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

2024-05-13

1.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左传》。

征信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hēng xìn,意思是依法采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出自《左传·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其中,“信而有征”即为可验证其言为信实,或征求、验证信用。

征信就是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个人或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其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一种活动,它为专业化的授信机构提供了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
2019年5月个人新版征信正式面世,征信信息的时长及精细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征信的作用:
征信在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是防范信用风险。征信降低了交易中参与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交易风险,从而起到风险判断和揭示的作用。
二是扩大信用交易。征信解决了制约信用交易的瓶颈问题,促成信用交易的达成,促进金融信用产品和商业信用产品的创新,有效扩大信用交易的范围和方式,带动信用经济规模的扩张。

三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通过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降低了交易中的信息收集成本,缩短了交易时间,拓宽了交易空间,提高了经济主体的运行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征信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征信业有助于遏制不良信用行为的发生,使守信者利益得到更大的保障,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

2.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出自哪?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出自《左传·昭公八年》。
征:验证,确凿而有证据。
征,也作“证”。
《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译文:君子的话,诚实而有证明,所以怨恨远离他的身体。小人的话,虚伪而没有证明,所以怨恨和灾祸来到他身上。
扩展资料:
《左传·昭公四年》主要记叙了鲁昭公即位的第四年,楚灵王想学齐桓公九合诸侯的办法,想请天下诸侯在楚国申地会盟。
其中以楚国大夫椒举与楚灵王的对话最为突出,在他们两人的对话中,椒举以高超的口语技巧,巧妙地抓住楚灵王的内心,以分析天下局势的办法,屡次劝谏楚灵王戒骄戒躁。
“信而有征”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春秋时期的《左传》。
示例:称多则吾岂敢,言拙~。晋·潘岳《闲居赋》。
引证:《王子乔碑》“稽古老之言,感精瑞之应,咨访其验,信而有徵。”(汉·蔡邕)
《王氏墓表》“亦士亦为余言其事之始末,盖信而有徵也。”(清·戴名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传·昭公四年
百度百科-信而有征

