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接连IPO,7月威马销量翻番,下一个将是威马?

2024-05-15

1. 新势力接连IPO,7月威马销量翻番,下一个将是威马?

自7月26日,理想汽车成功IPO,以86亿美元的估值登陆纳斯达克后,新势力造车接连传来好消息。距离C+轮5亿美元融资不到半个月,小鹏汽车再次获得超3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09988)领投、卡塔尔主权基金(QIA)等也参与投资。据消息称,小鹏汽车赴美IPO的进程也在加快。看着新势力接连步入IPO,那下一个会是谁?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4%。不过一向有着“智能汽车头号实力派”之称的威马汽车2020年7月的销量达到2036辆,同比增长近一倍,环比实现“五连增”,也刷新了年内单月销量新纪录。据据了解,自2018年9月启动交付至今,威马汽车旗下首款智能纯电SUV威马EX5累计销量突破3万,继续稳居造车新势力单车销量冠军的宝座。

也是因为稳定的销量,所以有关威马也将要IPO的传言漫天飞,毕竟上市成为获得资金支援的最有力途径。我们先来看下威马的融资数据。2019年3月,威马宣布完成总额约为30亿元的C轮融资;同年7月,威马官方向媒体证实已开启D轮融资,目前D轮融资正在有序推进中。
对于威马的认可,除了来自市场和消费者的反馈外,威马汽车的自主创新硬核实力、生态模式与用户服务同样获得权威机构的认可。8月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威马汽车再度实力登榜,位列胡润全球独角兽TOP 100榜单,并连续四年领跑中国造车新势力。
然而事实上,不断下滑的新能源市场以及来自巨头特斯拉的冲击,造车新势力依然步履维艰,事实上,威马汽车所处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仍旧处于长期不能盈利的状况,只有拓宽融资渠道,才能在这烧钱的赛道中存活下来,因此,IPO成为了他们的优选项。

另外,国内资本市场的科创板也是重点鼓励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主要包括新能源、新能源车、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等领域发展。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所处行业正好属于以上范畴。如果威马可以成为科创板造车新势力第一股,相必资金匮乏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为此,威马也在努力的布局中。在渠道方面,7月,威马在全国范围内新增18家门店,今年以来新增门店数量已达64家。与此同时,威马汽车充电生态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作为国内接入公共充电桩数量最多的新能源车企,威马汽车已携手13家主流充电运营商,接入全国260+座城市20万根公共充电桩,为智能纯电车主提供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
但不管怎样,产品力的强大始终是受到市场欢迎的保证。据悉,威马在2021年底前将推出三款车型,一款是2019年上海概念型5G SUV的量产版,将搭载5G技术;一款是长续航型 SUV EX6;剩下一款将会基于 Maven 概念车的纯电轿车。尽管有自己的工厂做后盾,但形成规模效益才能成为未来盈利的关键。
写在最后
位于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的蔚来、理想汽车均已赴美IPO,相对于已经获得大笔资金的新势力来说,威马也更需要从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而目前威马年轻化、品牌向上的战略非常明确,但无论是产品计划还是品牌向上营销计划都需要大量投入才能够得到保障,IPO之路可能不得不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势力接连IPO,7月威马销量翻番,下一个将是威马?

2. 威马第一个上市

度过资本寒潮之后,造车新势力正在迎来上市的“第四极”。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证监局网站披露,威马汽车正在接受上市辅导,计划于2021年初在科创板上市。如果成功上市,威马汽车将成为第一家科创板上市的新势力车企,科创板也将诞生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威马汽车成功登陆科创板,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行业,将初步形成以蔚来、小鹏、理想、威马为首的“四小龙”局面。

此前,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就表示,“一直以来,威马汽车在融资中更看重的是战略上的协同合作,而非单一资金投入。”

进入上市快车道的威马汽车,坚守住了战略协同的初心了吗?又会对国内新能源市场、新造车阵营产生怎样的深刻影响呢?

漫漫上市路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威马汽车将在成立5年后,迎来继量产交付后的第二个里程碑。

2015年12月,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沈晖创建威马汽车,定位于智能出行服务商。而在正式创办威马汽车之前,沈晖曾加盟博泰集团,与有着“汽车疯子”之称的应宜伦短暂合作,最终因融资不顺,另起炉灶创办了威马汽车。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

事实上,自1994年起,沈晖先后在博格华纳、菲亚特、沃尔沃,以及吉利等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担任管理岗位,属于新造车阵营中传统汽车人造车的一拨。

创始人的传统汽车出身背景,为威马此后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比如,早在2017年,威马就已避开蔚来、小鹏等由其他车企代工的道路,选择在温州新建制造基地。之后在2018年1月,威马又控股了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顺利拿到了宝贵的生产资质,成为彼时新造车势力中动作最快、“牌照”最全的企业。

