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被东吴偷袭后,关羽为什么没能逃回益州呢?

2024-05-12

1. 荆州被东吴偷袭后,关羽为什么没能逃回益州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前来救援樊城,却遭遇了“霖雨”、“汉水泛溢”,发生了水淹七军。关羽趁机乘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不过,在关羽想要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时候,东吴大将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值得注意的是,在关羽攻打曹魏襄樊的时候,已经得知了荆州被东吴偷袭和占据的消息了。那么,问题来了,得知荆州丢失的消息后,关羽为什么没能逃回益州呢?

首先,得知荆州丢失的消息后,关羽之所以没能逃回益州,直接原因就是退路被陆逊切断了。公元219年,陆逊见破关羽时机已经成熟,立即上报孙权,孙权于是征讨关羽,命吕蒙与陆逊为前部同时分道攻取荆州。在此背景下,吕蒙率领大军攻占了江陵等荆州的郡县,也即基本上袭取了关羽的后方。而就陆逊来说,在攻略荆州郡县的时候,还切断了关羽退往益州的道路。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陆逊指挥的吴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益州的大门。


对此,翻看地图的话,可以发现陆逊攻占的秭归等地的重要地理位置。就今湖北省秭归县一带来说,向西是重庆市,在汉末三国时期,重庆、四川都属于巴蜀之地,也即是益州的范围。而秭归的东边,就是今湖北省襄阳市、荆州市一带。在公元219年,关羽正在襄阳地区和曹魏的曹仁等将领交战。在得知荆州被吕蒙等人攻占的消息后,关羽想要逃回益州的话,秭归枝江、夷道等地,几乎是必经之路。但是,对于才智不输诸葛亮的陆逊,显然做好了充足的准确,也即切断了关羽逃回益州的道路。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因为得知了后方失守的消息,所以关羽匆匆忙忙从樊城撤军,想要和吕蒙等人争夺荆州。但是,因为麋芳、士仁等人已经归降了东吴,这导致关羽进退维谷,走投无路,疲于奔命,军心动摇。因此,在退路被陆逊切断的背景下,关羽只得领兵退守麦城。
到了冬天的时候,关羽率少数骑兵从麦城突围逃窜,被东吴将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并斩首。对此,在笔者看来,东吴在制定偷袭荆州的话,显然将切断关羽退路,也即捉拿关羽放到了一个较高的优先级上。那么,问题来了,就东吴和陆逊来说,为什么要急于切断关羽的退路的呢?

荆州被东吴偷袭后,关羽为什么没能逃回益州呢?

2. 荆州被东吴偷袭后,关羽为什么没能逃回益州呢?

因为关羽错误的估计了当时的形势,当然也有可能是关羽不好意思活着逃回益州见刘备。
这是一个武圣关羽的故事,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前期如何威风,后期如何狼狈,最终被杀死的故事。

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当时的天下形势是这样的: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占东南方,刘备占中部荆州与西部益州。其中,荆州虽然是中原腹地,但却因为四面受敌所以很是难守,刘备因此派最信任的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干的也不错,把荆州防务搞得风生水起,让曹操和孙权都不敢轻举妄动。
随着刘备取下汉中,声势越发浩大,高傲的关羽觉得自己应该搞点事情,不然风头都被别人抢走了,于是关羽起荆州之兵北上伐曹,一路顺利的关羽把曹魏的重臣曹仁围困在了樊城。曹操很是担心,亲自派出大将于禁,以庞德为先锋,七路大军齐发,去救援曹仁。关羽不愧号称武圣,借着天时发动水攻,打了一场漂亮的水淹七军之战,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都已经开始研究要搬家避祸了。

不过,司马懿等人及时的拦住了曹操,并给曹操建议,让曹操联合东吴孙权一起对抗关羽。曹操觉得有道理,于是派人暗中联络孙权,让孙权偷袭荆州。孙权本是不同意的,毕竟自己和刘备还是名义上的联盟,背后捅刀子好像不合情理;但同时孙权也担心刘备坐大后会威胁到自己,于是孙权想到了用联姻的方法加固自己与刘备的联盟关系。

关羽太狂傲了,根本没把孙权放在眼里,更是叫嚣说自己的虎女不可能嫁给孙权的犬子。这下彻底激怒了孙权,于是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关羽得到消息时,整个荆州已经基本全姓孙了。不过关羽并没有放弃,还准备带兵再把荆州抢回来。但大势已去,在曹操新派的大将徐晃与东吴的两面夹攻之下,关羽被围困在了麦城。
眼看着大势已去,关羽也意识到自己无力回天了,于是也想着突围逃向益州投奔大哥刘备。只可惜,包围圈太紧了,关羽突围失败,最终被东吴孙权擒杀。

3. 关羽在败走什么之后被东吴擒获

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擒获
败走麦城,是汉建安二十四年,蜀汉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的故事。后以"败走麦城"比喻陷入绝境,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麦城在湖北省当阳市两河乡境内,距市平阳镇20余公里。为东周时楚国重要城邑,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县治所在地。清同治《当阳县志》记载:"麦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沮漳二水这间,传楚昭王所筑。三国时,关羽为孙权所袭,西走麦城即此"。

关羽在败走什么之后被东吴擒获

4. 假如关羽突围成功的话,率大军伐吴能不能一雪前耻?

