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下1962中印战争

2024-05-15

1. 介绍下1962中印战争

起因: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一条麦克马洪线种下了边界纠纷的祸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未至六十年代初,印方不断升级边境冲突。1962年8月至10月,中国曾反复建议中印双方在官员报告的基础上讨论中印边界问题,但印度却坚持要中国从西段自己的大片领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国东段撤出位于“麦线”以北的扯冬地区,以北作为同意谈判的先决条件,这就断然关闭了和平谈判之门。 1962年10月,印度当局错误地估计形势,在大国支持下,向我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我西藏、新疆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经过: 这次自卫还击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进行。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历时1个月,经历了两个作战阶段。 第一阶段,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反击方向为克节朗——达旺地区。战前,印军在东段和西段的兵力为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约 22000人。我军投入作战的部队有:西藏边防部队4个多团、新疆边防部队1个多团和昌都、林芝、山南分区的部队。在克节朗方向,我军根据印军布势前重后轻、翼侧暴露、正面宽、纵深浅的特点和地形情况,采取了从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敌的战法。自20日上午7时30分开始反击至当天下午,便大部歼灭了该地印军。接着,分兵5路,齐头并进,乘胜追击,于24、25日,先后进驻车新桥、达旺等地。在西段地区,我军于20日8时25分对入侵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发起反击,经1小时战斗,全歼该敌。21日乘胜扩张战果,至23日便全部扫除了班公湖两岸及其以北地区的31个印军据点。随即挥戈南下,反击巴里加斯地区之敌,歼其一部。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也于10月20日实施反击,先后拔除敌据点多处,进占易古通、马尼岗、塔克新和哥里西娘等地。第一阶段作战至此便告一段落。 第二阶段,自11月16日至21日,主要反击方向为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和瓦弄地区。 战前,印度当局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使东西两段总兵力增至3万人。我军投入作战的兵力也增加到13个多团并一部分炮兵。在西山口至邦迪拉方向,我军根据印军布势特点,以部分兵力反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部分兵从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背腹;另以部分兵力实施远距离、大纵深的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断敌退路。这样,便形成了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的多路向心合击,经1天激战,我军占领西山口、德让宗、申隔宗,歼灭印军一部。19日,占领邦迫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近千名逃敌。 尔后,主力即在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一部分兵力继续向南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和鹰窠山口一线。在瓦弄方向,我军一部于16日晨发起反击,歼敌一部,印军第4军军长和第11旅旅长仓皇逃走。我军在当天下午即占领瓦弄,一部就地搜剿,另一部分兵向南追击,至21日,先后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古底,逼近传统习惯线。在西段地区,我军于11月18日至20日,清除了残存在我境内班公洛地区的6个印军据点,歼灭大部守敌。在东段中部,我军也于11月18日开始反击,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歼敌一部。 结果: 1962年11月21日24日,中印边境中国边防部队接到了毛泽东签署的命令。 总参谋部用特急电报下发到各部队。电文如下: 西藏军区前指、军区、丁指、康指、新疆军区并成都、兰州、北京军区:为进一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中央决定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为了促成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我军决定于11月22日零时起,主动停火,并于12月1日开始,主动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内侧20公里地区。 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到1962年3月1日全部后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这是中国政府出于保持中印友好关系的愿望,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 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将在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擦拭维修,将缴获的其他军用物资进行整理包装,于12月中旬交还给印度。对被俘人员,一律不杀、不打、不骂、不侮辱、不没收私人财物。生活上给予优待,受伤者给予治疗。 中国军队后撤后,印军自1963年开始,又逐步向前推进,继续侵占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大片领土。对此,中国政府仍以维护中印两国的传统友谊为重,继续主张通过和平淡判协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30多年来,尽管中印两国进行了多轮会谈,但由于双方意见分歧较大,中印边界问题仍无长足进展。

介绍下1962中印战争

2. 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遗产?