产品规划方面, 2016年9月,沈晖宣布威马汽车“128战略”,即基于德国技术,调动全球资源,围绕1个核心架构,延伸出“STD”、“PL”2个整车平台,至少8款高品质主流智能汽车。

威马的首款产品,既没有像蔚来一样采用高举高打的产品策略,也没有像小鹏一样单押自动驾驶的布局,更没有像理想一样成为增程式电动车的推动者,而是将首款车型EX5定位于纯电动紧凑型SUV市场。



彼时,主打大众消费市场的EX5以低于行业水平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高的配置和功能,成为威马此后发展的基石。截止今日,威马汽车依旧延续了当年的产品策略,即使推出了最新的产品EX6,价格区间也没有突破30万元。

除了战略和产品规划上的“传统”、“务实”,威马汽车在传播上相对蔚来、小鹏、理想也更显低调,延续了传统汽车人的一贯调性。

然而,传统汽车人低调、严谨、务实的气质,并没有为威马带来相比其他新造车企业更多好运,一系列质量问题打破了市场对威马的印象。

比如,2020年10月,威马连续发生两起自燃事故,原因皆是锂电池自燃,其中一款是在静止并未启动状态下自燃,另一款是在充电至96%的状态下自燃起火。此外,2019年,威马还曾陷入“失速门”的困扰,等等。



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原首席出行官陆斌

车辆品控问题之外,威马也被一系列内部管理问题所困扰。比如,2020年8月,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首席出行官陆斌已确认离职。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陆斌与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联合创立了威马汽车。

此外,在2018年、2019年,吉利汽车还先后两次起诉了威马汽车,指责后者侵犯商业秘密,并索赔21亿元。

所幸的是,对于威马汽车来说,品控问题、人事震荡和专利官司都没能阻挡其上市之路。历经5年积累与发展,传统汽车色彩更浓的威马汽车,确实走出了一条科技圈跨界造车之外的差异路径。

投资,我全都要
在研发、品控、安全等环节遭遇波折外,威马汽车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则显得相对顺利。

早在2016年8月,沈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威马汽车已获得A轮融资,总体融资金额约10亿美元。彼时,威马汽车的曝光度倍增。



2017年12月5日,威马宣布10亿美元B轮融资,由百度资本领投,阿米巴资本、SIG海纳亚洲、百度集团等跟投。2017年12月22日,威马B+轮融资消息曝光,金额并未公布。该轮的投资方有红杉资本中国、五矿投资、腾讯、中国国有企业机构调整基金。彼时,据媒体报道,“知情人士称融资达数十亿元”。

B+轮融资后不久,2018年2月,沈晖透露威马已募集资金近200亿人民币。

彼时,业界还对于“募集”这一表述有所质疑:部分造车公司会将地方政府承诺协助发行的债券融资和未来开工,甚至销售后承诺的税收返还等资金,都算到已经落袋的资金池。之后,威马方面表示,此次募集资金只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总和,不包括“地方政府承诺协助发行的债券融资、未来开工甚至销售后承诺的税收返还”。

由此,业界对于威马200亿人民币募资的质疑之声最终归于平静。

此后,2019年3月,百度再次领投了威马的C轮融资。

前不久的2020年12月7日,威马又完成总额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由上海国资投资平台及上汽集团联合领投,百度与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继续参与此轮融资,这也将是威马上市前的最后一次融资活动。



威马汽车和百度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8月启动A轮融资至今,威马汽车至少进行了8轮融资活动,融资金额总计超300亿元,与蔚来、小鹏、理想站在了融资的同一量级上。

深入分析来看,威马5年来的融资之路,坚持了沈晖所称的“战略协同合作”原则。锚定百度这一战略投资者,就做到了技术研发上的协同。

比如,在百度「2020 Apollo生态大会」上,由双方基于Apollo平台打造的全新SUV车型亮相,新车将于2021年上市。近期甚至还有媒体爆料,百度将与威马汽车联手造车,双方正在就可能的合作模式进行商议。不过,双方联手造车的靴子最终还是没有落地。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在威马成功上市后,百度还将成为威马的技术协作者、战略投资者。

当然也不排除存在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双方的不予置评,是为了最小化联手造车的利好消息对于威马上市前景的影响,比如,对股票定价的影响。或许,后续待时机成熟,双方联手造车的消息将成为除战略投资者外,财务投资者“脱身”的最好时机。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威马D轮融资中,上汽最终现身,成为其中的主导者。不难推测,继绑定百度作为技术协同者之后,威马也想抱紧上汽的大腿,绑定一个上市的“基石投资者”,稳固威马在上海地区的地位,摆脱蔚来被迫迁出上海的尴尬。