如果关羽突围成功,率大军伐吴能否一雪前耻?答案很明显!

公元218年,是蜀汉最高光的时刻。刘备和曹操的汉中争夺战,以刘备胜利而告终,这是刘备和曹操第一次正面交锋的胜利。成都沸腾了,大臣们纷纷怂恿刘备进位汉中王,刘备虚虚的推了一下,最终还是忍不住称了“汉中王”,同时大赏三军。封关羽为前将军,马超为右将军,张飞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关羽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通过封赏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一年的秋天,关羽率荆州军北伐,并在襄樊大战中,上演了一出“瓮中捉鳖”,水淹了于禁的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杀,曹操吓得想迁都。这也是关二爷一生中最辉煌的战役,在此之前,他除了击杀名将颜良外再无太大建树。就在二爷洋洋得意,志得意满之时,孙权突如其来的背刺让人猝不及防,糜芳、士仁投降,曹操派名将徐晃,发起反攻的号角,关羽背腹受敌,成都又来不及支援,关羽最终在逃亡成都的途中被东吴追兵包围,和关平一起惨死在临沮。
如果关羽突围成功,刘备想必也不会责怪于他,因为荆州其实算不上关羽大意丢失的,关键是盟友孙权的背弃。以关羽的性格,丢了荆州他势必不会善罢甘休,如果换关羽率大军伐吴,有机会一雪前耻吗?
关羽不死,刘备未必真的和吴国开战。

刘备伐吴的时候,可谓是倾尽全力,蜀汉精英尽出,结果最后在夷陵败于东吴大都督陆逊之手,当然损失也是极其惨重。经此一役,蜀汉成了三国鼎立中最弱的一方,如果不是诸葛亮苦心经营,刘禅别说坐40年皇帝了,分分钟就会被曹魏灭了。
但是,如果关羽没死,只是丢了荆州,情况又有所不同。正如刘备伐吴时赵云的谏言一样:
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赵云当时说兄弟之仇为私,国仇为公。刘备没听,还是把矛头指向了孙权。假如关羽没死,也就不存在私仇了。刘备可能会痛恨孙权不守盟约,但他从大局考虑未必真的和东吴开战。毕竟孙权和曹操相比,曹操才是最可怕的敌人,孙权只是小人而已,小人只看重利益。
如果关羽非要伐吴,能否一雪前耻?

按照关羽的脾气,想必他咽不下这口气。估计他会想尽办法征得刘备的同意,出兵北伐,但他的结局恐怕比刘备还惨。
首先,刘备就算同意关羽伐吴,也不会倾全国之力,很有可能就是走个过场。一来吓唬一下孙权,二来让关羽知难而退。《三国演义》中说刘备70万大军伐吴,真实历史上刘备伐吴只带了5万人左右,东吴防守兵力也是大约5万人。如果他派关羽伐吴,最多分3万给他。试问3万人进攻,5万防守,进攻方怎么打?
其次,关羽虽然是最早跟着刘备的元老之一,但作战经验其实并没有刘备丰富。因为大部分的硬仗,比如夺益州,争汉中,都是在刘备的领导下进行的。刘备的作战经验远比关羽丰富,但仍然不是陆逊的对手,关羽在荆州被吕蒙摆了一道,其实也是陆逊的谋略。可见关羽和陆逊比起来还是要差很多。
刘备不敌陆逊,没脸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换做是关羽,答案很明显,如果他不敌陆逊,加上之前荆州的惨败,两次惨败,足以令高傲的关羽挥剑自杀。
其实伐吴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刘备死后诸葛亮派人和东吴修复关系,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是这股窝囊气换作是谁都咽不下去。

5. 如果东吴不偷袭关羽北伐能成功吗?

