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2024-05-14

1. 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忍,只有通过一个人的言行才能体现,而人的言行受大脑的支配。当你的言行中具备忍的精髓时,你才会具有了祥和、安宁、无欲无争之心。
心境对一个人的言行自然重要。人的一生之中,顺境、逆境交替,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亦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没有谁永远是赢家,有的人能够坦然面对成功与顺境,亦能坦然面对失败与逆境,凡人与智者的差别由此立现。
智者善忍。善忍者则会对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泰然处之。
智者懂忍。在得志时不违背正道,失意时不忘义理。君子之所以能在突然降临的灾祸面前泰然处之、不以为患就是因其不做有失仁德、违反礼义之事;外界的一切变幻、动荡则不能影响其仁的根基。正如孟子所言:“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故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观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行如其言。其言行;表里早已融为一体,方能诲人。
有一次,公孙问孟子:“如果夫子成为了齐国的丞相,可以推行王道政治的话,则齐国傲诸侯之首、称王天下亦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但是当您真的担任这项职位时,还能够做到您所说的那种境界吗?
孟子日“是的,我可以做到。因为我40岁以后就不动心了。还说能够做到是因为“知言”和“善养吾之浩然之气”。
何为“知言”?知言就是“听到不妥当的话,就知道对方是被私念、私欲所蒙蔽了;听到淫邪、放荡的话,就知道对方心中有邪念滋生;听到邪僻、乖张的话,就知道对方处世行事有违反正道、常理的地方,听到犹疑不定、闪烁其词的话,就知道对方已经滞碍难行了。”
“知言”就是不仅能够明了、理解别人所说的话,还能够准确判断出对方说话的意,行事为人的优劣等。当我们拥有了这种准确的判断力时,又怎么会让一些小枝小节所迷惑,让一些无关宏旨的小事所愚弄呢?自己的心意、志向又如何会为之动摇呢?
何谓“浩然之气”?孟子云:“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
“浩然之气”就是要对自己言行的正确充满自信,在正直无私之中培养它,则会博大、刚健地挺立、充塞在天地之间。“浩然之气”只与道、义同存,而耻于与背信弃义者共生。浩然之气不可偶得,只有为之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将道义融入并成为自己身体、言行的一部分时,浩然之气自会不期而至,与你如影随形。
“浩然之气”不会无缘无故地到来。要使自己顶天立地于世间,只有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世间万事万物,如宋儒提出的“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般,不仅要对好人、柔弱的事物施以仁爱之心,还要能对恶人、凶猛的事物施以仁爱之心,方能做到仁。对恶人等施以仁爱,不是纵容他们的恶行,而是不厌恶、抛弃他们,让他们明白回头是岸,回归正道。当我们以平和、淡泊之心,以济人济物、普度众生之念去平等地对待他人的时候,则他人之优劣、善恶皆能容忍。
心底无私天地宽。
无私则可不惧权势,不贪利色,不畏强暴,以公平之心维护正道和正义,方能培养出己之浩然之气,昂立于人间,傲视天地。
当浩然之气充盈,则更能让卑微猥琐者胆战心惊,无以立己,自己则可以“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世间万事万物,又何能动你分毫?贫有贫之率真,富有富之乐趣,真如“天地间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又“何须取舍?”
身有浩然之气,方有屈原所赋之《离骚》万古流芳,才有怒投汨罗江之悲壮令世代景仰;身有浩然之气,柳下惠方可“坐怀不乱”成美谈;身有浩然之气,杨家将一门忠烈始能千秋传诵……
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中,作为个体的人极易在这纷繁的世事中迷失自我,于是,需学会“知言”,需“善养己之浩然之气”方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无愧于“主宰世间万物”之名立于天地间。

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2. 如何养浩然之气?

一身正气凌然,方能浩气长存!多看看历史,中国历史上人物辈出,周瑜年少领兵雄姿英发;苏武牧羊不丢气节;郭靖夫妇镇守襄阳,从未因敌军强大而投降;杨家门将代代忠烈,为国捐躯毫无怨言;于谦言有“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建设新中国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这些都是中国宝贵的精神。学习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想像自己身处历史的长河中,驰骋沙场,勇敢无畏,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样你身上的浩然之气就会慢慢养成!


