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需不足的表现及其原因

2024-05-15

1. 中国内需不足的表现及其原因

一、中国内需不足的表现内需不足表现为全体国民个人所得的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过低,这实际上是相关制度带来的,相关制度使得各级政府以各种方式收集的财政收入,其增长速度一直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了这个后果,这是近20年时间积累的结果。现在全体个人所得收入占GDP的比例只略高于1/3,世界罕见。相比之下,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巴西、俄国都是50%以上。二、中国内需不足的原因中国内需严重不足,原因有好几方面。一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虽然中国经济年增长率号称超过百分之十,但全国居然还有数以亿计穷人每天仅能消费一至两美元之间。其实,许多人间乐土如加拿大、澳洲和北欧国家的年增长率不过是百分之二到三之间,但由于全国资源分配政策健全,并奉行均富、人道的社会政策,经济增长虽不多,却可惠及全国人民,反观中国,经济年增长率即使再高,对于许多平民百姓,也是毫无意义的数字。中国经济起飞和以廉价产品倾销海外得来的巨额财富,只集中于极少数人之手。再加上据估计中国目前每年高达四千亿元至近七千亿元人民币的贪污金额,还有合法依法的浪费和大吃大喝,民脂民膏,搜刮殆尽,中国一般大众就难免要将就一下。而另一方面,通过剥削奴工或贪污所得的巨大财富,则源源流出国外,或澳门葡京赌场。二是虽然中国是大国,却全国自建国以来没有一个独立工会,中国的工人权利荡然,工资过低,即使节衣缩食,也不会有太多余钱消费。三是政府对民众的福利照顾和退休保障极度不足,以致民众不敢消费,过度储蓄。四是一些薄有积蓄或开始步入小康水平的民众由于急于摆脱尚不稳定的生存状态和压迫性的工作生涯,妄图从备受操纵的股票市场或类似赌场中孤注一掷以求一劳永逸,但结果每是遭遇五鬼运财,血汗钱弹指间又回流到豪强巨富手中。

中国内需不足的表现及其原因

2. 刚学微观经济学,有个问题:如果我们限制汽车进口,中国的状况会变好吗?谁能给我解释下

限制汽车进口的好处大于坏处呗。
保护民族企业。
不过既然加入了WTO,就由不得你所有的都限制了。
否则全都贸易顺差了,别人怎么活。

3. 综合分析当前中国的运行情况,国家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内需主要包括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部分,对吗?

不对,进出口不算内需

综合分析当前中国的运行情况,国家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内需主要包括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部分,对吗?

4.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深远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彰显了大国风范。同时,降低关税,提升过关便利化水平更是对外开放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中国未来整体经济的快速推进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意义深远。
首先,可直接降低经营者的经营成本,同时也能够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成本,进而激活市场潜力,吸引更多的人从事进出口贸易,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其次,有利于刺激消费,更进一步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发展,从而加快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符合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部署,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降低关税的同时,这对我们国家的自主品牌也将会是巨大的冲击,我们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也需要更进一步的促进本土品牌的发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经济发展结构的合理性。所以,降低关税,保障进出口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性工作:
第一,加强监管是基础。降低关税不等于放松管理,所以在降低关税的同时更要紧抓后期监管,要坚决杜绝一切偷税漏税行为的出现,绝不可因我们降低关税,便捷通关而放松对于逃税漏税的监督力度。
第二,政策扶持是保障。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帮扶等,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的提升。
第三,人才引进是动力。注重进出口业务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才引进,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需求引进先进技术人才,促进地方、企业、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第四,加大宣传是关键。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而提升产品质量附加值,注重技术创新,以此提高自身品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发展国内企业、国内品牌以带动经济增长。以上供参考。

5. 经济危机时,都希望中国进口产品,扩大内需,危险过去了,西方特别是美国,又开始对中国指手画脚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经济危机时,都希望中国进口产品,扩大内需,危险过去了,西方特别是美国,又开始对中国指手画脚

6. 为什么中国的内需较其他国家要低?

澄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认识误区
    澄清这些认识误区,有助于我们找到努力的方向,坚持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使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更加协调 

  今后我们仍然要发挥自己的要素禀赋优势和比较优势,同时也要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 

  误区一:中国老百姓不愿意花钱,因此影响了经济增长? 

