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24-05-15

1. 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旅游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多方面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为了振兴旅游产业,使我区文化与旅游更加深度结合,发挥产业最大效益,营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计划,于2014年9月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人士对我区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岩寺、西溪南、潜口、呈坎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村庄进行了实地调查,召开了文化界、旅游界、各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8次座谈会,并到××考察学习。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了××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认真地分析了当前我区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区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资源优势和当今旅游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旅游资源及发展情况     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利用我区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政府主导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文化文物资源初步得到利用,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一)文物资源较为丰富 
    ××区已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区古民居品味高、数量多、分布广,受到业内人士普遍称赞。其中历史文化保护区“一村两国保”的呈坎村有21处国保建筑,是名符其实的“国保”村;唐模村以水口、水街、孝子湖、古银杏树彰显特色,被国家园林界视为××水口的经典村落。另外西溪南、灵山、洪坑、蜀源等14个古村落也别具特色。除此之外,岩寺还有“桐子山”和中科院命名的“岩寺皖南龙”遗址,又有小岩元代古岩寺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存明清各个时期××古民居、古遗址1100余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多面广 
    近年来,黄山毛峰手工技艺、唐模××水口文化分别获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推陈出新了《舞和合》、《柳翠娘》、《花棍舞》等民俗节目,受到了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有岩寺的上九庙会、世间流传的烂肚宝故事、潜口腊八庙会、灵山灯会等,其风格各异,闻名遐迩。
     (三)××藉历史名人灿如星河 
     (四)文化旅游商品逐步走向市场 
    以竹雕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成为后起之秀,并涌现出了曹篁生、洪建华、朱伟等领军人物,他们多次在一些大型展览会、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展示了我区竹雕行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黄山毛峰、徽墨、徽派盆景、蜂蜜、××苗木等传统工艺不断得到挖掘,有的初具规模,逐步走向工业化生产,为今后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大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众多的历史名人,注定了××区旅游项目的品味高。其中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江南第一村”中国易经·八卦古村落-呈坎、千年古镇-西溪南、华东第一原生态高山湖-丰乐湖,还有潜口明清民居博物馆、呈坎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景区,并拥有“××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体验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等旅游线路和项目,是旅游理想的目的地。
     (六)怡人的优美生态环境 
    ××的青山碧水,森林覆盖率为71.39%,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号称“天然氧吧”。特别是古民居、古村落与自然天人合一、高度和谐,宛若一幅幅山水画,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亮点和优势。
    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开放强区、农业稳区、民营兴区、旅游活区”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旅游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在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下,先后启动了潜口明清园,呈坎古村落,唐模、西溪南,龙山湖景区以及华商山庄的开发,创造了三个国家级4a景区,一个3a景区。××区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来徽游客逐年增加,门票收入进一步增长,这为今后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近年来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
    一些问题和不足,它将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当前,一些部门没有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认识和定位,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足够的把握,缺乏信心,认为抓旅游税收少、见效慢,“富民不富区”,形不成支柱产业。有的部门把发展旅游当成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没有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配合,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应当清醒的看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最长,带动面最广,无疑是未来一大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我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坚定不移实现“工业立区”战略的需要。
     (二)旅游产业发 展 专业性规划不到位 
      (三)对文化旅游品牌的确立不到位 
    多年来,对于××历史文化积淀与具有多元特色的现代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文化特色,缺乏系统的考察、整理和研究,未能形成一个能够指导我区文化旅游建设的准确定位,缺少统一品牌。这对于我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宣传营销都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不清晰,景点景区的宣传品牌定位更是变幻无穷,既失于挖掘整理提炼,更谈不上有效规范使用。
     (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当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旅游主管部门与大产业要求的管理职能不适应。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管理多,服务少。旅游产业关联性强、涉及面广,涉及到文化、城建、规划、宣传、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宗教等众多政府职能部门,在目前的体制下,要完成这种有效的协调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区旅游项目开发总体上讲,投资实力都不强,力度不大,速度不快,或多或少存在着优先占有公共资源而动作迟缓现象。因此,需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新。
     (五)重点旅游产品精心打造不到位 
    我区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特色鲜明,主要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但小、散、稀的特点也比较突出,缺少有号召力的亮点。景区景点运营的公司综合实力都很弱,投入少、建设慢,且开发的层次不高、深度不强,没有形成吸引力很强的主导产品,致使龙头旅游产品或精品难以形成。从总体看,景区景点分散,“满天星星,没有月亮”,没有文化旅游产业龙头。所以,有必要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开发,努力把区内重点旅游产品打造成国内旅游行业的精品。
     (六)旅游推介促销不到位 
    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突显,品牌包装、宣传促销是关键所在。我区旅游推介促销不足,旅游宣传范围有限,在媒体上未能持续进行宣传,形不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合力,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使旅游品牌缺乏吸引力,致使游客人气不足。同时,宣传促销缺乏大手笔,促销手段比较单一,创新力度不够,各个景区、旅行社各自为政的状况普遍存在,没有形成整体宣传的态势,加上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致使旅游市场拓展乏力。
     (七)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不到位 
    当前我区大交通环境优势已初步形成,但景区景点内部的道路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如潜口-唐模-蜀源-灵山-呈坎环形旅游线路,部分路段大型客车难以进入。就全区而言, “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发育不够成熟,设施功能配套不足,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各重要交通入口(尤其是合铜黄岩寺出口处)没有大型的旅游宣传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宾馆、酒店数量少、等级低、容量小,且缺乏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尤其是娱乐场所和旅游购物中心尚未合理配置,致使部分游客进不来,或者在区内逗留时间短。这些方面都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八)徽文化在旅游产品中融入不到位 
    我区虽然有堪称三大地域文化的徽文化,但风光与文化、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够紧,基本上是单打一,文化和旅游两张皮,没有真正把文化融入旅游产品中去,形成不了合力,更没有成为旅游产业新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近些年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设施和条件,民间艺术团体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走向市场步履维艰。文物修缮保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以及充分挖掘、整理、推出徽文化的专业研究机构严重缺失,这样给我区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由于××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在旅游上的运用程度不高,绚丽多彩的××文化、民俗风情得不到充分展示,耐人寻味的人文历史、饮食文化挖掘、包装不足,旅游景区(点)文化注入性差。美好的自然风光空有秀气但无灵气,无文化内涵,韵味不深,这无形之中就缩小了我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空间。
     (九)××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深度不到位 
    一些旅游部门只看重门票收入,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运作不力。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纪念品档次低、千篇一律,对能体现××历史文化形象的可视性××旅游商品、工艺品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发。××本土传统的名优土特产品,如贡菊、灵山贡米、红薯干、酒酿、灵山竹编等,没有配合旅游进行规模开发。旅游商品街建设几乎空白,缺少特色产品定点商店,这样直接影响了游客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导致旅游产业效益低下。
    ( 十)旅游产业的专业人才培育不到位 
    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但是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如导游人员的文化旅游综合水平不高,酒店员工文化素质偏低,旅游策划管理人才较少等。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整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缺乏统一、完善的对接机制。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导游人员在介绍景点时,对景点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讲解词简单生硬,且张冠李戴现象时有发生。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必然会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后续发展。
    三、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充分发挥我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于增强综合实力,建设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
     (一)依法保护,珍惜文化旅游资源 
    一是要全面普查,摸清家底。高品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是我区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为有利于管理和保护全区文物资源,建议升格区文物管理所为副科级单位,对全区境内徽文化资源(含非物质类及历史遗存)进行再次的清理普查,并逐一登记,建立档案,做到知根知底。
    二是要实施抢救性保护、维修。对急需保护、又有能力做到的,应刻不容缓地进行抢救;对一时还有困难的,要通过对上争取,编制项目尽快进行维修,使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不再流失。
    三是要尽快公布一批“区保”。根据文物的性质,选择一批作为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公布。既便于向上逐级申报,更便于对现存文物进行依法保护,减少损失。
    四是要依法加强古村落的整体保护。××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坚决制止与古村落环境风貌不一致、不协调的建筑出现,确保古村风韵。呈坎、西溪南、潜口、唐模、洪坑、蜀源、灵山要实施整体保护,制定保护规划,划出保护区并重在落实和督查。对于条件暂不成熟的地方,宁可不开发、缓开发,也不能滥开发,防止造成破坏,留下后患和遗憾。要加快水资源的治理和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历史上的哪怕是一段残垣,一处遗址,今日同样要留下带有时代文化的历史印记。
    五是要对远古遗址实施保护。对罗田“岩寺皖南龙”、岩寺“桐子山遗址”实行保护,划定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并组织媒体大力宣传,展示我区远古的灿烂文明。
     (二)加强研究,提高文化旅游含量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区作为古老××的一部分,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域名保留地。我们对徽文化的研究,对××区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研究显然不能落后,这是责任所在。建议尽快成立徽文化研究机构,安排选调专业和业余骨干人员,组成专门队伍,对各个景区景点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宣传、策划和包装,确立各个景区景点的品牌、内涵和推介口号,编写资料书和宣传册。
     (三)精心策划,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品牌决定产品发展方向和重点,决定了宣传促销能否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说品牌无价。
    一是主题形象和宣传口号。文化要突出个性,旅游更是如此。××区是10万人口的小区,无论是布局、建筑风格,还是总体形象都应突出个性,越有个性,才越有吸引力,越有魅力。××区是山水之乡、茶乡、竹乡、休闲养生之乡、文物之乡、徽墨之乡、名人名士之乡。我区总体形象定位宜为:精巧、秀雅、生态、徽韵。宣传口号可为:××区是文物之海、古建长廊、水墨画廊、休闲胜地。具体宣传也可:××区有一处处古村落、有一个个古祠堂、有一座座古桥、古塔、古牌坊、有一幢幢古宅、有一丛丛古树、有一批批名人。
     (四)强化规划,搞好文化旅游开发建设    
    《黄山市××区旅游发展规划(2013-2014)》已经制定,必须严格按规划开发建设,确保旅游业健康发展。为了使文化与旅游更好地结合,还应补充、制定和完善文物保护规划,旅游建设规划、文化产业规划及各景区景点建设规划。规划的制定要有科学性,要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要有专家论证,防止简单化、短期行为;规划执行还要有连续性、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随心所欲。规划不光是拿来看,更重要的是去按规划落实。要下决心对所有景区景点、核心保护区周边的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更不得乱拆乱建。建筑是形,文化是魂,环境是本,应该成为我们应有的建设理念。
    景点要有综合开发意识,不能就景点开发而开发。生态、环境、服务、标识牌、广告牌、停车场、公厕、旅馆、酒店、旅游商品购物、娱乐场所、邮政通讯、交通道路、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都应科学设定。我们对景点的开发也不能不顾条件,一哄而上,要注意防止开始热热闹闹,过了一阵冷冷清清,要成熟一个,包装一个,开发一个,推出一个。我区在近期内,宜对呈坎、潜口、唐模、新四军四部旧址、丰乐湖、西溪南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打造精品;对蜀源、灵山、二坝、洪坑要尽快制定好规划,先保护好文物、建筑和生态环境,再通过招商引进有实力、有资质的客商进行开发。对各村落、各景点都要认真研究探索文化资源表现手段,进行功能界定,尽量避免雷同,要保持冷静心态,精心策划开发,循序渐进地推动。
     (五)破解瓶颈,加快服务设施建设步伐 
    一要紧紧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延长产业链。随着我区交通环境的日益改善,自驾游与日剧增,景区沿线必要的交通旅游标识牌、景区景点的宣传牌、大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要加快建设和完善。要加快重点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呈坎、唐模的乡村旅馆,丰乐湖的度假酒店,龙山山庄的建设。要尽快启动自驾车营地、枫丹白鹭五星级酒店项目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区位优势地段,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洗浴的中心和茶楼建设。
    二要突出××地方民间特色,进一步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步伐。要突出××民间工艺品开发,瞄准市场,包装提升,使××木雕、石雕、竹雕、徽墨、竹编等形成品牌化,系列化和规模化。在一些景区景点可采取“前店后坊”的产销方式,集浏览观赏、参与劳作和商品销售于一体,既可丰富浏览内容,又可诱发游客的购物欲望。同时,加大××名优特产品的开发和包装,直接进入购物市场,满足不同游客的购物需求。
     (六)整合资源,加快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区文化旅游点多线长面广,在开发建设和宣传促销上往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唱各的调,较少整体联合,整体包装打造和宣传促销,缺乏团队精神和群体力量。一要下决心整合资源,整合线路,做好宣传促销工作。二要详尽地制定好总体规划,安排好线路,串珠成链,串点成线。三要加强区内景点的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大手笔、大气度地实行重组整合,坚决防止和纠正不顾大局,谁也成不了气候的狭隘意识和行为。四要加强与歙县、绩溪、黄山及其它区县的联合,形成东线旅游板块,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对外促销,提高××区知名度,实现文化和谐。
    同时,在线路整合上,围绕“古色、绿色、红色”板块,精心做好已经运行多年的“××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休闲养生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线路。但重要的还是要丰富内容,增加内涵,吸引游客兴趣,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七)文旅结合,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一要提升文化旅游景点的徽文化内涵。要鼓励区内外从事和热爱徽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在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多出精品,进一步把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要搞好旅游景点的包装设计,提升徽文化内涵,让游客更多地感受和体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文化旅游景点的导游词,要突出徽文化的核心内容。要根据各个景点风土人情、建筑风格、民俗掌故,编写出既有趣味性和故事性,又有真实性和知识性的导游词,做到雅俗共赏。
    二要丰富充实旅游内容。要紧紧围绕旅游业六要素,充实文化内容,增加互动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文化和古建筑本身就让人有一种沉闷、压抑感,所以要合理安排丰富多彩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游客参与的民俗、民风、茶文化、饮食文化、传统手工艺制作、养生保健等活动,做到游客参与、动静结合,留得住人、留得下客。要以文促旅,以旅活文。在旅游项目中增加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旅游的文化附加值。真正实现“观光型”到“体验型”,再到“寄居型”的升级进位。
     (八)培养人才,提升文化旅游队伍素质 
    一要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徽文化知识培训,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提高综合素质和宣传××、传播徽文化的水平。
    二要加强与省内外各类高等院校合作,在我区创办实习、培训基地。区职教中心要实行定向培养,开办文化、旅游专业班,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三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引进、培养各类适用人才。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发掘和培养,鼓励民间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传统技艺,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来。
     (九)创新机制,拓宽文化旅游投融资体系 
    一要采取旅游招商与工业招商同样的政策支持和奖励办法,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资本运作为纽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
    二要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等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文化旅游产业。
    三要在经营过程中,注意保护农民作为产权人的利益,农村公共资源作为所在村的集体利益,鼓励农民参与旅游活动,形成大旅游的氛围和格局。
     (十)加强领导,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小组,要切实负责协调好全区文化旅游深度结合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必要时,可成立旅游经济工作委员会,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区工作合力。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积极对上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区政府要发挥好资金引导作用,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抢救性文物的保护、维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用于全区旅游的整合宣传促销,公共服务设施、人才培训等。群众社区文化、各类文艺业余组织,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业务辅导。
    三要积极营造好社会大环境。要进一步形成大文化、大旅游的氛围,形成干部群众都参与,上上下下都支持的格局。要建好图书馆、文化馆,开辟徽文化展示厅,名人展示厅等。要组织力量编写××文化简明乡土教材,让中小学生和全区人民了解我区丰富文化底蕴,开展爱祖国、爱××的教育。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特色产业。我区作为古××域名唯一传承地,历史人文底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的文化旅游业必将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

