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的记者观察

2024-05-13

1. 林园的记者观察

你相信“林园”吗?“不操盘”的林园,用满仓迎接了2008年的暴跌,旗下信托亏损至几近原来的6折。“所谓阳光私募,也就是公布了净值,可以公开买卖产品。到底该产品是怎么操作的,单凭管理人两三句话,他说他司机的年薪几位数,你就能相信?”林园的“低调表白”并不能获得沪上私募界的认同。在2007年大牛市中,贵州茅台(174.42,1.61,0.93%)2007年末每10股分红8.36元;五粮液(29.96,0.76,2.60%)2007年不转增不分配;云南白药(52.96,-0.13,-0.24%)每10股分红1元;招商银行(17.49,0.12,0.69%)每10股分红2.8元。如果仅靠这些分红来获益的话,那么林园的年化收益率并不高。而他的司机也绝拿不到2000万元的年薪。林园、但斌、赵丹阳、李驰、殷保华、李振宁、汪建中……这些曾经的炒股冠军、坐庄主力们,经过2008年熊市刷洗后,有的关张,有的逃亡,有的消失,有的一度盛传遭到客户的老拳相向。也难怪坊间传言会此起彼伏。去年底,一度被誉为“三秦炒股第一高手”的陕西鑫鹏掌门人阮杰被投资者告上法庭,原因是其管理的“鑫鹏一期”单位净值实际增长率为-68.28%,在深国投旗下70余只阳光私募当中排名倒数第一。今年初,江湖雅号“金手指”的北京首放董事长汪建中被证监会处以1.25亿元天文数字罚款后,再因涉嫌操纵股市而被捕。“英雄”的头衔频繁地在不同时间,加冕在不同的私募头上。2008年伊始宣布集体清盘的赵丹阳,也确实被2008年上半年的牛蹄踏在了脚下。深国投数据显示,“赤子之心”2007年下半年净值增长率仅为8.61%,这与同期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动辄超过100%的年收益率相去甚远。有不少深圳私募界人士曾不屑一顾地表示赵丹阳根本不懂投资,他是私募界的一个失败者,3500点以上全部踏空。不过时至今日,检视退潮后沙滩上的尸体时,其中并没有赵丹阳。在资本市场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同样与林园一样标榜“价值投资”的但斌与李驰的日子似乎也并不好过。甚至有传但斌在去年底遭到投资人的袭击。李驰管理的“同威1期”信托产品,根据朝阳永续统计,截至2008年12月19日,单位净值0.788元,下跌21%。但这都不是最终的英雄榜。在瑞富信息副总经理彭亚轩看来,同威是一个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结合得很好的公司。因为下一轮牛市何时到,谁都不知道。他们目前输的也许只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从6124.04点到2566.53点,在过去的9个月中,中国股民遭受了一轮最为惨烈的大跌。面对昨日还风光无限今日就已哀鸿遍野的股市,那些曾经在证券市场呼风唤雨的人物现在究竟在做什么?价值投资的大旗并没让被称为“股神”的林园在这一轮大跌中幸免。但他却表现出了与常人不同的淡定自若,他说他已经不再看盘,每天更多的时间用来睡觉。他现在唯一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坚定持有”。坚持是赚钱之本 对林园的采访是在他位于国贸的办公室进行的。这里并不是林园的公司,而是某证券公司为林园提供的一间宽敞明亮的贵宾间。他说自己其实很少来到这里,因为自己的家在北京城的西边,“懒得跑,没事就在家睡觉,除非有事才过来”。虽然近半年多来中国A股走弱,喜欢满仓操作的林园并没有改变自己的风格。“我的仓位一直都是满的,只不过现在这种市场情况下我就不再买入了。但绝对不会改变我的投资理念。”当众多投资者因为被突如其来的大跌套得痛不欲生纷纷割肉出局时,林园的稳如泰山确实有些与众不同。林园说,股市的规律就是:牛市吹泡泡,熊市挤泡泡;泡泡迟早会被吹破,泡沫终究也会挤干净,周而复始。但无论市场如何认准自己确定能赚钱的股票,坚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根据我近20年的投资经验,一只股票大涨的时间可能只有10%,而剩下的90%日子里不是在调整就是在下跌。如果你在那90%的时间里都持有这只股票,但却在最后那10%到来前因为受不了‘漫长煎熬’卖出了,那只能是一种悲哀。”林园笑着说。“经过我的测算,未来15年中国经济的复合增长率能达到4%,因此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有了这个垫底,我根本不担心中国股市,更不担心我买的股票。不过,现在这种大市下,我做的更多的是睡觉和玩。”林园说,自己平时几乎不和任何人谈论股票及相关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害怕别人的思路影响自己的投资决定。“我不像很多股民那样随时盯着交易软件,看股票每分钟的变化。我甚至想去一个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的地方。如果别人问我成功秘诀是什么,我想那就是坚持价值投资,抛开一切的私心杂念。”林园笑着说。在林园看来,买股票和做其他行业一样,选对了方向就要一条路走下去,“朝令夕改的人在哪里都是赚不到钱的。”赚钱机器才是好公司 很多人认为,在股市中赚到的钱都是其他股民的钱,也就是说你赚钱了,那是有别人赔了钱。的确,在资本市场的大潮中,有赚到钱的也有赔了钱的。但在林园看来,股市中赚到的钱应当是上市公司的,同理,“好公司应当是一部能大把大把赚钱的机器。”林园说,他从不轻易买入任何一家公司。“至少跟踪三年是必须的,确实感觉不错,就少量买入尝试一下,再继续跟踪。觉得确实没有什么问题,这时就会大量买入。”在林园看来,未来三年上涨10倍甚至20倍的公司,都是有着“婴儿的股本,巨人的品牌”特性的行业老大。“很多上世纪50年代卖菜的日本老太太因为在当时投资了索尼的股票,现在有些已经进入全日本最富有的人群。”林园笑着说:“就是这么一个理儿。”在近20年的投资生涯中,林园也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挑选能够真正赚钱公司的标准。首先,判断一家公司能否为股东赚钱,就要看这家公司的赚钱总量是多少(绝对利润额)。其次,毛利率一定要高。林园说,他投资时毛利率在18%以下的公司他是不考虑的,当然如果能发现一家毛利率在80%-90%的公司那就更好了。第三,应当注重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林园通常考虑的是每股盈利起码要3-4毛钱的公司。此外,PE(本益比)动态值和毛利率的变化也是林园选择公司的重要指标。因为林园认为,他投资的企业毛利率一定要稳定或者趋升,否则他一定不会投资这家企业。“从表象上看,‘小投入、大产出’的公司才是赚钱机器,而不是靠增加投资才能产出盈利的。”林园说:“做其他实业也是一样,谁都希望通过投资100万去赚取1个亿,而不是1个亿的盈利是靠两个亿的投入获得的。也就是‘投资一定,产出无限大。”赚钱要熬到头发白 1999年,一个朋友对当时身家已经过亿的林园说:“我的公司要在香港上市了,你也来捧捧场买点吧。”在朋友的盛邀之下,林园去了香港。“当时的发行价1.28港元,我认为太高了就没有买。”林园笑着说:“当然,他的股票也都卖出去了,都被摩根、高盛这样的一些国际大机构买走了。”可是,这只股票发行不久,就遇上了金融风暴,股价一路下跌到5毛钱,这时林园认为是时候出手了,于是买了一些。不久这只股票又继续下跌到1毛9分钱,最终林园持有的成本为0.3元。在林园5毛钱买入这只股票时,他算了一笔账。林园说:“这家公司是做房地产的,每股净资产一块九毛多,而跌到当时那个价格,相当于它的房子每平米才1700多元,甚至最低到几百块。但实际情况是,当时它的房子卖七八千一平米,资产净值是根据每平米5千多元计算出来的。由此看来股价确实被低估了。”“然而尽管如此,这只股票就是不涨,一年最多涨到6毛多然后又跌回三四毛。我当时持有这家公司流通股的30%。我就想,这只股票不到2元我是不卖的。就这样,一直等到了2003年,这支股票才终于大涨。”林园有些郁闷地说,“这时那个朋友打来电话说:‘林园,赚到钱了吧?’我有些生气地对他说‘我再也不和你打交道了,我虽然赚到了钱,但这钱赚的太不轻松。’后来,我总结经验,没有把握的投资不应该参与,草率参与了结果熬到头发都白了。”“冬眠疗法”也是功夫 林园每买入一只股票,都是在他认为有投资价值的价格介入,即买入时的价格要合理或者被低估。但林园毕竟是人,很多情况下,那些价格被低估的股票也不会立即上涨,甚至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些股票什么时候才能上涨。林园的方法很简单——当他发现被低估的公司并果断买入后,像动物“冬眠”一样,一直等到股价上涨。2005年4月份,林园就曾遭遇过这样一次“冬眠”。当时他借钱买入招商银行可转债,买入的平均价为102.50元/股,到2006年初股改前,它的价格仍为102元/股左右,在近一年的时间内,价格就在101~120元间波动,作为“股神”的林园选择默默地等待。后来他又买了上海机场,当时的平均价为13元/股,在买入后几个月时间内上海机场的价格一直在12~15元之间波动,他又再一次“冬眠”。在林园看来,这样的“冬眠”实际上是在股市下跌时蓄积力量、等待时机,最终将会觉醒。而有人也把这种“冬眠疗法”称之为“乌龟政策”。林园

林园的记者观察

2. 林园所说的复合增长率是指什么

复合增长率当然是指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了,复合增长率也叫几何增长率,通俗来说就是利滚利,比如说3年的复合增长率是10%,就是说如果第一年利润是100,第二年就是100*10%+100=110,第三年就是110*10%+110=121,以此类推。如果是平均增长率10%的话,那么第三年就是100+100*10%+100*10%=120.林园这本书我也看过,林园我认为不不像楼有说的是骗子,能骗到几亿甚至几十亿的骗子也是不一般的骗子,资产在熊市里缩水是很正常的事,而林园又在做私募,不想让人知道这些情况也是人之常情。这本书写得比较模糊,因为王洪本身并不是林园。所以对具体的数据不必太在意,里面的一些投资理念还是很有用处的。书里面说的30%的复合增长率好像是说对未来三年的估计,因为任何好公司要想长期保持这个增长率都是相当困难的,只有在公司高速发展阶段才有可能做到。无论从那方面来说净利润都是一个公司最核心的指标,现金流贴现估值也主要利用净利。总资产的复合增长根本没有意义,净资产的复合增长也只有在分红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3. 林园 是真的吗

