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算?

2024-04-28

1.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算?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算?

2.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算?

就是例题中摊余成本一列,金额等于长期应付款总账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总账余额。实际利率就是财务管理中的内含报酬率。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就是实际利率摊销法。基本思路可以参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额摊销方法,基本是异曲同工。实际利率的选择一般会给出,不需要考生计算。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互参照:长期应付款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那么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
2、关于具有融资性质的理解。一般如果分期的年限超过三年的就可以理解为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如果是少于三年的分期付款购买基本上不需要折现来考虑。对于分期收款销售来说,按照收款额度来确认销售。分期付款购买也是按照实际的付款额来确认入账价值。
3、不管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买,如果是有安装工程的,那么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都需要计入到在建工程中,也就是资本化处理。这个需要记住。另外安装期完成的,为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就全部确认为当期的财务费用。这个实际上就是企业确认的融资利息支出。对于融资出租方来分期收款销售方来说,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其实就是属于企业的融资利息收入,要冲减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
但是为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并不是征收营业税的范围。因为不管是融资租出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产品来说都是实质上的分期收款销售行为,那么税法上都是作为销售增值税应税产品来处理的,那么作为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如果能合理区分利息收入的可以按照含税价格处理。一般情况收到的租金都是无法区分融资性质的利息收入的。

3. 长期应付款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即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长期应付款账面余额-未确认人融资费用期末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期末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本的摊销额=期初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一:长期应付款是在较长时间内应付的款项,而会计业务中的长期应付款是指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多种长期应付款。主要有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等。二:指对其他单位发生的付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负债,而会计业务中的长期应付款是指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多种长期应付款。主要有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的应付账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等。三:企业除了通过借款和发行中长期债券取得货币资金购建长期资产外,还可以采用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国外设备或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国外设备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一般情况下,是固定资产使用在前,款项支付在后。如补偿贸易方式引进设备时,企业可先取得设备,设备投产后,用其生产的产品归还设备价款四:而融资租赁实质上是一种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形式。这种不需要支付或分期支付货币资金就可以先取得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设备的方式,就好比“借鸡生蛋”,也是一条颇不错的生财之道。五:企业发生的长期应付款及以后归还情况的核算与监督,在会计账上设置一个“长期应付款”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其贷方登记发生的长期应付款,主要有应付补偿贸易补偿登记引进设备款及其应付利息、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借方登记长期应付款的归还数;六:补偿贸易是从国外引进设备,再用该设备生产的产品归还设备价款。国家为了增大企业开展补偿贸易,规定开展补偿贸易的企业,补偿期内免交引进设备所生产的产品的流转税。实际上补偿贸易是以生产的产品归还设备价款,因此,一般情况下,设备的引进和偿还设备价款是没有现金的流入和流出。

长期应付款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4.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做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指的就是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即“长期应付款”科目的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的余额。比如说长期应付款科目的余额是1000万元,对应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的余额是200万元,那么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就是800万元。
关注环球网校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做

5. 会计里面的摊余成本怎么理解啊?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会计里面的摊余成本怎么理解啊?

6. 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计算:
 
 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①扣除已收回的本金;  
 
 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7. 如何理解摊余成本

  一、摊余成本的概念

  (一)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取得时,按照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面值计入“面值”明细账户,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此时,计算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到当前账面价值的折现率,即实际利率。在持有投资期间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利息调整”明细账户金额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可见,摊余成本的第一项调整是对“成本”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二项调整是对“利息调整”和“应计利息”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三项调整是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调整,摊余成本在数量上等于账面价值。

  二、实际利率法核算模型及简便算法

  (一)实际利率法核算模型

  对金融资产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应收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贷: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债券和贷款等。分录中的“应收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收利息,属于流动资产;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收取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资产,应计入“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

  对金融负债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成本费用科目(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应付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借/贷:金融负债——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分录中的“应付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付利息,属于流动负债;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支付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负债,应计入“金融负债——应计利息”科目。

  (二)实际利率法的简便算法

  对于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的核算,一般采用列表计算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上述分录模型中的金额。在确认后,计算实际利率时,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表上金额进行会计处理。按照以上的分析,摊余成本等于账面价值,那么,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后续计量时,可以不通过列表形式计算分录模型的金额,而直接按照摊销前该项金融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实际利率的乘积确认各期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或应分摊的成本费用,按照面值(本金或成本)与票面利率(合同利率)确认各期应收取或支付的利息债权或债务,差额作为利息调整项目。这样,避免了编表以及保管表格供以后各期利用的麻烦。采用账面价值按照分录模型摊销,发生金融资产减值,重新计算实际利率后,按照账面价值与新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本期的投资收益即可,不必重新编制摊销表,简化了核算工作。

  (三)一个简化核算的实例

  下面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进行说明。甲公司属于工业企业,20×0年1月1日,支付价款1 000万元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万元,票面年利率4.7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甲公司将购入的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首先计算实际利率,(59×5+1 250)×(1+R)-5=1 000,得出R=9.05%,此时不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

  1. 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贷:银行存款                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 20×0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1 250-250=1 000,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   31.5

  贷:投资收益         (1 000×9.05%)90.5

  3. 20×1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余额=1 250,“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余额=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250-31.5=218.5,因此,其账面价值=1 250+59-218.5=1 090.5,实际上账面价值可以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总账余额得到,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   39.69

  贷:投资收益       (1 090.5×9.05%)98.69

  以后各期以此类推。

  三、摊余成本概念的再思考

  (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联系摊余成本的概念应用于金融资产(负债),在金额上等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或账面价值均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范的5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区别在于:摊余成本运用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体现按实际利率法摊销的动态过程,表示在每期摊销后的余额;账面价值注重各资产或负债相关账户与备抵账户在某一时点的数量关系。

  (二)摊余成本概念的扩展若将摊余成本的概念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扩展到其他资产(负债)的计量过程,那么上述分录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无形资产以及融资租赁等业务的核算。例如,在分期付款购买资产业务中,“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累计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长期应付款”账户余额经过“未确认融资费用”费用账户余额调整后的金额,即长期应付款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分期付款信用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折现率。

如何理解摊余成本

8. 摊余成本是什么?应该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送的减值损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

银行存款2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350元。两者的差额350元就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

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

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