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君臣论治全文翻译是什么?

2024-05-14

1. 贞观君臣论治全文翻译是什么?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
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佑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佑为侍御史。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但未有著令。
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
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
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翻译:

戴胄为人忠心清廉公正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
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
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这一次触犯圣颜而坚持执行法律,言辞像泉涌一样,皇上都听从他的,天底下没有冤案了。

鄃县县令裴仁轨,私下役使看门人,太宗大怒,要处斩他。殿中侍御史长安人李乾劝谏道:“法律,是陛下与天下百姓共有的,并非陛下独有之物。现在裴仁轨犯罪较轻却处以极刑,我担心人们将无所适从。”太宗高兴,免除裴仁轨死罪,任命李乾为侍御史。

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极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回奏。另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音乐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庭里没有常设的音乐,然而常常为此而不吃酒肉,只是没有制定法令。
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二天之内要五次回奏。
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寺不许奏乐。(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
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二天(两次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恶逆罪(恶逆是十恶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
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令于士澄逮捕窃贼,稍微牵连是非难断的,全都拷打审讯迫使服罪,总共二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全部处斩。
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
皇上说:“这岂只是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鉴戒!”

贞观君臣论治全文翻译是什么?

2. 贞观君臣论治翻译

《贞观君臣论治》原文翻译是:
冬十二月,有人报告说右丞相魏征袒护他的亲属,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但没有查出罪状。温彦博对太宗说:“魏征做事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事,内心即使没有私心,也有可以责备之处。”太宗命令温彦博责备魏征,并且指出:“以后做事要有所保留。”有一天,魏征入朝觐见,对太宗说:“臣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是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那么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臣不敢奉诏。”太宗惊讶地说:“我已经后悔了。”魏征跪拜两次说:“臣有幸能侍奉陛下,愿陛下能使臣成为良臣,不要成为忠臣。”太宗说:“忠臣和良臣有差别吗?”魏征回答说:“稷、契、皋陶,君臣同心,共享尊荣,这就是所谓的良臣。龙逄、比干在朝廷上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这就是所谓的忠臣。”太宗很高兴,赐给魏征五百匹绢。
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西域的胡商得到美珠,就剖开身体来收藏它,有这样的事情吗?”侍臣说:“有。”太宗说:“人们都知道嘲笑胡商爱珠,却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接受贿赂而触犯法律的官吏和穷奢极欲而亡国的帝王,和那些胡商相比,他们之间的可笑之处有什么差别呢?”魏征说:“过去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非常健忘的人,搬家却把自己的妻子给忘掉了。’孔子说:‘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夏桀和商纣贪恋身外之物,竟然把自己都忘掉了。’也像这样的人。”太宗说:“对。我与你们同心合力相互辅助治理国政,希望可以避免被人耻笑。”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六月戊子(十三日),唐太宗对侍臣们说:“我翻阅《隋炀帝集》,看到这本书文辞深奥渊博,隋炀帝也知道肯定尧、舜,否定桀、纣,然而他做事为什么就相反了?”魏征回答说:“君主虽然是圣明聪慧的人,但也应当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的力量。隋炀帝依仗他出众的才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所以他嘴里说的是尧、舜说的话,而做的是桀、纣所做的事,又没有自知之明,以致国家灭亡。”太宗说:“前事不远,我们要以此为借鉴。”
京城有蝗虫。六月辛卯(十六日),唐太宗进入玄武门北面的花苑中,看见蝗虫,捡了几只,祈祷说:“百姓把庄稼视为生命,而你们却吃庄稼,宁愿让你们吃我的肺肠。”举起手要吞掉蝗虫,左右连忙劝阻道:“吃这肮脏的东西可能生病。”太宗说:“我替百姓承受灾难,还躲避什么病呢。”于是把蝗虫吃了。这年,蝗虫没有成灾。
《贞观君臣论治》原文是:
冬十二月,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征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矍然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千,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
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笑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六月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3. 贞观君臣论治原文、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
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
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帅意以实言之。”
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超然客公众号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

