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历史文化名人

2024-05-17

1. 安徽芜湖历史文化名人

1、沈士柱
(1606—1659),字昆铜,号惕庵,芜湖人。明崇祯二年(1629),复社成立,士柱以“芜湖读书社”名义加入复社,反对阉党阮大铖。崇祯六年(1633),“钩党狱兴”,士柱离芜。
崇祯十一年(1638),士柱与陈慧贞、吴应箕、沈寿民、黄宗羲、顾杲等复社成员140余人作《留都防乱揭》,讨伐阴谋为魏忠贤翻案的阮大铖。南明灭后,士柱“归寓南湖,自号寓公”。
隐居芜湖,广散家财,支持反清义军,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蓄髦不剃,古冠大服,以示不忘明朝。清顺治十四年(1657),被捕后解南京。
顺治十六年(1659),清明日,士柱在南京凤台门外,从容就义,葬于雨花台后西首平岗之麓。其妻方氏,妾汪氏、鲍氏同时在芜殉难,葬于芜湖范罗山前。
2、徐文达
徐文达(1825-1890),安徽南陵人,清光绪年间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护、护理漕运总督。于咸丰年间为镇压天平天国起义提供后勤保障。
曾国藩曾惊喜慰问,赞赏徐文达“冒险出奇”。光绪年间在赈灾养民方面有突出功绩。对南陵县福利事业和名胜古迹的建设提供了大力资助。
3、王蔺
王蔺(?-1214),字谦仲,号轩山。乾道五年,擢进士第。为信州上饶簿、鄂州教授、四川宣抚司干办公事,除武学谕。
孝宗幸学,蔺迎法驾,立道周,上目而异之,命小黄门问知姓名,由是简记。宋庐江县(今属安徽)人,王之道子。乾道五年(1169)进士。
历官信州上饶簿、鄂州教授、四川宣抚司、枢密院编修、监察御史、礼部侍郎兼吏部、礼部尚书,升参知政事。光宗即位,任枢密院事兼参政、枢密使。宁宗即位,改任湖南军主帅。
4、贾易
贾易,字明叔。宋无为县人。7岁丧父,其母彭氏以纺绩供其上学,师事程伊川。嘉祐六年(1061)进士,派至常州任司法参军。
元祐初,为太常丞兵部员外郎,徙官左司谏,嗣后,外调怀州千御史,历任提点江东刑狱、殿中侍御史、提点淮东刑狱,升任侍御史。
徽宗立,先后任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改任刑部侍郎,历工部、吏部;以宝文阁待制,出任邓州州官。72岁卒,谥文肃。

5、欧阳玄
欧阳玄(1289~1374),字元功,号圭斋,祖籍分宜县防里村,湖南浏阳(今湖南浏阳)人,是欧阳殊之后裔 ,元代文学家。
延祐年间(1314年—1320年),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
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
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元顺帝并赠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国等称号,追封为楚国公,谥号文。享年八十五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芜湖

安徽芜湖历史文化名人

2. 安徽芜湖历史文化名人、

张孝样(1132--1169),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 陶居仁(?--1275年),号菊存,芜湖人,绍定进士,宋末以行义闻州里,官为南宋镇江录事参军。 沈士柱(?--1659),字铜,号惕庵,芜湖人。 渐江(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名画家,新安画派开创人。 肖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芜湖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

