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堂的介绍

2024-05-13

1. 李惠堂的介绍

李惠堂,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从17岁开始足球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被球迷和香港媒体亲切的评为“亚洲球王”。他不但是战前罕见的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也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1979年7月4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74岁。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李惠堂的介绍

2. 李惠堂的成长经历

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广东五华人,著名足球运动员。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李惠堂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乡(现为锡坑镇)老楼村居住。在那里,这个天性喜爱足球的孩子,把家门口的狗洞当成了练习射门的目标。由于从香港带回的足球被踢坏后,就从家门口的两棵柚子树(一名丰琅柚,一名蟠龙柚)上摘下柚子来当球踢。等到树上的柚子都被摘完后,他又用布巾扎成布团当作皮球来练习。经过几年的锻炼,他的身体日见壮实,球技过人。10岁左右,李惠堂回到香港。1921年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李惠堂球风正派,脚下功夫深。一次,他在与英国海军球队比赛时,球刚过中线,就拔脚劲射,球竟穿过好几个英国选手的人丛硬是入网。他还曾经一人从后场盘球,接连晃过四五个前来阻截的对手,一直把球带到对方禁区,从容起脚,把球攻入门里。这种球艺堪与贝利、贝肯鲍尔和马拉多纳相媲美。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曾组织过一次评选活动,将中国的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德国的贝肯鲍尔、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3. 李惠堂是哪里人?

李惠堂(1905年9月18日-1979年7月4日),字光梁,号鲁卫,祖籍广东五华县的粤籍客家人,梅州八贤之一,身高1.80米,司职前锋。李惠堂出生于香港,从17岁开始,即活跃于1920年代-1930年代之亚洲足球球坛,不但是战前少见的中国职业足球球员,也是公认之中国足球球王。并带领港沪两地足球菁英,称霸于第七、第八、第九及第十届的远东运动会。1976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据统计他在足球比赛中,共射进近2000个球,他和巴西名将里登雷克、德国球星宾德、 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一般来说,1930年代之前,中国足球水平为全亚洲之冠,他居功厥伟。而至今中国兴盛之足球风气实起始他于1929年所提起的“足球即中国国球”的概念。
  1950年代,李惠堂退休转任教练,继续于香港和台湾两地从事推广足球活动。战后定居于香港的李惠堂,不但让足球成为香港最风行主流运动外,也经常客居台湾并带动当地足球风气。1954年与1960年两届亚洲运动会中,他亦以教练身分率领港台两地联队击败日本,韩国等强敌获得冠军。除此,他晚年协助创建的台湾木兰女子足球队亦于1970年代末期与1980年代初期称霸于亚洲。
  1994年9月,广东省五华县县政府将李惠堂祖居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房舍内举办《球王李惠堂》小型展览。而该地点,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也成为该县的最主要旅游景点。 [编辑本段]崭露头角  李惠堂为1905年出生于香港大坑村的粤籍客家人,是香港20世纪初的建筑巨商李浩如之第三子。1912年,6岁的李惠堂被父母送往中国梅县接受基础教育,并在该地自学足球球技。1917年,返回香港,于皇仁书院接受西式中学教育,不过仍继续参与校内足球活动。
  1922年香港学校之“夏令营杯”足球赛中,17岁的李惠堂展现了高超足球技巧,带领学校球队获得佳绩。担任前锋的他因入球数惊人,赛后即被吸收为香港南华体育会甲级足球队队员,并参加该地的甲级足球联赛。 [编辑本段]亚洲球王  1923年间,自学校毕业的他开始展开职业足球生涯并以称职的前锋角色帮助所属足球队获得沪港埠际赛、上海甲级联赛等赛事冠军。1925年年初,他加入上海乐华足球队,为早期的上海职业足球球员。
  同年5月,第七届远东运动会于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在足球项目赛事方面,阵内包含李惠堂诸多足球名将的中华民国足球队一路挺进决赛。而在稍后的与菲律宾对决中,李惠堂演出帽子戏法的独进三球;让中国球队以五比一悬殊比数获得该届冠军。事实上,以他为队长的中国球队亦于稍后的第八,九,十届获得该赛事冠军。这里面,1934年的远东运动会的中日足球决赛中,29岁的李惠堂更踢进关键一球,使中国球队以四比三的分数获得胜利。也因为他优异表现,让1930年代上海有句流行语说“听戏要听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自此中国足球球王李惠堂的别号不胫而走。
  除了代表中国球队参与重要比赛外,他对于推广足球风气也极为热心。1929年,他以兼任复旦大学体育教练与中国足球协会主要成员身分提出“足球即国球”的概念。根源于此概念,他在许多场公开演讲中,不但指出足球可以促进中国体育风气,也认为中国人的体型绝对适合于发展足球的这项世界主流运动。
  1936年柏林奥运会,李惠堂为队长身分带领中国足球队以亚洲第一的身分进入会内赛,不过在单淘汰预赛中以零比二败于英格兰。

