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需要去心理咨询的人可以学心理学吗?是好还是坏呢?

2024-05-15

1. 一个需要去心理咨询的人可以学心理学吗?是好还是坏呢?

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与人的心理相关的一切活动的科学,所有的研究,不管是个体的还是团体的,物质层面的还是精神层面的,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既然是关于人的科学,那当然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益处。
  
 一个需要去心理咨询的人不仅可以去学心理学,而且是非常值得鼓励和支持的事情,如果可以的话,真的建议每个人都学一些心理学知识。这里我们特别需要注意一下 :需要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心理咨询针对的是正常的普通人群体,有压力、焦虑、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和问题;而心理治疗则是针对的生病的群体,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或者是一些精神类疾病,需要药物治疗配合心理咨询。 
  
   
  
  首先来说,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助人自助 。简单来说,心理咨询不仅是帮助别人,还是帮助别人学会自我帮助的技巧。助人者先自助,不管你遇到再厉害的咨询师,能解救自己的根源还是自己,咨询师或者其他专家只是在一个阶段或某些重要节点上给到你帮助。就算是有专职心理咨询师的人
  
 
  
  
  其次,学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帮助自己提升生活、工作技能。 心理学不单单是心理咨询那些知识,粗略的来看,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主要是搞科学研究,比如说人的知觉、感觉、记忆、语言系统等)、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其中就包括心理咨询)三大部分。
  
 并不是说学习心理学就是“有病”,它还包括很多惠及我们生活的方面,比如消费者心理学,工业和组织心理学,爱情心理学……你觉得抖音、淘宝很厉害,跟能看透你的内心似的可以推出你想看的内容,除了智能化 科技 以外,还有千千万万精通心理学的人在不断优化产品使用体验。
  
   
  
 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规律和特点,你也会在与家人的相处中更游刃有余,在职场中更懂得如何为自己获取更多。这些都是心理学会涉及到的知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学习心理学知识能使得自己更好的与心理咨询师合作,让自己尽快的恢复良好状态。 
  
 众所周知,没有人能真正的做到感同身受,哪怕共情再厉害的咨询师都没办法完全理解你的体会和感受。 而心理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自己与自己关系的问题,我们跟自己的关系好了,内外在和谐统一了,就不会遭遇过多的困扰,也不会伤害自己的身心 健康 。 
  
 
  
  
 心理问题归根结底要解决的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咨询师可以帮助你去进行调整,去消除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去塑造新的行为习惯。但是如果你的认知不足以支撑改变,那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多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就是帮助我们去提升认知,去扩展自己的灵活性。
  
   
  
  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下,才能自如的调动自身的力量。多学心理学知识,就是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 
  
 
  
  
 不管你现在是有一般心理问题,还是有严重的心理疾病,都没关系,不轻易给自己贴标签,你可以去做任何有利于帮助自己恢复的事情,学习心理学更是不在话下。
  
 
  
 学心理学并不丢脸,你想学心理学说明你内在渴望自我成长动力很足,非常好的想法。去时间吧。当我们内在心理年龄成熟度越加成熟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将不会举步维艰。很多人活到60多岁心理年龄还是小孩子经常情绪化,过的很是辛苦。内心的煎熬。去吧,对个人成长是有帮助的。
  
 很多人都是因为自己的心理问题去咨询得到了解决,而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志于帮助别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建议您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后,审慎的对待心理咨询技术,这不是心头一热就完事的,需要持之以恒。
  
 莫君老师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做高考志愿填报的培训,学业就业咨询督导。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我知道很多对心理学感兴趣并走上求学之路的正是自己有了心理问题以后,去研究、去学习,然后发现这个领域真的很有潜力,有兴趣,另外有更多的人需要帮助,后来这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或者拿了博士学位,或者进入这个领域执业,不仅仅帮助了其他类似背景的人们,还较好地维护了自己的心理 健康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心理疾病。
  
 肯定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效果更好,很有可能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到的知识先从自己身上应用,对自己有效,传播出去帮助别人,久病成良医[呲牙]
  
 很多领域的大师一开始都是这么起来的,演讲高手,一开始说话都说不清楚,上台就发抖,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演讲,最后成为大师。
  
 可以啊,老话说的好久病成医,只要你够努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心里咨询师的
  
 可以学,学一学有可能就把自己给治好了呢!
  
