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茶叶的分类有哪些

2024-05-15

1. 我国出口茶叶的分类有哪些

一般情况而言,一、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二、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类。三、还从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四、还可以其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摘要】
我国出口茶叶的分类有哪些【提问】
一般情况而言,一、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二、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类。三、还从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四、还可以其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回答】
你讲得真棒!可否详细说一下【提问】
茶叶种类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出口茶的类别、茶叶加工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等进行不同的茶叶种类的划分。同时啊,一般情况而言,一、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二、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类。三、还从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四、还可以其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回答】

我国出口茶叶的分类有哪些

2. 我国出口茶叶的分类有哪些

亲~很高兴为你回答这题❤️我国出口茶叶的分类有:绿茶、红茶、特种茶三大部分。其中绿茶出口规模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85%。迄今为止,我国绿茶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非地区的伊斯兰国家是我国绿茶传统主销市场。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和加纳出口绿茶均在万吨以上,位居我国绿茶出口数量前5位。美国、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是我国绿茶出口的新兴市场,也是我国绿茶出口新的增长点。我国红茶出口分为红碎茶、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我国红碎茶生产较晚,始于上世纪的50年代后期。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我国工夫红茶品类多、产地广。按地区命名的有滇红工夫、祁门工夫、浮梁工夫、宁红工夫、湘江工夫、闽红工夫、越红工夫、台湾工夫、江苏工夫及粤红工夫等。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红茶为当今世界茶叶消费的主体,贸易量超过100万吨,约占世界茶叶总贸易量的75%左右。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我国生产的红茶,除个别品种外,中、低档红茶居多。目前我国红茶加工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红茶增长的空间有限。特种茶类(包括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白茶、黄【摘要】
我国出口茶叶的分类有哪些【提问】
亲~很高兴为你回答这题❤️我国出口茶叶的分类有:绿茶、红茶、特种茶三大部分。其中绿茶出口规模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85%。迄今为止,我国绿茶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非地区的伊斯兰国家是我国绿茶传统主销市场。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和加纳出口绿茶均在万吨以上,位居我国绿茶出口数量前5位。美国、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是我国绿茶出口的新兴市场,也是我国绿茶出口新的增长点。我国红茶出口分为红碎茶、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我国红碎茶生产较晚,始于上世纪的50年代后期。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我国工夫红茶品类多、产地广。按地区命名的有滇红工夫、祁门工夫、浮梁工夫、宁红工夫、湘江工夫、闽红工夫、越红工夫、台湾工夫、江苏工夫及粤红工夫等。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红茶为当今世界茶叶消费的主体,贸易量超过100万吨,约占世界茶叶总贸易量的75%左右。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我国生产的红茶,除个别品种外,中、低档红茶居多。目前我国红茶加工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红茶增长的空间有限。特种茶类(包括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白茶、黄【回答】

3. 中国历史上的六大茶类


中国历史上的六大茶类

4. 中国对欧洲出口茶叶的历史渊源

茶在国外的传播

  由于我国茶叶生产及人们饮茶风尚的发展,还对外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朝廷在沿海的一些港口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包括茶叶贸易,准许外商购买茶叶,运回自己的国土。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把带回的茶种种在近江(滋贺县)。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到滋贺县梵释寺,寺僧便献上香喷喷的茶水。天皇饮后非常高兴,遂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在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籽播种,并根据我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他晚年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书中称茶是“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宋、元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处,这时的陶瓷和茶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尤其明代,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曾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他游遍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直达非洲东岸,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联系与贸易,使茶叶输出量大量增加。

  在此期间,西欧各国的商人先后东来,从这些地区转运中国茶叶,并在本国上层社会推广饮茶。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自爪哇来我国澳门贩茶转运欧洲,这是我国茶叶直接销往欧洲的最早纪录。以后,茶叶成为荷兰人最时髦的饮料。由于荷兰人的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

  1631年,英国一个名叫威忒的船长专程率船队东行,首次从中国直接运去大量茶叶。

  清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价格昂贵,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其视为“贡品”和奢侈品。后来,随着茶叶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此后,英国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

  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现今,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后发明了切茶机,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

  到了19世纪,我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叶出口量达268万担。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我国勤劳智慧的人民给世界人民创造了茶叶这一香美的饮料,这是值得我们后人引以自豪的。
 
茶史——茶的发展(一):

