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特点是什么?

2024-05-17

1. 90后的特点是什么?


90后的特点是什么?

2. 90后的特点是什么

我给你推荐一篇曾经在《读者》上读过的文章,作者是一名90后,此文章从一定角度上反应了90后的生活态度,很不错。 
作者:沙漠青鸟 
你们说看不能惯我嬉皮笑脸的样子,不喜欢我的垮裤和板鞋,还说无法忍受我的调皮和捣蛋,当心我们永远也长不大. . . . . .你们指责我,也顺带了我的同龄人,咬牙切齿地抛出两个字:肤浅。我们的ipod,我们的psp,我们的《火影忍者》,我们的奶片,我们的暴走鞋,我们的“火星文”我们的兔斯基,我们的周杰伦。都在你们所谓的肤浅之列。当然,我们不会甩出诸如“你们玩麻将,打扑克,在KTV里吼民歌,唱刘欢有多深刻”这样的话,那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的Internet,我们的Cosplay,我们的R&B,我们的选秀偶像,我们的哈日哈韩也无一幸免。当然我们也绝不会说“听催健的摇滚,看日本的电视连续剧,穿西装,迷彭清一的演讲,谈理想,崇尚自由,读西方哲学和经济学著作有多深刻”那样的话,那显然也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只是想很郑重地,很负责任地,很深情地对你们说:你们看不到我们的深刻,因为在你们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最深刻。 
我们孤独。 
在孤独中思考,在孤独中磨砺,在孤独中畅想,也在孤独中有所担当。你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忧虑沉着脸对我说:你这次考得不太好,你想过将来吗? 
我曾经想是不是应该按照你们的预期酝酿出悲痛欲绝的表情来,想想还是算了,我还是做我自己吧。于是我做出了和你们预想中的,和忧国忧民忧自己完全背道而驰的表情——我笑了,而且很轻松地说:我可以去唱歌啊。 
你们说:那你唱歌也得走一条咱们说的所谓的正道啊,你得报考什么音乐学院。我说:明间选秀啊,多的是,非得走这一条路吗? 
你们无奈地笑了,那笑容里写满了嗤之以鼻的蔑视和孺子不可教的无奈,又追加一句:有那么多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呢,不好好学习能行吗? 
这回我也笑了:大学生都找不着工作呢,我还上大学干什么啊? 
现在这个社会太多元化了,有那么多的途径可以去闯荡。我若发自内心地喜欢某个职业,还有可能因为自身有这个条件,我就借助那些平台去展示自己,去追求我的梦想。不过这在你们的眼中太不深刻了,可是深刻能当饭吃吗?再说你们说什么是深刻什么就是深刻吗? 
不敢破俗立异走出一条新路,是因为懦弱;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勇于承担因为这选择而要承担的风险。所以别跟我宣讲什么人间正道了,我真的求求你们了。世界上本没有正道,一条小路走的人多了,就给走成正道了。走所谓的正道肯定能到达你们预知的终点,但是不免要因为堵车而晚点,甚至会遭遇连环车祸也说不定。所以在条条大路通罗马已经从俏皮话变成真道理的现代社会,请给我们选择走小路的自由。我们可能会暂时迷路,可能会暂时看不到光明,但是,说不定走过几段路后,就可能柳暗花明呢!我们要轰轰烈烈的人生,我们要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我们要青春有所担当。 
我们愿意。 
Yes,I do. 
我们不是火星人,我们是地球的孩子,我们表面上幸福地生活,却以老练和辛辣的眼光看待一切;我们那么独立而自信,走起路来昂着头不怕风雨;我们没有兄弟姐妹,没有相依的玩伴;我们在成长中早早经历世事变化,早早看清名利诱惑下的人心。。。。。。所以,你们为什么不更加宽容一些,仔细地用你们的内心去听听你们的耳朵听不到的,来自一个新生代的响亮声音?用你们的内心看一看你们的眼睛所看不到的我们的深刻? 
我们在博客上的那些忧伤文字,我们在信签上随便写下的心情小记,我们偶尔挂在嘴上的郁闷,你们称之为无病呻吟的感时伤怀,其实都是我们的深刻。 
只不过你们还不懂,罢了。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3. 90后有什么特征?