 如果您心理有不 健康 表现(在心理学上 健康 心理和不 健康 心理都属于正常心理)我建议您去学习,学习的过程当中自己能通过所学知识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知,从而调整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负面影响。任何一个心理治疗都是自己拯救自己的过程,所以当您意识到自己自己心理不 健康 是件好事!
  
 需要心理咨询 说明认识自己不够
  
 学习心理学 是借助一门学科 帮助你去认识自己 多一种打开世界的方式

一个需要去心理咨询的人可以学心理学吗?是好还是坏呢?

2. 看完这五点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心理咨询师不能和来

  很多求助者,都希望能够 和心理咨询师做好朋友,就是能够在咨询外保持朋友关系,如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交往,有个心理咨询师做朋友,感觉自己的问题就万事ok了。 所以很想请心理咨询师吃饭,或者去公园谈心,或者送礼物,希望得到一份咨询关系以外的情感建立,希望得到一份永久的友谊。 

这份心愿是好的,但是我们往往得到心理咨询师的拒绝,一开始建立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师就确立了和求助者的职业关系,就是说只是一种职 业关系,咨询结束,关系结束。很多人不太理解,感觉心理咨询师太清高了,太商业化了。这里面真的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吗?为什么心理咨询强调职业关系,对咨询关系有情感的限制,而不能发展私下的感情呢?这里面有着一定的科学意义。我想在这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心理咨询师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心理咨询师本身会有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困惑,每个人心窗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伤感和人生,心理咨询师也依然。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的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调节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才得保持内心的和谐和安宁,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咨询当中以正性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求助者,才能够更好的提供心理学的专业帮助。咨询室内外每 个心理咨询师都需要不断的维护自身的心理平衡,不断的超越自我,不断的完善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洞察心理的敏锐和理解 能力,才能够在预约好的时间内,给予求助者最好的心理学的帮助。 

第二,人无完人,心理咨询师也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从世界的这端到那端,我们无法找到完美,心理咨询师也有着她的缺点,性格方面,生活方面,家庭方面,成长经历,等等都有着 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并不是说医生是智慧的化身,是完美的生命个体。医生是普通生活中的真实一员,有着她真实的现实生活。 咨询室内外,她有着她特色的生活。 

以上两点,咨询室外和心理咨询师一旦成了生活中的朋友,心理咨询师的状态和生活会给求助 者带来暗示和影响。心理咨询师无意的言谈和随意的认知观念,都有可能伤害到求助者。咨询室外的心理咨询师是职业外的自我,是随意的, 当把心灵的交流放大到现实生活中去,咨询就成了闲聊,就成了无病呻吟。 

第三,咨询关系拓展到咨询室外发展,会使心理咨询师 失去中立态度。 
心理咨询师要求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才能够对求助者的问题有着客观的看法和理解,当你和心理咨询师走得很近 时,她对你就失去了意义,对你的问题她就变得非常地弱智。由于你和她是朋友,她很在意你,就很容易被你的情绪卷入,侵袭,最后她会和 你一起陷入心身憔悴中。 

这一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实的体验到。比如一个失去工作的男人,回家告诉妻子,自己在单位犯了 个错误,被辞退了。妻子很难平静下心来听他倾诉,因为失去工作,就意味着生活经济的窘迫,她会自然的卷入自己的情绪和观念,对丈夫责 备和抱怨。而无法保持中立的态度,来先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丈夫处理的方式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理特点?一个妻子是很难做到这些的 。 

如果这个男人的好朋友听到这个事情,这个朋友会直接给这个男人建议,告诉他该如何如何,很难平静的去帮他分析问题。而所给的建议都是朋友自己的观念,没有人真正从这个男人的角度去听听他的心灵之音。 