3. 安徽芜湖历史文化名人

1、沈士柱
(1606—1659),字昆铜,号惕庵,芜湖人。明崇祯二年(1629),复社成立,士柱以“芜湖读书社”名义加入复社,反对阉党阮大铖。崇祯六年(1633),“钩党狱兴”,士柱离芜。
崇祯十一年(1638),士柱与陈慧贞、吴应箕、沈寿民、黄宗羲、顾杲等复社成员140余人作《留都防乱揭》,讨伐阴谋为魏忠贤翻案的阮大铖。南明灭后,士柱“归寓南湖,自号寓公”。
隐居芜湖,广散家财,支持反清义军,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蓄髦不剃,古冠大服,以示不忘明朝。清顺治十四年(1657),被捕后解南京。
顺治十六年(1659),清明日,士柱在南京凤台门外,从容就义,葬于雨花台后西首平岗之麓。其妻方氏,妾汪氏、鲍氏同时在芜殉难,葬于芜湖范罗山前。
2、徐文达
徐文达(1825-1890),安徽南陵人,清光绪年间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护、护理漕运总督。于咸丰年间为镇压天平天国起义提供后勤保障。
曾国藩曾惊喜慰问,赞赏徐文达“冒险出奇”。光绪年间在赈灾养民方面有突出功绩。对南陵县福利事业和名胜古迹的建设提供了大力资助。
3、王蔺
王蔺(?-1214),字谦仲,号轩山。乾道五年,擢进士第。为信州上饶簿、鄂州教授、四川宣抚司干办公事,除武学谕。
孝宗幸学,蔺迎法驾,立道周,上目而异之,命小黄门问知姓名,由是简记。宋庐江县(今属安徽)人,王之道子。乾道五年(1169)进士。
历官信州上饶簿、鄂州教授、四川宣抚司、枢密院编修、监察御史、礼部侍郎兼吏部、礼部尚书,升参知政事。光宗即位,任枢密院事兼参政、枢密使。宁宗即位,改任湖南军主帅。
4、贾易
贾易,字明叔。宋无为县人。7岁丧父,其母彭氏以纺绩供其上学,师事程伊川。嘉_六年(1061)进士,派至常州任司法参军。
元_初,为太常丞兵部员外郎,徙官左司谏,嗣后,外调怀州千御史,历任提点江东刑狱、殿中侍御史、提点淮东刑狱,升任侍御史。
徽宗立,先后任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改任刑部侍郎,历工部、吏部;以宝文阁待制,出任邓州州官。72岁卒,谥文肃。

5、欧阳玄
欧阳玄(1289~1374),字元功,号圭斋,祖籍分宜县防里村,湖南浏阳(今湖南浏阳)人,是欧阳殊之后裔,元代文学家。
延_年间(1314年—1320年),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
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
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元顺帝并赠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国等称号,追封为楚国公,谥号文。享年八十五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芜湖

安徽芜湖历史文化名人

4. 安徽芜湖历史文化名人

1、沈士柱
 
 (1606—1659),字昆铜,号惕庵,芜湖人。
 
 明崇祯二年(1629),复社成立,士柱以“芜湖读书社”名义加入复社,反对阉党阮大铖。
 
 崇祯六年(1633),“钩党狱兴”,士柱离芜。
 
  
 
 崇祯十一年(1638),士柱与陈慧贞、吴应箕、沈寿民、黄宗羲、顾杲等复社成员140余人作《留都防乱揭》,讨伐阴谋为魏忠贤翻案的阮大铖。
 
 南明灭后,士柱“归寓南湖,自号寓公”。
 
 隐居芜湖,广散家财,支持反清义军,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蓄髦不剃,古冠大服,以示不忘明朝。
 
 清顺治十四年(1657),被捕后解南京。
 
 顺治十六年(1659),清明日,士柱在南京凤台门外,从容就义,葬于雨花台后西首平岗之麓。
 
 其妻方氏,妾汪氏、鲍氏同时在芜殉难,葬于芜湖范罗山前。
 
 2、徐文达
 
 徐文达(1825-1890),安徽南陵人,清光绪年间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护、护理漕运总督。
 
