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于利而动 不合于利而止什么意思

2024-05-14

1. 合于利而动 不合于利而止什么意思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子兵法《火攻篇》

大意是讲:一个国家的君王绝对不可以因为对另外一个国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一个军队的将帅绝对不可以因为对敌方的愤怒而主动出阵求战。只有对国家有利的形势出现的时候才可以用兵,如果发现形势对己方不利的时候要立刻停止战争的行为。愤怒可以恢复到欣喜,气氛也可以恢复到高兴,但国家一旦灭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也绝对不可以再生。所以,对于战争一事,明智的君主要慎之又慎,贤良的将帅更是要时刻警惕。这才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关键所在。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利益是人类本性中固有的东西。利益是经济学中理性人的生存目的。结论很是赤裸裸,却是很现实。不过对利,每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逐利不可耻,方法要选好。关键对得起良心。

合于利而动 不合于利而止什么意思

2.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句话要怎么理解?

孙子兵法中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意思是说:对于战争要慎重,对国家有利才用兵,对国家不利就要停止战争。在商战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一位从商者都应顺应市场的形势,有进有退,权衡利弊有取有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当行情看好时要稳扎稳打,采取行动;当形势于已不利时,就应该谨慎行事、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步步为营在军事上是指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做到行动谨慎,防守严密。这种策略同样也是企业在现代商战中取得成功的法宝。每一个企业都会经历一个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就如同一个人走路一样,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每一步都要踩稳,走得过快就容易踩空甚至跌倒,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样。企业的发展,在战略上要始终做到高瞻远瞩,领先一步,而在战术上则必须坚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须知“步步为营才能步步为赢”。
由著名企业家、素有“电缆王”称号的张文荣带领的上海亚龙投资集团如今拥有净资产12亿元,年产值超过300亿元。这样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而是靠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张文荣发现当时的中国电缆市场存在很大的需求空间,于是与国有大企业——上海电缆厂合作,建立了上海电缆厂亚龙公司。张文荣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与国有大企业合营也是上海未曾有过的先例。随着经济实力的慢慢积累和增强,张文荣又开始涉足电器、灯具等相关领域,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产品一度打入浦东国际机场、市污水处理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亚龙公司凭借较强的实力于1997年一举兼并了国有企业浦东电缆厂。
亚龙集团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涵盖了工业、教育、房产三大板块。但是张文荣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没有想让三者齐头并进,一举取得巨大发展。他知道一个企业不可能过快地成长,急剧膨胀、急于求成就会出现泡沫;财富的积累也并非越快越好,欲速则不达,冒险投机取得的财富会在转眼间化为乌有。他在这三大领域之间做了明确定位,将工业作为公司的基础和主打领域,因为他认为虽然工业产品利润不大,但却是长期稳定的基础行业。中国的电缆产品与国外进口产品相比存在劳动力成本低的竞争优势,再加上电缆电线科技含量低,即便外国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在国内生产,也不能与国内企业相比。房地产开发也为公司带来了很多的利润,占到了公司总利润的70%,但是很不稳定,只能进行短期投资,遇到市场饱和时就要及时退出。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树立较好的形象,值得作为公司长期的品牌来经营。
亚龙公司能够发展成为一家以工业投资、教育投资、房地产投资为主的大型投资集团,其发展过程都印证了张文荣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策略的正确性。
能方能圆,唯利是图
李宗吾认为,能方能圆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去。方,是操守,是立身之本;圆,是策略,是处世之道。只有处事能圆,才能以方立世。能方能圆不是锋芒毕露,义无反顾,而是掌握分寸,有张有弛,寓“厚”于“黑”。
能方能圆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艺术,只有能方能圆的人才能成为为人处世的大师,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能方能圆的关键,就是要清楚什么时候要方,什么时候要圆,千万不要在该方的时候圆,该圆的时候方。掌握了方圆的“厚黑”之道,多在下属的身上进行感情投资,不必用金钱,就可以把下属笼络得服服帖帖,为我所用。
张荣发出生于基隆,曾经担任长荣关系企业董事长、菲律宾共和国总统经济顾问、巴拿马共和国总统顾问。现任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基金会董事长。
20世纪60年代,张荣发在台湾建立了荣发集团,集团经过发展壮大,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海运公司,并涉足房地产、航空业、重工业等领域,目前航空业已经成为公司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张荣发在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说出两条:管理出效率,人才出效率。
