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有关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影响论文,带数据分析!

2024-05-17

1. 求一篇有关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影响论文,带数据分析!

以下全是我为你提供的材料,写论文看自己的本事,我觉得这些应该可以完成作业了。





这次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是由于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影响、养殖成本增加、猪肉消费需求上升等原因造成的。据农业部监测,近期主要“菜篮子”产品价格总体上保持平稳,但不同品种价格走势有差异。近一段时间,蔬菜价格呈下降趋势,作为我国肉类消费的主要品种的猪肉价格上涨,特别是5月中旬以后,上涨幅度较大。据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影响。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5月生猪价格跌入最低谷,为5.96元/公斤,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下半年价格逐步回升,生产开始恢复,由于繁殖饲养周期约需一年时间,目前的生猪价格仍处于运行周期的上升期,这次价格波动是去年以来周期波动的反映。二是养殖成本增加。去年底开始,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价格持续攀升,到今年5月份已达到每公斤1.55元,比上年同期上涨16%左右。据调查,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加40-50元。三是市场需求拉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4月,农村居民猪肉消费同比增长15.1%,北京市猪肉消费同比增长10%。四是受去年上半年养猪比较效益低的影响,一些地区农户生猪饲养有所减少。 


  目前,受市场价格拉动,养殖户仔猪补栏加快,存栏量将会增加。同时,农业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一是发展标准化规模生产。进一步加大生产扶持力度,提高良种化水平,加快推进健康养殖和适用饲养技术,推动节本增效,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强畜牧业生产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二是加强疫病防控。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监控工作,严格畜禽产品生产和流通各环节的检验检疫,对疫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大动物防疫的科研投入,研制推广新型疫苗,预防生猪疾病发生。三是加强行业信息引导。以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为重点,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分析,充分发挥信息对生猪产销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适度扩大养殖规模,规避市场风险。参考资料: 
 
  仅仅4个月的时间,主产区猪价便从9元/斤左右跌至了9月底的5元/斤左右,跌幅近50%!中国生猪市场直接从“天堂”掉进了“地狱”。2007年4、5月份补栏仔猪进行育肥的养殖户,在这轮猪价跳水中首当其冲,损失最为惨重,因为补栏时的仔猪价格普遍在600元/头以上的“天价”,出栏肉猪的成本在6.5 元/斤左右,又恰恰赶上9月份的价格低谷,每头猪亏损了200元以上。

  “猪价跳水”的原因有哪些?之前是否有先兆?春节前的猪价将如何波动?2009年的生猪市场是否会进入更为严重的亏损?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走访了专门分析研究国内生猪市场方面的专家、搜猪网/中国生猪预警网的首席顾问冯永辉先生。

  猪价“跳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冯先生认为,猪价从2008年5月份开始暴跌,短短4个月便下跌了近50%,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大的跌幅,可以说既在情理之中,又属意料之外。说它是情理之中,原因在于,2007年年底我们就通过自己的网站及业内媒体发布了对2008年生猪市场的分析预警报告,报告里我们对今年生猪市场的走势整体判断就是会持续下跌。说它是意料之外,主要是因为,猪价的下跌幅度和底线确实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测。之前我们曾预测,今年全国活猪平均价格的底线是在6元/斤左右,但没有想到的是9月中下旬很多产区的最低价居然达到了5元/斤,销区也跌破7元/斤。

  猪价“跳水”:原因有三

  猪价在短短4个月便下跌近50%,分析其中原因,冯先生认为有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去年补栏生猪开始陆续出栏。从2007年5月份猪价暴涨,各地养猪场(户)母猪补栏积极性大涨,母猪存栏出现拐点,生猪生产开始进入恢复期。根据母猪生产周期推算,其第一窝仔猪就是在2008年的5、6月份前后出栏,因此,这意味着5月份开始生猪出栏量将持续增加,一年前母猪存栏的增加开始反映在生猪的市场供应上。也就是5月份后生猪市场的供应开始增加了。

  其次,5月份开始猪肉需求进入淡季。夏季是各种蔬菜、水果、水产品集中上市的旺季,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如果猪肉价格过高的话,很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既然是淡季,自然价格也很难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5月份开始需求减弱也是猪价暴跌的主要因素之一。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也是令众多养猪界人士愤愤不平的,就是下游产业的恶意压价。2007年以及2008年5月份以前,我国养猪业一直处于强劲恢复阶段,母猪存栏量虽然大幅增加,但生猪供应量仍远远不足,很多屠宰企业由于猪源紧缺,不得不互相竞争争抢猪源,人为加剧了猪价节节攀升,但屠宰企业却因为成本居高,而盈利状况非常差,部分屠宰企业甚至濒临倒闭。今年5月份以后随着去年补栏母猪第一窝仔猪的出栏上市,猪源紧缺的现象开始改善,生猪市场也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时,屠宰企业为恢复自身“元气”,其措施就是维持高肉价,压低毛猪收购价,扩大两者之间的价差,确保高利润。这也就是为何毛猪价格暴跌,而猪肉价格坚挺或者缓跌的原因。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我国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利益分配不均衡,而且很难形成利益共同体的现状。生猪市场若想摆脱暴涨暴跌的恶性循环,如何让产业链各环节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春节前猪价会振荡徘徊

  按照惯例,猪价在春节前往往会有一个上涨,今年会不会仍是这种状况。冯永辉根据中国生猪预警网前段时间发布的2008年下半年全国生猪市场分析预警报告说,春节前的猪价应该是一个振荡的行情,涨不上去,也跌不下去,预计主产区的生猪价格大部分会在5.2-6.5元/斤之间振荡。