3. 如何培养浩然之气?

曾国藩认为:做大事必须要有豁达光明之胸,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呢?在他看来,这必须通过“善养吾浩然之气”。

品性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成大事者非常注意品性的锤炼,以此确保成功的基石。曾国藩说:“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治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吾辈既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却须有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写字时心稍定,便觉安恬些,可知平日不能耐,不能静,所以致病也。写字可以验精力之注否,以后即以此养心。万事付之空寂,此心转觉安定,可知往时只在得失场中过日子,何尝能稍自立志哉。”

读曾国藩的这一段话,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位饱经沧桑、聪明睿智的老人面前,有一种大彻大悟之感。人活着,如果一直浑浑噩噩而不知所谓“豁达光明之胸”、“冲融气象”为何物,而只是“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那是很难做成什么大事的;不但事业做不好,人也活不到应有的程度。

东方古典文化,儒家也好,道家、佛家也好,都强调一个静字,即万象放下,心无杂念、豁达光明、冲融虚廓的心境。在儒家,叫作“正心”、“诚”或“无妄”;在道家,叫作“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在佛家,叫作“明心见性”、“无行住而生其心”。

怎样来达到圣贤的境界呢?曾国藩在给胡林翼的信中,极赞孟子养气说和庄子的逍遥说,从中可见他在这两个方面是下过一番功夫的。

养气说是孟子人生修养方法中最有特色的学说,即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养气”实际上是—种锻炼人格意志和身体素质的方法,它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使某种意志信念高度集中凝聚,然后让其充沛完满,贯注全身。此时,人的身心成为意志和信念的凝聚体,而意志和信念也找到自己的物质载体。孟子的“养气”与中国古代的气功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揭示:如果人们祛除各种心理杂念,保持心理意志的高度凝聚,特使周围磁场发生物理变化,由心理变化导引出生理变化,而生理变化又反馈和强化人的心理变化。这大概是孟子“养气”的真正内涵。

孟子的“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溢着刚性的“力”,这种刚性之力并非来源于人体质的健壮和权势的显赫。身强力壮和位高权重固然有某种威慑力量,但若没有仁义礼智的信念做精神支柱,则不过是“匹夫之勇”和“妾妇之道”面已,因为它们只能让人口服达不到使人心服。“浩然之气”的刚性之力来源子人们对自我与宇宙合一的体认和对仁义礼智的信念和践履。孟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与他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是中国古代关于充实之美的理论基础。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实际上不就是指人的一种真力弥漫、生气勃勃的内在精神状态和充实郁勃的人格之美吗?它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身上,得到了完美圆满的体现。

孟子的“浩然之气”有一种无坚不摧、大无畏的品格。有了这种浩然之正气,就能坚持正义、气节和情操,“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也决不苟且偷生,玷污自己。孟子的“浩然之气”与其“舍生取义”一道,给后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激励作用。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抗元失败后被俘,他严词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威逼利诱,在狱中写下了慷慨激昂、流传千古的《正气歌》,其序云:“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文天祥认为的正气贯注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气势磅礴,光耀日月,万古长存。有了这种浩然正气填塞于胸,就达到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可以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而不动心,面对敌人的屠刀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曾国藩写信给胡林翼,与他一同欣赏《庄子》,谈庄子冲淡、超旷的人生理念,认为与孟子的“浩然之气”有异曲同工之效。他说:因思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到德者约有数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于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于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睥面,孔、颜、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自恨少壮不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养浩然之气,做一个心胸豁达的大丈夫,这既是修身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成大事的必备条件之一。当今的成功人士,从李嘉诚到柳传志,从曾宪梓到荣毅仁,他们无不虚怀若谷。但一个豁达的心胸并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的修养与培炼而达到的,这需要我们向以往的圣贤学习,同时也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培育浩然之气!