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第1章:中国文化产业定义及发展环境分析
1.1 文化产业定义
1.1.1 文化产业的定义及统计范围
(1)文化产业的定义
(2)文化产业的统计范围
1.1.2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文化产业的活力和潜能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2)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低碳产业
(3)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
1.2 文化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1.2.1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
1.2.2 文化产业主要政策及规划
(1)中国文化产业主要政策
(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1.2.3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分析
1.3 文化产业经济环境分析
1.3.1 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1.3.2 宏观经济与文化产业相关性
1.4 文化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1.4.1 居民收入分析
1.4.2 居民文化娱乐支出分析
1.4.3 居民文化消费理念分析
1.5 文化产业发展机遇与威胁分析
第2章: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及经验借鉴
2.1 国际文化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2.1.1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1)美国: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文化产业
(2)欧盟:追求多民族文化的生态平衡
(3)英国: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
(4)德国:卓越的会展业
(5)法国: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
(6)日本:三位一体战略
(7)韩国:文化立国战略
2.1.2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1)美国:市场驱动型
(2)英/法:资源驱动型
1)英国—文化资源
2)法国—资金资源
(3)日/韩:政策驱动型
1)日本
2)韩国
2.1.3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2.1.4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1)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
(2)创意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2.1.5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经验
2.1.6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1)规模化、集约化和垄断化
(2)不平衡化
(3)融合化
(4)区域化与多元化
(5)高科技化
2.2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2.2.1 美国文化产业管理体制
2.2.2 美国文化产业细分市场发展状况
(1)文化艺术业现状
(2)表演艺术
(3)艺术博物馆
1)美国艺术博物馆发展现状
2)美国艺术博物馆运营情况
3)美国优秀艺术博物馆运营案例---古根海姆博物馆
4)美国优秀艺术博物馆运营案例---美国旧金山探索馆
(4)电视电影业
1)电视业
2)电影业
(5)出版业
1)报业
2)出版业
(6)音乐唱片业
2.2.3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
(1)全面立法,保护知识产权
(2)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发展
(3)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运作模式
(4)拓宽产业资金来源渠道
2.3 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2.3.1 英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1)广播影视业
1)广播业
2)电影业
(2)出版业
1)报刊业
2)图书业
2.3.2 英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2.3.3 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
2.4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2.4.1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1)动画市场现状
1)动画产业市场规模
2)动画产业细分市场
(2)电视市场现状
(3)电影市场现状
(4)文化艺术业现状
1)日本博物馆发展现状
2)日本博物馆运营模式
3)日本优秀博物馆运营案例---日本未来科学馆
2.4.2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1)创新实施体系
(2)产业合作
2.4.3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
(1)政府部门支持
(2)完善相关法规
(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创新水平
(4)强化金融支持,提供资金保障
2.5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2.5.1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2.5.2 文化产业规模
2.5.3 文化产业进出口
2.5.4 韩国电影产业
(1)韩国电影总票房情况
(2)韩国观影人数情况
2.5.5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2.5.6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
(1)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2)文化与现代工业相结合
(3)创造投融资及技术条件
第3章: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研究
3.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1.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机构及从业人员情况
(2)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
(3)艺术表演团体
(4)文物机构
(5)文化产业资金投入情况
3.1.2 文化产业市场规模
3.1.3 中国文化产业经营状况
(1)文化市场经营状况
(2)艺术表演团体经营状况
3.1.4 中国文化产业结构分析
(1)行业类别分析
(2)产业类型分析
(3)地区营收分析
3.2 中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3.2.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3.2.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1)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思路
(2)主要细分领域发展思路
3.2.3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数字文化产业将成为主流文化产业
(2)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
(3)文化内容产业将繁荣发展
(4)文化产业人才进一步得到重视
(5)商业模式竞争将成为文化企业竞争的主流
3.3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3.3.1 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3.3.2 中外文化产业竞争力差异比较
(1)产业概念比较
(2)产业实力比较
1)人力资源比较
2)资金实力比较
3)技术实力比较
4)市场化能力
5)资源转化能力
6)创新能力
3.3.3 产业潜力比较
3.3.4 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分析
(1)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
(2)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劣势
3.3.5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3.4 中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3.4.1 中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1)国内法律
(2)国际条约
3.4.2 中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1)著作权保护
1)2020年《著作权法》修改
2)著作权保护现状
(2)文化产品的商标保护
(3)地理标志与文化产品的保护
(4)专利权保护
(5)商业秘密保护
(6)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
3.4.3 中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建议
(1)版权保护制度建设的建议
(2)文化产品的商标保护建议
(3)文化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建议
(4)专利权保护建议
(5)商业秘密保护建议
(6)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建议
3.4.4 中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最新动态
(1)《世界知识产权指标》
1)专利
2)商标
3)地理标志
4)《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
第4章:中国文化产业细分市场研究与投资机会分析
4.1 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分析
4.1.1 图书出版行业发展概况
4.1.2 图书出版行业发展规模
(1)经济总量规模
(2)图书出版类别
(3)出版物结构
(4)进出口分析
(5)版权引进输出情况
4.1.3 图书出版行业竞争状态
(1)行业内部竞争
(2)上游对图书出版行业的议价能力
(3)下游对图书出版行业的议价能力
(4)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
(5)行业替代品威胁
(6)竞争情况总结
4.1.4 图书出版行业市场规模
4.1.5 图书出版行业发展趋势
(1)传统与数字合作大于竞争
(2)大众图书+数字图书出版
(3)专业图书+数字图书出版
(4)教育图书+数字图书出版
(5)图书成为奢侈品是趋势
4.2 中国电视产业发展分析
4.2.1 电视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1)电视产业基础
1)电视台数量
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2)电视节目制作
1)电视节目套数
2)电视节目制作时间
3)电视节目播出
4.2.2 电视市场收视特征分析
(1)每日户均收视时长
(2)地域用户特征
1)不同地域用户活跃时段
2)不同地域用户频道偏好
4.2.3 电视市场竞争趋势分析
(1)各级频道竞争现状
(2)电视内容市场竞争
4.2.4 电视节目发展趋势分析
(1)电视内容与表演或其他领域深度融合
(2)与新媒体联合增加观众粘性
(3)明确节目定位,抢占受众市场
4.3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
4.3.1 中国电影产业市场概览
4.3.2 电影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1)电影院线影院规模
(2)电影产量规模
(3)电影观众规模
4.3.3 电影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1)区域竞争
(2)企业竞争
4.3.4 电影产业市场规模
4.3.5 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电影创作与网络文学“联姻”越来越普遍
(2)大数据和云计算减少电影投资的盲目性
(3)互联网拓展了电影行业的营销与播放渠道
(4)互联网还为大部分无法进入院线的中小成本电影开辟了播放渠道
(5)互联网催生出新的电影类型—微电影
4.3.6 电影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4.4 移动媒体产业发展分析
4.4.1 移动媒体分类与概况
4.4.2 移动媒体基础资源发展情况
(1)手机网民规模
(2)网民城乡结构
(3)互联网普及率
4.4.3 互联网络接入设备
4.4.4 移动媒体产品与服务发展情况
(1)移动通信的发展
(2)移动搜索的发展
(3)移动游戏的发展
(4)其他移动媒体的发展
4.4.5 移动媒体发展趋势分析
4.5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分析
4.5.1 动漫产业供需分析
(1)动漫产业市场供给分析
(2)动漫产业市场需求分析
(3)动漫市场供求变动原因
4.5.2 动漫产业市场竞争分析
(1)动漫产业全球竞争地位
(2)动漫产业国内竞争格局
4.5.3 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打造原创IP,以内容为王
(2)动漫企业探索市场化发展道路
(3)动漫创意企业联合化
(4)校企合作日益频繁
(5)视频网站将推动产业发展
4.5.4 动漫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4.6 中国文化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4.6.1 文物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1)文化地产市场发展概况
(2)文化地产市场特点分析
(3)主要文化地产项目汇总
(4)文化地产项目主要类型
4.6.2 文物地产市场需求分析
4.6.3 文物地产项目发展趋势分析
4.6.4 文物地产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分析
(1)旅游文化地产投资机会分析
1)旅游文化地产特点分析
2)旅游文化地产主要类型
3)旅游文化地产开发模式
4)旅游文化地产投资机会分析
5)旅游文化地产项目成功要素
(2)影视地产投资机会分析
1)影视地产运营模式分析
2)影视地产发展方向分析
3)影视地产投资机会分析
(3)文化Mall投资机会分析
1)文化Mall发展现状分析
2)文化Mall投资机会分析
3)文化Mall建设经验与建议
(4)博物馆地产投资机会分析
1)博物馆总体建设情况
2)博物馆运营情况分析
3)博物馆地产投资机会与风险
4)博物馆地产投资策略建议
第5章: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及运营分析
5.1 文化产业基地概述
5.1.1 文化产业基地的概念和类型
(1)文化产业基地概念
(2)文化产业基地类型
(3)文化产业园区
5.1.2 文化产业基地的功能
(1)文化产业基地的经济功能
(2)文化产业基地的社会文化功能
5.2 中国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发展分析
5.2.1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概况
(1)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规模
(2)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5.2.2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分析
(1)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模
1)历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2)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
(2)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华侨城集团公司发展分析
1)公司简介
2)公司荣誉
3)主营业务
4)管理架构
5)文化产业经营情况
(3)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西安曲江新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荣誉
3)园区架构
4)文化产业经营情况
5)园区运营情况
6)园区规划
(4)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沈阳棋盘山开发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架构
3)文化产业经营情况
4)园区规划
(5)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产业布局
3)文化产业经营情况
(6)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定位
3)产业布局
4)园区规划
5)园区经营情况
(7)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张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荣誉
3)目标定位
4)园区经营情况
5)园区成功经验总结
(8)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荣耀
3)园区经营情况
4)园区发展现状
5)文化产业布局
(9)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都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经营情况
3)文化产业布局
(10)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安徽省蚌埠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经营情况
3)文化产业布局
(11)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甘肃省敦煌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文化产业布局
(12)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规划