事实上,威马汽车获得超过300亿元融资的背后,并不仅仅局限于与百度的技术协同、与上汽的区位协同这两大因素。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威马汽车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质标的。

比如,在销量规模方面,2020年11月,威马共售出3018辆新车,同比增长174%,连续两个月突破3000辆大关,实现了环比九连增。1-11月,威马汽车的累计销量达到19,688辆,位列蔚来(36,721辆)、理想(26,494辆)、小鹏(21,341辆)之后。

总的来看,无论融资能力、产品推出速度,或是交付时间和销量规模,威马都处于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资本市场的眼镜是雪亮的。由此看来,威马成为第四个上市的新造车企业也就不难理解了。

“传统汽车人”的胜利
虽然,一直保持着新造车阵营前四的销量,但威马更像是被蔚来、理想和小鹏三家孤立起来的第四极。



背后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创始人背景的不同:蔚来、小鹏、理想三家的创始人都出身于互联网,创业过程也被一度称为“互联网造车”,而威马的沈晖是浸淫传统车企、零部件企业多年的传统汽车人。

因为这种背景差异,蔚来、小鹏、理想被互联网圈所力挺。比如2020年1月,美团创始人王兴就发文称,角逐下两轮竞争后的造车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随后,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就在微博发文回应,愿与王兴打赌,称“威马一定是Top 3之一”。

随着威马上市日期的临近,沈晖与王兴的赌约或许也日渐明朗,胜利的天平在向着威马的方向倾斜。

除了赢得赌约,威马假如能成功上市,还将带来另外三个积极的影响。

其一,在科技圈跨界造车,延续科技企业赴美上市敲钟的传统外,以传统汽车人为主体的威马汽车是一次“传统汽车人”的创业造车,假如成功上市,将走出蔚来、小鹏、理想登陆美股之外的差异化资本之路,打通了新造车企业在国内融资、最终上市的通道。

同时,威马的上市,也为更多汽车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提供了范例。毕竟,在威马汽车之外,传统汽车人出身的天际汽车、爱驰汽车、华人运通,都曾渴望通过快速上市,获得成本更低的融资渠道。

其二,成功上市后的威马,不仅有望打破蔚来、小鹏、理想对新造车阵营位次的“垄断”,也为新造车企业提供了一重新的内涵:所谓新造车的“新”,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新,传统造车模式与时俱进的更新也是一种新。

其三,威马若能成功上市,也将标志着造车新势力头部阵营正式走出“资金阴霾”。而此前所谓的新造车“三强”格局,也将在资本和销量的双重助推之下,形成“四小龙”的新局面。

此外,威马的融资和上市计划也在昭示一个事实: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发展的一条分水岭。疫情的出现、资本的退坡、政策的改变加上市场的选择,都大大加速了淘汰的过程,使得整个新造车阵营形成了两极分化的态势。整个市场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头部企业更强,使后部企业更弱。不论从销量还是融资来看,2020年、2021年的资源都在向着头部车企聚拢。



蔚来、理想、小鹏股价走势

在政策、市场的共同助推下,加之企业自身业绩的逐步改善,已经在美股上市的蔚来、小鹏、理想的股价也呈现水涨船高的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美股12月23日收盘,蔚来市值达到了734.6亿美元(约合4794.5亿人民币),市值超过了福特、上汽集团等传统车企。此外,小鹏汽车总市值也达到了360亿美元(约合2349.6亿人民币),理想汽车市值为27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90.3亿元)。

比对上市前的融资规模,蔚来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小鹏融资203亿元,理想融资111亿元,威马则融资300亿元,再综合销量规模、产品售价及科创板平均市净率为10的数据来看,威马的总市值很有可能在1500-2000亿人民币之间。

罗兰贝格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汽车行业中心负责人郑赟表示,从估值上来看,投资人并没有把造车新势力看作是汽车公司,而更多看成是智能终端的供应商。从中长期看,造车新势力产品、商业模式、客户运营都有差异化的竞争力。



2018年的造车新势力一览

摩根大通则预计,到2025年,电动汽车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将从2019年的不到5%翻上两番,达到20%。摩根大通还认为,在电池成本持续下降的推动之下,到2023年,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将与传统汽车持平。

不难预见,未来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20%渗透率的的销售目标下,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的销量规模,肯定还会在现有基础上有更大幅度提升。届时,新造车阵营的头部“四小龙”,或许还会演化成“五朵金花”,甚至更多。

3. 威马汽车去年巨亏82亿元,是经营出现了问题还是另有原因?

