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的资金有哪几部分组成

2024-05-14

1. 社会福利的资金有哪几部分组成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现状、问题的分析,说明必须建立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三方各自在资金筹集中的地位和责任,明确了各自应承担的方式和份额,以及对基金筹集的财政管理问题。

  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杜会福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已广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综观当今实行市场经济比较成功的国家,都无一例外的有着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起步较晚,一度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滞后因素。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首要环节和核心问题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总体要求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渠道,因为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模式筹集和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前提和财力保证。

  一、我国当前基金筹集的现状及问题

  回顾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这一阶段从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开始,在城镇全民所有制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了以劳动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阶段基金的筹集主要由国家和企业负担,职工个人不负担任何社会保障费用。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以后,我国有步骤地进行了以养老、医疗、失业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养老、失业、职工医疗等方面的暂行规定,并在全国陆续选定了若干城市作为试点,以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全国性推广奠定基础。这一阶段在筹资方式上进行了一步步的改革,先后实施过多种筹资方案。后来在全国大面积推行了企业职工养老金社会统筹办法,起步阶段以市县为统筹基本单位,参加统筹的企业采取“以支定收、现收现付”的办法。到1993年末,国有企业全部实现了市县级以上统筹;集体企业的职工养老保险统筹达到1927个县;外商投资企业统筹达到800多个县。在此基础上,国家又决定逐步提高各地社会统筹的层次,从市县级统筹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

  由此可见,经过几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和筹措方式目前正处在新旧交替的特殊阶段。一方面,旧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筹措模式已经渐渐解体,而另一方面新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筹资方式还刚刚起步,远未达到规范化、系统化的要求。这种新旧交替的现状导致了现阶段各种相互矛盾的做法并存的局面,出现了过渡阶段特有的特点,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首先,虽然国家不再统揽一切社会保障经费的筹措,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仍然很重。国家负担重除了因为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如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继续由国家负担外,还因为国家目前还负担着一部分本应由三方共同分担的社会保险费用。如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实际上是由国家财政在负担;虽然在“两江”等地进行了职工医疗制度改革,但就全国范围而言,公费医疗制度的基本框架也依然没有实质性变化。企业在现阶段的负担仍然过重。据统计,到1993年末,全国共计有59万户各类所有制企业,8000多万职工和近2000万退休工人参加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分别占城镇企业职工的60%和退休人员的80%。但就费用的筹集来源而言,绝大部分由企业统筹,个人缴费率还不足1.5%。

  其次,与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相联系,特别是由于企业负担过重,又导致社会保障基金收缴困难。有的地方强制性统筹甚至演变成了“友情”募集。以1993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情况为例,全国平均收缴率为86%,较往年下降7%一8%,有的市、县情况更为严重。基金收缴困难存在客观原因,当前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负担过重的社会保险费用实在难以承受,而在国家行政强制统筹收费的情况下,企业也只有采取拖欠的办法。

  第三,由于采取行政方式,按各地具体情况征收统筹基金,而统筹的范围层次以市县为主,省、地、县各种规格的均有,交纳统筹基金的比例和计算办法,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性质均存在差异,这导致出现一个突出问题,即各地各自为政,各地方财政和企业的负担水平极不平衡,从而社会保障的社会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降低了统筹基金分担社会风险的能力。

  第四,基金多家负责筹集,管理体制不畅,基金筹集欠规范。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涉及到劳动、人事、卫生、民政、财政以及行业系统统筹部门和保险公司,特别是许多部门都错误地把养老保险视为一块肥肉,各争一块,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经办、标准各异、业务交叉的“多龙戏水”局面,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声誉。而今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保障工作将逐步走向统一,这一问题也将相应得到解决。

  可见,从克服我国目前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上的缺点,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渠道,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等诸多方面考虑,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以给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

  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筹基金的筹资渠道

  按照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国家、企业(劳动者所在经济单位)及劳动者个人都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比例承担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并且通常是以国家立法形式明确下来的。

  (一)国家财政在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过程中,国家财政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和企业,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统收统支的,所以实际仍是财政负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社会保障社会化,要逐步减轻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因而今后国家财政在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中的作用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扮演的是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其首要任务是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搞好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以疏通、理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渠道,为社会保障资金提供稳定的有法律依据的资金来源。另外,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有关的经济政策方面如税收、利率方面给予社会保障事业适度的优惠,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如:根据《民政部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规定,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国家要给予政策扶持,其扶持办法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体现。

  其次,要适度承担一部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政府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中主要应该承担的是那些只能由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四项。因为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属于国民收人再分配的范畴,体现国家对达不到基本生活水平的人群及特殊人群应尽的救助责任,体现公平的原则,只能是由国家财政支付资金。而社区服务起始阶段也是由财政支撑兴办的项目。以上保障项目资金的筹集是国家财政要承担的主要部分。

