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能承担,承担你所选择

2024-04-29

1. 选择能承担,承担你所选择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人生选择,选择你能承担的,承担你所选择的”。这是在星空演讲的节目中,大姚说的话,讲述她正在事业高峰期之迹怀了孕,生了宝宝出来以后,很久没有片约,没有通告,因此差点抑郁,通过好不容易的调整和努力,事业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在这个时候却又怀上了二宝,也不得不推掉很好的机会。当然,她生了两个宝宝,但是她现在仍然是我们心中厉害的大姚。
  
 对于很多女人来说,生孩子可能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一些阻碍,错失好的发展机会,我曾经也是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要等自己的事业达到自己的期望,经济基础更好,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妈妈的时候,我才会选择生宝宝,可是哪有所有的事情都如你所愿,时间不再等你,年龄再不再等你,周围的人小孩子也打酱油,也许每个阶段都应该做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选择了也应该去承担责任。好吧!开始我的

选择能承担,承担你所选择

2. 选择你能承担的,承担你所选择的!下一句是什么?

“承担你所选择的,选择你所承担的”是姚晨在星空演讲《一个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时说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抉择的过程。我选择,首先收要经过我自己的意愿,所以在于选择这个事情上,我心甘情愿,并不存在迫于无奈。我承担,说明我有担当,我愿意为我的所作所为负责,承担相关的任何问题。


每次上街都很累,不是走的累,而是心累。因为看着满街的衣服,感觉哪一件都不适合自己,哪一件又都适合自己,所以,便无从选择,决定非常艰难了。有时候甚至想,上个世纪物质匮乏、满街橄榄绿的生活,岂不更好?因为那个时代不用选择。当然,只是想想而已,如果连选择权都没了,只会更痛苦。正如我的闺蜜小王一样,大学毕业后,刚20岁出头,就在家人的劝说下结婚了。看着别的同学好多考上了研究生,去了大城市,心中一个劲儿懊悔当初的选择。婚后不久,别人开始打拼事业时,她犹豫再三决定先要孩子,连续生了两个娃娃,待孩子都上学了,自己也老大不小了。重返工作岗位时,看着别人都已经小有成就了,她又是懊悔不已,再加上心中仍旧念念不忘曾经的考研梦,更是天天过的魂不守舍,为人生中曾经的每一个选择忧心忡忡。事实上,小王现在正过着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在羡慕呀!退一万步说,人生若是能重来,你敢保证不照样是遍地遗憾吗?01,很多时候,不经意的一转身,已决定了人生的航向韩国sk电视台拍摄过一部名为《刘在街头》的纪录片,引起了很多人关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不少人在最后都泪如雨下。主持人刘在石到街头随机采访路人,了解他们一生中的重大选择,探讨那些曾经不经意的一转身,已决定一辈子航向的非凡决策。其中,采访到一个开年糕店的老爷爷,已经76岁高龄,却仍旧每天凌晨3:00就起床,准备食材,烘培,忙忙碌碌,一直到晚上。采访中,老爷爷说,他老家在泉州,小时候由于家中兄弟多,连饭都吃不饱,一天夜晚,饿的不行的他偷了家里一点钱,头也不回地坐上了去往首尔的列车。

3. 承担自己所选择的

吃苦享福若都是自己的选择,应该无怨无悔。
  
 人生有许多不能选择的关系,如父母、儿女、家庭、同事、路人、天灾等。也有自己可以把控可以选择的,如成绩、成果、朋友、爱情、爱好等。
  
 人生在世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就是吃喝拉撒睡,满足基本条件后,就是追求精神满足,爱情婚姻,事业爱好等。
  
 父母给予的肉身自己无法选择,但可以改变。可以通过手术改变五官,甚至变性。但自身的天性缺很难改变。于是固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不奇怪。
  
 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父母外貌、社会身份、文化修养、经济实力等等,都是客观存在。作为儿女无法预知和改变。有的人抱怨自己为何出身低微,有的人埋怨没有出生在富庶之地,有的人责怪怎么没有可以扶助自己的双亲……所以无法选择的身份让许许多多人的命运早早贴上了标签,认命服命成为普遍的选择。
  