林园神话”是泡沫吗 ,是的。

对于广大的股市投资者来说,林园可谓是大名鼎鼎。自去年林园在某电视台财经节目中透露说,自己炒股16年来赚了12万多倍,资金从8000元翻到了4亿多元,林园就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由于林园一直对外坚称自己的投资理念是“价值投资”、“长线投资”,因此媒体还送给他一个雅号——“中国的巴菲特”,林园也因此俨然成了中国股民心目中的“股神”,经常参加各种投资论坛,在各大财经网站开博客,向广大的投资者推荐股票。不过,在林园逐渐被“神化”的过程中,外界对其所讲述的炒股暴富神话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近两天网上流传的一篇博客文章——《林园神话被终结》,说上海某电视媒体为求证“林园神话”的真实性,带领了上海的10多位股市投资高手与林园“过招”,结果发现林园提供的炒股资金单据有假。为慎重起见,记者昨日连线了这家媒体,获悉文章中所披露的完全属实,也就是说,被广大中小投资者奉为经典的“林园神话”已被戳穿,破灭了。

博客文章披露林园资金交割单造假

在昨天的某财经网站上,记者看到了一篇《林园神话被终结》的文章,文章作者是被上海第一财经频道邀请来与林园过招的10余位投资高手之一,从行文口气看,文章是写于10月20日。文中写道,那天下午4时,在第一财经频道的拍摄篷里,中国股市的神话人物——林园,正面对着由上海第一财经主持人叶蓉所率领的十余名上海股市精英的挑战。第一财经的目的是求证林园从8000元炒股炒到4亿元的真实性,主持人叶蓉和10多位投资高手轮番询问、质问、盘问,甚至“诱供”林园,但林园一一以“你不懂”、“我忘了”和“我没必要告诉你,是你们请我来的”等作答,显得“很傲、很牛、也很酷”。好在林园还带来了记录自己炒股的资金市值明细表,于是大家又从分析明细表的真伪开始着手,在将近一个半小时之后,文章作者终于发现了问题。

作者向林园提了一个关键问题,他问:“林园先生,我是证券公司负责交易清算的,我注意到您提供的交割单和明细表中的不确定因素除了你以个人原因作为托词所掩盖以外,我还注意到一个不可遮盖的缺陷,这十九份明细表共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家证券公司,总计资产六千余万,其中我注意到已有两家在一年前宣布破产,另有一家在一年前也被托管,而在您的资产明细表中他们的大名却赫然在目,我不能想象这三家公司在宣布破产和已被托管一年多以后,居然还在今年的10月9日和10日给你打出这份资产明细表,并盖上他们鲜红的公章。因此你还能让媒体公开这些所谓的真实资料吗?尽管你称这只是你财产中的一小半。”对此,林园在沉思了几秒之后,用很低的音调但很坚定很清晰回答说:“不行”,顿时全场哗然,至此,林园神话的真实性就被否定了,主持人叶蓉在与编导商量了几句后,宣布拍摄结束,节目通不过审查。

连线当事双方 
一财称将公布对话细节

为了求证博客文章中所描写的事件的真实性,记者辗转与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财富人生》节目主编王旭东取得联系。记者了解到,当天录制节目时王主编一直都在拍摄篷里,对这件事情应该很清楚,于是记者问他:“博客文章中所写的是否确有其事?”王主编回答说:“是有这么回事”,他告诉记者,自己有所有当天与林园的对话实录,由于昨日在北京出差,因此一时还无法将对话的细节公诸于众,但很快就会公布。他表示,在第一财经之前,不少媒体都曾报道过林园,包括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但都没有深入下去,而是听信了林园的一面之词,一旦一财将这些对话公开,将是轰动性、爆炸性的新闻。

据此前的相关报道显示,林园是深圳股民,记者试图通过深圳证券界的朋友与林园取得联系,未果。于是记者又通过网络搜索,结果发现林园目前又增加了一个身份——无锡锡东汽车广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通过无锡114查询,记者与这家公司取得了联系,公司办公室的人士告诉记者,林园确实是公司董事,但他“神龙见首不见尾”,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找他。他还告诉记者,这家公司的投资规模只有1000万元,林园只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南京华泰证券某营业部经理告诉记者,投资者在营业部的资金交割单和成交明细表是炒股的证据,只要是真实交易,这个记录就会保留下来,因此,如果林园不能提供真实记录,那就说明有问题,有编造故事的嫌疑。

评说“造神现象” 
“吹牛”效应负大于正

“林股神”虽然“吹牛吹大”了,但是,对于他这种很特别的“吹牛”行为,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声音却并非一边倒,而是各种声音都有。

南京某投资公司老总表示,除了国家政策、公司好坏等之外,支撑股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人气,尽管林园自吹自擂显得有点不那么诚实,但是对众多的中小投资者而言,林园的炒股神话以及他所宣扬的“价值投资”、“长线投资”的理念,确实给投资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让众多的投资者重新树立了炒股的信心,尤其是当“林园神话”刚刚传出时,沪深股市还处在上升行情的起点,很多受其鼓舞的投资者此时入市,正好赶上了今年的牛市行情,到现在应该说赚了不少吧。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林园的神话故事示范下获益。网民“路见不平”说:“坦率地讲,我没想到竟有不少人不知不觉地上了当!我有一邻居(一位退休老师)就是受了‘林园’的鼓噪,在G招行H股上市那天上午以9.89元天价买入2700股G招行,仅短短几天股价竟跌为9.12元。现在这位退休老教师只能是欲哭无泪!”

而林园为何又敢而且能把“牛吹大”,其实这中间有一个“吹牛市场”,一是迎合了需求,股民们在平淡与焦躁中看到这么一个人物,确实能够刺激信心;二是传媒吸引了眼球,这么一个传奇人物,是媒体的极好素材;三是抬升了林园本人的身价,至少,他从无名到有名,也有了因名而生的“利”,因他而生的书籍、演讲、讲座等各类市场,就足以说明“名利”效应。

记者又想到股市上的一连串神话故事,比如“亿安科技的老太太”、“长虹的囚犯”、“深发展的推车老农民”等等。这些股市神话故事,虽然时代不同,故事主人公不同,但都有一个足以让你动心的欲望冲动,在销售学上,叫做事件营销,就像某保健品编造的美国将军吃了以后如何如何的故事一样,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看故事的人产生购买欲望和冲动。事实上,没有人知道美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所谓如雷贯耳的将军,但故事是动人的,他能够打动你,并让你往外掏钱,就足够了。在林园的神话的鼓动下,冲进市场,他们关注林园的一言一行,林园说到的股票,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关注的目标。但是,任何事都有个度,成功的“事件营销”也应该有它的底线,那就是“诚信”,如果“牛皮吹到破”,它的正效应就要走到向反的方向了。“吹牛市场”的所有获益者,也都可能获得惩罚性回报。



这个骗子只是个托~~

林园 是真的吗

4. 林园炒股赚了几千倍那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啊?

林园炒股赚了几千倍的故事是真的。林园没有股市上亏一分钱,因为他的投资都是具有100%确定性的!林园认为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可以投资可转债,这个是弯腰捡钱的机会,低于100的可转债都可以作为保底的投资,等到了牛市,可转债可以转换成股票,获得较大收益!这叫做进可攻,退可守!拓展资料:林园是草根股神!1989年用8000块入市,2006年已经拥有20亿资金,2007开始开通博客获得较高关注。 他通过价值投资投资了酒茅、药茅等企业,如今身价已经滚雪球般成就了几百亿身价!30年投资收益也超越5000倍!林园说:我不会投资餐馆之类的餐饮行业,为什么? 你看开一家店需要投入多少钱?装修费、店面、房租等等,投入这么多,而且每次开一家店,都要投入这么多!产出比太低了。你看某医药企业,扩建一家厂房和几个机器,就可以源源不断地销售,如果产品是独一份的,就像药茅一样供不应求,那利润是不是要翻倍了?股价是不是要翻倍了! 这就是小的投入,巨大的产出!股神林园说:下跌的时候,没有你,上涨的时候就是苦命人! 我炒股很奇怪,大部分我买入都会被套,但我一点都不怕,因为我会守株待兔! 只要我选择的企业,是一家好公司,价格也不贵,那我持有就不会亏钱,这是百分之百确定的事情!我做股票30年都没有亏过,就是靠的守株待兔的性格,因为好的公司不怕等到。 这个等待有时候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一年,有时候是一生一世!但是如果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我会立刻出去!2007年林园在北大演讲,他说:37倍PE的酒茅,每年30%的利润增长,三年至少涨三倍! 如今回望历史,到2021年这十多年,加上分红的红利,酒茅涨了几百倍都不止! 林园认为:优质稀缺的好公司,就要不断的投入和持有,被套了不要怕,因为这个套是黄金套!傻瓜都能管理好的商业模式才是好的商业模式!就像酒茅,他的领导进去了,那企业还是正常赚钱,而且每年都还在增长,这就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个人建议:自己收益率还会这么高嘛?当然很难很难了。慢慢以后稳定在年收益百分之二十就很满意。