这就是为什么在心理咨询师面前,可以真正敞 开心扉的真实原因,心理咨询师保持一种非评价的中立态度,关注的是求助者面对困惑的心理过程,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特点,她使你感觉到安 全、舒适、被爱、被尊重、被接纳与认同,你很放松,不用忌讳什么。她会引发你倾诉的欲望,却又引导你去思索、自我分析和节制。好的心 理咨询师像水一样随你流动,像玻璃一样透明,把你的防御和阻抗都化解于无形。当你抱怨别人的时候,他会沉默,不扇阴风也不点鬼火,当 你反思自己的时候,他的眼睛会闪射出愉悦的光辉。她听得很多,说话很少,但每句话可能都是一种新视觉,给你一种新体验,让你感觉到一片新的天和地。 

所以,你与心理咨询师的关系越简单,心理咨询师就越能发挥她的技术。 

第四,心理咨询师需要自我保护。 
咨询室内,医生与求助者间有着一种和谐与信任的关系,离开诊室,这种关系立即消失,医生也会迅速的遗忘掉你(自我保护 )。在咨询的每个时间段,心理咨询师会高度的精神集中,会投入到求助者的世界中去,每天都聆听着无数的痛苦和眼泪。离开咨询室,心理 咨询师要快速忘掉咨询中求助者的负性情绪,回到自己现实的生活中来,忘掉不快乐,忘掉痛苦,这样才能使心理咨询师保持自身的心身健康 ,保持积极的心态,以迎接明天的工作。 

如果和心理咨询师做朋友,毕竟情绪是有传染性的,你的痛苦会一直感染着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会失去自己的生活,会在你的痛苦黑夜里和你一起失去方向和道路,会使双方弄的精神疲惫,对你的问题她会失去耐心,会感觉承 受不了精神的负荷,会最终失去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作用。 

第五,和心理咨询师做朋友,不利于求助者的独立成长。 
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做了朋友,有问题随时联系她,问她,依靠她,就会失去求助者独立解决问题,面对问题的能力。会形成对心理咨询师的依赖 ,会把求助者自己的问题都推到咨询师的身上,全盘抓住求命稻草,自己不想努力和付出辛苦了。这样不利于求助者人格的完善,独立的成长 。 

保持心理咨询中的职业关系,这是有着一定科学意义的。所以当你喜欢和一个心理咨询师交往时,一个成熟的心理咨询师 会让你选择:“你愿意得到一个好朋友,还是愿意继续拥有一个好咨询师,二者不得其兼”。

3. 心理咨询师自身是否也有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自身是否也会有心理问题?会不会因为每天面对负面心理而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本身也有心理问题,还能否帮助别人解决心理问题?等等,我就相关的问题作了一些总结,写出这篇心得,仅供参考。
�0�2问:“心理咨询师曾经是否也有过心理问题?”�0�2答:不可否认,有过!
有文记载,日本医生和学者森田正马曾说:“当初,我投身于神经质研究的第一个条件,就因为我自身也是神经质。”
其实很多心理学者专家,曾经都是恰恰因为自己患过某些严重的心理疾病,为了获得自救,他们通过不断的摸索与研究,最后总结了好的治疗方法,从而也成了某方面的心理专家
。所谓是实践出真知,经历是最好的老师。
�0�2问:“心理咨询师是否也有患上心理疾病的可能?”�0�2答:可能会有的,但不是一定就有。
心理师这个职业本身就要求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并且对心理应激事件有很强的应对方式。任何一个想从事这一行的人,
都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并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
如果真的患有心理疾病时,他们也需要社会支持系统与专业的心理辅导。所以说,当心理医生并不是就一定能保证自己不会有心理疾病,但是他们可以减少自己患病的几率,同时增强自己的冶愈率。
�0�2问:心理咨询师会不会因为每天面对负面心理而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0�2答:曾经有人会说,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可能更容易出心理问题。这是心理咨询师应规避的职业风险。
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面对不同的心理,倾听不同的烦恼,心理咨询师每天从求助者那里所见所闻,大都是负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进入咨询师的大脑,难免影响他们的心情。特别是如果因为共情把握不好,进入角色而出不来,则很可能会因这些负面心理而影响心理咨询师本人,特别是问题严重时。
但是,由于心理咨询师的素质要求,当面对别人的问题而造成自己的疑惑的时候,咨询师由于比一般人更能理解事情本身,因而平衡负面心理所需的时间短,更能化解心理问题。他们明白,心理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适时的解决,善于剥离不好的情绪,平衡不安的心理。为此,心理咨询师本人,必须有能力将一天中由负面信息造成的不良情绪排除,以保证第二天带着平衡的心态走进工作室。
�0�2问:“心理咨询师如果本身也有心理问题,还能否帮助别人解决心理问题?”�0�2答:不排除能。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会有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
,但他因为有很好的自我平衡能力,他可以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而在咨询过程中能保持相对平衡的心理平衡,不会因个人的问题而干扰咨询工作。
�0�2�0�2�0�2
至于方法技术方面,我认为每个人都是在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有适合咨询师的心理辅导方式,也有适合求助者的咨询技术,有效的就是好的方法。

