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包括哪些内容?

2024-05-12

1.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既: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即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这个前提,即明确了会计为谁(哪一主体)记账和编制报表。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会计主体(除本企业单位以外任何企业单位)相独立,而且也独立于其本身的业主之外。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亦即企业将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无限期地经营下去,而不会终止清算。在组织会计工作时,是以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为前提。有了这个前提,企业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按预定目的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将按预定日期偿还。这个假设为各项费用分配方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建立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3、会计分期,指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隔相等的期间,叫做会计期间。确定会计期间有利于分期确定费用、收入和利润。分期确定各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据以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分期规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是适时总结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规定固定的会计期间才能把各期的工作成果进行比较。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叫做会计年度。年内还可再细分为季度和月份。我国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必须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尽管计量标准有实物、劳动和货币三种,但财务会计只能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货币计量前提中实际上还含有币值不变的前提,即按国际会计惯例,当货币所代表价值波动不大,或者前后波动能够相互抵消时,在会计核算中可以不考虑这种变化因素。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包括哪些内容?

2.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哪些


3.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为会计假设或会计假定,是指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某些尚未确知或无法论证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的情况或趋势作出合乎情理的逻辑性判断。
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哪些内容

1、会计主体,即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这个前提,即明确了会计为谁(哪一主体)记账和编制报表。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会计主体(除本企业单位以外任何企业单位)相独立,而且也独立于其本身的业主之外。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亦即企业将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无限期地经营下去,而不会终止清算。在组织会计工作时,是以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为前提。有了这个前提,企业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按预定目的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将按预定日期偿还。这个假设为各项费用分配方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建立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3、会计分期,指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隔相等的期间,叫做会计期间。确定会计期间有利于分期确定费用、收入和利润。分期确定各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据以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分期规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是适时总结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规定固定的会计期间才能把各期的工作成果进行比较。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叫做会计年度。年内还可再细分为季度和月份。我国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必须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尽管计量标准有实物、劳动和货币三种,但财务会计只能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货币计量前提中实际上还含有币值不变的前提,即按国际会计惯例,当货币所代表价值波动不大,或者前后波动能够相互抵消时,在会计核算中可以不考虑这种变化因素。

5. 会计核算有哪些基本前提?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具体内容,人们的认识迄今尚未取得共识,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以下四个。
  1、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组织核算工作首先应明确为谁核算的问题,这是因为会计的各种要素,例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都是同特定的经济实体,即会计主体相联系的,一切核算工作都是站在特定会计主体立场上进行的。如果主体不明确,资产和负债就难以界定,收入和费用便无法衡量,以划清经济责任为准绳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便无从谈起。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将该主体所有者的财务活动、其他经济实体的财务活动与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严格区分开,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会计主体与经济上的法人不是一个概念。作为一个法人,其经济必然是独立的,因而法人一般应该是会计主体,但是构成会计主体的并不一定都是法人。比如,从法律上看,独资及合伙企业所有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应视为所有者个人财产延伸的一部分,独资及合伙企业在业务上的种种行为仍视其为个人行为,企业的利益与行为和个人的利益与行为是一致的,独资与合伙企业都因此而不具备法人资格。但是,独资、合伙企业都是经济实体、会计主体,在会计处理上都要把企业的财务活动与所有者个人的财务活动截然分开。例如,企业在经营中得到的收入不应记为其所有者的收入,发生的支出和损失,也不应记为其所有者的支出的损失,只有按照规定的账务处理程序转到所有者名下,才能算其收益或损失。
  以会计主体作为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对会计核算范围从空间上进行了有效的界定,有利于正确地反映一个经济实体所拥有的财产及承担的债务,计算其经营收益或可能遭受的损失,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2、持续经营
  如果说会计主体作为基本前提是一种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既然不会破产和清算,企业拥有的各项资产就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耗用、出售或转换,承担的债务也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清偿,经营成果就会不断形成,这样核算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从第一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就是说,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道德必须明确核算的主体,即解决为谁核算的问题;其次还必须明确时间范围,核算主体是持续不断地经营的。否则,组织核算工作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
  持续经营对于会计十分重要,它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条件,才能够以历史成本作为企业资产的计价基础,才能够认为资产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固定资产的价值才能够按照使用年限的长短以折旧的方式分期转为费用。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不存在了,那么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也相应地会丧失其存在的基础,所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必须以持续经营作为前提条件。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第二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条件。
  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持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确定损益编制财务报表,定期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会计期间一般按照日历时间划分,分为年、季、月。会计期间的划分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实际的经济活动周期可能与这个期间不一致,有的经济活动可以持续在多个会计期间。但是,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单位或个人都需要在一个期间结束之后随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不可能等待全部经营过程完结之后再考察企业经营成果。所以,将划分会计期间作为会计的基本前提是由于持续经营和及时提供信息的要求决定的。
  会计期间划分的长短会影响损益的确定,一般地说,会计期间划分得愈短,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质量就愈不可靠。当然,会计期间的划分也不可能太长,太长了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使用会计住处的需要的满足程度。因此必须恰当地划分会计期间。
  4、货币计量
  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性的前提条件。选择货币作为共同尺度,以数量的形式反映会计实体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关键环节,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货币则是会计讲师的统一尺度。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必进行会计反映。
  货币讲师实际上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货币估价,而货币估价的习惯做法是以历史成本计价。不言而喻,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就必须假定货币本身的价值稳定不变,或者变动的幅度不大,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货币计量前提实际上还包括另一个重要前提,即币值稳定前提。在以币值稳定为前提的条件下,对财产物资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价是目前通行的一种选择。我国的会计核算还规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在有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要将有关外币用某种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以此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表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核算有哪些基本前提?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6.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包括哪几种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7.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包括哪几种