5. 怎样分析一家公司的基本面,那些书比较实用

  挑选公司的六大财务指标
  一、挑选股票,就是挑选公司(1)
  挑选股票,就是挑选公司,要了解公司,就要了解它的财务指标。林园很少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一份详细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拥有众多的财务指标。林园只是认真审视其中的六大财务指标,而这种财务分析方法与巴菲特不谋而合。
  巴菲特常用投资收益率指标衡量企业的投资价值。一个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再强、成长性再好,那也是它自身价值的体现。当买进它们并长期持有后,如果不能依靠企业的获利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复利收益,它就不是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巴菲特的估值方法就是直接给出了我们投资一个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相当于一个企业能够给我们提供的长期存款利率。
  巴菲特说:“只要企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充满希望并令人满意,或管理者能胜任其职务而且诚实,同时市场价格也没有高估此企业”,那么他“相当满足于长期持有任何证券”。
  巴菲特主要研究损益表、资本转投资的条件和公司产生现金的能力。
  1. 把重心放在股东权益报酬率,而不是每股盈余
  大多数的投资人借着每股盈余来判断公司年度的绩效,看看它们是否创下纪录或较上一年度有显著的进步。但是既然公司借着保留上年度盈余的一部分,来不断增加公司的资本,盈余的增长(自动增和的每股盈余)就显得毫无意义。当公司高声宣布“每股盈余破纪录”的时候,投资人就被误导而相信经营者一年比一年表现更好。衡量每年度绩效的一个比较真实的方法是:股东权益报酬率——营运收益与股东权益比,因为它已考虑了公司逐渐增加的资本额。
  2. 计算“股东盈余”
  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决定了它的价值。巴菲特找出那些产生超过营运所需现金的公司,而将不断消耗现金的公司排除在外。但是在决定一家企业的价值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盈余都在平等的基础下所创造出来的。有高固定资产的公司,相对于固定资产较低的公司,将需要更多的保留盈余,因为盈余的一部分必须被划拨出来,以维持和提升那些资产的价值,因此,会计盈余需要被调整以反映一些产生现金的能力。
  巴菲特提供一份较为正确的计算方式,他称之为“股东盈余”。决定股东盈余的方法是将折旧、耗损和分期摊销的费用加上净利,然后减去那些公司用以维持其经济状况和销售量的资本支出。
  3. 寻找高毛利率的公司
  高毛利率反映出的不只是一家壮大的企业,同时也反映出经营者控制成本紧抓不放的精神。巴菲特欣赏注意成本观念的经营者,而厌恶放任成本不断扩大的经营者。股东也间接获得那些企业的利润。被不智花费的每一块钱,都将剥夺股东的利润。多年来,巴菲特已经观察到有高营运成本的公司,通常会寻求维持或补贴这些成本的办法。而低于平均成本的公司,则多半自傲于它们自己能够找到削减支出的办法。
  4. 对于保留的每一块钱盈余,可以确定公司至少已经创造了一块钱的市场价值
  这是一个便捷迅速的财务检测,它不只会告诉你企业的优势,同时也让你知道经营者如何理性分配公司的资源。用公司的净收入减去所有支付给股东的股利,所剩余的就是公司的保留盈余。现在,再加上十年来这家公司的保留盈余。下一步,找出公司目前的市价和它十年前市价的差价。如果你的企业在这十年之间的保留盈余转投资毫无生产力,市场最后将会把这个企业定出低价的价格。如果市场价值的改变小于保留盈余的总和,这家公司便走上衰退的道路了。但是如果你的企业已经能够赚得较平均水准为高的保留盈余报酬率,企业市场价值的上涨利润应该会超过公司保留盈余的总和,如此每一块钱都创造出超过一块钱的市场价值。
  国际大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的股票从来没有分红-拆股过,因此,对于长期持有,甚至终生持有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股票的人来说,是无法获得任何现金流的。之所以没有分红,其实也非常简单,因为巴菲特认为,如果利润用于再投资,可以产生高于投资额的等价购买力回报,那么这个投资就是成功的。
  在巴菲特眼中,利润是复合增长的基础。林园虽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买入股票“猫着”后,也不希望它老是不涨,这样,资金的时间价值就被抹杀了。林园会主动要求他“持有”的公司多分红,提这样的要求也是股东的合法权益,听不听是他们的事,只要他也是其中的一 分子,他就会不停地“吆喝”。当然,如果他的组合中有高派息公司,他就会建议“现金分红”,这样对一些低市盈率的股票非常有效,如新兴铸管,铜都铜业等。组合中有成长型的企业,林园就会建议以送“红股”方式分红,这样可以通过反复“除权”、“填权”来获得收益。如云南白药、五粮液、招商银行等。
  当然,企业的硬朗度,也是林园选股的基本指标。他说的硬朗度就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赚钱的绝对数量的大小,要选赚钱绝对数量大的企业,企业手上的现金越来越多,毛利率越高越好。为什么红烧肉、粉蒸肉这些传统小吃,中国人都喜欢吃,因为它们是经过千百年市场检验的好东西,他选公司时很注重选择这样的老字号公司,它们的产品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他认为这样的公司才是靠得住的公司,基本不受管理层变动因素的影响,这样的公司才能够做到轻松赚钱。他坚信茅台酒总有一天会卖到1000元以上的价格。要选择产品价格稳定或趋升的公司,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够给它算账,才不会出错。不买账算不清的公司的股票,未来只有把企业的账算清楚了,才能够确定你的盈利,而不是拍脑袋去决定。要知道股价能否持续上涨,95%的因素是取决于公司的经营情况,以及发生在公司里的故事,而只有5%的因素是股市炒作造成的。搞清楚公司的经营情况,调研和跟踪是非常必要的,对你投资的公司要清楚到每个月的经营指标才行。
  二、林园挑选公司的六大财务指标(1)
  1. 利润总额——先看绝对数
  从会计的角度讲,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金额表现为收入减费用后的差额。利润总额由四部分组成,即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利润总额能直接反映企业的“赚钱能力”,它和企业的“每股收益”同样重要,若一家上市公司一年只赚几百万元,在林园看来,这种公司是不值得他去投资的,还不如一个个体户赚得多。所以,林园对企业年利润总额的定义至少都要赚1个亿,比如武钢、宝钢每年都能赚上百亿元,招商银行也能每年赚数十亿元,这样的企业和那些“干吆喝不赚钱”的企业不是一个级别的。企业只有赚足了钱,才有不断扩张的动力,才有在行业周期不景气时抵御风险的能力,而足够数量的利润才能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创新费用支持,企业的生命力才能长久,这也符合长期投资的最基本要素,如果企业没有这样长久生存并成长的能力,也就没有必要去在它身上实践价值投资。
  林园在挑选重仓股的时候,首先考察的是利润总额绝对数量大的公司,然后结合其他财务指标,以及该企业的经营特色去决定是否值得投资。他之所以会看重这个指标,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投资者应该知道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的时间与实际会计年度会有一定的时间差,而通过提前知道未披露的财务报告数据,就可以有效地对股价短期走势做出判断,这是很多短庄利用财报披露的时差,做短炒的依据。而知道了利润总额后,就掌握了企业的赚钱情况,短时间内,这些企业的利润不会有快速变化的,在披露报告的时间差内,可能有些指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对公司的正确认识。因此,一旦知道了这些企业的赚钱能力,投资者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些机构也是利用这个特性建仓的。
  2. 每股净资产——不要去关心股票的每股净资产
  是用会计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每股股票所包含的资产净值。其计算方法是用公司的净资产(包括注册资金、各种公积金、累积盈余等,不包括债务)除以总股本,得到的就是每股的净值。股份公司的账面价值越高,则股东实际拥有的资产就越多。
  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通常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而且很多投资者,认为每股净资产账面价值是财务统计、计算的结果,数据较精确而且可信度很高。
  然而,林园对这个指标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能够赚钱的净资产才是有效净资产,否则可以说就是无效净资产。比如说,上海房价大涨之后,有一些人要对上海商业股净资产进行重新估值,理由是上海地价大涨了,重估后它的净资产应该大幅升值,但在林园看来,这种升值不能带来实际的效益,也可以说是无意义的,最多也只是“纸上富贵”。
  因此,每股净资产高低不是林园判断企业“好坏”的重要财务指标,因为它总是被人为地进行修饰。费心思去判断修饰它的动机,不如不去关心,反而不会扰乱自己的选股思路。
  3. 净资产收益率——10%以下免谈
  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都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是单位净资产在某时段的经营中所取得的净收益,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收益/净资产)×100%如果企业没有发生增资扩股等筹资活动,净资产收益率水平的高低主要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小。如果公司发生了增资扩股,公司的税后利润必须同步上升,才能保持原来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所以,在上市公司不断增资扩股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能维持在较高(>10%)的水平,才能反映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是否较好。为了让证券市场上的资金流入获利能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上市公司,证监会要求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平均在10%以上。其中,任何一年都不得低于6%。
  净资产收益率愈高,表明公司的经营能力越强。比如2003年,林园买入贵州茅台时,除去贵州茅台账上的现金资产,其净资产收益率应该为80%以上,实际上就是投资100元,每年能赚80元。林园对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调研也发现其净资产收益率也达53%。
  这个指标能直接反映企业的效益,林园选择的公司一般要求净资产收益率应该大于20%。净资产收益率小于10%的企业他是不会选择的,因为任何公司都会增资扩股的,如果连证监会的10%的规定都无法满足,那还有什么可研究的呢。
  4. 产品毛利率——要高、稳定而且趋升
  此项指标通常用来比较同一产业公司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显示出公司产品的订价能力、制造成本的控制能力及市场占有率,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产业间的产业趋势变化。但不同产业,则会有不同的毛利率水准。
  林园选择的公司的产品毛利率要高、而且具有稳定上升的趋势,若产品毛利率下降,那就要小心了——可能是行业竞争加剧,使得产品价格下降,如彩电行业,近10年来产品毛利率一直在逐年下降;而白酒行业产品毛利率却一直都比较稳定,例如:山西汾酒连续5年毛利率保持上升,从2001年的59.7%至2005年达到72.1%,中端产品的平均价位在50元以上,毛利率超过70%,高端产品的毛利率超过80%。但由于高端产品在公司产品销售中所占比例仅为3%~4%,因此业绩并不是最好的。
  林园的标准是选择产品毛利率在20%的企业,而且毛利率要稳定,这样他就好给企业未来的收益“算账”,增加投资的“确定性”。比如贵州茅台的产品毛利率惊人,高度与低度茅台酒的毛利率分别达到了83.28%和81.67%。这主要得益于产品涨价和销售渠道的拓展。
