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性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2024-04-29

1. 中学生性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中学生已经是“准成人”了,他们的心理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出现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
2.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
3.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二、独立性增强,叛逆心理出现
随着生理发育逐渐趋向成熟,孩子在心理上也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同时也希望别人把他当成大人,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
这时孩子往往表现得很叛逆:一种是外显的,直接和父母顶嘴冲撞,不管父母说的是对是错,一概不接受;另一种是内隐的叛逆,表面上虽不反抗,但内心或行动上却对父母说的置之不理,同样令父母头疼不已。
三、情感丰富但不稳定,自控能力弱这一时期情绪情感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各种矛盾所致。
如生理上接近于成人,而心理上离成人标准还很远;自己认为自己有了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却又不被社会承认;对过去的依恋和对将来的迷茫等等。
供参考。

中学生性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2. 中学生心理特点是什么?

您好!希望下面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五种:
一,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
二,强迫型的心理问题;
三,抑郁型的心理问题;四,焦虑型的心理问题;五,恐怖型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适应不良型 学习适应不良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中学生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更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第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第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第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二,强迫型 这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自己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它对同学的学习、生活和在校适应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应及时接受辅导。具体表现为: 

(1)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担心自己会发胖;看到小刀就会想到会割破手;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无实际意义的想法。 

(2)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如在考试时,总觉得想要大小便,但并不去上厕所;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但表面上却顺从平静;反复检查自己任何一次作业或试卷;总是在路上数石块数或步数。 

三,抑郁型 这是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同学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具体表现为: 

(1)兴趣衰退。这类同学对生活的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 
(2)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并有内疚后悔等自责倾向,多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对自己的失败估计。如学习成绩较好,但坚持认为自己学习很差,以后肯定不能毕业。 
(3)精力衰退。自感疲惫无力,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这类同学往往感到听课、做作业时,头脑无法兴奋起来,但一般无杂念而是一片空白,体育课甚至日常生活无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从心之感。 
(4)封闭退缩。不愿交往,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这类同学通常能维持和其他同学、老师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动勉强,交往内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们的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 
(5)躯体不适。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疼、背痛、肢体酸痛等,还有失眠等睡眠障碍,有些同学有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观失望。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想前进、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标;有时下决心改变自己,但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无望、无助感强烈。

四,焦虑型 个体处于一定的应激状态便会感到焦虑,这是正常的。焦虑型的心理问题是指一种无明确对象、无法摆脱的焦虑状态,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形式。 

(1)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以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为典型特征,有“大祸临头”之感,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等,还可能有出汗、发抖、腹痛等。急性焦虑的发作急剧,很难预料,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1~20分钟,长达数小时。发作后虚弱无力,但焦虑体验不明显,数日后恢复。 

(2)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在焦虑型中较为常见。表现为持续性的紧张和不安;学习、活动时心烦意乱,记忆和思维受阻;交往中紧张、易激惹;遇事时惊慌失措,往坏处想等。明知客观上并不存在威胁、危险和失败结局,是主观上过滤,但无法控制,惶惶不可终日。同时出现心悸、口干、出汗、脸色苍白以及震颤、发抖、肉跳、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梦惊等现象。 

五,恐怖型 这种心理问题指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际交往时产生异常恐惧并主动回避以消除不安。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为社交恐怖和特异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长的趋势。 

(1)社交恐怖。主要特点是在人际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的耻笑对象,而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做作业、吃饭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着对方即自感面红耳赤、表情异样,而且怕被对方觉察,从而回避目光相遇,严重者会发展到足不出户。 

(2)特异性恐怖。指各种和个体自身活动的特异性有关的恐怖,如飞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学生对学校产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门、害怕见到老师和同学、回避学校生活,又称学校恐怖。 以上对五种常见心理问题类型的介绍,目的是使大家对它们有一个初步了解。在青少年阶段出现上述的心理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要敢于面对它,正确解决它。