  除此之外,从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险事业的支持角度看,国家财政主要负担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社会保险支出的行政费用,这是因为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属于非营利性事业机构,其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开支理所当然应由财政支出。二是通过财政拨款弥补社会保险费用收支不足的部分,即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过程中,国家财政扮演着“最后出场”的角色,是社会保险的后盾。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各个项目发生困难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国家财政包括各级地方财政在内要给予适当补贴。诚然.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应按照保险的原则,主要由企业和个人负担。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均是这一方式。但社会保险一旦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财政必须给予补贴。因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是不允许出现收支不平衡的,具体而言,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困难时。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失业保险计划发生困难时,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

  政府所承担的上述社会保障基金份额是通过财政预算拨款的方式进行的。即通过国家预算的转移性支出项目来完成,其资金的来源是政府的一般性税收,支出属于国家预算支出项目。在目前未设立单独的社会保障预算、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财政所能拨付的社会保障资金也受到整个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影响。但从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方式角度来说,应该明确国家财政究竟应承担多大的份额,给予哪些方面以最后补贴,并测算出这一部分所占的比例。这对于克服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缺乏刚性、非规范化的缺点是大有帮助的。目前,我国有关专家认为国家财政应承担的份额.比例大约是全部社会保障费用的30%一40%(含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基金支出在内),如果是在这个比例之间,国家的负担应该说是有所减轻的。这里还有一点值得说明,财政所承担的社会保障份额并非仅仅指中央财政,也包括各级地方财政在内,如失业救济发生困难即由地方财政予以补贴。

  由此可见,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中,国家主要承担的是那些只能由国家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如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至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国家只作为支持者、后盾的角色出现,主要还是依靠企业和职工个人。

  (二)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中的责任和义务

  在三方共同负担社会保障基金的原则下,劳动者所在经济单位(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必须按照自己的承受能力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份额。根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我国要逐步采取由企业与个人共同负担社会保障费(税)的办法,并实行养老、医疗保险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社会保障费(税)将成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社会保险费,具体操作办法是;首先,由职工所在企业单位和职工本人以工资总额为基数,按照规定的比例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交纳社会保险费。然后,在企业为职工交纳的社会保险费中提取一定比例,形成统筹基金,以体现社会保险的社会互助性质,职工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险费及企业为职工交纳的社会保险费的另一部分则记人职工个人帐户。其中,统筹基金主要用于实行个人帐户之前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老年人的退休金或医疗费。个人帐户主要用于职工个人养老金或医疗费的支付。至于企业和个人所承担的具体比例各项基金有所不同:

  1、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比例 1995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地区按照国务院推荐的两个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的一个方案改革本地区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个方案对我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及基金的设立作了具体规定。各地按所选方案规定的比例迅速组织了基金筹集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22个省、市、区出台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改革方案、全国已有61.7万户企业、8738.2万职工和2241.2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地方退休费用社会统筹、总覆盖面约为1.2亿人。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达1020亿元。但两种方案的实施也导致出现了全国各地个人帐户比例、企业缴费比例、管理层次和待遇支付标准的不同,为此于1997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来各地按照新的统一的方案尽快实现并轨。方案重新规定企业和个人的承担比例。

  新方案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包括划人个人帐户的部分),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的,应报劳动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干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有条件的地区和工资增长较快的年份,个人缴费比例提高的速度应适当加快。同时规定,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

  从上述新方案规定可以看出以下几点:规定了企业总的社会保障负担水平,这有利于减轻国有老牌企业的负担,为消除企业之间负担畸轻畸重的不公平现象提供了依据;在企业和个人承担的份额中,随着个人负担份额的逐年提高,企业负担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体现了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个人在筹资中的作用的精神。

  2、医疗保险费用的筹集比例 由于我国原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因而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职工医疗经费紧张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有限的医疗资源又浪费惊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组织在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两地先行进行了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1996年4月开始,试点又逐步扩大到57个城市。这些试点均采用了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其资金来源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缴纳两方面构成。

  用人单位缴纳的比例,“两江”均规定改革之初以本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与离退休人员费用总额之和为基数,暂按10%提取。今后根据经济发展和实际医疗费用水平变化适时调整。职工个人缴纳的比例,改革起步时暂按本人年工资总额的1%缴纳,今后随经济发展和工资增加逐步提高。为不过多增加职工负担,职工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应在增加工资的基础上进行。

  职工个人和用人单位按上述比例缴纳的医疗保险费要按一定比例分别进行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帐户。镇江市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个人医疗帐户中的基金来源于三个部分:一是职工个人按年工资总额的1%缴费部分,二是用人单位按职工个人年工资总额10%提取的医疗保险基金,要按不同比例(45岁以上和45岁以下)计入个人医疗帐户;三是用人单位按退休人员个人年退休费用10%提取的医疗保险基金,其中一半划入个人医疗帐户。用人单位为职工缴费的其余部分及用人单位按退休人员个人年退休费用10%提取的医疗保险基金的另一半则进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由当地社会保险机构集中调剂使用。九江市对个人医疗帐户及社会统筹基金的来源也有类似规定。