  5. 应收账款——注意回避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应收账款是伴随赊销而发生的,其确认时间为销售成立。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同时满足商品已经发出和收到货款若取得收取货款的凭据两个条件时,应确认收入,此时若未收到现金,即应确认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确认时间因具体销售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寄销、分期收款销售等等。
  应收账款的计价由于从应收账款中取得现金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严格地说,应收账款不能按其到期值(面值)计价,而应按未来现金的现值计价,但企业为了财务报告的美化,多数应收账款按其到期可收回的价值计价。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
  (1)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企业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缴税款及垫付股东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实际状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
  (2)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率一般为3%~5%(特殊企业除外)。如果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3)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
  ① 企业流转税的支出。应收账款带来销售收入,并未实际收到现金,流转税是以销售为计算依据的,企业必须按时以现金交纳。企业交纳的流转税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以及城市建设税等,必然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② 所得税的支出。应收账款产生了利润,但并未以现金实现,而交纳所得税必须按时以现金支付。
  ③ 现金利润的分配,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都会加速企业现金流出。
  (4)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5)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企业面对庞杂的应收款账户,核算差错难以及时发现,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动态情况以及应收款对方企业详情,造成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的合同、合约、承诺、审批手续等资料的散落、遗失有可能使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该按时收的不能按时收回,该全部收回的只有部分收回,能通过法律手段收回的,却由于资料不全而不能收回,直至到最终形成企业单位资产的损失。
  所以,对应收账款应当尽量采取回避的态度,因为你无法判断这笔钱的未来究竟会怎样。
  另外,应收账款数量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比如:新兴铸管,其应收账款都是各地的自来水公司延期付款,自来水公司属于市政基础工程部分,就算其经营发生问题,但涉及民生问题,政府部门会用财政进行弥补,所以不用担心他们还不上钱,新兴铸管多年来都能够顺利收回。再比如云天化的应收账款也是由于和用户的货到付款方式形成的,所以,基本不属于赊销等方式,只是销售收入的确认“滞后”了,收回自然不成问题。而另外一种情况是产品销售不畅造成应收账款多,这就要小心了,说明企业的产品市场销路有问题,只能采用赊销来消化库存,提高周转率,因此不管其他财务指标变得有多漂亮也掩盖不了未来前景可能变坏的信号。
  6. 预收款——越多越好!
  预收款与应收账款恰好相反,预收账款是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账款的指标,属于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科目。按照权责发生制,由于商品或劳务所有权尚未转移,所以预收账款还不能体现为当期利润。但是,预收账款意味着企业已经获得订单并取得支付,所以只要企业照单生产,预收账款将在未来的会计期间转化为收入,并在结转成本后体现为利润。
  因此,预收账款的多少实际上预示了企业未来的收入利润情况,对于估计上市公司下一个会计期间的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先收款后发货”不仅避免了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产能闲置、营销费用高企问题,而且规避了“先发货后收款”中存在的坏账可能。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企业或所属行业竞争力或景气程度的提升。
  预收款多,说明产品是供不应求,产品是“香饽饽”或者其销售政策为先款后货。预收款越多越好,如贵州茅台长期都有十几亿元的预收款,2005年末预收账款占公司主营收入的39.26%,2006年第三季度时预收账款达到23.76亿元,表明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谈判力,这个指标能反映企业产品的“硬朗度”。由此看来,该公司在未来几年要做的事情就是开足马力生产,因为仅预收账款就让其赚得盆满钵满。
  三、怎样对待造假账的公司(1)
  即使你仔细研究了企业的财务报表,也难保会买到“李鬼”式的企业,他们欺骗你的主要手法就是“造假账”。
  在草木皆兵的中国股市,林园建议,投资者在选公司时,最好选一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名企业。林园选的贵州茅台、五粮液、云南白药、招商银行、上海机场等公司,这些公司都是国营大企业,人们生活中可以接触得到,它们主营业务突出,现金流充沛,每天都在为投资者赚钱,它们的领导人没有必要去造假,造假的机会风险与企业的破产风险比要高得多。
  实际上,作为谨慎投资者的代表人物,林园会在全国选择三个居住于不同的城市的专业人士,帮他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指标给企业挑毛病。这三个人并不认识,得出的分析结论也不一样,然后林园会综合他们的意见,做出投资决策。当然这三个人分析的不仅仅是林园将要买入的目标公司,还包括竞争公司的财务报表,如:打算买五粮液,也会分析茅台;打算买招商银行,同步分析民生银行;打算买上海机场,顺便研究深圳机场……最后林园还会让他在深证的老师在财务数据上把关。
  这么多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林园买入的一些公司经过分析很可能有造假的嫌疑,但不是做多而是做少。林园买入的公司,据说很多都“隐瞒”利润(少报)。实际上,隐瞒利润往往使投资者会有“意外”的受益。
  林园喜欢选那些每年都能赚钱,而且账上有大量现金的公司,因为这些“腰间硬朗”的公司没有必要造假账,相反,它们的现金流还能够让投资者有意外惊喜,如茅台股改时流通股东每10股实获20.66元现金(含税),多么丰厚的一笔意外之财啊。
  曾有传言,上海机场有造假账的嫌疑,问题的焦点出在货运量与利润之间没有合理的比例关系。林园认为那是这些人没有好好看报表,上海机场的运行效率高,没有错。结果是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4.06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7.46亿元,同比增长13%;每股收益0.387元,与预期相符,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业务量增长。上半年飞机起降和旅客吞吐分别同比增长18%和21%,浦东增幅继续超越虹桥;二季度单架次航空收入1.27万元,回升到2005年水平;收入和净利润增幅仍然低于业务量增幅,主要原因仍然是机型变小、人民币升值及非航收入增长缓慢。航油公司投资收益保持平稳,二季度投资收益5867万元,基本与一季度持平。7月份航油销售价格单向提高290元/吨,有助于下半年航油公司收益的回升。因此,业务量的增长,证明上海机场有很好的运作效率,可以处理这种增长。
  前些年的确有“银广厦”、“蓝田”这样一批造假的骗子公司,但大部分公司的账是真实的,伴随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今后,造假的公司会减少。躲避造假者的另外一种方法是,远离一些主业不清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连自己的主业都不清楚,那么它的增长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企业的主业就是在复制自己成功的经验,改革创新都可以在主业上发挥,而向其他领域延伸必然面临较大的风险,显而易见的是另外一些领域同样有很多成功的企业,所以,企业能产生多少收益就值得商榷了。
  台湾大学刘顺仁教授出版的《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是林园常常推荐给股民朋友的、专门解读企业财务报表的图书。书中用讲故事的手法,利用非技术性的语言、生动活泼的例子,褪去财务报表报难懂的外衣,即使没有任何财务背景的普通股民也能轻松读懂企业财务报表背后的含义。尤其是书中第11章还专门提出“避开财务报表陷阱的九大贴士”,是识别假账的九大法宝。它能帮助投资者学会结合财报数字和非财报信息,避开财报陷阱,作出安全、有效的投资,保护自己的投资收益。简单介绍如下:
  1. 注意股价“利多下跌”的警讯
  所谓“利多下跌”,是指在有利润增加的消息的情况下,股价却并没有上涨,反而出现与趋势相反的滑落。这其中很有可能是公司本身隐藏某些隐蔽的问题。投资人应特别注意股价下跌背后所隐藏的负面消息,以避免地雷股爆发所造成的巨额亏损。
  2. 注意公司董监事等内部人大举抛售股票的警讯
  董监事是公司重要的决策者,对于公司的经营状况最为清楚,所以他们对公司的持股比率常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当这些内部人开始大量抛售持股时,说明他们可能认为股价已经超过公司该有的价值。
  3. 注意董监事或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警讯
  大股东或董监事等内部人常滥用决策权,利用关联交易等方式侵占公司资金作为非营业之用。内部人用公司的名义筹资,资金成本及其他财务风险却由公司承担,这种情况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影响深远,必然会损害一般投资大众的权益。
  纵观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公司资金占用的情况相当严重,为促进信息透明,达成公平交易,有的证券交易所特别将各公司资金占用状况列于上市公司“诚信记录”中,以便投资人查询。
  4. 注意公司更换会计事务所的警讯
  会计师的工作是依据查核后的结果,对公司财务报表出具意见。会计师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恰当表达公司状况,会出具无保留意见;反之,会依情节轻重出具修正式无保留、保留或否定意见;若会计师因故无法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查核,则会出具无法表示意见。通常,会计师在签发意见之前必须与公司管理层沟通,当管理层不同意会计师的看法时,就可能做出更换会计师的动作。另外,公司出现舞弊嫌疑时,会计师为求自保,也可能拒绝查核,造成公司被动更换会计师。
  如果一个公司在亏损年度频频更换会计师,甚至会计师事务所,可视为财报作假的警讯之一。有关公司更换会计师的说明,可于各大财经报刊杂志或证交所网站内公司重大讯息处察看。
  5. 注意公司频繁更换高层经理人或敏感职位干部的警讯
  高层经理人是公司的重要资产,学术研究显示,公司频繁更换高层经理人隐含着负面信息。除更换高层经理人外,更换相关敏感职位也是一个警讯。这类敏感性职位,比如董事长秘书等,是最能了解公司实际状况的关键人物,如果是被迫换人,或许隐含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投资人应详加查证。
  关于经理人的更换,投资者可于报刊杂志或证交所网站中查询。
  6. 注意集团企业内复杂的相互担保借款、质押等行为的警讯
  集团企业(或称关系企业)是指若干法律上独立的企业,因为某些特殊关系而结合的企业体,而特殊关系包含彼此持股,或是多家企业的董监事为同一人等。
  虽然集团间的各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就企业经营上,经营者往往将集团视为一个整体,追求整体性的利益,因此可能会牺牲集团中部分企业的利益,以成就其他企业的利益。较常见的手法包括集团间企业相互担保以达成借款的目的,或是彼此销货以求美化报表等。
  如果频繁地质押、借款,投资人应能看出公司对于资金的取得存在极大的压力,只能以频繁质押所持股权以维持其对资金的获取。