3.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出自哪里﹖

《左传·昭公八年》
原文:
【经】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叔弓如晋。楚人执陈行人干征师杀之。陈公子留出奔郑。秋,蒐于红。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大雩,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杀陈孔奂。葬陈哀公。
【传】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凋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诗》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其是之谓乎?是宫也成,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
陈哀公元妃郑姬,生悼大子偃师,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胜。二妃嬖,留有宠,属诸徒招与公子过。哀公有废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大子偃师,而立公子留。
夏四月辛亥,哀公缢。干征师赴于楚,且告有立君。公子胜愬之于楚,楚人执而杀之。公子留奔郑。书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罪在招也;「楚人执陈行人干征师杀之」,罪不在行人也。
叔弓如晋,贺虒祁也。游吉相郑伯以如晋,亦贺虒祁也。史赵见子大叔,曰:「甚哉,其相蒙也!可吊也,而又贺之?」子大叔曰:「若何吊也?其非唯我贺,将天下实贺。」
秋,大蒐于红,自根牟至于商、卫,革车千乘。
七月甲戌,齐子尾卒,子旗欲治其室。丁丑,杀梁婴。八月庚戌,逐子成、子工、子车,皆来奔,而立子良氏之宰。其臣曰:「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授甲,将攻之。陈桓子善于子尾,亦授甲,将助之。或告子旗,子旗不信。则数人告。将往,又数人告于道,遂如陈氏。桓子将出矣,闻之而还,游服而逆之。请命,对曰:「闻强氏授甲将攻子,子闻诸?」曰:「弗闻。」「子盍亦授甲?无宇请从。」子旗曰:「子胡然?彼孺子也,吾诲之犹惧其不济,吾又宠秩之。其若先人何?子盍谓之?《周书》曰:『惠不惠,茂不茂。』康叔所以服弘大也。」桓子稽颡曰:「顷、灵福子,吾犹有望。」遂和之如初。
陈公子招归罪于公子过而杀之。九月,楚公子弃疾帅师奉孙吴围陈,宋戴恶会之。冬十一月壬午,灭陈。舆嬖袁克,杀马毁玉以葬。楚人将杀之,请置之。既又请私,私于幄,加絰于颡而逃。使穿封戌为陈公,曰:「城麇之役,不谄。」侍饮酒于王,王曰:「城麇之役,女知寡人之及此,女其辟寡人乎?」对曰:「若知君之及此,臣必致死礼,以息楚。」晋侯问于史赵,曰:「陈其遂亡乎?」对曰:「未也。」公曰:「何故?」对曰:「陈,颛顼之族也。岁在鹑火,是以卒灭,陈将如之。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且陈氏得政于齐而后陈卒亡。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胡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臣闻盛德必百世祀,虞之世数未也。继守将在齐,其兆既存矣。」
译文:
八年春季,在晋国的魏榆有块石头说话。晋平公向师旷询问说:“石头为什么说话?”师旷回答说:“石头不能说话,有的东西凭借着它。否则,就是百姓听错了。下臣又听说:‘做事情违背了农时,怨恨诽谤在百姓中发生,就有不能说话的东西说话。’现在宫室高大奢侈,百姓的财力用尽,怨恨诽谤一齐起来,没有人能确保自己的性命。石头说话,不也是相宜的吗?”当时晋平公正在建造虒祁之宫,叔向说:“子野的话真是君子啊!君子的话,诚实而有证明,所以怨恨远离他的身体。小人的话,虚伪而没有证明,所以怨恨和灾祸来到他身上。《诗》说,‘不会说话多么伤心,话不能从他舌头上出来,只有劳累他自己。会说话的多么美好,漂亮话好像流水,使他自己安居休息’,说的就是这个吧!这座宫殿落成,诸侯必然背叛,国君必然有灾殃,师旷先生已经知道这一点了。”
陈哀公的第一夫人郑姬生了悼太子偃师,第二夫人生了公子留,第三夫人生了公子胜。第二夫人受到宠爱,公子留得宠,哀公把他托付给司徒招和公子过。陈哀公患有长期不愈的疾病,三月十六日,公子招、公子过杀了悼太子偃师而立公子留做太子。
夏季,四月十三日,陈哀公上吊而死。干徵师到楚国报丧,同时报告又立了国君。公子胜向楚国控诉,楚国人抓住干徵师并杀死了他。公子留逃亡到郑国。《春秋》记载说“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这是由于罪过在于公子招,“楚人执陈行人干徵师杀之”,这是由于罪过不在于行人。
叔弓到晋国去,祝贺虒祁之宫的落成。游吉辅佐郑伯而去到晋国,也是祝贺虒祁之宫的落成。史赵见到游吉,说:“大家互相欺骗也太过分了!可以吊唁的事,反而又来祝贺它!”游吉说:“怎么吊唁啊?大概不仅我国祝贺,天下都将会来祝贺。”
秋季,在红地举行大检阅,从根牟直到宋国、卫国边境线上,兵车有一千辆。
七月初八日,齐国的子尾死了,子旗想要管理子尾的家政。十一日,杀梁婴。八月十四日,驱逐了子成、子工、子车,这三个人都逃亡前来我国,子旗为子良立了家臣头子。子良的家臣说:“孩子已经长大了,子旗却要帮忙管我们的家事,这是想要兼并我们。”把武器发下去,准备攻打子旗。陈桓子和子尾亲近,也把武器发下去,准备帮助子良的家臣。有人报告给子旗,子旗不相信,又有几个人来报告。子旗准备去子良家里,又有几个人在路上向他报告,因此就去到陈氏那里。桓子将要出动了,听说子旗来,就转回去,穿上便服迎接子旗。子旗请问桓子的意见。桓子回答说:“听说子良家里把武器发下去准备攻打您,您听说了吗?”子旗说:“没有听说。”桓子说:“您何不也把武器发下去?无宇请求跟从您。”子旗说:“您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个孩子,我教导他,还恐怕他不能成功,我又宠信他为他立了家臣头子,如果和他互相攻打,怎么对待先人?您何不对他去说一说?《周书》说,‘施惠于不感激施惠的人,劝勉不受劝勉的人’,这就是康叔所以能够作事宽大的缘故。”陈桓子叩着头说:“顷公、灵公保佑您,我还希望您赐惠于我呢。”于是两家和好如同以前一样。
陈国的公子招把罪过推给公子过而杀死了他。九月,楚国的公子弃疾带兵奉事太孙吴包围陈国,宋国的戴恶领兵会合。冬季,十月十八日,灭亡了陈国。管车人袁克杀了马毁了玉为陈哀公殉葬。楚国人要杀死他。他请求赦免,不久又请求去小便。他在帐幕里小便,把麻带缠在头上逃走了。
楚灵王派穿封戌做陈公,说:“在城麇那次事件中他不谄媚。”穿封戌事奉楚灵王饮酒,楚灵王说:“城麇那次事件,你要知道寡人能到这一步,你大约会让我的吧!”穿封戌回答说:“如果知道您能到这一步,臣下一定冒死来安定楚国。”
晋平公向史赵询问说:“陈国大约就此灭亡了吧!”史赵说:“没有。”晋平公说:“什么缘故?”史赵回答说:“陈国,是颛顼的后代。岁星在于鹑火,颛顼氏由此而终于灭亡。陈国也将会和过去一样。现在岁星在箕宿、斗宿间的银河中,陈国还将会复兴。而且陈氏要在齐国取得政权,以后才最终灭亡。这一族从幕直到瞽瞍都没有违背天命,舜又增加了盛德,德行一直落到遂的身上。遂的后代保持了它。到了胡公不淫,所以周朝给他赐姓,让他祭祀虞帝。下臣听说,盛德一定享有一百代的祭祀。现在虞的世代数字不满一百,将会继续在齐国保持下去,它的征兆已经有了。”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出自哪里﹖