 于咸丰年间为镇压天平天国起义提供后勤保障。
 
 曾国藩曾惊喜慰问,赞赏徐文达“冒险出奇”。
 
 光绪年间在赈灾养民方面有突出功绩。
 
 对南陵县福利事业和名胜古迹的建设提供了大力资助。
 
 3、王蔺
 
 王蔺(?-1214),字谦仲,号轩山。
 
 乾道五年,擢进士第。
 
 为信州上饶簿、鄂州教授、四川宣抚司干办公事,除武学谕。
 
 孝宗幸学,蔺迎法驾,立道周,上目而异之,命小黄门问知姓名,由是简记。
 
 宋庐江县(今属安徽)人,王之道子。
 
 乾道五年(1169)进士。
 
 历官信州上饶簿、鄂州教授、四川宣抚司、枢密院编修、监察御史、礼部侍郎兼吏部、礼部尚书,升参知政事。
 
 光宗即位,任枢密院事兼参政、枢密使。
 
 宁宗即位,改任湖南军主帅。
 
 4、贾易
 
 贾易,字明叔。
 
 宋无为县人。
 
 7岁丧父,其母彭氏以纺绩供其上学,师事程伊川。
 
 嘉祐六年(1061)进士,派至常州任司法参军。
 
 元祐初,为太常丞兵部员外郎,徙官左司谏,嗣后,外调怀州千御史,历任提点江东刑狱、殿中侍御史、提点淮东刑狱,升任侍御史。
 
 徽宗立,先后任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改任刑部侍郎,历工部、吏部;以宝文阁待制,出任邓州州官。
 
 72岁卒,谥文肃。
 
 
 
 5、欧阳玄
 
 欧阳玄(1289~1374),字元功,号圭斋,祖籍分宜县防里村,湖南浏阳(今湖南浏阳)人,是欧阳殊之后裔 ,元代文学家。
 
 延祐年间(1314年—1320年),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
 
 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
 
 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
 
 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
 
 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
 
 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元顺帝并赠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国等称号,追封为楚国公,谥号文。
 
 享年八十五岁。

5. 芜湖 历史名人

芜湖历史名人----李克农
[attach]144350[/attach]
李克农(1899—1962) ,又名泽田、峡公、种禾、曼梓、稼轩、天痴、震中,1899年9月15日出生于安徽芜湖,祖籍安徽巢县(今巢湖市),汉族。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芜湖历史文化名人---张九皋先生

张九皋先生 (1889.1-1963.6) 

           芜湖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一个不断追求进步光明的报人、一个高尚道德品行的楷模 一个不断寻求新知不断学习的学者

    

 一、少年时代的九皋先生(上)

    “我的性格知识初步是从家庭中模仿学习来的”—--张九皋 

    

   张九皋先生1889年元月19日(清光绪十三年【丁亥】十二月二十日丑时)出生在江苏溧阳县城内西南城根的屏南堂大屋里,谱名可铣、号鹤皋。九皋出生时正逢大雪、天气很冷,而九皋的母亲没有奶水,几乎冻死饿死,后来在乡里请来了一个姓史的奶妈,所以他的体内有了史家的新血液。此时九皋的父亲福泉公(谱名世炀)在溧阳西门外河沿街久和杂货号管内账,这个杂铺店批发生意很大,而九皋的祖父锡龄公(谱名继椿)也在南河沿街一家藤店里管账,这样全家包括奶妈六人有一个短暂的温饱时期。在九皋三岁的时候承继给三妹祖父荫棠公做孙子,因为过继的父母都已经去世,荫棠公很喜爱九皋,但是一年不到荫棠公去世,九皋又生了一场大病。在六岁时,全家迁到水关洞附近的梅家弄,九皋送到私塾去读书,九皋的父亲不愿在久和杂铺管账,自己筹措了一点资金,在西河沿街开了一片杂货糕饼店,招牌叫“汇康”,而不幸的厄运也从此笼罩着全家了。