李惠堂是哪里人?

4. 李惠堂的评价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在旧中国,一位体坛人物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非凡。他以顽强的拼搏精神,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亚洲球王”称号。李惠堂是二、三十年代首屈一指的著名中锋。尤以过人射门和跌射誉冠足坛。他射门力量大、角度刁,往往使守门员反应不及而目送球儿直飞网底! 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愿作亡国奴,遂于1941年以借名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李惠堂41岁“挂靴”退伍,足坛生涯长达25年。中足流行怀旧一代球王李惠堂,不知道什么原因,已经逝世N年的一代球王李惠堂又成为中国足球论坛的热点,大家对忘记还是怀念各执一词,对李惠堂的功绩也各有说法,争论已经如火如荼,论坛里一时间全是关于李惠堂的看法。在足球场上比较球星们的人品、球品,无论是吸毒的马拉多纳还是球王李惠堂都已经载入足球史册。我想说的是,当蹴鞠成为意淫和高俅们升官的助力。我们何不学习一下那些动机不良的罗马大兵,全身心的玩一下现代足球,快乐的享受现代足球,而不是为之所累。而今,正值中国足球处于新低之时,我们更需要的是“把握现在”。历史当然不能忘记,但一味浸淫历史,那只能陷在历史中不能自拔 。

5. 李惠堂父亲的职业

李浩如(1858~1934),字衍庆,广东省五华县横陂镇锡坑老楼村人。香港嘉应商会创始人。
16岁随李汉四习石业,技艺高超,有“石状元”之誉。清光绪十四年(1888)自立联生营造公司,先后为港府承建大潭笃水塘、油麻地避风塘、港九各马路及海堤码头,为一时巨商。曾受两广总督张之洞聘请修建铁路,并帮其将原用家名“李五”改为“浩如”,签在工程合同单上。李浩如由此得名。他亲自勘查粤汉铁路,承建英德至韶关段路基,成为港九巨富。历任穗、港石业行会长,香港嘉应商会创始人之一,曾任香港嘉应商会副会长。为锡坑端本、务本学校捐巨款。球王李惠堂是其第三子。生前曾在家乡建有规模较大的客家屋式“联庆楼”一座,后被县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李惠堂父亲的职业

