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银行按揭贷款“踩红线”,住房贷款是否变难了?

2024-05-13

1. 11家银行按揭贷款“踩红线”,住房贷款是否变难了?

住房贷款确实变难了,特别是二手房的个人住房贷款。
对于想买房的普通购房者来说,几乎没有人可以通过全款购房的方式来买到自己的房子,很多人都会选择按揭买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按揭买房也是普通人的一辈子中为数不多的加杠杆的机会。虽然这个杠杆只有三倍杠杆,但普通人能动用大额资金的途径就只有贷款买房了。
当贷款买房变得越来越难时,我们首先需要想到当前的房地产行情,现在不允许我们通过各种加杠杆的方式来炒作房子。我们也需要想到个人的住房问题,我觉得以后会推出更多的便利租房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缓解年轻人住房的难题。
一、多家银行涉及按揭贷款的红线行为。
这个红线行为主要指的是各个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占比,在通常情况下,每家银行都会有一定的房贷业务占比。这个占比只要分5个档次,从最低的7.5%到最高的32.5%。在这些银行披露了自己的上年度财务报告之后,我们发现很多银行的个人住房待遇基本上都超过了各自的档次,这就导致银行可能会存在系统的金融风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多数银行可能会在个人住房贷款上选择进一步收紧。
二、个人住房贷款确实变难了。
我生活在深圳,拿我个人所看到的情况来决定,深圳目前已经不允许用户在购买二手房的时候申请个人住房贷款了。一手房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一手房的贷款申请难度也非常高。正是因为深圳在严格控制当前的房地产价格,所以才会从金融层面来控制买房的难度。我觉得这个措施可能会推广到全国,我也相信全国各地的房价会慢慢回归到理性的区间。

11家银行按揭贷款“踩红线”,住房贷款是否变难了?

2. 11家银行按揭贷款“踩红线”, 若银行不给发放购房贷款了,房价会跌吗?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的扩大,需要购房的人越来越多,房地产市场也逐渐火爆起来。但是这种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也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如果控制不好,还会造成经济泡沫。所以我国不断的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控制,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打击各种炒房行为,让房地产市场可以健康的发展。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不断加强,银行的信贷政策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很多银行的贷款条件越来越高,贷款难度不断增加。对于银行来说,如果在住房贷款上放入过多的资金,也会影响银行的健康发展。所以很多银行加强了对住房贷款的审批,贷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下降。假如银行不发放购房贷款了,当然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是房房价不一定会下跌,毕竟建房的成本在不断的升高,开发商为了保证一定的利润,不会轻易的下调房价的。
国家对银行住房贷款加强了控制,目的是给房地产市场降温,保证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很多银行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违规发放了住房贷款,也遭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处罚。所以银行从自身利益考虑来说,必然会加强对住房贷款的控制,降低住房信贷规模,和国家的政策保持同步。但是银行不会停止对住房贷款的发放,毕竟这是银行比较大的一份收入,所以对于购房者来说,可能贷款的难度也增大了,审批的时间延长了。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现在非常的火热,也出现了一些违规的行为,比如一些炒房的现象,导致了房价不断的上升,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国家一项长期的政策,不会放松监管。

3. 11家上市银行按揭贷款“踩红线”,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11家上市银行出现按揭贷款踩红线的情况,具体是随着住房不炒的国家性政策定位落地之后,金融系统开始加大对于流入房地产资金的管控。而银行在短期之内为乐吃红利转而向大部分购房者按揭贷款。
一、11家上市银行按揭贷款踩红线由于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也就是说从供给方到买房者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入。而这些资金大多是从银行的金融系统中贷款而来。从需求方来看,房价上涨会导致很多人不能够一次性购买全款房,这时候银行就会出现按揭贷款,向需求方提供市场利率或是公积金贷款,短期之内向购房者提供贷款,减轻他们的购房压力。而有11家银行在两道红线之前向个人发放了很多住房按揭贷款,这时候突然出现急刹车,一时之间缓不过来。
二、央行监管设立2~4年过渡期由于商品房本身具有一定的投资属性,在房价上涨之后的确给部分炒房者带来了利益,但是由于房价过于高涨,为了调控市场,国家也不得不出台相关政策来对炒房实施监管。 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明确的定位之后,确定房住不炒政策之后,央行和国家层面利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按揭贷款进行了集中管理。根据银行的规模和体量设置了五个档次,并给予银行两到四年的时间来进行整改,严格执行红线政策,赶紧收缩贷款。
对于这些越线对银行来说,由于前期贷款的比例过大,所放出的资金体量过多,现在一时之间想要及时收回,下降到红线附近是有些难度的。在政策出台之后,十一家银行纷纷调控政策,按照监管部门所给的明细进行调整,再过一段时间估计是可以完善集中贷款的管理要求的。