3. 1962年中印战争是怎么回事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藏南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历史背景
  印度政府策动和支持的西藏农奴主叛乱遭到失败,对中国西藏执行扩张主义的幻梦破灭后,尼赫鲁公然抛弃中印友好的旗帜,把中国政府谋求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努力和克制忍让视为软弱可欺,进而得寸进尺,对中国步步进逼。尼赫鲁扩张主义的逻辑是:“我已经侵占的地方是我的,我想要侵占的地方也是我的。昨天我可以侵占你一寸,今天我就可以侵占你一尺。”对尼赫鲁来说,中国要还不撤出他要侵占的土地,他就施行前进政策”,直到采用战争手段。这样,从1961年开始,尤其是从1962年4月起,印军在中印边界西段中国境内先后设立了43个军事据点。印度政府侵占我国领土后部署对华战争的规模和程度,都超过了过去的英帝国主义。当时印度立场:在东段已将中国军队“赶回两英里”,在西段全线向前推进,欢呼并祝贺尼赫鲁取得了“拿破仑式的大胆的规划所取得的独一无二的胜利。”见1962年7月7日印度《闪电》报。在此情况下,尼赫鲁得意忘形,一再悍然拒绝中国政府多次提出的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决心铤而走险,诉诸武力。

1962年中印战争是怎么回事

4. 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遗产呢?


5. 1962年中印战争的事是怎么回事

中印战争 
最近大家对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中国军队主动撤军至战争前的实际控制线一事,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最普遍的看法是,中国在领土上吃了大亏,便宜了印度。我曾经有一本珍宝级的书,叫《中印边界战争》,后来叫人偷了,现在告诉大家一些不广为人知秘密。 
    大家都知道,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分东线和西线两条战线,东线又有两个战场,亚东战场一线和达旺战场一线,东线是成都军区打的,西线是新疆军区打的。 
   
    先说东线达旺战场,为什么先说它哪?这是大家最熟悉的部分,国人最熟悉的麦克马洪线就在这里,这里也是中印战争的主战场,印军考尔中将的部队就是沿达旺--邦迪拉--德让宗一线展开的,中国军队的反击最早就是在这一战场打响的,战争一开始,中国军队就打垮了达维尔准将的一个旅,俘虏了达维尔准将,打过了麦克马洪线,中国军队宣布就地停战,等待印度回应。在这期间中国军队紧急修了一条简易公路,保证了战争物资的供应。中国军队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拿下达旺,但拿下达旺后,一清点战果,发现俘虏的人数与打垮的印军数量相差太大,达不到战前定下的要打出30年边界安全的目标。正好这时藏民来报告说,印军的增援部队分三部分正沿德让宗--达旺公路展开,准备攻击达旺,战机显现,中国军队立即兵分两路,一路沿公路迎击印军,另一路沿贝利小道堵印军的后路,结果把印军一个半旅加一个师部夹在了达旺与邦迪拉之间,这就是中印战争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就有一个战士击溃印军一个炮连,缴获四门大炮。八个战士俘虏180印度兵。半个紧急凑起来的连(本来这是一个从贝利小道穿插过来的加强连,等从深山密林钻出来一看漫山遍野的印度兵,以为已经没有了成建制的印度军队,也就漫山遍野地抓起了俘虏,收都收不回来了,这个连有更重要的任务),就这半个连的30来名战斗人员,硬是在邦迪拉外阻击了装备齐全的3000印军,印军打了几次冲锋死了几百人还是无可奈何,最后还是师部的参谋向师长建议说,有一条几乎没走过人小路,可以突围,但就是不知还能不能走,师长破口大骂“他*的,能走不能走就这一条路,不走还在这等死吗?还不快走”。印军丢弃了所有重武器,沿小路狂奔,后面那半个连还穷追不舍,途中遇到那个连的副连长带的一个重机枪班在桥头阻击,打光所有子弹后,眼睁睁地看着800多印军蜂拥而过。这个连的任务本来就是切断这条小路,副连长带的掩护部队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任务,连长带的主力却光顾抓俘虏了,但念在阻击印军主力有功(别的穿插部队没有及时赶到),降职使用,连长和副连长就地掉了个。 
   
    中国军队沿公里一路狂追,打到了德让宗,其中一个连的先头部队,比逃跑的印军还跑得快,在印度人目瞪口呆的眼皮下,一枪不发,穿城而过,一掉头又把印军堵在了德让宗,就在这个连吃饭休息挖工事时,后面来了一个车队,战士们枪都来不及拿,这个庞大的车队就进了德让宗。 
   
    等打下德让宗才知道,车里全是英美两国紧急援助印度的第一批先进武器,连封条都没拆,就急急忙忙送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其中就有美国当时最先进的M16步枪。德让宗战斗中,牺牲了一个副教导员(副营级),这是中国军队在整个中印边界反击战中阵亡的最高级别的军官。 
   
    当时一队中国士兵打的兴起,收不住脚了,只管往前打,突然一个士兵目瞪口呆地就不敢往前走了,后面的人上去一看,妈呀,前面怎么就没有山了,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德问指导员,我们是不是打出印度了,打的美国了。指导员一挺肚子骄傲的说,知道啥?前面就是印度次大陆了,再往前你就掉印度洋里了。 
   
    战后,中国军队撤军过了达旺(就是第一阶段停战的地方),然后又宣布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就到了俘虏达维尔准将的地方。

1962年中印战争的事是怎么回事

6. 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遗产?