怎样分析一家公司的基本面,那些书比较实用

6. 某公司是一家大型纺织生产企业,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14410000元,

  挑选公司的六大财务指标
  一、挑选股票,就是挑选公司(1)
  挑选股票,就是挑选公司,要了解公司,就要了解它的财务指标。林园很少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一份详细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拥有众多的财务指标。林园只是认真审视其中的六大财务指标,而这种财务分析方法与巴菲特不谋而合。
  巴菲特常用投资收益率指标衡量企业的投资价值。一个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再强、成长性再好,那也是它自身价值的体现。当买进它们并长期持有后,如果不能依靠企业的获利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复利收益,它就不是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巴菲特的估值方法就是直接给出了我们投资一个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相当于一个企业能够给我们提供的长期存款利率。
  巴菲特说:“只要企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充满希望并令人满意,或管理者能胜任其职务而且诚实,同时市场价格也没有高估此企业”,那么他“相当满足于长期持有任何证券”。
  巴菲特主要研究损益表、资本转投资的条件和公司产生现金的能力。
  1. 把重心放在股东权益报酬率,而不是每股盈余
  大多数的投资人借着每股盈余来判断公司年度的绩效,看看它们是否创下纪录或较上一年度有显著的进步。但是既然公司借着保留上年度盈余的一部分,来不断增加公司的资本,盈余的增长(自动增和的每股盈余)就显得毫无意义。当公司高声宣布“每股盈余破纪录”的时候,投资人就被误导而相信经营者一年比一年表现更好。衡量每年度绩效的一个比较真实的方法是:股东权益报酬率——营运收益与股东权益比,因为它已考虑了公司逐渐增加的资本额。
  2. 计算“股东盈余”
  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决定了它的价值。巴菲特找出那些产生超过营运所需现金的公司,而将不断消耗现金的公司排除在外。但是在决定一家企业的价值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盈余都在平等的基础下所创造出来的。有高固定资产的公司,相对于固定资产较低的公司,将需要更多的保留盈余,因为盈余的一部分必须被划拨出来,以维持和提升那些资产的价值,因此,会计盈余需要被调整以反映一些产生现金的能力。
  巴菲特提供一份较为正确的计算方式,他称之为“股东盈余”。决定股东盈余的方法是将折旧、耗损和分期摊销的费用加上净利,然后减去那些公司用以维持其经济状况和销售量的资本支出。
  3. 寻找高毛利率的公司
  高毛利率反映出的不只是一家壮大的企业,同时也反映出经营者控制成本紧抓不放的精神。巴菲特欣赏注意成本观念的经营者,而厌恶放任成本不断扩大的经营者。股东也间接获得那些企业的利润。被不智花费的每一块钱,都将剥夺股东的利润。多年来,巴菲特已经观察到有高营运成本的公司,通常会寻求维持或补贴这些成本的办法。而低于平均成本的公司,则多半自傲于它们自己能够找到削减支出的办法。
  4. 对于保留的每一块钱盈余,可以确定公司至少已经创造了一块钱的市场价值
  这是一个便捷迅速的财务检测,它不只会告诉你企业的优势,同时也让你知道经营者如何理性分配公司的资源。用公司的净收入减去所有支付给股东的股利,所剩余的就是公司的保留盈余。现在,再加上十年来这家公司的保留盈余。下一步,找出公司目前的市价和它十年前市价的差价。如果你的企业在这十年之间的保留盈余转投资毫无生产力,市场最后将会把这个企业定出低价的价格。如果市场价值的改变小于保留盈余的总和,这家公司便走上衰退的道路了。但是如果你的企业已经能够赚得较平均水准为高的保留盈余报酬率,企业市场价值的上涨利润应该会超过公司保留盈余的总和,如此每一块钱都创造出超过一块钱的市场价值。
  国际大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的股票从来没有分红-拆股过,因此,对于长期持有,甚至终生持有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股票的人来说,是无法获得任何现金流的。之所以没有分红,其实也非常简单,因为巴菲特认为,如果利润用于再投资,可以产生高于投资额的等价购买力回报,那么这个投资就是成功的。
  在巴菲特眼中,利润是复合增长的基础。林园虽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买入股票“猫着”后,也不希望它老是不涨,这样,资金的时间价值就被抹杀了。林园会主动要求他“持有”的公司多分红,提这样的要求也是股东的合法权益,听不听是他们的事,只要他也是其中的一 分子,他就会不停地“吆喝”。当然,如果他的组合中有高派息公司,他就会建议“现金分红”,这样对一些低市盈率的股票非常有效,如新兴铸管,铜都铜业等。组合中有成长型的企业,林园就会建议以送“红股”方式分红,这样可以通过反复“除权”、“填权”来获得收益。如云南白药、五粮液、招商银行等。
  当然,企业的硬朗度,也是林园选股的基本指标。他说的硬朗度就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赚钱的绝对数量的大小,要选赚钱绝对数量大的企业,企业手上的现金越来越多,毛利率越高越好。为什么红烧肉、粉蒸肉这些传统小吃,中国人都喜欢吃,因为它们是经过千百年市场检验的好东西,他选公司时很注重选择这样的老字号公司,它们的产品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他认为这样的公司才是靠得住的公司,基本不受管理层变动因素的影响,这样的公司才能够做到轻松赚钱。他坚信茅台酒总有一天会卖到1000元以上的价格。要选择产品价格稳定或趋升的公司,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够给它算账,才不会出错。不买账算不清的公司的股票,未来只有把企业的账算清楚了,才能够确定你的盈利,而不是拍脑袋去决定。要知道股价能否持续上涨,95%的因素是取决于公司的经营情况,以及发生在公司里的故事,而只有5%的因素是股市炒作造成的。搞清楚公司的经营情况,调研和跟踪是非常必要的,对你投资的公司要清楚到每个月的经营指标才行。
  二、林园挑选公司的六大财务指标(1)
  1. 利润总额——先看绝对数
  从会计的角度讲,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金额表现为收入减费用后的差额。利润总额由四部分组成,即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利润总额能直接反映企业的“赚钱能力”,它和企业的“每股收益”同样重要,若一家上市公司一年只赚几百万元,在林园看来,这种公司是不值得他去投资的,还不如一个个体户赚得多。所以,林园对企业年利润总额的定义至少都要赚1个亿,比如武钢、宝钢每年都能赚上百亿元,招商银行也能每年赚数十亿元,这样的企业和那些“干吆喝不赚钱”的企业不是一个级别的。企业只有赚足了钱,才有不断扩张的动力,才有在行业周期不景气时抵御风险的能力,而足够数量的利润才能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创新费用支持,企业的生命力才能长久,这也符合长期投资的最基本要素,如果企业没有这样长久生存并成长的能力,也就没有必要去在它身上实践价值投资。
  林园在挑选重仓股的时候,首先考察的是利润总额绝对数量大的公司,然后结合其他财务指标,以及该企业的经营特色去决定是否值得投资。他之所以会看重这个指标,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投资者应该知道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的时间与实际会计年度会有一定的时间差,而通过提前知道未披露的财务报告数据,就可以有效地对股价短期走势做出判断,这是很多短庄利用财报披露的时差,做短炒的依据。而知道了利润总额后,就掌握了企业的赚钱情况,短时间内,这些企业的利润不会有快速变化的,在披露报告的时间差内,可能有些指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对公司的正确认识。因此,一旦知道了这些企业的赚钱能力,投资者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些机构也是利用这个特性建仓的。
  2. 每股净资产——不要去关心股票的每股净资产
  是用会计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每股股票所包含的资产净值。其计算方法是用公司的净资产(包括注册资金、各种公积金、累积盈余等,不包括债务)除以总股本,得到的就是每股的净值。股份公司的账面价值越高,则股东实际拥有的资产就越多。
  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通常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而且很多投资者,认为每股净资产账面价值是财务统计、计算的结果,数据较精确而且可信度很高。
  然而,林园对这个指标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能够赚钱的净资产才是有效净资产,否则可以说就是无效净资产。比如说,上海房价大涨之后,有一些人要对上海商业股净资产进行重新估值,理由是上海地价大涨了,重估后它的净资产应该大幅升值,但在林园看来,这种升值不能带来实际的效益,也可以说是无意义的,最多也只是“纸上富贵”。
  因此,每股净资产高低不是林园判断企业“好坏”的重要财务指标,因为它总是被人为地进行修饰。费心思去判断修饰它的动机,不如不去关心,反而不会扰乱自己的选股思路。
  3. 净资产收益率——10%以下免谈
  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都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是单位净资产在某时段的经营中所取得的净收益,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收益/净资产)×100%如果企业没有发生增资扩股等筹资活动,净资产收益率水平的高低主要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小。如果公司发生了增资扩股,公司的税后利润必须同步上升,才能保持原来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所以,在上市公司不断增资扩股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能维持在较高(>10%)的水平,才能反映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是否较好。为了让证券市场上的资金流入获利能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上市公司,证监会要求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平均在10%以上。其中,任何一年都不得低于6%。
  净资产收益率愈高,表明公司的经营能力越强。比如2003年,林园买入贵州茅台时,除去贵州茅台账上的现金资产,其净资产收益率应该为80%以上,实际上就是投资100元,每年能赚80元。林园对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调研也发现其净资产收益率也达53%。
  这个指标能直接反映企业的效益,林园选择的公司一般要求净资产收益率应该大于20%。净资产收益率小于10%的企业他是不会选择的,因为任何公司都会增资扩股的,如果连证监会的10%的规定都无法满足,那还有什么可研究的呢。
  4. 产品毛利率——要高、稳定而且趋升
  此项指标通常用来比较同一产业公司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显示出公司产品的订价能力、制造成本的控制能力及市场占有率,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产业间的产业趋势变化。但不同产业,则会有不同的毛利率水准。
  林园选择的公司的产品毛利率要高、而且具有稳定上升的趋势,若产品毛利率下降,那就要小心了——可能是行业竞争加剧,使得产品价格下降,如彩电行业,近10年来产品毛利率一直在逐年下降;而白酒行业产品毛利率却一直都比较稳定,例如:山西汾酒连续5年毛利率保持上升,从2001年的59.7%至2005年达到72.1%,中端产品的平均价位在50元以上,毛利率超过70%,高端产品的毛利率超过80%。但由于高端产品在公司产品销售中所占比例仅为3%~4%,因此业绩并不是最好的。
  林园的标准是选择产品毛利率在20%的企业,而且毛利率要稳定,这样他就好给企业未来的收益“算账”,增加投资的“确定性”。比如贵州茅台的产品毛利率惊人,高度与低度茅台酒的毛利率分别达到了83.28%和81.67%。这主要得益于产品涨价和销售渠道的拓展。