 一个人成人后,具备了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读书改变命运,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专业,选择发展空间的事业。当然,许多选择未必基于自己的喜欢,其中的无奈成分许多。但重要的选择如爱人、工作调动等应该是理性的、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些选择,一旦决定下来,就开启了人生重要阶段。如爱人的选择,意味着承担婚姻的责任、生儿育女的选择,意味着承担抚养、教育、教化的责任。所以,承担自己所选择的行为是成熟而理性的正常人生。
  
 一个闺蜜,前夫病故后,选择了第二次婚姻。近日倾吐心扉:后悔再次组成家庭。原因是失夫寂寞,图一时填空,对修养、性情等考虑不周,常为文化层次差异感到空洞、无奈,而生活习惯的不同可以磨合、忍耐。听后,给其宽心,精神层面的差异无法弥补,只要生活方式可以交融就行了。她说,自己已经选择,就要承受。我理解成,承受就是忍受。中国家庭中,有多少不忍受的。忍受的时间长了,变成凑合。说好听点就是爱情无多少,亲情意浓浓。身边朋友几乎是没有浪漫的爱情,却有幸福的家庭。有时,真的为生活在这样传统的国度里感到幸福。
  
 生养孩子成为许多人必须的选择。“男儿不孝,无后为大”“趁着爸妈年轻,赶快生个孩子,好给你们看”……中国式家庭都是在这种背景下,情愿或不情愿地选择生养儿女。过了三十岁不成家,结婚多少年不生孩子等,都会招来许多不理解、疑惑和劝导。
  
 正常不正常,主动不主动,一旦我们做了选择,就业承担起责任。婚姻如此,事业、为人也如此。现在择业观念不同计划经济时代。年轻人就业观念很开放,也很实际。不像父辈,多数是一个单位呆一生,一个岗位干到老。而是,可以就业、择业,再就业,再择业。只要适合自己,或收入高,或适合自己个性,随时随地更换工作。父母跟着担心,甚至贴着钱出着力。懂事的理解父母,有甚者怪怨父母没本事,没有创造优越的条件,让他们享受。
  
 自己生的孩子,怎么着都不能生气。好多同龄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不知道承担责任。只能说,做父母的承担太多,做儿女的只好享受美好的生活了。所以,承担自己所选择的,还是从我做起吧。

承担自己所选择的

4. 我选择,我承担

年后换了工作,未入职前对于新工作有很多的畅想,入职后发现一言难尽。
  
 一句话“入行五年,这是我做的提成最少,地位最低的工”。
  
 最终总结:我似乎经常闭着眼睛找工作。
  
 在谈工资和待遇时,提成低,没关系。现在想的是当初为什么不争取一下了?最终入职后发现地位低,再加之工资的劣势,咀嚼起这个工作感受不到一点香。
  
 当然也有好处,大概以后找工作会考虑的更全面,问的也更清吧。
  
 向朋友诉说工作的不称心,她们和我先后意识到“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
  
 记得当时的想法是:找一份更纯粹的做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且要个案量多,最好是一个有规模的工作室或是医院,累积足够的经验。
  
 入职一个月后的感受是:职业伦理和道德感方面一直在遭受着冲击,在个人认可度方面严重不足,内耗过重有些精疲力尽。
  
 想要重新找工作,但出于稳定感的追求内心又不想动。
  
 所以人生不容易呀,似乎永远也得不到稍微完美的工作。
  
 目前,我仍需要理理思绪。想清楚了,也许会有新的选择。选择也没那么可怕,只要愿意承担选择后的结果就好了。而最终,结果不存在好坏。
  
 分享一个今天上班途中的灵感小句子:朱颜刻痕,妙音依旧,漫步红尘细数流年。
  
 希望自己,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就算身处淤泥,仍能纯白如初。

5. 选择你能承受的,承受你所选择的

生命长河里,我们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你我可能都遇到过“选择困难症”的时刻。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随便抛个硬币吧,一正一反,很简单。
  
