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寺的历史沿革

2024-05-15

1. 净土寺的历史沿革

天水净土寺又称曼殊寺,曼殊寺自唐末宋初以来,先后以“寄骨寺”、“京都寺”、“净土寺”而演更。是闻名全国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里山奇、水秀、林茂,兼具北雄南秀之风格。  岁月沧桑,数经变迁。曾经辉煌一时的圣景,也曾被百年岁月湮隐,至九十年代初,曼殊寺已经荒废到只有五间茅草屋,周边山野树茂,走兽遍行,一片落没的景象。五台山大德高僧——海正师父于1991年初来到曼殊寺,开始矢志建寺,重修佛刹。筹划初期,海正师父带领弟子风餐露宿、吃野菜喝山泉,了解地形地貌;他独自一人数十次南下闽粤十方化缘,筹措建寺资金。建寺初期,他亲临施工现场,规划寺院布局,设计佛堂殿舍。在天水市政府和北道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历时十三年一座极具规模的大般若正宗金刚道场——曼殊净土寺豁然屹立在人们的面前。

净土寺的历史沿革

2. 净土寺的概况

净土寺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东北角。据清代《应州志》载, 净土寺于“金天会二年(1124)僧善祥奉敕创造,金大定二十四年僧善祥重修”,距今已有860多年的历史。大雄宝殿是全寺之主殿,为金代原物,深广各3间,平面呈方形大殿设覆斗形大花板,以梁袱划分9格,分别作成9个藻井,中部的斗8藻井最大,藻井下饰以天宫楼阁,作混金彩画。

3. 净土寺的概况

净土寺为主持释·本瞾法师集资所建。释·本曌法师自幼信奉佛教,1993年离家南行,在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拜 上达下定老当家为师。师尊赐名上本下曌,2001年受师命北还,回到家乡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净化人们心灵,为祖国安定团结做贡献。在俗家亲友和信众的支持下兴建净土寺。

净土寺的概况

4. 净土寺的历史及重建

净土寺位于大竹县城东郊,距县城竹阳镇5公里,其前身为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即公元691年)兴建的复兴寺,后复兴寺因年久失修及文革时期的严重损毁,已荡然无存。2002年9月,高僧释德道云游至此,看到此处地势独特,山青水秀,实为难得的一方净土,便在此重建庙宇,取名净土寺。

5. 净土寺的概况

天水净土寺位于仙人崖后川。该寺群山环绕,苍松满谷,山风吹来,松涛阵鸣,人称“净土松涛”,为秦州十景之一。净土寺1971年被全部拆除,一切碑迹额联等,也不知失于何地。八十年代以来,净土寺僧众多方筹资进行恢复扩建,现已形成一进三禅院的宏大建筑群。近几年,又新开发增建了罗汉堂、藏经阁、景门牌坊等建筑,更增其规模。其气势宏伟之景象,远非昔日可比。景点常有“佛光”出现,声名远播于海内外。曼殊寺,亦称净土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与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相邻,同附近的仙人崖、石门、曲溪等自然景点共同组成闻名全国的风景名胜区。曼殊寺营造的是一个将南、北的建筑风格于一身;古典的佛教建筑与现代的园林式建筑于一体的独具魅力的寺院环境。目前曼殊寺是一处建在群山环抱、绿树掩映,松涛阵阵的自然环境中,房屋建筑面积六千三百多平方米,大小房间共计205间,其中殿宇八十八间,其余为附属建筑,绿地园林面积约为三千三百平方米的人间兜率。曼殊寺有受戒僧人二十余人,和一些非正式出家但举行过一定的宗教皈依仪式的男女信徒,俗称居士者数百。曼殊净土寺四周群峰相拥、松涛阵阵,形成秦州八景之一——净土松涛。清代进士吴西川有诗赞道:“净土何年寺,松涛泻半空。直从天上落,不与世间同。胜概闻云久,幽寻恨未通。登高望何极,惆怅夕阳红。”曼殊净土寺四周的十八座山峰,形成了闻名于当地的“十八罗汉拜文殊”甘肃省天水市净土寺(16张)的独特景致。每座罗汉峰形似莲花瓣;十八座绿峰皆向文殊主峰朝拥,显示出“绿海宝莲”的天造奇观。 环峰峭岩叠垛,各具奇姿,有的像麦积山,有的像仙人崖,被称誉“方圆奇峰之美,尽收环抱之内;百里景区灵气,皆蕴净土之中。”峭壁绿树间隐现的日月洞、修行洞,喷虹吐云、气象万千的悬崖凸石形成的天然佛首像,生动逼真,瑞象拥绕,更显奇绝;药王泉、宽心泉、智慧泉和般若泉,“四大圣泉”清冽甘美;高大的牌坊楼、清纯碧绿的甘露池;雄伟的罗汉堂、长寿殿、地藏殿、天王殿、伽蓝殿、吉佛殿、文殊殿、大雄宝殿、金刚殿沿山势而建,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错落有序,一派清肃静穆之境,成为四方游人流连忘返之胜地。

净土寺的概况

6. 净土寺的介绍

净土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30公里,属国家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长城脚下,柳江盆地中心。处于“古傍水崖战场”北侧避风向阳的山坡。背靠青山绿水、碧水掩映的著名古刹。

7. 净土寺的简介

在姜堰区娄庄镇树人西路上,有一片气势恢弘的仿古建筑群。这里,就是有近300年历史的净土寺。净土寺地处娄庄绿化区烟墨公园西南侧,环境幽雅。烟墨公园内古木参天,亭台楼阁,曲径回廊,奇花异草,令人目不暇接,与净土寺浑然一体。寺南,广场上假山迭起,绿草如茵。寺后,小桥流水,碧波荡漾。每年三月,千株桃花竞放,使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古时,从白米到海安青墩有一条南北大道,穿东阳村而过。古净土寺就在这条大道西侧不远处。

净土寺的简介

8. 净土寺的介绍

  清人徐松在《唐两京城坊考》和《元河南志》毓才坊条下加注:“大云寺 后魏净土寺,隋大业四年,自故城徙建阳门内,贞观三年复徙此坊,天授二年改大云。会昌中废”。  按徐松的说法,汉魏洛阳故城应有后魏净土寺。
  《洛阳伽蓝记》是记述北魏洛阳佛寺的地理著作,北魏杨炫之撰,成书于东魏武定五年(547)。“伽蓝”即梵语“僧伽蓝摩”之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乃佛寺之统称。
  全书共五卷,按地域分为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详细记述当时洛阳故城的佛寺。其体例为先写立寺人、地理方位及建筑风格,再写相关人物、史事、传说、逸闻等,在对诸多佛寺形制规模的描摹和始末兴废的勾勒中,但没有徐松所说的“后魏净土寺,隋大业四年,自故城徙建阳门内”的蛛丝马迹。
  东都净土寺位于洛阳伊阙南伊川县白元镇水牛沟村,建于北魏天赐年间,盛于隋唐。整个寺院筑于高崖之上,坐北朝南,清幽苍凉。现存大殿五间,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净土寺在隋唐时期是皇家寺院,被称为东都净土道场,著名的玄奘法师在此剃度出家。玄奘幼年丧父,随兄离家,进入净土寺学习佛经,废寝忘食,终有所成,武德初离开净土寺,于贞观元年八月踏上西天取经的征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