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企业债务风险

2024-05-14

1. 如何化解企业债务风险

公司将兑付资金本金10亿元和5000万利息如期转账至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兑付账户,这是该公司继去年11月后,第二次如期兑付10亿元中期票据。至此公司成功化解了两期20亿元中期票据的债务风险。
去年以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效化解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大局意识,采取深挖内潜严控成本支出、抢抓机遇追求最佳效益、拓宽融资渠道等举措,确保了中期票据如期偿还。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苛刻的金融环境,公司从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入手,重新制定出台了《铁法能源公司对所属各单位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办法》,将原来分散考核生产、安全、盈亏、成本指标,进行归纳梳理实现统一考核,并将所有考核指标横向分解到机关各部室,纵向落实到各基层单位,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压实,真正实现目标考核体系量化、具体化、规范化。今年该公司又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抓增收、促节资、降成本、强安全”主题实践活动,征集建议443条,有利促进了降本增效工作。
为实现销售效益最佳化,该公司紧紧抓住煤炭市场回暖、售价回升、区域资源紧缺等机遇,科学组织煤炭生产,用符合市场需求,高质量的煤炭产品占领市场,实现提质增收。同时该公司还及时调整销售策略,采取预收货款、缩短结算周期等措施,鼓励和刺激用煤客户预付货款,不仅增加了企业流动资金,而且掌握了销售主动权。今年以来,该公司煤炭外销售价每吨同比提高34.4元,增收9686万元。
为保证企业流动资金需求,该公司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加银行授信规模,并积极推进融资租赁、盘活存量资产、狠抓资金回笼等工作。其中通过积极与铁岭银行、盛京银行、民生银行、南洋银行等金融机构争取到授信贷款额度10亿元,通过利用企业自有资源实现融资租赁2亿元。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融资举措,为满足偿还20亿元中期票据的资金需求提供了保障,从而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

如何化解企业债务风险

2.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局部地区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个别地区风险超过警戒线、一些地方还存在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现象、部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不规范等等。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法治意识,规范举债融资。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已比较完善,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切实遵守和执行。在处理地方债务问题上,应严格依据法律法规。
二、是坚持公开透明,接受各方监督。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应该做到“阳光化”,从发行、使用到偿还全过程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接受来自人大、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监督。
三、是强化责任意识,落实责任追究。一些地方违规举债融资现象的存在,和相关负责人存在侥幸心理有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事关重大,新预算法和相关政策已明确了责任追究制度,
尤其是国办印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具体规定了相关事项,包括违法违规责任范围、追究机制响应和责任追究程序。

扩展资料
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
1、不确定性: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难以事前完全把握。
2、相关性:金融机构所经营的商品—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同经济和社会是紧密相关的。
3、高杠杆性:金融企业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大,导致负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随高度金融风险。
4、传染性:金融机构承担着中介机构的职能,割裂了原始借贷的对应关系。处于这一中介网络的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甚至发生行业的、区域的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强化责任意识 防控债务风险

3. 怎么防范债务风险

 企业债务风险是在企业债务堆积的过剩中产生的,引发因素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方面,经济增速放缓,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企业负债螺旋上升。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导致外需疲软,再加上我国进行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造成内需不足。

  在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部门却以再杠杆化来应对需求不足的问题,即以更大的产能扩张来吸收原有过剩的产能,最后形成更大的产能过剩。2008-2010年,部分行业产能扩张,比如铜采矿、平板玻璃、铁合金、轮胎、水泥,均是2001-2007年的2倍上下。2012年底,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产能扩张是以负债率提升作为基础的,2008-2012年,我国企业负债占GDP的比重从95%上升至125%,A股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由53%上升至60%,而美国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则由2007年底的71.5%降至2012年底的63%,OECD企业部门整体负债率也在降低。

  由于产能过剩的加剧,工业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利润率下降、亏损面扩大。由于收入增速远滞后于债务增速,形成债务的堆积,而债务杠杆的上升又反过来对总需求形成极大的制约,出现产能过剩和负债率提升的相互强化螺旋。

  微观方面,投入要素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企业负债高企。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较快增长,增加了企业成本压力。

  除劳动力成本外,主要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或维持在高位,能源等资源性要素价格快速上涨;随着我国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限制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压力不断增加,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税费负担较重,甚至在经济形势不好时,部分地方政府加大了税收稽查力度,反而使企业的税收负担有所增加。

  此外,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比如2012年底,上市公司整体收益率为5.4%,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8%,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如果考虑到其他融资方式的更高成本,我国企业部门负债率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持续升值也加重了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企业经营成本高企、盈利水平下降,是企业债务负担上升的直接原因。

  高负债进一步弱化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

  过去五年,在全球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创新成为各大国突破发展瓶颈、培育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支点,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与繁荣的制胜法宝。

  我国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速也进入了“换挡期”,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创新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主要是由企业决定的,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目前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尚不尽如人意。