如何培养浩然之气?

4. 如何培养浩然之气?

我们小时候念过文天祥的正气歌,第一句话就是天地有正气,当时的我们也不太了解,后来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看到美国人就把天地有正气,翻译成英文,它翻成正确的空气,当时我看了觉得太离谱了,因为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气,它不是指空气而已。它可以指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所以天地有正气,所指的是一种正义的精神。 那么这个思想来自于孟子,孟子他有很多学生,学生有时候请教老师,说老师,你跟别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是你胜过别人的地方。孟子他是一位学者,说话有他的根据,他说我跟别人有两点不同,第一个是我了解怎么判断别人说话的用意,第二个就是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我们今天就要谈这一点。学生进一步问,请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因为没有人听过,孟子就说这种气很难说得清楚,他说它是最盛大也最刚强,以直去培养它而不加防碍,就会充满在天地之间。这种气要和义与道来配合,没有义跟道,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集结义行而产生的,而不是偶然的义行就能装扮成的。如果行为让内心不满意,它就萎缩。 孟子讲了很长一段,这边只是前面一部分。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孟子所谓的气要培养的话,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用直来培养,直这个字我们在讲到孔子,到了孟子一再强调,它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真诚,一个是正直。真诚由内而发,正直是能够对外都还能够有它的合理性,正当性。所以直这个字,真诚而正直用这个来培养我的气,就是你做任何事都要考虑这一点。 接着它还要配合什么呢?两个字,第一个叫义,正义的义,第二叫道,正道的道。我们都说正义跟正道有什么差别呢?差别在于义这个字,它指宜,适宜的宜。它是代表什么?代表在各种情况下,你做一件事说什么话,它的正当性是什么。所以义这个字,就比较需要随时用理性做判断。 而道这个字,代表人类共同的正路,所以我们讲到儒家思想的时候,一提到道就是人之道,人类共同的路。那是每一个人都一样的,譬如说你要行善避恶,你要孝顺,你要守信用这些。但是义就不太一样,义是每一种情况你怎么做判断。所以在孟子培养浩然之气,说穿了就是你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到它应该不应该做,也就是一种道德实践。 一个人如果说做任何事都问心无愧,都是该做的事,能够真诚而正直,所做的事是正当的,所走的路是人类应该走的路,那这个三个条件具备的话,他就是在培养浩然之气。那这种气根据孟子的说话,他如果真的培养出来可以充满在天地之间,文天祥说天地有争气就从这儿而来的。 那孟子继续说了,他说这种气它是不断的集义,就是不断的集结你正义的行为。譬如说我偶尔做一次,那是不够的。或是说一暴十寒,做几次休个假,那也不行。它必须慢慢的做每天做长期连续下去。那这个义就慢慢让你内心感觉到自己是很充实的,有力量的,叫做问心无愧。到任何地方都非常坦荡。 那么孟子就特别举一些例子,他说你不能只做表面工夫,有些人做好事是偶尔做一下。有人在的时候做一做,儒家思想很强调慎独,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非常谨慎,因为所有修养的工夫都从这里开始。在这个地方孟子也举个例子,他说如果你勉强只做外表的话,就好像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所说的。 他说宋国人,他觉得自己家种的麦子长得太慢了,就把它拔高一点,叫揠苗助长。结果反而使这些麦子都枯萎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说,我最近做得不错,这个月很努力,那就希望立刻有成果,事实上不容易,为什么?因为它是长期努力才有结果。所以儒家讲究浩然之气,他们对气的看法从孔子到孟子,孔子认为有有血气,你这个血气会带来问题,像君子有三界。因为血气未定,血气方刚,血气既衰都不好。孟子就转一步他说我的生命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气跟身体有关,代表各种可能出现的欲望。第二个是什么呢?是我的理想的思考,我的心智,我的志向。他说我的志向作为主导,我的气代表我的身体、我的行动来配合。 这样做久了之后,你就可以排除所有的杂念,把所有的欲望都设法化解。这样做久了之后,我内心里面就充满一种浩然正气。那这种浩然之气跟天地里面,各种力量可以结合,怎么样结合呢?这说起来有点神秘,但是我们都知道谈到人生修养有许多话,没办法说清楚,你如果说没有自己去稍微体验一下,那怎么体验呢? 譬如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认真的做点好事,不要求立刻就有效果,也不要希望立刻就变成不一样的人。任何一个人德行修养就是长期慢慢造成的结果。天下没有一簇可就的事情,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尤其在个性的修养上。所以我们讲到说你勇敢面对这样的挑战,你将来修养成功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那么孟子在将来还会告诉我们,可以带来真正的快乐。 如果儒家思想只教我修炼,而没有告诉我说,这个将来会带来一种很特别的快乐,很有保障的快乐,那谁愿意学儒家呢?所以说儒家能够一方面符合人性的要求,我配合直义道,那我又能够得到快乐,那当然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满意请采纳