  百姓消费增幅一点都不慢,只是因为我们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时期,投资率高,所以显得消费率低 

  记者:您最近提出要澄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认识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老百姓不愿意花钱,老愿意存钱,因此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甚至有人认为,这次世界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也是中国的老百姓不愿花钱造成的。 

  卢中原:这个说法听起来逻辑上似乎很严密,但是如果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是似是而非的。 

  中国的消费率也就是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下降,但原因并不是中国老百姓消费增长很慢,不愿意花钱,恰恰相反,我们现在消费增长很快,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意愿是比较强的。今年1—9月,扣除物价因素的消费增幅是17%,高于同期GDP增幅9.3个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此来看,中国老百姓消费增幅一点都不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是相当了不起的。而且我们看近些年中国的消费实际增幅,每年比上一年大约提高1—2个百分点,这是非常好的上升曲线,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因此消费率低的问题并不出在消费上,而是出在投资比消费增长得更快。今年1—9月份投资实际增幅37%,因此导致了投资占GDP的比重更高。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计算投资率、消费率、净出口占GDP的比重,本身并不能准确表明消费自身的增长情况。而能够反映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消费开支,这是老百姓实实在在花出去的钱,在上世纪整个90年代,中国的这个指标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我们再看消费率,中国消费率现在比一些最不发达国家还低,难道说中国老百姓消费水平还不如这些最不发达国家吗?这是不可能的!最不发达国家的消费率之所以大大高于我们,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投资率太低,甚至没有投资。中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时期,这都需要大规模的投资,这个时候我们投资率高了,此消彼长,消费率自然就低了,但是并不等于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比最不发达国家还差。 

  中国的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很强,当年短期的消费增长、消费需求非常旺盛。当然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我们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需要调整的,消费率也需要提升,这与短期调整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  
       误区二:这一轮中国经济内需的扩大是靠“铁公机”投资拉起来的? 
        这里面确实有“铁公机”,但占的比重并不很大。不要简单地批评基础设施投资,改善民生的投资应该越多越好 


  记者:您提出的第二个认识误区是关于投资的,就是许多人认为,这一轮中国经济内需的扩大主要是靠“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投资拉起来的。 

  卢中原:不能简单地说这次投资主要的拉动点是基础设施,这不符合事实。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了4万亿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这里面确实有“铁公机”,但是它们占的比重并不很大。在今年四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50%,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灾后重建投资、沼气池的建设以及保障性住房投资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需要投资的。尤其需要说明,保障性住房投资在本质上不是一般的固定资产投资,而是消费性的公共服务开支。投资增长确实是很快,但是对这种快我们要分析它的结构,如果这里面有更多的投向生态,投向节能环保技术,投向民生的改善,那是非常正确的,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符合惠民生的调控意图,这样的投资应该越多越好。 

  我们不要简单地批评投资,投资率高本身是有客观必然性的。此外,固定资产投资的历史数据表明,其中有40%左右会转到消费。大量的政府投资带动地方投资、社会投资给农民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又是对消费间接的拉动。因此我们说,对中国的投资拉动也要客观分析。

  误区三:中国的出口太多,是个出口依赖型国家? 

  这不准确。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出口主导型的,更不是外需为主拉动的,而主要是靠我们的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 

  记者:您提出要澄清的第三个误区是对于我国出口的认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出口太多,中国是一个出口依赖型国家,实行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卢中原: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看看2001年—2007年这几年间的情况。2001年投资、消费的贡献分别是4.2和4.1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为负0.1,当年经济增长8.2%,主要靠两大内需拉动的。2002年、2003年、2004年,我们净出口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仅为0.1、0.6、0.7个百分点,剩下的都是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拉动的。当然在2003年、2004年投资的贡献大大高于消费,这有些失衡。2005年、2006年、2007年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也不过2.2、2.5和2.7个百分点,这几年经济增长速度高达10%以上,也就是说,剩下的8—9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全是由投资、消费两大内需拉动的。2005年、2007年,消费略大于投资的贡献,两者的关系比较协调,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由此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出口主导型的,更不是外需为主拉动的,而主要是靠我们的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 

  我们有劳动力充裕和土地广阔等要素组合优势,与国际分工的趋势结合在一起,导致我们出口多。这不是我们的罪过,国际产业分工链条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的,这个国际分工格局是靠我们国家人民币升值能解决得了的吗?显然不能。再有,我们中国海外投资很少,要算GDP的出口依存度很高,但是不要忘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他们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在海外,跨国公司在海外创造的国民总收入要远远大于他们的GDP,发达国家用不着从国内生产再出口,他们在全球布局,然后算他们自己的国民总收入,叫GNI,他们的GNI要远远大于本国创造的GDP。 

  再有,中国的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也是非常低的。2008年,德国这一比重高达9%,我们中国只有8%,怎么不说德国把世界经济弄失衡了?2007年我们中国出口只占高收入国家出口的5%,为什么不说是高收入国家的出口把世界经济弄失衡了呢?说到底,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经贸体系下,所导致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不是中国的出口造成的。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7. 急!请专业人士解答这道《经济学原理》的有关我国宏观经济的大题!