6. 李惠堂的运动生涯

 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尤为出色。球在他的脚下,对方两三个人围上去也难以抢走。他的射门技术更是令人叫绝,不管什么位置、什么角度,他都能左右开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钧。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绝招。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 出任左内锋,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4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光荣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随南华去澳大利亚,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锋。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澳州当局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香港当地报刊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有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1925年,年轻的李惠堂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邻居廖月英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要与外国球队较量。李惠堂在上海期间,正值自己足球技艺的巅峰状态,由于球艺出众,22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参加上海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1926年,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记录,使李惠堂在绿茵场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华民族争了光。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乐华队在远征东南亚国家中,屡建奇功,特别是率队出战菲律宾,战绩彪炳,载誉而归。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在旧中国,一位足球明星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超乎寻常。可见他以顽强的拼搏,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喜爱。李惠堂为国家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别于1923、1925、1930、1934年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实际上当时一共只有三四个国家参赛)。李惠堂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华足球队并担任队长。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国际奥委会会员,使我国体育健儿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足球运动员进行切磋、交流。 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财力困难,1936年为参加柏林奥运会足球赛,李惠堂和足球队只能自筹资金,提前两个多月出发,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费用。李惠堂和队友沿途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他们省吃俭用,一路风尘赶到柏林。但由于一路征战,球员已疲惫不堪,到奥运会比赛时,以0比2负于英国国奥队,首轮即遭淘汰。1939年,李惠堂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0大胜。在这场比赛当中,35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带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愿做亡国奴,于1941年以借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他与家乡人组建了五华足球队。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副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1942年,李惠堂到梅州与强民队对垒,结果以1∶3礼让强民。第二年,李惠堂邀请香港甲组高手,以航建队名义,与强民队比赛。通过这两次比赛,对足球之乡梅州的足球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尔后,李惠堂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加所谓四省元首杯足球赛。他先后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作表演赛和义赛,筹集款项,救济战孤、难民,支持抗日救国。1947年,李惠堂已经42岁,他在香港参加埠际赛(沪港杯赛的前身),他射出的一个点球被扑中,这场比赛是他的挂靴之战。 1948年李惠堂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足球赛,同年获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国台北队夺得第二届、第三届亚运会足球赛冠军。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1966年李惠堂担任亚洲足球联合会和国际足球联合会副主席,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联邦德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岁。

7. 李惠堂是谁?

李惠堂(1905年9月18日-1979年7月4日),字光梁,号鲁卫,祖籍广东五华县的粤籍客家人,梅州八贤之一,身高1.80米,司职前锋。李惠堂出生于香港,从17岁开始,即活跃于1920年代-1930年代之亚洲足球球坛,不但是战前少见的中国职业足球球员,也是公认之中国足球球王。并带领港沪两地足球菁英,称霸于第七、第八、第九及第十届的远东运动会。1976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据统计他在足球比赛中,共射进近2000个球,他和巴西名将里登雷克、德国球星宾德、 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一般来说,1930年代之前,中国足球水平为全亚洲之冠,他居功厥伟。而至今中国兴盛之足球风气实起始他于1929年所提起的“足球即中国国球”的概念。
  1950年代,李惠堂退休转任教练,继续于香港和台湾两地从事推广足球活动。战后定居于香港的李惠堂,不但让足球成为香港最风行主流运动外,也经常客居台湾并带动当地足球风气。1954年与1960年两届亚洲运动会中,他亦以教练身分率领港台两地联队击败日本,韩国等强敌获得冠军。除此,他晚年协助创建的台湾木兰女子足球队亦于1970年代末期与1980年代初期称霸于亚洲。
  1994年9月,广东省五华县县政府将李惠堂祖居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房舍内举办《球王李惠堂》小型展览。而该地点,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也成为该县的最主要旅游景点。 [编辑本段]崭露头角  李惠堂为1905年出生于香港大坑村的粤籍客家人,是香港20世纪初的建筑巨商李浩如之第三子。1912年,6岁的李惠堂被父母送往中国梅县接受基础教育,并在该地自学足球球技。1917年,返回香港,于皇仁书院接受西式中学教育,不过仍继续参与校内足球活动。
  1922年香港学校之“夏令营杯”足球赛中,17岁的李惠堂展现了高超足球技巧,带领学校球队获得佳绩。担任前锋的他因入球数惊人,赛后即被吸收为香港南华体育会甲级足球队队员,并参加该地的甲级足球联赛。 [编辑本段]亚洲球王  1923年间,自学校毕业的他开始展开职业足球生涯并以称职的前锋角色帮助所属足球队获得沪港埠际赛、上海甲级联赛等赛事冠军。1925年年初,他加入上海乐华足球队,为早期的上海职业足球球员。
  同年5月,第七届远东运动会于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在足球项目赛事方面,阵内包含李惠堂诸多足球名将的中华民国足球队一路挺进决赛。而在稍后的与菲律宾对决中,李惠堂演出帽子戏法的独进三球;让中国球队以五比一悬殊比数获得该届冠军。事实上,以他为队长的中国球队亦于稍后的第八,九,十届获得该赛事冠军。这里面,1934年的远东运动会的中日足球决赛中,29岁的李惠堂更踢进关键一球,使中国球队以四比三的分数获得胜利。也因为他优异表现,让1930年代上海有句流行语说“听戏要听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自此中国足球球王李惠堂的别号不胫而走。
  除了代表中国球队参与重要比赛外,他对于推广足球风气也极为热心。1929年,他以兼任复旦大学体育教练与中国足球协会主要成员身分提出“足球即国球”的概念。根源于此概念,他在许多场公开演讲中,不但指出足球可以促进中国体育风气,也认为中国人的体型绝对适合于发展足球的这项世界主流运动。
  1936年柏林奥运会,李惠堂为队长身分带领中国足球队以亚洲第一的身分进入会内赛,不过在单淘汰预赛中以零比二败于英格兰。

