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证券市场的特点

2024-05-15

1. 简述证券市场的特点

证券市场是价值直接交换的场所。有价证券都是价值的直接代表,他们本质上是价值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证券市场是财产权利直接交换的场所。证券市场实际上是财产权利的直接交换场所证券市场是风险直接交换的场所。有价证券的交换在转让出一定收益权的同时,也把该有价证券的风险转让出去了。所以从风险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饿时风险直接交换场所。回顾十五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中国证券市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起步的,经过多年努力,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轨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我国早期的股票发行制度为行政审批制。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开始正式实施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证券发行制度由此从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大大加强了证券公司及各类中介机构的责任,为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维护“三公”原则、规范股票发行和上市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制度前提。②股票发行方式不断改进。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股票发行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发行。后来采用发行认购证的方式发行股票,但由于供求的严重失衡,引发了中国证券发展史上“8.10”风波。从1993年起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申请表的方式向全国公开发行,这虽然有利于保证公平性,但成本偏高。后来又推出了与储蓄存单挂钩的发行方式,但随即被上网定价发行方式所取代,后者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成本低的优点。为了确保股票发行审核过程中的公正性和质量,中国证监会还成立了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对股票发行进行复审。1999年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当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后,中国证监会依据《证券法》制定了《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新股发行定价报告指引》、《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法人投资者配售相结合的发行方式。确立了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框架,市场化的股票发行制度趋于明朗。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颁布了《关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新股发行中试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2001年,证监会先后颁布了《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新股发行上网竞价方式指导意见》、《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拟发行上市公司改制重组指导意见》等,对企业发行新股的过程与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在总结以往股票发行方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2001年形成了“上网定价发行”,“网下询价、网上定价发行”和“网上、网下询价发行”三种主要的发行方式。2006年9月19日实施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再次对证券发行的询价、发售、承销等方面进行了新的规定,如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企业可以不经过累计投标询价而只需通过初步询价就可定价发行;在证券发行方面也引入了“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上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可以在发行方案中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③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逐步规范。经过15年的发展,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建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颁布了禁止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行为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同时还通过一系列法规条例对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作出了规定,等等。同时,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从网上发行技术手段、上市审批制度、交易清算制度、席位和账户管理、行情发布和通讯方式等方面对市场进行管理。所有这些,有力地促进了证券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规范。中国证监会成立后,即着手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4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正式实施,是我国证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改革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更新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了证券、期货的一线监管方式,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强化证券、期货业协会的自律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当然,我国年轻的证券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还不高,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健全;市场中介机构的诚信观念、法制意识还较薄弱;投资者结构不尽合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机制还不完善;市场的结构、功能、品种以及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等。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许多观念和做法都在转变;我国证券市场的矛盾和问题也一定会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法律依据:《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国务院发布1993年8月2日起施行)《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规定的实施细则》(国务院证券委发布1995年12月25日起施行)

简述证券市场的特点

2. 简述证券市场的特点

证券市场是价值直接交换的场所。有价证券都是价值的直接代表,他们本质上是价值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证券市场是财产权利直接交换的场所。证券市场实际上是财产权利的直接交换场所证券市场是风险直接交换的场所。有价证券的交换在转让出一定收益权的同时,也把该有价证券的风险转让出去了。所以从风险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饿时风险直接交换场所。回顾十五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中国证券市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起步的,经过多年努力,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轨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我国早期的股票发行制度为行政审批制。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开始正式实施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证券发行制度由此从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大大加强了证券公司及各类中介机构的责任,为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维护“三公”原则、规范股票发行和上市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制度前提。②股票发行方式不断改进。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股票发行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发行。后来采用发行认购证的方式发行股票,但由于供求的严重失衡,引发了中国证券发展史上“8.10”风波。从1993年起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申请表的方式向全国公开发行,这虽然有利于保证公平性,但成本偏高。后来又推出了与储蓄存单挂钩的发行方式,但随即被上网定价发行方式所取代,后者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成本低的优点。为了确保股票发行审核过程中的公正性和质量,中国证监会还成立了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对股票发行进行复审。1999年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当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后,中国证监会依据《证券法》制定了《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新股发行定价报告指引》、《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法人投资者配售相结合的发行方式。确立了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框架,市场化的股票发行制度趋于明朗。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颁布了《关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新股发行中试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2001年,证监会先后颁布了《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新股发行上网竞价方式指导意见》、《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拟发行上市公司改制重组指导意见》等,对企业发行新股的过程与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在总结以往股票发行方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2001年形成了“上网定价发行”,“网下询价、网上定价发行”和“网上、网下询价发行”三种主要的发行方式。2006年9月19日实施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再次对证券发行的询价、发售、承销等方面进行了新的规定,如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企业可以不经过累计投标询价而只需通过初步询价就可定价发行;在证券发行方面也引入了“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上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可以在发行方案中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③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逐步规范。经过15年的发展,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建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颁布了禁止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行为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同时还通过一系列法规条例对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作出了规定,等等。同时,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从网上发行技术手段、上市审批制度、交易清算制度、席位和账户管理、行情发布和通讯方式等方面对市场进行管理。所有这些,有力地促进了证券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规范。中国证监会成立后,即着手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4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正式实施,是我国证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改革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更新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了证券、期货的一线监管方式,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强化证券、期货业协会的自律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当然,我国年轻的证券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还不高,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健全;市场中介机构的诚信观念、法制意识还较薄弱;投资者结构不尽合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机制还不完善;市场的结构、功能、品种以及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等。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许多观念和做法都在转变;我国证券市场的矛盾和问题也一定会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法律依据:《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国务院发布1993年8月2日起施行)《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规定的实施细则》(国务院证券委发布1995年12月25日起施行)