  第一,根据2007年母猪的补栏来看,今年5月份以后生猪的出栏量将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势头,市场供应量会越来越大;第二,自10月份后猪肉的需求将逐渐进入旺季,而且整个冬春季节都是猪肉需求的旺季,尤其是春节前后的集中消费量非常大,历史上很少出现春节前猪价低于成本线的,即使有些时候春节前猪价会下跌。例如:2005年底2006年初的春节前,当时生猪市场已经在2005年10月进入了亏损,但仅维持了不到两个月,春节前猪价便在需求的拉动下价格反弹至成本线以上,又维持了两个多月,直到春节过后才进入2006年上半年的亏损期。因此,我们不能忽视需求对猪价的作用,因为春节前的猪肉需求比平时要高出至少30%以上,而供应很难在一个时间点上高出30%以上。

  由于春节前生猪供应、需求都保持在高位上,再加上生猪的出栏体重是在150-300斤的人为可控区间,那么生猪的供应就会因为人为控制出栏体重、出栏日期而改变。同样,需求也会因为节日效应而变化。因此,春节前的生猪供求关系是一个胶着、博弈状态,这样一种状态下的猪价很难会持续上涨或者持续下跌。

  明年猪价走势难容乐观

  对2009年的生猪市场怎么看,冯永辉认为,不是很乐观,很有可能春节过后猪肉需求逐渐走入淡季并进入亏损期。但明年的走势仍要看春节前这几个月的市场情况。

  之所以这样判断,冯永辉说,一个重要依据是去年和今年的母猪存栏量变化。2008年上半年大量补栏的母猪第一窝仔猪将在2009年上半年上市,而且会和 2007年5月份开始补栏母猪的第二窝仔猪重叠上市。也就意味着届时的生猪供应量还会比现在高出很多。所以,2009年上半年的生猪供应量会很大,市场不容乐观。

  虽然市场不容乐观,但明年的行情又并非都是悲观的。冯永辉说,今年5月份开始的猪价“跳水”有其积极的一面。5月份开始的猪价暴跌,极大地遏制了母猪存栏量的疯狂增长势头。过去在对2008年的生猪市场进行分析预测时认为,上一轮猪价下跌时散养户大量退出养猪业将会留下巨大的市场空缺,而规模猪场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扩大规模填补这个空缺,因为规模猪场向来是理性的,不会盲目扩张,同时扩大规模所需要的资金、占地、环保等问题也制约着他们扩大规模。这样生猪的供应会长期保持供不应求,猪价将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高位运行,甚至以为会维持到2009年上半年。但出乎意料的是,2007年下半年的长期高猪价在使规模猪场的资金实力迅速增强之后,房地产等行业大量资金进入养猪业,同时政府为了缓解高猪价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压力,对养猪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扶持,进一步推动了规模猪场扩大规模的势头。全国各地纷纷建设规模猪场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多个农业龙头企业加入进来,更是雄心勃勃地要建百万头甚至千万头养猪基地。

  同时小规模养殖户在经过了2007年的高利润后,也迅速扩大规模,今年4月份前后,多数省份二元母猪价格居然涨到了2300元/头以上,足见补栏积极性有多高!有的养殖户在看到仔猪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将三元猪里面的母猪留下来当种猪。“养猪热”进入失控状态。

  这一势头一直保持到了今年5月份,猪价“跳水”非常及时地遏制了这一疯狂的势头,给“高烧”的猪市及时降了温。直到10月份猪价触底反弹,母猪补栏积极性仍没有明显回升迹象,仔猪价格也从4月份的800元/头以上,回落到了200元/头左右。因此,如果春节前这段时间的生猪行情仍保持振荡,那么母猪的补栏势头就很难回到“发烧”阶段,而且,据调查不少规模猪场已从7月份开始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母猪,这都将明显减轻2009年生猪市场的压力。

  因此,2009年的市场也许并不十分悲观。

  未雨绸缪规避风险

  面对充满风险的2009年,冯永辉认为,养殖场(户)最好暂时不要补栏后备母猪,已经补了的,尽量在春节前压缩规模,以规避2009年上半年的市场风险。因为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虽然前段时间有淘汰母猪的,但多数为生产性能差的母猪,真正在2007年5月份以后补栏的大量母猪才刚刚开产,而且购进成本很高,不到万不得已,很难淘汰。而且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去年的养猪场(户)资金实力明显增强后,抗风险的能力也将增强,在此种状况下,母猪存栏下降的空间十分有限,除非明年长期深度亏损,规模猪场资金链出现问题



猪肉之所以涨了是因为供不应求造成的.因为去年死了很多猪.在猪肉涨的时候,人们开始大量养猪,根猪成长的周期,最近猪肉供应量会大量增加,国家也会有相应的政策来稳定价格.所以会开始回落.
不过如果是雪灾严重地区又要另论,因为雪灾的关系猪肉可能不会降,有的地区可能还会有小幅度上涨.
国家宏观调控,限制猪肉价格上涨
猪肉价格的上涨,导致与其相关的一些产业的成本上涨,余此类推,带动了更多的产业的整体价格上涨,这就形成了通货膨胀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
  所谓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

近一段时间,蔬菜价格呈下降趋势,作为我国肉类消费的主要品种的猪肉价格上涨,特别是5月中旬以后,上涨幅度较大。据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影响。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5月生猪价格跌入最低谷,为5.96元/公斤,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下半年价格逐步回升,生产开始恢复,由于繁殖饲养周期约需一年时间,目前的生猪价格仍处于运行周期的上升期,这次价格波动是去年以来周期波动的反映。二是养殖成本增加。去年底开始,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价格持续攀升,到今年5月份已达到每公斤1.55元,比上年同期上涨16%左右。据调查,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加40-50元。三是市场需求拉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4月,农村居民猪肉消费同比增长15.1%,北京市猪肉消费同比增长10%。四是受去年上半年养猪比较效益低的影响,一些地区农户生猪饲养有所减少。 