威马汽车去年巨亏82亿元,不是经营出现了问题,而是另有原因。
一、威马汽车去年巨亏82亿元威马在香港交易所发布了招股说明书,按照惯例,新汽车公司的上市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可威马的这一次,却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争论的焦点是,尽管威马21年亏损82亿,但创始人沈晖的收入却达到了12.6亿。这让他想起了那些以PPT技术著称的公司,公司赔钱,老板赚大钱,毕竟相较于“蔚小理”,同一时间出发的威马并没有取得足够耀眼的成绩。
二、天价工资

威马向主要管理层支付了17.5亿元的薪酬,其中72%是沈晖的。此外,威马在2021年的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7%至27亿元。
威马在其招股书中解释说,行政费用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授予管理层成员股份激励导致股份支付支出大幅增加,以及向 C+系列国内投资者支付股份支付。
实际上,根据招股说明书,沈晖的12.6亿元工资中,大约有201万元的工资和花红,12.59亿元其实是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开支。
根据香港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需要,沈晖的股票所得是一种将来的收入,而不是真正的开支。而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这些数字,通常是公司为了鼓励高管们为公司的上市做出更大的贡献而设置的一种奖励。
在业内,公司在上市之前,给高管发放股票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如果公司的股票发行失败,那么这笔钱就很难拿到手了。从沈晖的个人收入来看,他的薪水并不算高,甚至还不如李想和何小鹏。
但反观威马汽车的销售,其销量也不高,月销量难以突破五千台。

威马汽车去年巨亏82亿元,是经营出现了问题还是另有原因?

4. 威马汽车年亏损82亿,创始人年薪12亿元,这公司的股票你敢买吗?

关于威马汽车年亏损82亿,创始人年薪12亿元,这公司的经营状态就是有问题的,我分析过这个公司的数据,所以这个公司的股票我不会买!

另外,我分享一下我是怎样炒股的方式。
我炒股的方法,可能大家都无法理解。因为我在态市会卖掉所有的股票,手里全是现金。我会在个股暴跌的时候少买一点股票,第二天,我不管挣钱,还是赔钱都会卖掉。有时候,我卖了的股票,我又会在高位又接来,我空仓的时候百分百,我重仓的时间也很多。我不要股票,我只要股票上下波动之间的那一小点利润。一点小钱,为了生存而炒股,为了生活而炒股,为了柴,米,油,盐,孩子的学费,家庭的开支而炒股。

总之,我炒股是为了父母,孩子,家庭的衣,食,住,行为目的,为生存而炒股的。
我和妻子都没有工作,三个男孩。我的父母都去世了,妻子的父母都七十多了,也需要我们照顾。别人都有工作,工资。我五十多了,二十多岁开始炒股,年青的时候开始炒,快三十年了。没有工作过,妻子也没有上班,孩子们都在上学。岳父,岳母,没有儿子,两个女儿。老大女儿嫁的远。妻子是小女儿,跟我们二十多年了。

生活需要金钱,金钱从那里来。我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挣钱,炒股养家。
人,都是逼出来的,不走到绝路,你就不会知道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走到绝路,你就不会知道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的能量是无穷的,只是我们爱欺骗自己,赔钱了怨天忧人。没用,把所有赔钱的,下行的股票全部扔了。逢低换成持续上涨的股票,长线拿着,炒股就这么简单。

5. 威马汽车年亏损82亿,创始人年薪12亿元,该公司的股票你敢买吗?

如今大家的生活富裕了,很多家庭都会买小汽车来方便日常的出行,汽车的需求量大大的增加,自然很多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制造并售卖汽车,有些品牌做得是比较好的,可是也有很多品牌在死亡的边缘徘徊,比如威马汽车,威马汽车年亏损82亿,创始人年薪12亿元,该公司的股票小编不敢买,第一是因为收入与支出不匹配;第二从营收数据来看威马汽车上市后就没有盈利,前景非常的不好,所以小编不会买他们的股票,如果有的话也会立刻抛出,以减少自己的损失。

一、威马汽车的股票小编不敢买,首先是因为其营收年年亏损,前景非常不好。
根据威马汽车的营收数据看,其汽车成本在15.2万元,卖的时候是10万元左右,可以说是卖一台车子就亏损几万块,哪个企业也不能这样玩,而且以后的发展让大家能够一眼看到,所以小编不会买他们的股票。

二、其次是因为威马汽车官方对此并没有什么措施,让人看不到希望。
其次小编不会买该公司的股票是因为这家公司让人看不到希望,如今的形势可以说是岌岌可危了,可是威马汽车官方对此却没有任何的挽救措施,好像是任其这样发展,没有希望的公司小编自然是不敢购买其股票的。

三、最后则是因为其创始人年薪与营收不成正比,让人不禁怀疑其上市是别有用心。
如今传出威马年亏损82亿,可是创始人却能够每年拿12亿元的年薪,让人不由得怀疑这个钱是哪来的,让人也不得不怀疑威马上市融资背后的目的,所以小编不敢买它的股票,小编也提醒其他股民,能够出手就抓紧出手,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威马汽车年亏损82亿,创始人年薪12亿元,该公司的股票你敢买吗?