5.2.3 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发展分析
(1)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现状
(2)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中国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规划
(3)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福建省闽台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规划
(4)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江苏省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5)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浙江省衢州儒学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6)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湖北省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发展分析
(7)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西藏自治区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发展分析
5.2.4 国家级动漫基地发展分析
(1)动漫基地发展概况
1)动漫基地建设初期
2)动漫基地发展现状
(2)国家级动漫基地发展规模
(3)国家级动漫基地布局
5.3 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发展分析
5.3.1 文化产业基地发展现状分析
(1)文化产业基地类型
1)文化艺术园
2)文化地产园
3)科技创业产业园
4)文化旅游园
(2)文化产业基地形成方式
1)艺术家自发聚集而形成的文化村落
2)文化商人牵头组织下形成的产业园
3)政府主导形成的产业园
4)企业主导形成的产业园
(3)文化产业基地发展规模
(4)文化产业基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3.2 文化产业基地产业链构建
(1)“钻石模型”与文化产业基地的要素
(2)文化产业基地产业链打造
1)形成多种产业链形态
2)单个产业链打造
3)产业链组合的三种模式
5.3.3 促进文化产业基地发展的建议
第6章:中国重点省市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1 北京市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1.1 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1)北京文化产业相关政策一览
2)《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3)《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2)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3)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4)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1)完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
2)促进中小微型文化企业发展
3)推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4)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5)高品质文化消费为未来消费的主要趋势
6.1.2 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1)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建设情况
(2)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建设规划
1)北京老城13片文化产业精华区
2)文艺创作实施一个标准
6.1.3 北京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运营分析
(1)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发展分析
1)地理位置
2)产业布局
3)基地建设
4)技术服务平台
5)商业设施
6)入驻企业
(2)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分析
1)地理位置
2)发展定位
3)基地建设
4)技术服务平台
5)入驻企业
(3)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发展分析
1)地理位置
2)建设目标
3)发展情况
(4)北京798艺术区发展分析
1)基地简介
2)发展现状
3)发展规划
(5)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发展分析
1)基地简介
2)发展定位
3)入驻商户
6.2 上海市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2.1 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2)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1)上海市文化事业费
2)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3)上海市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4)上海市文化产业基地发展特点
1)国家基地引领发展,园区辐射效应增强
2)园区服务功能提升,集聚效应凸现
3)园区特色逐步形成,呈现品牌化新发展
6.2.2 上海市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发展分析
1)基地简介
2)运营情况
(2)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分析
1)基地简介
2)三大功能性平台
3)十大业务板块
4)入驻企业
(3)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特色
3)动漫衍生产品
4)入驻企业
6.3 广东省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3.1 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1)广东省文化产业相关政策
2)《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5年)》
3)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4)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特点
6.3.2 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6.3.3 广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1)广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政策
(2)广东省文化产业基地运营状况
6.3.4 广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番禺园区发展分析
(2)深圳大芬油画村发展分析
1)“大芬油画村”的缘起
2)“大芬油画村”的规模
3)“大芬油画村”经营模式
(3)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1)基地简介
2)基地建设
3)运营情况
(4)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1)基地简介
2)市场运作
3)运营情况
(5)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园区简介
2)园区五大板块
6.4 山东省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4.1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2)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3)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1)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围绕文化强省目标,立足自身优势,突出重点领域,科学核定目标任务
3)实施产业链价值链信用链生态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
4)实施重大项目引育突破工程
5)实施“文化+会展”融合发展工程
6)实施对外文化贸易促进工程
6.4.2 山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1)山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政策
(2)山东省文化产业基地运营状况
(3)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蓬莱三仙山风景区发展分析
2)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发展分析
3)青岛文化街发展分析
6.5 浙江省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5.1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2)《浙江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
6.5.2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1)浙江省文化产业规模
(2)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3)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6.5.3 浙江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6.5.4 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横店影视城发展分析
(2)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3)杭州西湖区数字娱乐产业园发展分析
6.6 江苏省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6.1 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1)江苏省文化产业相关政策
2)《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
3)《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
(2)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3)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6.6.2 江苏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1)江苏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政策
(2)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状况
6.6.3 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江苏省三大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1)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2)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太湖数码动画影视创业园)
3)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2)“南京1912”文化休闲街区发展分析
(3)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发展分析
6.7 湖北省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7.1 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1)湖北省文化产业相关政策
2)《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振兴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
(2)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1)湖北省文化产业规模
2)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6.7.2 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6.7.3 湖北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1)湖北省文化产业基地认定条件
(2)湖北省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状况
6.7.4 湖北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湖北日报楚天181文化创意园发展分析
(2)湖北出版文化城发展分析
(3)湖北厚东文化创意产业园
6.8 河北省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6.8.1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2)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3)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6.8.2 河北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1)河北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政策
1)《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试行)》
2)《河北省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3)河北省文化产业基地运营状况
6.8.3 河北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运营分析
(1)平泉辽河源契丹文化产业群发展分析
(2)中华菌文化产业园
(3)山庄老酒文化产业园
(4)活性炭文化产业园
(5)中国爱情山——天河山旅游区发展分析
第7章: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示范企业经营分析
7.1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企业总体经营状况
7.2 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示范企业经营分析
7.2.1 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业务最新发展动向追踪
(5)企业业务发展优劣势分析
7.2.2 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经营策略及发展战略分析
1)强化底线思维,加快资源周转
2)坚持稳中求进,优化资源储备结构
3)落实创新驱动,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
4)落实创新驱动,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
(5)企业业务发展优劣势分析
(6)企业业务最新发展动向追踪
7.2.3 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4)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5)企业经营策略及发展战略分析
7.2.4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文化资源分析
(4)企业业务布局与发展状况
(5)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7.2.5 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文化资源分析
(4)企业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5)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7.2.6 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4)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经营策略及发展战略分析
7.2.7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4)企业营销网络布局分析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7.2.8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4)公司营销网络布局分析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7.2.9 深圳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4)企业营销网络布局分析
1)华强方特主题乐园
2)华强方特特种电影
3)华强方特动漫
(5)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7.2.10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3)企业文化产业运营分析
(4)公司营销网络布局分析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第8章: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分析及建议
8.1 文化产业投资特性分析
8.1.1 文化产业进入壁垒分析
8.1.2 文化产业盈利因素分析
(1)决策型人才因素
(2)产业价值链因素
(3)创意因素
8.1.3 文化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1)专业化盈利模式
(2)大制作产品盈利模式
(3)拳头产品盈利模式
(4)速度创新盈利模式
(5)利润乘数盈利模式
(6)价值网盈利模式