目前,受市场价格拉动,养殖户仔猪补栏加快,存栏量将会增加。同时,农业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一是发展标准化规模生产。进一步加大生产扶持力度,提高良种化水平,加快推进健康养殖和适用饲养技术,推动节本增效,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强畜牧业生产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二是加强疫病防控。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监控工作,严格畜禽产品生产和流通各环节的检验检疫,对疫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大动物防疫的科研投入,研制推广新型疫苗,预防生猪疾病发生。三是加强行业信息引导。以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为重点,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分析,充分发挥信息对生猪产销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适度扩大养殖规模,规避市场风险。因此,价格上涨不会时间太久。

其中很大原因是养猪户感觉养猪风险大,补栏积极性不高所致。前段时间养殖户纷纷出货,致使鸡、猪存栏量大量减少,产量下滑. 
据了解,2005年夏季国内大范围的发生"猪链球菌"病,导致大量生猪死亡、宰杀、抛售。去年7月中旬的高温引起生猪"高热病",导致生猪死亡率升高,加剧生猪市场猪源紧缺。 
其次,自从广东云浮市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之后,目前国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养殖户的积极性无疑受到了打击。另外,饲料价格上涨是重要因素,成本推高了生猪价格。今年以来,玉米和大米均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而各种饮料添加剂也出现了上涨。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外省需求增大,外运量增加,减少了本地市场的货源供给。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商业/理财 > 贸易 
2005-2009各年猪肉价格波动分析,及原因分析。 浏览次数:681次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09-11-27 13:09 | 提问者:x_KinG_o | 检举 
越详细越好!各地区.各年.各月......
       
推荐答案 2008年4月份全国各地猪价涨至了历史最高价,广东、福建、浙江等部分地区出栏肉猪价格甚至突破了10元/斤,河南、山东、湖北等主产区猪价涨至9元/斤左右。但正当广大养猪界人士沉浸在幸福中之时,5月份开始,新一波猪价暴跌开始了!

  仅仅4个月的时间,主产区猪价便从9元/斤左右跌至了9月底的5元/斤左右,跌幅近50%!中国生猪市场直接从“天堂”掉进了“地狱”。2007年4、5月份补栏仔猪进行育肥的养殖户,在这轮猪价跳水中首当其冲,损失最为惨重,因为补栏时的仔猪价格普遍在600元/头以上的“天价”,出栏肉猪的成本在6.5 元/斤左右,又恰恰赶上9月份的价格低谷,每头猪亏损了200元以上。

  “猪价跳水”的原因有哪些?之前是否有先兆?春节前的猪价将如何波动?2009年的生猪市场是否会进入更为严重的亏损?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走访了专门分析研究国内生猪市场方面的专家、搜猪网/中国生猪预警网的首席顾问冯永辉先生。

  猪价“跳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冯先生认为,猪价从2008年5月份开始暴跌,短短4个月便下跌了近50%,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大的跌幅,可以说既在情理之中,又属意料之外。说它是情理之中,原因在于,2007年年底我们就通过自己的网站及业内媒体发布了对2008年生猪市场的分析预警报告,报告里我们对今年生猪市场的走势整体判断就是会持续下跌。说它是意料之外,主要是因为,猪价的下跌幅度和底线确实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测。之前我们曾预测,今年全国活猪平均价格的底线是在6元/斤左右,但没有想到的是9月中下旬很多产区的最低价居然达到了5元/斤,销区也跌破7元/斤。

  猪价“跳水”:原因有三

  猪价在短短4个月便下跌近50%,分析其中原因,冯先生认为有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去年补栏生猪开始陆续出栏。从2007年5月份猪价暴涨,各地养猪场(户)母猪补栏积极性大涨,母猪存栏出现拐点,生猪生产开始进入恢复期。根据母猪生产周期推算,其第一窝仔猪就是在2008年的5、6月份前后出栏,因此,这意味着5月份开始生猪出栏量将持续增加,一年前母猪存栏的增加开始反映在生猪的市场供应上。也就是5月份后生猪市场的供应开始增加了。

  其次,5月份开始猪肉需求进入淡季。夏季是各种蔬菜、水果、水产品集中上市的旺季,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如果猪肉价格过高的话,很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既然是淡季,自然价格也很难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5月份开始需求减弱也是猪价暴跌的主要因素之一。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也是令众多养猪界人士愤愤不平的,就是下游产业的恶意压价。2007年以及2008年5月份以前,我国养猪业一直处于强劲恢复阶段,母猪存栏量虽然大幅增加,但生猪供应量仍远远不足,很多屠宰企业由于猪源紧缺,不得不互相竞争争抢猪源,人为加剧了猪价节节攀升,但屠宰企业却因为成本居高,而盈利状况非常差,部分屠宰企业甚至濒临倒闭。今年5月份以后随着去年补栏母猪第一窝仔猪的出栏上市,猪源紧缺的现象开始改善,生猪市场也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时,屠宰企业为恢复自身“元气”,其措施就是维持高肉价,压低毛猪收购价,扩大两者之间的价差,确保高利润。这也就是为何毛猪价格暴跌,而猪肉价格坚挺或者缓跌的原因。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我国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利益分配不均衡,而且很难形成利益共同体的现状。生猪市场若想摆脱暴涨暴跌的恶性循环,如何让产业链各环节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春节前猪价会振荡徘徊

  按照惯例,猪价在春节前往往会有一个上涨,今年会不会仍是这种状况。冯永辉根据中国生猪预警网前段时间发布的2008年下半年全国生猪市场分析预警报告说,春节前的猪价应该是一个振荡的行情,涨不上去,也跌不下去,预计主产区的生猪价格大部分会在5.2-6.5元/斤之间振荡。

