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争座位帖有篆籀气”?

2024-05-15

1. 如何理解“争座位帖有篆籀气”?

某某在我帖下,首先说鲁公此帖有篆籀笔法,而且,还特别说明是他老师讲的,从而批评我“以二王笔法写鲁公,所以似是而非”。
其次,某某以为鲁公笔法是超过二王笔法的,因为鲁公“更古”,必须“深究”才能看到,至于二王嘛,可能是人人习知的东西了。这种感觉,是我在某某的回帖中得到的。
再其次,某某举出他老师来,无非要取得“权威”的支持,给自己“壮胆儿”。其实,大可不必,只要你自己对书法有认识,你永远都会像临山观海一样,心胸豁达,略无疑滞,否则,不管谁是你的老师,都是无用的。某某后来又在文中大量引用了丛先生的欣赏争座位帖的文字(并未说明出处)。莫不是丛先生就是某某的老师?不过,我猜测,丛先生不会有你这样的学生啊......如若真是,你的老师知道你在网上这样来和别人谈“篆籀笔法”,肯定要打你“手板子”的。
二,争座位帖与篆籀笔法
米芾《海岳名言》里说:“与郭知运‘争座位帖’,有篆籀气。”米芾《书史》也说到:“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米芾在这里说有篆籀“气”,而非说笔意,更不是说笔法。全句意思很明显,是在欣赏的层面上来谈的。他说鲁公此帖有篆籀气,我也可以说张旭古诗四帖也有篆籀气,怀素的自叙帖又何尝没有篆籀气?就观感而言,说说无妨,如何能去真的寻找篆籀笔法?某某又引来“衍极并注”,我不知他要说明什么。其中称“有先秦蝌蚪籀隶之遗思”,这里,“篆籀”又变成“科斗”与“隶”了,从笔法上说,蝌蚪与隶自是不同,与篆籀也是不同。如果再有人沿着刘有定的观感去寻找鲁公此帖的蝌蚪文笔法,岂不是更可笑吗?
米芾崇尚晋法,对初唐以下,很不以为然。米芾于颜,颇多微词,在此不必尽数列举,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就是颜法“不古”。“乃知颜出于褚也”。说颜出于褚,说得是对的,今从笔画较瘦的颜书“宋广平碑”,的确能看出褚的成分(当然颜不是仅仅出于褚)。颜曾问笔法于张旭,须知张旭也是曾经习褚的。张旭的楷书,所传正是初唐楷法。世传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文,与张旭讨论并发挥的也只是钟繇书法的十二意,无一语道及篆隶用笔。 
颜书变法,在于能够冲出二王藩篱,开辟出书法新境界。结字,宽博雄强,用笔,达到了中锋用笔的极致。这个中锋用笔,正是二王以来用笔的发展,而非笔法复古。争座位帖中,个别字努笔略显弯曲,然其行笔,自是行草书的用笔特征,而非篆籀用笔的简单圆钝。米芾说有篆籀气,须从大处着眼,须从结体的宽博气象,浑厚的中锋用笔以及错落有致的章法上来理解,舍此,别无其它含义。争座位帖之于“篆籀”,也只能说到此,强为之说,反而不美了。
某某所引丛先生谈争座位帖有篆籀气的一段文字,是对米海岳欣赏颜书的进一步发挥,谈得很好。至于将“笔意”“笔法”凿实,说转折处如何,努笔如何,不免郢书燕说之讥。不过,书法是文人清谈的绝好素材,尤其是谈书法的欣赏,可以八面玲珑。所谈内容,所用词语,一时一地,对象不同,谈法不同,理解自然也应不同,识者自有会心。所谓谈者会谈,听者更要会听。某某哪知此中奥妙,“别人给个棒槌,他就当真了”,徒然留下了笑柄。   
三,说给马甲   
此帖下有一部分人,素不相识,从无过从,居然开口不逊,实在有伤大雅。我知道,有一些是为此帖而来的马甲,还有一些是与我曾经批评过的人和字有关联的马甲,这不难理解。不过,在网上,除了谈书法,我没谈过别的内容,所以我要说,这些马甲有怨气,心里郁闷,有话尽管讲出来,有理一定要说明白啊。这好比你挨了别人的耳光,有人问你是怎么回事,你“喔喔”了半天也说不清楚,人家怎么帮助你啊?   

如何理解“争座位帖有篆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