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的生平及主要成就等相关资料

2024-05-13

1. 茅以升的生平及主要成就等相关资料

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
1916年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现为西南交通大学)。参加清华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以第一名录取留洋。
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
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是该校的第一位工科博士。
1916年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1920年回国后至1930年,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副主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1930年至1931年任江苏水利局局长,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挂此职到1949年),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大桥。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是中国桥梁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1937年12月23日,为了阻止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亲自参与了炸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大桥修复通车。
1937年至1942年任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代院长、院长。
1942年至1943年任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
1943年至1949年任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
1943年当选中华民国教育部部聘教授。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至1952年任由母校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组建的中国交通大学(1950 年改称北方交通大学)校长。
1951年至1981年任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9年在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中,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
1955至1957年主持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1977年主持设计了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
1982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
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1.主持修建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
2.茅以升先生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
3.他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茅以升文集》、《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4.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

茅以升的生平及主要成就等相关资料

2. 茅以升的 生平及主要成就.

 茅以升生平简介: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英文名称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代院长、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时含今西南交通大学和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成就:
 
1 茅以升.Secondary Stresses in Bridge Trusses(桥梁桁架之次应力).美国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1919.
  
 
2 茅以升.钱塘江桥.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出版社,1950.
  
 
3 茅以升.武汉长江大桥.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58.
  
 
 
4茅以升.中国桥梁.从古桥到今桥.北京:外文出版社,1976(日文)、1978(英文)、1980(德文、西班牙文、法文).
  
5 茅以升.钱塘江建桥回忆.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6 茅以升.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第一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
  
7 茅以升.茅以升文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
  
8 茅以升.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第二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9 茅以升.茅以升选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10茅以升主编.中国古桥技术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11 茅以升.中国圆周率略史.科学,1917,3(4).
  
12 茅以升.西洋圆周率略史.科学年会论文号,1921,6(1).
  
13 茅以升.工程教育之研究.工程,1926,2(4).
 
 14 茅以升.钱塘江桥设计及筹备记略.工程,1934,9(3,4).
  
15 茅以升.重庆两江大桥.西南实业通讯,1936,13(12).
  
16 茅以升.土壤力学.工程,1941,14(1).
 
 17 茅以升.上海市越江工程之研究.越江工程委员会,1946.
 
 18 茅以升.工程教育的方针与方法.光明日报,1950年6月4日.
 
 19 茅以升.习而学的工程教育制度.北方交通大学出版,1951.
 
 20 茅以升.工程教育中的学习问题.自然科学,1951,1(4).
  
21 茅以升.科学研究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光明日报,1954年3月16日.
  
22茅以升.挡土墙土压力的两个经典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土木工程学报,1954,1(3).
  23 茅以升.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联系实际.人民日报,1955年10月18日.
  24 茅以升.我国铁道科学研究的远景.全国铁道科学工作会议会刊,1956.
  25 茅以升.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体制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957.
  26 茅以升.十年来的土工与土力学.工程建设,1959(10).
  27 茅以升.我国铁道科学技术的成就.土木工程学报,1959.
  28 茅以升.桥梁和桥梁技术.人民日报,1959年12月18日.
  29 茅以升.试论专业科学与专门科学.光明日报,1961年3月6—7日.
  30 茅以升.建议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教育制度.人大常委会印发,1963.
  31 茅以升.五桥颂.文物,1963(9).
  32 茅以升.对科学实验的认识和体会.新建设,1965(11,12).
  33 茅以升.介绍五座古桥.文物,1972(1).
  34 茅以升.谈谈科学与科普的关系.文汇报,1978年10月12日.
  35 茅以升.力学中的基本概念问题(1961年).茅以升选集,1986.
  36 茅以升.科学与技术(1962年).茅以升选集,1986.
  37 茅以升.对于桥梁振动问题的管见(1975年).茅以升选集,1986.
  38 茅以升.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应当是能而非力(1977年).茅以升选集,1986

3. 茅以升的主要成就

桥梁整体的结构非常稳定,现在的钱塘江大桥已经修建成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如今行驶在大桥上依然能够让人感叹8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能够修建出屹立百年的桥梁。

茅以升的主要成就

4. 茅以升的主要成就

你好,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系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代院长、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时含今西南交通大学和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5. 茅以升的主要成就

茅以升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曾任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央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名誉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镇江润扬大桥下,有一处茅以升纪念馆,馆内一角陈设着从茅老北京的家里原样搬来的书房,一张木桌,一把竹藤椅,一排满是专业书籍的书柜……这个书房曾是他晚年的精神乐园。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中学毕业后,茅以升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简历:
1919年12月,茅以升毅然回国。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
1933年3月,他受邀在钱塘江上建大桥。1937年,钱塘江大桥通车,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可通车不久,茅以升便接到命令:炸掉大桥,不让日军占用!茅以升心如刀割般地执行了命令。抗战胜利后,他带着精心保护的14箱资料回到杭州,克服重重困难将钱塘江大桥修复完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7年9月25日,大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它衔接起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著有《钱塘江桥》等,为我国桥梁工程建筑事业作出杰出贡献。1987年10月,茅以升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1月12日病逝。

茅以升的主要成就

6. 茅以升的主要成就?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英文名称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先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1],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代院长、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时含今西南交通大学和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7. 茅以升的主要成就?

你好,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系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代院长、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时含今西南交通大学和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茅以升的主要成就?

8. 茅以升的人物生平

茅以升祖父茅谦为举人,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茅以升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本……1916年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现为西南交通大学)。参加清华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以第一名录取留洋。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桥梁专业)。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是该校的第一位工科博士。1916年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免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1920年回国后至1930年,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副主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1930年至1931年任江苏水利局局长,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挂此职到1949年),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一座全长1453米,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钱塘江大桥。大桥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是中国桥梁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1937年12月23日,为了阻止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亲自参与了炸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大桥修复通车。1937年至1942年任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代院长、院长。1942年至1943年任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1943年至1949年任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1943年当选中华民国教育部部聘教授。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至1952年任由母校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组建的中国交通大学(1950 年改称北方交通大学)校长。1951年至1981年任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9年在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中,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并为周恩来总理指定为设计方案最终审定签字负责人。1955至1957年主持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77年主持设计了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1982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