6. 威马汽车即将IPO:51岁创始人,做出370亿估值

  投资界消息,1月29日上海证监局公告称,威马 汽车 具备辅导验收及科创板上市申请条件。这意味着,威马 汽车 已经完成了上市辅导,如无意外接下来不久会正式递交招股书,有望成为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造车新势力。 
       威马 汽车 背后的掌舵人沈晖,出身传统车企,此前曾先后在沃尔沃、菲亚特、吉利任职,更是主导了吉利并购沃尔沃精彩一役。2015年,45岁的沈晖果断地放弃了财富自由的经理人生涯,开启造车之旅。 
    造车十分烧钱,威马 汽车 成立至今共历经12次增资,总融资金额超过300亿元,背后站着包括产业型投资方、互联网巨头、基金“国家队”、顶级VC/PE创投基金等境内外投资者。2020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威马 汽车 估值达到58.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8亿元)。 
    眼下,冲刺科创板的造车新势力不止威马 汽车 。零跑、天际、哪吒、爱驰等造车新势力都已经明确表示要登陆科创板,就连恒大 汽车 也拟申请挂牌科创板。一个普遍的共识是,电动 汽车 正在受到资本市场的狂热追捧,现在是上市融资的最好时机。2021年,第二波造车新势力上市潮即将杀到。 
     51岁,他财富自由后杀入造车  
     6年做出370亿估值  
    威马 汽车 正奔赴IPO。1月29日,上海证监局发布公告,威马智慧出行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马 汽车 ”)已具备辅导验收及科创板上市申请条件。这意味威马 汽车 已完成上市辅导,开始递交招股书。 
    与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不同,威马 汽车 更具有传统造车的风格,这与威马 汽车 创始人沈晖出身有关。创办威马之前,沈晖曾在沃尔沃、菲亚特和吉利等知名车企任职,在 汽车 行业浸淫多年。 
       1991年,沈晖以优异成绩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录取,并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一年后,22岁的沈晖飞往美国,开始了漫长的异国求学生涯。 
    受加州浓厚的商业氛围熏陶,沈晖中断了博士学业,开始了他的事业生涯。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沈晖从美国500强到欧洲500强,从零部件巨头到外资整车巨头,沈晖都待过一遍了。 
    就在他犹豫要不要回国时,   沈晖人生中重要的伯乐李书福伸出了橄榄枝   。彼时,此时吉利正意图并购沃尔沃,并进入到关键的谈判环节。2009年,沈晖加入吉利担任副总裁,成为“V项目”的全球筹备总负责人。在收购过程以及后续的交接中,沈晖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并购沃尔沃一役,沈晖成为中国 汽车 行业的知名人物,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个巅峰。然而随后,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创业。 
    2014 年的最后一天,沈晖从吉利离职。2015年,沈晖已经45岁,已经财富自由的他本可以继续做好职业经理人,但他偏偏选择了充满挑战的造车。 
    一开始,沈晖接受了朋友应宜伦的邀请,和应宜伦联合创立博泰 汽车 。基于沈晖在 汽车 行业多年的积累,他主要负责组建整车团队,打造新公司产品设计、生产体系。此后几个月,沈晖四处招揽人才,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团队。可惜好景不长,沈晖与另一位创始人在理念上产生了分歧,便离开了这家公司。 
     沈晖决定自己另起炉灶   ,创立一家专门造车的公司。此后一段时间,沈晖多次飞往德国,其目的是拿下一个电动车制造团队。2015年10月,沈晖收购了该团队,并迅速组建了威马 汽车 ,真正放开手脚去做“新能源+智能 汽车 ”。 
    同一时期,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也蜂拥而起:2015年1月,小鹏 汽车 成立于广州;2015年4月,理想 汽车 在北京成立;2015年5月,蔚来 汽车 在上海成立。作为第一波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一员,威马 汽车 显得“格格不入”。沈晖采取了最笨、最慢、资产最重的方法来造车:不找代工厂,自己建工厂。 
    短短两年时间,威马 汽车 发布新车、量产、交付、上量,每一步都踏在前列,一度创造了让业内震惊不已的“   威马速度   ”。2020年1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20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威马 汽车 估值达到58.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8亿元)。如今,威马 汽车 即将奔赴科创板,   有望成为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造车新势力”   。 
     一年卖了2.25万辆车  
     12轮融资300亿,投资方阵容豪华  
    造车历来烧钱,而且是需要大量烧钱,威马 汽车 的融资历程也堪称轰轰烈烈。 
    上市辅导报告显示,威马 汽车 成立至今共历经12次增资,总融资金额超过300亿元,而且背后站着产业型投资方、互联网巨头、基金“国家队”、顶级VC/PE创投基金等境内外投资者,形成了多元化投资人矩阵。 
    2015年威马 汽车 创立之初,沈晖凭借多年行业积淀与人脉,备受资本认可。2016年8月,威马 汽车 宣布获得10亿美元A轮融资,当时公司才刚刚成立10个月。 
    而   威马 汽车 最疯狂的融资发生在2017年   。仅这一年,威马 汽车 就获得了6次增资和2次股权转让。尤其当年12月,威马 汽车 连续宣布两轮融资——先是百度资本领投,阿米巴资本、SIG海纳亚洲、百度集团等跟投的10亿美元B轮融资;还有红杉中国、五矿投资、腾讯、中国国有企业机构调整基金参与的B+轮融资。 
    回顾威马融资历程,百度一直是重要的投资方。2018年3月,威马 汽车 完成总额3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由百度集团领投,太行产业基金、线性资本等参与投资。当时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曾评价:“无论是沈晖或是其麾下团队,沉浸行业多年的他们,历经国内外车企,融合多元背景,不仅放眼全球拥有国际化视野,同时深耕本土产业,直至走到如今的造车新势力” 
