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评价

2024-05-13

1. 红楼梦的评价

《红楼梦》这种电视剧,评论起来很有压力,因为它就是一个经典,一部经典评价,一不留神就能当了陈词烂调。我都不知道我该用什么角度来评价这部剧,因为多半都是谁谁谁之后再无谁谁谁,跟着说了,就普通了。

而我却是有点想更加特别一点,那么我从一个比较另类的感受去评论一下这部片吧。
首先,这部剧的演员不可否认是非常成功的,每一个都像是从小说里面走出来一样,剧情在道具准备上也比较细心,每一个场景都准备得很精心。像服饰,演员表情,动作,都很到位,每一个人设都是书中所言一样。

像这里面的皮裘披风,这两样服饰,在那个雪天里面,是用来御寒的,我也就在这部剧里面,看到的古装剧的披风起到了这种作用,其他的古装片里面的这种服饰,总感觉就是用来当配饰用的,单纯用来耍帅,而这部片子里面却不会,并且在衣饰上,能看出来它们真真的是价值不菲。

但是,这部片坏就坏在太精致了,红楼梦跟别的剧不一样,它是可以说是一部古装片,讲大户人家的故事,这种故事精致起来了,就有很多规矩,规矩一多,剧就没有非红迷喜欢的没那么多规矩的东西,所以说《红楼梦》这部剧经典是经典,但它的重播率并不高,因为它不是面向大众化的。甚至有些半懂不懂的人,在吹嘘看红楼梦是一种逼格比较高的时尚。

我看的第一集《红楼梦》,那时候是初中语文老师在淘治我们情操的时候,介绍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那时候的教学条件不是很好,老师是从自己家里面把电视搬来了,还带了碟机。看那部片的时候,除了林黛玉从轿子里面出来时,那只手比较让我惊艳以外,其他的其实觉得非常的无聊。

然后是黛玉葬花时候的剧情,确实是很美的一种画面,也说得上是唯美,还特别伤感,主要是演员长得美,还演得非常好,才不会引起什么诟病。因为说真的,一个深闺女子,拿个小锄头去埋花瓣,这行为挺中二的。

红楼梦这部片子,在书算名著,在电视算经典,是各路演员争相翻拍的对像。只是陈晓旭的版本着实经典,造成了现在拍的都不伦不类。

总的来说,《红楼梦》这部剧,是很经典的电视剧,但是,因为它的受众问题,注定没法跟同是四大名著改编的《西游记》人人喜欢。红楼梦被后面几代人传颂熟知,其实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是因为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的去世。才慢慢的对这部剧上心的。

红楼梦的评价

2. 红楼梦的评价

鲁迅评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王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周汝昌的:
《红楼梦》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

3. 对红楼梦的评价

红楼梦》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 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 《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归根结底,应称之为中华之文化小说。因为这部书中充满了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却表现为“通之于人众”的小说形式。如欲理解这一民族文化的大精 义,读古经书不如先读《红楼梦》 ,在曹雪芹笔下,显得更为亲切、生动、绘声绘影,令人如 入篇中,亲历其境,心领其意。 诗曰: 中华文化竟如何?四库难知万卷书。 孔孟不如曹子妙,莲花有舌泪凝珠。 中华文化此中含,含笑悲欢味自耽。 若能获麟同绝笔,春秋舌拙色应惭。 很多人都说宝玉是礼教的叛逆者,他的思想言谈行动中确有叛逆的一面,自不必否认。但是 还要看到,真正的意义即在于他把中华文化的重人、爱人、为人的精神发挥到了“惟人”的 新高度,这与历代诸子的精神仍然是一致的,或者是殊途同归的。所以我才说《红楼梦》是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另: 甲戌本凡例诗: 终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对红楼梦的评价

