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祯的介绍

2024-05-15

1. 沈家祯的介绍

沈家祯,一作沈家桢,,祖籍浙江绍兴人,为中国与美国著名实业家、佛教居士,致力于汉传佛教在美国的推广,创立美国佛教会。

沈家祯的介绍

2. 沈家祥的人物经历

1921年11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商人家庭,由于其父任南京张泰和堂药店经理,他日常接触到不少中药知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随父母迁至重庆,次年考入当时迁至重庆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今中国药科大学)。受老师雷兴翰教授的影响,对药物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国难当头,中国民族工业深受帝国主义势力的摧残,市场上的医药几乎都是舶来品。就连从茶叶末提取咖啡因和从麻黄草提取麻黄碱,也只能进行初级加工,生产出来的粗产品以低价卖给外商,成药则以高价重新进口。这种情况,激发了他学习科学技术、建设中国自己医药工业的愿望。1942年,他从国立药专毕业后,曾先后在当时的陆军制药研究所和大众药厂任职。1945年,他考取公费出国,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药学院学习,1947年,获药学学士学位。随后留在该院做研究生,在导师W.H.Linnell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维生素A的类似物研究,1949年7月,获药物化学博士学位。在英国学习期间,他十分重视基本操作,并经常利用假期到工厂实习,深入了解生产工艺过程。1949年4月,南京解放。在解放南京的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了无理前来阻挠的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使沈家祥无比兴奋,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做中国人的自豪。同年9月,他在取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谢绝了英国某制药公司的挽留,启程回国。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大连科学研究所(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兼任大连工学院(现名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教授。在选定科研课题时,他从防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的需要出发,选择了氯霉素的化学合成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并于1951年在大连召开的全国学术会议上作了研究结果报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赞许。1946年3月上旬,他被调到沈阳东北化学制药厂(今东北制药总厂),主持氯霉素的工业试制,以应抗美援朝战争反细菌战的急需。他和他的同事们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试验成功按照我国具体情况设计的新合成路线,这是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向工业推广的第一个研究成果。  1955年夏,东北制药总厂的合霉素车间顺利投产,负责筹建中心实验室并被任命为中心实验室主任。他与合作者又完成了合霉素的旋光体分拆和合成方法的全面改造,并使新工艺于1957年推广,用于生产,因此,他被评为沈阳市先进工作者。1957年底,去匈牙利参加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的药学学术讨论会,回国后奉调去化工部华北化工设计研究分院(天津)任药物研究室副主任。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和他的同事们先后进行了维生素A1、2D、D3以及乙烯酮和双乙烯酮的工业生产研究。1958年底,和郭鸿运等同赴苏联考察医药工业生产,历时3个月。然后,他奉命参加筹建化工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并从1960年起任该院的副总工程师,亲自指导和参与了以甾体激素类药物为主的一些研究课题。“文化大革命”期间,该院迁至湖南,沈家祥被下放到实验室做实验,他在当时那种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工作,完成了三烯高诺酮和前列腺素类药物的全合成研究。70年代中期以后,他恢复了副总工程师职务,从此开始了以中药有效成分为基础的新药研究工作,并于1976年,完成了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鹤草酚的全合成。1978年,他奉派去英国参加国际药物化学学术会议,回国后,适值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筹备成立,他奉调参加技术引进工作。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就技术政策和医药工业科研事业的发展等问题向局领导提出意见和报告,并呼吁在北京成立新的医药研究机构。1981年2月,他被任命为中国药物科学院筹备处负责人。他不遗余力地为建立该院而四处奔波,经他多方呼吁,国家科委先是在1983年12月批准了建院方案中的第一个研究所北京药物制剂研究所的建制;随后又在1985年4月先后批准了中药研究所和生物技术所的建制。1987年,在国家科研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国家科委批准三个单位合并成立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沈家祥被任命为该中心主任。他吸引了一大批有志者来这里从事新药研究工作。1983年,他被任命为国家医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参与全系统的科技决策和外事工作,进一步发挥了他作为著名药物化学家和工业化学家的作用。沈家祥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还热心于社会工作。 2014年6月15日,沈家祥和妻子陈燕娜捐出一百万元给天津大学成立“沈家祥教育基金”。谈起捐款的初衷,他表示,中国的药物研究和世界水平还有差距,过去我们主要是仿制,像西格尔教授还有更多年轻有为的科学家来到中国参与到药物创新研究中去,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