心理咨询师自身是否也有心理问题?

4. 心理咨询师:我为什么不会主动帮人

 心理咨询师:我为什么不会主动帮人
                         也许有人会说,你是心理咨询师,你知道我心里不舒服为什么不主动来帮我?下面心理咨询师:我为什么不会主动帮人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欢迎阅读。
    
         很多朋友自身是有心理问题或困扰的,但是另一方面求助意愿却很弱,或没有。他们似乎都在等着心理咨询师去一个一个找他们,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扰。然而,面对这种情况,咨询师肯定不会去主动找他们,因为这种“被帮助”咨询效果甚微。只有自己主动寻求帮助的人,才有可能从咨询师这里有所收获。
         心理咨询本是求助者和咨询师之间的事。而一切咨询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启发求助者的主宰意识和激发应变能力,这也是现代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的基础。求助者的动机、意愿、预期以及配合程度,是占首位的。求助者越想转变,越愿意配合咨询,咨询效果就越好。
          咨询师:一个疑问,两个问题 
         做心理咨询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在开始咨询时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心理咨询可以彻底解决我的问题吗?”这就像去医院问医生:“医生,你能把我的病治好吗?”医生肯定会告诉你:“先做检查,看看你病的情况再说。”可见,医生不会打包票。
          在咨询中会遇到以下两个问题: 
          错误地把咨询师当作“救命稻草” 
         很多的求助者都是不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的,他们把期望寄托在咨询师身上,由咨询师来帮助他们顺利的度过难关,他们认为做了一次心理咨询就应该快乐起来,不再痛苦,但是却不明白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咨询就是一个过程,就像医院医生治疗疾病一样是一个过程。感冒不可能吃一次药就彻底好了,心理咨询也是,或许某些问题一次咨询就可以了,但多数不行。
         并且,求助者不能把咨询当作最后的救命稻草,而是要视咨询师为自己的拐杖,起到辅助的作用。
          咨询没效果责任全在咨询师 
         求助者认为我治不好我自己,只能靠你了,在咨询过程中被动消极,以至于咨询效果不良,都会认为是咨询师的责任。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从来不进行积极的`思考,对于咨询师的提问不重视,甚至于不想作答。这都是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存在的错误心态。
         心理咨询师在开始咨询时都会与求助者共同制定咨询计划,如果求助者求助意愿不强,咨询中不按照计划进行,那么这个责任就不能全推卸到咨询师身上。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积极主动会对问题的解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能够调动求助者的积极心态,当积极心态建立之后,消极心态的作用力就会被削弱。
         心理咨询师在国外被称之为心灵工匠、灵魂工程师,个人觉得没有这么伟大,心理咨询师的意义就像盲僧点灯,助人自助。
         心理咨询师不是江湖剑客,不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如果你想要得到咨询师的帮助,首先你得要主动寻找他们,然后有求助的意愿才可以!
         所以,心理咨询师不会主动去找求助者,因为不但无法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连心理咨询基本的原则和意义都丧失了。
              
