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的人物简介

2024-05-13

1. 李兰娟的人物简介

李兰娟(1947.9-)女,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人。汉族,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人工肝开拓者,原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委,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主编,感染病杂志主编,中华传染病学、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副主编。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传染病学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30余年,并取得显著成就。2013年3月李兰娟院士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在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论文《人类感染活禽市场来源的新发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组特征》,已在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 。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ALSS)获重大突破。急性、亚急性重肝病死率从88.1%显著降低至21.1%,慢重肝从84.6%降至56.6%,已治疗700余例。主持制定ALSS技术规范作为全国标准,积极推广至全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我国第一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创建四步灌流分离肝细胞新方法;构建新型混合型人工肝。申请专利9项,已授权2项。首次揭示重肝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新指标;发现五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01、03年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130余篇,SCI收录10余篇。主编专著8部,参编9部。

李兰娟的人物简介

2. 李兰娟的突出贡献

李兰娟院士,原来也有这样的经历

3. 李兰娟的担任职务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专科医师分会会长。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感染病杂志》主编。《中华传染病杂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副主编。

李兰娟的担任职务

4. 兰娟的介绍

兰娟,1978年出生,四川省攀枝花市人。2001年于北京市北方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获工学和学士学位。2004年在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毕业于设计艺术学专业工业设计方向,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专业教师。天津市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会员。

5. 李娟娟的介绍

李娟娟,生于1947年,曾任教师、业务员等工作。已在《北京晚报》《中国妇女报》《北京纪事》等报纸、杂志之“名家”、“名人专访”等栏目发表作品近20万字。

李娟娟的介绍

6. 李娟的个人情况简介

性别:女 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保险法200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法学专业。同年进入湖北工业大学任教。任教期间,主要承担《保险法》、《经济法》、《责任保险》、《合同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曾参与编辑《经济法实用教程》(任副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保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7. 李兰娟的获得荣誉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获得1997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01年国家教育部推广应用二等奖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获得2001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革兰阴性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获得2003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获2004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了中国第1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HepLL,创建分离肝细胞的新方法,构建新型生物型及混合型人工肝,成果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李兰娟院士领衔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荣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育部高校推广应用奖二等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5项。

李兰娟的获得荣誉

8. 李兰娟的科研成果

首次揭示重型肝炎病人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的新指标,为肠道微生态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成功培育出无菌大鼠(已通过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建立了无菌动物实验研究平台;注重细菌耐药研究,引领细菌耐药研究小组发现六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研究成果分别于2001、2004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了我国首部《感染微生态学》专著,奠定了感染微生态学的基础。率领课题组成功培养分离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测序,系中国大陆第二株登录GenBank;首次发现PBMC中有复制型SARS-CoV存在,对揭示“非典”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Journal Hepat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主编专著11部,其中《传染病学》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均为中国该领域的首部专著;承担国家863、973、“十五”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20余篇。主编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等专著8部。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和浙江省人工肝中心主任以及《感染病杂志》主编、《中华传染病杂志》和《国际流行病感染病学杂志》副主编等职。2013.10.26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对外通报,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也就是说,我国科学家已经做出了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种子”,一旦出现老百姓最担心的H7N9禽流感暴发流行,可迅速生产出疫苗,为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接种,防止禽流感大流行。这项研究表明,我国已经具备自主研发流感病毒疫苗株的技术和能力,首次打破和改变了我国流感疫苗株需由国外提供的历史。这项研究,是在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由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领衔,并作为研究主体,联合香港大学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协同攻关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