  第一,根据2007年母猪的补栏来看,今年5月份以后生猪的出栏量将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势头,市场供应量会越来越大;第二,自10月份后猪肉的需求将逐渐进入旺季,而且整个冬春季节都是猪肉需求的旺季,尤其是春节前后的集中消费量非常大,历史上很少出现春节前猪价低于成本线的,即使有些时候春节前猪价会下跌。例如:2005年底2006年初的春节前,当时生猪市场已经在2005年10月进入了亏损,但仅维持了不到两个月,春节前猪价便在需求的拉动下价格反弹至成本线以上,又维持了两个多月,直到春节过后才进入2006年上半年的亏损期。因此,我们不能忽视需求对猪价的作用,因为春节前的猪肉需求比平时要高出至少30%以上,而供应很难在一个时间点上高出30%以上。

  由于春节前生猪供应、需求都保持在高位上,再加上生猪的出栏体重是在150-300斤的人为可控区间,那么生猪的供应就会因为人为控制出栏体重、出栏日期而改变。同样,需求也会因为节日效应而变化。因此,春节前的生猪供求关系是一个胶着、博弈状态,这样一种状态下的猪价很难会持续上涨或者持续下跌。

  明年猪价走势难容乐观

  对2009年的生猪市场怎么看,冯永辉认为,不是很乐观,很有可能春节过后猪肉需求逐渐走入淡季并进入亏损期。但明年的走势仍要看春节前这几个月的市场情况。

  之所以这样判断,冯永辉说,一个重要依据是去年和今年的母猪存栏量变化。2008年上半年大量补栏的母猪第一窝仔猪将在2009年上半年上市,而且会和 2007年5月份开始补栏母猪的第二窝仔猪重叠上市。也就意味着届时的生猪供应量还会比现在高出很多。所以,2009年上半年的生猪供应量会很大,市场不容乐观。

  虽然市场不容乐观,但明年的行情又并非都是悲观的。冯永辉说,今年5月份开始的猪价“跳水”有其积极的一面。5月份开始的猪价暴跌,极大地遏制了母猪存栏量的疯狂增长势头。过去在对2008年的生猪市场进行分析预测时认为,上一轮猪价下跌时散养户大量退出养猪业将会留下巨大的市场空缺,而规模猪场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扩大规模填补这个空缺,因为规模猪场向来是理性的,不会盲目扩张,同时扩大规模所需要的资金、占地、环保等问题也制约着他们扩大规模。这样生猪的供应会长期保持供不应求,猪价将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高位运行,甚至以为会维持到2009年上半年。但出乎意料的是,2007年下半年的长期高猪价在使规模猪场的资金实力迅速增强之后,房地产等行业大量资金进入养猪业,同时政府为了缓解高猪价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压力,对养猪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扶持,进一步推动了规模猪场扩大规模的势头。全国各地纷纷建设规模猪场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多个农业龙头企业加入进来,更是雄心勃勃地要建百万头甚至千万头养猪基地。

  同时小规模养殖户在经过了2007年的高利润后,也迅速扩大规模,今年4月份前后,多数省份二元母猪价格居然涨到了2300元/头以上,足见补栏积极性有多高!有的养殖户在看到仔猪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将三元猪里面的母猪留下来当种猪。“养猪热”进入失控状态。

  这一势头一直保持到了今年5月份,猪价“跳水”非常及时地遏制了这一疯狂的势头,给“高烧”的猪市及时降了温。直到10月份猪价触底反弹,母猪补栏积极性仍没有明显回升迹象,仔猪价格也从4月份的800元/头以上,回落到了200元/头左右。因此,如果春节前这段时间的生猪行情仍保持振荡,那么母猪的补栏势头就很难回到“发烧”阶段,而且,据调查不少规模猪场已从7月份开始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母猪,这都将明显减轻2009年生猪市场的压力。

  因此,2009年的市场也许并不十分悲观。

  未雨绸缪规避风险

  面对充满风险的2009年,冯永辉认为,养殖场(户)最好暂时不要补栏后备母猪,已经补了的,尽量在春节前压缩规模,以规避2009年上半年的市场风险。因为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虽然前段时间有淘汰母猪的,但多数为生产性能差的母猪,真正在2007年5月份以后补栏的大量母猪才刚刚开产,而且购进成本很高,不到万不得已,很难淘汰。而且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去年的养猪场(户)资金实力明显增强后,抗风险的能力也将增强,在此种状况下,母猪存栏下降的空间十分有限,除非明年长期深度亏损,规模猪场资金链出现问题


2007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市场价格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有明显的提升。在经历了2006年上半年大幅下跌的走势之后,`国内生猪及猪肉产品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走高,多个地区价格创10年来的历史新高。此次生猪价格的上涨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利润空间,也引起了政府、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关注。目前,生猪价格没有明显的降温趋势,预计将较长时间走高。 

2007年上半年国内生猪价格一直是呈平稳上升的趋势的,到目前国内生猪的平均价格已达到近13元/公斤,涨幅近50%。 

行情分析: 

今年以来,国内生猪市场延续了去年价格大涨的走势。据农业部公布的对全国450个畜产品及饲料价格信息点的最新调查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国主要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这使得养猪效益大增,猪粮比价已连续10个月高于5.5∶1的盈亏平衡点。 

在整体粮食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猪产品价格波动远大于粮食价格的波动。截止到2007年5月中旬,国内猪肉价格呈现全国性上涨,上涨幅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 

猪肉是中国人的主要肉类食品。目前,我国猪肉年产量约为5200万吨,占全球猪肉产量的一半左右。因此,猪肉价格的变化对我国居民的生活饮食质量和结构均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国内生猪价格持续走高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生猪存栏量下降、货源紧缺,是导致生猪价格升高的最主要因素; 