3. 简述证券市场的功能


简述证券市场的功能

4. 简述证券市场的功能

1.分散风险功能:从证券发行者看,通过发行证券把企业的经营风险转移给了投资者,从投资者看,一方面通过证券的转让,可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组合投资,可以分散风险。2.资产定价功能:任何一种证券、金融资产在证券市场交易,证券市场都要给它一个合理、公平的价格。优质优价、劣质劣价,从而为产权交易提供了定价机制。3.资源配置功能:“用脚投票”的机制可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效益好的地方。4.筹资功能:其融资期限较长,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长期化和稳定性。5.宏观调控功能: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控基础货币,进而调节货币供给量。

5. 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特点

回顾十五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 中国证券市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起步的,经过多年努力,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轨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 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我国早期的股票发行制度为行政审批制。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开始正式实施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证券发行制度由此从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大大加强了证券公司及各类中介机构的责任,为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维护“三公”原则、规范股票发行和上市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制度前提。② 股票发行方式不断改进。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股票发行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发行。后来采用发行认购证的方式发行股票,但由于供求的严重失衡,引发了中国证券发展史上“8.10”风波。从1993年起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申请表的方式向全国公开发行,这虽然有利于保证公平性,但成本偏高。后来又推出了与储蓄存单挂钩的发行方式,但随即被上网定价发行方式所取代,后者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成本低的优点。为了确保股票发行审核过程中的公正性和质量,中国证监会还成立了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对股票发行进行复审。1999年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当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后,中国证监会依据《证券法》制定了《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新股发行定价报告指引》、《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法人投资者配售相结合的发行方式。确立了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框架,市场化的股票发行制度趋于明朗。 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颁布了《关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新股发行中试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2001年,证监会先后颁布了《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新股发行上网竞价方式指导意见》、《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拟发行上市公司改制重组指导意见》等,对企业发行新股的过程与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在总结以往股票发行方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2001年形成了“上网定价发行”,“网下询价、网上定价发行”和“网上、网下询价发行”三种主要的发行方式。2006年9月19日实施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再次对证券发行的询价、发售、承销等方面进行了新的规定,如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企业可以不经过累计投标询价而只需通过初步询价就可定价发行;在证券发行方面也引入了“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上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可以在发行方案中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③ 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逐步规范。经过15年的发展,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建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颁布了禁止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行为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同时还通过一系列法规条例对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作出了规定, 等等。同时,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从网上发行技术手段、上市审批制度、交易清算制度、席位和账户管理、行情发布和通讯方式等方面对市场进行管理。所有这些,有力地促进了证券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规范。 中国证监会成立后,即着手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4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正式实施,是我国证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改革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更新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了证券、期货的一线监管方式,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强化证券、期货业协会的自律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当然,我国年轻的证券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还不高,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健全;市场中介机构的诚信观念、法制意识还较薄弱;投资者结构不尽合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机制还不完善;市场的结构、功能、品种以及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等。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许多观念和做法都在转变;我国证券市场的矛盾和问题也一定会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特点