  首先,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不足,对中长期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但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美国企业2008年研发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3%,而我国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平均投入不到销售额的1%,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77%,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难以生存。

  我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盈利能力不佳,国际竞争力不强。2013年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上榜企业增至85家(仅次于美国),其中71家非金融企业营业收入占500强中非金融企业的16.0%,但利润总额仅占9.1%,利润率与资产回报率远低于平均水平,说明这些企业盈利能力与收入规模不匹配,虽“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差异性产品。此外,盈利靠前的高科技企业几乎全部是美国企业,而我国仅有华为等极个别企业在列。

  中美两国的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相似,但是两国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差甚远,美国企业在所有盈利指标上都显著好于中国企业。美国企业的高利润率意味着美国企业相较于中国企业可以承受更高的利息、负债和更大的盈利波动。

  其次,高负债对企业创新研发存在挤出效应,影响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又根源于不断创新。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仍然处于低层次阶段,核心技术和生产设备主要还是依靠从外部引进,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长此以往将导致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衰退,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既有产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国家创新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受到企业盈利水平和投入能力、创新收益和企业治理结构等内部条件的制约,其中企业盈利水平对研发投入和投入规模具有关键影响。

  再加上近来年我国企业负债水平不断升高,导致更多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对研发经费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更加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使得企业在研发创新、流程再造、模式创新等领域的支出大大降低,最后使得企业长期增长的技术和组织基础不牢。

  银行如何防范债务风险、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企业在高负债的情况下,创新研发无法顺利开展,长期盈利能力将进一步下降,随着经济下行和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企业的债务风险可能处于扩大趋势,银行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风险应对,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首先,加强企业债务风险监测,奠定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进行创新研发的基础,过度负债将使得企业无力进行创新研发。银行应建立完善的评审授信机制,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合理测算企业信用空间。评估企业信用空间时,不仅要结合企业所在区域、所属行业、经营现状、负债情况、信用记录等历史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还应考虑企业所拥有的技术领先程度、创新研发能力、市场发展前景、同业竞争程度等成长性要素。在准确测算企业信用空间的基础上,应加强企业用信管理,动态监测贷款资金用途,摸清企业真实现金流,及时发现企业债务风险隐患,督促企业将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企业创新研发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其次,支持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创造提升创新能力的条件。产能严重过剩企业产销率下降、开工不足、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行、利润下降、盈利能力下滑,难以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支持。银行应在严控产能过剩而引发的企业融资风险的同时,支持产能过剩企业经营转型和结构调整,尽快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提供空间。银行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产业政策要求,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一是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过剩产能、转型转产、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向境外转移产能、开拓市场的信贷支持;二是对涉及落后产能、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节能环保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或项目,不提供新增授信支持,压缩退出存量贷款;三是对未取得续建认定、不能依法依规补办相关手续的违规在建项目,立即停止发放贷款,妥善做好债权资金的保全工作;四是对产能过剩行业之外的拟扩大产能的重大工业项目,应审慎评估市场前景,做好尽职调查,防范因产能过快扩张带来的信贷风险。

  最后,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打造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长期盈利能力是企业偿还债务的有效保障,银行机构应帮助企业打造可持续盈利能力,以降低信贷风险、提高收益。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增强获利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而创新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大的源泉,因此,银行应积极响应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大对企业创新方面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推进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是积极支持创新研发能力强的大企业加大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二是充分利用财税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其融资能力,加大对其的信贷支持,帮助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和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积极支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四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转型升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

怎么防范债务风险

4.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法

目前中国经济的债务风险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全国债务总量占GDP已经超过200%,靠债务拉动的经济危险重重,经济一旦停滞,巨额的债务将会造成社会动荡,2015年的地方债务为16万亿,这只是官方的数据,相信实际数据更高,要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1、财政收入减少对土地收入的依赖,这个也是说了好多年,一直都没改变,去年房地产一受冷,地方政府财政就出问题了,土地卖不了高价了,公共支出又降不下去,导致负债率一下就上来了,根本解决法就是政府要想法从其他地方增加财政收入比如企业税收,当然这不是要增加企业负担,而是引进的大企业,中小企业反而要减税。2、除了开源害的节流,精简地方政府人员,提升执行效率,减少寻租空间。3、地方政府债务很多都是投资所致,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所以适当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5. 政府一般化解债务风险都用些什么方法

以下文件来自互联网,原文较长,简化后供参考。
审计研究简报
第6期
(总第201期)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                   2010年9月14日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分类施治,疏堵结合,完善风险管理,建立控制体系    (一)清查存量债务,积极化解风险。
  
   1.摸清债务总量,分清类别结构。
      2.区分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
      3.保障还款来源,全力化解风险。
       4.关注敏感类型,分类评估风险。
    
    (二)规范新增债务,实现有序管理。
        1.允许地方政府适度举债。
    
    2.科学确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3.严格执行举债审批程序。
       4.明确管理机构,归口统一管理。
        5.纳入预算管理,改革预算会计制度。
        6.强化风险预警,健全监管体系。
    
