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

2024-05-13

1. 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

 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
         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
         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
         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
         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
         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也难以想像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他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
         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

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

2. 女作家海伦凯勒又盲又聋,才华却让人佩服!这故事太励志!


3. 海伦凯勒是一位盲聋哑高度残疾的作家,但她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着生活

 如果我现在站在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火花即将灭亡,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是否也会感叹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呢? 善用你的眼睛吧,假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假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假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假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人啊!为什么总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呢!为什么总要如此的贪心,极少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却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也许,你会认为,上帝赋予我们这些美好的东西,甚至生命,都是理所当然的。可你有没有想过,当某一天,你拥有的东西,甚至生命, 都将失去,你会是怎样,后悔懊恼,还是自暴自弃?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可悲了。是的,我不能重踏他人的覆辙,我宁可现在就珍惜。1968年6月1日下午,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了,享年87岁。凯勒在出生后19个月的时候就因为猩红热而导致失聪失明成了个聋哑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

海伦凯勒是一位盲聋哑高度残疾的作家,但她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着生活

4. 谁是海伦·凯勒(英国著名盲聋女作家)?

简介: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享年87岁,却有86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海伦凯勒著名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扩展资料:海伦·凯勒致力于社会主义,源于她作为残疾人的特殊经历,以及她对其他残障者的同情。起先,她简化字母表,使之适合残障者使用﹔但是她很快意识到,单纯地解决失明问题,是治标不治本。
通过研究她发现,盲人并非随机分布在各种人口中,而是集中在社会底层。穷人更容易由于生产事故或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而失明。有些穷人沦为妓女,又多了一种因梅毒而导致失明的危险。
于是,凯勒认识到,社会阶级制度控制着人一生的命运,有时甚至决定他们是否会失明。凯勒的研究并非书斋式的:“我参观过糖果店、工厂、棚户区。就算我看不见,我也闻得到。”
海伦·凯勒作为社会主义者,是由1909年开始的。在1909年,她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社会党。早在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之前,她就是一位社会激进分子。
她本人强调,这并非由于在那里所受的任何教育。俄国革命爆发后,她对这个新生的共产主义国家大唱赞歌:“在东方,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挣扎中,新秩序从旧的秩序中降生。看哪!在东方,一个男婴降生了!向前!同志们,齐向前!奔向俄罗斯的营火!迎接黎明!”
凯勒在她的书房书桌上方悬挂了一面红旗。”后来,她逐渐成为社会党的左翼,成为一名“沃布利”(Wobbly),即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的成员,这是一个遭伍德罗·威尔逊迫害的工团主义者联盟。
当凯勒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时,她已经是一位享誉全球的著名女性。但她很快声名扫地,因为转向社会主义,从而引起了一场新的舆论风暴。那些曾经赞美她的勇气和智慧的报纸,转而强调她的残障。
专栏作家们指责她没有独立的感官接受能力,受制于那些向她灌输思想的人。最典型的是《布鲁克林鹰报》的一位编辑。他写道,凯勒的“错误源于她生理发育的明显缺陷”。
凯勒回忆说,她曾经见过这位编辑。“当时,他对我的恭维是如此慷慨,我都不好意思再提。但是现在,我站出来支持社会主义,他就提醒我和大众,我是一个又聋又瞎、特别容易出错的人。
大概,自从见过他以后,我的大脑就缩水了。”她接着说:“哦,《布鲁克林鹰报》太滑稽了,它在社会问题上又聋又瞎,它维护着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制度。我们努力预防盲聋病症,而这个制度正是造成多数盲聋的根源。”
凯勒的后半生主要致力于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筹募资金,她坚信我们的社会需要一种激进的变革,这个信念从未动摇。她支持社会主义者尤金·V·德布斯的历次竞选总统活动。她还在妇女运动、政治、经济方面发表文章。
在晚年,她写信给美国共产党领袖'伊丽莎白·G.弗林'———她是麦卡锡时代的牺牲品,当时正在监狱里度过风烛残年:“亲爱的伊丽莎白·弗林,向您致以最美好的生日祝福!愿服务人类的美好感受为您无畏的心灵带去力量与安宁!”