译文:
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才算明智?怎样做才会昏庸?”魏征回答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会作出明智的决断;偏听偏信,就会昏庸。从前尧清楚地地向下面的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的恶行被他知晓。舜广开视听,所以共工、鲧和驩兜这样的坏人无处隐藏。
秦二世毫不怀疑地信任赵高,给自己带来了在望夷宫被赵高杀害的悲剧。梁武帝不加选择地听信朱异,结果让自己遭受在台城被活活饿死的屈辱。隋炀帝片面相信虞世基,落得被部将缢杀在彭城阁的下场。
所以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并且下面的信息也能够畅通地到达君主。”唐太宗说:“说得对!”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掌管起居注,我可以看看里面所写的内容吗?”
褚遂良回答说:“史官笔录君主的言行,详细地记载君主的善与恶,希望君主因此不敢有不良的言行,还没听说过君主自己看阅起居注的先例。”唐太宗说:“我有不妥的地方,你也要如实记载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说:“我的本职工作是如实笔录陛下言行,您的不善我不敢不记。”
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载,天下人都会记载。”唐太宗说:“确实是这样。”贞观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唐太宗御驾翠微殿,问近侍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即使统一了中原,也不能使少数民族归服。
我的才能不如古人,但所取得的成就却超过他们,我自己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大家敞开心扉据实说说你们的看法吧!”大臣们都说:“陛下的功劳超然客公众号整理德行像天和地那样广大,我们无法说清楚。”
唐太宗说:“不是这样。我能做到这样的原因,只在五个方面。自古以来,帝王纷纷忌妒比自己强的人,而我一旦发现别人的优点,就好像自己拥有这些优点一样高兴。对优秀人才来说,他们的品行和才干往往不能兼备,我常常忽略他们的缺点,而使用他们的长处。
帝王在提拔任用贤才的时候,往往巴不得把他们揣在怀里。而退弃无能之辈的时候,恨不得把他们通通推到沟里。而我见到贤才就会敬重他们,遇到无能之辈就怜惜他们,两类人都能得到恰当的安排。君主们往往厌恶鲠直坦率的人,明里暗里地处死他们,没有哪朝哪代不是这样。
我登基以来,满朝都是鲠直坦率的人,从来没有贬斥责罚过一个人。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华夏族,却轻视少数民族,只有我能做到平等地爱护他们,所以各个周边民族都像依赖亲生父母一样依赖我。这五个方面,就是我成就今天事业的原因啊。”
唐太宗回头对褚遂良说:“你曾经担任过史官,像我方才说的一番话,符合实际情况吗?”褚遂良回答说:“陛下博大宽广的德行记载不完,却只从这五个方面自我称誉,大概这就是是陛下谦虚的气度啊。”

贞观君臣论治原文、翻译

4. 贞观君臣论治原文和翻译

《贞观君臣论治》全文翻译:
闰三月二十日,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的时候喜爱弓箭,得到了十几张优良的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弓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拿给做弓的工匠看,(工匠)竟然说‘都不是好木材’。”
我追问他原因,工匠说:“木头中心不笔直,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造出来的)弓虽然有劲,但射出去的箭却不会直。我才明白以前对弓的辨别不够精通。我(以前)靠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能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怎么能全部通晓呢!”
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宿,并且多次延请召见,询问民间的疾苦和政事的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修筑洛阳宫殿,使百姓劳累;收地租,(是)重收赋税;时俗女子喜好束高髻,这是受宫中的影响。”
太宗勃然大怒,对房玄龄等人说:“德参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斗地租,宫女均不留发,这样才适合他的心意吗!”想要治他诽谤罪。魏征劝谏说:“当汉文帝在位时,贾谊上书,说有可为它痛哭的是一件事,可为之流泪的是两件事。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烈,则不能打动君王的心,所谓狂夫的话,圣人加以选择,希望陛下明察裁断。”
太宗说:“朕怪罪德参这类人,那么谁还敢再说话呢?”于是赐给(皇甫德参)二十匹绢。另一天,魏征又上奏说:“陛下近来不喜欢直言强谏,即使勉强包容,也不是过去那么豁达了。”太宗于是对皇甫德参另加优厚的赏赐,授予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奏章说:“宣州、饶州的银矿大加开采,每年可得到银子几百万缗。”
皇上说:“我贵为天子,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只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民众罢了。与其多得到银子几百万缗,怎比得上得到一个贤能的人才。你不曾进荐一个贤才,黜退一个不肖之人,而专门说税收银子的好处。过去尧、舜把璧玉扔进深山,把珍珠投进沟谷,东汉的桓帝、灵帝就聚集钱财作为私人储藏,你想用桓帝、灵帝的下场等待我吗?”
这一天,黜退了权万纪,让他归还家里。冬季十月份,唐太宗在洛阳苑中打猎,有一群野猪突然从树林中冲出,太宗拉弓,连发四箭射死四头野猪。一头野猪突然跑到太宗面前,碰到了马镫。民部尚书唐俭跳下马与野猪搏斗,太宗拔剑斩杀野猪,回头笑着说:“天策府长史没有见过我搏杀贼寇吗,怎么这样恐惧!”
唐俭回答说:“汉高祖凭马上功夫得天下,不以马上功夫治理国家。陛下凭英明威武平定四方,难道还要对一头野兽逞雄心吗?”超然客整理太宗高兴,因此停止狩猎,不久提升唐俭为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季四月二十七日,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兼管起居注的事,所记载的我可以看看吗?”
(褚遂良)答道:“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论行为,详细记录善恶等事,希望君主不敢做坏事,我没听说(君主)亲自取来观看记录的。”
太宗说:“朕有不好的事,你也记下它了吗?” (褚遂良)答道:“我的职责在于秉笔直书,不敢不记录。”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人也会都记下来。”太宗说:“的确这样。”