11家上市银行按揭贷款“踩红线”,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4. 8家上市银行房贷业务“踩红线”,浦发、招行压降,多家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负增长

去年年底央行、银保监会颁布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制度,对银行的房贷占比作出“红线”指标,也因此,年报季中的上市银行是否“踩线”备受市场关注。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统计,截至4月11日,A股共计有21家上市银行披露了年报。其中有8家上市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或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
具体来看,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渝农商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郑州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超标;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青岛银行上述两项指标均踩“红线”。房地产贷款是今年的监管重点,超过“红线”的银行需要在2~4年内完成整改。
光大银行金融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告诉记者,“目前压降房地产贷款的难点主要是因为‘诱惑力’大,对于银行来说,房地产贷款额度大、期限长,有稳定的抵押品,不良率低,但随着监管环境变化,银行也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改变和房企的合作模式,对制造业、小微企业、新型创新产业、绿色信贷等领域占比将逐步提升。”
8家银行指标超过监管上限
近期上市银行集中发布年报。截至4月11日,A股共有21家上市银行披露年报,其中国有大行6家,股份制银行8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4家。整体来看,21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超29.5万亿元,有8家银行“踩线”,占比近四成。

根据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新规,中资大型银行(第一档)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40%、27.5%;中资中型银行(第二档)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32.5%、20%;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第三档)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22.5%、17.5%。
数据显示,第一档银行中的建行、邮储银行均有一项指标踩线。其中,建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34.82%、邮储银行为33.61%,超过监管上限(32.5%)2个百分点左右。除此之外,建设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39.24%也非常接近监管上限(40%)。
第二档银行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两项指标均超线,中信银行一项指标踩线。其中,招商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分别为32.16%、25.35%;兴业银行两项指标则分别为34.56%、26.55%。两家银行上述指标均超过监管红线逾4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占比为20.48%,超过监管红线0.48%。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末浦发银行整体房贷占比为27.9%,微超监管红线0.4%;但2020年末,浦发银行整体房贷占比下降至26.37%,已达到监管要求。
梳理数据可以发现,浦发银行在过去一年大幅压降了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在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4.15%的情况下,整体房贷增速仅有3.67%。
此外,在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的房地产贷款相对而言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第三档银行中,青岛银行两项指标均超线,郑州银行、渝农银行一项指标踩线。其中,青岛银行、郑州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分别为29.77%、27.95%,均超过监管红线(22.5%)逾4个百分点。此外,青岛银行、渝农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占比为19.53%、17.98%,同样超过监管红线(17.5%)。
“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重始终在7%左右的较低水平,近年来变化不大,升得快的是按揭贷款。”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指出,从上市银行及公开市场信息来看,需要进行调整涉房贷款的银行规模相对有限,涉及到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到整个金融机构涉房贷款余额的比例约四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建行、邮储、招行、浦发、兴业等几家中资大中型银行,据测算,上述几家银行在2021年涉房贷款或少增1000亿到1500亿之间,而更多的银行并未踩红线,客观上存在填补空缺的可能性。
监管给到的整改过渡期限在2~4年之间,尽管部分银行涉房贷款指标超红线,但无论是各家银行年报的表述,还是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的表态,各家银行都表示将按政策要求,持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建行是房地产领域贷款规模最大的银行,也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最高的银行,建行副行长吕家进表示,建行将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稳妥促进对公房地产业务平稳发展,保持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理适度增长,有序降低房地产相关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
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速放缓
过去一年为了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银行的贷款规模快速扩张,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具体到各家商行而言,贷款总额大多保持10%以上的增速。
以宁波银行为例,2020年全年保持资产规模高速扩盘,总资产增速达到23.5%,其中贷款规模全年超高速增长30%,大幅领先同业,这也是其自2010年以来贷款增速最高的年份。