  事实证明,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很好地落实了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问题,所以它既可以满足生病职工的医疗需要,同时也可以避免药品浪费等问题,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益。

  3.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比例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是在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失业保险建立至今,发放了大量失业救济金和医疗费,并建立了一系列转业训练基地、生产自救基地,对解决我国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目前,失业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企业要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6%一l%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失业保险费,具体的缴费费率由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保险机构根据本地的失业状况确定;失业保险计划发生困难时,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职工个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情况来看,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均不同于养老保险,它一般都是由政府和企业(雇主)负担,职工个人不交纳或只交纳名义上的失业保险费,但鉴于我国目前及今后的人口和就业压力,我国宜拓宽失业保险基金的筹措渠道,按照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筹集失业保险基金,起步阶段职工个人所缴纳部分可以采取较低的比例,不致给职工个人造成负担。

  综上所述,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中,国家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来支撑、支持社会保障事业,企业和个人要按一定比例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这两条渠道,由三方共同负责。那么如何才能明确体现三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三个行为主体的行为、保障三方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这除了加强各项社会保障的立法、执法、宣传工作力度之外,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纳入国家预算进行统一管理,能从根本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应统一纳入国家预算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确立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社会保障费用的原则,并且已着手在养老、医疗等项目上实施或试点,但现在纳入国家预算的仅仅是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的保障项目,如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军人抚恤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并且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经费虽然包括在预算内,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常性支出混淆不清。至于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目前都由其主管部门管理,这部分社会保障基金目前还属于预算外资金范畴。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管理的混乱,致使各项基金提取的比例以及管理请水平偏高,结余投资运营混乱,流失、挪用、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陕西省5年内共动用了养老保险基金2.5亿元。因此,为了保证国家、企业、个人各方筹集的社会保障基金能专门用于社会保障事业,必须尽快改变目前预算内、外分散管理的格局,将社会保障资金统一纳人国家财政预算管理。

  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就必须单独建立社会保障预算,为此,首先要将现行的由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组成的复式预算改为由政府公共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组成的三式预算,并重新划分收支。将社会保障方面的收支全部纳人社会保障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也包括目前尚未纳人、属预算外资金的部分社会保障收支。社会保障预算和政府其他预算之间必须保持相互独立,特别要注是不得将社会保障收人用于弥补政府公共预算赤字或挪作其他用途。关于这一点是许多国家在实施社会保障预算实践中得出的普遍经验。

  其次要确定社会保障预算收人的来源。社会保障预算的收人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国家按照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面向全社会征收的社会作障税,目前我国是按照这一原则征收各类社会保险费;二是政府的社会保障拨款;还有社会保障基金积累部分的投资收益。社会保障税由财税机关会同劳动保险业务部门根据社会保障工作需要和可能共同制定其税率、征收范围,分别由个人和用人单位缴纳;政府社会保障拨款即应由国家财政负担的社会保障支出可直接从政府公共预算划转;投资收益是政府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余额用于投资所获收益。

  同时还要确定社会保障预算支出项目。社会保障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拨付给劳动保险部门建立各项社会保障基金,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以及社会福利基金支出,社会救济支出等项目。各项基金的金额。应由财政部门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统一安排。

  最后是关于社会保障预算的收支平衡问题。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预算必须保持收支平衡。社会保障预算不同于政府其他预算,一般不得发生赤字。若发生赤字,应提高社会保障税的税率或重新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范围和标准,或者增加政府的社会保障拨款,以保证预算的平衡。而社会保障盈余应开展运营,主要用于购买国债以及银行储蓄,也可用于政府担保的投资项目,以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

  将全部社会保障资金统一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有利于强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但也还必须解决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必须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出台,作为准绳;要协调、规范社会保障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最主要的是要改缴纳各类社会保障费为统一的社会保障税,并解决社会保障基金统筹层次过低问题。关于以社会保障税取代目前的规费形式已有许多文章述及,这里不再赘述。社会保障基金统筹层次过低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保障税的开征,按统一的税率征税,统一各地基本保障水平,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二是各地经济及社会保障事业本身的发展速度、程度。目前国家已决定统一全国基本养老金收缴比例,这对于解决统筹层次过低问题是一大突破。相信随着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上述一系列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规范化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将逐步确立。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今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将按照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主要依靠两条渠道:一条是社会保障税收人,它来自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缴纳的社会保障税;一条是国家财政的转移性支出,它来自于国家的一般性税收收入。其中,社会保障税将逐步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的主渠道,而财政则构成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坚强后盾。上述两条筹资渠道均应统一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建立社会保障预算进行管理和监督。

社会福利的资金有哪几部分组成

2. 天津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怎么样啊?