4. 红楼梦的评价

红楼梦写了一个边缘人。何为边缘人呢?其实也就是贾雨村说了秉正邪二气所生的那些人,如李後主 宋徽宗 阮籍之流游离在世俗价值体系之外的这麼一批人,世俗价值体系说简单点就一个字就是利,司马迁说的好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冉冉皆为利往”,多少人为利死为利亡,为它哭来为它忙,为它笑来为它把良心藏。但世界上就有一些人反传统,不在乎金银珠宝,只在乎美人喜乐,山水花鸟,具体到本书主人公宝玉,他就是反对世俗的仕途经济,厌恶为利改变的势力边缘人,热爱自然之美,喜欢花鸟虫鱼,尤其喜欢青春不知世的少女那乾净纯净的灵魂,他在世俗世界裏毫无价值,既不会赚钱也不会当官,现代社会你要是这样的人一样没人会认同你,但作者另辟蹊径,把世人眼中毫无价值的“三无”人员说成了世间少有“意淫”之辈。
曹雪芹在小说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就是情教,情是动词,就是爱别人,爱什麼人呢?情情之人,爱那些有情的人。他反对世俗世界对人性的摧残和折磨,同情那些被世俗折磨到体无完肤,甚至死於非命的人,小说最後他描绘的一帮可爱的青春少女一一死亡,所谓“白茫茫一片真乾净”,这是对这种摧残人性,压抑个性的礼教最强烈的控诉,他也在书中树立了如妙玉 晴雯 宝玉 黛玉也包括宝钗这一批以不同方式反抗这种礼教的人物。当然这并不是红楼梦的全部,但是只凭这一方面红楼梦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更何况他远比这更丰富,他在表达自己这种以情入性,情可情之人思想之外,还在书中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生活状态以及思想状态 民风习俗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还有他书中的诗词对清朝诗词的贡献,所以红楼梦就是一部深度广度都达到一个空前水准的小说,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比如对于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红楼梦对小人物的关怀就是其他任何小说都达不到的程度

5. 红楼梦的评价

红楼梦体现了作者对边缘人 小人物的人文关怀,何为边缘人?其实也就是贾雨村说了秉正邪二气所生的那些人,如李後主 宋徽宗 阮籍之流游离在世俗价值体系之外的这麼一批人,世俗价值体系说简单点就一个字就是利,司马迁说的好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冉冉皆为利往”,多少人为利死为利亡,为它哭来为它忙,为它笑来为它把良心藏。但是世界上就有一些人反传统,不在乎金银珠宝,只在乎美人喜乐,山水花鸟,具体到本书主人公宝玉,那他就是反对世俗的仕途经济,厌恶为利改变的势力小人,热爱自然之美,喜欢花鸟虫鱼,尤其喜欢青春不知世的少女那乾净纯净的灵魂,他在世俗世界裏毫无价值,既不会赚钱也不会当官,现代社会你要是这样的人一样没人会认同你,但是作者另辟蹊径,把世人眼中毫无价值的“三无”人员说成了世间少有“意淫”之辈。小人物就好理解了,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悲哀,也有他们的冷漠於麻木,但是曹雪芹还是很同情他们,他笔下的边缘人有些也是小人物,有些不是。其实他就是在世俗价值体系下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就是情教,情是动词,就是爱别人,爱什麼人呢?情情之人,爱那些有情的人。他反对世俗世界对人性的摧残和折磨,同情那些被世俗折磨到体无完肤,甚至死於非命的人,小说最後他描绘的一帮可爱的青春少女一一死亡,所谓“白茫茫一片真乾净”,这是对这种摧残人性,压抑个性的封建礼教最强烈的控诉,他也在书中树立了如妙玉 晴雯 宝玉 黛玉也包括宝钗这一批以不同方式反抗这种礼教的人物。当然这并不是红楼梦的全部,但是只凭这一方面红楼梦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更何况他远比这更丰富,他在表达自己这种以情入性,情可情之人思想之外,还在书中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生活状态以及思想状态 民风习俗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还有他书中的诗词对清朝诗词的贡献,所以红楼梦就是一部深度广度都达到一个空前水准的小说,四大名著其他三部和他差距真不是一点半点,甚至我认为他是世界第一小说,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比如对于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红楼梦对小人物的关怀就是其他任何小说都达不到的程度。