记者注意到,在总体贷款规模大幅上涨的同时,房地产行业贷款总额增速相对而言有所减缓,其中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渝农商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6家更出现了负增长。
具体来看,民生银行在贷款总额同比增加5.47%,而房地产行业贷款却下滑7.81%,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大幅上升22.72%;渝农商行贷款总额同比增加16.20%,房地产行业贷款却下滑30.32%,个人按揭贷款增加24.96%。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指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制度推出后,踩线的银行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压缩分子,压降房地产贷款规模,降低新增房地产贷款投放;二是做大分母,加大其他信贷投放力度,稀释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他指出,由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般期限较长且单笔额度较小,因此从操作性角度来看,短期内要实现快速压降的目的,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会更容易实现。
据记者梳理发现,已披露的21家上市银行,与贷款总额的增速相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速并不逊色,甚至有些大幅超过。比如江阴银行,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同比减少10.24%,但个人住房贷款却同比增长40.88%。
房地产行业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何出现分化现象?周茂华向记者分析,“二者分化主要是近年来,国内强化银行房地产信贷监管,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小微民营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同时,2020年出台房企“三条红线”,引导房企加强负债管理;而个人按揭住房贷款上涨,主要与去年一、二线等热点城市价格上升较快,楼市销售活跃有关。”
3月22日,浙江省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信贷审慎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全面自查个人住房贷款、消费类和经营类贷款等。此前,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下发通知要求银行自查经营贷、消费贷情况,严防违规资金挪用至房地产。
与北上广深有所不同的是,浙江发布的《通知》还指出了切实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要求各金融机构要严格审核房地产开发项目合规性,落实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封闭管理要求,根据项目工程进度放款,杜绝超规模超期限放款,防止贷款资金挪用。
一位国有大行信贷人士指出,开发贷监管一直较为严格,浙江此次发文再次予以了强调,将规范向不合资质的企业项目发放贷款。
吕家进指出,建行将对房地产开发贷继续实施从严的名单制管理,专注于为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客户提供支持,开展项目合规审查,严格把关贷款的投向和项目用途。对于个人住房贷款,优先支持刚需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一般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的需求。
近期广州、深圳等地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额度紧张,排队放款已成为普遍现象,除了国有大行以外,许多中小银行的信贷经理更直接告知中介,短期内已无住房贷款额度,利率也可能逐步上升。
“银行个人按揭贷款上限落实,不可避免导致部分超标或接近红线的银行个人按揭额度收紧,按揭利率存在一定上行压力,但预计影响有限。”周茂华认为,一是银行个人按揭占比是个动态比例,如果作为分母的贷款扩张,个人按揭规模也可以随之扩大;二是这个红线出台本意不是要打压刚性需求,对于少数额度紧张银行其利率有一定上升压力,对于额度充裕的银行,尤其是楼市库存仍高的区域,个人按揭利率将保持利率稳定甚至有降低可能;三是作为房贷利率定价“锚”的5年LPR报价利率走势还是很平稳的。
房贷规模将进一步下降
3月22日,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分析研究信贷形势,部署推进下一阶段优化信贷结构工作。座谈会上,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优化调整重点领域信贷结构的主要做法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恢复尚不牢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结构仍需调整优化。
从本次会议部署的今年信贷投放重点领域看,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科技创新等将成为今年银行业信贷投放的热门领域,同时,房地产金融将继续强化严格管控,分析指出,今年新增房地产贷款规模有望进一步降低。
连平指出,房价涨跌与涉房贷款增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未来住房金融调控将更聚焦重点城市,突出结构性特点,而非“一刀切”。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将持续从严和规范。尤其是在结构上,合理调节大中型商业银行在热点城市的涉房贷款,对缓解局部住房金融风险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周茂华认为,监管环境变化,银行也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银行可能改变和房企合作,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在满足监管规定同时,最大限度获取利润,毕竟房贷仍有吸引力;但从中长期看,银行将逐步调整经营战略,多元化资产负债结构,推动银行转型发展,银行对制造业、小微企业、新型创新产业、绿色信贷等领域占比将逐步提升;并更加注重特色、高质量金融服务供给,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等。
长期来看,尤其是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监管将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活动的支持,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此外,银行可能会把视角倾向于战略型新兴产业、绿色金融、民生工程、租赁住房、消费领域等符合国家战略的领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5. 五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超红线,新规对银行的影响有多大?

由于有四年的过渡期,所以整体影响不会太大,超出的贷款会逐渐消化。众所周知的是,去年底,监管单位宣布对银行业的房地产类贷款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对银行划出两档红线,房企贷款和个人房贷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按照该新政,超出限定标准的,未来四年之内,要完成房贷规模的缩减,从而实现银行贷款占比达标。虽然现在依然有不少银行的占比数据超标,但长期来看,银行的房贷规模会不断缩减,影响不会太大。

事实上,政策推行这项新规主要还是为了应对楼市的泡沫。也许现在来看,限制房贷占比影响到了银行的利润,但长期来看,这是有助于银行的发展。因为楼市的泡沫注定要破灭,如果银行此时持有大量的房贷,届时房价一跌,资不抵债,企业宣布破产,个人逾期变成了坏账,这些都对银行业有所冲击。