5. 如何培养浩然之气?

咱们先看一波名词解释,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
所以浩然之气是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提取关键词刚直,也可以等同于正直、直爽。
说实在的这个气质还真是培养不出来的,大多数都是天生的。
也可以这么说,很少有人去培养这个气质。
因为这个社会,这样的人是吃不开的。

大多数的时候,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圆润、圆滑的人。
刚直的人,反倒会因为规矩规则太多,太直爽的人,反倒可能是混的不好。
因为直接太容易得罪人。
所以可以说是如果天生没有的话,后天是没有人来培养这种气质的。

当然如果你非要让自己具备这种大气磅礴的气质。
多读书精华心灵,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都是最基本的方法。
除此之外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让自己坚强,可以面对外界因为你的浩然之气而对你产生的抨击。
你具备这样的内心,就足够了。

如何培养浩然之气?

6. 如何培养浩然之气

如何培养浩然之气如下:
1、忍,只有通过一个人的言行才能体现,而人的言行受大脑的支配。当你的言行中具备忍的精髓时,你才会具有了祥和、安宁、无欲无争之心。
2、心境对一个人的言行自然重要。人的一生之中,顺境、逆境交替,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亦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没有谁永远是赢家,有的人能够坦然面对成功与顺境,亦能坦然面对失败与逆境,凡人与智者的差别由此立现。
3、智者善忍。善忍者则会对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泰然处之。
4、智者懂忍。在得志时不违背正道,失意时不忘义理。君子之所以能在突然降临的灾祸面前泰然处之、不以为患就是因其不做有失仁德、违反礼义之事;外界的一切变幻、动荡则不能影响其仁的根基。正如孟子所言:“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5、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则可不惧权势,不贪利色,不畏强暴,以公平之心维护正道和正义,方能培养出己之浩然之气,昂立于人间,傲视天地。
6、“浩然之气”就是要对自己言行的正确充满自信,在正直无私之中培养它,则会博大、刚健地挺立、充塞在天地之间。“浩然之气”只与道、义同存,而耻于与背信弃义者共生。
7、浩然之气不可偶得,只有为之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将道义融入并成为自己身体、言行的一部分时,浩然之气自会不期而至,与你如影随形。
8、“浩然之气”不会无缘无故地到来。当我们以平和、淡泊之心,以济人济物、普度众生之念去平等地对待他人的时候,则他人之优劣、善恶皆能容忍。

7. 如何培养你的“浩然之气”