6. 简述证券发行市场的功能

   
  (null)      简述证券发行市场的功能。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 (1)证券发行市场提供了直接融资的场所。
    (2)证券发行市场促进了融资的规范化和高效率。
    (3)证券发行市场是证券交易市场发展的前提。
   
      
    
  
  
    

7. 联系实际阐述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

中国证券市场的成长与发展,基本上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存在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最集中的表现为以行政干预代替市场调节、以人为干预取代市场规律,从而导致证券市场失去了灵魂。

    最近以来,证管部门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推进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如股票发行核准制、转配股上市、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机构投资者,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实现了市场原则的回归,还证券市场以灵魂,更重要的是,给证券市场参与各方以强烈的市场信心,因而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极大地活跃了证券市场。近期我国证券市场化措施,概括起来具有如下特点:

    彻底性。一直以来,我们抱着“试验”的态度推进市场建设,对证券市场总是带着过分的呵护,生怕市场有一天不小心会夭折。现实却反复证明,这种呵护使得市场变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似乎总与人们过意不去,例如众多上市公司排队等着发行股票,证券市场却一蹶不振,利空政策频频出台,却总是难以牵住狂奔的市场。今年以来,周小川主席首先阐述一个完整的理念,即市场能决定的就由市场决定,市场不能决定的,要创造条件由市场决定。总之,遵循市场规律,回归市场原则,还证券市场以本来面目,这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十年来的发展是空前的。因此,2000年将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历史性。近期证管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明,他们并没有回避证券市场十年来发展所遗留的历史问题,而是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客观地说,证券市场面对的问题是严峻的,例如: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问题,不仅与市场化原则相背离,更重要的是它已构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基础,如果不在彻底解决基础上寻求发展,那么只会离市场化原则越走越远。可喜的是,证监会近期推出了转配股上市流通、放宽条件允许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两项措施,前者彻底消除了转配股的尴尬,后者涵义则更为深远,因为实现上市公司股份的全额流通短期内是不现实的,增发新股与配股不同,它可以大大降低国有股、法人股的比例,一旦国有股、法人股占市场极少比例时,就可以象推出转配股一样推向市场,从而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消化历史遗留问题。由此可见,当前证券市场化进程具有历史客观性。

    效率性。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决定资本的占有条件,并以其自身高度的流动性,较为灵活地在全社会配置有限的金融资源。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发行的额度制和审批制,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上市公司质量不断下降,市场出现逆向选择,质优公司和真正的投资者被驱逐出市场,而劣质公司和投机者则不断地寻求进入市场,导致整个市场运行机制扭曲。今年证管部门提出推进股票发行市场化,采用超常规、具有创造性的思路发展投资基金和培育机构投资者,按照国际标准、完全市场化的原则创建二板市场,表明证券部门抓住了市场发展的要害,强调有效率地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和配置效率。

    开放性。证券市场化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则的国际化,如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发新股及超额配售、创设二板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证券市场在规则和监管上正尽量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监管更多地借鉴国际惯例,按照国际通行基本规则和形式办事。二是市场的间接开放。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仅仅局限于B股市场及少数公司海外筹资和上市,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对外开放。今年证管部门提出有限度地允许外国投资者逐步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并允许外资并购我国某些竞争性行业企业的股权,这将是我国开放证券市场的重要步骤。中国即将加入WTO,随着证券业的对外开放,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将进一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当前主动性实现规则的国际化和间接性开放A股市场,将为直接开放A股市场积累经验并创造条件。

    开放是证券市场化的加速器

    开放性是当前证券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本方向。但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一直以来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远景规划,对开放证券市场更是避而不谈。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国际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加入WTO后国内金融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证券市场必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对来自外部的变化作出反应,有步骤开放证券市场,使之融合到国际资本市场之中。显然,市场化进程有利于创造条件开放证券市场,开放证券市场则更有利推进证券市场化的进程:

    开放证券市场有利于资本的市场化配置。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亮点,国际资本正追求不同的途径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开放证券市场,就等于在国际资本市场开辟了一条支流,将国际资本引入到国内市场。由于国际资本流量巨大,证券需求将急剧增加,市场信心将得以增强,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张,从而有条件通过市场消化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市场基础结构的市场化变革。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具有先进的投资理念。证券价格将出现两极分化,具有较大规模、业绩优良和良好发展前景的股票将受到追捧,市场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证券市场就能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本资源的配置。