二、玉米和鱼粉是养殖业主要饲料原料,它们价格的上涨是生猪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支撑; 

三、仔猪货源紧缺,价格上升,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成为支撑生猪价格上涨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南方的水灾、北方的旱情及炎热的高温等多种恶劣的气候因素也对生猪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猪高热病的时有发生也对我国生猪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07年下半年行情预测 

受供需关系和成本因素的限制,国内生猪价格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落。由于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的调控,供给增加需求减少,预计一段时间以后生猪价格上涨的压力将轻,涨势将趋缓。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随着生猪价格的上涨,养殖户经济效益逐步增加,补栏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供应量也将随之增多,这也将在短期内抑制生猪价格的上涨。随着补栏猪的陆续出栏,猪肉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预计到今年9、10月份,会有大量生猪集中出栏,届时生猪价格将会有一定的调整,彻底摆脱生猪供不应求这种局面。 

二、价格居高不下将抑制人们对生猪产品的消费需求。 

三、盛夏将至,气温升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对肉类食品的需求也将明显降低,这将缓解国内 猪肉供应紧张的状况。 

目前全国生猪处于一个高价位,并且价格还有上涨的趋势,预计国内生猪价格的上涨仍将持续一段时期,2007年下半年国内生猪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下降。

求一篇有关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影响论文,带数据分析!

2. 通货膨胀下的会计问题有哪些?从哪些方面分析?求高人指点迷津,急!

1.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在物价变动对资产的表述脱离了资产的现行成本,历史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造成虚计利润,而且货币性项目因货币内含购买力的变化而产生的持有损益未能在财务报表上加以揭示。此外,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的货币性项目期末金额是以期末购买力表示的,而非货币项目的期末金额则不是按期末购买力表示的,使得按不同时点货币购买力表现出的各项目数字之间的简单相加失去了真实意义,以此为基础所作的任何分析都可能导致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判断。 
2. 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各种原因引起的物价变动,均会造成币
值的不稳定,使相同的货币量在不同的时间代表不同的购买力,
这样在进行资产计价和损益计算时,把不同时点的货币购买力进
行相加减,计算出来的资产价值和损益己经严重脱离了现实,从
而使所形成的会计信良缺乏统一性相可比性。同时期的商品,尽
管在会计账薄、报表中有详细的反映,但却是一些没有综合意义
和可比价值的数据的罗列。其次,物价变动也严重影响了持续经
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使得在收集和处理经济
信息时所使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得以保持稳定,使得会计能够在
持续经营的基础上陪当地记载和呈报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营成
果,从而提供可以信赖的会计信息。
3. 在通货膨胀时期,历史成本计量和采用计提减值方式对历史成本的修订模式,对于超过历史成本的物价上涨,其价值不作调整,即不反映物价上涨的因素,显然,各项业务发生的时点是不同的,不同时点上的物价指数是不一样的,货币的购买力不一样,即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是以不同时点上的具有不同购买力的货币表示的。不同货币购买力的货币数额简单相加,其结果没有意义,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减弱。
4.历史成本不能反映物价变动的情况,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仅能反映物价的单向下跌变动情况,而公允价值仅在小范围内的个别资产应用,不能反映通货膨胀背景下物价的普遍上涨情况,使得人们经常质疑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财务状况的真实性。现行的历史成本和减值准备、公允价值的有限应用,面对着通货膨胀物价时期的物价普遍、持续上升的现实情况,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显得捉襟见肘。
5. 在物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按原始成本会计模式确认的会计收益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持产利得。持产利得的分配不是利润的分配
,而使资本的返还,如若将其返还,就会削弱企业的财力。这种情况
的存在使企业丧失了补充存货和更新固定此产的能力,也就是说,企
业无法保持简单再生产的能力。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原始成本会计
境下所导致的虚盈实亏,虚利实分,已严重威胁到企业的持续经营,削弱国名经济发展的后劲。
6.由于物价的上涨,使同等数量的存货占用的资金更多,企业为了
减少原材料涨价所受的损失,或想在囤积中获得利益,会提前进货,
超额储备,造成了资金的大量需求,而且,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比较严重,应收帐款的增加,也会引起资金需求。增加,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会导致少计成本和虚计利润,使得资会补偿不足,企业必须通过追加资金来维持生产的正常进
行。因此,资会需求迅速膨胀。在物价波动剧烈时,投机利润大大.高于正常的生产利润、这时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囤积商品、抢购黄会等
投机活动,使闲置资金转化成信贷资金的上上程受到严重阻碍大大减少了信贷资金的来源、茌物价不断上涨时.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这迫使银行在进行贷款时特别馑慎,贷款的条件也更加苛刻;政府为了
银行在进行贷款时特别馑慎,贷款的条件也更加苛刻;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也紧缩银根。而且通货膨胀会影响利率的上升,从而使各种有价证劵价格不断下降,给企业筹资带来较大困难,资金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我的回答是最好的  希望能采纳

3. 宏观经济学:中国通货膨胀的复杂性成因,以及解决方案!!求助!

需求和供给不平衡,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啊!国内贫富差距拉大!政府想用通胀来均衡贫富差距,但是,这里存在一个结构性矛盾!就是经济的运行模式是多数人的钱流向少数人手里!最终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现在如果搞人民币国际化,国内可能出现通缩一些金融权贵会把钱弄出国!国内的钱就少了,可能通缩。美国为什么可以发那么多钱,因为人家有实力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上实力雄厚,所以决定他的货币,大家都爱使用!所以我们必须苦练内功!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嘛!解决的方案:继续改革和开放!(一)方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银行要把钱收回来国家要有钱,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金融改革是核心。1银行允许向有能力的个人借贷而不是通过非法手段银行内部人士私自放贷,加强银行监管。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政上主要是税收改革,立法,征收固定资产税,因为有些人通过投资固定资产达到了避税的目的,政府要让钱流动起来!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合理消费和投资,抑制房地产投机和炒作!消减政府行政支出!(二)加强国民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教育改革也是必须的!让最优秀的人才都进入教育系统而不是市场和官场。

宏观经济学:中国通货膨胀的复杂性成因,以及解决方案!!求助!