7. 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遗产呢?

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中国在短短30天内就击溃印军,大捷取胜!而后仅仅过了5年,印度“另起事端”在1967年再次挑衅我军,我军乘胜逐北即刻回击,再次将印军攻回老巢,不敢再犯!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记忆追溯到1962年,彼时的中国正处于三年大饥荒时期,而依仗着美苏英作为靠山的印度,便打算要来一回“趁火打劫”,那时的印度军队大肆越过中印边境,并在我国境内筑碉堡、占领地。我国曾对其发出警告,但印度置若罔闻,我军的一再忍让克制,换来的确是印度变本加厉的挑衅,为了保卫神圣的祖国领土不受侵占,在同年10月20日我国进行了反击战。

那时战争条件异常艰苦,我国正面临自然灾害饥荒时期,全军将士的一日三餐都成问题,再加上中印边界线地势险阻,将士们都是铆足一口气才坚持下来的。查阅中印边境地图可以发现,两国的边境线跨度很长,并且大都是高原地貌,空气稀缺、道路陡峭,这些条件对于徒步行走的军队而言就显得尤为艰难,许多士兵在行进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

但秉承着“忧国忘家,捐躯济难”的信条,我军将士转战千里奔赴边界战场。虽然那时我军的武器装备较为落后,但在经历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大型战役后,我军的士气及作战能力极为强悍。相比之下当时印度的士兵个个都像“绣花枕头”,并没有几回实战经验,这也让我军从10月20日一路快刀斩乱麻,在短短30天就结束了这场战争,据资料记载,此次战役中印军被击毙人数达4900多人,俘虏3900多人。
本以为经历了这一遭战事后印度会有所收敛,没曾想只过了短短五年,印度军方便再次蠢蠢欲动,屡次越境中印边界线,进行偷建工事、移挪界碑等行为。我国秉承着大国信念一再忍让,结果印军驻锡金的112旅公然强行越境修筑铁丝网,不听劝阻打伤我国士兵,并用机枪扫射公然发起军事挑衅。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1967年9月11日,我军愤然发起反击,迅速集结30多门迫击炮对印军的挑衅予以回击,在历经了4天之久的战事后停止攻击。资料显示此次作战印度伤亡数为607人,印度最终举着白旗到边境取回伤亡者。

然而事件并未完结,10月1日中午时分,印度军方一名排长带着7人小队入侵我国边境,企图俘虏我军士兵出境,见得此景,多名将士上前奋力抵抗救下我军士兵,在冲突过程中我军一名士兵不幸死亡。印军气焰更加嚣张,以迫击炮向我军指挥所射击,我军集结31团炮3连2个排火力全开回击印军。3门82炮对305号敌方火力点进行射击,随后3门57炮支援,对敌方的301号地区全力射击。

据资料显示,在1967年的中印自卫反击中,印军被击毙数为195人、多处工事被摧毁。两次军事挑衅均以失败告终!

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遗产?第一,遏制住了印度的扩张。
别看印度这个国家实力不强,但扩张主义却深入到骨子里面。可以印度这个国家,有帝国主义思想,只是没有帝国主义实力的国家。如果印度有一天变强,变成超级大国,绝对会四处侵略。1962年中印战争,中国取胜,彻底遏制住了印度的狼子野心,使得印度折服到现在都不敢跟中国再起战端。纵然印度很想报仇,但心里可以说被中国打怕了,没那个信心打赢中国。印度的怕,为中国边境和平,国家发展提供了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
第二,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军队敢战能战。
1962年,中国经济困难,再加上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围堵中国,是新中国非常艰困的一年。而印度又在美苏的支持下挑衅中国,测试中国军队能不能战。不过结果好的是中国边防军胜利了,这也就打破了世界两个超级强国的阴谋,保护了新中国。

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遗产呢?

8. 1962年,中印战争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