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黑土的中国寒地黑土成土环境及其物理特征

2024-05-13

1. 寒地黑土的中国寒地黑土成土环境及其物理特征

寒地黑土区年平均温度0—6.7oC,降雨量500—650mm,土壤冻结深度1.1—2.0m,冻结期长达4个月以上。干燥度≤1。母质为第四季更新世沙砾粘土层,粘土层厚度达10—40m。寒地黑土层多发育在粘土层上部,少数黑土在土体下部可见砂砾层。母质质地粘细,颗粒均匀,以处粉沙和粘粒为主。黑土地下水位较深,一般为5—20m,地下水矿化度在0.3—0.78g/L之间,水质为重碳酸—氧化硅型水。由于寒地黑土质地粘重,又存在季节性冻层,在土壤形成的最活跃时期,降水集中,土壤水分丰富,有时形成上层滞水,地上及地下部有机物年积累量每亩可达1000kg;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使每年遗留到土壤中的有机质得不到分解而以腐殖质的形态积累与土壤之中,从而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垦前寒地黑土表层有机质一般为6—8%,个别地区达到了12%。与全国其他类型土壤比较,寒地黑土的水稳性团粒量较高,是结构性最好的土壤之一。寒地黑土耕层中腐殖质含量较高,结构疏松,容重较低,一般为1gcm-3,向下层容重逐渐加大,可达到1.5g cm-3。总空隙度在50%左右,耕层高达60%,向下逐渐减少至45—50%,毛管孔隙度约占30—40%,通气孔隙度在耕层中为10—20%,向下明显降低,土壤最大吸湿量一般为12—13%,凋萎湿度为18—20%,田间持水量为25—35%。寒地黑土持水能力强、通透性性良好、水稳性团粒含量高、根系微生物活性较强、具有良好的保肥与保水性能。寒地黑土及其亚类草甸黑土、黑钙土等类型土壤与省内几种主要耕地土壤相比,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表2 省内不同类型土壤团粒结构平均分布值(%)土壤类型、土壤团粒结构级别分布、5-10mm黑土、9、70、21草甸黑土、17、65、18黑钙土、25、60、15暗棕壤、23、57、20草甸土、30、50、20白浆土、37、48、15苏打盐土、48、39、11《黑龙江省土壤质量评价》表3 省内不同类型土壤容重与孔隙度比较土壤类型、容重(g/cm3)、孔隙度 %、土体密度黑土、0.98—1.13、>60、疏 松草甸黑土、1.12—1.24、60—55、较疏松暗棕壤、1.00—1.28、52—50、较疏松黑钙土、1.21—1.32、54—48、较疏松草甸土、1.10—1.35、50—48、稍紧密白浆土、1.29—1.36、50—45、紧 密苏打盐土、1.31—1.40、<46、十分紧密

寒地黑土的中国寒地黑土成土环境及其物理特征

2. 寒地黑土的中国的资源分布情况

黑龙江省现有耕地面积1177.3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1%,人均耕地面积4.65亩,列全国之首。黑龙江省对全国粮食产量的贡献,除了耕地面积为全国之最以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肥沃的寒地黑土资源。我国寒地黑土的地域分布:北起黑龙江右岸,南至辽宁昌图,西界直接与松辽平原的草原和盐基化草甸草原接壤,东界可延伸至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区的部分山间谷地以及三江平原的边缘。大兴安岭东麓山前台地及甘肃的西秦岭、祁连山海拔2300—3150的垂直地带上也有零星分布。我国寒地黑土总面积11019.8万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两省的黑土面积约占全国黑土面积的80%。在黑龙江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绥化、黑河、佳木斯及哈尔滨等市(区);吉林主要分布在长春、四平、吉林、辽源等市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蒙古分布在呼伦贝尔盟和兴安盟境内;甘肃主要在定西、临夏、陇南和张掖等地(州);辽宁只在昌图县境内。寒地黑土的垦殖率较高,是东北地区主要粮食生产表1 全 国 黑 土 面 积 分 布省(区)、面积(万亩)、占土类面积(%)、耕地(万亩)、占耕地面积(%)黑龙江、7237.1、65.67、5409.4、74.77吉林、1651.5、14.99、1247.9、17.25内蒙古、1613.0、14.63、438.3、6.06甘肃、495.3、4.50、118.1、1.63辽宁、20.6、0.19、20.6、0.29河北、2.3、0.02、—、—全国、1019.8、7234.3