原文:
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上怒,谓房玄龄等曰:“德参欲国家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宫人皆无发,乃可其意邪!”
欲治其谤讪之罪。魏征谏曰:“贾谊当汉文帝时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上曰:“朕罪斯人,则谁复敢言?”乃赐绢二十匹。
他日,征奏言:“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上乃更加优赐,拜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
上曰:“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言税银之利。昔尧、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汉之桓、灵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俟我邪?”
是日,黜万纪,使还家。冬十月,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发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马镫。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抟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注击贼邪,何惧之甚!”
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寻加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
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简介:
《通鉴纪事本末》是南宋袁枢编辑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凡四十二卷。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
取《资治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239事。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为了方便阅读,分为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5. 贞观君臣论治的全文翻译?

贞观君臣论治全文翻译如下:
闰三月二十日,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的时候喜爱弓箭,得到了十几张优良的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弓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拿给做弓的工匠看,(工匠)竟然说‘都不是好木材’。我追问他原因,工匠说:‘木头中心不笔直,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造出来的)弓虽然有劲,但射出去的箭却不会直。’我才明白以前对弓的辨别不够精通。我(以前)靠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能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怎么能全部通晓呢!”
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宿,并且多次延请召见,询问民间的疾苦和政事的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修筑洛阳宫殿,使百姓劳累;收地租,(是)重收赋税;时俗女子喜好束高髻,这是受宫中的影响。”
太宗勃然大怒,对房玄龄等人说:“德参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斗地租,宫女均不留发,这样才适合他的心意吗!”想要治他诽谤罪。魏征劝谏说:“当汉文帝在位时,贾谊上书,说有可为它痛哭的是一件事,可为之流泪的是两件事。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烈,则不能打动君王的心,所谓狂夫的话,圣人加以选择,希望陛下明察裁断。”
太宗说:“朕怪罪德参这类人,那么谁还敢再说话呢?”于是赐给(皇甫德参)二十匹绢。另一天,魏征又上奏说:“陛下近来不喜欢直言强谏,即使勉强包容,也不是过去那么豁达了。”太宗于是对皇甫德参另加优厚的赏赐,授予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奏章说:“宣州、饶州的银矿大加开采,每年可得到银子几百万缗。”
皇上说:“我贵为天子,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只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民众罢了。与其多得到银子几百万缗,怎比得上得到一个贤能的人才。你不曾进荐一个贤才,黜退一个不肖之人,而专门说税收银子的好处。过去尧、舜把璧玉扔进深山,把珍珠投进沟谷,东汉的桓帝、灵帝就聚集钱财作为私人储藏,你想用桓帝、灵帝的下场等待我吗?”
这一天,黜退了权万纪,让他归还家里。冬季十月份,唐太宗在洛阳苑中打猎,有一群野猪突然从树林中冲出,太宗拉弓,连发四箭射死四头野猪。一头野猪突然跑到太宗面前,碰到了马镫。民部尚书唐俭跳下马与野猪搏斗,太宗拔剑斩杀野猪,回头笑着说:“天策府长史没有见过我搏杀贼寇吗,怎么这样恐惧!”
唐俭回答说:“汉高祖凭马上功夫得天下,不以马上功夫治理国家。陛下凭英明威武平定四方,难道还要对一头野兽逞雄心吗?”超然 客 整理太宗高兴,因此停止狩猎,不久提升唐俭为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季四月二十七日,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兼管起居注的事,所记载的我可以看看吗?”
(褚遂良)答道:“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论行为,详细记录善恶等事,希望君主不敢做坏事,我没听说(君主)亲自取来观看记录的。”太宗说:“朕有不好的事,你也记下它了吗?” (褚遂良)答道:“我的职责在于秉笔直书,不敢不记录。”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人也会都记下来。”太宗说:“的确这样。”