略····完整目录请咨询客服

3. 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1      4月2日,就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作了调研。深入了解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好经验、好做法、面临的困难以及有关意见和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 
    当前社区建设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人们日益关注文化生活质量的今天,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获得了长足发展,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
    (一)各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普遍建立了社区文化领导,健全了社区文化的工作机制。
    社区文化建设成为社区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丰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和居委会主任为成员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根据“15”社区建设模式,即建立一套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包括文体活动站在内的5个社区工作站,初步构筑起以区为中心、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活动网络,发展了一批集教育、卫生、文体、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
    办事处依托民政部的“星光计划”在每个社区建立了高标准的“星光老年之家“,室内场馆平均面积为215平方米,室外场馆为3100平方米;远远高于市里规定的50平方米和100品方米的标准。每个“星光老年之家”都有“一校四室”(市民学校、棋牌室、健身室、娱乐室、图书室),新购置了室内所需的桌椅、电视、DVD等24件乐器及音响、灯光等,同时投资7.5万元为4个社区安装了31组健身路径,投资4万元购买了“星光老年之家“室内设施,投资30万元,扩建了创业里“星光老年之家“在篮球场的基础上新建了网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及水、电、路绿化等辅助工程,为推动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是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陶治情操,增加社区组织亲和力的有效载体,社区充分用文体活动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社区成立了80人组成的时代合唱团,30人参加的戏曲票友会,并定期活动。另外,还将居民自发形成的七支健美、秧歌、太极队进一步发展壮大,由过去的200多人发展到800多人,成为社区文体活动的骨干。
    二是大力开展“四进社区”活动,举办了“三八节”、“七一”党的生日,兴北广场,兴北广场落成、庆祝管区成立等大型文艺活动,举办了首届社区文体艺术节,举办了戏曲、太极拳、健身操、书法、绘画、摄影、绝技绝活等比赛,有的节目和作品参加了市里的展示和比赛,并获得好评。这些广泛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但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素质,促进了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目前社区文化活动经费、人员等问题都无法可依,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二)社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当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活动开展也不平衡。条件好的地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条件差的地区,发展相对较慢。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推动农民自办文化的具体政策性建议和措施。 
    (一)社区文化应实行动态管理。有些社区文化有松劲现象,实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调动各社区的积极性。
    (二)动员社区辖区内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三)当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且这些队伍的数量庞大。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普遍存在着需要加强管理,提高水平的问题,今后应将对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的辅导与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水平。
  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2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根据区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安排,4月28-29日,区文体局班子成员、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文化站站长组成调研组,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蒋露、区政府副区长崔裕超的带领下,前往西苑社区、映翠社区、北山社区、贵都社区。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就全区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信心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街道的积极重视下,区文化主管部门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积极作为,将公共文化列入民生工程优先发展,公益性文化设施实现三级全覆盖,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各级对基层文化建设加大投入,文化设施逐步改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成果丰硕;社区有固定的文化队伍,文艺团队日趋活跃;文化产品亮点频现,活动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全面供给。其中,社区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健身路径全部建设到位。部分社区建成农家书屋。社区各类文化队伍100多支,民间艺术团体75个,64个晨晚锻炼点和若干健身场馆遍布全区,社区艺术节、农民文艺调演已成品牌。文化服务产业正在全面培育,十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推进和新兴文化产业项目的引进,在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和档次的同时,将初步形成采石古镇、雨山经济开发区、东湖公园及梅山公园四大文化项目集聚区。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把我区建设成为文化底蕴厚实、文化生活丰富、文化特色鲜明、文化设施先进、文化人才辈出的文化强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足与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社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改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基层单位对公共文化建设认识尚不到位,缺乏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存在着被动应付的思想。有的认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文化部门的事,参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热情不高,当工作中遇到困难,存在抵触情绪,工作创造性不够。辖区企事业单位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认识不够,合力尚未形成,氛围尚需营造。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推进的力度和深度。
    2、投入有待加大。社区文化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因属公益性质,且缺乏硬性考核指标,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从资金扶持看,即使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街道和社区,对文化工作的投入也非常有限,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有些社区硬件设施不到位,社区内部缺少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大型文化活动开展难度较大。社区文化队伍缺乏必要的经费,人员流动性大。社区文体活动没有专项资金,活动经费主要来源群众自愿自发自筹,社区补贴为辅,这就造成活动越多贴补就越多,制约了文化活动的开展。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社区文化活动总体上呈现层次低、规模小、内容老套、影响力不高等问题,处于“小打小闹”,不成系统,难有作为,难以形成有特色、有内涵的社区文化。
    3、队伍有待加强。社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不能
    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多数社区尚未按要求配备人员,少数社区虽配备了专人,大多身兼数职,缺乏精力组织开展社区的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对文艺团体缺乏管理经验。由于业务不熟练和自身条件的约束,导致社区文化阵地和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难以对社区文化工作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服务。社区没有专业的创作人才和老师,编排节目主要靠集资外请专业人士指导。业余队伍业余水平,演出节目质量不高,制约了社区文化向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人员大多数是退休人员。文化队伍新人少,能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中青年人难得,社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4、设施有待利用。一方面,社区文化设施发展不平衡,且文化设施档次低、功能少,活动场所面积小,难以满足居民就近、就便进行文化活动需求。另一方面,社区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没有较好的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公共文化场所虽免费开放,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场馆的利用率和群众参与率不高。由于受场等限制,部分社区没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公共文化权益不能惠及全民。虽然我区三级文化服务网络设施基本建立,但由于图书陈旧、设施老化、重视不够,缺乏经费,缺少组织,部分文化设施处于闲置半闲置的状态。
     三、思路与对策 
    1、强化文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抓文化就是抓
    民生”,文化活动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传扬形式,也是社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和谐社区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建设要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抓,将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体系,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坐标中,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以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共同提高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建议区里适当提高基层文化建设在乡镇、街道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2、落实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巩固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建立扶持激励机制,切实落实《雨山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通过相关评比表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群众文艺团体,根据其规模、开展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及社会效益,给予适当的奖励扶持,调动群众文艺团体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区文化软硬件建设。对优秀文化人才和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培育社区文化特色的“新品、优品、精品”,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步伐。
    3、建全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制定社区文化建设相关制度,采取激励措施,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充分利用机关、企业、学校、家庭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免费开放。整合社区文化资源,解决居民活动场地不足和辖区单位文化资源空置的矛盾,实现资源共享。拟用1-2年时间,通过实施文化惠民民生工程,在全区每个社区新建或改建一个综合文化活动小广场,满足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需要。
    4、创新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形式。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应把握社区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开展适应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外,也要创造条件,设置一些适应少年儿童的课外活动内容。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方式,吸引中青年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各类文化的结合,在形式上要注意便于居民参加。在具体活动上要根据需要,适时开展一系列群众参与面广的文化赛事活动,增加群众的参与面。在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中,发挥各类业余文艺团队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群众活动,活动群众”的局面。
    5、提高社区文化人才服务水平。培训现有人才队伍,完善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对现有人才队伍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对辖区文化人才进行登记造册,统筹协调辖区文化人才的使用,充实社区文化队伍。选聘一批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又热心社区服务工作的人才,担任社区文化活动辅导员,负责组织、指导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

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4.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一、调查工作概述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2009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县**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县**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县**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10年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2003年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名。2004年起,在全县抽考中,该校又连续四年取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师生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学业、操行优秀分子,受到各级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加上学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进步,从2001年起至今,该校连续获得“市文明校园、德育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二、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县**基金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一、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二、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
          三、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 
         *县**基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
          四、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风格。
          五、调查收获与思考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
         三、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四、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五、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托了全体师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体现凝聚力、激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