4. 结合实例分析,当一国面临通货膨账时,如何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其运作就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从而解决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相关资料:通货紧缩时采取的政策: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国民收入,当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中央银行采取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办法,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贷款规模,促进经济增长。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率的同时,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激企业投资,从而扩大总需求  拓展资料通货膨胀时采取的政策: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当总支出过大、价格水平上升时,则中央银行采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法,以减少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模,控制社会需求,抑制经济过热增长。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政府购买和投资,减少转移支付,缩小财政赤字等。3、相配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特点,按照相反方向配合使用这两种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从而减轻扩张性财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财政政策是通过吸引消费者投资来达到它的目的的,而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流通量来达到它的目的的。财政政策实施相对货币政策来说比较困难,因为单从银行这一方面不能决定总体的走势,必须有消费者的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虽然相对容易些,因为从银行一方面就可以实施,消费者被迫做出相应的决定,货币政策不会带来排次效果。但是单方面的政策一般很难起到相应效果,所以一般来说他们是配合进行的。【摘要】
结合实例分析,当一国面临通货膨账时,如何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其运作就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从而解决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相关资料:通货紧缩时采取的政策: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国民收入,当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中央银行采取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办法,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贷款规模,促进经济增长。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率的同时,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激企业投资,从而扩大总需求  拓展资料通货膨胀时采取的政策: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当总支出过大、价格水平上升时,则中央银行采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法,以减少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模,控制社会需求,抑制经济过热增长。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政府购买和投资,减少转移支付,缩小财政赤字等。3、相配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特点,按照相反方向配合使用这两种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从而减轻扩张性财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财政政策是通过吸引消费者投资来达到它的目的的,而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流通量来达到它的目的的。财政政策实施相对货币政策来说比较困难,因为单从银行这一方面不能决定总体的走势,必须有消费者的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虽然相对容易些,因为从银行一方面就可以实施,消费者被迫做出相应的决定,货币政策不会带来排次效果。但是单方面的政策一般很难起到相应效果,所以一般来说他们是配合进行的。【回答】

5. 结合实例分析,当一国面临通货膨账时,如何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结合实例分析,当一国面临通货膨账时,如何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 胀   :相关资料:1.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其运作就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从而解决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2. 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国民收入,当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中央银行采取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办法,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贷款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扩展资料:1.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率的同时,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激企业投资,从而扩大总需求【摘要】
结合实例分析,当一国面临通货膨账时,如何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结合实例分析,当一国面临通货膨账时,如何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 胀   :相关资料:1.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其运作就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从而解决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2. 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国民收入,当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中央银行采取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办法,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贷款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扩展资料:1.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率的同时,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激企业投资,从而扩大总需求【回答】

结合实例分析,当一国面临通货膨账时,如何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

6. 请联系实际,说明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其中,需要指出各针对什么类型的通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摘要】
请联系实际,说明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其中,需要指出各针对什么类型的通【提问】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回答】