  随着茶叶的传播,目前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几乎遍及全国和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加之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因此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居世界之首。我国地跨六个气候带,地理区域东起台湾基隆,南沿海南琼崖,西至藏南察隅河谷,北达山东半岛,绝大部分地区均可生产茶叶,全国大致可分为四大茶区,包括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全国茶叶产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尤以浙江和湖南产量最多,其次为四川和安徽。甘肃、西藏和山东是新发展的茶区,年产量还不太多。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已达1600多万亩,年产茶叶40万吨左右,茶叶出口量达13.5万吨左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全国茶叶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已建立健全了科研和教育网络,大量的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科学种茶、科学制茶和茶业管理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这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茶叶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并成为三大饮料之一,所以世界茶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目前,世界五大洲中已有50个国家种植茶叶,茶区主要集中在亚洲,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80%以上。

  茶叶生产和饮用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出现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在社会发展中,一旦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就特别注重保健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茶,这种天然保健饮料必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由于它含有大量的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防病的成分,更会吸引大量消费者去饮用它。茶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茶史——茶的发展(二):

  中国古代重要茶事进程录:

  ◆原始社会

  神农时代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药用之始。

  ◆西周

  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得最早记述。

  ◆东周

  春秋时期婴相齐竟公时(公元前547---公园前490年)“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据《晏子春秋》)

  ◆西汉(公元前206--24年)

  公元前59年,已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表明四川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僮约》

  ◆东汉(公元25--220年)

  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医学家华佗《食论》中提出了“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茶叶药理功效的第一次记述。

  ◆三国(公园220 265)

  史书《三国志》述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后代)有“密赐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
 
茶史——茶的发展(三):

  ◆隋(公元581--618年)

  茶的饮用逐渐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竞相采之,并逐渐由药用演变成社交饮料,但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层。

  ◆唐(公元618--907年)

  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

  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开始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建贡茶院,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顾渚紫笋”饼茶,进贡皇朝。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

  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问世。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是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

  唐懿宗咸通15年(公元874年)出现专用的茶具。

  ◆宋(公元960--1279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公元1107年)亲著《大观茶开》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

  ◆明(公元1368--1644年)

  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设茶司马,专门司茶贸易事。

  明太祖朱元璋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对炒青叶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并转运入欧。19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年,皇朝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

  ◆清(公元1644--1911年)

  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

  康熙8年(1669年)印数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

  康熙28年(1689年)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地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声。

  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光绪31年(1905年)中国首次组织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茶叶产制,并购得部分制茶机械,宣传茶叶机械制作技术和方法。

  1896年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制茶业。
 
茶史——制茶史(一):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就制茶历史做简单介绍。

  (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

  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二)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气。但仍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

  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此时完整的蒸青茶饼制作工序为: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宋代,制茶技术发展很快。新品不断涌现。北宋年间,做成团片状的龙凤团茶盛行。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述“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据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记述,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

  龙凤团茶的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绿色,提高了茶叶质量,而水浸和榨汁的做法,由于夺走真味,使茶香极大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茶史——制茶史(二):

  (三)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

  这种改革出现在宋代。《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饼茶。元代王桢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详细记载“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

  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

  (四)从蒸青到炒青

  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

  炒青绿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言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又有“自摘至煎俄顷余”之句,说明嫩叶经过炒制而满室生香,有炒制时间不常,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炒青绿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参看附录中绿茶制造工艺。

  (五)从绿茶发展至其它茶类

  在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探索到了一些规律,从而使茶叶从鲜叶到原料,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
 
茶史——制茶史(三):

  (1)黄茶的产生
  绿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干燥,当绿茶炒制工艺掌握不当,如炒青杀青温度低,蒸青杀青时间长,或杀青后未及时摊凉及时揉捻,或揉捻后未及时烘干炒干,堆积过久,使叶子变黄,产生黄叶黄汤,类似后来出现的黄茶。因此,黄茶的产生可能是从绿茶制法不当演变而来。明代许次纾《茶疏》(1597年)记载了这种演变历史。

  (2)黑茶的出现
  绿茶杀青时叶量过多火温低,使叶色变为近似黑色的深褐绿色,或以绿毛茶堆积后发酵,渥成黑色,这是产生黑茶的过程。黑茶的制造始于明代中叶。明御史陈讲疏记载了黑茶的生产(1524年):“商茶低仍,悉征黑茶,产地有限……"。

  (3)白茶的由来和演变
  唐、宋时所谓的白茶,是指偶然发现的白叶茶树采摘而成的茶,与后来发展起来的不炒不揉而成的白茶不同。而到了明代,出现了类似现在的白茶。田艺蘅《煮泉小品》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现代白茶是从宋代绿茶三色细芽、银丝水芽开始逐渐演变而来的。最初是指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色泽银白的“白毫银针”,后来经发展又产生了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其它花色。

  (4)红茶的产生和发展
  红茶起源于十六世纪。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茶。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种红茶出现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后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展将茶叶切碎加工的红碎茶,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也开始试制红碎茶。