5. 全县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全县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你们知道应该怎么着手去做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全县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居发带领教科文卫工委组成人员、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及相关工作人员,于11月25日至26 日,对全县的文化旅游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到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霸王祠、香泉湖、如山湖等景区进行了实地察看,听取了有关镇政府及县文化旅游局的汇报,召开了人大代表座谈会。同时各镇人大也组织了辖区内的县人大代表进行调研,广泛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为XX县的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县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全国文化先进县”成果进一步巩固。2xxx年市对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合考评中,我县文化工作名列全市第一,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
    我县围绕打造南京后花园和长三角最佳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的总体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事业。目前,随着我县北部山区一批大旅游项目的推进,旅游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显现。07年,我县荣获“全省旅游工作优秀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荣誉称号,县文化旅游局被省里表彰为“全省旅游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优秀单位”,香泉镇被评为“全省最佳旅游乡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工作 
    1、文化建设上热下冷现象突出。党的17大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县政府也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县”的目标,县文化主管部门强力推进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把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县年度综合考核,可到镇、村两级,主要精力用在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上,对文化建设,被动应付的多,主动过问的少,镇文化站无人、无场地、无设备、无活动现象仍然存在,很多村级文化室几乎是空白,这与党中央的要求、与“全国文化先进县”复审的标准、与县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县”的目标都还有一定的差距。
    2、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不平衡。和城每年开展几十场大型演出活动,有大型节庆会议晚会、广场文艺演出、蔬菜博览会、书画展、华阳社区文艺演出等等,但就在和城,除了华阳社区能组织一些演出活动外,其他社区鲜有此类文化活动。和城以外除了沈巷镇的农民广场文艺、乌江镇的农民运动会外很少见到其他的一些大型文艺活动,送电影、送戏下乡成了每年的镇、村文化活动招牌。
    3、经营性文化市场监管不够到位。《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由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于1997年制定施行,2xxx年重新修订,该《条例》对县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文化市场监管职责权限规定的很明确,这几年我县文化主管部门对净化文化市场做了很多的工作,但与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未成年人进网吧、电子游戏室的情况仍有发生,这也是文化市场监管中的一个顽症。
    4、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主管部门缺少文艺专家型、指导型人才,下属的文艺单位,各类文艺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严重不足。文化市场稽查大队严重缺乏人手,监管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各镇文化站基本处于无人空转状态,或有人不在岗忙于别的事务,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二)旅游工作 
    1、执行政策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这几年县政府认识到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把旅游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四大基地和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2xxx年全县旅游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但是《决定》和《意见》落实情况不理想,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至今还没开过例会,发展旅游专项资金也部分被挤占挪用,县旅游主管部门不能参与一些旅游项目的洽谈和建设。我县目前的景区景点分属旅游、宗教、林业、民政等几个部门管辖,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协调机制,大旅游格局没有形成,县旅游主管部门一家难以发挥自身主体职能,造成一些事,大家都能管,大家都不管的局面。
    2、基础设施不配套,建设动作缓慢。景区的住宿、餐饮、商品、娱乐、停车、游客接待中心等服务系统建设滞后,旅游接待能力不强,景区的通信、供电、供水、银行网点、公厕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标准低,北部旅游通道没有打通,制约着北部旅游资源的开发。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通往鸡笼山凤林禅寺的水泥路的建设资金,绝大部分是由凤林禅寺自筹解决的,但道路两旁缺少安全标识,有几根影响行车安全的电线杆,凤林禅寺无力解决。
    3、环境不够优化,掣肘时有发生。县政府制定发展旅游优惠扶持政策不够清晰具体,来了项目只能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有些部门思想不够解放,不顾旅游大局,只顾部门利益,呆板行事,甚至是粗涉,影响了旅游项目投资者的热情。交警、工商、税务、卫生、质监等职能部门没有向旅游重点镇延伸,银行也没有在旅游重点镇设点,给旅游企业和旅游者都带来很大不便。石杨、香泉两镇存在多家矿山企业,对自然环境破坏日益显现,香泉的养鸭产业也与旅游环境相冲突,有的污染企业如华星华工老厂距离景点很近,阻碍了旅游景点的招商开发。XX县的旅游景区和景点很多,但都处在各自为政阶段,资源没有整合,本地的旅行社规模偏小,宣传、推介、接待能力有限,景点联线没有成型,旅游效益没有显现。
    4、专业人才缺乏,旅游管理水平难以提升。旅游主管部门的绝大部分人员都不是旅游专业的,在旅游规划、项目编制、旅游招商、项目建设、日常监管上都显得力不从心,各镇更是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文化工作 
    1、切实提高对文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17大报告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央提出发展繁荣文化的重大意义,经济大发展必然要求文化大发展,文化的发展繁荣也必然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文化繁荣与否体现了县域综合实力,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大财政投入,努力发展我县的文化事业,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整体谋划XX县的文化建设布局。首先,要抓住国家投资建设乡镇文化站的契机,向上积极争取资金,把全县各镇的综合文化站建设好,同时多方筹措资金,着力加强对村级文化室建设,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发展,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繁荣,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农村开展文化经营活动,要让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其次,要对和城的文化单位和场所实施整体规划,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把破旧的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剧团的门面房及工作用房整体开发,另选他址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把上述单位合并在一起办公,强化文化部门的主体功能作用。
    3、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经营性文化市场监管牵涉到政府多个部门,仅凭文化主管部门一家难以协调,县政府要从人员配备、组织领导、资金投入、部门协同等方面全面支持文化主管部门开展经营性文化市场监管,要大力宣传贯彻《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文化主管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协调工商、公安等部门切实担负起监管职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无证照经营的黑网吧、黑游戏室予以整治,维护市场秩序,并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控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室。
    4、强抓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文化建设要树立“以人兴文”的观念,切实加强文艺专业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在现有人才资源中挖掘和培养,特别是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要以群众为主体,尽量挖掘民间艺术人才,培育民间文化产业人才;另一方面,县政府要给县镇两级文化主管部门增加编制,增添人员,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要加大培训力度,着实提高文化管理人员的水平,对一些专业性强的岗位,要大胆引进人才,全面提高我县文化建设水平。
     (二)旅游工作 
    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旅游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是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沉淀,旅游业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朝阳产业,在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就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文化精神需求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旅游事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要建立健全旅游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旅游主管部门的主体作用,强化旅游规划的执行力度,旅游主管部门要全程参与旅游项目洽谈、立项、建设、竣工运营,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对接工作,形成全县旅游一盘棋的大旅游格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一要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充分发挥我县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充实各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打造旅游品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我县旅游知名度。二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景区的道路、通信、供电、供水、停车、银行网点、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尽快打通北部旅游通道,把XX县旅游景区连点成线,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三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大力发展宾馆酒店、文化娱乐等配套产业,加强旅游购物商店建设,努力提高行、游、住、食、购、娱等旅游要素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四要借船出海,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沟通与协调,力争把我县纳入周边城市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切实优化环境,做大做强我县旅游产业。政府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首先,要做好亲商、安商的服务工作,制定更加清晰具体的优惠扶持政策,努力优化环境,消除各种掣肘,让旅游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进度。其次,要突出重点,抓好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当前要做好如山湖国家小球训练中心的项目、香泉湖后续开发项目的跟踪服务。第三,要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第四,要抓住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来拉动内需的契机,积极编制旅游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第五,要加大旅游招商力度,推进霸王祠、半月湖、鸡笼山等景区早日开发建设。
    4、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增后劲。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没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想搞好全县的旅游业也是不可能的,政府要增加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重点镇专业旅游管理人员编制和经费,选拔和引进相结合,切实扭转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提高财政保障免费开放景点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水平,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对现有的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为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障我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通知要求,9月5日、6日,驻和省人大代表在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下就加快滁河防洪治理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滁河流经的石杨镇、善厚镇,现场察看了石杨镇新桥圩北闸至田渡站堤段、裕民圩机站,善厚镇东风闸、小翁机站,听取了镇政府关于滁河防洪治理情况的汇报,并与当地的市县人大代表进行了座谈,通过深入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实际情况,听取了当地群众的呼声,现将调研情况进行整理,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X县滁河流域基本概况    滁河位于XX县北部,与XX县以滁河为界,与江苏省江浦县接壤,与XX县毗邻。XX县滁河流域面积318.55 k㎡,耕地15.7万亩,滁河XX县段行政区划属善厚、石杨两镇,人口10.3万人。XX县滁河全长57.9公里,其中滁河XX县段45.9公里,驷马新河口XX县段12.0公里。
    滁河流域圩区共有大小圩口13个,其中万亩以上圩口有2个(大东圩、善厚九连圩),5000亩以上圩口有4个,其余大部分为1000亩以上圩口,圩区耕地面积7万亩,主要作物组成为一油一稻或一麦一稻。
    
     二、滁河防洪治理的必要性     调研中发现,XX县滁河流域虽然在2xxx—2xxx年得到了初步整治及除险加固,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堤防施工时标准未做足,堤防整体标准较低。目前滁河堤防堤顶高程为15.0—16.0米,面宽3.0—6.0米,内外坡均为1:2—1:3,局部堤段内外坡还低于1:2。因财力、取土区、大堤建筑物等原因,堤防标准仍然不足,在高程上2xxx年、2xxx年、2xxx年的大水滁河沿线有近2/3堤防漫堤,驷马河一线有近1/2的堤防漫堤。在大堤的坡比上,因取土区和民房等建筑物在治理过程只能采取迎水坡一侧加上,整个堤防坡度标准不够,背水坡基本无平台,目前,滁河堤防上险埂要段仍然较多,令人担忧。
    二是堤上居民点集中,树木杂生,防洪能力差。据统计,滁河干堤上共有1217户,6228间房屋,800个厕所,近15万平方建筑面积。因堤防上建筑物较多,防洪道路不畅,应急时物资难以保障,同时,群众生活区也极易滋生白蚁。
    三是沿河堤防上的涵闸斗门大都是圬工结构,而且年代久远,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存在不少问题,如闸底板断裂、闸身倾斜、漏水等,几乎所有斗门都存在涵闸底层下沉,启闭设备和闸门老化导致启闭困难和渗漏严重,成为险工,是滁河堤防上的防洪隐患,急需进行除险加固。如这次调研中察看的东风闸,系70年代建造,为老式手动启闭,闸板已锈迹斑斑,并已破损,已不能发挥作用,在今年8号台风造成的特大暴雨时,正是由于该闸难以开启,造成善厚镇街道及农田严重内涝。
    四是沿河排灌站抗排能力差,机械运行困难。大部分机械一直未更新改造,设备老化,机房破旧,降低了排涝标准,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如九连圩电站、小翁电站和裕民圩站,这几座机站都涉及到万亩以上农田的抗排,每年汛期排涝时,由于机械严重老化,动力不足,导致圩内积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农作物严重受灾。其中九连圩电站是1975年建造的,已运行三十多年,现机械老化,已无法维修,无法排涝,几乎每年都有较大损失,九连圩电站受益面积 13000亩,正常每年粮食因内涝减产500万斤,如遇大水年损失就更为严重,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当地有句民谣,“险滁河破导流,老天下雨就发愁;九连圩破电站,只要发水就砸蛋”。
    五是白蚁危害已成为大堤安全渡汛的重大安全隐患。滁河沿线白蚁危害已十分严重,水位达12.5米左右,散浸、渗漏到处可见,险象环生。仅今年汛期在石杨镇大堤上已发现5处渗漏因白蚁所致,汛期高水位下有白蚁存在的大堤段,随时都有可能造成溃堤。
    正是由于滁河堤防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滁河现有水利工程已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防洪需要,多数水利工程失去了应有的功效,滁河防洪标准与XX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已十分突出,滁河防洪治理势在必行。
    三、加快滁河防洪治理的迫切性    滁河流域经过多年的治理,防洪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圩区防洪标准只是不足五年一遇,防洪能力仍然偏低。长期以来,洪涝灾害频繁,仅从2xxx年至 xxx年这六年间就有四年发生洪涝灾害。每年防汛期间,都要举全县之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滁河抢险,而且年复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得不偿失。特别是今年受8号台风“凤凰”影响,XX县滁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其中:善厚镇累计降雨379亳米,石杨镇367毫米,是近五十年以来短时间降雨量最大的年份之一。从而使滁河流域XX县段堤防多处发生塌方、大面积散浸、管涌等险情,受涝面积达7万亩,成灾5万亩,绝收面积1.5万亩,受灾人口5万人,紧急转移群众4320人,倒塌房屋408间,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调研中,调研组深深感受到,滁河沿岸的干部群众对滁河防洪治理期盼已久,各级人大代表都强烈呼吁加快滁河防洪治理,同时,当地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滁河防洪工程建设。
    为减少对保护区的洪水威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研组认为加快滁河防洪治理已刻不容缓。
    四、加快滁河防洪治理的几点建议    目前,《滁河流域防洪规划》已由水利部批复,并已开展了部分前期工作,这为滁河流域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滁河治理的时机已经成熟。为进一步推动滁河治理,加快滁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1、各级政府和水务部门要根据流域防洪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原则,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积极推进滁河防洪治理前期工作,争取明年完成国家的审批立项,尽快实施,全面提高滁河流域防洪能力。
    2、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滁河防洪治理的重要性,切实把滁河防洪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滁河防洪治理这一契机,积极制定滁河防洪治理详细方案,加紧组织实施,全面提高滁河防洪能力,保障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积极参与,配合水利建设工作,镇、村两级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征地、拆迁的宣传工作,同时,注意走访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按照上级部署和水利部门的要求,全力以付把工作做好做实。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滁河防洪治理工作的支持,推进防洪治理工作步伐。要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安排部分应急经费用于滁河险工险段的处理,加快局部治理,确保明年安全度汛。
    4、滁河防洪治理要立足于全面治理、彻底治理。要彻底改变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改变滁河流域所涉及的各省市县各自为政局面,充分发挥防洪工程整体效能。同时,在综合治理滁河主干流基础上,对滁河主要支汊河的撇洪渠也要进行整理,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整体效益。
    5、滁河防洪工程的综合治理,所需经费较多,据测算要3亿元,对于XX县的吃饭财政来说,不堪重负,县级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建议采用淮河治理模式,由中央出资50%,省、市各出资30%、20%,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