4.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出自哪里

出处:《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翻译:君的话,诚实而有证明,所以怨恨远离他的身体。小人的话,虚伪而没有证明,所以怨恨和灾祸来到他身上。
信而有征,汉语成语,意思是可靠而且有证据。跟它词义相近的词语还有真凭实据、有凭有据、千真万确等。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为了与《春秋》一书区隔开来,才有了简称的说法。《左传》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历史典籍,在古代文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形式的著作,它的叙事十分详尽,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中间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5.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左传》。
释义:君子所说的话,可靠而且有证据。
《左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创作背景:
《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
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
信而有征造句:
1、……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2、则合璧之曜,信而有征,连珠之晖,于是乎在,群流共源,实精古法。
3、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世归心,勿轻慢也。
4、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唐人李商隐有诗叹曰: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5、犯罪分子,在信而有征面前不得不低头认罪。
6、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

6.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左传》。
释义:君子所说的话,可靠而且有证据。
《左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创作背景
《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

7.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出自《左传·昭公八年》。
征:验证,确凿而有证据。
征,也作“证”。
《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译文:君子的话,诚实而有证明,所以怨恨远离他的身体。小人的话,虚伪而没有证明,所以怨恨和灾祸来到他身上。
扩展资料:
《左传·昭公四年》主要记叙了鲁昭公即位的第四年,楚灵王想学齐桓公九合诸侯的办法,想请天下诸侯在楚国申地会盟。
其中以楚国大夫椒举与楚灵王的对话最为突出,在他们两人的对话中,椒举以高超的口语技巧,巧妙地抓住楚灵王的内心,以分析天下局势的办法,屡次劝谏楚灵王戒骄戒躁。
“信而有征”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春秋时期的《左传》。
示例:称多则吾岂敢,言拙~。晋·潘岳《闲居赋》。
引证:《王子乔碑》“稽古老之言,感精瑞之应,咨访其验,信而有徵。”(汉·蔡邕)
《王氏墓表》“亦士亦为余言其事之始末,盖信而有徵也。”(清·戴名世)
左传的简介: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的史类文学作品。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或两汉之间。作品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
现存最早的《左传》注本为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传世有宋刻本;清代有顾炎武《左传杜注补正》、惠栋《左传补注》、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等;现代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今据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刻本整理。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

8. 征信一词最早见于什么中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征信一词最早来源于《左传·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信而有征”即为征求、验证信用。
《左传》叙事直言不讳,揭示事情真实面貌,对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如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等等给予了赞扬和肯定,对统治者的凶恶残暴、骄奢淫逸给予了鞭笞和批判。
其主张重人事、轻天命,提出“社稷无常俸,君臣无常位”的进步历史观。《左传》十句名言,简短深刻,流传千古。

《左传》中的人物与事件是按照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作者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这种思想在伦理道德、政治主张、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道德评价。比如庄公十年叙述“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一段对话,就是通过曹刿的话语传达出作者的思想。

同时,《左传》创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以此表明作者的态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