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湿地的成因

2024-05-13

1. 三江源湿地的成因


三江源湿地的成因

2. 三江源区植被类型有哪些?

三江源区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个植被型。
森林植被以寒温性的针叶林为主,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区的东部、东南部,属于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和温带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山峡区域。主要树种有川西云杉、紫果云杉、红杉、祁连圆柏、大果圆柏、塔枝圆柏、密枝圆柏、白桦、红桦、糙皮桦。
灌丛植被主要种类有杜鹃、山柳、沙棘、金露梅、锦鸡儿、锈线菊、水荀子等;草原、草甸等植被类型主要植物种类为蒿草、针茅草、苔草、凤毛菊鹅观草、披碱草、芨芨草以及藻类、苔藓等。
植被类型的水平带谱和垂直带谱均十分明显。水平带谱自东向西依次为山地森林、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
沼泽植被和垫状植被则主要镶嵌于高寒草甸和高寒荒漠之间。高山草甸和高寒草原是三江源地区主要植被类型,高山冰缘植被也有大面积分布。

3. 三江源有哪些植被类型?

三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冬虫夏草等,列入国际贸易公约的有兰科植物等。

三江源有哪些植被类型?

4. 三江源湿地的成因

三江源湿地的成因:纬度较高,气温低,雨水蒸发量小;地下存在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其地势低平,地表水不容易排泄,土壤中水分饱和,形成大面积湿地。
三江源湿地处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因属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三大水系发源地而得名。其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

5. 三江源国家公园优化功能分区,具体发生了哪些改变?

正式成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优化调整了范围和功能分区,黄河、长江源头完全纳入国家公园范围,所有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都纳入核心保护区,使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真实、完整的保护,成为中国最大、最高的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优化功能区划,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将村镇建成区、重要村庄聚落和青藏铁路从公园转移出去。经过范围整合和优化,三江源国家公园占地19.07万平方公里,涉及支多、曲马来、麻多、杂多、格尔木市、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四个县,共有15个乡、68个行政村。2020年落实第二批林草生态保护与恢复资金,治理黑土坡地7.7万亩。

全年力争落实项目资金5.11亿元,重点开展人类活动场所恢复、黑土滩涂治理、草原害虫防治、自然教育教室等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巡防道路病害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环境治理配套设施建设,水源地和耕地保护与恢复。完成三江源野生动植物资源背景调查,建设野生动物迁徙走廊,建设野生动物救助繁育中心和基因库,严厉打击偷猎、偷猎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对雪豹、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濒危物种进行抢救保护。藏羚羊的数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不到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加快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天、地、空”监测体系,解决重点区域大范围、远距离巡检监测难题。雪豹和栖息地保护项目开始实施。通过覆盖7500平方公里的红外摄像机网格布局,今年获得1.79万张雪豹监测照片,识别出101只雪豹和12只雪豹。促进牧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基层基础。

三江源国家公园优化功能分区,具体发生了哪些改变?

6.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效益

三江源地区属于生态敏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自2006年起实施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作业影响区域的湖泊湿地面积扩大,水源涵养功能逐步恢复。
扎陵湖和鄂陵湖的水域面积分别增大25.89平方公里和50.34平方公里,增幅分别为5.12%和8.62%。草地生物量和覆盖度增加,草地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发展,草地总面积增加了1093.30平方公里。江河径流量增加,水资源短缺状况有所改善。

2006~2016年,三江源地区人工增雨共增加降水量551.73亿立方米。黄河上游的唐乃亥水文站和长江源区的直门达水文站来水量分别增加20.0%、36.2%。黄河上游水库蓄水量显著增加。2006年至2016年间共增加黄河径流量80.38亿立方米,增加发电量128.61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