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以下四个: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货币计量
会计分期
 
1,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组织核算工作首先应明确为谁核算的问题,这是因为会计的各种要素,例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都是同特定的经济实体,即会计主体相联系的,一切核算工作都是站在特定会计主体立场上进行的。如果主体不明确,资产和负债就难以界定,收入和费用便无法衡量,以划清经济责任为准绳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便无从谈起。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将该主体所有者的财务活动、其他经济实体的财务活动与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严格区分开,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
 
2,如果说会计主体作为基本前提是一种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既然不会破产和清算,企业拥有的各项资产就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耗用、出售或转换,承担的债务也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清偿,经营成果就会不断形成,这样核算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从第一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就是说,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道德必须明确核算的主体,即解决为谁核算的问题;其次还必须明确时间范围,核算主体是持续不断地经营的。否则,组织核算工作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
3,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第二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条件。
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持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确定损益编制财务报表,定期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会计期间一般按照日历时间划分,分为年、季、月。会计期间的划分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实际的经济活动周期可能与这个期间不一致,有的经济活动可以持续在多个会计期间。但是,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单位或个人都需要在一个期间结束之后随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不可能等待全部经营过程完结之后再考察企业经营成果。所以,将划分会计期间作为会计的基本前提是由于持续经营和及时提供信息的要求决定的。
4,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性的前提条件。选择货币作为共同尺度,以数量的形式反映会计实体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关键环节,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货币则是会计讲师的统一尺度。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必进行会计反映。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包括哪几种

8.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以下四个:1、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组织核算工作首先应明确为谁核算的问题,这是因为会计的各种要素,例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都是同特定的经济实体,即会计主体相联系的,一切核算工作都是站在特定会计主体立场上进行的。如果主体不明确,资产和负债就难以界定,收入和费用便无法衡量,以划清经济责任为准绳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便无从谈起。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将该主体所有者的财务活动、其他经济实体的财务活动与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严格区分开,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2、持续经营如果说会计主体作为基本前提是一种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既然不会破产和清算,企业拥有的各项资产就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耗用、出售或转换,承担的债务也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清偿,经营成果就会不断形成,这样核算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从第一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就是说,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道德必须明确核算的主体,即解决为谁核算的问题;其次还必须明确时间范围,核算主体是持续不断地经营的。否则,组织核算工作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第二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条件。4、货币计量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性的前提条件。选择货币作为共同尺度,以数量的形式反映会计实体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关键环节,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货币则是会计讲师的统一尺度。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必进行会计反映。拓展资料: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进行核算的方法。所谓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在设计会计制度时事先规定这些项目,然后根据它们在账簿中开立账户,分类地、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反映由于各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各种类型的会计指标。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称的一种记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有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龙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填制审核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凭证必须经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只有经过审核并认为正确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根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不仅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登记账簿账簿是用来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登记账簿就是将会计凭证记录的经纪业务,序时、分类地记入有关簿籍中设置的各个账户。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并定期进行结账、对账,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而有系统的会计数据。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已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以确定材料的采购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可以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节约或超支,并据以确定企业经营盈亏。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保持账实相符的一种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监督各类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合理使用。在清查中如发现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额不一致,应及时查明原因,通过一定审批手续进行处理,并调整账簿记录,是账面数额与实存数额保持一致,以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特定时点(月末、季末、年末)和一定时期(月、季、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等的书面文件。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不仅是分析考核财务成本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及编制下期财务成本计划和预算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经济决策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工作必要的参考资料。上述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来说,主要是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在一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这三个环节进行会计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个转换过程,即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出会计报表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就是一般称谓的会计循环。其基本内容是: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要依据凭证和账簿记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并依据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帐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核算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符合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力求会计资料真实、正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下列事项必须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5)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