    开放证券市场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发育。加入WTO后,证券服务业的市场进入将逐步放宽,国内证券中介机构将面临严竣考验。开放初期,由于国际投资银行及其他中介机构在业务定位和市场认同的特殊性,与国内机构将体现出短期的共生性,但国际投资银行及各类中介机构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人才和技术优势,将会迅速占领市场。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国内中介机构必将在竞争中壮大规模,不断提高自身运作水平,除此之外,外国资本将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理念,从而引导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市场理念不断走向成熟。

    开放证券市场有利于市场组织的重构和市场规则的完善。一方面,开放证券市场,就等于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体系的竞争,全球证券市场已进入结构重组时代,证券交易所的购并结盟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正蓬勃进行,这将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证券市场走向一体化,如A、B股合并,主板市场的一体化和二板市场的一体化,一体化进程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交易组织运营的规模经济性,增强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使证券市场融入国际竞争,就必须采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市场组织的重构和市场规则的国际化将在更深层次促进证券市场化。

    以开放的观点促进市场化

    由于我国尚缺乏较完善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和存在多重的市场约束,实现对外开放条件还不成熟。中国加入WTO,有步骤地开放金融保险业,并不等于开放资本市场,但随着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开放证券市场成为必然。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市场化进程必须进一步树立开放的观点,有步骤地实现市场开放,按照高标准、市场化的原则,使国内证券市场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真正发展成为一个透明、高效和公平的市场。

    (一)对资本开放

    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是决定资本的占有条件,我国目前对于资本的市场进入有较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证券市场规模发展和功能发挥。在证券市场市场化进程中,必须有步骤地开放证券市场以便资本自由流入和流出。

    对国内资本的开放。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机构投资者,允许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国有企业进入股市;另一方面要适度放开证券业进入壁垒,允许证券公司进入证券市场筹资,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壮大证券公司规模和实力,推进证券公司经营机制的转变。

    有步骤地对国外资本开放。一是要在鼓励符合条件的国内企业到境外上市筹资的同时,允许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二是要积极研究合格外国投资者制度,允许中外合作基金、外国共同基金进入国内证券市场,并视市场发展状况,逐步放宽外资的投资限制。

联系实际阐述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

8. 联系实际阐述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

1、它是联系资金供应者与资金需求者的桥梁 
证券市场所提供的经常性和统一性的市场,使证券发行者、证券购买者、证券转让者和中介机构得以在这个市场上联系起来,使证券的发行与流通便利地进行。 
2、证券市场是企业筹集社会资金的另一渠道 
银行储蓄存款,保险业吸收保险费等,都是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渠道。但是,一般的企业不能经营存款业、保险业和金融信托业务,它们吸收资金的渠道,除证券市场外,只能通过银行、保险公司和金融信托企业获得。证券市场为一般企业提供了向大众直接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的方式,把一部分社会资金吸收到生产领域。 
3、为政府提供公开市场操作的调节杠杆 
证券市场上证券交易可以用许多指标来衡量,其中一项指标是证券收益与证券价格之比,称为证券收益率。这个指标的高与低,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其他因素的变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政府可以在证券市场上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的方式来影响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利率,这如同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贴现率一样,这便成为政府间接调节金融业的杠杆。 
4、证券市场是社会资金重新配置的调节机构 
证券投资者对证券的收益十分敏感,而证券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高的企业的证券拥有较多的投资者,这种证券在市场上买卖也很活跃。相反,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的证券投资者越来越少,市场上的交易也不旺盛。所以,社会上部分资金会自动地流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远离效益差的企业。这种流动使社会资金得到重新配置。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互相联系,当社会上银根松动,游资便自动流向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交易活跃,必然把社会的游资更多地吸引去,使公司发行证券的成本降低,企业界筹资便利。相反,社会上银根紧缩时,证券市场的资金就流向银行,企业发行证券的成本提高,投资规模相对缩减。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化也可以形成这种自发的调节。在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不同,造成市场价格不同时,资金还将在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之间流动。 
5、证券市场是观察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虽然在公司总数上不占多数,却在公司资财上占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上市公司都是大公司。大公司在各生产领域都是重要的企业,它们的发展状况往往影响这一行业的发展状况。证券市场上的指数统计,正是选择这些有代表性的大公司的股票交易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经济变化情况。股市上各种不同类别的指数还可以反映社会上资金的余缺、具体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情况。 
我们也应该看到,证券市场也有消极的作用,它也为证券投机提供了场所。证券市场上的投机,会造成市场上的混乱,进而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秩序,甚至还可能加剧社会矛盾。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