意志品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孟子曾在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仔细琢磨,孟子所说的这个“气”,指的其实就是正气、勇气、毅力和信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顽强而豁达的意志。纵观孟子的成材之路,我们不难发现他就是凭着自己自主、自立、自强的意志,从早年丧父的贫困家境中成长为与孔子齐名的大学者。
一、树立远大的志向
在古人看来,“意志”就是“志气”,所谓“养浩然之气”,指的就是要有志气。一个人若没有“志气”就难有正气和勇气,而只能有邪气、郁气、怨气。人离开了“志”,就没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便会神情恍惚,魂不守舍,懒惰散漫,浑浑噩噩地度日子。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从“立志”开始的,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青少年学生们,当感到自己生活乏味,无所事事,什么东西都对自己缺乏吸引力的时候,就应该认真地想一想,我到底有什么志向没有?我这一辈子究竟要干什么?究竟怎样去度过生命的分分秒秒?这个问题解决了,目标确立了,就会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又有了一只无形的手,在牵动自己的每一根神经,将自己引向一个富有魅力的世界。
立志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坚持志向的“一贯制”。一个人步入学校之后,就开始萌发了志向的闪念,就开始勾画朦胧而美好的理想蓝图。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理想付诸实施,不少人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磨砺,或半途而废,或浅尝辄止,变成“常立志又常后悔”的人物。
研究表明,只有那些意志坚强、事业心强、能适应各种社会压力的人,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智力水准,主要的还是在非智力因素上,特别是取决于有无良好的意志品质。所以,青少年学生若要争气,就要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一分汗水一分果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生活的强者敞开的。
二、培养自觉的意识
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完全自觉地从事某项活动时,便能保持活跃、清醒的头脑,十分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像自己不再是奴隶,而是个主人,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也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同学中,凡是学习成绩好的,都是学习上比较自觉的。他们能严格遵守纪律,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和学习计划,遇到问题能主动去解决,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能更广泛、更深入地去思考、去动手,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有了自觉的意识,人才能将精力集中在既定目标上,意志力才能真正在头脑中起作用,行为才能产生效果。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自觉意识呢?自觉意识的舵手就是人的自制力。它是人在意志行动中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它一方面促进人们努力克服执行决定中产生的怯懦、犹豫、懒惰等,另一方面善于在行动中克制冲动行为,从而更坚定地执行自己的决定。缺乏自制力的人,行为必然带有很大盲目性,情绪也极易受干扰。今天有好电视,就搁下了书本;明天想打球,又丢下了书本;后天到邻家去甩扑克,结果又与书本无缘。如果我们总是凭一时兴趣、一时冲动去干事,到头来可真的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三、磨练顽强的斗志
如果你在为人处事或在向某个既定目标迈进中遇到困难时,做到了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说明你是个意志顽强的人。顽强的意志,有着无穷的渗透能力,它可以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完成艰苦卓绝的事业。顽强的斗志说来也简单,就是一个“恒”字。不论干什么事,只要你有恒心,尽管条件非常恶劣,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也能扎下根,生出一片绿荫。
四、树立充足的自信
悲观消极是意志薄弱的一种表现,但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现消极的,其第一个信号是缺乏自信心,或是信心不足。对所从事的事情信心不足,会使自己自动放下武器,否定自己,最后失去进取之心,或一蹶不振,或功败垂成。
自信心常常能医治意志的缺憾,因为人几乎在孩子时,就有着羞怯感和自卑感,这种心态或情绪,会使人的能力大为逊色。自信心是心态调色板上最鲜亮、明快的色调,它可以使人闯出沉闷压抑的灰色自我。比如,一些名列前茅的学生高考落榜,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尚能闯人重点,这里就有一个信心足不足的问题。
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力量将事情办好,才能勇气十足地面对现实,才能战胜自己的怯懦与自卑。树立自信心不是讲讲而已,更不是盲目自信,而需要有一定的底气为基础。除了自我的心态平稳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作保证。如果一个人在学习和事业上不做努力,还去表现一种自信,那只不过是妄自尊大、华而不实,不仅与事无补,反而成为人格上的残缺者。
五、克服自己的惰性
懒惰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精神病毒,它的危害不亚于鸦片。当一个人被惰性所支配时,整天没精打彩,死气沉沉。或者只说不做,空耗时间;或沉湎于幻想,没有激情、没有冲动、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创作欲望,整个生活枯燥乏味。
应该说,惰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生中滋生的惰性,主要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例如厌倦学习,怕吃苦、不勤奋、不上进等等情绪状态,都是一种惰性的表现。懒惰与疲劳的性质也绝不相同,真正的懒惰是心理的而非身体的,起于观念及情感作用,而非起于身体或工作状况。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惰性,常常用疲劳来掩饰怠惰,这只能使自己越来越厌学,若不加以克服,是非常有害的。
懒惰同生理疲劳没啥关系,却同心理疲劳有关系。同学们可以做一下这样的试验:将4个手指捆住,只留下1个手指去拉动一根绳,绳下系一重锤,反复拉下去,动作渐缓,最后便精疲力竭,拉不动了。这时,有人突然刺激这个手指,手指又立刻动起来。可见肌肉并未疲劳,只是神经对于这个工作已经厌倦了,这便是心理疲劳。长久的心理疲劳会使人养成惰性。惰性还起于喜欢空想和缺乏兴趣两大原因。青年人爱空想的居多,缺乏兴趣也是惰性最主要的生成原因。人一旦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那么现实中的一切都没有吸引力了,也就谈不上什么目标,动力和来自学习、创作的快乐体验了。
要克服惰性,要从以下3个方面做起:
(2)如果你是一个有志气的人,就不要有过多的打算,老是想明天怎么样,而是想怎样把眼前的事做好。你不妨排个日程表,每天都要排几项应该于的事,如果你能每天都坚持干一两件实事,惰性自然就会同你分手。德国大诗人歌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说:“你的昨天若是明朗而自然,你今天工作就自由而有力,也能够希望有一个明天,明天就能取得不少成绩。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就是一个奴隶。”
(3)培养和寻找你的兴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明日欢乐论”:人生若是毫无乐趣可言,他就不能活在世上,人类生活的真正刺激,就是明日欢乐……这个理论就是教育人们要给自己的未来提出希望。