作品出处及相关人物简介作品:
本文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是南宋袁枢编辑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凡四十二卷。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取《资治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
相关人物: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领兵攻破长安,受封秦国公、赵国公。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贞观君臣论治的全文翻译?

6. 贞观君臣论治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
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
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帅意以实言之。”
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超然客公众号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

译文:
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才算明智?怎样做才会昏庸?”魏征回答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会作出明智的决断;偏听偏信,就会昏庸。从前尧清楚地地向下面的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的恶行被他知晓。舜广开视听,所以共工、鲧和驩兜这样的坏人无处隐藏。
秦二世毫不怀疑地信任赵高,给自己带来了在望夷宫被赵高杀害的悲剧。梁武帝不加选择地听信朱异,结果让自己遭受在台城被活活饿死的屈辱。隋炀帝片面相信虞世基,落得被部将缢杀在彭城阁的下场。
所以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并且下面的信息也能够畅通地到达君主。”唐太宗说:“说得对!”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掌管起居注,我可以看看里面所写的内容吗?”
褚遂良回答说:“史官笔录君主的言行,详细地记载君主的善与恶,希望君主因此不敢有不良的言行,还没听说过君主自己看阅起居注的先例。”唐太宗说:“我有不妥的地方,你也要如实记载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说:“我的本职工作是如实笔录陛下言行,您的不善我不敢不记。”
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载,天下人都会记载。”唐太宗说:“确实是这样。”贞观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唐太宗御驾翠微殿,问近侍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即使统一了中原,也不能使少数民族归服。
我的才能不如古人,但所取得的成就却超过他们,我自己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大家敞开心扉据实说说你们的看法吧!”大臣们都说:“陛下的功劳超然客公众号整理德行像天和地那样广大,我们无法说清楚。”
唐太宗说:“不是这样。我能做到这样的原因,只在五个方面。自古以来,帝王纷纷忌妒比自己强的人,而我一旦发现别人的优点,就好像自己拥有这些优点一样高兴。对优秀人才来说,他们的品行和才干往往不能兼备,我常常忽略他们的缺点,而使用他们的长处。
帝王在提拔任用贤才的时候,往往巴不得把他们揣在怀里。而退弃无能之辈的时候,恨不得把他们通通推到沟里。而我见到贤才就会敬重他们,遇到无能之辈就怜惜他们,两类人都能得到恰当的安排。君主们往往厌恶鲠直坦率的人,明里暗里地处死他们,没有哪朝哪代不是这样。
我登基以来,满朝都是鲠直坦率的人,从来没有贬斥责罚过一个人。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华夏族,却轻视少数民族,只有我能做到平等地爱护他们,所以各个周边民族都像依赖亲生父母一样依赖我。这五个方面,就是我成就今天事业的原因啊。”
唐太宗回头对褚遂良说:“你曾经担任过史官,像我方才说的一番话,符合实际情况吗?”褚遂良回答说:“陛下博大宽广的德行记载不完,却只从这五个方面自我称誉,大概这就是是陛下谦虚的气度啊。”

7. 贞观君臣论治节选翻译

贞观君臣论治节选翻译:(丙午(二十一日),太宗与群臣讨论防盗问题。有人请求设严刑重法以禁盗,太宗微笑着答道:“老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贪财求贿,百姓饥寒交集,所以便顾不得廉耻了。朕主张应当杜绝奢移浪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老百姓吃穿有余,自然不去做盗贼,何必用严刑重法呢!”