    九皋的父亲已经有了肺病,吐过血,精力不够。资金太少,用人不力,所以开了大半年就失败了,非但血本蚀尽,而且还欠了许多债,变卖所有的衣物还不够。父亲立时离开溧阳去谋生。外祖父朱仆亭公接母亲和九皋到南京南乡郭村暂住了三年度过了最艰苦的生活。九皋在十岁那年,他的父亲在上海新开的久和杂记货糖号,仍旧管账,这个号家和溧阳的久和是联号,因为九皋的父亲对于信札写算,都很精工,忙的时候右手写帐,左手打算盘,而且错误很少,所以待遇优厚。九皋的母亲接到父亲的来信,欣喜非常,从南京南乡到了溧阳,会见了祖父母,决定搬家到上海,父亲也同意,这样九皋先生和母亲雇了一只木船,经宜兴、无锡、苏州、昆山一直到了上海,住在法大马路升平里,一家由散而团聚,但是生活依然很艰苦。九皋的母亲主持家政,非常节省,只有到过年过节或者祭祀祖先的时候,才能吃尝到肉味。九皋的祖母长年吃斋念佛,从无“疾言厉色”与任何人发生争执,祖父一生忠厚,遇事吃亏忍让,父亲的智慧很高,因为身体孱弱,生活压迫,没有发展的机会,母亲性格坚强,能吃苦耐劳,持家待客都很合理,所以九皋的性格综合了祖父母和父母亲的综合性格,九皋的一生事业,也是从这个综合的性格上出发的。

    九皋在上海住了三年,在私塾里读书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知识上收获甚微,因为终日念书背书,对于“大学”、“中庸”书上的意义,丝毫不懂,只有在念了“千家诗”还感觉有点兴趣,九皋常常和父亲到店里去,一路上父亲常常教他一些知识,还教他识字的方法,主要的是“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和其他泛用的字,就能够认识清楚,再用“之乎者也”这些虚词连贯起来,就是文章。又告诉九皋,上海的“申报”、“苏报”上的论说非常好,要好好看看,不要贪玩,而正是这些话影响了九皋的一生。

    在九皋十三岁时候,由于父亲兼任代理溧阳久和号驻申庄客的职务,收益增高,家庭生活渐入佳境,母亲为父亲专门做了一件狐皮袍子,并预备送九皋到洋学堂读书,全家愉快的过了年,哪里知道最悲惨的命运,就接踵而来!九皋先生十四岁正月底的一天,父亲坐了轿子回家,脸上颜色很难看,因为劳累过度,肺病复发吐了很多血,虽然延医服药,但身体已经支持不住,回家后从此医药总不见效,眼看病势一天一天的沉重,虽然在病中对于家庭生计,仍然十分注意,并决定在附近的巷子租一大间房子楼上下的门面房子,准备三月搬过去,有祖父开一片家连店的小杂货店,孰料二十一日那天,父亲的病势发生突变,延至半夜以后,就与世长辞。时年仅三十九岁,剩下了七旬的外祖父祖母、寡母孤儿,而且六亲无靠,可谓前途茫茫,不堪设想了!

    个性坚强的九皋的母亲,极有条理、非常冷静地将父亲的丧事办了,将父亲的灵柩暂寄江宁会馆殡所,然后决定搬回原籍,暂时依赖外祖父朴亭公,先将父亲的狐皮袍卖掉,又承久和号以及亲友的帮助,过了两个月,河水已涨,母亲和九皋带着父亲的灵柩,乘坐来往南京南乡的信货物船,先回南京,祖父母仍住上海原处。船走内河,经过苏州、无锡各地,从镇江出江到南京再进秦淮河,直达乡间。这船沿途带货搭客,虽然时间较长,但是行旅称便,因为那时候沪宁铁路还没有造,所以往来带货搭客生意很好。到了南乡,母亲在郭村双庙子前面,买了一块地,择日将九皋的父亲和过继的三祖父荫堂公的棺柩一并安葬,九皋母亲办好这事情后内心感到非常安慰,她说:“活人固然要求生,死人也要能安。”况且也是父亲的遗嘱。又在杨柳村租了一间房子,预备九皋的祖父母从上海回乡居住,各事情安排料理妥当,母亲即回上海,将九皋留在郭村读书,就将祖父母和家具运上信货船,并带了一口寿材送回,母亲自己仍然留在上海,迁往附近一家楼上,代人缝纫做衣服谋生,祖父回到乡间不久,即往溧阳,仍旧到阿福藤店里帮忙,这样才使得全家才不至于走到饥饿线上去。