90后有什么特征?

4. 90后的特点是什么?

90后的一些典型特点:
1. 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2. 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
3. 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
4. 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
5. 内心世界: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
6. 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观更加现实;
7. 市场消费观念强烈,但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
8. 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
9. 网络时代的广阔事业,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

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会不自觉的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
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是有些时候他们的反叛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说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的学生)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

5. 90后的特点是什么

我给你推荐一篇曾经在《读者》上读过的文章,作者是一名90后,此文章从一定角度上反应了90后的生活态度,很不错。 
作者:沙漠青鸟 
你们说看不能惯我嬉皮笑脸的样子,不喜欢我的垮裤和板鞋,还说无法忍受我的调皮和捣蛋,当心我们永远也长不大. . . . . .你们指责我,也顺带了我的同龄人,咬牙切齿地抛出两个字:肤浅。我们的ipod,我们的psp,我们的《火影忍者》,我们的奶片,我们的暴走鞋,我们的“火星文”我们的兔斯基,我们的周杰伦。都在你们所谓的肤浅之列。当然,我们不会甩出诸如“你们玩麻将,打扑克,在KTV里吼民歌,唱刘欢有多深刻”这样的话,那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的Internet,我们的Cosplay,我们的R&B,我们的选秀偶像,我们的哈日哈韩也无一幸免。当然我们也绝不会说“听催健的摇滚,看日本的电视连续剧,穿西装,迷彭清一的演讲,谈理想,崇尚自由,读西方哲学和经济学著作有多深刻”那样的话,那显然也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只是想很郑重地,很负责任地,很深情地对你们说:你们看不到我们的深刻,因为在你们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最深刻。 
我们孤独。 
在孤独中思考,在孤独中磨砺,在孤独中畅想,也在孤独中有所担当。你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忧虑沉着脸对我说:你这次考得不太好,你想过将来吗? 
我曾经想是不是应该按照你们的预期酝酿出悲痛欲绝的表情来,想想还是算了,我还是做我自己吧。于是我做出了和你们预想中的,和忧国忧民忧自己完全背道而驰的表情——我笑了,而且很轻松地说:我可以去唱歌啊。 
你们说:那你唱歌也得走一条咱们说的所谓的正道啊,你得报考什么音乐学院。我说:明间选秀啊,多的是,非得走这一条路吗? 
你们无奈地笑了,那笑容里写满了嗤之以鼻的蔑视和孺子不可教的无奈,又追加一句:有那么多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呢,不好好学习能行吗? 
这回我也笑了:大学生都找不着工作呢,我还上大学干什么啊? 
现在这个社会太多元化了,有那么多的途径可以去闯荡。我若发自内心地喜欢某个职业,还有可能因为自身有这个条件,我就借助那些平台去展示自己,去追求我的梦想。不过这在你们的眼中太不深刻了,可是深刻能当饭吃吗?再说你们说什么是深刻什么就是深刻吗? 
不敢破俗立异走出一条新路,是因为懦弱;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勇于承担因为这选择而要承担的风险。所以别跟我宣讲什么人间正道了,我真的求求你们了。世界上本没有正道,一条小路走的人多了,就给走成正道了。走所谓的正道肯定能到达你们预知的终点,但是不免要因为堵车而晚点,甚至会遭遇连环车祸也说不定。所以在条条大路通罗马已经从俏皮话变成真道理的现代社会,请给我们选择走小路的自由。我们可能会暂时迷路,可能会暂时看不到光明,但是,说不定走过几段路后,就可能柳暗花明呢!我们要轰轰烈烈的人生,我们要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我们要青春有所担当。 
我们愿意。 
Yes,I do. 
我们不是火星人,我们是地球的孩子,我们表面上幸福地生活,却以老练和辛辣的眼光看待一切;我们那么独立而自信,走起路来昂着头不怕风雨;我们没有兄弟姐妹,没有相依的玩伴;我们在成长中早早经历世事变化,早早看清名利诱惑下的人心。。。。。。所以,你们为什么不更加宽容一些,仔细地用你们的内心去听听你们的耳朵听不到的,来自一个新生代的响亮声音?用你们的内心看一看你们的眼睛所看不到的我们的深刻? 
我们在博客上的那些忧伤文字,我们在信签上随便写下的心情小记,我们偶尔挂在嘴上的郁闷,你们称之为无病呻吟的感时伤怀,其实都是我们的深刻。 
只不过你们还不懂,罢了。