从此经过数年之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人旅客可在野外露宿。太宗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仰仗百姓。剥削百姓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了而国家灭亡。所以君主的忧虑,不来自于外面,而常在于自身。凡欲望多则花费大,花费大则赋役繁重,赋役繁重则百姓愁苦,百姓愁苦则国家危急,国家危急则君主地位不保。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贞观君臣论治节选原文:丙午,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民则愁,民愁国则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贞观君臣论治节选翻译

8. 贞观君臣论治,的全文翻译!

贞观君臣论治全文翻译如下:
闰三月二十日,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的时候喜爱弓箭,得到了十几张优良的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弓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拿给做弓的工匠看,(工匠)竟然说‘都不是好木材’。我追问他原因,工匠说:‘木头中心不笔直,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造出来的)弓虽然有劲,但射出去的箭却不会直。’我才明白以前对弓的辨别不够精通。我(以前)靠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能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怎么能全部通晓呢!”
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宿,并且多次延请召见,询问民间的疾苦和政事的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修筑洛阳宫殿,使百姓劳累;收地租,(是)重收赋税;时俗女子喜好束高髻,这是受宫中的影响。”
太宗勃然大怒,对房玄龄等人说:“德参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斗地租,宫女均不留发,这样才适合他的心意吗!”想要治他诽谤罪。魏征劝谏说:“当汉文帝在位时,贾谊上书,说有可为它痛哭的是一件事,可为之流泪的是两件事。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烈,则不能打动君王的心,所谓狂夫的话,圣人加以选择,希望陛下明察裁断。”
太宗说:“朕怪罪德参这类人,那么谁还敢再说话呢?”于是赐给(皇甫德参)二十匹绢。另一天,魏征又上奏说:“陛下近来不喜欢直言强谏,即使勉强包容,也不是过去那么豁达了。”太宗于是对皇甫德参另加优厚的赏赐,授予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奏章说:“宣州、饶州的银矿大加开采,每年可得到银子几百万缗。”
皇上说:“我贵为天子,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只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民众罢了。与其多得到银子几百万缗,怎比得上得到一个贤能的人才。你不曾进荐一个贤才,黜退一个不肖之人,而专门说税收银子的好处。过去尧、舜把璧玉扔进深山,把珍珠投进沟谷,东汉的桓帝、灵帝就聚集钱财作为私人储藏,你想用桓帝、灵帝的下场等待我吗?”
这一天,黜退了权万纪,让他归还家里。冬季十月份,唐太宗在洛阳苑中打猎,有一群野猪突然从树林中冲出,太宗拉弓,连发四箭射死四头野猪。一头野猪突然跑到太宗面前,碰到了马镫。民部尚书唐俭跳下马与野猪搏斗,太宗拔剑斩杀野猪,回头笑着说:“天策府长史没有见过我搏杀贼寇吗,怎么这样恐惧!”
唐俭回答说:“汉高祖凭马上功夫得天下,不以马上功夫治理国家。陛下凭英明威武平定四方,难道还要对一头野兽逞雄心吗?”超然 客 整理太宗高兴,因此停止狩猎,不久提升唐俭为光禄大夫。十六年夏季四月二十七日,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兼管起居注的事,所记载的我可以看看吗?”
(褚遂良)答道:“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论行为,详细记录善恶等事,希望君主不敢做坏事,我没听说(君主)亲自取来观看记录的。”太宗说:“朕有不好的事,你也记下它了吗?” (褚遂良)答道:“我的职责在于秉笔直书,不敢不记录。”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人也会都记下来。”太宗说:“的确这样。”

作品出处及相关人物简介作品:
本文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是南宋袁枢编辑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凡四十二卷。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取《资治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
相关人物: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领兵攻破长安,受封秦国公、赵国公。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