如何培养你的“浩然之气”

8. 如何培养你的“浩然之气”

意志品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孟子曾在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仔细琢磨,孟子所说的这个“气”,指的其实就是正气、勇气、毅力和信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顽强而豁达的意志。纵观孟子的成材之路,我们不难发现他就是凭着自己自主、自立、自强的意志,从早年丧父的贫困家境中成长为与孔子齐名的大学者。
一、树立远大的志向
在古人看来,“意志”就是“志气”,所谓“养浩然之气”,指的就是要有志气。一个人若没有“志气”就难有正气和勇气,而只能有邪气、郁气、怨气。人离开了“志”,就没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便会神情恍惚,魂不守舍,懒惰散漫,浑浑噩噩地度日子。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从“立志”开始的,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青少年学生们,当感到自己生活乏味,无所事事,什么东西都对自己缺乏吸引力的时候,就应该认真地想一想,我到底有什么志向没有?我这一辈子究竟要干什么?究竟怎样去度过生命的分分秒秒?这个问题解决了,目标确立了,就会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又有了一只无形的手,在牵动自己的每一根神经,将自己引向一个富有魅力的世界。
立志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坚持志向的“一贯制”。一个人步入学校之后,就开始萌发了志向的闪念,就开始勾画朦胧而美好的理想蓝图。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理想付诸实施,不少人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磨砺,或半途而废,或浅尝辄止,变成“常立志又常后悔”的人物。
研究表明,只有那些意志坚强、事业心强、能适应各种社会压力的人,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智力水准,主要的还是在非智力因素上,特别是取决于有无良好的意志品质。所以,青少年学生若要争气,就要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一分汗水一分果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生活的强者敞开的。
二、培养自觉的意识
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完全自觉地从事某项活动时,便能保持活跃、清醒的头脑,十分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像自己不再是奴隶,而是个主人,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也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同学中,凡是学习成绩好的,都是学习上比较自觉的。他们能严格遵守纪律,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和学习计划,遇到问题能主动去解决,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能更广泛、更深入地去思考、去动手,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有了自觉的意识,人才能将精力集中在既定目标上,意志力才能真正在头脑中起作用,行为才能产生效果。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自觉意识呢?自觉意识的舵手就是人的自制力。它是人在意志行动中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它一方面促进人们努力克服执行决定中产生的怯懦、犹豫、懒惰等,另一方面善于在行动中克制冲动行为,从而更坚定地执行自己的决定。缺乏自制力的人,行为必然带有很大盲目性,情绪也极易受干扰。今天有好电视,就搁下了书本;明天想打球,又丢下了书本;后天到邻家去甩扑克,结果又与书本无缘。如果我们总是凭一时兴趣、一时冲动去干事,到头来可真的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三、磨练顽强的斗志