全县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6.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1     一、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一)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总投资500万元的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竣工,实现了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建起了砚城镇李家口村、前所乡右所村、南坪村、孙家坪乡阳坡村等30多个文化大院、文体广场。实现了以篮球场为主的农村体育场地、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新的“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投入使用,县图书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二)文化体育事业日新月异。 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实施“2131”电影惠民工程,举办广场文化活动、歌咏比赛、文艺晚会,开展多形式的体育活动,成立了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网球协会、太极拳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广大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三)文化强县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开展。 随着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扩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县文化企业开始涌现,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动物标本制作、根雕、手工地毯逐渐形成规模,八大角秧歌、黑肉烩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XX。积极实施“十大文化工程”,不断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体育场地数量大幅增加,健身组织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发展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开展。
     (四)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民体育健身设施等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圆满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平稳推进,南庄窝古塔等珍贵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
     二、存在困难 
    一是文化馆职工年龄偏大,文化专业素质偏低,艺术人才青黄不接。
    二是文化队伍缺乏指导,疏于培训。乡镇综合文化站急需配备专职辅导员,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三是群众文化团体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开展活动难度大,缺乏激励机制和政府扶持,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所的使用率不高,有的成为摆设。还有些体育健身场地成为农民的打谷场。
    五是农村基层文化消费意识不强,在文化娱乐方面消费比例低,不愿花钱购买报刊书籍和用于其他文化娱乐上,认为能够吃饱穿暖就行,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三、对策措施 
     (一)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 
    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将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有机统一,将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我县基层文化建设。
     (二)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要采取“向上争、本县投、民间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办文化的新格局,实行文化建设社会化,文化服务有偿化。在向上级争取投入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文体活动补助。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有偿服务。
     (三)建立健全文化队伍管理体制 
    文化队伍建设是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的根本,是文化软件建设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决定着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程度,同时也影响着群众的文化取向。在逐步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一是要按编职数配齐配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辅导员,明确村文化室兼职人员,并考虑适当工作报酬。二是积极培育自发性的群众文化团体,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并对民间文化团体加强引导,加强管理,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文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将真正具备各类文化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文化队伍,提高文化工作质量。
     (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载体 
    一是要继续搞好送戏、送电影、送科技知识下乡活动。二是要适时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比赛活动和戏曲歌舞等表演活动。三是鼓励支持开展民间文化活动,使群众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四是加强对民间歌舞、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五是切实把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作用。
     (五)改变群众文化消费观念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也应随之提高。但部分群众知识浅薄,观念落后,对文化生活没有认识,没有追求,没有参与,没有投入。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和娱乐活动,加强引导,使广大群众从中得乐,从中受益,认识到怎样生活才是美好、丰富、幸福的人生,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逐步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书刊和其它文化用品,参与文体活动,以构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会。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    人民大众既是文化的拥有者,也是文化的建设者,更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基层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盂县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化需求的调研,深深感到基层文化建设是任重道远且十分艰巨的工作。
     一、   盂县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确立了“以建设忠义文化为统领,建造一批文化设施,打造广场文化、节会文化几个亮点,统筹县、集镇、乡、村四级文化网络,构建盂县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五个平台,真正让乐起来。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同时从文化建设的软环境看,近年来每年评选文明廉洁家庭标兵户10,学习才艺型家庭标兵户10户、好婆媳10对、好夫妻10对、好妯娌10对、好邻里10对。全县创建44个星级文化活动室、历年来表彰诚信经营户350个为全县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大提升了盂县人民的整体素质。目前,盂县文化馆、剧院、图书馆、新华书店等设施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活动场所。农村大部分中心村都已建有各类活动室、阅览室及黑板报、宣传窗等设施。全县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城乡一体的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走访和问卷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建设设施总量不小而实用量不足民间文艺队伍庞大而文化工作专业人才欠缺。目前全县农村文体活动的设施总量为875个,其中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室、老年活动室、棋牌室、影剧院、健身室、书画室、古戏台、阅览室、多功能厅等真正成为农民的文化活动场所的却是少数。我县绝大部分民间艺人都在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全县14个乡镇只有14名文化员编制,同时多或少地兼干其它工作。文化员队伍总体素质偏低,专业出身的几乎没有,农村文艺后备人才相当缺乏。另外各类文艺下乡活动虽然形式优美、格调健康,但是取材于基层生活的题材不多,艺术品味虽高但贴近广大农民的实际需要不够。县图书馆藏书总量为769120册,除了一些经典的文学著作外,很多内容都已经落后过时,适合当代农民阅读的作品极少,而且一些地方还没有图书阅览室,普及程度不够,许多基层群众无书可读。
     二、   强化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综合调查走访,我们认为盂县基层文化建设必须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县委精神,全面实施“文化塑县”战略,以文化塑造精神、塑造品牌、塑造形象为抓手,着力打造“崇文、忠义、争先、包容”的“盂县精神”,推动盂县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拓宽基层文化建设的出路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要切实改变目前基层文化建设在经费上“吃不饱、饿不死”、人员上“丢不掉、甩不脱”、事业上“放不开、搞不活”的局面,走出一条减轻实际负担、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体事业自我发展的新路。具体讲,一是政府要积极规范引导基层文化中心创建工程 。二是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机制。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忠义文化品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的文化机制,把文化推向市场。立足当前,起好步、走好路,依法严格规范文化市场,真正使文化发展惠及人民群众。
     (二)、构建覆盖全县城乡公共文化网络体系 
    构建全县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总体框架。充分发挥阳泉百度优势,逐步建立县、乡(镇)、村三个级网络体系。在坚持政府为主导同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力量,以捐赠赞助等方式,兴办公共网络文化事业,提供公共网络文化服务,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等等各项网络文化建设事业,以增强公共网络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力,促进公共网络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推动盂县规划和建设公共网络文化设施,填补图书馆、艺术馆的空白,并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的方式,实现县级网络图书馆和文化馆达到国家级标准。
     (三)、加强政策引导构建良好的文化市场氛围 
     1、制定完善各类文化产业政策。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补贴、后期赎买、奖励、贷款贴息以及搭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如组织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优秀文化产品评奖推介等。
     2、培育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 充分发挥我县现有文化资源和工艺美术、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制造方面的优势,培育市场主体,在具备条件的地方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产品制造、演艺、休闲娱乐等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提高文化产业的集约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形成具有盂县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根据我县北、西、东、南部不同的历史文化特色,扶持建设集文化、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观光园区,在藏山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旅游演艺系列节目。形成我县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培育文化产品市场。 重点扶持3-5个有规模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积极培育小型多样、具有我县特色的剪纸、编织、木刻等农村民间文化产品的交易市场,形成民间艺术品生产销售基地。逐步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技术交易、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各种类型的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各类文化行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其推荐、联系、协调的桥梁作用,创新、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4、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塑造忠义文化品牌,推出盂县精神。 举办具有影响的地域性大型文化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博览会、交易会,运用舞台艺术剧、影视作品等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塑造文化品牌,提升地域形象。全方位展示根祖文化、晋商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盂县特色文化,在塑造有影响的文化品牌的同时,为艺术品交易搭建展示、营销平台。
     ( 四)、根据目前我县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盂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异常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繁多。 建议按照申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条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条例,规范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文化精品生产机制,确定全县重点专业艺术院团名录,出台精品奖励办法,政府举办艺术节。建议盂县要确定重点专业艺术名录。制定《盂县文化艺术精品奖励实施办法》,把艺术创作经费和文化活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艺术生产和文化活动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为繁荣创作和组织引导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对在全国或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化精品给予重奖,对宣传盂县和树立盂县良好形象。同时要创新艺术节投资模式,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将各种要素资源集中于营造环境,提高艺术节的品牌价值上,形成良性循环的.投入产出机制,使艺术节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2、建议制定盂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使盂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方法更为科学、效果更为明显的基础。 鉴于我县文化资源分散、涉及管理部门较多的现状,拟组成多个相关部门参加的规划编制工作机构,全面开展编制盂县文化产业规划工作。编制文化产业规划要与文化产业调查相结合,为文化产业发展摸清家底,为筛选文化产业项目提供依据。各部门应立足不同的文化资源和经济基础,找准发展的切入点,为建立支柱型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品,完善文化产业门类结构打好基础。
     3、继续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建议设立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文化工作者的深切关怀,设立盂县文化人才奖励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是在文化战线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公民文化建设,相关部门要定期评选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诚信经营等凸显忠义文化为主体的先进个人和集体,逐步构建道德文化、诚信文化、法治文化、选举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节会文化等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文化建设格局。
    从盂县文化建设的整体看,基层文化建设相对薄弱。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活跃百姓文化生活,使群众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使群众的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发展活力得到实质性提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于民,把精力放在管理上,投资落在群众中,是政府从办文化、送文化逐步转型为政府管文化、发展文化建设的种种积极探索。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3    在对南溪等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运行现状“解剖麻雀”过程中,我围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谁的需求、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如何来满足这些需求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思考和梳理,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总体来说,一是要重点加强也要统筹推进,既要尽快做长短板、补齐欠账,又要搞好总体设计、坚持协同推进,实现资源利用和惠民成效的最大化;二是要持续实施也要创新发展,把文化惠民工程的“接力”建设和创新发展统一起来,努力实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从无到有”和“从有到优”;三是要全域覆盖也要中心集聚,在全覆盖、保基本的基础上,克服设施建设条块分割弊端,加大跨部门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将文化资源重点向人口相对密集的中心村集中,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小的区域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四是要长“送”文化也要深“种”文化,一手抓“送”,一手抓“种”,兴民间艺术、育乡土人才;五是要加大投入也要改进服务,在坚持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渠道加大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模式,多开展流动、网点、上门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具体来讲,我们有五条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着力在中心村整合打造“农民文化乐园”。 就是构建满足学教礼仪、文体活动、乡风展示、议事聚会等多种需求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使之成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平台、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将结合全省开展的美好乡村建设,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以设施建设为基础、内容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场地、设施以及闲置的学校、祠堂、厂房等,对中心村已有、在建、将建的村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以及乡村学校少年宫、留守儿童活动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进行整合提升。目前已在六安等6个市选择20个不同类型的中心村进行试点,明年起逐步在全省中心村展开。
     (二)相应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标准。 去年底安徽将国家有关经费与省、市、县配套经费合并起来,每个行政村每年安排1万元农村文化活动和设施运转专项补助。下一步应根据实际需要有所增加并用活用好。一是将每村2400元的文艺演出补贴增加到4800元,以适应目前一场演出40005000元的成本。以县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按群众意愿统一采购文艺演出送到行政村,让群众一年能够在家门口观看一场正规文艺演出。有条件的地方还要争取让群众一年看上两场。二是将补助农家书屋的2000元资金增加到3000元,其中1000元由村里给书屋订报纸,2000元由县图书馆根据农民意愿集中采购图书和期刊。建立“县总馆+乡镇分馆+村服务点”三级服务体系,县图书馆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半年对农家书屋图书和期刊进行一次更新,使每个农家书屋拥有基本藏书1500册、流动图书300册,报纸10种、流动期刊50种。三是将农村电影放映每村2400元增加到3000元(即每场增加50元),从而保证租片质量,多放映一些群众喜欢看的影片。
     (三)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适应“三网融合”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信息化趋势,尽可能扩大县乡村三级有线联网覆盖,并积极探索多种工程技术路径,解决非有线电视用户收看本地节目难问题。引导地方频道针对受众特点安排播出内容,多办诸如农技服务、地方戏曲、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农民爱看的节目。采取在乡镇设立维修点、预置备用设备等措施,方便群众及时维修、更换损坏的直播卫星设备。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免收农村或贫困地区有线电视收视费,将其作为“村村通”工程的后续项目列入民生工程,进一步巩固扩大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主导权和影响力。
     (四)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配齐配强、专职专用乡村两级宣传文化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建议参照教育按学生数、卫生按服务人口数核编的做法,科学核定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编制。逐步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对行政村配备的专(兼)职宣传文化干事,工资待遇参照村“两委”干部标准;对服务时间长、成绩突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长,比照财政所长、计生办主任等享受副科级待遇。加快提升队伍业务素质,分类型、分批次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群众文化辅导员和农村文化能人等进行培训,争取三年轮训一遍。通过“选育用”结合,组建更多的农村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群众文化辅导点;把志愿服务作为职称评定、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促进专业文艺人才踊跃为基层文化服务添砖加瓦。
     (五)切实加大财力投入和绩效考评力度。 建议参照教育、科技投入的做法,明确文化建设投入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保证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力争“十二五”末全省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应减少或免除文化惠民工程县级配套资金。改进投入方式,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把基层文化建设成效作为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水平和干部政绩的重要方面,提高其在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设置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乡文化活动、文化建设投入等指标予以量化硬化,同时在宣传文化系统内也要加强对惠民工程投入绩效、使用效率等方面的考核,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