90后的特点是什么

6. 90后的主要特点

 1、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2、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3、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4、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5、内心世界: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6、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观更加现实;7、市场消费观念强烈,但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8、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9、网络时代的广阔事业,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10、90后的内心比较孤独,渴望得到更多的朋友;11、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能力和办事准则,喜欢推陈出新。能力特点:90后一般自视甚高,也很聪明,学习能力较强,自我的评价普遍较高。情绪特点:90后追求快乐,很有活力,遇到问题比较淡定,很多时候我们70后的行为在他们眼里就是“很幼稚”。兴趣特点:兴趣爱好广泛,放得开。有时候很“自我”,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动机特点:很现实,事业和家庭并重,金钱和名誉齐飞。 1、很多孩子学习焦虑。2、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弱: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会不自觉的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3、嫉妒心比较强:有些学生嫉妒心比较强,看不惯别人比他(她)强,我没有的别人不能有,不允许别人比我“拽”,否则他们就会搞些小动作,甚至会想方设法让你“拽不起来”。4、有强烈的反叛意识: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是有些时候他们的反叛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说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的学生)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5、极力表现与众不同: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起哄,穿奇装异服,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看看大街上的青少年,已经有部分男生戴着耳环、打着耳钉、染了发,有些女生刻意模仿自己喜欢的日韩明星的穿着打扮。6、对网络十分依赖:青少年上网现象被称为“网络海洛因”,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迷恋网络的孩子,也有求助心理咨询的,他们往往都知道迷恋网络的害处,又无法控制自己,老想往外面跑。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关注的利益边界不同会产生隔阂与对抗,驳杂的社会思潮不断分化,一部分上升为意识形态,一部分汇成社会普通心理,再有一部分就沉淀为社会潜意识。青年主要通过沟通、理解、调适、合作与摩擦来不断地认识和选择,他们的空间大,选择多,由于自身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一部分青年更注重内部世界的发现与价值;另一部分青年对外部世界汹涌的资本逻辑存在迷惘而造成人生观的混乱。从我们所做的相关调查结果来看,大一统的主流社会思潮似乎并不存在。当今对“90后”影响比较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有全球化、消费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全球化趋势将地球压缩成平面,各国间的依存度不断增强。在这过程中,曾经流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现象普遍蔓延开来,过于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以此为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与消费主义相伴的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崇尚的是“有用即真理”,只考量行动能否带来回报而不考问是否合乎原则;功利主义讲究的是效益,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但在中国好像已望文生义地被篡改和歪曲;而非理性主义,把世界看作是无序、偶然、荒诞的安排,为理性所不能理解。虽然部分“90后”未必能准确理解“意识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等概念和思潮,未必能清晰分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但他们对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选择的主体性成熟度在逐渐加强。 “90后”关注改革中出现的政治腐败、贫富分化、社会安全、民生保障等问题,尤其是对教育的投入、就业的前景,他们比较担忧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希望社会治安得到进一步改善。比起吸毒贩毒和卖淫嫖娼,他们更加痛恨官员腐败和假冒伪劣产品;基于多元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他们对社会道德失范问题会比成人社会更加宽容。“90后”在主动思考未来的过程中,往往敏感伴着躁动,叛逆伴着迷惘。“校飘族”、“蚁族”的出现,一方面说明“知识改变命运”已近神话,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大学生生存空间被挤压的现状。这对大部分尚在求学阶段的“90后”形成了一种不小的外部压力。“90后”中存在着思想意识、政治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有时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或是分裂的情况。因此,需警惕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异化,诸如:无力感、无意义感、无规范、自我疏离、社会孤立等,这些异化都容易直接导致政治被动、价值紊乱、精神抑郁、逃学、自杀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当,这些现象都将不可避免地趋向上升,其传导和共振效应都将是负面的。 传统中国的价值论主要涉及义利之争、理欲之辩,而现代的价值理论主要体现在西方的实用主义哲学中,强调经验世界中对自己产生的有利效果,效果决定一切。存在主义作为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强调的是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调查显示,“90后”的感性得以张扬,理性的反思略显不足。应当指出,“90后”并不缺少社会责任意识,虽然基于社会环境和网络诚信度的问题,不少人会害怕受骗,但还是有接近一半的青年会响应网上号召去帮助别人。他们认为“吃喝玩乐” 并非一个贬义词,而是生活的重要调剂和组成部分。口袋书、忽悠、恶搞都不过是娱乐,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90后”在婚恋、消费、娱乐等方面反映出来的行为特征都是社会变迁的产物。社会思潮往往是以“异端”的姿态出现,其叛逆性、时代性非常明显,“90后”需要更多地认识生活、理解社会。总之,在一个社会思潮主流更加分散,派别更加多元,观念更新更加迅速的时代,各社会思潮间相互联系又相互排斥,“90后”在其成长过程中必有自己的主动思考和分析,批判和选择。