这不是已解决了嘛!
工资收入很低! 
去年招聘10几个硕士,走得剩不下两个了! 
死工资! 
来了以后,见习期1年(违反劳动法),然后正式。分中心收入高于市中心。 
没有宿舍,没有房屋补贴。 
第一年见习,本科生月收入不到1000,九百多;硕士1000处头,1000零几。第二年,也就多不到300元钱。 
当然,唯一的好处,稳定! 
待在这里,没有发展前途!很不重视人才! 
中级职称很多年没有聘了! 
希望大家认真考虑! 
毕竟上大学上研究生,是为了体现自身价值!

3. 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哪个工作好啊 请赐教 具体比较下待遇福利 工作性质等,谢谢

都差不多,如果是前台工作人员的话,都挺累的,而且现在都是阳光工资,工资差别不大

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哪个工作好啊 请赐教 具体比较下待遇福利 工作性质等,谢谢

4. 想了解温州市社会保险基金征收中心里面是做什么的 属于什么性质单位 福利待遇如何

首先各经宣传部门以及宣传媒介要努力做好对下岗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的宣传,不能把下岗看成对稳定的影响;把就业看成维护社会安定的措施,而要着力宣传下岗的不可避免性和战略意义。 
其次要纠正目前再就业培训工作由劳动部门独家作战的局面。宣传、工会及政府其它部门要与劳动部门齐抓共管,并成立相应机构。这样无论对实际抓好培训和训练工作,还是在社会上宣传和示范显再就业培训的重要性都有一定意义。 
再次要精心组织好教材建设。除科技与专业技能培训外,还要增加政治、法制、有关政策的培训和教育;增加再就业指导及其信息的实质内容。 
二、完善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的对策建议 
对于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每月120元是否达到“保障”的标准,笔者在展开本项调查之前,对结果就基本心中有数了。这是因为调查抽取的是青岛市区的下岗职工,120元标准出自青岛市政府1994年8月20号印发的《青岛市安置企业富余职工办法》。其它地方保障标准已达到或超过220元(如温州。目前青岛市保障标准140元以上)。本项实际调查结果正如所料,50名调查对象均回答不够。对于实领保障救济金额,86%是120元;4%低于120元;另有5人高于120元低于140元(救济金)占10%。还有11人夫妇均下岗占22%;常年有病的不完全统计至少4人,即至少占8%,这部分职工生活将有一定困难。 
对下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笔者主张应区别工龄适度提高保障标准。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五项原则。 
(一)改革成本补偿原则 
当前的下岗,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属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而非自愿性失业;从改革的全局上看,是三种结构(产业、经济、所有制)调整和优化的必然结果,因此,不能认为职工下岗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应该承认,下岗职工是为了中国经济的起飞;为了国家三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了使社会和政府能借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做出的一种牺牲。他们在岗时一方面接受低工资的安排;一方面为国家和社会积累和奉献了远高于其再岗收入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据1995年的有关统计,共创造了近11500亿元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有牺牲和奉献就得有补偿,这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成立的。这种补偿,实际上是当前改革的成本付出,其表现形式就是生活保障金。当然这种成本是需要分摊的,这就是向所有企业征收失业保险费。这一点本文后面还要加以论述。作为补偿的生活保障金,如青岛市120元标准显然低了一些,笔者认为至少应比一些西方国家的非补偿性的失业救济金高一些。譬如德国,其失业金为“最后原纯工资”的63%到68%,假如照此计算,以下岗职工平均月标准工资300元计,取68%比例,则月保障金为204元,可见我们适度提高保障标准是可行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二)与促进懒情无关原则 
适度提高保障标准是否能滋长和引发懒惰并减少就业呢?这个问题,国内有不少人持肯定的观点,从历史 上看,国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一致。例如1932年处于大危机时的美国,为救助失业人员,美国众议院曾通过了一项专款求助20亿美元的法案,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反对说:“这不是失业救济,这是美国国会历来制作的最大的猪肉桶”。胡佛总统的这一错误政策直到罗斯福总统上任后方得以纠正。(黄安年《社会救济期的社会保障—17世纪初至20世纪年代的美国》,《山东师范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四期)。同时,罗斯福的这一新政也给美国的经济繁荣和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 
事实上,人的本性决定了人一般讲其对事业和成就的追求远大于其对生存等方面的追求,所以才有了已故女作家陈家昭“工作者是美丽的”千古绝唱。另一方面,保障金发放不是长期的,最多三年。而且再就业是有劳动者自主择业实现,所以在政府的组织和扶持下,下岗职工三年内实现再就业是不成问题的。因此我们说适度提高保障标准与促进懒惰无关。 
(三)促进消费需求原则。 
下岗职工生活保障,从宏观上讲,并非单单是对职工的一种救济,而是参加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政策和手段。在当前需求不足的经济形势下,它可以通过促进消费而自动缓和社会总需求的波动,从而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趋向平衡。根据前述的统计数字,我们不妨以全国计有0.1亿下岗职工,每人年补助保障金2400元为例,政府将年支出240亿元。再按保守假设,有一半转为消费,一般储存,那么因适度提高保障标准而新增的当年120亿消费,一方面可以直接促进消费,另一方面至少可以拉动社会的消费势头,激发大众消费预期的提升,从而间接促进消费。这样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又可以增加国家和地方的税收。如此政府240亿元的支出,通过消费又转化为收入。期间的差额部分可以通过征收企业的其它法人和组织失业保险费加以弥补。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应将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制度并入失业保险中,并加强和统一失业保险的全国性立法。目前,我国城镇失业保障覆盖率远低于70%,应加强措施,扩大以大数法则为依据的保险覆盖率,改变目前保险金筹集主要靠财政补贴的“一边倒”局面。以青岛市为例,该市共有5184个企业的734万名职工参加保险,而目前共有6万名职工下岗失业,仅2.8万名职工享受失业救济。由此推算企业投保率约31%。要实现下岗生活保障的促进消费作用,就必须加强失业保险建设,这是由失业保险的“蓄水池”功能决定的。当经济高涨时,可以增加保障金的征收比例,从而抑制消费需求的过高增长,同时又因失业减少,资金相对流入保险基金;经济萎缩时,失业增加,此时保险金流回社会,从而促进消费,止挡经济衰退。因此国内外学者称失业保险基金为“经济畜水池”。 
(四)根据不同工龄确定不同标准原则 
目前失业保险与下岗保障“两张皮”,后者无论工龄多长一律一个标准,这是不妥的。本项调查中86%的下岗职工中包含了全部20年以上工龄者,且夫妇均下岗、常年有病者均在其中。笔者认为不仅要解决这个问题,对其它情况也应考虑给予一定补助。 
(五)当地物价指数与最低工资指导线原则 
这一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保障标准的下限由当地物价指数确定,上限由当地最底工资标准确定。当前我国城镇失业救济金普遍低于当地工资线的65%,笔者认为偏低,应予以提高。 
最后,有关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笔者结合本项调查及思考再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生活保障金应统一纳入劳动部门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发放,改变在原企业发放的做法。这样可保证再就业训练和培训的正常进行,又可以防止克扣和拖欠。 
2、应尽快使下岗保障和失业救济合二为一。在建立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后,应直称下岗为失业,并一体化管理。事实上下岗保障及其操作完全是行政化的并无法律基础。相反失业保障却有法律依据,这可在劳动法第七十条中找到。 
3、目前职工一方辞职的也进入失业存列,这是不妥的。一般职工辞职均有另谋它职的背景,因此不应享受救济。另外辞退的也应降低救济标准,当然职工按规定交纳失业保险费的除外。 
4、当前下岗职工的养老保险自下岗后或中断或从其生活保障金中扣除投保,这是不妥的。笔者认为在下岗三年内原企业或国家应继续为其全额投保,还有医疗保险的投保都应在待业期内使之享受在岗职工的同等待遇。 
5、对夫妇均下岗的有子女的下岗职工应提高保障标准。 6、对夫妇均下岗的有子女的下岗职工应提高保障标准。 
本文结合调查,分析了企业职工下岗的必然性,下岗生活保障以及再就业培训的操作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既关系到社会安全,又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个问题甚至比再就业问题更重要,决不可小视。

