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可错过九大敏感期,蒙氏教育科学育儿,要以4大敏感期为主

2024-05-13

1. 家长不可错过九大敏感期,蒙氏教育科学育儿,要以4大敏感期为主

  敏感期的概念: 
   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一旦失去不会再来
       敏感期与环境的关系: 
   蒙特梭利研究指出,敏感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出现的,环境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当环境与儿童的内部需要协调一致时,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地实现。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将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
   处于敏感期的学习:多、快、好、省。
   敏感期之外的学习:不、慢、差、费。
       如何对待敏感期: 
   经验证明,在孩子的各个敏感期,如果受到过多的干扰或阻碍,他们身体的各种功能就不能正常使用。这就好比不能使用眼睛,眼睛就会失明;不使用耳朵,耳朵就会失聪;不能使用手,手就会多动;不能使用脚,脚就会无用……,捕捉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就是捕捉到了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一个敏感期,他们的心智水平才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孩子们的敏感期有很多,而且每个敏感期的出现时间也不是固定的,在同一敏感期中,孩子们的表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给予爱,才是教子的秘诀。
      敏感期“三给予”:给予爱、自由、鼓励。
   敏感期“三不要”:不要错过、不要出错、不要失去耐心。
   帮助孩子度过敏感期的三大原则: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孩子去尝试)、用爱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学会耐心等待(等待孩子的成长)。
       孩子九大敏感期:   蒙台梭利根据对婴幼儿的观察和研究,认为儿童有九大敏感期,这其中主要以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和动作敏感期为主。  
      1.语言敏感期(0 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却能容易地学会母语,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0 1岁是宝宝言语形成的准备阶段。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2岁以后进入了“语言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也特别会模仿成人说话,就如同模仿人说话的鹦鹉般。  
     这个时候,父母可以收集孩子的照片或剪下一些孩子有兴趣的图案做成小书,这是引导孩子进入阅读最佳的材料。当然字数不要多,语句的设计要简单、扼要、有趣。  
     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喜欢与环境沟通的意愿,从谈话中肯定孩子的声音和语意。对孩子说话要慢,嘴形明确,语音清楚。  
        还要让孩子处于充满与成人沟通的语言环境中,并赋予生活中每一件例行的事与使用物品的正确语言,且不厌其烦地说给孩子听。  
     最重要的是要避免模仿孩子错误的语句,当孩子说不清楚时,不要认为可爱而故意模仿,这样会阻碍孩子学习正确的语言。  
         2,秩序敏感期(2 4岁)   
     秩序要素是蒙台梭利环境中的第二个重要因素,蒙台梭利从发展观点出发,认为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幼儿正处在不断成长、发展、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极端敏感的时期。  
     幼儿对秩序的敏感力主要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事物的要求上。  
     我们知道,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特定的形式。比如圆桌就是四条腿上面有一个圆圆的板子,而人则是肩膀上面有一个椭圆的脑袋,脑袋前面有两只眼睛,眼睛下面是鼻子,鼻子下面是嘴巴,竖着的两条腿,直立着走路。  
        儿童出生以后,他们就会观察生活中的这种有形的形式,比如,环境、物品的颜色、形状、摆放的位置、人们的声音、脸面的表情,等等。  
     蒙台梭利就把事物的这种有形形式称为“秩序”,儿童把他出生时所在的环境里的物体和人的形式,固定为自己的秩序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他对秩序的需要和认识。  
        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可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反之,如果这个秩序被打乱,儿童就会生病。蒙台梭利提醒家长,千万不要小瞧秩序被打乱后孩子的焦虑和痛苦。  
     如果任凭这种痛苦持续下去,那就很可能在他心里留下伤痕,等他长大之后,也会常常莫名其妙地焦虑和痛苦,但他不知道为什么焦虑、为什么痛苦,因为这种焦虑和痛苦已经成为他的潜意识了。  
         3,感官敏感期(0 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 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因此,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核心是感觉训练,他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的训练,其中以触觉练习为主。她说:“幼儿常以触觉代替视觉或听觉,即常以触觉来认识周围事物,因此更应该重视触觉。  
        在“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打破常规,将写字的练习先于阅读的练习,她认为文字的书写关键在于握笔,即肌肉的控制能力,因此,主要通过触觉的训练就能循序渐进地过渡到书写练习。  
     触觉是儿童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触觉发展良好还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精细动作与认识能力的发展,甚至有利于情绪的稳定。当然,除了触觉以外,家长也要坚持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  
         4,动作敏感期(0 6岁)   
     某一时期,宝宝突然某种动作发展比较迅速,比如他突然知道该把东西往嘴里塞,喜欢捏东西,到处爬,会走了到处走,等等。  
        这些都是动作敏感期的表现,在这个时期,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他认为这种练习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对于宝宝来说,头部运动是他主动了解世界的唯一途径。所以在宝宝2 3个月的阶段,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将宝宝包裹得过于严实,以免妨碍他脖子的转动;竖抱的时候,要托住宝宝的脖子。  
        当宝宝仰卧时,不要在周围堆放太多的东西,以免影响他的视线;在宝宝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小玩具的左右摆动,来吸引宝宝做头部的动作。玩具和宝宝眼睛的距离是20厘米,摆幅在50厘米左右,移动要缓慢。  
        坐可以让宝宝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头部转动。一般的,在6 7个月之间,是宝宝学习“坐”的主要时期。在这当中,爸爸妈妈要特别小心的是:宝宝虽然能坐,但是由于肌肉发展不完全,动作不熟练,他随时都会后仰,必须有成人监护。  
        宝宝不适宜久坐,刚开始只能坐10分钟,渐渐可以增加5分钟,每次不能超过30分钟,爬这个动作对于发展宝宝的前庭平衡感觉最有助益。爬行可以很好地促进宝宝的行走动作,但是爬行和行走也是一对矛盾。爬行很好的宝宝有可能太依赖于爬行动作,而不喜欢站立行走。  
        爸爸妈妈对此不必担心,这是正常的。爸爸妈妈可以经常拉着宝宝的手引导他站立行走,同时利用一些小玩具、小 游戏 对他站立行走的动作加以鼓励,以引导宝宝多走路。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  

