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赤壁

2024-05-13

1. 古诗赤壁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

这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古诗赤壁

2. 有关赤壁的诗

赤壁》(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只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这一场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议论。“认前朝”,本来可以写对这场战争的回顾,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历史评价,而是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观察、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气概。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涂炭之类,而拈出“二乔”入魏以暗喻,同样把东吴领袖人物之风流儒雅的风神传递出来了。但是杜牧之写史论,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以下简单写一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宋)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咏赤壁——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过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二)
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古战场赤壁感怀
明 ·方逢时
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赤壁山
——明 ·龙仁夫
踣吕摧袁虎视耽,阿瞒气势展江南。
矶头一霎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


赤壁石刻 =
元 ·朱桢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
当年麈战乘东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
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朗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还英雄.

登赤壁山
——明·魏 裳
江南江北昼阴阴,指点前朝感慨深。
夹岸寒涛喧赤壁,空原野烧隔乌林。
山种已没三分迹,天地仍含百战心。
击楫中流回首处,荒烟满树夕阳沉。

拜风台
—— 明·任乔年
先生羽扇独从容,百万魔消一剑风。
欲识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赤壁怀古
——清·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3. 有关赤壁的诗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宋)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咏赤壁——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过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二)
  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古战场赤壁感怀
  明 ·方逢时
  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赤壁山
  ——明 ·龙仁夫
  踣吕摧袁虎视耽,阿瞒气势展江南。
  矶头一霎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

  赤壁石刻 =
  元 ·朱桢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
  当年麈战乘东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
  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朗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还英雄.

  登赤壁山
  ——明·魏 裳
  江南江北昼阴阴,指点前朝感慨深。
  夹岸寒涛喧赤壁,空原野烧隔乌林。
  山种已没三分迹,天地仍含百战心。
  击楫中流回首处,荒烟满树夕阳沉。

  拜风台
  ——   明·任乔年
  先生羽扇独从容,百万魔消一剑风。
  欲识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赤壁怀古
  ——清·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有关赤壁的诗句

4. 赤壁的古诗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送你一篇文言文

5. 关于赤壁的诗句

有关赤壁的诗句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宋)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2.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关于赤壁的诗句

6. 赤壁的古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7. 赤壁古诗


赤壁古诗

8. 古诗赤壁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①折戟:指残破的戟(兵器)。
  ②销:锈蚀。
  ③前朝:以前的年代。
  ④周郎: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
  ⑤铜雀:即铜雀台。
  ⑥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译文】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草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台中深锁的就会是二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也有一番议论。宋人许《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这一既浅薄而又粗暴的批评,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如《四库提要》云:“(许)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这话说得很对。正因为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按照许那种意见,我们也可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另外,有的诗论家也注意到了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剩下的给你发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