3. 寒地黑土的特征

(1).黑土面积减少。据1958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黑土总面积约为1000万公顷,当时黑龙江的耕地约一半以上为黑土,吉林省的黑土面积虽相对较少一些,但黑土耕地面积约占全省耕地的10%以上。据1990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统计,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黑土总面积为592万公顷,比建国初期减少了约400万公顷(2).黑土层变薄。自然黑土腐殖质层的厚度一般在30-7Ocm,深的可达100cm以上,腐殖质层小于3Ocm者比较少见。但在目前,由于多年的耕种和土壤侵蚀,黑土层正逐渐变薄。黑土的侵蚀主要是水蚀和风蚀。由于黑土的腐殖质含量高,土质疏松,加之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等不合理开发利用,使一些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大面积的秃山荒岭。因水土流失,黑土层每年减少0.4-0.5cm,而每生成1厘米黑土需要200到400年的时间。一些地方的黑土层己由开垦初期的60-7Ocm减少到目前的20-3Ocm。土壤侵蚀的结果使黑土逐渐向黄土的方向演化。(3).土壤养分减少、肥力下降。在少投入多产出的思想支配下,由于采用广种薄收的掠夺式经营,从而使土壤养分平衡失调,黑土中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肥力逐渐下降。1958年黑土中的有机质在4%-6%,高的则达8%以上;到1990年,黑土中有机质的含量下降到3%-5%,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已经达到2%以下。据近20年定位观测资料,黑土耕种层中有机质含量的下降速度约为每年0.01%。随着黑土中有机质含量的减少,养分贮量和保肥性能也相应下降,造成作物单产低,总产量不稳定,农作物的品质也因土壤地力的减返而下降。(4).黑土理化性状日趋恶化。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减少,土壤的物理性状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土壤容重增加,保水、保肥、通气性能下降,土壤日趋板结,可耕性越来越差,抗御旱涝能功下降。

寒地黑土的特征

4. 寒地黑土的概念和分布概况

黑土土类划分4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黑土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草甸黑土亚类为向草甸土过渡类型,心土层以下有明显锈色斑纹;白浆化黑土亚类为向白浆土过渡类型,剖面中上部出现白浆化土层。深度80CM--150CM,纬度更高地区,会出现永冻土底冰,无霜期更短。寒地黑土世界分布概况:世界上共有三大片黑土, 其一分布在乌克兰,在乌克兰大平原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其二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其三就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北起黑龙江省的嫩江、克东县,经海伦、绥化、哈尔滨等县市,向南沿京哈铁路断续延伸至吉林省四平市的南部边界。黑土资源垦殖指数高,耕地比重大,自然肥力高,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东北黑土区的开垦历史已有100-300年之久。黑土开垦后,黑土的肥力性状发生了变化,有部分土壤向着不断培肥熟化的方向发展,但大量的、比较普遍的则是土壤的自然肥力呈不断下降趋势。黑土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严重,有机质含量下降,作物养分减少并失去平衡,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动植物区系减少等。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寒地黑土是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黑色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辽宁北部很小面积,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两侧,大兴安岭中北部的东坡以及长白山地西缘的山前坡状起伏的台地(漫岗),在三江平原和兴凯平原的高阶地也有分布。分布地区的年平均气温0.5~6℃,≥10℃的积温为2 100~2 700℃,夏季温暖湿润,冬季漫长而寒冷,无霜期90~140天,干燥度0.75~0.90。年平均降水量450~650毫米,季节分布不均,其中7~9月占全年降水量一半以上,冬季雪量很少。季节性冻层普遍。土壤冻结深度达1.5~2米,延续时间长达120~200天。自然植被为林间杂类草甸,当地称为“五花草塘”。成土母质多为黄土状冲积物或冲积—洪积物。寒地黑土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多在10~20米以下,并不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但黑土因为母质和土壤质地较粘,底层透水不良,在土壤融冻水和降水集中的季节,土壤水分过多,往往在50~70厘米或150~200厘米深处形成临时性的支持重力水层,能不断向土层上部补给水分,保证草甸植被得以繁茂生长,为积累有机质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这层支持重力水又在土层下部造成嫌气环境,使铁质还原淋溶和淀积。寒地黑土在形态上最突出的特点是:(1)有一个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从上而下逐渐过渡到淀积层和母质层。腐殖质层的厚度,一般在70厘米上下,个别漫岗的下部可达1米以上,坡度较大的部位却不足30厘米。(2)土壤结构性好,腐殖质层中大部分为粒状及团块状结构,水稳性团聚体可达70~80%,土体疏松多孔。(3)剖面中无钙积层,也无石灰性,但在淀积层有锈纹、锈斑和铁锰结核,这是黑土不同于黑钙土的重要特征。质地比较粘重,大部分为重壤土至轻粘土,但土层下部以轻粘土为主。一般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表层有机质含量多为3~6%,最高可达15%,而且分布比较深。氮、磷、钾的含量比较高。寒地黑土的自然肥力很高,是中国最肥沃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基地。但往往由于经营管理不当,以致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很快减退;而且有春旱、秋涝和早霜的危害。为了保证耕种在黑土上的各种作物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产量,必须采取保土培肥和合理排灌等措施。分布与我国东北松辽流域的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面积大约70多万平方公里,号称“中国东北黑土区”,约占松辽流域土地面积的60%,现已开发的耕地约为2亿多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5. 分析我国东北地区保护黑土资源的意义有哪些