  5. 应收账款——注意回避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应收账款是伴随赊销而发生的,其确认时间为销售成立。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同时满足商品已经发出和收到货款若取得收取货款的凭据两个条件时,应确认收入,此时若未收到现金,即应确认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确认时间因具体销售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寄销、分期收款销售等等。
  应收账款的计价由于从应收账款中取得现金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严格地说,应收账款不能按其到期值(面值)计价,而应按未来现金的现值计价,但企业为了财务报告的美化,多数应收账款按其到期可收回的价值计价。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
  (1)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企业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缴税款及垫付股东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实际状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
  (2)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率一般为3%~5%(特殊企业除外)。如果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3)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
  ① 企业流转税的支出。应收账款带来销售收入,并未实际收到现金,流转税是以销售为计算依据的,企业必须按时以现金交纳。企业交纳的流转税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以及城市建设税等,必然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② 所得税的支出。应收账款产生了利润,但并未以现金实现,而交纳所得税必须按时以现金支付。
  ③ 现金利润的分配,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都会加速企业现金流出。
  (4)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5)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企业面对庞杂的应收款账户,核算差错难以及时发现,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动态情况以及应收款对方企业详情,造成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的合同、合约、承诺、审批手续等资料的散落、遗失有可能使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该按时收的不能按时收回,该全部收回的只有部分收回,能通过法律手段收回的,却由于资料不全而不能收回,直至到最终形成企业单位资产的损失。
  所以,对应收账款应当尽量采取回避的态度,因为你无法判断这笔钱的未来究竟会怎样。
  另外,应收账款数量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比如:新兴铸管,其应收账款都是各地的自来水公司延期付款,自来水公司属于市政基础工程部分,就算其经营发生问题,但涉及民生问题,政府部门会用财政进行弥补,所以不用担心他们还不上钱,新兴铸管多年来都能够顺利收回。再比如云天化的应收账款也是由于和用户的货到付款方式形成的,所以,基本不属于赊销等方式,只是销售收入的确认“滞后”了,收回自然不成问题。而另外一种情况是产品销售不畅造成应收账款多,这就要小心了,说明企业的产品市场销路有问题,只能采用赊销来消化库存,提高周转率,因此不管其他财务指标变得有多漂亮也掩盖不了未来前景可能变坏的信号。
  6. 预收款——越多越好!
  预收款与应收账款恰好相反,预收账款是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账款的指标,属于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科目。按照权责发生制,由于商品或劳务所有权尚未转移,所以预收账款还不能体现为当期利润。但是,预收账款意味着企业已经获得订单并取得支付,所以只要企业照单生产,预收账款将在未来的会计期间转化为收入,并在结转成本后体现为利润。
  因此,预收账款的多少实际上预示了企业未来的收入利润情况,对于估计上市公司下一个会计期间的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先收款后发货”不仅避免了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产能闲置、营销费用高企问题,而且规避了“先发货后收款”中存在的坏账可能。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企业或所属行业竞争力或景气程度的提升。
  预收款多,说明产品是供不应求,产品是“香饽饽”或者其销售政策为先款后货。预收款越多越好,如贵州茅台长期都有十几亿元的预收款,2005年末预收账款占公司主营收入的39.26%,2006年第三季度时预收账款达到23.76亿元,表明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谈判力,这个指标能反映企业产品的“硬朗度”。由此看来,该公司在未来几年要做的事情就是开足马力生产,因为仅预收账款就让其赚得盆满钵满。
  三、怎样对待造假账的公司(1)
  即使你仔细研究了企业的财务报表,也难保会买到“李鬼”式的企业,他们欺骗你的主要手法就是“造假账”。
  在草木皆兵的中国股市,林园建议,投资者在选公司时,最好选一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名企业。林园选的贵州茅台、五粮液、云南白药、招商银行、上海机场等公司,这些公司都是国营大企业,人们生活中可以接触得到,它们主营业务突出,现金流充沛,每天都在为投资者赚钱,它们的领导人没有必要去造假,造假的机会风险与企业的破产风险比要高得多。
  实际上,作为谨慎投资者的代表人物,林园会在全国选择三个居住于不同的城市的专业人士,帮他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指标给企业挑毛病。这三个人并不认识,得出的分析结论也不一样,然后林园会综合他们的意见,做出投资决策。当然这三个人分析的不仅仅是林园将要买入的目标公司,还包括竞争公司的财务报表,如:打算买五粮液,也会分析茅台;打算买招商银行,同步分析民生银行;打算买上海机场,顺便研究深圳机场……最后林园还会让他在深证的老师在财务数据上把关。
  这么多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林园买入的一些公司经过分析很可能有造假的嫌疑,但不是做多而是做少。林园买入的公司,据说很多都“隐瞒”利润(少报)。实际上,隐瞒利润往往使投资者会有“意外”的受益。
  林园喜欢选那些每年都能赚钱,而且账上有大量现金的公司,因为这些“腰间硬朗”的公司没有必要造假账,相反,它们的现金流还能够让投资者有意外惊喜,如茅台股改时流通股东每10股实获20.66元现金(含税),多么丰厚的一笔意外之财啊。
  曾有传言,上海机场有造假账的嫌疑,问题的焦点出在货运量与利润之间没有合理的比例关系。林园认为那是这些人没有好好看报表,上海机场的运行效率高,没有错。结果是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4.06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7.46亿元,同比增长13%;每股收益0.387元,与预期相符,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业务量增长。上半年飞机起降和旅客吞吐分别同比增长18%和21%,浦东增幅继续超越虹桥;二季度单架次航空收入1.27万元,回升到2005年水平;收入和净利润增幅仍然低于业务量增幅,主要原因仍然是机型变小、人民币升值及非航收入增长缓慢。航油公司投资收益保持平稳,二季度投资收益5867万元,基本与一季度持平。7月份航油销售价格单向提高290元/吨,有助于下半年航油公司收益的回升。因此,业务量的增长,证明上海机场有很好的运作效率,可以处理这种增长。
  前些年的确有“银广厦”、“蓝田”这样一批造假的骗子公司,但大部分公司的账是真实的,伴随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今后,造假的公司会减少。躲避造假者的另外一种方法是,远离一些主业不清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连自己的主业都不清楚,那么它的增长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企业的主业就是在复制自己成功的经验,改革创新都可以在主业上发挥,而向其他领域延伸必然面临较大的风险,显而易见的是另外一些领域同样有很多成功的企业,所以,企业能产生多少收益就值得商榷了。
  台湾大学刘顺仁教授出版的《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是林园常常推荐给股民朋友的、专门解读企业财务报表的图书。书中用讲故事的手法,利用非技术性的语言、生动活泼的例子,褪去财务报表报难懂的外衣,即使没有任何财务背景的普通股民也能轻松读懂企业财务报表背后的含义。尤其是书中第11章还专门提出“避开财务报表陷阱的九大贴士”,是识别假账的九大法宝。它能帮助投资者学会结合财报数字和非财报信息,避开财报陷阱,作出安全、有效的投资,保护自己的投资收益。简单介绍如下:
  1. 注意股价“利多下跌”的警讯
  所谓“利多下跌”,是指在有利润增加的消息的情况下,股价却并没有上涨,反而出现与趋势相反的滑落。这其中很有可能是公司本身隐藏某些隐蔽的问题。投资人应特别注意股价下跌背后所隐藏的负面消息,以避免地雷股爆发所造成的巨额亏损。
  2. 注意公司董监事等内部人大举抛售股票的警讯
  董监事是公司重要的决策者,对于公司的经营状况最为清楚,所以他们对公司的持股比率常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当这些内部人开始大量抛售持股时,说明他们可能认为股价已经超过公司该有的价值。
  3. 注意董监事或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警讯
  大股东或董监事等内部人常滥用决策权,利用关联交易等方式侵占公司资金作为非营业之用。内部人用公司的名义筹资,资金成本及其他财务风险却由公司承担,这种情况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影响深远,必然会损害一般投资大众的权益。
  纵观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公司资金占用的情况相当严重,为促进信息透明,达成公平交易,有的证券交易所特别将各公司资金占用状况列于上市公司“诚信记录”中,以便投资人查询。
  4. 注意公司更换会计事务所的警讯
  会计师的工作是依据查核后的结果,对公司财务报表出具意见。会计师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恰当表达公司状况,会出具无保留意见;反之,会依情节轻重出具修正式无保留、保留或否定意见;若会计师因故无法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查核,则会出具无法表示意见。通常,会计师在签发意见之前必须与公司管理层沟通,当管理层不同意会计师的看法时,就可能做出更换会计师的动作。另外,公司出现舞弊嫌疑时,会计师为求自保,也可能拒绝查核,造成公司被动更换会计师。
  如果一个公司在亏损年度频频更换会计师,甚至会计师事务所,可视为财报作假的警讯之一。有关公司更换会计师的说明,可于各大财经报刊杂志或证交所网站内公司重大讯息处察看。
  5. 注意公司频繁更换高层经理人或敏感职位干部的警讯
  高层经理人是公司的重要资产,学术研究显示,公司频繁更换高层经理人隐含着负面信息。除更换高层经理人外,更换相关敏感职位也是一个警讯。这类敏感性职位,比如董事长秘书等,是最能了解公司实际状况的关键人物,如果是被迫换人,或许隐含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投资人应详加查证。
  关于经理人的更换,投资者可于报刊杂志或证交所网站中查询。
  6. 注意集团企业内复杂的相互担保借款、质押等行为的警讯
  集团企业(或称关系企业)是指若干法律上独立的企业,因为某些特殊关系而结合的企业体,而特殊关系包含彼此持股,或是多家企业的董监事为同一人等。
  虽然集团间的各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就企业经营上,经营者往往将集团视为一个整体,追求整体性的利益,因此可能会牺牲集团中部分企业的利益,以成就其他企业的利益。较常见的手法包括集团间企业相互担保以达成借款的目的,或是彼此销货以求美化报表等。
  如果频繁地质押、借款,投资人应能看出公司对于资金的取得存在极大的压力,只能以频繁质押所持股权以维持其对资金的获取。