7. 通货膨胀税的理论研究

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15日公布了1月份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4.9%,PPI同比上涨6.6%,虽比市场预期有所下降,但有专家指出,由于持续的气候乾旱异常,出现民工荒,人力成本上涨,以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能源价格可能恢复上涨,当下支持物价上涨的基础仍在,潜在通胀风险因素仍未消除。通货膨胀上升,货币面临缩水的风险。上海证券报发表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陆前进文章表示,实际上,通货膨胀也是一种税收,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相当于对货币持有者征收一定量的税收。货币学派的大师弗里德曼早在1953年就强调“通货膨胀税指当政府增发纸币并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时,微观经济单位个体所持有的纸币贬值,就如同政府对持有纸币者征收了税收。”通货膨胀通过影响实际货币余额购买力,而使现金持有者所遭受的资本损失。通常普通民众并不把通货膨胀看作是自己货币财富的税收,甚至对通货膨胀税的一些成本也并不清楚。一些国家政府财政赤字就是通过货币发行来融通,货币发行增加,价格水平上涨,则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相当于对货币持有者征收了税收,税基是实际货币余额,税率就是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税和普通的政府税收有相似的特点,相当于对老百姓的货币财富收入征收了一笔税,使得老百姓福利水平下降,但与普通税收又有所不同,后者指政府可以调节税率,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追求效率公平,而通货膨胀税是由于物价水平上涨给老百姓带来的损失,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政策手段进行控制。从货币数量论来看,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通货膨胀也会随之上升。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是促进经济的增长;二是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上升。这里面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货币增长过快是否导致高通胀?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从理论层面来看,货币增长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实际货币余额增长率,也就是说,货币增长率可以有三部分来吸收,一是满足经济增长的货币需求,这部分货币最终被产出的增加所吸收;二是被物价水平上涨所吸收;三是居民手中实际货币余额增长(剔除掉物价变动),这里面就涉及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税的关系问题。货币发行获得的收入是铸币税,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新发行货币去购买商品和非货币性资产而获取的实际收益,因此货币当局总是可以增加货币供给提高货币铸币税,货币发行的越多,获得的铸币税也就越多。实际上,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如下等式表达:货币发行铸币税=经济增长货币税+通货膨胀税+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动。因此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看,铸币税是指由于政府拥有发钞的垄断权而获得的收益,它是用一定时期内政府货币创造的购买力来度量,等于名义货币增长率乘以实际货币余额。文章认为,通货膨胀税是指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货币持有者的资本损失,通货膨胀税等于通货膨胀率乘以实际货币余额,实际上是对实际货币余额征收的一种税收。如果考虑到经济增长,铸币税中还包括经济增长货币税,主要是满足经济增长的货币需要,等于经济增长率乘以实际货币余额。早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蒙代尔教授就区分了经济增长货币税(货币增长满足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税(货币增长超过实际经济增长),也反映了货币增长的双重效应。实际上,经济增长货币税、通货膨胀税和实际货币余额变动这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随着通货膨胀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私人部门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会下降,通货膨胀率和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动方向相反;同样在一定货币增长速度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较快,价格水平上涨也会相对较慢。在经济增长条件下,铸币税收入通常要超过通胀税收入,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经济体中,铸币税最大化的通货膨胀率要比滞涨经济下的通货膨胀率要低,这也反映了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之间的关系。当然如果社会公众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不变,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铸币税几乎等于通货膨胀税,意味着货币供给增加全部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货币增长的速度等于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没有带来经济增长,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弱,这时候通货膨胀税达到最大。通常两种情况导致较高的货币发行,一种是主动;一种是被动。在被动的情况下,货币发行较高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迅速,货币当局需要注入大量货币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这不一定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税。而在主动的情况下,货币发行被作为一种收入工具在使用,尤其在一些高赤字的国家更是如此,政府希望通过货币发行获得更多的通货膨胀税,融通财政赤字。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是一种隐形的间接税收,政府能够从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中获得资源,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家都通过铸币税、通货膨胀税融资,美国和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货币供给增加主要是刺激经济复苏,在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下,虽然通胀水平较低,但是实际货币余额水平大幅度增加,这也是量化宽松政策下没有出现高通胀的原因,不过,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仍然较大,一旦经济恢复加快,货币流通加快,通货膨胀将会抬头,通货膨胀税也会上升,这也是市场对量化宽松政策担忧所在。前一阶段,市场都在热议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从理论上来讲,政府可以通过印制钞票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源于实际交易余额的货币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经济体中,货币完全被经济增长所吸收,通货膨胀水平较低。但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总需求上升,物价水平也会随之上升。也就是说,货币增加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通货膨胀,这也是人们担心的问题。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在上升。尽管1月份公布的CPI低于预期,但是防通胀仍然是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货膨胀是对实际货币余额征收的一种税收,如果通货膨胀率继续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为了逃避通货膨胀税,私人部门通常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会下降,会出现其他资产对货币替代的现象,对其他投资品需求会上升,进一此外,通货膨胀税的社会成本还表现在收入和财富的转移,通货膨胀税对不同群体的影响是不同的,导致强制性财富的重新分配,扭曲收入分配结构。通货膨胀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债务人更愿意借款,因为借款的实际利率下降,而债权人将面临损失。对固定工资的人不利,对浮动工资的人有利,浮动工资会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而提高工资,固定工资的人必须承担通货膨胀的损失。通货膨胀对资产持有者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持有能够保值增值的资产,如黄金和房地产等,不但能够减少损失,还可能获得资产收益。如果你持有的是金融资产,则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必须要超过通货膨胀率,才能够获得收益,持有固定收益的金融资产可能会不合算,浮动利率的资产可能会弥补通货膨胀的损失。也就是说,有些人难以逃避通货膨胀税,而有些人可以通过提高货币收入抵消通货膨胀税的侵蚀,财富的分配也会扭曲。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要稳增长、防通胀。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需要一定的货币供给,但是货币供给增加会伴随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通货膨胀压力会增加。如何不让老百姓的钱“毛”了,防范通货膨胀税的侵蚀,文章认为:一是要遏制流动性的过度增长,使得货币信贷逐步回归常态,防止货币信贷过度扩张带来通货膨胀的上涨,既要保证货币供给能够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又要防止货币过度扩张引发较高的通货膨胀风险,遏制经济增长中的通货膨胀税上升。央行已连续5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货币信贷得到有效遏制,货币收缩意在控制通货膨胀。二是要促使投放的货币进入实体经济,促进总需求增加,货币增加要带来实际产出的增加。在一定货币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是反向变化的,实际产出增加的快,通货膨胀上升的就慢;相反,实际产出增加的慢,通货膨胀上升的就快,通货膨胀税增加,老百姓的社会福利将下降。要重点支持“三农”、国家水利建设,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保障人们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三是针对物价水平上升,要逐步提高利率,遏制通货膨胀上升,扭转利率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使得实际利率为正,弥补通货膨胀税给货币持有者带来的损失。步推动价格水平上涨。