一、2008年一季度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但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6% ,比上年加快5.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0%,涨幅比上年同期5.3个百分点,但3月份环比下降0.7% ;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4.6% ,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减少49亿美元;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30.3% ;广义货币(M2)余额同
比增长16.3% ,比上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综合分析上述统计数据,一季度经济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和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向明显通货膨胀,以及解决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贸易顺差过
大问题,使经济发展转向由消费、投资和国际贸易协同拉动的要求运行,总体上呈现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从影响2008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的主要因素分析,稳定汇率、股市和房市,确保粮食安全,遏制热钱炒作和防止成本推动型物价过快上涨应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越来越大。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币值在短短两年多时问里已累计升值18%。不仅使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遭受巨额损失,而且使我国出口行业和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明显降低。

股指从2100多点上涨至6100多点,又从6100多点下跌到3200多点,都只用了很短的时问。股市大涨大跌、大起大落,与经济的基本面缺乏逻辑联系,表明我国股市的投机性过大,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监管机制不健全。这种状况加剧了金融和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性。

房地产市场目前面临的不确定性突出。一季度,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长32.3% ,增速显著高于上年同期,房屋销售价格继续上涨,但是,同期房屋的销售面积下降。房地产业的这种状况在基本的逻辑关系上出现了问题,这实际上已经发出了严重警示。如果处理不当,房地产问题有引爆中国“次贷危机”的可能性,值得警觉。粮食问题正酝酿新的世界危机。

粮食和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不仅引发了全球的通胀,而且直接影响到许多发展中国家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甚至生存问题。发达国家已经把粮食作为类似石油的战略物资,通过对粮食和石油的炒作来部分地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和金融危机。

热钱是2008年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热钱正通过多种渠道以多种名义进入我国,这些热钱多数进入了股市和房市。热钱在股市里投机炒作已成公开的秘密,而在房市里的炒作和在实物市场对粮食和能源炒作的风险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在经济本来就面临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对国际热钱缺乏跟踪和有效监
管,必然在时机成熟时兴风作浪,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遏制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势头已成为最重要的也是难度最大的问题。目前,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很大。结合一季度物价上涨的情况,抑制物价上涨和防止在此基础上的经济滞胀已成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上述问题,目前仍在可控范围。但如果不采取有效有力措施,高度重视,妥善解决,就可能演变成严重危及经济基本面的矛盾和困难,引起经济大起大落。

妥善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整固经济基本面
首先,由于影响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因素多数是短期的和来自外部的,因此,在宏观调控的手段上,应多采用财政政策工具。通过稳健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多增加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紧缩的货币政策除了使用提高准备金率从面上收缩流动性外,还要注意利用利率工具来优化信贷资金结构,特别是要注意发挥金融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使中小企业在发展生产和增加就业中充当更加积极的角色。
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快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在县一级的深度整合,深化农业用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确保2008年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个好收成,真正做到手中有粮。

三是要及时跟踪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真正在自主、渐进和可控的原则下,制定汇率政策,稳定汇率水平,同时加强金融监管,从资金的源头上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金融风险侵袭的能力,确保国内金融平稳运行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是面对房地产市场目前存在的不确定状态和潜在风险,采取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同时用税收杠杆和中央财上收土地出让金的办法,理顺房地产市场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在信息透明、易于监管的环境下运行,逐步化解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困局,最终使之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五是为了切实防止价格从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宏观调控应在经济增长和抑制物价上涨之间把握好平衡点,在投资规模、价格调整、市场监管的政策上适时适度。.

六是要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真正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轨道之上。

七是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上,应加大产业转移的力度,及时拓展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

不知道对你有用没。  -0-

急!请专业人士解答这道《经济学原理》的有关我国宏观经济的大题!

8.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深远影响表现在那什么方面

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
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质、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三、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