7. 90后的特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90后的一些典型特点:

  1. 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2. 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

  3. 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

  4. 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

  5. 内心世界: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

  6. 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观更加现实;

  7. 市场消费观念强烈,但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

  8. 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

  9. 网络时代的广阔事业,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

  90后的偏差:

  1. 很多孩子学习焦虑

  2. 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弱:

  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会不自觉的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

  3. 嫉妒心比较强:

  有些学生嫉妒心比较强,看不惯别人比他(她)强,我没有的别人不能有,不允许别人比我“拽”,否则他们就会搞些小动作,甚至会想方设法让你“拽不起来”。

  4. 有强烈的反叛意识:

  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是有些时候他们的反叛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说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的学生)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

  5. 极力表现与众不同

  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起哄,穿奇装异服,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看看大街上的青少年,已经有部分男生戴着耳环、打着耳钉、染了发,有些女生刻意模仿自己喜欢的日韩明星的穿着打扮。

  6. 对网络十分依赖

  青少年上网现象被称为“网络海洛因”,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迷恋网络的孩子,也有求助心理咨询的,他们往往都知道迷恋网络的害处,又无法控制自己,老想往外面跑。

  社会对90后的关注点

  1. 缺失真正的偶像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偶像,70后的偶像是张海迪,80后是刘翔,这些偶像都有极大的精神感召力。而90后的偶像则找不到,大多数的90后孩子也许会回答:李宇春、张靓影等。而在这些偶像的影响下,许多正在成长期的孩子对人生价值的解读开始倾向单一与狭隘,对自己的偶像的一举一动极为关注,对有价值的东西嗤之以鼻。90后心中最敬仰的文学家大部分是时下流行的通俗作家,而鲁迅、金庸苏童等传统作家要么“排名落后”要么“榜上无名”。没有高品位的志趣,缺失真正的偶像,90后的成长显得有些迷茫

  2. 家庭的变化

  90后的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势必使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同时,90后的很多家庭都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

  3. 学习压力

  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90后普遍的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4. 受到大量信息的包围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 理想信念:有强烈民族自豪感

  相比“80后”中学生,“90后”高中生对党的认识更理性、更具体。他们深切感受到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给他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字面和概念上,而显得更鲜活、更具体。中央领导人的亲民作风,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党的理解和对国家的感情。

  “90后”高中生大都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调查显示,这主要源于这些年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例如,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紧张筹备、国家经济实力整体提升等,都增强了中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90后”高中生不仅仅局限于关注自身的升学问题,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社会民生问题。调查显示,他们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官员腐败现象、现行升学制度弊端和部分损害民生的现象等方面。部分学生能够深入思考一些社会民生问题产生的根源。“90后”高中生对所处的整体社会环境表示满意。相对于部分“80后”中学生曾遇到家长下岗所带来的生活困境,绝大多数“90后”高中生认为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

  “90后”高中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他们的自我意识通常和正确的是非观念结合在一起。他们并不单纯追求引起他人和社会的注意,更多的是追求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并不想反主流,而是更多地想尽早融入主流甚至创造主流。

