道,国家应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发债权 。
(四)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要立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使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渠道合理,额度相当,风险可控,有效地防止债务风险的发生。

7. 怎么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1、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责任制
明确谁负债,谁偿债的偿债主体责任,完善地方政府考核模式,避免地方政府性债务无序蔓延。债者,人之责也。只有锁定偿债的责任,才能严肃财经纪律,控制地方性政府债务规模。要严格执行地方政府预决算制度,将政府的举债数量、举债项目、举债投向、举债效益纳入本级预算管理,提高对预决算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改变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将债务负担率、债务偿还率等列入考核指标,对存在问题的投资项目,不管是否调任,都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同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避免地方政府过度利用投融资平台公司来履行支出责任,中央和地方政府首先要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同时,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有限的政府财力投入到公益性较强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民营企业能做的事情,应放手让民营企业参与。即使公共品领域,也要创新方式提高民间资本的参与程度。
3、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公私合作伙伴模式,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我国传统城镇化建设模式可以概括为一高一低一难,一高即融资平台债务高;一低即公共供给的效率低;一难即民间资本进入难。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必须利用PPP模式,打开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融资的通道,提高公共供给的效率。
4、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
让政府债务在阳光下运行,改变地方政府性债务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责权不明的现状。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最大的风险在于不透明。要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息监测系统,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定期公布投融资平台的经营情况、负债情况和资金变动情况;构建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制度,尽快建立政府性债务的检测体系和风险控制标准,构建风险指标体系,可考虑使用各种债务指标、财政收支指标、经济指标、期限结构指标等,确保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

怎么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8.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法

目前中国经济的债务风险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全国债务总量占GDP已经超过200%,靠债务拉动的经济危险重重,经济一旦停滞,巨额的债务将会造成社会动荡,2015年的地方债务为16万亿,这只是官方的数据,相信实际数据更高,要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1、财政收入减少对土地收入的依赖,这个也是说了好多年,一直都没改变,去年房地产一受冷,地方政府财政就出问题了,土地卖不了高价了,公共支出又降不下去,导致负债率一下就上来了,根本解决法就是政府要想法从其他地方增加财政收入比如企业税收,当然这不是要增加企业负担,而是引进的大企业,中小企业反而要减税。2、除了开源害的节流,精简地方政府人员,提升执行效率,减少寻租空间。3、地方政府债务很多都是投资所致,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所以适当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