3.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如下: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过程,高级的心理是在低级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另一方面,心理发展又是一个逐渐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的。

3、不平衡性:即使对同一个体而言,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尽相同。

4、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心理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顺序性,但各种心理机能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等因人而异。

学生的意思
学就是学习,生是人的意思,学生,就是学习的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或其他地方(军队等)学习的人。受教育的人或在研究机构,工作单位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一般的分类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4.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初中生处在青春期,生理上急剧的变化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由于性知识的缺乏,以及缺乏正确的引导,同时受到好奇心的驱使,有些孩子会通过读一些黄色读物,浏览一些黄色网站,来满足性的需求。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处理孩子面临的性问题,导致很多问题产生了。(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1、反抗性与依赖性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在面对困难,遇到挫折时,又很容易退缩到家庭里。这种反抗性与依赖性产生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为逆反心理,很多孩子会对父母采取一种对抗的态度,盲目反对,甚至明明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也要坚持,使得父母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对话。2、闭锁性与开放性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初中生常常希望表现自己,又害怕自己比不过别人,如果处理不好,孩子就会产生自闭。同时因为孩子的分辨能力还不强,所以在交友时容易出现问题,有的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3、勇敢和怯懦在某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问题主要表现形式为争强好胜,在学校会有暴力行为。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4、高傲和自卑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成人的意识越发明显。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幼小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期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在否定童年的同时,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又留有几分对自己童年的眷恋。当他们在各种新的生活和学习任务面前感到惶惑的时候,特别希望仍能像小时候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照。此时的孩子遇到问题,容易产生退缩心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5.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基本成熟
学生开始能够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品质,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2、产生“成人感”
 我们要充分利用少年“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他们,促进他们发展自尊心和独立性,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人生与宇宙奥秘的求知欲。
3、思维能力明显发展
青少年处在思维能力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时期。
4、情感丰富,强烈,易冲动,不稳定

5、性意识开始萌芽
少男少女开始产生怀春心理,注意和喜欢接近异性,有较强的性意识和性冲动。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6. 中学生心理特点

一、过渡性特点:
中学生处于从幼稚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这种过渡性主要表现在于身心发展既有幼稚期的特点,又有成熟性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另外,青少年期是人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


二、闭锁性特点:
闭锁性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的特征,这代表他们内心世界逐渐复杂,不再轻易的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社会性特点:
中学生活动的社会性增强,他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活,同时,社会环境对其社会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7. 要重视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

 要重视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
                      导语:性心理是指在性生理的基础上,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过程,也包括了与他人交往和婚恋等心理状态。性生理是性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性生理发育的障碍或缺陷,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出现偏差。
    
    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这其中就包括性心理不健康。中学生性心理不健康表现在好几个方面。如有的中学生偷看黄色录象 、早恋、发生性行为、甚至奸犯罪。在中学生当中(既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发生的同性恋也是突出的表现。
     中学生性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社会的原因,如社会上有些坏人主动向中学生进攻,往许多家庭送一些乱七八糟的小报;有的人为了挣钱向中学生放黄色录象;有的通过小恩小惠腐蚀中学生。 有学校的原因,学校没有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包括性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认为学生年龄小,不会有什么性心理不正常的情况。有的初一女生偷偷的爱上了任课的已经结婚生子的近四十岁的男老师,这位男老师上课,她是不敢看黑板的,一与那个男老师眼光接触就没法听课了。她认为老师已经洞察到她“肮脏的心灵”。
    有家庭的原因,而且是主要的原因。根据系统论的原理,中学生是处在家庭这个系统中,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是家庭这个系统出了问题。研究表明,父母长期不和 ,孩子的积极健康的情绪得不到正常发展,消极情绪发展的结果必然会使孩子寻找“ 精神刺激”。有一位初中女生,父母离异,她跟母生活。继父不关心她,母亲也不关心她,最后她与另一个学校的女生搞同性恋。有的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性心理“教育”时,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都是错的。如有个妈妈对女儿讲:“男的没一个好东西,不 要与男生交往!”后来,这个女生看到男人,就常常感到自己有犯罪感。还有的父母对子女太放纵,使自己的孩子走向了性犯罪的'道路。
     要使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应该做到“三管齐下”: 
    一、要净化社会风气,斩断各种黄源,对引诱中学生干越轨或非法事的坏人应该绳之以法。
    二、学校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都重视 了,就会在课堂上把知识的传授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在各中学建立心理咨询门诊,有计划地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要积极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各种有益活动中宣泄自己的情绪, 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操。
    三、家长要学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支持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的交往。当发现孩子有不好的苗头时,要积极与学校、与老师特别是班主 任及时联系。当觉得有必要时,应该积极带领孩子去心理咨询专家那里接受咨询,不要耽误孩子。
  ;