7. 安妮股份这支股票怎么样?请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一下,谢谢!

  挑选公司的六大财务指标
  一、挑选股票,就是挑选公司(1)
  挑选股票,就是挑选公司,要了解公司,就要了解它的财务指标。林园很少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一份详细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拥有众多的财务指标。林园只是认真审视其中的六大财务指标,而这种财务分析方法与巴菲特不谋而合。
  巴菲特常用投资收益率指标衡量企业的投资价值。一个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再强、成长性再好,那也是它自身价值的体现。当买进它们并长期持有后,如果不能依靠企业的获利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复利收益,它就不是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巴菲特的估值方法就是直接给出了我们投资一个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相当于一个企业能够给我们提供的长期存款利率。
  巴菲特说:“只要企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充满希望并令人满意,或管理者能胜任其职务而且诚实,同时市场价格也没有高估此企业”,那么他“相当满足于长期持有任何证券”。
  巴菲特主要研究损益表、资本转投资的条件和公司产生现金的能力。
  1. 把重心放在股东权益报酬率,而不是每股盈余
  大多数的投资人借着每股盈余来判断公司年度的绩效,看看它们是否创下纪录或较上一年度有显著的进步。但是既然公司借着保留上年度盈余的一部分,来不断增加公司的资本,盈余的增长(自动增和的每股盈余)就显得毫无意义。当公司高声宣布“每股盈余破纪录”的时候,投资人就被误导而相信经营者一年比一年表现更好。衡量每年度绩效的一个比较真实的方法是:股东权益报酬率——营运收益与股东权益比,因为它已考虑了公司逐渐增加的资本额。
  2. 计算“股东盈余”
  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决定了它的价值。巴菲特找出那些产生超过营运所需现金的公司,而将不断消耗现金的公司排除在外。但是在决定一家企业的价值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盈余都在平等的基础下所创造出来的。有高固定资产的公司,相对于固定资产较低的公司,将需要更多的保留盈余,因为盈余的一部分必须被划拨出来,以维持和提升那些资产的价值,因此,会计盈余需要被调整以反映一些产生现金的能力。
  巴菲特提供一份较为正确的计算方式,他称之为“股东盈余”。决定股东盈余的方法是将折旧、耗损和分期摊销的费用加上净利,然后减去那些公司用以维持其经济状况和销售量的资本支出。
  3. 寻找高毛利率的公司
  高毛利率反映出的不只是一家壮大的企业,同时也反映出经营者控制成本紧抓不放的精神。巴菲特欣赏注意成本观念的经营者,而厌恶放任成本不断扩大的经营者。股东也间接获得那些企业的利润。被不智花费的每一块钱,都将剥夺股东的利润。多年来,巴菲特已经观察到有高营运成本的公司,通常会寻求维持或补贴这些成本的办法。而低于平均成本的公司,则多半自傲于它们自己能够找到削减支出的办法。
  4. 对于保留的每一块钱盈余,可以确定公司至少已经创造了一块钱的市场价值
  这是一个便捷迅速的财务检测,它不只会告诉你企业的优势,同时也让你知道经营者如何理性分配公司的资源。用公司的净收入减去所有支付给股东的股利,所剩余的就是公司的保留盈余。现在,再加上十年来这家公司的保留盈余。下一步,找出公司目前的市价和它十年前市价的差价。如果你的企业在这十年之间的保留盈余转投资毫无生产力,市场最后将会把这个企业定出低价的价格。如果市场价值的改变小于保留盈余的总和,这家公司便走上衰退的道路了。但是如果你的企业已经能够赚得较平均水准为高的保留盈余报酬率,企业市场价值的上涨利润应该会超过公司保留盈余的总和,如此每一块钱都创造出超过一块钱的市场价值。
  国际大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的股票从来没有分红-拆股过,因此,对于长期持有,甚至终生持有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股票的人来说,是无法获得任何现金流的。之所以没有分红,其实也非常简单,因为巴菲特认为,如果利润用于再投资,可以产生高于投资额的等价购买力回报,那么这个投资就是成功的。
  在巴菲特眼中,利润是复合增长的基础。林园虽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买入股票“猫着”后,也不希望它老是不涨,这样,资金的时间价值就被抹杀了。林园会主动要求他“持有”的公司多分红,提这样的要求也是股东的合法权益,听不听是他们的事,只要他也是其中的一 分子,他就会不停地“吆喝”。当然,如果他的组合中有高派息公司,他就会建议“现金分红”,这样对一些低市盈率的股票非常有效,如新兴铸管,铜都铜业等。组合中有成长型的企业,林园就会建议以送“红股”方式分红,这样可以通过反复“除权”、“填权”来获得收益。如云南白药、五粮液、招商银行等。
  当然,企业的硬朗度,也是林园选股的基本指标。他说的硬朗度就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赚钱的绝对数量的大小,要选赚钱绝对数量大的企业,企业手上的现金越来越多,毛利率越高越好。为什么红烧肉、粉蒸肉这些传统小吃,中国人都喜欢吃,因为它们是经过千百年市场检验的好东西,他选公司时很注重选择这样的老字号公司,它们的产品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他认为这样的公司才是靠得住的公司,基本不受管理层变动因素的影响,这样的公司才能够做到轻松赚钱。他坚信茅台酒总有一天会卖到1000元以上的价格。要选择产品价格稳定或趋升的公司,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够给它算账,才不会出错。不买账算不清的公司的股票,未来只有把企业的账算清楚了,才能够确定你的盈利,而不是拍脑袋去决定。要知道股价能否持续上涨,95%的因素是取决于公司的经营情况,以及发生在公司里的故事,而只有5%的因素是股市炒作造成的。搞清楚公司的经营情况,调研和跟踪是非常必要的,对你投资的公司要清楚到每个月的经营指标才行。
  二、林园挑选公司的六大财务指标(1)
  1. 利润总额——先看绝对数
  从会计的角度讲,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金额表现为收入减费用后的差额。利润总额由四部分组成,即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利润总额能直接反映企业的“赚钱能力”,它和企业的“每股收益”同样重要,若一家上市公司一年只赚几百万元,在林园看来,这种公司是不值得他去投资的,还不如一个个体户赚得多。所以,林园对企业年利润总额的定义至少都要赚1个亿,比如武钢、宝钢每年都能赚上百亿元,招商银行也能每年赚数十亿元,这样的企业和那些“干吆喝不赚钱”的企业不是一个级别的。企业只有赚足了钱,才有不断扩张的动力,才有在行业周期不景气时抵御风险的能力,而足够数量的利润才能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创新费用支持,企业的生命力才能长久,这也符合长期投资的最基本要素,如果企业没有这样长久生存并成长的能力,也就没有必要去在它身上实践价值投资。
  林园在挑选重仓股的时候,首先考察的是利润总额绝对数量大的公司,然后结合其他财务指标,以及该企业的经营特色去决定是否值得投资。他之所以会看重这个指标,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投资者应该知道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的时间与实际会计年度会有一定的时间差,而通过提前知道未披露的财务报告数据,就可以有效地对股价短期走势做出判断,这是很多短庄利用财报披露的时差,做短炒的依据。而知道了利润总额后,就掌握了企业的赚钱情况,短时间内,这些企业的利润不会有快速变化的,在披露报告的时间差内,可能有些指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对公司的正确认识。因此,一旦知道了这些企业的赚钱能力,投资者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些机构也是利用这个特性建仓的。
  2. 每股净资产——不要去关心股票的每股净资产
  是用会计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每股股票所包含的资产净值。其计算方法是用公司的净资产(包括注册资金、各种公积金、累积盈余等,不包括债务)除以总股本,得到的就是每股的净值。股份公司的账面价值越高,则股东实际拥有的资产就越多。
  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通常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而且很多投资者,认为每股净资产账面价值是财务统计、计算的结果,数据较精确而且可信度很高。
  然而,林园对这个指标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能够赚钱的净资产才是有效净资产,否则可以说就是无效净资产。比如说,上海房价大涨之后,有一些人要对上海商业股净资产进行重新估值,理由是上海地价大涨了,重估后它的净资产应该大幅升值,但在林园看来,这种升值不能带来实际的效益,也可以说是无意义的,最多也只是“纸上富贵”。
  因此,每股净资产高低不是林园判断企业“好坏”的重要财务指标,因为它总是被人为地进行修饰。费心思去判断修饰它的动机,不如不去关心,反而不会扰乱自己的选股思路。
  3. 净资产收益率——10%以下免谈
  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都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是单位净资产在某时段的经营中所取得的净收益,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收益/净资产)×100%如果企业没有发生增资扩股等筹资活动,净资产收益率水平的高低主要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小。如果公司发生了增资扩股,公司的税后利润必须同步上升,才能保持原来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所以,在上市公司不断增资扩股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能维持在较高(>10%)的水平,才能反映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是否较好。为了让证券市场上的资金流入获利能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上市公司,证监会要求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平均在10%以上。其中,任何一年都不得低于6%。
  净资产收益率愈高,表明公司的经营能力越强。比如2003年,林园买入贵州茅台时,除去贵州茅台账上的现金资产,其净资产收益率应该为80%以上,实际上就是投资100元,每年能赚80元。林园对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调研也发现其净资产收益率也达53%。
  这个指标能直接反映企业的效益,林园选择的公司一般要求净资产收益率应该大于20%。净资产收益率小于10%的企业他是不会选择的,因为任何公司都会增资扩股的,如果连证监会的10%的规定都无法满足,那还有什么可研究的呢。
  4. 产品毛利率——要高、稳定而且趋升
  此项指标通常用来比较同一产业公司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显示出公司产品的订价能力、制造成本的控制能力及市场占有率,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产业间的产业趋势变化。但不同产业,则会有不同的毛利率水准。
  林园选择的公司的产品毛利率要高、而且具有稳定上升的趋势,若产品毛利率下降,那就要小心了——可能是行业竞争加剧,使得产品价格下降,如彩电行业,近10年来产品毛利率一直在逐年下降;而白酒行业产品毛利率却一直都比较稳定,例如:山西汾酒连续5年毛利率保持上升,从2001年的59.7%至2005年达到72.1%,中端产品的平均价位在50元以上,毛利率超过70%,高端产品的毛利率超过80%。但由于高端产品在公司产品销售中所占比例仅为3%~4%,因此业绩并不是最好的。
  林园的标准是选择产品毛利率在20%的企业,而且毛利率要稳定,这样他就好给企业未来的收益“算账”,增加投资的“确定性”。比如贵州茅台的产品毛利率惊人,高度与低度茅台酒的毛利率分别达到了83.28%和81.67%。这主要得益于产品涨价和销售渠道的拓展。
  5. 应收账款——注意回避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应收账款是伴随赊销而发生的,其确认时间为销售成立。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同时满足商品已经发出和收到货款若取得收取货款的凭据两个条件时,应确认收入,此时若未收到现金,即应确认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确认时间因具体销售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寄销、分期收款销售等等。
  应收账款的计价由于从应收账款中取得现金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严格地说,应收账款不能按其到期值(面值)计价,而应按未来现金的现值计价,但企业为了财务报告的美化,多数应收账款按其到期可收回的价值计价。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
  (1)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企业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缴税款及垫付股东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实际状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
  (2)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率一般为3%~5%(特殊企业除外)。如果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3)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
  ① 企业流转税的支出。应收账款带来销售收入,并未实际收到现金,流转税是以销售为计算依据的,企业必须按时以现金交纳。企业交纳的流转税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以及城市建设税等,必然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② 所得税的支出。应收账款产生了利润,但并未以现金实现,而交纳所得税必须按时以现金支付。
  ③ 现金利润的分配,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都会加速企业现金流出。
  (4)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5)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企业面对庞杂的应收款账户,核算差错难以及时发现,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动态情况以及应收款对方企业详情,造成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的合同、合约、承诺、审批手续等资料的散落、遗失有可能使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该按时收的不能按时收回,该全部收回的只有部分收回,能通过法律手段收回的,却由于资料不全而不能收回,直至到最终形成企业单位资产的损失。
  所以,对应收账款应当尽量采取回避的态度,因为你无法判断这笔钱的未来究竟会怎样。
  另外,应收账款数量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比如:新兴铸管,其应收账款都是各地的自来水公司延期付款,自来水公司属于市政基础工程部分,就算其经营发生问题,但涉及民生问题,政府部门会用财政进行弥补,所以不用担心他们还不上钱,新兴铸管多年来都能够顺利收回。再比如云天化的应收账款也是由于和用户的货到付款方式形成的,所以,基本不属于赊销等方式,只是销售收入的确认“滞后”了,收回自然不成问题。而另外一种情况是产品销售不畅造成应收账款多,这就要小心了,说明企业的产品市场销路有问题,只能采用赊销来消化库存,提高周转率,因此不管其他财务指标变得有多漂亮也掩盖不了未来前景可能变坏的信号。
  6. 预收款——越多越好!
  预收款与应收账款恰好相反,预收账款是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账款的指标,属于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科目。按照权责发生制,由于商品或劳务所有权尚未转移,所以预收账款还不能体现为当期利润。但是,预收账款意味着企业已经获得订单并取得支付,所以只要企业照单生产,预收账款将在未来的会计期间转化为收入,并在结转成本后体现为利润。
  因此,预收账款的多少实际上预示了企业未来的收入利润情况,对于估计上市公司下一个会计期间的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先收款后发货”不仅避免了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产能闲置、营销费用高企问题,而且规避了“先发货后收款”中存在的坏账可能。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企业或所属行业竞争力或景气程度的提升。
  预收款多,说明产品是供不应求,产品是“香饽饽”或者其销售政策为先款后货。预收款越多越好,如贵州茅台长期都有十几亿元的预收款,2005年末预收账款占公司主营收入的39.26%,2006年第三季度时预收账款达到23.76亿元,表明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谈判力,这个指标能反映企业产品的“硬朗度”。由此看来,该公司在未来几年要做的事情就是开足马力生产,因为仅预收账款就让其赚得盆满钵满。
  三、怎样对待造假账的公司(1)
  即使你仔细研究了企业的财务报表,也难保会买到“李鬼”式的企业,他们欺骗你的主要手法就是“造假账”。
  在草木皆兵的中国股市,林园建议,投资者在选公司时,最好选一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名企业。林园选的贵州茅台、五粮液、云南白药、招商银行、上海机场等公司,这些公司都是国营大企业,人们生活中可以接触得到,它们主营业务突出,现金流充沛,每天都在为投资者赚钱,它们的领导人没有必要去造假,造假的机会风险与企业的破产风险比要高得多。
  实际上,作为谨慎投资者的代表人物,林园会在全国选择三个居住于不同的城市的专业人士,帮他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指标给企业挑毛病。这三个人并不认识,得出的分析结论也不一样,然后林园会综合他们的意见,做出投资决策。当然这三个人分析的不仅仅是林园将要买入的目标公司,还包括竞争公司的财务报表,如:打算买五粮液,也会分析茅台;打算买招商银行,同步分析民生银行;打算买上海机场,顺便研究深圳机场……最后林园还会让他在深证的老师在财务数据上把关。
  这么多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林园买入的一些公司经过分析很可能有造假的嫌疑,但不是做多而是做少。林园买入的公司,据说很多都“隐瞒”利润(少报)。实际上,隐瞒利润往往使投资者会有“意外”的受益。
  林园喜欢选那些每年都能赚钱,而且账上有大量现金的公司,因为这些“腰间硬朗”的公司没有必要造假账,相反,它们的现金流还能够让投资者有意外惊喜,如茅台股改时流通股东每10股实获20.66元现金(含税),多么丰厚的一笔意外之财啊。
  曾有传言,上海机场有造假账的嫌疑,问题的焦点出在货运量与利润之间没有合理的比例关系。林园认为那是这些人没有好好看报表,上海机场的运行效率高,没有错。结果是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4.06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7.46亿元,同比增长13%;每股收益0.387元,与预期相符,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业务量增长。上半年飞机起降和旅客吞吐分别同比增长18%和21%,浦东增幅继续超越虹桥;二季度单架次航空收入1.27万元,回升到2005年水平;收入和净利润增幅仍然低于业务量增幅,主要原因仍然是机型变小、人民币升值及非航收入增长缓慢。航油公司投资收益保持平稳,二季度投资收益5867万元,基本与一季度持平。7月份航油销售价格单向提高290元/吨,有助于下半年航油公司收益的回升。因此,业务量的增长,证明上海机场有很好的运作效率,可以处理这种增长。
  前些年的确有“银广厦”、“蓝田”这样一批造假的骗子公司,但大部分公司的账是真实的,伴随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今后,造假的公司会减少。躲避造假者的另外一种方法是,远离一些主业不清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连自己的主业都不清楚,那么它的增长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企业的主业就是在复制自己成功的经验,改革创新都可以在主业上发挥,而向其他领域延伸必然面临较大的风险,显而易见的是另外一些领域同样有很多成功的企业,所以,企业能产生多少收益就值得商榷了。
  台湾大学刘顺仁教授出版的《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是林园常常推荐给股民朋友的、专门解读企业财务报表的图书。书中用讲故事的手法,利用非技术性的语言、生动活泼的例子,褪去财务报表报难懂的外衣,即使没有任何财务背景的普通股民也能轻松读懂企业财务报表背后的含义。尤其是书中第11章还专门提出“避开财务报表陷阱的九大贴士”,是识别假账的九大法宝。它能帮助投资者学会结合财报数字和非财报信息,避开财报陷阱,作出安全、有效的投资,保护自己的投资收益。简单介绍如下:
  1. 注意股价“利多下跌”的警讯
  所谓“利多下跌”,是指在有利润增加的消息的情况下,股价却并没有上涨,反而出现与趋势相反的滑落。这其中很有可能是公司本身隐藏某些隐蔽的问题。投资人应特别注意股价下跌背后所隐藏的负面消息,以避免地雷股爆发所造成的巨额亏损。
  2. 注意公司董监事等内部人大举抛售股票的警讯
  董监事是公司重要的决策者,对于公司的经营状况最为清楚,所以他们对公司的持股比率常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当这些内部人开始大量抛售持股时,说明他们可能认为股价已经超过公司该有的价值。
  3. 注意董监事或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警讯
  大股东或董监事等内部人常滥用决策权,利用关联交易等方式侵占公司资金作为非营业之用。内部人用公司的名义筹资,资金成本及其他财务风险却由公司承担,这种情况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影响深远,必然会损害一般投资大众的权益。
  纵观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公司资金占用的情况相当严重,为促进信息透明,达成公平交易,有的证券交易所特别将各公司资金占用状况列于上市公司“诚信记录”中,以便投资人查询。
  4. 注意公司更换会计事务所的警讯
  会计师的工作是依据查核后的结果,对公司财务报表出具意见。会计师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恰当表达公司状况,会出具无保留意见;反之,会依情节轻重出具修正式无保留、保留或否定意见;若会计师因故无法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查核,则会出具无法表示意见。通常,会计师在签发意见之前必须与公司管理层沟通,当管理层不同意会计师的看法时,就可能做出更换会计师的动作。另外,公司出现舞弊嫌疑时,会计师为求自保,也可能拒绝查核,造成公司被动更换会计师。
  如果一个公司在亏损年度频频更换会计师,甚至会计师事务所,可视为财报作假的警讯之一。有关公司更换会计师的说明,可于各大财经报刊杂志或证交所网站内公司重大讯息处察看。
  5. 注意公司频繁更换高层经理人或敏感职位干部的警讯
  高层经理人是公司的重要资产,学术研究显示,公司频繁更换高层经理人隐含着负面信息。除更换高层经理人外,更换相关敏感职位也是一个警讯。这类敏感性职位,比如董事长秘书等,是最能了解公司实际状况的关键人物,如果是被迫换人,或许隐含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投资人应详加查证。
  关于经理人的更换,投资者可于报刊杂志或证交所网站中查询。