通货膨胀税的理论研究

8. 通货膨胀税的理论研究

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15日公布了1月份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4.9%,PPI同比上涨6.6%,虽比市场预期有所下降,但有专家指出,由于持续的气候乾旱异常,出现民工荒,人力成本上涨,以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能源价格可能恢复上涨,当下支持物价上涨的基础仍在,潜在通胀风险因素仍未消除。通货膨胀上升,货币面临缩水的风险。上海证券报发表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陆前进文章表示,实际上,通货膨胀也是一种税收,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相当于对货币持有者征收一定量的税收。货币学派的大师弗里德曼早在1953年就强调“通货膨胀税指当政府增发纸币并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时,微观经济单位个体所持有的纸币贬值,就如同政府对持有纸币者征收了税收。”通货膨胀通过影响实际货币余额购买力,而使现金持有者所遭受的资本损失。通常普通民众并不把通货膨胀看作是自己货币财富的税收,甚至对通货膨胀税的一些成本也并不清楚。一些国家政府财政赤字就是通过货币发行来融通,货币发行增加,价格水平上涨,则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相当于对货币持有者征收了税收,税基是实际货币余额,税率就是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税和普通的政府税收有相似的特点,相当于对老百姓的货币财富收入征收了一笔税,使得老百姓福利水平下降,但与普通税收又有所不同,后者指政府可以调节税率,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追求效率公平,而通货膨胀税是由于物价水平上涨给老百姓带来的损失,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政策手段进行控制。从货币数量论来看,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通货膨胀也会随之上升。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是促进经济的增长;二是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上升。这里面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货币增长过快是否导致高通胀?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从理论层面来看,货币增长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实际货币余额增长率,也就是说,货币增长率可以有三部分来吸收,一是满足经济增长的货币需求,这部分货币最终被产出的增加所吸收;二是被物价水平上涨所吸收;三是居民手中实际货币余额增长(剔除掉物价变动),这里面就涉及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税的关系问题。货币发行获得的收入是铸币税,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新发行货币去购买商品和非货币性资产而获取的实际收益,因此货币当局总是可以增加货币供给提高货币铸币税,货币发行的越多,获得的铸币税也就越多。实际上,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如下等式表达:货币发行铸币税=经济增长货币税+通货膨胀税+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动。因此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看,铸币税是指由于政府拥有发钞的垄断权而获得的收益,它是用一定时期内政府货币创造的购买力来度量,等于名义货币增长率乘以实际货币余额。文章认为,通货膨胀税是指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货币持有者的资本损失,通货膨胀税等于通货膨胀率乘以实际货币余额,实际上是对实际货币余额征收的一种税收。如果考虑到经济增长,铸币税中还包括经济增长货币税,主要是满足经济增长的货币需要,等于经济增长率乘以实际货币余额。早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蒙代尔教授就区分了经济增长货币税(货币增长满足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税(货币增长超过实际经济增长),也反映了货币增长的双重效应。实际上,经济增长货币税、通货膨胀税和实际货币余额变动这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随着通货膨胀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私人部门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会下降,通货膨胀率和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动方向相反;同样在一定货币增长速度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较快,价格水平上涨也会相对较慢。在经济增长条件下,铸币税收入通常要超过通胀税收入,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经济体中,铸币税最大化的通货膨胀率要比滞涨经济下的通货膨胀率要低,这也反映了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之间的关系。当然如果社会公众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不变,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铸币税几乎等于通货膨胀税,意味着货币供给增加全部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货币增长的速度等于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没有带来经济增长,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弱,这时候通货膨胀税达到最大。通常两种情况导致较高的货币发行,一种是主动;一种是被动。在被动的情况下,货币发行较高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迅速,货币当局需要注入大量货币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这不一定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税。而在主动的情况下,货币发行被作为一种收入工具在使用,尤其在一些高赤字的国家更是如此,政府希望通过货币发行获得更多的通货膨胀税,融通财政赤字。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是一种隐形的间接税收,政府能够从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中获得资源,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家都通过铸币税、通货膨胀税融资,美国和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货币供给增加主要是刺激经济复苏,在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下,虽然通胀水平较低,但是实际货币余额水平大幅度增加,这也是量化宽松政策下没有出现高通胀的原因,不过,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仍然较大,一旦经济恢复加快,货币流通加快,通货膨胀将会抬头,通货膨胀税也会上升,这也是市场对量化宽松政策担忧所在。前一阶段,市场都在热议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从理论上来讲,政府可以通过印制钞票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源于实际交易余额的货币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经济体中,货币完全被经济增长所吸收,通货膨胀水平较低。但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总需求上升,物价水平也会随之上升。也就是说,货币增加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通货膨胀,这也是人们担心的问题。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在上升。尽管1月份公布的CPI低于预期,但是防通胀仍然是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货膨胀是对实际货币余额征收的一种税收,如果通货膨胀率继续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为了逃避通货膨胀税,私人部门通常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会下降,会出现其他资产对货币替代的现象,对其他投资品需求会上升,进一此外,通货膨胀税的社会成本还表现在收入和财富的转移,通货膨胀税对不同群体的影响是不同的,导致强制性财富的重新分配,扭曲收入分配结构。通货膨胀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债务人更愿意借款,因为借款的实际利率下降,而债权人将面临损失。对固定工资的人不利,对浮动工资的人有利,浮动工资会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而提高工资,固定工资的人必须承担通货膨胀的损失。通货膨胀对资产持有者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持有能够保值增值的资产,如黄金和房地产等,不但能够减少损失,还可能获得资产收益。如果你持有的是金融资产,则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必须要超过通货膨胀率,才能够获得收益,持有固定收益的金融资产可能会不合算,浮动利率的资产可能会弥补通货膨胀的损失。也就是说,有些人难以逃避通货膨胀税,而有些人可以通过提高货币收入抵消通货膨胀税的侵蚀,财富的分配也会扭曲。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要稳增长、防通胀。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需要一定的货币供给,但是货币供给增加会伴随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通货膨胀压力会增加。如何不让老百姓的钱“毛”了,防范通货膨胀税的侵蚀,文章认为:一是要遏制流动性的过度增长,使得货币信贷逐步回归常态,防止货币信贷过度扩张带来通货膨胀的上涨,既要保证货币供给能够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又要防止货币过度扩张引发较高的通货膨胀风险,遏制经济增长中的通货膨胀税上升。央行已连续5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货币信贷得到有效遏制,货币收缩意在控制通货膨胀。二是要促使投放的货币进入实体经济,促进总需求增加,货币增加要带来实际产出的增加。在一定货币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是反向变化的,实际产出增加的快,通货膨胀上升的就慢;相反,实际产出增加的慢,通货膨胀上升的就快,通货膨胀税增加,老百姓的社会福利将下降。要重点支持“三农”、国家水利建设,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保障人们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三是针对物价水平上升,要逐步提高利率,遏制通货膨胀上升,扭转利率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使得实际利率为正,弥补通货膨胀税给货币持有者带来的损失。步推动价格水平上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