  “80后”中学生的偶像以港台影视明星为主,“90后”高中生的偶像范围更广。除文体明星外,许多财经界、政坛人物都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同时,地域也从国内扩展到全球。

  “90后”高中生表现出追求成功的强烈渴望,但缺乏明确的成功目标和方向。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与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变化有关,互联网的普及带给中学生大量信息,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使他们对未来的选择感到迷茫;另一方面,中学生受到自身所处环境的影响,与外界社会的深入接触较少,同时也受到年龄局限,所以对自身发展缺乏明确认识
  “90后”高中生的课业负担相对于“80后”有所减轻。多数高一、高二学生每天在家花一两个小时就能够完成作业。但他们仍然肩负着较重的升学压力。许多学生表示,他们的竞争已经上升到考上好的大学乃至好的专业。这主要是社会就业压力和家长期望值普遍提升所致。

  尽管最大的学习动力仍然来自于升学压力,但“90后”高中生学习动力出现多样化趋势。例如,有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源于社会交流的需要,有的学生学习生物是因为喜欢自己研究得出结果等。老师的人格魅力也成为鼓励学生学习的另一重要动力,这些老师并不一定局限于本校。例如,听纪连海、易中天的“百家讲坛”,成为不少学生提高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动力。

  在同学关系方面,“90后”高中生更开放、更爱交流。与“80后”最大的差异在于,他们往往打破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的界限进行交流和交往。师生关系方面,“90后”高中生与老师的关系更为融洽。因为年轻教师在校园里逐渐增多,他们与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相似的生活背景使得师生间更易于沟通。

  “90后”高中生与家长的关系正悄然发生变化,亲子沟通增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现在的家长往往是“60后”的年龄结构,他们多数接受过较完整的教育,家庭氛围更民主,家长更能倾听子女的意见、理解子女的想法;二是“90后”高中生更懂得沟通交流的技巧,学会用一时的“让步”换取在具体行为实施中家长的迁就。

90后的特点

8. 90后的特点

群体特征 
  
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时代的接力棒交到了90后的一代人身上。与前辈80后和70后一样,这群出生于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一代人也立马被灌上了“垮掉的一代”这个世袭的封号。也许是对年轻人的不信任,也许是不愿接受时代改变的事实,90后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接受社会对它们的考验。 
追求新潮,厌恶俗旧,挑战权威,树立自我。不管是“几〇后”,大家蜕变的过程从来没有变化。创立新的时代并不容易,回望近段时间以来,各种讨伐之声随处可见。从70后开始,中国代代都被指责为“垮掉的一代”,而如今70后的人们已经开始成为社会中坚,80后也慢慢开始步入社会,事实证明中国的年轻人并没有如大家说的那样“垮掉”,现在新的一代人又站了风口浪尖之上,那我们的态度是不是也该变一下了? 
90后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们生长于一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在刚刚开始接触世界的时候就受到了信息大爆炸的冲击,所以说很多90后的孩子们话都还没说清楚就已经能够很利索在网上搜寻自己喜爱的东西。海量的信息直接造就了这代人独特的个性,不愿意在一件事物上过多的时间,因为他们还要太多的信息要去接受;喜欢那些另类,创意或者是搞怪的思维,因为平常的思维他们已经看过了太多;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因为他们有十分宽广的平台。 
也许在大人的眼中,这即将要跨入社会的一代人显得那么的另类,怪异,反叛。但这正是他们最重要的特点,保持自己的个性,不愿意被这个世界所同化。这些也一览无遗的表现在了爱好身上。音乐,漫画,明星,青春文学,全部都在90后的世界中大变身。 
说实在的,现在的大人们越来越听不懂年轻人所喜欢的音乐,甚至不少80后的人也渐渐感到自己已经跟不上世界的步伐。“不是我不明白,是这变化太快!”生于70年代的人在十多年前就唱起了这首歌。吐词不清成了主流,旋律变成念经被奉为时尚。看不习惯的人也没什么好愤愤不平的,潮流这个东西,不是一般人能够追的上的。90后的思维诧异,甚至,有些超乎想想,只要她们能想到,就没有她们办不到,对她们来说,人生永无止境。 
《七龙珠》和《哆啦A梦》开始被人遗忘, 《黑猫警长》 、 《葫芦娃》还有《三毛流浪记》估计很多小孩都没听过。动漫虽然依然是年轻人的最爱,可同样命途多舛。当年机器猫和大雄给我们带来的那种希望和感动早已过时,一个叫做小新的小P孩成为了世界的新宠。爆笑取代了幽默,大家需要的是更具爆炸力的笑料。所以《乌龙院》师徒四人成为了新的偶像,他们虽然和以往的漫画明星们一样四处冒险,可总是乌龙笑料不断,完全不见当年那些主角们的英雄气概。不过这一点都不影响《乌龙院》如今炙手可热的人气。如果说《乌龙院》还保留了一些传统漫画的影子,那么最近火爆上市的《爆笑校园》可是完全颠覆了传统漫画的定义。虽然被誉为《乌龙院》的接班人,但是《爆笑校园》在内容上则更加的夸张和新奇,作者充分了解了现在90后的个性思维,用完全不同于常人的思考方法为大家演绎了一种新的爆笑方式。这种全新的“火星思维”成为了90后的新宠,很快就得到年亲人的追捧。那种爆炸式的笑料完全区别与传统的幽默,甚至无法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想出这样的故事。 
除了音乐和漫画,明星也是90后的主要爱好之一,虽然追明星的历史十分漫长,但如今的明星定义也早就大不一样了。不需要扎实的唱功和逼真的演技,如今的年轻人看重的是有没有个性。无论是选秀,还是网络红人,大家都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大家的目光。 
90后一直主张非主流,其本质也就是一种不愿被社会同化的表现,但是当潮流光速般的向前飞驰而去,非主流也会慢慢变为主流。不管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对90后报以什么样的态度,多无法改变这一事实。火星就要撞上地球,世界就要被“爆”掉,和年轻人们一起迎接新时代的冲击波吧! 
我们90后需要关怀和鼓励而不是无情的批评。 
但是90后的群体中还是有一部分人一直在不断的努力和创造! 
活特征 
  