红楼梦的评价

6. 对红楼梦的评价

1、林黛玉 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 
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薛宝钗 牡丹 
艳冠群芳 诗“ 任是无情也动人”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任是无情也动人。 
3、元春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望家乡, 
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4、迎春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5、探春 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 
诗云: 
日边红杏倚云栽.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6、惜春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 
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 
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7、王熙凤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8、史湘云 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 
诗道是: 
只恐夜深花睡去.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9、秦可卿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 
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 
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10、妙玉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 
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 
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11、巧姐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12、李纨 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 
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讯!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7. 红楼梦 书评

红楼梦书评 山中高士晶莹雪 睿藻仙才淑仪风 好一个蘅芜素馨——薛宝钗! “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薛宝钗一出 场,作者就写出了她的美貌与品格,勾勒出一个封建淑女的形象。然 而,作者借红楼梦所表达的是一种对封建社会的不满与鞭挞的情感, 因而如宝钗这类集贤良淑德于一身的大家闺秀也注定了悲剧命运。 “德言容工” 四德俱全是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基本要求, 宝钗品格端方、 谨言慎行、沉静淡泊、温柔和平,在她心中“女子无才便是德,贞静 为主,女工居次,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 信仰者。在这一方面,黛玉与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黛玉从不会规劝 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但也不能因此将宝钗定义 为“大俗人一个”。相对于贾政、王夫人等人而言,宝钗不是封建大 家族的统治者,虽说是主子,但她的手中并没有统治权力,就连自己 的命运也掌握在封建统治者的手中。她迫于封建统治的压迫,受封建 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其性格的形成与她的生活背景和接受 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林黛玉自幼丧母,林如海身为父亲忙于政务无 暇照料女儿,且晚年得女自然宠溺十分,相对与宝钗严格的教育,黛 玉自然是轻松自由了许多,缺少了封建观念的灌输,黛玉的性格才显 得更为清新。虽守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但宝钗的学识 却是为人所叹赞的。她天质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 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 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 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她的诗 歌创作别有新意,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在大观园的诗人 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 宝钗冰雪聪明善解人意, 在与周围姐妹的相处中体现出一种长者般的 风度。黛玉起初对宝钗是怀有敌意的,总认为她“待人极好”是“有 心藏奸”,然而宝钗却装作不知,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回 家归来后,将自己的笔墨等文房工具赠与黛玉。她也能在酒令中察觉 黛玉“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失语,保护黛玉免 受谤议的从旁点拨,让黛玉深为感激,那一番女子“识礼守分”“得 重于才”的说教,更是让黛玉心下叹服。对探春、惜春等姐妹也是关 心有加。心直口快、性情豪爽史湘云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 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 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 真情流露, 而是常常深隐心机。 黛玉的悲剧一部分取决于她的不会 “做 人”,在贾府旁人的眼中,黛玉脾性古怪,为人胸襟不够宽广,且常 爱使些小性子,在宝钗的对比下,这些就显得更为突出,这也是继金 玉良缘外贾府统治者择宝钗弃黛玉的另一原因。 “会做人”是宝钗的 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 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 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 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另一方面,她又善 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 系。不论是对贾府统治者的讨好奉承,还是对被压迫者的收买笼络, 都显示着她虚伪矫情的一面。 但在这个封建统治的社会背景下,谁都避免不了悲剧的命运。如此一 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最终也葬送在封建礼教的毒害之下。 终不过是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啊!

红楼梦 书评

8. 对红楼梦的评价

这是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
出自《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小引》,鲁迅先生在讲授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时说这句话,但《中国小说史略》上并无这句话。
《绛洞花主》小引
《红楼梦》〔2〕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3〕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但在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大约也止能如此;即使出于续作,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惟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
现在,陈君梦韶〔4〕以此书作社会家庭问题剧,自然也无所不可的。先前虽有几篇剧本,却都是为了演者而作,并非为了剧本而作。又都是片段,不足统观全局。《红楼梦散套》具有首尾,然而陈旧了。此本最后出,销熔一切,铸入十四幕中,百余回的一部大书,一览可尽,而神情依然具在;如果排演,当然会更可观。我不知道剧本的作法,但深佩服作者的熟于情节,妙于剪裁。灯下读完,僭为短引云尔。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四日,鲁迅记于厦
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