5.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苏州市民政局


  苏政民〔2010〕207号


  --------------------------------------------------------------------------------


  苏州市民政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

  (修订)


  为适应苏州市民政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市民政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现将《苏州市民政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市民政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保障民政事业发展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结合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苏州市民政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

  第三条 苏州市民政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在民政局党委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厉行节约,防止浪费;整合资源,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条 民政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合理编制预、决算,统筹安排、节约使用各项资金,保障单位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

  (二)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如实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活动分析;

  (三)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确保资金安全;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根据党委(支部)和行政领导的意图,组织和保障好各项事业任务的完成。

  第五条 各单位须单独设置财务岗位,配备专职财会人员,进行独立核算,完善财务主管(会计)、出纳分工负责制;直属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任免和调动,应征得民政局(机关)同意,民政局(机关)负责直属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有计划轮岗。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财会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印鉴、票据分管制度(出纳不保管单位财务印鉴),加强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局机关定期对直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进行评审。

  第二章 预决算管理

  第六条 各单位每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市财政局的有关规定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和收支增减因素编制年度预算,由市民政局审核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待市财政局正式批复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  各单位要提高对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单位领导要亲自参与预算的编制工作。编制预算要认真论证,集体研究,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留有余地。预算内容要齐全,包括收入预算建议计划和支出预算建议计划。