                                                                             ——By 谢梧栖
  
 1.  利己,还是利他?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一度被“孔融让梨”的故事洗脑了,我们周围充斥着“大让小””小让大”的不同声音,现在想想,小孩子哪分得清我们来回变换的不同思维呢。
  
 我一直觉着小孩子生下来之后就是有自己思想的,比如拿两个不同大小的食物,分别让大宝、二宝各自先选择的话,大宝几乎每次都是先拿小的,二宝则都是先选大的那个,其实我们从未刻意给她们灌输过“小孩子要怎么选”的思想,这大概是最遵循内心的选择了。
  
 孩子差不多六个月大小的时候,开始坐立,看东西的视角变得开阔起来。对于物品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你会发现她并不是对所有新奇的事物都感兴趣,一堆玩具摆在她面前,她总能很快找到自己喜欢的,这些个时候的选择,更多的是利己吧。
  
 学会独立行走之后,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时间开始增多,大多数人好像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喜欢羡慕别人的东西,小孩子也不例外。
  
 记得大宝小时候,带她到楼下玩儿,有其他小朋友想玩儿她手里的玩具,碰到比较“厉害”的小朋友,上来就直接“抢”,我每次都要蹲下来轻轻地问一句:“小朋友想玩儿一会儿你的玩具,你可不可以先借给他玩一小会儿?”
  
 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是摇摇头。我会给小朋友解释说:“阿姨帮你问了,她这会儿不太想和你分享她的玩具,过一小会儿,如果你还想玩儿的话,你可以自己试着问一下她的意见,好吗?”……
  
 3岁之前,物权意识会比较强。是她的东西,她就认定了。在她的意识里,似乎就觉着:“我的东西谁都不能碰。”所以3岁以前,我不会干涉她的要不要分享,她有自己的选择,值得被尊重。
  
 3岁以后,适时引导她,让她选择谁可以做自己的好朋友,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有些人自来熟,有些人慢热。和好朋友之间的分享,就变得容易多了,这个时候,她大概觉着选择权在自己手里,所以怎么选她都是开心的。利己的同时,也利他,这算得上双赢了吧。
  
 2.  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又是一年高考季,到处洋溢着“金榜题名”的氛围,距离零八年高考已经过去十一年了,所有的选择在时间面前似乎都显得很渺小了。你我追忆起来那段青葱岁月,是不是会后悔当年的选择呢?
  
 关于那段高考时光,我听过最好的解释便是:“后悔算不上,遗憾还是有的”。是啊,这大概是我们这个年纪,对于选择后的结果,最负责任的承担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选择就意味着失去。
  
 我们习惯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总是安慰自己说:“失去的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我们还坚信着“事在人为”。
  
 可大多数时候的我们,都是不甘于已选择的吧,总对当初没选择的那条路,充满好奇,偶尔也会幻想一下如果选择了另外一条,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直到现在,我们才明白,无论哪种选择,都应该抱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选择本身就是综合各种因素、衡量之后的最优结果,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原来内心的构想有了些许偏差,比起“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如接受偏差,适时调整当初的那个选择。
  
 人生原本就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怎么选,都是风雨兼程。
  
 3.  不委屈,就选择吧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这个关口简直成了大多数女人的焦点。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到了什么年龄,就应该做那个年龄段的事儿。这是大多数人的活法,也只有活成了大多数人,我们才能更容易和这个社会讲和。
  
 “结婚五年,过年她和老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种婚恋观一度上了热搜,也许只是因为她活成了众多婚后妇女的幻想,评论区里也是褒贬不一。生活终究是自己的,别人的学不来,也不必学。只要我们在自己选择的这段婚姻关系里,不委屈,便是最理想的了。
  
 二十多年的生活习惯,男女不同的思维架构,从陌生到熟悉,从优点爆棚到缺点显露无疑。婚姻让原本各自为傲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便注定要收起一部分锋芒,逐步变得柔和起来。
  