家长不可错过九大敏感期,蒙氏教育科学育儿,要以4大敏感期为主

2. 【读书笔记】蒙氏教育:了解孩子行为的背后,让我更懂孩子

最初接触蒙氏教育是在2010年读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还在上学又加上没有真正地去走近孩子,所以只是根据老师的推荐才有兴趣去看一看的。
  
 仔细回想,其实现在很多的经典育儿观念都是出自蒙氏教育,足以见得蒙氏教育的影响力之大。国内也曾有一段时间出现过蒙氏热潮,大批量的蒙氏幼儿园涌现,直至现在也仍然持续着。
  
 蒙特梭利还专门研究了一套供孩子学习的学习教具,曾有一段时间特别想去深入的学习,但是最后还是向一两万昂贵的学费给屈服了。
  
  
 那些都是当年的陈年旧事了,现在有了孩子就再来看看关于蒙氏教育的书,做做笔记,温故而知新,好指引我更好的幼儿教育之路。
  
 蒙氏教育的体系里认为,孩子在6岁以前主要有四个特别重要的特征。 
  
  
 就比如说,蝴蝶的幼虫是通过对光线的感应来判断哪个地方有树叶可以吃。不用教它们,它们会朝着有光的地方爬,去吃叶子。虫子大了,到了它能够找到叶子的时候,对光线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所以为什么大部分的孩子在口欲期的时候爱吃手,过了这个时期一般就不会再吃手了,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理。
  
 在孩子敏感期到来之时,家长如果用心去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并加以引导和培养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年龄阶段的敏感期我整理过一次,这里就不在重复整理了〉
  
  就是孩子会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就比如说我们家果果在2岁左右的时候,家里她在意的东西,每天要按自己的方式去摆放,我之前觉得她那个小马桶放在那个地方有点占地方了,就把它换了个位置,一天中午睡觉醒来,一眼就发现马桶位置的不对,赶紧跑过去拿过来要放到原来的位置,还告诉我要放在这里呀。
  
 最近这段时间她就特别喜欢那种一排排摆放很整齐的东西,有时候看到弄乱了还专门去摆摆好,所以在这个时期,我就有意的去教她物品要归位、摆放整齐。
  
   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也会有秩序感,他会要求自己的身体也要符合一定的规律。 
  
 在果果两岁多点的时候,每次睡觉前的秩序就是:刷牙、洗脸、洗屁股、换睡衣、看书、关灯、睡觉,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这个秩序来。有一次刚好有多余的热水,加上考虑等刷完牙水就凉了,所以就先给她洗了脸,她说:还没有刷牙。
  
 我说没关系的,可以先洗脸,她不行一定要先刷牙,好吧,就听她的了,想着之前还没有特别明显的感受到她的这种内部秩序。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通过自己的摸索慢慢去发现事物,从而习得这个东西的。 
  
 同样果果在快两岁的时候,看到一个矿泉水瓶子,她就开始试着用手去拧开,再盖上,后面我就找来各种不同的瓶子来给她探索,让她尽情的去探索瓶与瓶盖的对应,还有感受认知一般盖子上都会有的螺旋纹,同时还锻炼了她的小手精细能力。
  
  所以我们大人就遵循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在安全看护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学习吧。如果能够提供帮助就更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