        ;

5. 心理咨询师自身是否也有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自身是否也会有心理问题?会不会因为每天面对负面心理而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本身也有心理问题,还能否帮助别人解决心理问题?等等,我就相关的问题作了一些总结,写出这篇心得,仅供参考。
�0�2问:“心理咨询师曾经是否也有过心理问题?”�0�2答:不可否认,有过!
有文记载,日本医生和学者森田正马曾说:“当初,我投身于神经质研究的第一个条件,就因为我自身也是神经质。”
其实很多心理学者专家,曾经都是恰恰因为自己患过某些严重的心理疾病,为了获得自救,他们通过不断的摸索与研究,最后总结了好的治疗方法,从而也成了某方面的心理专家
。所谓是实践出真知,经历是最好的老师。
�0�2问:“心理咨询师是否也有患上心理疾病的可能?”�0�2答:可能会有的,但不是一定就有。
心理师这个职业本身就要求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并且对心理应激事件有很强的应对方式。任何一个想从事这一行的人,
都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并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
如果真的患有心理疾病时,他们也需要社会支持系统与专业的心理辅导。所以说,当心理医生并不是就一定能保证自己不会有心理疾病,但是他们可以减少自己患病的几率,同时增强自己的冶愈率。
�0�2问:心理咨询师会不会因为每天面对负面心理而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0�2答:曾经有人会说,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可能更容易出心理问题。这是心理咨询师应规避的职业风险。
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面对不同的心理,倾听不同的烦恼,心理咨询师每天从求助者那里所见所闻,大都是负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进入咨询师的大脑,难免影响他们的心情。特别是如果因为共情把握不好,进入角色而出不来,则很可能会因这些负面心理而影响心理咨询师本人,特别是问题严重时。
但是,由于心理咨询师的素质要求,当面对别人的问题而造成自己的疑惑的时候,咨询师由于比一般人更能理解事情本身,因而平衡负面心理所需的时间短,更能化解心理问题。他们明白,心理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适时的解决,善于剥离不好的情绪,平衡不安的心理。为此,心理咨询师本人,必须有能力将一天中由负面信息造成的不良情绪排除,以保证第二天带着平衡的心态走进工作室。
�0�2问:“心理咨询师如果本身也有心理问题,还能否帮助别人解决心理问题?”�0�2答:不排除能。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会有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
,但他因为有很好的自我平衡能力,他可以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而在咨询过程中能保持相对平衡的心理平衡,不会因个人的问题而干扰咨询工作。
�0�2�0�2�0�2
至于方法技术方面,我认为每个人都是在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有适合咨询师的心理辅导方式,也有适合求助者的咨询技术,有效的就是好的方法。

心理咨询师自身是否也有心理问题?

6. 如何与心理咨询师沟通

1.首先想好开场白。一些咨询者看到心理咨询师后情绪反应很大,不知从哪里说起,浪费了许多时间。应该事先想好“开场白”,然后几句话就能进入到主题,这样才可以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把心理咨询师看做是一个特殊的亲密的朋友。心理问题大多要有情感上的倾诉,这是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共同愿望,且心理咨询师会对你的隐私绝对保密。因此,面对心理咨询师,要尽可能敞开心扉。

3.“有问必答”比“拐弯抹角”更利于沟通。一些来访者存在种种顾虑,话说到一半时忽然又后悔了,改变了主题;有些人因怕露丑、害羞等原因不肯说关键的问题。这都不利于达到医治心病的目的。对心理咨询师的提问最好是有问必答,使心理咨询师的分析、判断更准确。

