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中的颁发是什么意思

2024-05-16

1.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中的颁发是什么意思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中的颁发是什么意思

2. 诺贝尔奖是全世界认可的,为什么要在瑞典,挪威颁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其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知识的尊重。

3. 诺贝尔奖的颁布,和挪威有哪些渊源?

因为这个安排是诺贝尔在遗嘱里规定的,外界无法得知为什么他要这么做,不过有说法指出,这是因为当时挪威一直希望从瑞典独立出来,诺贝尔藉着这样的安排,化解瑞典和挪威的争执与冲突.。
诺贝尔和平奖不与其他四个奖项一起在瑞典颁发,而是应该在挪威首都.和平奖的评奖委员会是由5人组成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其成员由挪威议会任命。


诺贝尔曾经在日记中写道:眼看瑞典与挪威,很可能因此而发生军事冲突,他衷心希望双方人民能够和睦相处;因此,把和平奖委托给挪威评选,也可以说是诺贝尔盼望瑞典与挪威双方和平的一份心意。
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反对战争而获奖,为获奖者的主体部分。
2、争取平等和自由的人权而获奖,如马丁·路德·金。
3、人道主义援助、救助贫困等而获奖,如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等国际组织。著名的诺贝尔奖,最初设立了5个奖项,其中4项是在诺贝尔的祖国瑞典颁发的,只有和平奖是在挪威颁发...

这是诺贝尔在遗嘱里规定的,外界无法得知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在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的年代,挪威还是瑞典的一部分,而诺贝尔本人直到过世,都没有解释为什么诺贝尔奖的五个奖项当中,唯独只有和平奖,不在瑞典,而在挪威颁发;当时的瑞典国王尽管对这个安排很不高兴,但是也无法阻止...
4、其他类型的获奖:21世纪以来,贫困问题、环境保护等愈发成为困扰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和平奖突破了战争与和平的传统框架,获奖原因也愈加宽泛。

诺贝尔奖的颁布,和挪威有哪些渊源?

4. 哪个诺贝尔奖是在挪威颁发的

著名的诺贝尔奖,最初设立了5个奖项,其中4项是在诺贝尔的祖国瑞典颁发的,只有和平奖是在挪威颁发...
这是诺贝尔在遗嘱里规定的,外界无法得知为什么他要这么做...
在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的年代,挪威还是瑞典的一部分,而诺贝尔本人直到过世,都没有解释为什么诺贝尔奖的五个奖项当中,唯独只有和平奖,不在瑞典,而在挪威颁发;当时的瑞典国王尽管对这个安排很不高兴,但是也无法阻止...
有一种说法认为,诺贝尔曾经在日记中写道,眼看瑞典与挪威,很可能因...而发生军事冲突,他衷心希望双方人民能够和睦相处...也可以说是诺贝尔盼望瑞典与挪威双方和平的一份心意...

5. 诺贝尔公布遗嘱后,为什么会有媒体质疑这个奖项会给瑞典带来麻烦而非荣誉?

在世界范围里有许多奖项,一些学科领域、行业协会的单项奖,最高奖总是被冠之于某某领域的诺贝尔奖,尽管一般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图灵奖(计算机界),菲尔兹奖(数学界),雨果奖(科幻小说界)等等。
这些本名常常不为大众所熟知,人们只知道谁获了某个领域的诺贝尔奖,其实真正的诺贝尔奖里也许并没有这个奖项,但因为难度很高,一般就抬出诺奖的招牌。
总之,诺奖很牛,没有第二。

