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学概念术语

2024-05-13

1. 高中政治经济学概念术语

(一)市场经济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价值规律可以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2、价值规律刺激了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引入竞争,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5、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宏观调控
1、调整所有制结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支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2、产权使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
3、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淡化对国有企业的过多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提高低收入水平;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6、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7、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高中政治经济学概念术语

2. 高中经济学知识

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片面的。
1.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企业要把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顺利的销售出去,就要生产面向市场的产品,运用一定的营销手段。
2.市场具有导向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作用,它会鞭策生产者去运用营销的手段去适应市场的竞争。
3.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低下的商品,广告做得再好也不能提高他的价值。只有价值高的产品,才会卖出更高的价格,“酒香不怕巷子深”正式说明这个道理。
4.作为生产者,要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学会正确的面对市场的竞争。生产价值含量高,适销对路的商品,并且运用一定的营销手段去销售自己的商品。
5.作为政府管理部门,要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防止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
6。作为消费者,要理性的去购买商品。

3. 高中经济学包括什么?

《经济常识》基础知识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1)社会分工
(2)私有制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对立性: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统一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离不开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4、六个量的关系

5、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通货膨胀的含义: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8、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9、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公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的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都可以利用。
◆3、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的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原因: (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市场经济的含义、一般特征、优越性
含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优越性: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6、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手段
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所以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具有自己的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
(2)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3)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3、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4、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5、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的说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干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6、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作用  
地位: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作用:(1)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在国有经济中,它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3)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科技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
7、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8、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途径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
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
(2)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9、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
10、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遵守法律和市场活动准则的前提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技术进步为目的,用正当手段进行竞争。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
◆2、农业的地位、作用、如何发展农业
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作用:(1)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3)是支撑整个国民经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如何发展农业: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道路                   
(1)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2)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3)要增加农业投入     (4)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3、工业的地位、作用
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作用:(1)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技术设备(2)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     (3)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        (4)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        
(5)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4、发展第三产业的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重要意义:(1)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
(1)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4)是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原则、意义
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社会保险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原则:(1)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意义:(1)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2)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3)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第五课   财政收入和纳税人

 扩大再生产(主要内容)
积累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社会物资储备

消费
                 
2、如何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1)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3)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利、债、费(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4、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5、财政的重要作用
(1)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2)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4)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6、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7、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8、违反税法的表现: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9、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的性质、作用
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作用:(1)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3)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10、我国的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银行的分类、中央银行的地位、职能
分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地位: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
职能:(1)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3)  经理国库    (4)还具有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职能。
2、银行的基本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
3、信用工具:转帐支票、汇票和信用卡。
4、银行的地位:信贷中心、转帐结算中心、现金出纳中心,是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
◆5、银行的作用
(1)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2)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6、公民存款储蓄的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
7、居民个人存款的重大作用
(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8、债券的种类: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9、商业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第七课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是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构成的。
2、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3、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干生产,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4、消费者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3)改变落后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4)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5、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第八课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2、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主要是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的。发达国家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扩大了剪刀差,榨取高额利润。因此,必须反对这种剥削,才能进一步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3、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面向世界(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5、对外贸易的内容:对外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构成。
顺差: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又叫出超。
逆差: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又叫入超。
贸易平衡:进出口总额相等。
6、征收关税的作用:(1)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 (2)调节一国的进出口贸易。
7、对外贸易的方式: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
◆8、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
(1)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加本国的经济实力。
(4)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9、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10、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1)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掌握本国经济命脉,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独立,进而保障政治独立。
(2)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才能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经济安全。

说明:标有“◆”为重点内容,易出问答题。

高中经济学包括什么?

4. 高中经济学包括什么。

《经济常识》基础知识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1)社会分工
(2)私有制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对立性: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统一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离不开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4、六个量的关系
  

5、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通货膨胀的含义: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8、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9、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公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的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都可以利用。
◆3、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的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原因: (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市场经济的含义、一般特征、优越性
含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优越性: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6、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手段
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所以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具有自己的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
(2)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3)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3、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4、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5、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的说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干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6、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作用  
地位: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作用:(1)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在国有经济中,它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3)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科技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
7、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8、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途径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
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
(2)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9、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
10、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遵守法律和市场活动准则的前提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技术进步为目的,用正当手段进行竞争。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
◆2、农业的地位、作用、如何发展农业
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作用:(1)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3)是支撑整个国民经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如何发展农业: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道路                   
(1)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2)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3)要增加农业投入     (4)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3、工业的地位、作用
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作用:(1)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技术设备(2)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     (3)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        (4)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        
(5)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4、发展第三产业的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重要意义:(1)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
(1)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4)是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原则、意义
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社会保险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原则:(1)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意义:(1)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2)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3)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第五课   财政收入和纳税人

 扩大再生产(主要内容)
积累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社会物资储备

        

  消费
                 
2、如何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1)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3)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利、债、费(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4、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5、财政的重要作用
(1)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2)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4)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6、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7、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8、违反税法的表现: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9、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的性质、作用
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作用:(1)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3)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10、我国的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银行的分类、中央银行的地位、职能
分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地位: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
职能:(1)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3)  经理国库    (4)还具有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职能。
2、银行的基本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
3、信用工具:转帐支票、汇票和信用卡。
4、银行的地位:信贷中心、转帐结算中心、现金出纳中心,是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
◆5、银行的作用
(1)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2)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6、公民存款储蓄的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
7、居民个人存款的重大作用
(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8、债券的种类: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9、商业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第七课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是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构成的。
2、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3、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干生产,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4、消费者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3)改变落后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4)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5、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第八课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2、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主要是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的。发达国家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扩大了剪刀差,榨取高额利润。因此,必须反对这种剥削,才能进一步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3、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面向世界(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5、对外贸易的内容:对外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构成。
顺差: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又叫出超。
逆差: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又叫入超。
贸易平衡:进出口总额相等。
6、征收关税的作用:(1)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 (2)调节一国的进出口贸易。
7、对外贸易的方式: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
◆8、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
(1)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加本国的经济实力。
(4)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9、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10、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1)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掌握本国经济命脉,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独立,进而保障政治独立。
(2)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才能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经济安全。

说明:标有“◆”为重点内容,易出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