 如果你不喜欢我说话的语气,我可以改,并且也不觉着委屈,这就是最好的选择了。你不喜欢做家务,没关系,我来就可以了。
  
 婚姻关系里的两个人,有时候更像是一种轮回,并不需要一直都是“你让我”,发展到一定阶段,反而变成了“我让你”。
  
 两个人刚开始走到一起,必定身上有各自的光芒所在,我们总是习惯被优点吸引,然后才想要靠近,靠近之后就想要了解,了解之后理解了,自然变成了接纳。
  
 了解之后不理解,变成了抱怨。这两种选择都是婚姻里的常态,它们像是放在同一容器里的两种不同物品,接纳多了,抱怨自然就少了,你我在自己选择的这段关系里,才会觉着不委屈。
  
 反之,则会觉着委屈,委屈就会抱怨,然后就变成了恶性循环。
  
 找个晴朗的早晨,回头想想,你现在的选择,是不是背离了你的初衷,收拾下心情,再出发。试着在这段关系里寻求改变,不必想太多,承受你所选择的即可。
  
 要知道,所有的选择,你一直都是个决策者。选择你能承受的,承受你所选择的。愿你我在眼下,都能自带精气神儿,打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

选择你能承受的,承受你所选择的

6. 我选择 我承担

          20181023  周二
  
             我选择  我承担
  
 *朋友在群里唠叨,说她的工作天天都是做重复的事,如果她投入点,一天的活两个小时就能干完。可是,余下的时间依然要呆在单位。于是,她也学着前辈们,开始喝茶看报磨洋工。她觉得工作毫无生机,氛围也不鲜活。用她的话说,三十岁的年纪,过着快退休的生活。自己都觉得厌烦,困顿。
  
 群里有人安慰,有人劝说,还有一个朋友问:既然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何不找个可意的,做自己喜欢的?
  
 朋友马上回应:再找个工作哪有那么容易?再说,这份工作虽然无聊,但是稳定,不累,待遇也可以,离家近……我一说换工作,家人都不同意,都说我瞎折腾。唉,算了,太多的事我们都掌控不了,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见她这么说,群里渐渐没了声音。
  
 *我想起,前天晚上和同伴们分享讨论的时候,老师提出了“选择”的话题。咋一看,我们在生活中,太多太多的发生,遇见,事情,机会……我们根本没有控制权,只能被动的面对,接受。于是,我们时常被无力,无奈,束缚,抱怨等等裹挟,觉得自己无计可施,无可奈何,只能拿“认命,随缘”安慰说服自己。比如“生在这样的家里,我能怎么办?摊上个不省心的孩子,又不能不要?我想去做什么,可是家里人都不支持,不让我干,我又能如何?我就是有局限,做不好做不成这个,我又能怎样?……”
  
  
 是的,很多事情,很多别人,很多状况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主宰的。这是事实,这也是真相。
  
 可是,细细思考和品味,才发觉,原来,宇宙早已给了我们每个人恩典,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
  
 只不过,太多的时候,我们不相信,不承认,不记得,或是不敢使用,我们是有选择的能力和权利的。
  
 其实,不选择的背后,是我们不想承担选择的后果;是我们放不下或是贪恋我们已经获得的“好处,利益”;是我们不想或不敢突破舒适区熟悉区,不敢为自己想要的做出尝试,付出冒险;是我们恐惧失控失败罢了。
  
 是的,恐惧容易让人为它买单,让人失去勇气,让人裹足不前。于是,我们宁愿呆在“没办法”“我能怎样”“就这样吧”……的受害者的位置上,一边想要活出自己的抗拒挣扎纠结着,一边又算计着得失畏畏缩缩……
  
  
 *看马冉冉老师的微信文,其中有一段话深深打动了我:
  