近7成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开心 
近8成的学生最欣赏崇拜影视类明星 
近5成的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新闻 
超过4成的学生有4-6个要好朋友近4成的学生能玩一种以上乐器 
近2成的学生有两种以上化妆品 
1成多的学生抽过烟或喝过酒 
这些数据来自市教科所调研组对杭州城区的10所中学、2723名学生的最新调查报告 
有多少学生在使用化妆品? 
有多少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资讯? 
有多少学生在校外锻炼身体? 
有多少学生觉得孤独?多少觉得郁闷? 
当下中学生最喜欢看什么书? 
中学生一般朋友圈子有多大? 
这许许多多问题,老师回答不出来,家长也回答不出来,可能连学生自己也无法准确评价?那么,看一看这份调查报告。 
市教科所调研组对杭州城区的10所中学、2723名学生,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调研。这份调查报告的主题,主要针对当前杭城中学生文化生活品质的状况。除了在家听父母,在校从老师,现在的中学生在课外还做些啥、想些啥?通过这个调查,我们试着走进杭城中学生的"私生活"。在生活品质之城,这份调查报告对家长、老师和学生很有意义。 
关于物质生活:90后是幸福的一代 
调查中的数据: 
■近七成的中学生拥有一种以上的数码产品和体育用品; 
■超过五成的中学生有5套以上的单季衣服(校服除外); 
■1/4以上的学生有一种以上的乐器; 
■近1/5的学生有两种以上的化妆品; 
■MP3、数码相机等现代文化载体已在中学生中普及,化妆品之类的时尚元素进入中学生生活。 
点评:从这一点上看,90后的中学生是幸福的一代。丰富多样的物质生活状态,为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网络生活:半数以上学生靠网络了解资讯 
调查中的数据: 
■除了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外,超过50%的中学生通过上网来了解社会新闻或事件,这种状况同时反映城市生活缺少人际沟通和独生子女家庭的现实。 
点评:正因为即时、便捷的特点,网络生活已成为中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一部分。但是对中学生而言,网络与电视乃是一把双刃剑。获取广泛社会信息的同时,"虚拟世界"也将学生与现实社会隔绝,阻碍了他们进行正常、必要的人际交流。 
关于阅读习惯:"浅阅读时代"让阅读缺少思考 
调查中的数据: 
■当遇到某本畅销书,很想阅读时选择"到图书馆或向同学借阅"、"马上买一本"、"到网上下载"的比例各占1/3; 
■占据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前三类的刊物是文学人物传记类、时尚旅游杂志和动漫武侠杂志。 
点评:值得注意的是,电视、网络的功能增大,使得学生们的书面阅读出现衰弱,进入"浅阅读时代"———即阅读不再思考图文,而是跳跃式的阅读方式,容易导致中学生在阅读中缺少思考。 
关于偶像崇拜:影视、体育明星打败政治、科技明星 
调查中的数据: 
■中学生的偶像崇拜主要集中于影视明星和体育明星这两大类,57.6%的中学生欣赏或崇拜影视类明星,初中生中,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近70%;24.6%的中学生欣赏或崇拜体育类明星; 
■而对政治类、科学技术类及企业类明星的欣赏崇拜程度均低于20%。 