黑土是世界上宝贵的农业资源,黑龙江省处于东北地区黑土带的核心区域,是粮食产量、商品粮调出量等多项全国第一的农业大省。但是随着黑土地垦殖率的提高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再加上农药、化肥过量施用以及水土流失等影响,黑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作为以促进实现“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为工作主线的参政党,农工党中央对此十分关注。

  刘晓峰指出,保护好我国的黑土资源就是保护国家的粮食安全,一定要加大对黑土资源的保护力度。农工党中央会积极做好调研工作,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形成一份质量较高的的调研报告,推动将保护黑土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调研组认为,应站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黑土资源的保护,全面提升黑土质量,建立防控黑土退化的综合技术体系,构建东北粮食增产的长效机制,引领全国粮食安全生产。

分析我国东北地区保护黑土资源的意义有哪些

6. 寒地黑土的绚丽多姿的寒地黑土文化

 庆安版画起源于五十年代末解放军转业官兵业余创作的北大荒版画。七十年代,庆安版画作者创作了多幅反映农村生活的版画作品,首次进省展出,其中一幅参加了国家展览。版画创作带头人匡关夫、吴玉林、杨明军对庆安版画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庆安版画创作初期追随了北大荒版画风格。但庆安版画作者大都生活在农村,他们在平淡无奇的农家小院中发掘新的艺术创造天地,清新的田园生活和农家小院的温馨情调,成为作品赞美表现的主题。他们的作品,在画面上较少倾心于雄奇、严峻气势的喧染,注重抒情,多以小见大,一幅画就像一首田园小诗,手法由单一写实向写实与装饰结合。庆安版画鸟瞰视角继承了农民画传统,明快色调、夸张变形线条和对比强烈色块,汲取了西方印象派的精华。不规则构图、不受时间限制、扩大想象空间、扩大色板、烘托主板的艺术处理,形式悦目,富于美感,形成了庆安版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庆安版画创作群体采撷着黑土地上的春雨夏露,秋霜冬雪,溶其如玉,散其如珠,创作了二百余件反映北方农村田园风格的版画作品,多件作品参加了省地举办的各种展览或被报刊杂志发表,获奖多件,并有作品入选画集、出国展览、或被外宾收藏。七十年代,庆安版画参加过全国农业学大寨美术作品展览,八十年代,庆安版画二十多件作品参加了绥化地区赴省举办的创作群体作品展览,参加过赴非洲五国展出,锦都杯国际书画大赛,九十年代,赴浙江杭州参加展览,参加过首届全国乡村田园画会展览,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大展,黑龙江省第五届群星奖大展;2000年,吴蔚的版画作品《春夏秋冬》获“千禧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金奖。近年来,庆安版画又将创作的触角伸向火热的现实生活。九十年代初,庆安开发绿色食品,绿色、生态、健康成为现代人的追求。版画创作内容不断丰富,表现绿色食品开发的作品应运而生。《希望的田野》、《北国也有江南景》、《秋》成为版画中的精品佳作。当时的绥化地区(2000年撤地设市)将版画确定为庆安的特色文化品牌,作为一县一品特色文化项目的版画,在不断壮大创作群体的基础上,推出精品力作。进入新世纪,睿智的庆安版画创作群体,以创新的精神和思维,开始把目光盯在了版画的商品化创作上,由单纯艺术作品创作转向文化商品创作。从表现形式、内容、创意、风格、色彩、印刷、刀法上都有所创新。艺术视角有了新的突破。版画的几个分类油印、水印、丝网印刷等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他们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以机器印刷取代了手工印刷,提高了印刷质量。使版画作品形神兼备,艺术魅力不断提升。版画带头人吴玉林、杨明军、王真在庆安版画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他们与年青作者边创作边探讨,追求艺术的极至。业务能力过硬、技艺超群的传统版画人才队伍,面对现代传媒与信息产业的发展,他们注重提高、培养、造就创新人才,为版画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资本。文化素养深厚、技艺精湛的版画作者深入生活,捕捉时代信息,激发创作灵感,一批反映时代风貌、地域风情、绿色食品之乡绿色物产的精品佳作不断问世。2004年9月,他们的30幅版画作品参加了“中国.