    这时候九皋才又有机会去私塾里读书了,读了大半年的书,私塾老师是一个清末老秀才,书教得很好,九皋从他那里得到不少启示,在十月里,有一天李师出了“梅花岭”三个字的对,叫私塾里学生作对,并说明这是一句古诗“十月先开岭上梅”,九皋对“草长湖”三个字,这是九皋生平第一次作对,也在纸条上注明是一句古诗“草长平湖白鹭飞”,李师看了后面部表情非常微妙,当时就说对得不错,但是不应该下注解,难道我先生还不知道吗?前人许多笔记上都说过,每一个人第一次做诗作对的词句,会变成一个人的毕生过程的谶语,后来九皋先生居然始终没有跳出“草长湖”——芜湖这个圈子!

芜湖 历史名人

6. 安徽芜湖历史名人

类型
人名列表

古代名仕    焦蹈、王之道、张孝祥、杨杰、贾易、王蔺、陶居仁、欧阳玄、朱昂、邢宽、薛远、吴廷斡、沈士柱、肖云从、朱万春、吴光义、刘汝佳、韦谦恒、宋佑、汪有典、徐文达、袁昶    
现代政治家    李辛白、张秋人、恽代英、薛卓汉、阿英、蒋光慈、吕惠生、卢春山、张恺帆、俞昌准、张昌忠、洪沛霖、金光祖、赖竹岩、徐惟诚    
军事家    徐庭瑶、戴安澜、王稼祥、鲍光民、蒋天然、王道宏、刘正昌    
教育家    李光炯、刘希平、苏曼殊、刘师培、刘麟生、陈原道、谢立惠、许侠农、卞仲耘、濮之珍、章开沅、侯家驹、张海鹏    
科学家    黄纬禄、唐贤明、项立刚    
艺术家    黄钺、王泽、缪阗、安心儒、洪锡璜、鲍实、沈德金、田间、钱毅、吕其明、萧瀚、应天齐、诗阳、骆飞    
演艺家    王莹、卞小贞、吴琼、吴亚玲、袁玫、赵薇、甘婷婷、蒋梦婕、姜鸿、朱锐、成龙、李纯    
媒体人士    谭明卿、郝耕仁、齐宗濂、刘先银、罗振宇、何卿    
体育人士    王叔澜、吴莎、周吕鑫    
企业家    章维藩、汤善福、吴兴周、程振基、年广久、吕向阳、尹同耀、王传福、何帮喜、尤月林    
工艺家    渐江、汤鹏、王墅、沈国华、储炎庆、储金霞、杨光辉、何许人、奚小彭、戴复东    
医学家    顾世澄、杨光淮、钟寿芝、杨仲书    
语言家    卞立强、张旺熹    
模特    裴蓓、王慧、卞洁文

7. 芜湖有多少历史名人

张九皋先生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鲍夫(1916--1944),芜湖人。自幼读书,后入武汉大学经济系。抗战爆发后,参加武昌战地训练班,短期训练后,被动员到华北抗日前线,初入国民党东北军五十三军万福麟残部,该部被河北民军改编后,被分配作抗日宣传工作,后与刘火、赵超、任大卫一起到河北南宫,找到冀南行署主任兼冀南游击队司令杨秀峰同志,参加革命。吕惠生(1901--1945),安徽无为人,安庆第一农业专门学校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国立农业大学,后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1931年来芜湖省立第二中等职业学校任教  http://www.ahage.net/wuhu/wuhushizhi-renwuchuanlue-wuhujinxiandailishimingren.html 芜湖市志——人物传略(芜湖近现代历史名人)_安徽文化网

求采纳

芜湖有多少历史名人

8. 芜湖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人。南宋词人,书法家。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出生于明州鄞县,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