 生命不是被安排,而是我们的主动追求。请记起我们都有选择的能力和权利,学着为自己负责。
  
  
 让我们的灵魂蓬勃生长,我们是可以选择做让自己活得更自由、更饱满、更丰盛、更爱自己的事情的。不再“凑合”,不再“将就”,不再“应付”,不再“害怕”……
  
  
 不担心犯错,不害怕失去。不对抗,不抱怨,不逃避,不后悔,不自责。
  
  
 不管发生什么,遇到什么,不管我们有多少的不可掌控,但是,我们始终还是可以选择我要如何看待它,如何应对它,如何做和做些什么让自己更舒服一些,更自在一些……
  
 正如群里那位朋友,既然她选择了工作带给她的安逸,就承担它带来的无聊和枯燥。承认这份无聊枯燥和安逸同时存在,而不是与之对抗挣扎。同时,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能让这无聊枯燥变得有趣一点,让自己过的舒心一点。
  
  
 *我选择,我承担!
  
 自己的人生,终究是要自己负责。

7. 选择能承担的,承担所选择的

发了上一彷篇文章,突然想起这个标题比较贴切
  
 是昨天在哪里听到的
  
 选择能承担的,承担所选择的
  
 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应该需要这种的心态
  
 我不需要为了他们而折磨自己
  
 我有我的选择,我选择快乐的面对一切,
  
 承担自己所选择的,不需要同情任何人,因为那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我想这就是自由写作的奇妙之处吧
  
 我在群里吐这些,是没有人感同身受的,我没必要去影响别人的心情
  
 所以我就需要自由书写,写出来,自己的头绪也慢慢清晰明朗起来了,
  
 这个感觉太棒了,
  
 
  
  
 【最近我们部门好多人要离职,又招不到人,】
  
 每天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搞得自己的情绪都好低落
  
 加上这天气时尔太阳,时尔雨的,更困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么容易被带入,被带入他们每个人的故事中
  
 不聊不知道,一聊,扯出好多故事也许是消化不了这些故事
  
 从一个半夜突然送去急救的同事说起,然后她的好友也打算离职,然后。。。。。。
  
 扯出一堆的离职书
  
 我发现我很想去离他们,给他们煲粥,聊天
  
 但是心里总是有一股,我的力量的是有限的,领导不关心,我做再多都无用
  
 所以我为什么要让自己情绪这么低落呢
  
 其实他们跟我不是一个岗位,
  
 他们是保安,工作时间是12个小时,他们的负能量好多,但这是他们的自己的选择,既然当时他们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我听听就好,没必要这么上心
  
 我还是做好我自己手上的事情吧,想想开心的事吧
  
 快五一了,又有两天假来嗨皮啦
  
 打算五一约上老乡姐妹们去摘沃柑
  
 再到处去分享这份甜蜜
  
 还要为五月十五去南海拍戏准备对稿子,期待15,16号的佛山南海之旅
  
 五月份,又将一个收获惊喜的月份
  
 我值 得拥有这世界一切的美好,

选择能承担的,承担所选择的

8. 你的每一项选择,都是要自己来承担后果的

人生选择权我们不能转让,你的每一项选择,都是要自己来承担后果的,你的痛,你的苦,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你的成功,你的失败,乃至你的人生,任何人,都负不起责任。
      
      我常常遇到面对人生和事业的选择,一片迷茫的小孩。几乎90%来公司应聘的小孩,当被问到你为何要选择这个职位的时候,回答是:“你们正在招聘,所以我就来了。”基本上,都是一副不得已,没办法,不得不来的样子。也所以,针对他(她)所应聘的工作提问的时候,回答几乎是100%的不懂,不了解,不知道,完全一副“我没做过,我怎么知道”的讶异表情。刚毕业的小孩,表现更甚。这在这个互联网如此发达,获取知识如此便捷的年代,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所以我对现在学校的教育方式,非常怀疑。我觉得很多学校,不乏一些知名的大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很多必须的东西。比如教会小孩们选择能力,就是其中严重缺失的内容之一。
      