其中风险最大就是炒房群体了,这些通过各种方式向银行贷款借钱,拿到钱后,又挪用到楼市里,进行投资炒房。一旦房价出现大幅下跌,这些人随时资不抵债,届时只能宣布破产了。

参考资料: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曾撰文称,从上市银行及公开市场信息来看,需要进行调整涉房贷款的银行规模相对有限,涉及到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在整个金融机构涉房贷款余额中的占比约为25%,主要集中在建行、邮储、招行、兴业等几家中资大中型银行。假设这几家银行整体贷款增速运行平稳,平均每家银行在2021年涉房贷款或少增1000亿元-1500亿元,占到各自涉房贷款的比例为5%-10%,占各自银行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3%,占银行业房地产贷款比重约1.5%,需要调整的规模并不大,而且还有2-4年的整改期。大多数银行并未踩红线,客观上存在填补空缺的可能性。

五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超红线,新规对银行的影响有多大?

6. 银行房地产贷款“红线”划定,房地产贷款占比最高不能超40%

涉房类贷款占比有了明确限制。
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机构覆盖范围、管理要求及调整机制。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设置主要是针对银行投向房地产的借贷设置“安全边界”,避免信贷资源流入房地产进而增加金融体系脆弱性,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产负债,让更多资源流入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战略新兴产业,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根据银行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共分为5大档,每档设置了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其中,六大国有大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为第一档,两个上限分别为40%和32.5%,在5档中最高。
五档两上限,最高上限为40%
所谓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应满足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相应上限。

央行、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研究制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主要是为提高金融体系韧性和稳健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内在约束,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制造业、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融资,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事实上,此前为做好房地产金融管理,央行等其他金融部门就积极探索创新宏观审慎工具,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入手,建立了首付比动态调整机制,还试点了房企融资新规“三道红线”,助力房地产市场趋向平稳健康发展。
然而,尽管我国房地产金融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明显改观,但银行业房地产贷款敞口仍然较大。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倪鹏飞在发布署名文章中表示,银行资产质量易受房地产价格波动冲击,是需要密切关注的潜在风险点,同时银行对房地产信贷的偏好也仍较强,也需要通过制度设计予以约束。因此,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对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提出上限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倪鹏飞看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也是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实践。目前,针对房地产金融的宏观审慎工具主要有两类:一是供给侧工具,即约束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如房地产信贷集中度、房地产资产的风险权重调整、行业资本金要求等;二是需求侧工具,即抑制购房人的信贷需求,如债务收入比(DSTI)、贷款收入比(LTI)等。
此次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设置则是从供给侧对涉房类融资进行了限制,监管根据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分档设定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具体来看,共分为5大档,每档设置了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
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第一档,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40%和32.5%,在5档中最高;其次是招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等17家中型银行,为第二档,两个上限分别为27.5%和20%。
第三档则为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主要包括城商行、民营银行、大中城市和城区农合机构等,两个上限分别为22.5%和17.5%;第四档为县域农合机构,两个上限分别为17.5%和12.5%;最后一档为村镇银行,两个上限分别为12.5%和7.5%。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对记者表示,从占比限制上看,房地产信贷集中度政策将利好大行,目前大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均未达到该上限。从各档银行整体来看,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压力不大,且政策设有较长的过渡期,对2021年房地产信贷融资影响中性,预计2021年全口径房地产贷款增量将达6万多亿。
差异化管理,设置2至4年过渡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设置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时,监管层并未采取“一刀切”方式,而是差异化管理。《通知》表示,为体现区域差异,确定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时,有适度的弹性,同时,管理制度还设置了过渡期,以保证政策的平稳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具体要求为,202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2年;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4年。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的业务调整过渡期分别设置。
周茂华对记者说,这种差异化管理充分考虑了金融机构资产体量、机构类型、存量房地产贷款等因素,也综合考量了我国国情,市场业务现状、机构承受力等,进一步确保房地产和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另至于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对房地产市场会产生的影响,央行、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总体而言,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就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开展了广泛调研,与金融机构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相关指标设定充分考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情况,并采取了分类分档、差别化过渡期、区域调节机制等多种机制安排。
“目前,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符合管理要求,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要求其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保持房地产贷款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基本稳定。”央行、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称。
对于超出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将要求其合理选择业务调整方式、按年度合理分布业务调整规模,确保调整节奏相对平稳、调整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个别调降压力较大的银行,通过延长过渡期等方式差异化处理,确保政策平稳实施。
此外,对于近期市场颇为关注的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是否纳入监管,《通知》称,为支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占比计算。目前,央行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住房租赁金融业务有关意见,并建立相应统计制度。
同时,为配合资管新规的实施,资管新规过渡期内(至2021年底)回表的房地产贷款不纳入统计范围。

