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杨姓的来源

2024-05-12

1. 请问杨姓的来源

杨 
一、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二、迁徙分布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境,后再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至汉代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在此时,多由湖北、陕西省境迁去。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南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的杨氏,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晋、唐这一时期,是杨氏再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为突出,在此时期,多因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和唐代的"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氏大举南迁。至宋代起,杨氏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起播迁中心。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繁衍于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间地以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又一线。此后便逐渐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直至编及全国各地。 

请问杨姓的来源

2. 杨姓的来源 杨姓怎么来的

1、杨姓主要来源于周王室后裔。 杨姓总人口约4270万人,是中国人口第六大姓,排在李姓、王姓、张姓、刘姓、陈姓之后。
 
 2、西周宣王姬静的小儿子尚父,于周幽王时被封于杨(今山西洪洞县以南),建立杨国,为侯爵,春秋时被晋国所兼并,杨侯的子孙以国为氏,姓杨。
 
 3、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名为唐叔虞。 唐叔虞的儿子谢继位后,因为唐朝有晋水,改称晋侯。 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在幽王时被杨侯封死,春秋时晋国杨灭,杨氏成为晋国羊舌胤的封地。 灭晋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到华山仙谷,住在华阴,被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4、最后,杨姓的发源地,现在在山西省境内。 春秋晋灭亡时,杨姓向西发展繁殖,先迁陕西,后迁山西汾水中游霍县一带,在河南繁衍。

3. “杨”姓的来源

何谓姓?姓在母系 社会 就已经出现,是以母系为血统而组成的血亲团体,也是对外交往中表明自己身份的徽记。何为氏?氏是由姓中繁衍生出来的分支,是旧时特权和地位的标志。
  
 杨姓是中华民族大姓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又是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杨伯侨”为杨姓的得姓始祖。“杨国”的姬姓杨氏是最主要的一支。但据考古发现 历史 上还有一个“杨国”,也在山西洪洞县一带,这个“杨国”要早于“姬姓杨国”,为“姞姓”。
  
 还有一支“杨姓”出自于“扬姓”,很多的“扬姓”到后来改成了“杨姓”。另外还有很多的赐姓和少数民族中本来就有的杨姓。隋朝皇帝杨坚(隋文帝)把很多有功之臣赐姓为“杨”。
  
 杨姓的发源地在山西,但随着战乱和迁徙,遍布全国各地。如湖南的杨姓就是在朱元璋血洗湖南后,随着人口大迁徙,从江西、浙江等地大规模移民过去的。
  
 杨姓作为大姓,有名的人举不胜举。但 历史 上最让人敬重的就属东汉名仕杨震了。据记载,杨震到东莱去当太守,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是他的学生,由于杨震有恩于王密,深夜王密备上黄金去拜访杨震,杨震板着脸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恭敬地对杨震说:“老师,暮夜无知者。”杨震却又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红着脸羞愧地带走了黄金,杨氏著名的“四知堂”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杨”姓的来源

4. 杨姓的由来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
  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其世系为:
  二、赐姓转姓
  1.因功赐姓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代杨义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2.从其养主
  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唐代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代杨思(日助),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杨思(日助)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
  郡公,而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正是杨姓最显赫的郡望。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3.改姓
  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党员杨靖远,满族人,原姓赵。1938年,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部队副司令员。次年元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
  中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勋。1936年任红15军团75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原姓马名尚德。
  4.回归旧姓
  有的杨姓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姓。如杨老令公——杨业身上。杨业本名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杨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为刘崇长子刘(斌贝)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统兵攻北汉,围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继业。于是继业归宋,复姓杨氏,只名业。”杨业归宋复姓。
  贵州台江巫脚乡的苗族杨姓。过去,有一户姓杨的迁到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欧姓聚居区,这位杨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欧姓村民亲密相处。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姓。解放后,他的儿子也改姓杨。

5. 杨姓的来源

1.出自姬姓,周宣王有子名尚父,封于杨(今湖北襄樊一带),其后以地为氏 
2.出自姬姓,周成王之弟叔虞之后有封于杨者,其后以地为氏。
3.隋初有杨义臣,本为尉迟氏,因其族有为乱者,改姓杨氏。

杨姓的来源

6. 杨这个姓的来源是什么??

【杨】(yáng)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山西翼城)。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杨姓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元朝迁入广东。杨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华阴,修武,河内,扶风,梅县等。
  2.出自姬姓,以地为氏。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3.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4.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5.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6.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氐有杨氏,世居仇池(甘肃仇池山)。
  7.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7. 杨姓的来源

  杨(Y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自姬姓:
  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
  ①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汉字演变
  汉字演变
  ②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③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2、源自扬姓
  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3、源于改姓而来:
  改杨姓,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①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②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③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④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时为白族第一大姓。

杨姓的来源

8. 杨这个姓氏的来源是什么

赐姓转姓  1.因功赐姓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代杨义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2.普通赐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从其养主 
  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唐代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代杨思(日助),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杨思(日助)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郡公,而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正是杨姓最显赫的郡望。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4.改姓 
  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还有,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抗日名将杨靖远将军,满族人,原姓赵。1938年,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部队副司令员。次年元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 
  中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勋。1936年任红15军团75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5.回归旧姓 
  有的杨姓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姓。如杨老令公——杨业身上。杨业本名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杨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为刘崇长子刘(斌贝)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统兵攻北汉,围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继业。于是继业归宋,复姓杨氏,只名业。”杨业归宋复姓。 
  贵州台江巫脚乡的苗族杨姓。过去,有一户姓杨的迁到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欧姓聚居区,这位杨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欧姓村民亲密相处。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姓。解放后,他的儿子也改姓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