其实,诺奖的出现非常偶然,也有自媒体的作用,确切的说是一个反推力作用。
1888年,一家法国报纸刊登了炸药的发明人阿尔佛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去世的消息。而实际上去世的是他哥哥,路德维格•诺贝尔(Ludvig Nobel)。可见,这家报纸在当时也属于自媒体的小报,像央视、《环时》这样的负责任媒体一定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呵呵!
事情还没完,更为可气的是这家自媒体报纸不仅没有核查到底谁去世的信息,还直接评论道:“阿尔佛雷德•诺贝尔博士,因找到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杀死更多人的方法而发财的人,昨天去世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据说诺贝尔看到报纸,静夜思考,到底闹还是不闹呢?如果闹就成了市井俗人了,还有啥含金量啊!果然,诺贝尔的思维超越了常人,他想了半夜觉得这一次这家小号自媒体虽然发出了错误的信息和独立观点,但说明这种观点是在大众中存在的,将来真的死了,一定还是以“死亡商人”的称号被后人唾弃,这么一想,感到十分痛心,而不是愤怒。
诺贝尔是一个很注重名节的人,他感谢这家自媒体小编让他提前知道死后的大众评论,现在活着还来得及让事情发生转折:决心用自己的财产设立一个奖项,颁发给那些对人类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一个制造炸药的人设奖项给人类作出贡献的人,话题性很足,用现在的传媒理论就是捕获注意力能力很强,抓眼球,一下子,大家都知道了。
诺贝尔奖之所以含金量高,除了名人效应抓眼球,一开始还真的在于它的含金量,说白了就是给的奖金多。
在欧洲一些学院派很早就实行一些年度奖项,一年一次,年终自己圈里人玩玩,发个证书,吃个饭,一般精神鼓励为主。有的甚至倒贴车旅费去领奖,但只要玩的人觉得有脸面就行了,那个烫金的奖状,贴在家里镜框里,就算没白过这一年。
诺贝尔奖一出来立刻把那些自摸自己玩的小圈子镇住了。在早期,一份诺贝尔奖奖金相当于学者20年的薪水。(1901年第一次颁奖的时候,每单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当时相当于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即使现在,屠呦呦获奖得46万美元(一共是92万,屠得一半,另两位的一半,今年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就一个人拿92万美元)莫言当年文学奖是140万美元,近900万人民币。

如果像屠呦呦女士在单位工作,她还不是院士,好像其他级别也不高,那么奖金会高于她20年的工资,莫言当然写书拿版税就不清楚了,但即使他不缺钱,这笔钱也不是小数。
所以,诺贝尔奖真实的“含金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威信。
除了钱的含金量,另外一个就是程序上的严谨、独立、公正,以保证其每一个结果的相对公正唯一。
其实,1897年,诺贝尔的遗嘱公布之后,纽约时报就曾预言这个奖项给瑞典带来的麻烦远多于荣誉——一定会陷入各种偏心的指责中。为了避免选出错误的人选遭嘲笑,评审团讨论决定,打破小圈子,而是开放到全世界,从国际科学界征集推荐候选人。
接下来的每一年,每个奖项都有一个五人委员会,征求并评审数千份提名。“非常清楚的是,他们会做出仔细的调查,并从给出提名的人那里获得大量信息,”经过严密删减,委员会将一小批甄选结果移交给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化学奖和物理学奖)或者卡罗林斯卡学院(负责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他们最终决定这一年的奖项归属。
这个系统让委员会能够清楚地感受到科学界的想法,同时也允许委员会成员在设立选择标准时尽可能诚实。“评估结果保密50年,所以他们可以放心写下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担心别人看到。”
每一年诺奖出来之后都会有不同意见,但其评选过程严谨、独立的品质,始终对得起九泉之下的诺贝尔先生的嘱托,他的声誉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好,当然经济危机导致的奖金数额的下降并没有影响到太多。
回顾诺贝尔奖诞生之初的偶然和随后严谨评奖的必然,对时下的一些风气也是有启示的:
那家自媒体小报或许会有错误的观点,甚至错误的事实(当时信息传播速度和效率都应该不高,当然秉承真实客观永远是媒体责任,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要看主观上如何认识,诺贝尔先生就把那则误报的信息看成是对自己的警醒,而不是污蔑,没有气急败坏的封号,起诉,闹一闹,要求设立敏感词,过滤掉自己的不利信息,光留下好话。而是从自我革新改变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设定一个“对人类和平贡献最大,只给能力最强者”的奖项,传下了这一份世界性的光辉财富,让后世敬仰。
不要小瞧了自媒体,遇到诺贝尔这样的人有时候真的影响了这个世界!

诺贝尔公布遗嘱后,为什么会有媒体质疑这个奖项会给瑞典带来麻烦而非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