    而后两年时间里,威马 汽车 声量减弱。2020年,造车新势力呈现冰火两重天:小鹏、理想相继赴美上市,股价大涨;但其他玩家支撑不住的消息也此起彼伏。威马 汽车 一度也面临巨大压力——威马联合创始人、战略规划高级副总裁陆斌被调离原岗位,并在2020年离职;部分经销商由于忍受不了威马将车向下施压的高库存,而选择了“退网”;员工方面,在威马2020年下半年开始调低一线销售的基本和绩效工资后,一些老销售人员也在压力下离职了。 
    就在外界一片质疑的时候,   威马宣布了一笔巨额融资   。2020年9月,威马 汽车 宣布完成总额100亿元的D轮融资,这也是2020年新势力造车赛道最大一笔融资。此轮投资方阵容中,除了百度及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外,还有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各地国资产业基金的“国家队”入局。 
    造车新势力众多,投资机构为何选中了威马 汽车 ?新鼎资本同时押注了威马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其董事长张弛曾表示,在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中,威马是为数不多的建立了自己的工厂的企业。而沈晖作为 汽车 圈的老人,其产品力与人脉也值得信赖。 
    但在终端销售方面,威马 汽车 的模式存在一定弊端。不同于蔚来、小鹏的直营,威马选择了“合伙人”店模式,无法脱离传统经销商,在渠道端资产过重,一度程度上拖了销量的后腿。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威马 汽车 全年累计销量达2.25辆,同比增长33.3%,但对手增长更快——蔚来全年销量为4.37万辆,小鹏 汽车 为2.7万辆,仅有一款车型在售的理想交付量也有3.26万辆,都跑到了威马前面。 
     魔幻的一幕幕上演  
     2021年,造车新势力第二波上市潮  
    眼下,争抢科创板造车新势力第一股的不只是威马 汽车 。 
    身处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零跑、天际 汽车 、哪吒、爱驰等都已经明确表示要冲击科创板,此外,已经通过“换壳上市”的恒大 汽车 也已经奔赴科创板。继蔚来、小鹏、理想赴美上市后,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二波上市潮席卷而来。 
    为何造车新势力们不约而同地抢滩登陆科创板?由于新能源 汽车 属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 科技 创新企业,是科创板重点关注三类企业之一。有业内人士分析,作为科创板造车新势力第一股,上交所会有更大力度的支持,估值也会更高一些。 
    另一方面,新能源 汽车 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受到资本市场的狂热追捧,   现阶段是上市融资的最好时机   。 
    过去一年,新能源 汽车 引爆资本市场。2020年1月21日,特斯拉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要知道,2019年年中的时候,特斯拉的市值一度缩水到只有300多亿美元。当时何小鹏还在微博上称,“自己也看不懂,没有看到当前如此高估值的逻辑。”然而,谁也想不到这只是开始,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特斯拉市值从1000亿美元暴涨到了8341亿美元。而马斯克也随之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这似乎也宣告着一个属于电动 汽车 的时代开始了。 
    这也让   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成了受益者   。已经上市的蔚来、理想和小鹏首当其冲。其中,   蔚来的股价从2020年年初到现在已经增长了超过14倍   ,比特斯拉还要猛。目前蔚来市值889亿美元(约合5712亿人民币),是国内仅次于比亚迪的第二大车企。此外,   理想、小鹏在2020年纷纷齐聚美股   短短几个月后,市值都已实现翻3倍。一度被戏称为“电动三傻”的蔚来、小鹏、理想,如今成了“电动三杰”。 
    更戏剧的是,一辆车还没有量产出来的恒大 汽车 ,成为了   国内第三大车企   。1月24日晚间,恒大 汽车 发布公告称,获得260亿港元融资,这是新能源 汽车 产业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股权融资之一。消息一出,恒大 汽车 次日股价涨幅超50%,市值近4000亿元,仅此于比亚迪和蔚来。此前沈晖在微博感叹一句“   恒大 汽车 就差 汽车 了   ”,道出了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疯狂。 
    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连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F)也起死回生。1月28日晚间,FF宣布已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就业务合并达成最终协议,交易完成后公司估值约为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亿元),并将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为“FFIE”。不仅如此,FF还将与吉利和中国某一线城市将建立合资公司,支持FF中国的生产和以及FF中国总部。 
     已经退场半年的拜腾也活了过来   。在烧光84亿元融资后,拜腾不仅没造出量产车,甚至处于欠薪和停工的状态,一度被央视点名。即便这样,这家车企仍活过来了,2021年1月4日,拜腾 汽车 宣布与富士康 科技 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合力推进拜腾新能源整车产品量产,力争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M-Byte量产。 
    合肥政府投资蔚来,斩获超过1000亿的账面回报,让“造车新势力 政府支持 上市”的模式风靡起来,各地开始争抢造车新势力。正如零跑 汽车 创始人朱江明所说,蔚来、小鹏、理想上市之后的表现,让很多投资人觉得在新能源 汽车 上的投资机会不错。“零跑很可能是他们(资本方)最后的一张门票。”同理,各方都希望能够抢到一张门票,“管他是谁,投了再说”,一位VC感叹。 
    2021年,造车新势力第二波上市潮正在赶来,不知道新能源 汽车 还会上演哪些疯狂的一幕。 