4.不必过分地关注自我的表现与形象。心理咨询师并不太关心你表层的东西,而是更注重解决你的心理问题。在与心理咨询师的谈话中,你要尽可能地放松一些,不要在说话中过多考虑方式方法和技巧。有话直说,“开门见山”为最好。

5.防止就事论事地纠缠于细节之中。有些人生怕心理咨询师不了解自己的经历与问题的发生、发展和现状,用大量时间去讲述一件事的细节。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心理咨询师更关注你的思想观念及对问题的认识。对于事情的叙述,先可大致讲一讲,然后等心理咨询师提问再说。
br>
6.不要期望由心理咨询师给你“决策”。比如说转不转学,与某位同学是否继续保持关系等问题。不少来访者希望心理咨询师给一个明确的答复。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准则恰恰是避免这种不能完全负责的“硬性指导”。他们只能给你讲一些观点和道理,启发、疏导你的“症结”,最后的“大主意”还得由你自己拿。

7.不要希望一次咨询就“根治”。解决心理问题往往要有一个过程,那种希望“一点通”、“仙人指路”的走捷径想法是不现实的。如果与心理咨询师面谈不便,还可以电话交流或通过网络。

心理问题不要等成了“心病”时才去疏导。现实中,心病不算病的观念还很有市场,不到万不得已,人们似乎还不愿与心理咨询师打交道。其实预防心理疾病与心理疾病的及早疏导、治疗更为重要,在“心理才感冒,还未发高烧”时就应该去找心理咨询师了。

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必须准备好承受咨询和改变过程中的痛苦。在咨询过程中,患者一般都要承受一些焦虑和痛苦,面对、接受、承受自己的内心冲突,这是无论任何心理咨询都无法避免的。它相当于外科手术中,不可避免的疼痛和失血。这些痛苦在咨询的一定阶段,甚至会超过心理疾病本身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伴随痛苦和改变的心理咨询,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没有勇气承受咨询痛苦的来访者,是无法从真正的心理咨询中获益的。

在上述的准备比较充分之后,就可以请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了。咨询中的配合包括多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在咨询中尽可能做到真实,真实地表达和表现自己。其实,通常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几乎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能按时与心理咨询师接触,一切就都可以听其自然了。

7. 去参加心理咨询表明这个人一定有毛病吗

不是这样的,去选择心理咨询的原因有很多,都至少有一点,就是她们是愿意正式自己的不完美那一面的,这点是很多人没有的。
凡是工作、生活、学习、家庭、疾病、康复、婚姻、育儿等方面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一旦求助者体验到不适或痛苦体验,都可求助询师,协助解决。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
有时心理检查、心理测验也被列为心理咨询的范围。狭义的心理咨询不包括心理治疗和心理检查、心理测验,只局限于咨访双方通过面谈、书信、网络和电话等手段向来访者提供心理救助和咨询帮助。

扩展资料: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认识和关注,而发展性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挖掘心理潜力,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当自我认识出现偏差或障碍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得以解决。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渐渐关注如何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比如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保持最佳工作状态、维护安宁的生活环境、协调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内心世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咨询

去参加心理咨询表明这个人一定有毛病吗

8. 为什么有很多人需要心理咨询却不愿意去看心理咨询师

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小调查,在中国,虽然有着更种各样的社会民生问题,大面积的心理问题出现,但是人们但凡有一点办法,都不会去找心理咨询相关的机构解决自身心理的问题。除非是走头无伦,身患绝症了(甚至要自杀了),才会去用这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不奇怪,这符合我们大陆人的观念
“心理咨询?不就说说话嘛? ”
“我又没病!你才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变态的是你!”
“心理咨询都是骗人的!”
 。。。

因为心理咨询没有普及和难易普及,心理咨询强调心理咨询师要保持价值观中立 ,助人自助。但是这本身就是一种偏西方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本身就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冲突,加上49年解放后对老百姓长达几十年的精神驯化。导致人们内心都缺乏安全感,整体紧张,不敢暴露自己心理的弱点和难堪给他人,人与人之间都要有心理设防,这些都是心理咨询行业所面临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