李惠堂是谁?

8. 李惠堂的个人资料,简介

李惠堂(1905-1979) 
“亚洲球王”李惠堂祖籍广东五华,1905年出生于香港,身高1.80米,司职前锋。他从小酷爱足球运动,天资聪颖,求学与训练两不误。1921年考入开展足球运动甚广的皇仁书院。1922年入选南华足球队甲组,开始足球生涯。 
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别于1923年、1925年、1930年、1934年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在第七届远东运动会后被评为“亚洲球王”而名扬海内外。1936年,作为中国队队长参加了第11届奥运会足球赛。 
1925年,加入上海乐群足球队,1926年在上海组建中华足球队并任队长,同年率队参加上海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史考托杯足球赛,击败由外国人组成的腊克斯队,首开华人足球队战胜外国人球队的纪录。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华足球队并任队长。 
1936年当选为亚洲足球协会副会长。1937年左胫骨被踢成骨折。1938年重返球场参加为抗日救灾举行的义赛。1941年拒绝为日伪表演而从香港返回广东家乡。 
李惠堂技术全面,球艺十分精湛,奔跑快速,身材高大,在球场上犹如鹤立鸡群。传球意识一流,头球摆渡、短传与长传都非常到位。控球出色,盘球过人轻而易举,善于强行突破。射门的功夫深厚,起脚快,脚法好,脚头硬,更有依人卧射的绝招。在其25年的足球生涯中,共入1260个球。 
1947年后从事教练、裁判员工作。1948年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14届奥运会足球赛,同年获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国台北队夺得第2届、第3届亚运会足球赛冠军。 
1954年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中国在世界足坛获得最高职务者的人。 
李惠堂学识不浅,著有《球圃菜根录》、《足球经》、《足球规律诠释》、《足球登龙术》、《我与足球》等。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在旧中国,一位体坛人物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不凡。他以顽强的拼搏,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亚洲球王”称号。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广东省五华县人。李惠堂四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居住。由于刻苦锻炼,使他的身体日见壮实,脚力过人。十岁左右,他返回香港,和后来一起成为足坛名将结下了“足球缘”,十七岁便成为香港南华队的一名队员。到二十岁那年,他到了上海。由于李惠堂球艺出众,二十二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在上海组织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万国足球赛”在上海举行时,24岁的李惠堂被评为最佳明星,“球王”因此而得名。李惠堂是二、三十年代首屈一指的著名中锋。尤以过人射门和跌射誉冠足坛。他射门力量大、角度刁,往往使守门员反应不及而目送球儿直飞网底。1939年,李惠堂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 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比0大胜。在此役中,35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运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一次,在和一支外国队的比赛中,李惠堂一记强有力的劲射,正中“洋将”守门员怀中。守门员收腹不及,顿时倒跪在地下。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原作亡国奴,遂于1941年以借名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与家乡同人组建五华足球队。1942年,到梅县与强民队对垒,结果以1比3“礼让”强民。第二年,李惠堂邀集香港甲组高手,以“航建队”名义,与强民队比赛。通过这两次比赛,对“足球之乡”梅县的足球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尔后,李惠堂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加所谓四省“元首杯”足球赛。他先后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作表演赛和义赛,筹集款项,救济战孤、难民,支持抗日救国。李惠堂41岁“挂靴”退伍,足坛生涯长达25年。获得过包括“亚洲球王”在内的50多个荣誉称号和120多枚奖章。曾4次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获足球冠军。1966年他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据统计他在足球比赛中,共射进近2000个球,他和巴西名将 里登雷克、德国球星宾德 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