绥化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精品”进省展出,黑龙江省图书馆展厅内,庆安版画展位观者如潮,庆安版画浓郁的乡土气息、朴实无华的创作风格,巧妙的构思得到专业人士和版画青睐者好评。此次展出,在省内叫响了庆安版画品牌,引起巨大轰动。版画作品《绿风.红柳.黑土》、《二人转》、《龙的故乡》、《腊月》、《羊群.白云》引领着版画创作的潮流。庆安版画创作群体汲取着新世纪的阳光雨露,将创作的触角伸向生活、伸向传统、伸向世界,吮吸着艺术的营养,探求着美的真谛。我们深信,植根于土壤深处的种子,一定会更好地生根、发芽,更快地开花、结果。庆安版画沐浴着新世纪的春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定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成为大众文化需求的佳品。目前,他们通过产业化运作方式,正在打造庆安版画品牌,借助“中国黑龙江庆安绿色食品节”的强大外宣攻势和强力推介,定会走出庆安,走向全国,奔向世界。 兰西挂钱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可以称之为独具特色的。从90年代初至今,挂钱的艺术创作始终没有间断,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创作内容不断丰富,创作方式不断创新,已形成了500余人的创作群体和县、乡、村、屯四位一体的创作网络。他们创作的近千幅挂钱作品曾先后在哈尔滨、北京、大连、西安、杭州等地举办过大规模的专题展览,先后4次代表黑龙江省分别参加了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民间工艺品展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展览、中国民协和民委举办的民俗录像汇映大奖赛等,并被制作成“兰西挂钱”专题片,在香港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多次播放,有170多幅作品被国家收藏,部分作品赴日本、美国、南韩、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地展出和展销。120多位作者的400多作品编辑出书在全国发行,30多位作者的46篇论文在全国有关刊物、学术交流会上发表或交流。兰西挂钱开创了全国“五个第一”,即第一个举办挂钱专题展览,第一个挂钱出国展览,第一幅大挂钱(5.20m× 2.90m)问世,群体带头人孙福生被国家公认为我国研究挂钱的第一人。他编辑出版的《中国挂钱图集》一书, 是中国文化宝库中关于挂钱艺术的第一本专著。兰西挂钱创作群体多次被国家、省、市授予“优秀创作群体”的光荣称号,被评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7. 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

进入全新世,古气候转暖,但在全新世初距今1万~0.75万年的早全新世区内并未形成黑土层沉积,这是因为这段时期古气候偏冷凉,加上晚更新世遗留下来连续多年冻土,尚未退化到适宜黑土层沉积的程度。到了中全新世(距今0.75万~0.25万年)古气候温暖湿润。尤其是早期(距今0.75万~0.55万年),年均气温约比现今高1~2℃,最适宜草原化草甸植被繁衍。距今0.55万年至今,虽有气候波动,但松嫩平原始终处于温带半湿润区,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平均年降水量约500~600mm。年均气温自北向南由0.0~5.9℃,季节冻土1.5~2.5m,从地表结冻到解冻150~200d。季节冻土全部融化时间60~150d。由于黑土层母质黏重,加季节冻土隔水,在母质土层中出现滞水,一般滞水深度上限0.5~0.7cm,下限150~200cm处,有利于黑土层的有机质积累。

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

8. 为什么在冷湿条件下会形成黑土地

  在冷湿条件下,地表植被才会死亡腐蚀,形成黑土地。
  黑土地是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素有“谷物仓库”之称。
  因为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400年的积累,所以土层中腐殖质和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随意插柳树成荫,手抓一把攥出‘油’”的说法丝毫不夸张,这使黑龙江人曾经深感自豪。
  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分别是乌克兰的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中国的东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