      一个人长到20多岁,面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竟然欠缺判断,不会选择。这似乎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它又确实存在,而且普遍到我们几乎习以为常的程度。这不仅在刚毕业的学生中表现严重,在职场上,白领中间,乃至管理者中间,都极为欠缺。比如,你上豆瓣,天涯,或者随便一些与工作和职业类沾边的论坛、网站,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求助帖。比如“我要不要跳槽?”“我该不该接这个项目?”“我是该继续干这份工作呢,还是自己去创业?”这些人们,不去行动,不去经历,不去验证,竟然苦苦守候在一个对自己的特长、个性、技能、经历、气质、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等一无所知的虚拟网页上,等待不知道对面的那个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乃至可能比自己更迷茫的人来指点迷津。这可能吗?这种指点,你真的能信吗?
      
      记得有次,一位毕业工作一年多的女孩来面试。在聊天时,我刻意淡化了面试的气氛,只是随意聊一些学习、找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因为会面很轻松,她便聊了很多。听完,我问她:“在家人要求、自己爱好、环境逼迫之间选择,很为难吧?”她就哭起来,说:“从没有人认真跟我谈过这个问题。父母希望我留在身边,我男朋友又不在这边,我喜欢的工作在他们附近都找不到。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选。”如何选,这真是个难题。但主要,还是要看她自己。他想跟喜欢的人一起,就得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她想选离家人近,就得离男友远。反之亦然。不管如何选择,都得放弃。只有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外一些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看,选择,其实就是在各种得失中找平衡。求全,都好,是不可能的。大部分的选择,应该是自己觉得合适,就好。
      
      我遇到的另外一个例子,则恰好跟上一个相反。这次来应聘的是一个男孩。他高中毕业去当兵,当兵复员后,自己坚持要去读技校。技校毕业后,他坚持要找一份设备维修的工作。我跟他聊的时候,问他:“为何一定要选设备维修工作呢?”他的答案是:“天荒饿不死手艺人。只要我懂得维修设备,走到哪里,都不愁找不到工作。”我说:“做为才从学校毕业的学徒工,公司给你的工资不会很高。”他答得干脆利落:“没关系。我就当现在是拿着工资学东西。我相信,有一天,我的能力积累起来的时候,你们会给我应得的报酬。”我问:“家里会不会有影响你不稳定的因素?”他答:“没有。我家里这里不远,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好父母。我还没有女朋友。以后找女朋友的时候,我会找一个能跟着我,到处漂泊的女孩子。我相信我能照顾好她。”我几乎没有犹豫,立即要了他。现在,他已经在我们公司工作一年多了。前几天,他的工资刚刚连升三级。这一年来,他的进步非常快,平日工作很勤奋,很用功,同事和上司,都很喜欢他。
      
      我想,这应该算是个选择成功的典型案例。他明白自己的基础,知道自己的兴趣,能拒绝贪功求利的思想,踏踏实实学东西,认认真真做事情,点点滴滴去成长。即使面对爱情、家庭、人生的抉择,他也有很清晰的思路。他之所以能这样清晰地去选择这一切,跟他的成长经历有关。据他自己说,打小,父亲就培训他自己做主。无论是在家的日常事情选择,还是出去游玩,读书,参军,工作,父母会跟他沟通,给意见,但不会替他做主。这样,在长期的训练之后,面对人生的抉择的时候,他会有自己清晰的判断和规划。相比那些读到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乃至读完博士的人们,在踏入社会,选择职业时,四顾彷徨,六神无主的状况,我觉得这位高中生其实强很多。
      
      选择能力,犹如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一样,是训练出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即使选择很困难,我们也不应让别人来替自己选择。意见嘛,永远会有,也应该有。我们可以偏听,可以倾听,可以学习,可以请教,但决不出让自己的职业、人生选择权。即使面对自己的父母。如果觉得自己现在不会选择,难以抉择,你所要做的,是立即行动,开始训练自己的选择能力。记住,你的每一项选择,都是要自己来承担后果的,你的痛,你的苦,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你的成功,你的失败,乃至你的人生,任何人,都负不起责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