不能成功,以荆州三郡之力,根本抵挡不住曹操源源不断的援军,注定会失败。于禁是第一路援军,率领七军三万余人而来,关羽依靠天时,水淹了七军,但上天不会一直帮关羽,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第二路由屯于宛城地徐晃率军支援,由于兵力较关羽不占优势,所以曹操又派了十二营兵马,近两万来人增援徐晃,这一下徐晃在兵力上就占有了很大的优势。而关羽此时已把荆州之兵几乎调光,依然拿不下襄樊 ,再加上徐晃的优势兵力,关羽根本无法抵挡。

徐晃也是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想取胜谈何容易 ,而后方兵力的空虚,是关羽最担忧的,如果不能速胜,孙权方有可能会袭取荆州,这是关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面对城外不断增长的支援,城内的曹仁则军心大振,势必与关羽决战到底,更增加了关羽攻城之难度。

关羽一不小心,就会受到曹仁与徐晃的两面夹击,被人包了饺子。关羽已经在襄樊打了好几个月,已是人困马乏,成了疲劳之师,根本无法抵挡曹操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而关羽这边,已没有兵力可调,刘备远在益州,根本指望不上,关羽面对的困难太多了。

曹操已亲自南下,屯兵于摩陂,准备随时支持曹仁。在这种情况之下,关羽已毫无胜算,只有退兵一条路了。
众所周知,关羽在北伐曹魏发动襄樊之战时,打得曹魏襄阳吕常和樊城曹仁守军龟缩城内,打得于禁七军成建制地投降,还杀了不肯投降的猛将庞德,关羽的名声在襄樊之战中威震华夏,整个中原地区都因为关羽的北伐而震动,关羽北伐成功几乎就在一刹那。
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孙权会在关羽倾巢而出时,下令东吴军队偷袭关羽的后方荆州三郡,导致关羽手下军队军心大乱,身在襄樊前线的关羽也无心应战,关羽在大好形势下被徐晃击败,又因为手下士兵大量逃离而投靠吕蒙,关羽最终败走麦城,被东吴军队俘虏杀害,首级还被孙权送给曹操,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民间。

如果东吴不偷袭关羽北伐能成功吗?

6. 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为什么不愿意偷偷逃回益州?

我认为关羽不逃跑这是出于关羽他自身的性格的原因。因为关羽他也不会去一人逃命的,因为他丢了荆州肯定是自觉对不起大哥刘备的,因此出于他自己的孤傲,他是不可能去扔下士兵一人苟活着的。

而且即便关羽真正的有了逃跑的想法,那么他一旦逃回益州肯定是要被天下人所嘲笑了,而这种被天下人所嘲笑的事情,是关羽不可能容忍的。而且项羽的身高已经达到了一米九几,这在当时的人群当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的,是十分明显的。我们要知道当时的人,最高也就是1米7左右的身高,出于这样的原因,那么关羽他怎么看也不可能是一个普通农民的。

而那些围剿他的人也肯定不少,而且可以说他的极具有特色的长胡子就决定了关羽是没法逃命的。而且当时孙权对于荆州的围剿是十分严密的,关羽也是不容易逃走的。除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关羽的口音。我们都知道关羽他是山西人,而当时关羽是在湖北一带被围剿的,可以说关羽讲的山西话在湖北去逃跑,肯定会因为口音上的差异,被当地的关卡难住的。

而且当时关羽兵败的时候,身边也并非是他只身一人,他还带着自己的儿子以及一些部下,十几个人一同逃跑,而且身上都有着一种杀伐之气,他们是无法融入正常的百姓的队伍之中的。这也就注定了关羽他是无法逃跑,只能死战的。 

7. 同为盟友,东吴为什么要去偷袭关羽的荆州呢?

孙权为什么一定要袭取荆州,斩杀关羽?吴国其实注定灭亡
孙权可以说是三国鼎立时期的一代雄主,被后人赞为“坐断东南“。他少年丧父,十九岁时兄长孙策又被人刺杀。自己被迫提领江东基业。对外联合刘备抗击曹操,对内笼络各路势力征讨百越。可以说是一代雄主。曹操也称:“生子当如孙仲谋。”以此表达对他的肯定。孙权在赤壁前后和刘备建立了稳定的联盟。但是在关羽北伐曹操,攻打樊城,威震华夏的时候。孙权没有和盟友遥相呼应,反而选择背后偷袭荆州,杀掉关羽。那么为什么说孙权袭取荆州是必然的,东吴政权灭亡也是必然的呢?