3. 沈家祥的人物生平

1938—1942年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学习。1942—1945年 陆军制药研究所、大众药厂任职。1945—1947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本科学习,获药学学士学位。1947—1949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作药物化学研究,获博士学位,于1949年9月回国。1950—1952年 任大连科学研究所(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前身)副研究员、研究员,兼任大连工学院(现名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教授。1952—1955年 在东北制药总厂从事研究和设计工作,兼任沈阳药学院教授。1955—1957年 任东北制药总厂中心试验室主任;先后当选为中国药学会理事、常务理事。1958—1959年 任化工部华北化工设计研究分院(天津)药物研究室副主任。1960—1979年 任化工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后改为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文革”期间下放劳动)。1979—1980年 借调至北京参加新成立的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技术引进工作。1981—1987年 任中国药物科学院筹备处负责人。1981—1989年 当选中国药学会抗生素分科学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1983—1989年 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兼任北京医科大学药物化学教授。1987—1989年 兼任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0年 任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名誉主任。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7月30日5时5分,新中国现代医药工业的奠基人、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沈家祥在天津逝世,享年94岁。

沈家祥的人物生平

4. 沈家桢的介绍

沈家桢(1891年—1972年),江苏如皋人,是《陈式太极拳》一书的作者之一,为国内外知名的太极拳家。他自幼喜爱武术,早年参加辛亥武昌起义,南北议和后,在北平(北京)平汉铁路局工作。沈家桢勤奋好学,曾多次参加工程设计比赛,名列前茅。解放后任浙江省建筑公司顾问工程师、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武术协会副主席。

5. 沈家桢的介绍

沈家桢(1913~2007)浙江绍兴人。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旋赴德国研究电机工程。沈家桢为旅美航业钜子,笃信佛法,与张澄基博士过从甚密。旅美期间,对美国佛教之提倡至为热心,曾先后支持创建菩提精舍、大觉寺、美国佛教会、庄严寺等道场,并礼聘台湾、香港等地高僧赴美主持弘法事业。

沈家桢的介绍

6. 明朝沈炼的父亲是谁?他是哪位沈氏名人的后代?

明朝有两个沈炼

沈炼(1552年—1619年),原名宗炼,字南麓,安徽省南陵县环溪若坑(今三里镇吕山若坑)人,抗日援朝收复平壤的龙虎将军。自幼聪慧,勤读诗书。年稍长,尤爱习武事,好读兵书,注重韬略。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考中武举,授宁国府宣州卫镇抚。不数年,晋为宣武将军,转升北直天津游击。

沈炼(1507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明朝官员。[1] 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入为锦衣卫经历,长官陆炳与严嵩友好。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箕踞笑傲。以“十罪疏”弹劾严嵩,被处以杖刑,谪发居庸关守边。沈炼在塞外,却仍以詈骂严嵩父子为乐,严嵩得知大怒。嘉靖三十六年,严世蕃遣巡按御史路楷和宣大总督杨顺合计诛除沈炼。恰逢白莲教教徒阎浩等人被捕,招供多名嫌犯,于是列上沈炼的名字。终于被杀,两子同被害。隆庆初年,朝廷下诏,褒奖敢于言事者,特追赠沈炼光禄寺少卿,任用一子为官。天启初年,追谥忠愍。天下士人推崇其德,将他的作品汇编成《青霞集》。[1] 《明史》有传。

7. 沈家桢的现代影响

美国佛教会推动的最艰钜、最宏伟的大项目,是庄严寺的创立。庄严寺现已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所熟知的庄严圣地。沈家桢居士所拥有的那片土地,是在纽约郊区,距纽约五十英里的博南郡肯特镇外,是一大片丘陵林地,总面积有五百多英亩,他们拨出了一百二十五英亩,捐给美国佛教会兴建庄严寺。此外,把佛经输入电脑,制成光碟,使圣典得以永久保存,广为流通,是沈居士心中筹思已久的一件事,只以因缘未具,未付诸实行。一九九四年七月,朱斐、沈乃宣、于凌波、郑振煌诸居士,不约而同地来到庄严寺,因缘和合,就此事加以讨论,一致认为应积极推动。于是在沈家桢居士的策划下,成立了“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由研究佛学的顾伟康教授及电脑专家张景全硕士主持其事,首先输入电脑的是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继而又输入多种《金刚经》注解及图片。洛杉矶大觉莲社的创办人沈乃宣居士,在洛杉矶成立第一分库,号召二十多位佛教同修做义工,把二百六十万字的《蕅益大师全集》输入电脑。一九九四年十月,沈乃宣、张景文,陈君珩三位居士,代表世宗院到台湾访问,得到中央研究院谢清俊教授、佛光山慈惠法师、谢玲玲居士、大愿基金会杨国屏教授等的赞助合作,筹备组织“中华电子佛典协会”。一九九六年春,电脑资讯库制成第一片光碟——《金刚经》的测试片。之后各地分库相继成立,资讯库功德会会员已接近五百人。中华佛典电脑化的日益普遍,实是沈家桢居士倡导的结果。

沈家桢的现代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