    二、着眼长远,促进发展,推动完善体制,健全法律法规    (一)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投资体制改革,规范地方政府投资行为。
      (三)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债务法治化管理。
  
    (四)确立政府中期财政预测制度。
   
    三、加强审计,强化问责,创新方式方法,促进债务管理    (一)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掌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
      (二)强化审计问责机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
     (三)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促进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四)改进审计组织方式,保证债务审计的力度和深度。
         该课题为审计署审计科研所2010年立项研究课题
      作者:南京特派办课题组
      课题统筹:李  玲            课题负责人:刘  利
      课题组成员:丁德明  胡正禄  钱夫中  王小霞  王景东
                  卢红柱  刘素合  牟  遥  刘洪洁  赵  青
                  韩华溢  黄敏杰  宋秀辉  吴继光  郑海峰
                  郭珊珊
 
主题词:防范  化解  地方政府债务  风险  建议
  报:署领导。  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审计厅(局)及科研      所,南京审计学院,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      各派出审计局。  发:本所所领导、各处,存档。               共印190份
  编辑:罗伟芳                          签发:王秀明

政府一般化解债务风险都用些什么方法

6. 企业化解债务风险的措施

法律分析:企业化解债务风险措施如下:1、双方当事人协商清偿欠债,虽然合同上规定的事项明明白白的,但是只要双方当事人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的规定下,可以协商变更;2、当双方当事人协商不成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3、公司把对方的债权转化为公司的股权,这样可以维护了债权人的利益同时减少公司的欠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7. 如何化解地方债风险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8月29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的决议,其中外界普遍关注的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锁定16万亿元,预计债务率为86%。地方债风险仍然不可忽视,应如何化解?下文是相关详细内容,欢迎阅读。
双管齐下化解地方债风险
《预算法》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都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预算法》第35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不但鼓励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还就举债主体、举债方式、举债规模、举债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包括北京等十多个地方政府已开始试点债券自发自还。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一张全面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大网正在形成。但是,相比于密集出台的各种政策,市场更关心这些政策能否真正发挥作用。
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风险隐患。
一如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负责人所言,地方债务的影响是深层次和多方面的,不仅会增加地方政府财政和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还会使
CPI、房价等在若干年内保持高位运行。
如果没有实际行动去重组这些债务的话,未来几年银行很可能将面临债务违约的实际风险。任何延迟都可能使风险成倍扩大,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从雷曼兄弟到冰岛、希腊,但凡出现危机的机构和国家,表现出来的无一不是债务偿还能力出现了问题。
地方债整体风险可控,但也容不得半点疏忽。
更何况,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说明时也担忧有个别地区债务风险较高。有报道称,2012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开始向辖区内企业实施预征税(即今年先把明年的税征收了),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向公安和工商等部门下达了罚款任务。
其实,整体风险可控,也并不代表风险不存在或风险一定不会发生。
事关社会稳定、国计民生的大事,既容不得涂脂抹粉,也不允许来半点虚假。所以,对地方债潜在的风险必须高度关注,并把地方政府的负债控制在合理的、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针对目前地方存量债务较大,而地方政府偿还能力较弱的矛盾,应该在继续抓紧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的过程中帮助和督促地方政府抓紧建立地方财政的偿债机制,不解决地方债务背后的制度性问题,地方债务将始终是一个问题。
同时,要从体制入手,将降低政府负债率列入到政府官员的业绩考核指标中去,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当然,中央财政也可以通过置换等方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尤其应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相对单一现状。

如何化解地方债风险

8. 债务人出现风险后的主要化解手段

债务的风险包括诉讼时效风险、破产风险、债务人解体风险、债务人犯罪风险、社会性风险。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以化解:从经销商的信誉和资质管理上着手;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营销人员的风险意识;健全企业内部营销管理体系。
一、公司清偿债务时的风险是什么?
公司债务清偿的风险:
(一)权利人一方拒绝接受债务人一方履行,债务人可以向公证机关申请提存,提存后,视为债务人已履行。提存的财产发生毁损、灭失等情况的,该风险由债权人一方承担。提存期间,提存财产产生的孳息归债权人一方。
(二)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人时,应当优先清偿有担保的债权,各个债权人均无担保时,按照查封、扣押的先后顺序清偿。
(三)债务人如果是企业法人,财产不足清偿所有债务时,权利人可以申请其破产。
二、处理债权债务关系时可能会遭遇哪些风险?
处置债权债务时会遇到的主要风险包括一下七点:
1.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的法律风险。
2.虚假诉讼的法律风险。
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法律风险。
4.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法律风险。
5.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法律风险。
6.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风险。
7.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法律风险。
三、企业债务风险管理模式有哪些
企业债务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健全企业内部营销管理体系;
2、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提升营销人员的风险意识,对营销人员在回款问题上进行严格考核;
4、从经销商的信誉和资质管理上着手。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