7. 年度文化工作报告

 201x年度,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综合执法支队和区文体局的指导带领下,我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扫黄打非”为主线,以开展八个“专项行动”为支撑,确保了文明城市创建等重要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区文化市场健康、繁荣、稳定。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年主要工作
 
   (一)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为推手,以岗位大练兵活动为契机,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管理各项工作
 
   1、在市里的政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以后,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创新行动方案,并向社会作出“改进作风、优化服务”的公开承诺,同时通过组织文体系统部分服务对象召开意见征询会和南禅寺广场群众评议活动等形式广泛征集公众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监督。
 
   2、按照省、市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有关精神,我局将狠抓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文化综合执法能力作为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营造内部“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开展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以老带新,以点带面,真正做到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地去学。坚持“立足岗位、贴合实际、全员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安排固定时间,领导带头,所有行政执法人员和有关人员共同参与,进行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学习和廉政教育。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案例分拆。通过学习,执法人员的执法技能得到显著提高,执法人员不断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开展活动以来,我局行政执法人员先后参加省、市文化市场、新闻出版、文物等各类培训班5期。积极参加市举办的执法大练兵活动的笔试考试。
 
   3、认真开展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大检查工作。根据省、市有关要求,从4月份起,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我们对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进行了自查自纠,使“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不断深入。在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中,我们注重抓好权力运行内控机制的建设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等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及部门网站建设和部门电子政务及业务系统建设,推进和扩大网上办事功能。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共受理文化市场各项行政许可申请32件,办结32件,新设立出版物经营场所20家,歌舞娱乐场所2家,打字复印企业8家。完成60家印刷、复印打印企业的年检和145家出版物的年检工作,变更歌舞娱乐经营场所2家,更换新版歌舞娱乐场所《娱乐经营许可证》24家、游戏场所《娱乐经营许可证》30家,受理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变更8家。
 
   (二)以“扫黄打非”和安全监管为主线,以八个专项行动为支撑,加强文化市场检查力度,全面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1、落实元旦、春节期间“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措施。
 
   从201x年底到今年春节,开展并组织了元旦、春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重点对网吧、南禅寺书城、音像制品以及印刷企业等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对辖区内小商品集散地进行了摸底走访检查,出动检查人员32人次,出车18辆车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93家次;累计发放“扫黄打非”宣传册200余份,收缴盗版光碟350张、非法出版物1737册,取缔无证无照的书摊、音像零售3处,对1家未接规定接纳未成年上网的消费的违规经营网吧给予了停业整顿一个月的行政处罚。期间举办了一期网吧业主网络管理培训班。
 
   在检查中,检查人员结合冬季对营业性场所防火安全工作的要求,对被检查单位的消防设施和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场所负责人进行了防火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双节期间,确保全区文化市场安全无事故。
 
   2、组织实施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治理“净网”行动。
 
   根据上级要求,从3月起,联合公安、南禅寺商城管理处等部门对有关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进行了一次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治理“净网”行动执法大检查。
 
   在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治理“净网”行动中,重点对南禅寺书城及周边各书报、摊点的检查,同时对网吧内浏览不健康网页、网站、印刷企业违规承印等行为也进行了严格检查。结合印刷企业年检工作,举办了印刷行业管理人员政策法规培训班,并进行了法规知识和业务知识的考试。
 
   3、组织开展文化市场安全生产规范经营专项整治行动。
 
   围绕文化市场安全稳定及文化企业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我局专门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严格考核机制,在年初与各文化企业单位签订201x年度安全工作责任书,以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稳定。我局从4月初至9月底,我局与区安监、消防等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全区文化企业单位和文化市场经营场所进行了“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对43家网吧、53家印刷企业、27家歌舞娱乐场所进行了联合执法大检查,并召开文化市场“安全生产、规范经营”联合整治工作会议,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明确的整改要求和时限,确保了市场的安全。
 
   4、开展暑期净化未成年人社会文化环境“蓝天行动”。
 
   进入暑期,我们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迎检工作扎实开展“蓝天行动”,着重围绕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出版物市场、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文化稽查力量相对集中、市场检查频次增高、专项整治效果明显。对网吧经营业主进行法律法规培训,组成两个检查组,开展“拉网式”的检查。同时还积极发挥街道文体站和地区“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的作用,延伸了文化市场监管面。对出版物集中销售点、音像制品零售市场和中小学校周边开展净化行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健康文明的文化网络环境。整个专项行动共检查网吧56家次,限令整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9起,查处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8家。期间还顺利完成省文明办等七个部门对我市的督查工作。
 
   5、开展印刷企业大检查
 
   严格对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相关要求,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行业的QQ群、举办政策法规和安全生产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提高对印刷企业、出版物经营单位的守法经营、规范经营的理念。自行动开展以来,全区共组织印刷企业、出版物经营单位等经营业主法律、法规知识、防火安全培训班共4期,受训人数213人次。
 
   6、开展以网吧为重点的文化市场整治月专项行动
 
   从7月至9月,我局围绕网吧管理、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环境和文明城市创建迎检等工作重点,加大了对全区网吧的监管和对违法违规经营网吧的处罚力度,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的效果明显。行动中对网吧经营场所违法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证照不齐全,警示牌、提示牌应在没有在显著位置悬挂、“黑网吧”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期间共检查网吧104家次,排除安全隐患5处,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8家,行政处罚8家,其中网吧接纳未成年人6家,擅自停业技术监管措施的网吧2家。
 
   通过开展此次的网吧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了未成年人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作落到实处,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组对网吧的现场测评中,我区被暗访到的一家网吧受到了好评。
 
   7、开展查堵反制香港反动出版物活动专项治理“清源”行动
 
   根据“清源”行动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我们坚持“宣传教育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将书刊、音像、打字、印刷各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复印成册,利用经营业主培训、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制订行业经营管理制度,张贴上墙。我们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日常监督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巩固“净网”行动成果,坚决封堵销售传播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的境外网站,加大对政治性有害出版物检查力度。开展活动以来,我局与区公安、工商管理等部门联合出动检查4次,自行组织94人次,共检查辖区印刷企业、出版物市场经营单位、游艺娱乐场所、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等233家次,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300余张(册),取缔无证经营的书报亭零售摊点3家、音像制品零售摊点2家,有力地促进了我区了“扫黄打非”工作的深入开展。
 
   另外,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我区在11月至12月期间开展文化市场“扫黄打非”的“秋风”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打击非法报刊、非法网络报刊,深入整治违法违规编印传播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等,深入追查制售源头。依法取缔未经批准设立的报刊发行机构,惩处一批以记者名义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的不法分子。目前此项行动正在开展中。
 