  (一)收入预算建议计划包括财政预算内经费拨款、预算外资金专户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其他收入、上年结转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收入预算建议计划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各项收入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且编制到具体收入项目,切实做到不少报、不漏报、不虚报。

  (二)支出预算建议计划包括基本支出建议计划和项目支出建议计划。

  1、基本支出建议计划内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建议计划、商品和服务支出建议计划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建议计划三部分。基本支出建议计划实行定员定额编制。

  2、项目支出建议计划包括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建议计划(含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和专项资金建议计划两部分。各单位在编制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建议计划时,要确定本单位的资金需求重点,优先申报与单位(部门)职能紧密相关的项目,确保重点工作任务的项目资金,同时要根据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立项理由和项目具体预算,填写项目申报书和可行性报告。

  第八条 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予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各单位按原定预算程序报上级相关部门核准后方能执行。

  第九条 各单位应严格执行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

  第十条 直属事业单位每半年后20日内向市民政局主管部门书面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一条  各单位每年必须按照规定编制财务决算。财务决算要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并编写财务决算执行情况的文字说明,找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符合汇总上报要求。

  第三章   收入管理

  第十二条  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专项、专款收入等。收入要反映会计主体,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严禁私设账外收入和各种形式的“小金库”。

  第十三条  各单位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积极组织收入。各项收入,应区分不同情况,开具符合财政、税务部门规定的票据或发票。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具备收费许可证,并严格按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项目和标准执行,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全部收入按规定缴入财政专户管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和发行费;以政府名义接收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等其他非税收入应按规定开具非税收入或结算票据,并按规定缴入财政储存户管理。各单位管理的出租房收入按资产权属缴至权属单位专户,严禁使用财政规定以外的票据。

  第十四条  各单位涉及征税范围的收入,应按国家有关税法规定依法纳税,如符合减免税政策的,需按有关程序报相关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非税收入票据和往来结算资金票据要指定专人管理,定期向市财政局结报、核销,已使用的非税收入票据金额要与上交财政专户金额相符。

  第十六条  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定期与市民政局、财政局核对财政预算拨款和预算外资金的到位情况。

  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十七条 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业务,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专项支出、专款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等。

  第十八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各项支出必须按照批准的预算和有关规定办理,坚持“一支笔”审批,防止多头审批和无计划开支。重大支出项目应集体讨论,计划外支出应报市民政局审批。局机关原则上不安排计划外支出,对确实有利于事业发展的特殊支出需经局办公会集体研究后方可实施,直属事业单位审批程序和限额自定。

  第十九条 各项支出的范围和标准。各单位应根据资金性质严格执行各项经费的开支范围,确保人员经费和单位正常运转;属于市立项目范围的,要及时编制预算,经市财政审核后按实列支。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项目以及慈善、福彩资金等实行重点管理和监控,相关单位应主动书面报告主管局。

  第二十条 专项支出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并按规定向市民政局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局机关各业务部门在分配条线专项经费时,应会同财务部门制定方案,经局分管财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五章 结余与专用基金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按照先提后用、量入为出、专款专用、略有节余的原则管理、使用。

  第二十二条  直属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结余不计提基金,全额结转下年度,经报请市民政局和财政局同意后方可使用。事业经费结余可计提专用基金,其中福利基金按30%的比例计提,修购基金按10%(殡仪馆按30%)计提、医疗基金按10%计提,风险基金按10%计提(仅殡仪馆),其余转入事业基金。民政局机关的经费结余不计提任何基金。

  第六章    银行账户和现金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未经主管局和财政局批准不得开设银行财户;不得以私人名义开设单位存款账户;不得以个人储蓄名义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应及时清理往来款项。

  第二十四条  现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按照国家《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使用现金;现金结算起点为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遵守库存现金限额,原则上以3-5天的日常开支量为准;不得坐支现金;现金收支业务必须根据合法凭证办理,如实反映现金库存。有条件的单位尽量使用公务卡结算,不再使用现金。

  第七章    会计核算管理

  第二十五条  会计核算应严格遵照国家颁发的《会计法》、财政部制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簿。

  各单位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按每日发生的原始凭证登记。月末余额要与会计总账余额一致。银行存款余额要与银行对账单余额相符,如不一致或有未达账要查找原因,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确保账账、账表、账款相符。每月终了,应根据银行提供的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流水单,进行支付款项的对账,根据支付中心每月提供的预算单位分资金性质的计划支出结余对账单对账,核对准确后将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流水单、计划支出结余对账单作为单位财务核算的归档依据。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原始凭证的审核。对外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是印有财政或税务部门监制章的合法凭证,凭证中应具备填制日期、填制人姓名、单位财务专用章,在凭证中列明经济业务内容、数量、金额等要素,金额大写和小写数应该一致。支付的原始凭证中还应有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和单位领导签字,用于购置财产物资的原始凭证还应有验收人签字。有关重大经济收支活动的合同(协议)、工程决算也视为原始凭证管理,作为财务部门收支凭证的附件。对外出具的原始凭证必须使用合法凭证,具备凭证应有的要素。