7. 威马汽车三年亏136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电动汽车制造商威马汽车运营主体威马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递交IPO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招银国际、中银国际。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2021年销量4.4万辆,较2020年㽃了一番,2021年总收入47.42亿元同比增长77.5%,净亏损为82.06亿元。近三年,威马汽车纍计亏损超136.32亿元。不过,金融虎网注意到,2021年,威马汽车向五名董事支付的薪酬福利高达17.5亿元。
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总收入由2019年的17.62亿元迅速增长51.6%至2020年的26.71亿元,并由2020年进一步增长77.5%至2021年的47.42亿元。相对应的销售成本为27.88亿元、38.35亿元和66.89亿元。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总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40.6%、37.2%及43.4%。毛损率有所改善,由2019年的58.3%下降至2020年的43.5%及2021年的41.1%。

销售成本由2019年的人民币27.89亿元增加37.5%至2020年的人民币38.35亿元,并由2020年进一步增加74.5%至2021年的人民币66.9亿元。威马汽车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车辆及部件销售,分别占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总收入的97.7%、93.5%及90.6%。

不过,金融虎网注意到,威马汽车披露,其小部分收入来自其他产品及服务,包括其融资租赁服务、汽车租赁服务(2020年出售的业务)、用户订阅其高级软件功能及用户分期付款购买电池的收入。该业务版块2019年至2021年收入分别为3922.7万元、6954.7万元、6238.2万元,分别占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总收入的2.3%、2.6%及1.4%。
威马汽车2021年电动汽车销量为44152辆,较2020年翻了一番多。威马汽车在招股书中称,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其2021年电动SUV销量在中国主流市场所有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一,2021年电动汽车销量及智能电动汽车销量均在中国主流市场所有本土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三。按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纍计销量计,EX5是一款平价智能电动汽车,在中国主流市场上仍是销量第一的电动SUV。
在销售网络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已建成由621家合作伙伴门店组成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包括中国211个城市的397个威马体验馆(提供车辆展示而非销售)、180个威马用户中心及44个威马星创中心(提供车辆展示及销售)。
威马汽车还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售出7476辆电动汽车。于2022年初,已调整生产线并控制电动汽车销量,以为提高制造商建议零售价作准备。此外,第一季度的销量受COVID-19疫情及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芯片及电芯等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全行业持续短缺及价格上涨影响。
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共有11名董事,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主席沈晖、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主席杜立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侯海靖、首席财务官毕仕宇任执行董事,李震宇、彭说龙、蒋劭清任非执行董事,武文洁、高峰、李劲、王淮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威马汽车三年亏136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8. 在IPO前夜,威马汽车召回了