   8、开展全区文化娱乐场所的整治月活动
 
   结合省文化厅“关于换发《娱乐经营许可证》的通知”要求,根据我区文化娱乐行业实际,组织开展全区文化娱乐场所整治月活动。对辖区内注册登记的歌厅、舞厅和电子游艺厅等娱乐场所,尤其是地处繁华地段、旅游景区、学校周边环境等重点部位的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对查有重大安全隐患且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整改的单位及时移交公安消防部门处置。
 
   截止10月底,共与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6次,检查辖区文化市场经营单位620余家次,出动行政执法人员250余人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4000余册,取缔无证经营的书报刊零售摊点5家(处)、音像制品零售摊点4家(处),排除消防安全隐患29处,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单位9家,举办各类行业业主会议或政策法规培训班7期。同时,受理文化市场各类投诉举报电话11起,处置11起。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尽管我区文化市场管理所现在的人手非常紧缺,但在局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全局上下通力合作,新老人员相互帮助,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紧缺,去年文化市场管理所有3名老同志相继退休离岗后,新人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对开展文化市场管理、行政执法检查和行政许可等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另外至今未配备专用的执法车辆,在开展对文化市场的行政执法过程中不够严肃。
 
   二是在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中,一些小型、微利的印刷企业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抓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相对较差;部分单位基础台账资料工作做的得不细、抓的不实;有些小型歌舞厅的管理较为薄弱,灭火器材配备不足、超过有效期限、场内吸烟、无日登记台帐等现象;
 
   三是网吧违法违规经营现象仍然存在,个别网吧业主守法经营、文明经营意识不强。
 
   四是一些经工商批准发照的酒吧、茶吧未经批准擅自开设卡拉OK活动时有发生,存在着超范围经营现象。南禅寺书城地下室接纳未成年人在摊位中上网玩游戏、流动摊点出售违禁出版物等举报还存在。
 
   三、明年工作思路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文化市场监管网络制度。继续保持和发扬文体局主要领导亲自抓文化市场管理,分管领导直接抓专项整治行动计划,文化市场管理所具体实施各项管理措施和开展行政执法检查的好的做法。进一步完善“局、所、站”三级监管网络机构,形成“专业为主、专群结合”和“上下齐抓共管、各保一方平安”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格局。积极探讨和创新对文化市场监管方式,充分发挥社会“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辖区的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二是以“扫黄打非”为主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扫黄打非”成果。为净化南长文化市场,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坚持以“扫黄打非”工作贯穿文化市场全年的主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扫黄打非”成果,保持和发扬以往在文化市场管理中的好做法和成果。
 
   三是以“专项整治”为重点,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围绕省、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的“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学校周边文化和治安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和网吧、印刷行业、娱乐场所、出版物市场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的执法检查等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特别是针对社会反响较大的行业,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打重罚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以努力净化我区文化市场。
 
   四是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进一步增强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守法经营的自觉性。按照省、市文化主管部门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要求,要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对网吧、印刷企业、文化娱乐场所和书报刊零售等经营业主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和考试,动员广大文化市场经营企业业主积极投入“倡导文明经营、创建平安场所”活动,共同营造文化市场经营企业守法经营、规范经营、文明经营的良好氛围。
 
   五是以“权力运行”为机制,进一步推进行政指导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随着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工作要求,注重抓好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行政指导工作和文化市场管理制度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和服务窗口人员的政策法规的学习,严格按照法定职能、法定要求、法定程序和法定期限,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01x年11月12日

年度文化工作报告

8. 如何通过繁荣文化生活促进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广泛开展而蓬勃兴起的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也是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使三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和造就“四有”社会主义公民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兴起到发展,都始终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中,体现着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体现着群众的首创精神、参与意识和创造新生活的精神风貌。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于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特点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四个突出特点,即群众性、实效性、综合性和创造性。与此相联系,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应该遵循四个原则,即群众主体原则、求真务实原则、综合治理原则和开拓创新原则。
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
1、公民道德建设。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下发通知,正式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党中央全面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文件,是建国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批准下发的专门规定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文件,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文件。《纲要》系统地回答了当前道德建设领域需要注意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强烈愿望,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美德、中国革命传统道德,又体现了新时代道德精神;既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先进文明成果,又吸引和借鉴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是一个相互联结、层层递进的比较完整的公民道德建设体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基本内容和要求,也符合道德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使规范简明易行。《纲要》指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为当前社会树立起了一个新的道德标尺,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工作、生活、做人的规范和准则。 

2、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创建文明城市,要以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序为目标,城市的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城市的管理状况与文明程序,最能反映出城市领导集团的综合领导能力和市民的精神面貌。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是衡量城市的文明程序和市民的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创建文明城市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狠抓城市市容、市貌的整治,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我市几年来开展了“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大力倡导“十不”、“五要”、“五做到”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①提高市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首先必须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其中,建立并进一步完善市民的城市的城市意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城市意识就是在建设和发展城市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的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一套观念和态度。为了提高市民素质,净化社会风气,我国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大规模的评选文明家庭的活动。我市也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评选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活动。只有提高市民素质,发展城市经济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才会有坚实的基础。②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要针对城市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形式,通过制定和完善市民公约、市民守则,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文明小区、文明社区等多种创建活动和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多种道德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市民提高文明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和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③大力创建城市优美环境。抓好市容环境卫生,公共场所环境整洁,治理卫生死角,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开展植树造林,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覆盖率。搞好环境保护,广泛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大治理环境污染的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环境质量。④努力维护社会优良秩序。坚持综合治理,做到群防群治,加大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范和管理措施,切实保障市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努力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加强交通法规的教育宣传,解决道路拥堵问题。整顿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加大打击犯罪的力度,坚决制止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滋长蔓延,促进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⑤全面提供社会优质服务。在各行各业特别是窗口行业推行优质规范化服务,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市民提供完善、方便、周到、及时的服务。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为优质对象和特困群体的服务工作落到实处。⑥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科普活动,积极开展全面健身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⑦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搞好城市规划,结合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的居住、卫生、交通和通信条件,增加科学、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设施,加强道路、环卫、环保等公共设施建设,为市民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⑧坚持以创建文明社区为重点。社区是现代城市的基础,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创建文明社区要把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和任务加以具体化。要着力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努力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大力搞好环境治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努力维护社区秩序,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保障;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为居民生活排忧解难;广泛组织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文明社区活动。⑨深入实施文明城市“六个一”标志性工程建设。这是我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的主要做法,具体包括一座市标、一个文明建设展馆、一个文化广场、一批文明市民学校、一批文明示范街路、一批文明社区(小区、楼院),在推进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广大农民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追求高尚文化生活的伟大创造,是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农村基层的有效载体。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①切实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政策教育;进行民主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②大力普及农村科技、教育。要广泛深入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增强他们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紧密结合农村生产实际,组织农民开展读书用书活动,学习文化,学习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③努力繁荣农村文化。建立健全并管好、用好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抓好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文体活动。④搞好农村社会治安。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动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实行依法治村。搞好民事调解,妥善处理新时期的农村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各种利益纠纷的热点问题。⑤切实改善村屯环境。这是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突破口,要为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提高电视、电话、自来水入户率,解决入厕难、行路难、吃水难的问题,积极开展生态型文明村建设。⑥坚持从创建文明户抓起。农户是构成农村社会的基本细胞。创建文明农户是创建文明村镇的基础工程,抓好文明户创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才能进村、入户、到人。我市重点是抓好“十星”文明户创评和“新农村建设中心户”。⑦积极开展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工作。这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组织文明单位与村镇结成共建对子,共同搞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4、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文明行业是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主要特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先进行业。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①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职业行为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创建文明行业的基础性工作。搞好职业道德教育,要根据行业特点,针对突出问题,制定和规范各自行业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进行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规范教育,促使良好职业行为的养成。要通过多种方式,使职工具有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过硬的业务服务技能。②推行优质规范服务。优质规范服务是创建文明行业的基本内容。推行优质规范服务,是一个融思想教育、规范行为、完善管理、强化监督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行业特点,制订具体服务规范,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要把优质规范服务贯穿到正在开展的社会承诺、满意服务、百城万店无假货、青年文明号等活动中。③纠正各种行业不正之风。要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针对突出问题,开展经常性的行业作风整顿。要抓住与群众关系密切、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工作部位和环节,完善规章制度,防患于未然。要积极接受社会监督,注重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要重视行业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良好行业风尚的形成和弘扬。④坚持依法创建,提高文明单位创建水平。文明单位是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的晋档升级要逐级进行,实施目标管理。各级文明单位两年命名一次,命名满四年的单位重新申报,考核命名。
四、当前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城区党委:一是要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把握营造氛围、打牢基础和提升品味三个重点。市电视台要在黄金时段播出文明市民标准及市民文明礼仪知识,在城市入、出口处书写肇东精神标语,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楼院板报书写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市民干事创业热情,建设和谐、发达新肇东的宣传标语口号,增强市民关心城市、建设城市、美化城市、爱护城市的责任感,营造全民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要抓住2008年“社区建设年”有利契机,加大对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的指导,从制度建设、活化载体入手,深入开展“四进社区”、“邻居节”活动,理顺社区创建机制,营造社区文明风尚,为群众排忧解难,促进邻里和谐,切实改善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管理有序、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人际关系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年底前省级文明社区新增1个,绥化市级文明社区新增4个。
二是要抓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根据对全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调查和了解,目前全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对文明单位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对文明单位的含义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不规范,注重抓建设,忽视抓管理以及条块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我们应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使全市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再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方面搞好建设,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同时在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方面下功夫,组织德育教师编好、用活以培育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引导和促进尊师重教、严谨求实、勤奋学习、积极向上、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设置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广泛开展典籍诵读活动。二是要抓好社区德育工作。继续抓好专职德育教师进社区工作,上半年对进驻社区的33名德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上岗,年终进行全面考核,合格的继续任用,不合格的适时调整,同时组织开展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向绥化市和省文明办推荐。三是要抓好环境建设。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解决校园周边噪音问题。
2、农村党委:按照新农村建设和绥化市“四个行动”要求,坚持以“三个十”创评和中心户建设为载体,重点抓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创造新环境工作,形成全市文明村镇建设区域连片创建、规模推进、整体升级格局。一是抓典型带动。二是抓共建拉动。三是抓活动促动。四是具体工作考核目标。1、领导高度重视文明村镇建设工作。2、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宽裕。3、农民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4、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5、积极推进镇、乡、村、屯示范带建设。6、深入开展文明村镇“三个十”创评活动。7、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工作。8、以“十个起来”(检查看实物、看活动档案记录)为牵动,推进“三个十”、“中心户”创建活动上档次上水平。9、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0、切实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