  (5)青茶的起源
  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绿茶制法,再红茶制法,从而悟出了青茶制法。青茶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有的推论出现在北宋,有的推定于清咸丰年间,但都认为最早在福建创制。清初王草堂《茶说》:“武夷茶...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现福建武夷岩茶的制法仍保留了这种传统工艺的特点。

  (六)从素茶到花香茶

  茶加香料或香花的做法已有很久的历史。宋代蔡襄《茶录》提到加香料茶“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南宋已有茉莉花焙茶的记载,施岳《步月.茉莉》词注:“茉莉岭表所产……古人用此花焙茶”。

  到了明代,窨花制茶技术日益完善,且可用于制茶的花品种繁多,据《茶谱》记载,有桂花、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九种之多。现代窨制花茶,除了上述花种外,还有白兰、玳瑁、珠兰等。

  由于制茶技术不断改革,各类制茶机械相继出现,先是小规模手工作业,接着出现各道工序机械化。除了少数名贵茶仍由手工加工外,绝大多数茶叶的加工均采用了机械化生产。
 
茶

5. 中国的茶类

我国茶叶众多,分为六大茶类:绿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
六大基本茶类(具体茶名补充)

  1.绿茶类西湖龙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顾渚紫茶;午子仙毫;黄山毛峰;云雾毛尖;曾侯银剑;信阳毛尖;平水珠茶;宝洪茶;上饶白眉;径山茶;峨眉竹叶青;南安石亭绿;仰天雪绿;蒙顶茶;涌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绿茶;永川秀芽;休宁松萝;恩施玉露;都匀毛尖;鸠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岗辉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绿雪;天尊贡芽;滩茶;双龙银针;太平猴魁;源茗茶;峡州碧峰;秦巴雾毫;开化龙须;庐山云雾;安化松针;日铸雪芽;紫阳毛尖;江山绿牡丹;六安瓜片;高桥银峰;云峰与蟠毫;汉水银梭;云南白毫;遵义毛峰;九华毛峰;五盖山米茶;井岗翠绿;韶峰;古劳茶;舒城兰花;州碧云;小布岩茶;华顶云雾;南山白毛芽;天柱剑毫;黄竹白毫;麻姑茶;车云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黄檗茶;双桥毛尖;覃塘毛尖;东湖银毫;江华毛尖;龙舞茶;龟山岩绿;无锡毫茶;桂东玲珑茶;天目青顶;新江羽绒茶;金水翠峰;金坛雀舌;古丈毛尖;双井绿;周打铁茶;文君嫩绿;前峰雪莲;狮口银芽;雁荡毛峰;九龙茶;峨眉毛峰;南山寿眉;湘波绿;晒青;山岩翠绿;蒙顶甘露;瑞草魁;河西圆茶;普陀佛茶;雪峰毛尖;青城雪芽;宝顶绿茶;隆中茶;松阳银猴;龙岩斜背茶;梅龙茶;兰溪毛峰;官庄毛尖;云海白毫;莲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贵定云雾茶;天池茗毫;通天岩茶;凌云白茶;蒸青煎茶;云林茶;盘安云峰;绿春玛玉茶;东白春芽;太白顶芽;千岛玉叶;清溪玉芽;攒林茶;仙居碧绿;七境堂绿茶;南岳云雾茶;大关翠华茶;湄江翠片;翠螺;窝坑茶;余姚瀑布茶;苍山雪绿;象棋云雾;花果山云雾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银猴;墨江云针。

  2.乌龙茶类武夷岩茶;武夷肉桂;闽北水仙;铁观音;白毛猴;八角亭龙须茶;黄金桂;永春佛手;安溪色种;凤凰水仙;台湾乌龙;台湾包种;大红袍;铁罗汉;白冠鸡;水金龟。

  3.红茶类祁门工夫;湖红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

  工夫红茶;宁红工夫;宜红工夫;越红工夫;川红工夫;政和工夫;闽红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

  4.白茶类银针白毫;白牡丹;贡眉。

  5.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

  6.黑茶类湖南黑茶;老青茶;四川边茶;六堡散茶;普洱茶。

  再加工茶(补充)

  1.紧压茶类沱茶;竹筒香茶;普洱方茶;米砖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湘尖茶;青砖茶;康砖;金尖;方包茶;六堡茶;圆茶;饼茶。

  2.花茶类茉莉花茶;珠兰花茶;桂花茶;金银花茶;白兰花茶;玫瑰花茶;玳玳花茶。花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

中国的茶类

6. 中国有哪些茶历史1?