江东政权其实没有合法性,曹魏政权奉行“奉天子以令不臣”,有汉献帝就有合法性。蜀汉的刘备虽然是比较远的宗室,但是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了。刘备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很多士子都会因为刘备要兴复汉室的理想而投靠他。但是江东势力却是由孙氏宗族,顾,张,朱,陆。周瑜,鲁肃这些豪门大族共同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他们的基本政策就是“占据荆,扬,封江自保。”

这些世家大族不管到那个政权都是接着做他们的大地主,大官员。他们只求自保就可以。孙权氏族为了他们的支持,不像魏国一样设三公而是设置权力巨大的丞相,多有江东大族担任。以此笼络他们。因此在江东受到外来攻击的时候,这些大族会和孙氏宗族以及寒门宗族联合起来。但是如果孙权想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他们就一下靠不住了。这才导致孙权十万大军被张辽800勇士追击,孙权差点丧命的事故出现。

在关羽这支游侠部队率领一帮怀着“跨有荆,益两路北伐,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梦想的军队威震华夏的时候,曹操因为地方多处叛变,遥相呼应关羽。正面又被关羽连续击败,水淹七军。只好讨论如何迁都躲避关羽。孙权这边却动起了小心思,一方面曹操比孙权加上刘备合起来都强大,关羽能威震华夏确实是两家来之不易的翻盘机会。如果江东能出兵曹魏的合肥,联盟就有可能彻底打败最强大的敌人曹操。但是另外一方面,既定的政策就是获得荆益,封江自保。

当时担任宰相,出身于江东世家大族的吕蒙告诉孙权:“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取。虽已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这话其实是大错特错的。江东水军厉害,陆军打不过曹操刘备,但是如果永远不去尝试,那只靠水军统一天下是不可能的,被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趁此机会拿下徐州,和关羽遥相呼应,锻炼陆军的战力才是孙权一统天下的最好出路。
可是孙权还是选择了破坏吴蜀联盟,袭取荆州,继续封锁长江自保。难道是因为孙权真的不想一统天下,只想和江东大族一直混着直到孙氏宗族被灭?不是的,而是因为吕蒙当时的话太有分量,他不得不听!

吕蒙和其他的大族连成了一张网,就是江东士族的网。从外面来的有才学的人才因为在本地没有势力,他们只能依靠孙权的提拨。因此他们对孙权忠心耿耿。可是士族势力却不一样,他们即使表面上仍然听从孙权的命令,但是实际上仍然为自己整个大族服务。孙权拿他们这些有巨大私有经济,庞大私人军队和众多官员的士族没办法,只有在关键问题上听取意见,其实就是妥协。

因此关羽被敌人和盟友前后夹击。最后败走麦城,蜀汉一蹶不振,从此只能被限制在益州一个州里。诸葛亮隆中对北伐中原的计策其实已经彻底失败。而孙权在后期多次北伐合肥,都在也没能有丝毫的机会,反而次次大败。曹魏政权依靠着远远超过吴蜀的州郡迅速发展,直到势力对两者的联合形成碾压。

孙权在晚年里不再愿意北伐曹魏,就是在内政中也遭受了巨大的威胁。前期孙权氏族依靠征讨少数民族山越并且江东大族共同分享利益而让整体更加稳定。可是当山越全部征讨完毕,南方也开发完毕。对外依旧是封江自保的情况发生之后。世家大族就开始不断地继续扩张他们的势力,从土地上,人口上,军队上。以及权力上。孙权在晚年多次屠杀士族,活活逼死立有大功的陆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同为盟友,东吴为什么要去偷袭关羽的荆州呢?

8. 关羽战败,将士们都抛弃他跑了,为何赵云战败,却没一个人弃逃?

三国时期的关羽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特别的厉害,而且特别的忠诚,倍受推崇,他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5虎上将的第1个人,他武功高强,深受刘备的重用。但是荆州失败之后,不仅让他失败,还因此失去了生命。而且在他身边,当时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人。

往日跟随他的一些将军们有的去世了,有的逃跑了,并没有跟他一起并肩作战,同生共死。而赵云作为五虎上将之一,在北伐的时候也曾经被曹操的军队包围过,寡不敌众,但是当时他的士兵们却没有一个人舍弃他逃跑。同样都是失败,为什么士兵的表现就如此的差距之大。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两个人的性格导致的,关羽一开始就跟着刘备出生入死,立下很多功劳,深受刘备的重用,他的地位也比一般人高,再加上刘备的性格本来就比较高傲,不善于和人去打交道,说话都是直来直去。总是让人处在尴尬的局面,关羽连孙权的面子都不给,更不用说是军队之中的士兵了。

平时可能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一旦战败的时候就显露了出来,那些士兵们都不愿意为他去拼命,所以才会在荆州的时候,有的士兵逃走,有的散去,没有人留下来跟他,然而赵云就不同了,他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关系。他对待人特别温和,对士兵们很好,在北伐的战斗之中,他们以少胜多,撤退的时候。赵云亲自断后,让士兵们先撤,大家特别的感动,对他当然是死心塌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