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介绍

2024-04-29

1.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介绍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也称军事医学科学院或者军科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高级研究机构。1951年8月1日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1958年迁至北京,至今已有63年的历史。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介绍

2.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学科人才

组建之初,为应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紧迫战略需求,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调集了包括蔡翘、胡经甫、黄鸣龙、沈克非、林国镐、朱壬葆、宋鸿锵、汤腾汉、周金黄、柳支英、周廷冲等一批大师名家。1955年,军事医学科学院三位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学家蔡翘、胡经甫、黄鸣龙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至今,军事医学科学院先后涌现出朱壬葆、谢少文、陆宝麟、周廷冲、孙曼霁、周维善、吴祖泽、贺福初、张学敏等1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德昌、秦伯益、王正国、殷震、黄翠芬、盛志勇、俞梦孙、沈倍奋、夏咸柱等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数量位居全军首位。此外,被英国皇家放射学院、美国放射学院分别授予“名誉院士”、“荣誉院士”的我国现代肿瘤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学奠基人吴桓兴教授曾长期在这里工作。在这片沃土里,曾经缔造出我军迄今惟一的一对夫妻院士——周廷冲、黄翠芬;诞生过三对师生院士,其中朱壬葆先生、吴祖泽先生和贺福初是三代师生院士,黄鸣龙先生和周维善先生、周廷冲先生和孙曼霁先生是师生院士。钱信忠、潘世征、涂通今,我军历史上仅有的三位红军博士在此集结;殷希彭、潘世征、王道建等白求恩大夫的三位得力助手来院聚首;志愿军卫生部部长吴之理上任之后,我军历史上包括红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在内的各个时期的卫生部长和两度出任国家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总后卫生部部长的贺诚等红色医学专家有如江河,最终注入军事医学科学院这片大海。此外,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特殊使命还造就了柳支英、周金黄、张其楷、蒋豫图、邓蓉仙、李逸民、宋鸿锵等一大批“无冕院士”,他们把最美好的人生时光奉献给了共和国“三防”事业,在军事保密科研领域功勋卓著,可谓看尽大漠孤烟,数尽长河落日,洒尽春秋热血,写尽赤胆忠诚,甘结无花之果,不留一点尘埃。除了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还拥有119位将军级科学家(包括25位一级研究员、18位二级研究员、76位三级研究员),有10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0位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18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位中国实用工程求是奖获得者、8位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8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1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位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13位总后一代名师、12位总后伯乐奖获得者以及包括4位金星、22位银星在内的众多总后“三星人才”。 还有1个科研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奖;2个科研团队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位全军之首。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军事医学科学院逐步建立了以60个国际、国家、军队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为支撑的科学研究体系;以理、工、农、医、军、管6大学科门类36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为依托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平战结合、军民兼容、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的科学研究格局。自1965年开办研究生教育以来,军事医学科学院为国家、军队培养和输送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达4700余名。

3.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丰硕成果

60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始终秉持人类文明铸就的科学之剑,着力开拓医学科技的创新之路。先后承担完成了2700多项国家和军队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重大课题,研制出药品、疫苗120多种,防护技术100多种,获准专利授权640多项,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1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和发明奖1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7项,军队科技进步奖39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与“两弹一星”成果比肩,获得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我国卫生系统、我军后勤系统迄今唯一的特等奖,至今仍居世界领先水平。疟疾治疗新药“本芴醇及其亚油酸胶丸制剂”荣获我国卫生系统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研制的抗疟药“复方蒿甲醚”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在全球销售超过4亿人份,拯救了近百万疟疾患者生命,荣获2009年度欧洲发明人奖和2010年度美国盖伦奖。作为青蒿素系列抗疟药物,复方蒿甲醚还凭借其巨大的国际影响力推助青蒿素发明人——中国中医研究院屠呦呦研究员摘得享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奖。此外,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一批青年科学家领衔的“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走在了世界前沿,开创了我国领衔国际重大科学计划的先河,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科学家纷纷参与;研制出以野战方舱医院为代表的“二代野战卫生装备”和一大批军队特需药物并已陆续装备部队,有力促进了部队战斗力、保障力的提高,圆满完成了军委、总部赋予的平战时重大医学保障和应急救援任务,为国家和军队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春风,吹绿了科学领域的万木,也开启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大门。近20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先后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一批批科技人员被派往世界各地留学,带着科研论文和一个民族的和平信念登上国际学术讲坛。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丰硕成果

4. 北京军医学院的教学科研

学院在教学工作中着眼长远建设,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改革,坚持内涵发展、质量建院,通过不断调整,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本科为龙头,以大专为主体、医技为特色、医药护肢四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主动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强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实施优质课程建设,促进教学稳步上升。在科研工作中,学院把提高科研水平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确立了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研究与科技开发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以获取高等级科研成果为目标,从加强计划管理入手,狠抓重点,全力保障,科研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1982年以来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104项,其中二等奖9项。1989年以来获得军队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国家二等奖、军队一等奖1项、军队二等奖2项。九五期间获得国家、军队各类基金17项,其中国家基金3项,军队基金14项,获资助经费100万元。获全军后勤学术成果三等奖1项,新药专著18部。

5.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医院概况

军事医学科学院建院初期曾拥有军事医学领域的大部分研究机构,经过多次调整改编,截止到1991年,军科院初具规模,设有以下机构: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毒物药物研究所、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情报研究所、野战输血研究所、疾病预防与控制所、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卫生设备研究所、军事兽医研究所。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医院概况

6. 北京军医学院的机构设置

机关设有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下设基础部、临床医学系、医学技术系、医学工程系、学员旅等部、系、旅和图书馆、高等教育研究室、学报编辑部、教学技术中心、中心实验室、护理研究中心、计算机中心、医院;编有28个教研室、18个学员队。建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护理研究中心”、解剖学和护理学2个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中华护理学会北京培训基地”。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四类近20个,二级学科60多个。重点建设的学科有解剖、生理、生化、护理、药理等学科。其中解剖学、护理学是硕士联合培养点。建设有一个军队医学专科中心,即“全军护理研究中心”。重点建设的实验室有10个(神经生物、CO2 超临界萃取、药物分析、细胞工程、微循环、分子生物、毒理、超声影像、心功能、微机原理)。

7.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历任主官

宫乃泉、钱信忠、贺诚、殷希彭、桂绍忠、涂通今、徐念兹、秦伯益、吴德昌、吴祖泽、赵达生、孙建中、贺福初等先后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现任贺福初院长是第13任院长;刘景宴、周长庚、程坤源、赵阳、高平、徐念兹、黄耀德、李宗澍、边兆明、高福锁先后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政委,现任高福锁政委是第10任政委。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历任主官

8.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怎么走


公交线路:663路,全程约6.2公里
1、从北京西站步行约280米,到达北京西站
2、乘坐663路,经过3站, 到达莲玉桥东站
3、步行约790米,到达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