5. 世界上只有海伦凯勒盲聋作家吗

盲作家不只有海伦凯勒。还有奥斯托洛夫斯基、荷马、吴百孙。【摘要】
世界上只有海伦凯勒盲聋作家吗【提问】
盲作家不只有海伦凯勒。还有奥斯托洛夫斯基、荷马、吴百孙。【回答】
奥斯托洛夫斯基: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早在1942年就译成中文,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为中国青年的学习榜样。【回答】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公元前873年生。相传记述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回答】
您好,因为看到您对我上次的回答没有评分,对于您的体验我非常关注。如果您对我的服务满意,希望可以给一个『赞』呢!如果有问题的话,我随时在线等待为您服务。祝您生活愉快,幸福美满!【回答】

世界上只有海伦凯勒盲聋作家吗

6. 海伦凯勒是一位失明的聋哑人,那么她是如何学会写作的?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1882年,一名女婴因高发烧差点丧命。她虽幸免于难,但发烧给她留下了后遗症-- 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因为听不见,她想讲话也变得很困难。那么这样一个在19个月时就既盲又聋的孩子,是如何成长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的呢?

高烧将她与外界隔开,使她失去了视力和声音。她仿佛置身在黑暗的牢笼中无法摆脱。万幸的是海伦并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不久她就开始利用其它的感官来探查这个世界了。她跟着母亲,拉着母亲的衣角,形影不离。她去触摸,去嗅各种她碰到的物品。她模仿别人的动作且很快就能自己做一些事情,例如挤牛奶或揉面。她甚至学会摸别人的脸或衣服来识别对方。她还能*闻不同的植物和触摸地面来辨别自己在花园的位置。

七岁的时候她发明了60多种不同的手势,因此得以和家里人交流。比如她若想要面包,就会做出切面包和涂黄油的动作。想要冰淇淋时她会用手裹住自己装出发抖的样子。海伦在这方面非比一般,她绝顶的聪明又相当敏感。通过努力她对这个陌生且迷惑的世界有了一些知识。但她仍有一些有足。海伦五岁时开始意识到她与别人不同。她发现家里的其他人不用象她那样做手势而是用嘴交谈。有时她站在两人中间触摸他们的嘴唇。她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而她自己不能发出带有含义的声音。她想讲话,可无论费多大的劲儿也无法使别人明白自己。这使她异常懊恼以至于常常在屋子里乱跑乱撞,灰心地又踢又喊。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怒气越为越大。她变得狂野不驯。倘若她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大发脾气直到家人顺从。她惯用的手段包括抓别人盘里的食物以及将易碎的东西猛扔在地。有一次她甚至将母亲锁在厨房里。这样一来就得想个办法了。于是,在她快到七岁生日时,家里便雇了一名家庭教师--安尼·沙利文。安尼悉心地教授海伦,特别是她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海伦变得温和了而且很快学会了用布莱叶盲文朗读和写作。用手指接触说话人的嘴唇去感受运动和震动,她又学会了触唇意识。这种方法被称作泰德马,是一种很少有人掌握的技能。她也学会了讲话,这对失聪的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成就。

海伦证明了自己是个出色的学者,190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她有惊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她还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上大学时她就写了《我的生命》。这使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有能力为自己购买一套住房。

她周游全国,不断地举行讲座。她的事迹为许多人著书立说而且还上演了关于她的生平的戏剧和电影。最终她声名显赫,应邀出国并受到外国大学和国王授予的荣誉。1932年,她成为英国皇家国立盲人学院的副校长。

1968年她去世后,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组织建立起来,该组织旨在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失明缺陷做斗争。如今这所机构,"国际海伦·凯勒",是海外向盲人提供帮助的最大组织之一。

7. 海伦·凯勒在双目失明,又聋又哑的情况下成为了美国知名作家,教育家,这体现了她怎样的精神?有什么例子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也难以想像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他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泰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麦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海伦、凯勒生平: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海伦·凯勒在双目失明,又聋又哑的情况下成为了美国知名作家,教育家,这体现了她怎样的精神?有什么例子

8. 海伦凯勒是一位失明的聋哑人,那么她是如何学会写作的?

她自己的顽强毅力和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
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用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
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