“终究逃不过自燃”。
威马汽车官方9月22日发布消息称,公司完成D轮融资100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上海国资投资平台及上汽集团联合领投,百度与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等参投,这是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融资,主要用于智能技术研发、品牌建设、数字营销和渠道拓展。

随后,威马向科创板发起冲击,辅导券商为中信建投证券,辅导协议签署日期为2020年9月30日。可谁又能想到,就在IPO前夜,威马汽车宣布召回千余辆产品。
一时间,威马汽车成了“危马”,未来的上市之路还是否会顺利,也成了谜团。

事情还要从威马汽车近些天的“自燃风波”说起,从今年9月至今,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共发生了四起自燃事件。
根据时间线梳理,四起自燃事故分别为:
9月23日,浙江温州一辆 威马EX5发生自燃,车辆全部烧毁;
10月5日,福建邵武市一辆刚交付不久的威马EX5新能源出租车,在静止未启动状态下自燃,车辆全部烧毁;
10月13日,同样是在福建邵武,一辆充电96%状态下的威马EX5新能源出租车自燃,车辆全部烧毁,随后当地宣布这批威马EX5暂停营运,并运送至安全位置存放;
10月27日,北京,一辆停放在北京市北四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威马EX5发生起火爆炸,传闻现场有强烈震感。当晚,网传一微信截图显示,事故发生后一小时左右,在一个名叫“中关村重点单位”的微信群内,“要求各单位迅速排查,电动汽车严禁驶入单位地库。”

对于新势力造车企业而言,短期内出现连续产品自燃事件无异于是“灭顶之灾”。不过似乎在第四次爆炸发生之前,威马汽车官方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在邵武市交通局官方通告中,威马表示:初步确认发生自燃的原因在于电池问题,并提供更换“更高质量”的宁德时代电池的解决方案,并愿意对经营者的损失做出相应赔偿。

但显然第四次的爆炸事件让威马汽车意识到“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其以最快的速度在官方微博作出了回应“事发后,威马第一时间上报主管部门,并派专业人员赶往现场协助处理。目前正全力配合公安、消防及相关监管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后续结果将第一时间公布。同时,我们会与当事车主和所在单位积极沟通,全力做好后续事宜,保障用户权益。”

而仅在次日,就有人发现威马汽车已经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此次主动召回的是今年6月8日至9月23日生产的搭载电芯型号为ZNP3914895A-75A的动力电池的部分2020款威马汽车,共计1282辆。
召回原因则是因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虽说威马汽车这次的动作还算迅速,但由于没有透露电池供应商的名称,所以还是造成了不少消费者的恐慌。毕竟,大部分车企都是直接采购成本电池,而威马汽车的电池供应商主要来自宁德时代、力神电池、宇量电池等几家供应商。

一旦其中有部分批次存在缺陷,就代表着搭载同批次电池组的其他品牌车辆也可能存在自燃风险。
经过相关人士对动力电池型号的调查,确认了涉事电池是中兴高能生产的75Ah三元622铝壳方形电池,电芯能量密度215Wh/kg。

可能大家对这个名字会感到比较陌生,根据公开资料,中兴高能是中兴通讯旗下新能源板块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8日,主要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列产品。
在今年8月份,中兴高能的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43008KWh,成为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9。
眼看矛头已经全部指向了电池供应商,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兴高能却又“反水”了,就在威马发出《主动召回部分产品的说明》后,中兴高能紧跟着也给出了自己的回应说明,主要内容为:
“福建省邵武市发生的两起威马EX5起火事件中的车型,搭载的是中兴高能的动力电池,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之中。后续北京发生的威马EX5自燃事件,车辆搭载的电池并非中兴高能产品。”

乍一看是不是有种“罗生门”的感觉?其实主机厂和供货商之间互相甩锅我们早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后一次发生在北京的自燃事件可能真的和中兴高能没有关系。

因为从当时的现场图片来看,自燃车辆的起火点应该在车头位置,而并非动力电池位置。且据不确定消息得知,车主在提车后额外给车辆安装了用于预热的柴油锅炉,而这很可能是此次自燃真正的原因。
总之,依照现在的情况来看,除了最后一起自燃事件之外,剩下的三起和威马汽车、中兴高能都脱不开关系。从长远来看,威马汽车的上市之路很可能因此受阻,而中兴高能现阶段本就已经处于“半死不活”状态,此次事件很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The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