7. 房地产银行贷款“红线”,对市场影响几何?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为各大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规模及占比设置“两道红线”,分别设置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银行,监管机构给设置了过渡期,并建立区域差别化调节机制。
    那么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什么影响呢?
    01、政策出台背景
    房地产贷款占比连年升高至28.8%
    长期以来,房地产行业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与金融业深度“捆绑”。近年来监管部门三令五申对房地产贷款进行控制,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但总量仍然不小,占比依然较高。2011年以来,房地产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余额连年升高,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升高至28.8%。而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此外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行业仍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宏观审慎工具,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入手,建立了首付比动态调整机制、试点了房企融资新规“三道红线”等,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房地产贷款余额48.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季末低0.3个百分点,连续26个月回落。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对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划定“红线”,有利于继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02、政策主要内容
    所谓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是指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应满足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相应上限。
    上限要求:分档设定集中度管理要求
    央行、银保监会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分档设定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总共分为五档,分别是中资大型银行、中资中型银行、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县域农合机构、村镇银行。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
    
    [1]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
    [2]不包括第二档中的城市商业银行
    限期整改:设置过渡期,区域差别化调节机制
    而对于“踩红线”的银行,要求必须限期整改,具体规定:
    202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2年;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4年。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的业务调整过渡期分别设置。
    03、政策影响
    多数银行并未踩“红线”,制度为防御性安排
    从36家上市银行的2020年中期财报数据可以看出,有11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或者房地产贷款占比超出上限,其余25家银行均出现“安全”范围,远远没有触碰上限。
    整体看,9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超过上限。从房地产贷款占比情况来看,第一档银行中,房地产贷款占比均没有超过上限40%,其中交通银行只有26.5%,第二档银行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这四家银行超过上限,需在2-4年的过渡期内进行整改,第三档银行中有5家触碰到上限。
    表:2020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盘点
    
    
    
    仅5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过上限,按照目前比例,房贷不会受到影响。第一档银行,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略微超过了32.5%的红线,业务调整过渡期均为2年。第二档中有2家银行“超标”,分别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三档中仅成都银行一家触碰到上限。
    供给端收紧,中长期来看,房企资金压力加大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对银行房地产余额占比提出上限要求,将从供给侧抑制银行的放贷冲动,有助于降低银行房地产风险敞口、提高金融体系韧性和稳健性。从中长期来看,本次新规在房地产行业资金供给端进行了收紧,房地产在融资上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房企融资渠道、融资能力或是未来其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但从目前设定的管理比例要求来看,基本符合2020年的情况,因此对未来市场相关贷款投放额度的影响相对有限。
    总体来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只是防御性制度安排,新规对不同类别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分档管理,并且给目前不达标的机构充分的整改空间和时间,有助于保持市场平稳有序发展,总体上对市场影响有限。长期来看,房企供给端资金收紧,有助于引导房地产企业从高周转、高杠杆模式转向长期经营模式。
    研究员:蔡艳平

房地产银行贷款“红线”,对市场影响几何?

8. 11家上市银行按揭贷款“踩红线”,官方对此有何回应?

官方表示将会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银行的监管,保证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比例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很多银行已经开始调控自己的个人住房贷款的比例,但这些调控主要是集中在一线城市,还没有调控到二线城市。我记得之前曾经看过一个新闻,各大主流银行已经放缓了个人住房贷款的批复速度,同时也对用户提出了限额要求,这也会进一步降低银行系统中的个人住房贷款比例。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在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有11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比例严重过高,已经超过了这些银行所允许的系统上线,有些银行甚至已经超过了最高上限的7%。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进一步要求银行严格把控自己的个人住房贷款比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积极响应房地产的调控措施。
二、官方表示会提高对银行的监管水平。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并不是因为央行的监管水平问题,而是因为一个地方的房地产贷款的调整本身有个过程。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那样,一线城市目前已经全面收缩个人住房贷款的申请情况,二线城市还没有开展,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开展,我相信多数银行会逐渐收紧个人住房贷款的申请渠道。
三、用户贷款的难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在多数城市,二手房的个人住房贷款申请难度已经提高了不少,一手房目前并没有作出严格限制。我相信随着这些房地产措施的进一步加强,银行层面也会从金融领域进一步配合这些措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普通用户贷款的难度将会进一步提高,我们也不再允许出现所谓的买房投资行为,我觉得房地产的行情会越来越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