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的专业成果

2024-05-15

1. 陈明的专业成果

《相信进步----罗斯福与新政》,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历史渊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美国早期银行纷争及其深远影响》《世界历史》,2002年第4期《汉密尔顿的货币银行思想及其影响》《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绿背纸币运动的思想渊源》《史林》2003年第6期《美国独立国库制度的历史成因》《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科研立项“美国银行监管的失误问题研究”,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 (2004-2006,“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历史渊源”,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5参与完成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西部开发的特征、影响及启示》和《关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政党兴衰的研究》的研究工作。

陈明的专业成果

2. 陈明明的研究成果

发表、出版各类著述40余篇(种),主要有:《论古代社会军人介入政治过程的条件》,载《政治学研究》(北京);《政治发展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载《战略与管理》(北京);《韩国工业化与官僚权威主义》,载《复旦学报》(上海);《发展中国家军人政权经济政策的若干特征》,载《军事历史研究》(上海);《西方政治发展的逻辑:从中世纪到近代》,载《欧洲》(北京);《乡村政治发展:自治与政治调控》,载《复旦学报》(上海);《泡沫政治:非洲多党民主的神话》,《西亚非洲研究》(北京);《新世纪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希望》,《探索与争鸣》(上海);《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西方政治制度》,(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革命后社会的政治与现代化》(主编)

3. 陈明的研究成果

1. 在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机理和工艺优化方面取得突破。阐明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临界速度现象,开发出特种刀具,研究成果应用于汽车和航空航天制造业。2. 从机理上阐明定向凝固高温合金高效磨削中磨削烧伤现象,开发出高效磨削工艺,解决了磨削热损伤问题,研究成果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榫槽的高效高精度成形加工。3. 在复杂形状WC-Co基体沉积高附着强度金刚石薄膜理论和工艺方面取得突破。研制的金刚石涂层刀具已成功应用于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4. 建立数控刀具切削性能评价体系和高速切削数据库系统,有力促进中国数控刀具国产化进程。

陈明的研究成果

4. 陈建明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10余项市、厅及级各类科技项目和20余项政府部门和企业委托的应用软件开发项目,其中主持开发的商业流通业系列管理系统、烟草行业业务与专卖系列管理系统、货代运输与物流管理系统等在百余家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有12个项目通过了市厅级以上的科技成果鉴定。

5. 陈明的个人履历

陈 明,男,汉族,1969年11月生,陕西平利县人,陕西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199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88.09—1990.07安康师范学校学习;1990.07—1990.12平利县老县区锦屏乡青年干部;1990.12—1993.06平利县老县区团委副书记;1993.06—1996.06平利县团县委副书记、书记;1996.06—1999.04安康团地委副书记(其间1994.08—1997.06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专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9.04—2000.12团安康地委书记、党组书记(其间1998.08—2000.12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0.12—2001.12团安康市委书记、党组书记(其间2000.03—2000.06陕西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2001.12—2002.12宁陕县委副书记(正县级,其间2002.09—2002.12挂任广东恩平市市长助理);2002.12—2004.11宁陕县委副书记、县长;2004.11—2007.09宁陕县委书记(其间2003.10—2005.12西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班学习);2007.09—2010.03安康市市长助理、党组成员(其间2007.09—2010.07陕西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10.03—2013.06安康市副市长、党组成员、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2013年7月起任安康市委常委 、安康市政法委书记   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省十届人大代表,市二次党代会代表,市一届、二届人大代表。

陈明的个人履历

6. 陈明的个人经历

1990年前在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工作,任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88年晋升),1990年至1996年6月在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工作,任系主任,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兼职教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编委。《计算机教育》编委。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1996年–现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市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计算机及应用教学指导组成员(1996-2000)。教育部it&Amp;At 教育工程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文科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3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在《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撰写并出版计算机教材、专著及译著86种。参加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通信学报》、《Journal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Systems》、《JournalOfInformationAndComputing 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与会议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四十余篇论文收入三大检索。

7. 陈明伟的研究成果

在块状金属玻璃结构及性能、纳米金属变形行为、高应能陶瓷变形及损伤、三维纳米多孔金属制备和性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在 Nature, Science, Nature Mater, PNAS,PRL, Nano Lett, Adv Mater, JACS, Ang. Chem. Int. Ed., APL, Acta Mater, PRB等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约160篇。这些论文被他引约4000次.在应用研究方面拥有11项新材料发明专利。作为科技新闻或重要科学进展,这些研究成果被50余家国际新闻机构报导,包括Scientific American, Science News, Nature News, MRS Bulletin, Materials Today,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Bulletin等。

陈明伟的研究成果

8. 陈明阳的成果

长期从事光波导,特别是微结构光纤及器件应用等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在OpticsLetters、OpticsExpress、IEEEPhotonicsTechnologyLetters、IEEEJournalofLightwaveTechnology等国际光学期刊上发表40余篇,被SCI收录论文40余篇,其中SCI二区论文15篇。论文总计被SCI引用300多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申请PCT专利2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20项。 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等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3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04年受邀加入美国光学学会会员,2012年成为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苏州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等职。担任OpticsLetters,OpticsExpress,IEEEPhotonicsTechnologyLetters, JournalofLightwaveTechnology,IEEEPhotonicsJournal, IEEEJournalofQuantumElectronics、JournalofOptics、JournalofModernOptics、JournalofPhysicsD:AppliedPhysics等10余种国际光学期刊的论文评审专家,累计审稿100多篇次。 承担本科生的光通信器件设计、研究生的微结构光纤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3人次,研究生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生2人。 所提出的新型的光纤带隙结构,即改进的蜂窝结构(Ming-Yang Chen et al., IEEE Photon. Technol. Lett., 2004, 16: 819),具有比常用的三角结构更宽的带隙。论文发表后,多次被国内外同行引用。意大利(L. Vincetti, F. Poli, and S. Selleri, IEEE Photon. Technol. Lett. 18, 508 (2006))、日本 (T. Murao, K. Saitoh, M. Koshiba, Optics Express, 2006, 14, 2404) 的知名学者先后开展了基于改进蜂窝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证实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实现新型、宽带(带宽达400nm)、低损耗的单模带隙传输。提出的椭圆孔矩形结构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工作发表半年后(Mingyang Chen et al., J. of Opt. A: Pure Appl. Opt., 2004, 6: 512),台湾学者(Y.C. Liu et al., Optics Express, 2004,13: 225)公布了他们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此结构可获得极高的双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