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如何成功阻击英镑、泰铢,又如何失手于港元

2024-05-16

1. 索罗斯如何成功阻击英镑、泰铢,又如何失手于港元

说说我知道的吧。
狙击英镑。是当时欧洲的货币体系不稳定,英国为了在当时的体系中求得稳定,就把汇率盯住了德国马克,跟随德国马克的币值升降而波动。但其实英国本国内经济萧条,不足以支持稳定的金融制度,并且债券利率较低,银行利率也很低。索罗斯看出英国的经济基础薄弱,勉强盯住马克,其实不符合经济规律。于是决定攻击英镑。
首先囤积英镑,当然,是拿出全部量子基金的资金,甚至还筹借了几十亿美元来完成这笔豪赌。然后全部抛售英镑,兑换德国马克。英镑由于受到抛盘,一度暴跌。英国的各大银行在承接英镑的同时,卖出了相对应的货币,主要是德国马克。随着英镑下跌,马克暴涨,此时,英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吃紧,向德国求救,但被德国拒绝。德国没有干涉汇率,导致马克大幅上涨,之后英国采取加息来吸纳市场上的货币量。而索罗斯此时,又卖出德国马克,在马克上涨的利润空间里,大赚英镑十几亿。同时,又收益英镑利率上涨带来的利息收入。
攻击泰铢。是索罗斯看出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不稳定,全是泡沫,所以才有了可乘之机。主要是当时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很多依靠外资注入,和游资炒作股市,楼市。一旦外资撤出,就会出现金融危机。于是,索罗斯一手上演了一出大戏,坑苦了东南亚各国。
索罗斯首先大量囤积泰铢,然后向股市注入资金。并大量购买楼盘,再拉高楼市和股市后。狂抛股票、楼盘和泰铢。接盘的只有泰国人,很多人在股市、楼市被套牢。索罗斯在股市和楼市盈利的泰铢以及囤积的泰铢一并抛售,导致泰国动用外汇储备也无法抵御,最终耗尽了泰国的外汇储备,还大举借债,使泰铢彻底通货膨胀。这样攻击了泰国的股市,楼市,还赚走了泰国的外汇储备,美元、英镑等获利颇丰。其实,泰国等东南亚小国的外汇储备不足以抵御索罗斯的攻击,在东南亚小国中,只有新加坡能行,其他国家都不行。索罗斯正是看到这些国家的资金实力不足,才下手导演这一幕的。
失手港币。在香港,索罗斯是直接攻击股市和港币汇率。因为港币在当年是1:8锁定美元。即港政府的美元储备有1美元,就向市场发行8港币。索罗斯认为港政府的美元储备有限,他就故技重演。大量买入港币和港股,然后大量抛盘。开始第一天,连同英美投行抛售200亿港币,然后抛售股票,第二天抛了400亿,第三天大概是800亿还是600亿,我记不清了。
前2天,港政府是自己动用美元储备,吸纳抛售的港币,即索罗斯卖出港币,港政府用美元买回他卖出的港币,索罗斯得到美元。如果港政府无美元可卖,就崩溃了,但得到大陆的支持,第三天,港政府继续卖出美元,买回港币。索罗斯的抛售虽然让港股不断狂跌,但港政府又用买回的港币去买暴跌的港股,这样,资金回流,进入市场,股市有了资金的支持,就没有崩盘,反而拉回开盘的点数,保证了股市的稳定。后来,又提高隔夜拆解利率,使得索罗斯在香港的金融机构增加投资成本,难以周转资金攻击股市,最终放弃撤出香港市场。港政府才获胜。据说,后来港政府给每个市民,发放奖金,凭身份证,每个人是发了600还是800,到政府排队领钱。
不容易啊,手敲了这么多字。如果有问题,再追问吧。

索罗斯如何成功阻击英镑、泰铢,又如何失手于港元

2. 介绍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

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期间,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有意识的加快产业升级,“亚洲四小龙”和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开始承接日本的产业转移。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为止,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四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纺织品、食品、汽车、集成电路、电脑配件出口国。
经济快速增长、失业率常年处于较低水平,但账户逆差成为了这四个国家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尽管大量出口,但由于汇率问题,使得这几个国家常常出现“花的比赚得多”的情况,外债远超外汇储备。
1996年,泰国在一年内需偿还的短期外债高达477亿美金,而外汇储备只有372亿美金。针对这种情况,泰国政府决心整顿银行系统,并在远期市场抛售外汇,试图稳定泰铢。
然而,多年累积的问题不是短短几个月能够解决的,到1997年6月30日,泰国外汇储备锐减至28亿美金。不得已之下,泰国决定准许汇率自由浮动。然而,这一政策却成为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开端。
而为了能更快速地发展经济,这些国家逐步降低了对西方资本的戒心,主动调整政策,放宽外资企业持股比例,大力进行招商引资。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泰铢兑美元的汇率当日大跌17%;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惊心动魄的“汇率保卫战”爆发。随后,金融风暴席卷东亚,韩元持续贬值,日本大量银行金融机构破产;
1998年9月,俄罗斯卢布贬值70%,股市、汇率急速下跌,欧美国家股市、汇市也受其影响发生大幅震荡;直至1999年,这场由东南亚开始最终扩散至全球的金融危机才得以告终。

扩展资料:

触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内在因素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
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 型模式的缺陷
“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
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
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3. 索罗斯为何要狙击泰铢和港元?

百度一下, 香港1997 年香港金融大战 就知道啦,前因后果写的很仔细,http://hk.eastmoney.com/news/1532,20150709525135333.html过滤了一下这个写的非常珍惜

另外往深层次考虑,推荐你看一本书,叫 货币战争,,,,,,你就彻底明白了

索罗斯为何要狙击泰铢和港元?

4. 历史上发生过几次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