点评:偶像崇拜是反映中学生文化品位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出现这些现象,与当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分不开的,尤其是影视作品。同时,由于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中学生偶像崇拜也表现出明显的离散性。 
关于交友状况:4-6个朋友接触最频繁 
调查中的数据: 
■超过80%的中学生交友的目的是寻找有共同语言的人,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谈得来的朋友"; 
■80%的中学生的择友要求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其次是希望与那些人缘好乐于助人的同学交友;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去跟那些与学校、班级对抗的同学交友; 
■绝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人数不多,以4-6人(45%左右)和2-3人(30%左右)为多,并相对固定;成员之间的交往十分频繁,经常见面交往的超过70%; 
■中学生朋友群中最多的活动依次为娱乐休闲活动(超过60%)、网上聊天、游戏(50%左右)、学业交流(近40%); 
■80%的活动在学校和家庭中进行,其次是在郊外或旅游景点; 
■朋友间谈论话题,以娱乐时尚类最多,达到75%以上,其次才是体育运动以及时事政治、社会热点。 
点评:从总体上看,杭城中学生在择友问题上是健康向上的。在朋友群中,彼此之间关系融洽,多数学生都能够在朋友群中畅所欲言。由于择友时注重彼此的兴趣爱好一致性,所以,大多数学生在朋友群中感到自己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中学生朋友群体内的气氛良好;中学生的朋友大多来自同学、校友、邻居,有相似的学习生活,较少与社会青年交往;当下中学生朋友群主要是交友型和娱乐型群体,更多的以轻松娱乐为主。 
关于校内外生活:"完成作业"仍是主旋律 
调查中的数据: 
■42%的中学生觉得"老师很关注我,和同学关系也很好",25.9%的学生认为"老师比较关注我,同学关系一般",28.2%的学生认为"老师不是很关注我,和同学关系很好"; 
■近7成的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充实、进取、幸福、开心的,但有10%的同学觉得孤独、寂寞和灰心,有16%的学生觉得郁闷(郁闷≈"无聊"之类的口头禅)。 
■66.5%的中学生最主要任务是放学回家做作业,尤其是初中生,高达83%,这说明目前初中学生负担还没有真正减下来;■45.2%的中学生不参加社团活动,44%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是学校安排的; 
■休闲最主要是看电视、上网,分别占50.7%和43.5%;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偏少,只有14%的学生在校外进行体育锻炼活动; 
■16%的中学生曾有抽烟或喝酒的经历(初中生占9%); 
■近20%的中学生看过歌星现场演唱会; 
■11.5%的中学生浏览过成 人 网 站(初中生为9%)。 
点评:总体上说,中学生对校园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日常校外生活在总体上比较单调,"完成作业"成了校外生活的主旋律;同时,当代中学生的课余生活方式已出现了成人化的趋向,一方面是中学生受成人与大众媒体影响较深,另一方面也说明适合其活动的场所并不多。在中学生喜欢的修学地点中,他们首选的是到国外去看看。 
其实,我们90后也需要爱,也需要关怀,就算得不到人们的认可,我们也不低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