安妮股份这支股票怎么样?请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一下,谢谢!

8. 剖析股神园林神话为什么破灭?

  2006年3月4日,林园决定把自己的“财富神话”让媒体曝光。林园是散户,且声称在股市的交割单都是用别人的名字开户——林园说一共有40多人的名字,唯独没有他本人,这样,“林园神话”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考证。
  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媒体的推波助澜,继而也没有影响散户们追捧他这个横空出世、身份可疑的“中国股神”。
  现在回头看,能够见证的只是林园造神的“中国功夫”:语不惊人死不休!
  中国资本市场有太多的神话,但当时的神话中的主角很少有散户,虽然有杨百万,可杨百万的“投机”色彩太浓,显然不符合当时政府所主导的典型取向。于是,林园站出来了,而且声称是“价值投资者”,而且他说,当年杨百万只是他的“跑腿的”。中国的散户太需要能够代表他们的“神”了,林园这个“股神”无疑是他们渴望已久的现实兴奋剂与心理安慰剂,尽管林园说话太满细品未免有些忽悠的嫌疑,可他还是被疯狂的散户推上了神坛。
  当时赵丹阳、但斌这些堪称“股神”的阳光私募“大佬”信奉的是价值投资,那么,散户林园声称自己也是“价值投资”;但斌强调自己是企业分析师,推崇乌龟式投资策略,那么,散户林园也宣扬和企业的“肌肤接触”,也声称,在熊市时采取“乌龟策略”,即像乌龟一样,选好股票后就静静的趴着,一动不动,在牛市中操作频繁;赵丹阳、但斌不时都有连续几年骄人的业绩单示人,那么,散户林园自称创下了从8000元资金起步到2007年资产总额高达20亿元的“神话”。
  如果说,赵丹阳、但斌对价值投资和巴菲特充满了虔诚的敬畏之心,那么,散户林园则是连巴菲特都不放在眼里。
  巴菲特有过投资的失误,可林园自称炒股从来没有亏过钱,躲过了所有的熊市,抓住了所有的牛市,投资十几年,从来没有失误过。
  巴菲特、彼得.林奇这些世界一流股神投资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充其量也就在30%,按照林园自己的说法——“我投资股市的16年间(截至2006年),年均复合增长就是98%。”
  巴菲特52岁的时候资产是2亿美元,而林园透露,他在2005年就给自己定下目标:“我在42岁的时候,股市中的资产就算是4亿元人民币,我相信到了2008年,股票资产至少也能番一番。不信咱们就先等三年后再看。”
  林园自诩“赚钱的基因已经深入到骨子里”,且强调:“也许财富可以复制,但我不相信自己的操盘风格能够复制。”
  这就是林园,一个业绩不可考却凭自话自说垒就的“股神”!
  这就是“林园神话”,像雨像露又像风的“炒股大话”!
  虽然破绽可见,虽然泡沫明显,因为应合了当时多方的需求,便也就没有人去刨根问底式的深究,即使有明白人也揣着明白装糊涂,懒得去点破——要知道,在“股神”四起的疯狂股市,较真,除了扫大伙儿的兴外就只有自讨没趣的份。

  “股神”裸泳:“林园神话”在阳光下消解

  与那些“带头大哥”式的大小“股神”的命运不同,“股神”林园成名之后迅速“变脸”,于2007年3月联合深国投,推出了属于自己的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既然是阳光私募,一切有了公开查证的数据,林园这位学医出身的“股神”的能耐也就暴露在阳光之下。
  到目前为止,投资者九成亏损,让人吃惊的是,把自己描绘成近乎“东方不败”的“股神”林园也不例外。
  林园看好的金属、金融等股遭遇全球经济衰退的打击。林园公布的重仓股贵州茅台、招商银行、黄山旅游已经遭到腰斩。林园旗下的三个产品,回报率分别为-8.5%,-41.34%和-40.49%,同期大盘跌幅为1.71%,47.08%,47.56%。林园的投资回报率勉强合格,但神的光环减少不少。
  在前两年的大牛市中,林园的资产处于急剧扩张期——从4亿元到20亿元——也是名望如日中天之时。问题在于,牛市中借款追加投入所得到的收益,会在熊市中加倍亏损,也就是说,由于资金量与资金成本的增加,亏掉本金所需要的调整幅度越来越小,如今市场深达50%以上的调整幅度,足以使借贷入市者、相信大盘蓝筹股者失去所有的盈利。
  如此,“股神”林园“到了2008年,股票资产至少也能番一番”的誓言注定就泡汤了。
  与此同时,伴随“股神”裸泳的是,曾经自造的“神话”也一并在阳光下消解。
  著名财经评论家叶檀著文直言:牛市中有很多人披上神皮,林园是其中一个,熊市中有很多股神会褪下神皮,不知道林园会不会是其中的一个。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但在一些绝望的投资者的心中,把股神与骗子划上了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