  第二十八条  各单位的记账凭证内容必须真实完整,反映的经济业务对应关系要明了,记账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等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制(需附各类基金和往来等附表),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认真编写会计报表和说明。各单位的月报于次月10日前上报,年度报表上报时间按局规定执行。

  第八章 票据管理

  第三十条  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及票据等都属于单位票据管理范围;各单位财务部门是票据管理的责任部门,应明确专人负责票据的购买、使用、发放、核销和保管工作。各单位不得使用私印或者自购的非经财税部门监制的票据。

  第三十一条  各单位应分别建立支票领用登记簿和票据领用备查簿,依序登记领用人(签名)、领用日期及注销日期(领用支票时,还要注明金额)等。领用票据时应如实填写登记项目,并经财务主管(会计)审核同意;各种票据应严格按照各自用途使用,不得互相混用,也不得转让、转借或代开。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票据应按编号顺序使用,填写内容真实完整,字迹清楚,印章齐全。若填写错误不得涂改、挖补或撕毁,应在全部联次上加盖“作废”戳记;对填写错误的捐赠票据应具备三人以上签名方可视为作废处理。票据用完应及时缴销,所涉及款项应及时入账。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应妥善保管票据,支票与印章分开存放;收费票据、结算票据、捐赠票据收款人、使用人与保管人和核销人不能由单位出纳一人担任,会计负责票据的领用和复核,出纳负责开票;已开具的票据存根联和支票领用登记簿(票据领用备查簿),作为会计档案保管,保存期满后登记造册,报经查验批准后销毁。

  第九章  资产管理

  第三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各单位应当明确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责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年度终了20天内,应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局机关信息处负责机关网络设备、计算机等智能化物品的采购、日常登记、调剂使用及登记管理。

  第三十五条 加强往来款的核算,不得将应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列入往来款项;也不得将应缴财政专户的款项列入往来款项;对各种往来款项应及时清理,不得长期挂账。

  第三十六条 各单位所需的固定资产,应根据工作需要和单位财力的可能,依据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进行配置。大项支出应报市民政局审批。

  第三十七条   各单位所属房产不得擅自对外租赁、抵押等,如确需对外租赁,应按照房产权属关系办理租赁手续,除协议租赁(面积50平方米以下且年租金10万元以内)外的房产均需通过市产权交易所公开招租。

  各单位资产的处置应严格执行《苏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规定。并按照市财政局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流程》规范操作。

  第十章 福利彩票公益金和慈善基金管理

  第三十八条  福利彩票公益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中国福利彩票筹集的、用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专项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全额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

  第三十九条  民政局机关按规定编制福利彩票公益金收支计划,当年资助金额一般不低于上年收入的70%,结余部分结转财政专户下年专项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和挪用。

  第四十条  申请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必须向市民政局提供可行性报告、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等。市民政局接到申请后,应进行考察初审、形成建议,经评委会进行审议后下达批复通知并安排拨款。涉及政府采购的项目应按规定程序实行政府采购。

  第四十一条  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收支情况应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民政局机关应组织对受资助项目的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使用规定的,可缓拨、停拨福利彩票公益金,直至收回已拨资金。

  第四十二条  慈善基金是接受政府拨款、社会各界、单位以及个人的捐赠款项,用于帮困济贫、救助突发灾难、资助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四十三条  慈善基金的财务管理应严格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章程》的规定,同时应接受民政局的指导和监督。基金募集必须坚持自愿捐赠原则,严格履行捐赠手续;基金使用必须尊重捐赠者的意愿,专款专用。年度资助预算编制并提交理事会讨论通过。预算计划内的资助项目由理事会实行分级审批,计划外项目由常务理事会半数以上成员同意通过。日常开支费用经理事会讨论通过后,从严掌握,严禁用于非慈善事业项目。

  第四十四条  慈善基金实行独立核算,其募集和使用要接受民政、财政、审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每月终后10日内向监事会、民政局机关主管部门上报基金收支情况,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章  公务卡管理

  第四十五条  公务卡应在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普遍使用。其中,单位办理不能透支、提现、消费的单位卡,在职人员办理可透支消费、存取现金的个人卡。

  第四十六条  公务卡结算范围:各单位原采用现金支付的办公用品、书报杂志订阅费、印刷费、煤气、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招待费、劳务费、租赁费、小型设施维修费以及公务用车的燃料费、保险费、保养修理费等公务性支出。个人卡中所发生的个人消费性支出,不适用本范围。

  第四十七条  公务卡的日常管理。单位卡由本单位财务会计保管,密码由出纳掌握,在出纳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变更密码或重新办理,如有遗失,应及时办理挂失或注销手续。个人卡由个人申领、持有、保管和使用,实行“一人一卡”实名制管理,密码由个人自定,妥善保管,遗失后应及时办理挂失,如未及时挂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个人承担。