如果你在为人处事或在向某个既定目标迈进中遇到困难时,做到了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说明你是个意志顽强的人。顽强的意志,有着无穷的渗透能力,它可以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完成艰苦卓绝的事业。顽强的斗志说来也简单,就是一个“恒”字。不论干什么事,只要你有恒心,尽管条件非常恶劣,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也能扎下根,生出一片绿荫。
四、树立充足的自信
悲观消极是意志薄弱的一种表现,但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现消极的,其第一个信号是缺乏自信心,或是信心不足。对所从事的事情信心不足,会使自己自动放下武器,否定自己,最后失去进取之心,或一蹶不振,或功败垂成。
自信心常常能医治意志的缺憾,因为人几乎在孩子时,就有着羞怯感和自卑感,这种心态或情绪,会使人的能力大为逊色。自信心是心态调色板上最鲜亮、明快的色调,它可以使人闯出沉闷压抑的灰色自我。比如,一些名列前茅的学生高考落榜,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尚能闯人重点,这里就有一个信心足不足的问题。
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力量将事情办好,才能勇气十足地面对现实,才能战胜自己的怯懦与自卑。树立自信心不是讲讲而已,更不是盲目自信,而需要有一定的底气为基础。除了自我的心态平稳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作保证。如果一个人在学习和事业上不做努力,还去表现一种自信,那只不过是妄自尊大、华而不实,不仅与事无补,反而成为人格上的残缺者。
五、克服自己的惰性
懒惰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精神病毒,它的危害不亚于鸦片。当一个人被惰性所支配时,整天没精打彩,死气沉沉。或者只说不做,空耗时间;或沉湎于幻想,没有激情、没有冲动、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创作欲望,整个生活枯燥乏味。
应该说,惰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生中滋生的惰性,主要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例如厌倦学习,怕吃苦、不勤奋、不上进等等情绪状态,都是一种惰性的表现。懒惰与疲劳的性质也绝不相同,真正的懒惰是心理的而非身体的,起于观念及情感作用,而非起于身体或工作状况。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惰性,常常用疲劳来掩饰怠惰,这只能使自己越来越厌学,若不加以克服,是非常有害的。
懒惰同生理疲劳没啥关系,却同心理疲劳有关系。同学们可以做一下这样的试验:将4个手指捆住,只留下1个手指去拉动一根绳,绳下系一重锤,反复拉下去,动作渐缓,最后便精疲力竭,拉不动了。这时,有人突然刺激这个手指,手指又立刻动起来。可见肌肉并未疲劳,只是神经对于这个工作已经厌倦了,这便是心理疲劳。长久的心理疲劳会使人养成惰性。惰性还起于喜欢空想和缺乏兴趣两大原因。青年人爱空想的居多,缺乏兴趣也是惰性最主要的生成原因。人一旦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那么现实中的一切都没有吸引力了,也就谈不上什么目标,动力和来自学习、创作的快乐体验了。
要克服惰性,要从以下3个方面做起:
(2)如果你是一个有志气的人,就不要有过多的打算,老是想明天怎么样,而是想怎样把眼前的事做好。你不妨排个日程表,每天都要排几项应该于的事,如果你能每天都坚持干一两件实事,惰性自然就会同你分手。德国大诗人歌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说:“你的昨天若是明朗而自然,你今天工作就自由而有力,也能够希望有一个明天,明天就能取得不少成绩。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就是一个奴隶。”
(3)培养和寻找你的兴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明日欢乐论”:人生若是毫无乐趣可言,他就不能活在世上,人类生活的真正刺激,就是明日欢乐……这个理论就是教育人们要给自己的未来提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