要重视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

8. 中学生心理特点是什么

希望下面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五种:
一,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
二,强迫型的心理问题;
三,抑郁型的心理问题;四,焦虑型的心理问题;五,恐怖型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适应不良型 学习适应不良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中学生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更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第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第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第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二,强迫型 这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自己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它对同学的学习、生活和在校适应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应及时接受辅导。具体表现为: 

(1)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担心自己会发胖;看到小刀就会想到会割破手;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无实际意义的想法。 

(2)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如在考试时,总觉得想要大小便,但并不去上厕所;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但表面上却顺从平静;反复检查自己任何一次作业或试卷;总是在路上数石块数或步数。 

三,抑郁型 这是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同学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具体表现为: 

(1)兴趣衰退。这类同学对生活的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 
(2)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并有内疚后悔等自责倾向,多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对自己的失败估计。如学习成绩较好,但坚持认为自己学习很差,以后肯定不能毕业。 
(3)精力衰退。自感疲惫无力,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这类同学往往感到听课、做作业时,头脑无法兴奋起来,但一般无杂念而是一片空白,体育课甚至日常生活无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从心之感。 
(4)封闭退缩。不愿交往,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这类同学通常能维持和其他同学、老师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动勉强,交往内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们的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 
(5)躯体不适。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疼、背痛、肢体酸痛等,还有失眠等睡眠障碍,有些同学有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观失望。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想前进、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标;有时下决心改变自己,但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无望、无助感强烈。

四,焦虑型 个体处于一定的应激状态便会感到焦虑,这是正常的。焦虑型的心理问题是指一种无明确对象、无法摆脱的焦虑状态,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形式。 

(1)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以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为典型特征,有“大祸临头”之感,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等,还可能有出汗、发抖、腹痛等。急性焦虑的发作急剧,很难预料,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1~20分钟,长达数小时。发作后虚弱无力,但焦虑体验不明显,数日后恢复。 

(2)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在焦虑型中较为常见。表现为持续性的紧张和不安;学习、活动时心烦意乱,记忆和思维受阻;交往中紧张、易激惹;遇事时惊慌失措,往坏处想等。明知客观上并不存在威胁、危险和失败结局,是主观上过滤,但无法控制,惶惶不可终日。同时出现心悸、口干、出汗、脸色苍白以及震颤、发抖、肉跳、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梦惊等现象。 

五,恐怖型 这种心理问题指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际交往时产生异常恐惧并主动回避以消除不安。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为社交恐怖和特异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长的趋势。 

(1)社交恐怖。主要特点是在人际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的耻笑对象,而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做作业、吃饭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着对方即自感面红耳赤、表情异样,而且怕被对方觉察,从而回避目光相遇,严重者会发展到足不出户。 

(2)特异性恐怖。指各种和个体自身活动的特异性有关的恐怖,如飞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学生对学校产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门、害怕见到老师和同学、回避学校生活,又称学校恐怖。 以上对五种常见心理问题类型的介绍,目的是使大家对它们有一个初步了解。在青少年阶段出现上述的心理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要敢于面对它,正确解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