  第四十八条  公务卡的结算管理。报销人填报支出报销审批单,凭发票、POS消费凭条等单据,按原财务报销程序审批;出纳人员凭核准的支出报销审批单及报销单据,通过POS机将报销资金划转到个人卡上;报销人当场确认后,在POS打印的凭条上签字;财务人员凭经签字确认的凭条、支出报销审批单登记入账;如因个别商业服务网点无法使用银行卡结算系统,报销人先行以现金垫付后,可凭发票等单据到单位财务部门办理报销审批手续。

  实行公务卡结算后,一般情况下不再使用现金结算,也不再向个人办理现金借款。

  第四十九条  各单位财务应建立健全公务卡结算业务明细账,逐笔记载公务卡转账业务,账目要日清月结,做到账款相符。财务部门应于每日业务终了轧账打出当日交易清单与公务卡结算明细账进行核对,分别由出纳和财务主管签字确认。

  第十二章  政府采购管理

  第五十条  各单位要严格执行每年市政府公布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凡属目录规定“起点金额”以上的项目均应实行政府采购。

  第五十一条  各单位政府采购项目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如确需调整政府采购预算项目和资金性质,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局批准。

  第五十二条  直属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项目应报市民政局审核。

  第十三章 财务报告和内部审计

  第五十三条 各单位应及时、准确、完整填报各种财务报表,并根据有关规定指标认真进行财务分析。直属事业单位和局管社会团体的财务报表按月、财务分析按半年上报民政局机关。

  第五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内部监督职能,审核、检查财务活动。主要包括:

  1.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检查;

  2.对各项收入和支出的范围及标准进行审核、检查;

  3.对重大支出、专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项目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4.对行政性收费和其他预算外收入情况进行审核、检查;

  5.对有关资产管理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财务规章制度的问题进行督查并限期整改;

  7.对内控制度和专用票据的使用进行审核、检查。

  第五十五条  局机关主管部门每年不少于一次对直属事业单位和局管社会团体的财务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并及时通报审计结果。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


  苏 州 市 民 政 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四日


  主题词:财务   管理   办法

  苏州市民政局办公室               2010年9月6日印发

  共印:26份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6. 建设银行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中国建设银行单位性质:中央企业,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当时行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3月26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自成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经办国家财政拨款时期。1954年10月,建设银行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成立后,其任务是经办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款,管理和监督使用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部门、单位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
第二阶段,为国家专业银行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为适应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银行先后开办了现金出纳、居民储蓄、固定资产贷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国际金融、住房贷款和各种委托代理业务。
2004年 9月15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开会议,决议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将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扩展资料:
中国建设银行是首家以全流通形式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同时是首间在中国大陆登记的公司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作为国家专业银行,建行主要经办国家基本建设拨款,管理和监督使用国家计划确定的基本建设资金。
中国建设银行的标志
以古铜钱为基础的内方外圆图形,有着明确的银行属性,着重体现建设银行的"方圆"特性,方,代表着严格、规范、认真;圆,象征着饱满、亲和、融通。
图形右上角的变化,形成重叠立体的效果,代表着“中国”与“建筑”英文缩写,即:两个C字母的重叠,寓意积累,象征建设银行在资金的积累过程中发展壮大,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服务。
标准色为海蓝色,象征理性、包容、祥和、稳定,体现国有商业银行的大家风范,寓意中国建设银行象大海一样吸收容纳各方人才和资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建设银行

7. 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起来、专款专用的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一般按不同的项目分别建立,如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等。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和投资收益。截至2004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总规模是1711亿元,从来源看,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其中财政预算拨款1148亿元,占67%,国有股减持收入261亿元,占15%,彩票公益金收入129亿元,占8%。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需要通过投资运营实现其保值增值。投资运营方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是“安全至上,注重效益”。

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8. 关于外资企业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的用途

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用于职工非经常性奖励、补贴购建和修缮职工住房等集体福利。 外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如何计提职工福利费  
  [问题]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是否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解答]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财会[2003]10号)中规定,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会[2001]62号)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应设置“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从原“应付工资”科目转入的属于应付中方职工的退休养老等项目的基金、保险福利费和国家的各项补贴、原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余额,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及其使用,并应当设置“从费用中提取的福利费”和“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两个明细科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为其雇员提存医疗保险等三项基金以外的职工集体福利类费用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1999]709号)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除为雇员提存医疗保险等三项基金和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计提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外,不得在税前预提其他职工福利类费用。因此,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也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从费用中计提福利费。企业当年发生的福利费在当期损益中据实列支。如果实际发生的福利费超过按税法规定允许在税前扣除的金额,在纳税时按税法规定进行调整。

  “应付福利费-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科目的余额及以后年度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应按法律规定的用途进行使用。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