7. 中国茶叶什么时候开始出口的?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大发展时期之一,也是茶叶生产高
速发展的新时期。贡茶、榷茶、税茶制度相继建立。唐朝前所对待边
疆少数民族,实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
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实
行怀柔政策,采取和亲、互市、朝聘、册封、招抚等举措,内容涉及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习惯诸方肌,而赢得了边疆少数民族
对唐朝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许多边疆少数民族首领送子弟到长安求学
,“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乃至高丽…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遣子弟请
入国学,升讲筵者八千余人。”(《资治通鉴》)大宗贞观十四年,
吐蕃赞普遣使臣求婚,“太宗许之…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之。”
  
  文成公主人藏带去了医药、历算、蔬菜种子、纺织、酿酒、茶和
饮茶方法,在藏北高原至今流传着文成公主用进贡大唐的龙团教会妇
女碾茶、煮茶的故事。藏南还流传着一首民歌:“龙纹余杯啊!就想
起了公主慈祥的模样。”
  唐《国史补》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何
物也?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
指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州者…”但当时饮茶只限于上层
百领和贵贼,可喜的是饮茶习俗已开始逐渐传播。从此,茶始终成为
汉藏民族经济、文化的纽带
  
  关于茶马贸易的起源问题,学术界有两种观点:多年来,史学界
、茶学界均引唐封演《封氏见闻记》:“往年回11俏人朝,大驱名
马,市茶而归。”认为茶马互市贸易始于中唐。但读苏州方陵先生《
茶马贸易之始考》(见《农业考古》1997年第4期)对上述论点提出
质疑,其理由是《封氏见闻记》是小说,不足为信,此其一。查《辞
海》载:“《封氏见闻记》颇有史料价值。”唐与回其纥市马是绢,
不是茶,此其二。又查《辞海》载:“回纥与唐马绢交易,以马价折
绢,名为马价绢。”很有参考价值,以茶易马贸易据可信史料,始于
宋初,此其三。笔者认为方先生的论点是有学术价值的,值得我们去
探讨。
  
  笔者提出第三种观点,据《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载:
“后唐在云州(今山西大同)、登州(今山东蓬莱)等地开设马市,
和契丹等族进行贸易…934一936年,契丹境内的鞑靼胡禄等部到云州
互市。…契丹南唐交往中,往往以使团充当商旅贸易队。辽会同元年
(938),“契丹主耶律德光及其兄(弟)东丹王各遣使以羊马入贡
,别持羊三万口,马二百匹来鬻,以其价市罗纨、茶、药”。南唐保
大十年(952)南唐遣使赴契丹除装运货物的“牛车百余乘”以外,
又以“鞍马沿路置顿”。规模之大,可想而知。对五代时期茶马互市
贸易的时间、地点、规模和交易的频繁均有记述。我以为可作茶马贸
易的萌芽时期。

中国茶叶什么时候开始出口的?

8. 茶叶起源于我国,为何我国不是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茶叶起源于我国且我国饮茶文化历史悠久,全民饮茶的习惯让茶叶基本内销出口量占比很少。茶文化对于我国,好比咖啡文化对于西方国家,喝茶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待人接客的最好方式,每当家里来客人,主人都会沏茶来招待。茶叶源于我国,但具体的起始年份已经无法确定。对此众说纷纭,上古时代、商周时代、秦汉时期…据了解在武王伐纣时期茶叶就已是贡品,魏晋南北朝饮茶之风盛行,到了隋朝开始普遍全民饮茶,唐朝后茶叶文化繁荣家不可以一日无茶。因为自古就爱茶,我国茶叶的产出基本上都内部消化了,故出口的很少。
我国的茶出口量曾经非常可观,但却因此引发了矛盾和战争。受我国茶文化影响最大的是英国,茶文化传入英国后,英国人每年都要要从我国进口大量茶叶来满足内需,再加之丝绸瓷器等在英国非常受欢迎,大量白银单向流入我国,英国人出口给我国的羊绒等制品却并不被我国百姓所喜爱。为了改变这种中英贸易的逆差现象,英国将鸦片传入中国,一时间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对鸦片这个新鲜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鸦片的流行让整个清朝国民身体素质下降,战斗力极低。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举动严重损害了英国在我国的利益,迫使其找借口向清朝发起战争,最终以清朝战败,陪大量的白银、土地等给英国告终。
后来英国殖民地也发现茶的商机,开始纷纷种植茶叶,打破了我国垄断出口茶的局面。直到今天由于英国的垄断和打压行为,我国的茶叶出口量远不及肯尼亚等国家。后来咖啡传入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喝咖啡。咖啡文化的流行让茶文化逐渐失势,需求少了供应就少了,种植茶叶的也就越来越少。所以茶叶在我国虽然流行,但我国始终不是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