张荣发的成功之道,虽然浅显易懂,却蕴涵着“厚黑”学的道理。第一条管理出效率,是张荣发以“方”的策略管理公司员工;而第二条人才出效率,则是他以“圆”的策略管理员工。一个公司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可能获得大的发展,这就需要公司领导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来规范员工们的行为,这就是公司领导的“方”;而一个公司要有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要让员工以公司为家,这就需要公司的领导要关心员工,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这是公司领导的“圆”。有方有圆,公司才能发展。
张荣发深谙此道,因此非常重视人才。他主张自行培训,从本公司提拔、挑选人才,而不是从别的公司挖人才,这样就给了本公司员工升迁的机会。张荣发的公司只招初出校门的高中生或大学生,让他们从基层做起。张荣发在管理上借鉴日本的模式,两排办公桌并排在一起,互相之间熟悉对方的业务,一旦有人缺职可以随时补上;公司员工要精,宁可花钱办学堂或送员工出国培训,也不多用一名员工。
张荣发对所有效力公司的员工一视同仁,他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全都在他的公司任职,但他们也要从基层做起。为了淡化公司的家庭色彩,进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他将公司40%的股份分给中级以上的管理干部,使他们成为小老板、小股东,享有一种归属感、成就感。
张荣发从来都不任人唯亲。在公司第二代接班人问题上,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能胜任,就要公司的其他有才能的人接任,不能因为是自己创办的公司而不让外人来担任公司的领导职务。他这样做不但激励了下属的斗志,而且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张荣发说到做到,他让有专业技术的人负责下属的十几个公司,自己则卸掉这些公司的总经理兼董事长职务。除他的女婿郑深池任长宁航空与长荣重工董事长职务外,其他直系的亲属没有人担此重任。张荣发对下属的“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些“外人”的领导下,平均每个公司的资产都在10亿美元以上。
张荣发“传贤不传子”虽看似不可理解,其实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一可以激励下属的上进心,为公司服务;二使家族的利益得到了巨大的保障。
张荣发懂得企业搞得越好,公司收益就越高,公司的股价就越高。而他的家族占有公司相当大的股份,是公司的大股东,即使不担任公司的最高职务,也能获得巨大的利益。张荣发表面上让外人担任公司的领导职务,而实际上,无论他们处于什么样的职务,都摆脱不了他的控制。
为了树立权威而制定一些规章制度,让员工们按照公司的要求工作,这是厚黑型的领导驾驭员工的“方”;为了赢得下属的心,经常适当地夸奖他们几句,或给下属一定的利益,让他们为公司死心塌地工作,这是厚黑型的领导驾驭员工的“圆”。无论是“方”,还是“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员工为自己挣钱。
随机应变,相机行事
厚黑学主张“无为而治”。从字面上看,这好像是优哉游哉的处世信条,但实质上,它并非字面那样浅显。所谓“无为”并不是真正的无所作为,而是相机行事。它无时不在宁静的外表下进行着频繁的,充满厚黑管理术的操作。
当今的商业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的成败有时并非主观意志所能左右,外界客观环境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比如能源危机、通货膨胀、政策的修改、天灾等,消费者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些都可能影响经营的成败。每个商家都不可能去改变这种现实,凡是遇到这些不可预测、难以控制的变化时,所能做的只有随机应变、相机行事。
所谓相机行事是指通过观察形势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见风使舵、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取得胜利。
香港是一个很小的地区,但是在国际经济中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它能及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顺应经济潮流不无关系。前些年国外电子游戏十分流行,香港电子厂商在国内率先投入到电子游戏机的生产之中,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从中赢得了高额利润。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外电子游戏这股风已经接近尾声,而是刮起了一场个人电脑流行之风,香港电子厂商将精力转移到大量生产个人电脑上,以适应美国市场的形势。有时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就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1982年美国有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在选购电话机时不再需要电话公司批准。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电话机。香港电子厂商根据这一政策的变化,为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立即投入到各种电话机的生产之中,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又如香港时装界之所以会取得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它能根据流行趋势的变化及时地更新产品的款式和风格,并为顾客提供快捷、准时的服务,由此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这是因为与其他消费相比,顾客对时装存在着很深的猎奇心理和喜新厌旧心理,时装如果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变化,顺应新的形势和潮流,就会被市场所淘汰。正是靠着这种闻风而动的策略,香港保持了其时装销量在世界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美国也是世界上主要的消费市场之一,谁都想占据这块充满诱惑力的蛋糕,各路商家都在这里云集,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商业市场更是变幻莫测。要想在这里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相机而动的本领。
刘心远作为一名在这里创业的华人,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是他能够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方向,最终在美国电脑市场崭露头角。
刘心远在加州州立大学学习时就对电脑很了解,并预料到经销电脑产品及零组件存在很广阔的市场空间。
于是在1984年,他毅然辞去高薪工程师的职位,在纽约不起眼的一间仓库靠自己一个人和一部电话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电脑市场的变化是非常快的,这就需要刘心远适应这一特点,迅速快捷地组织电脑零组件满足市场需求,刘心远靠着自己迅速应变的能力把生意做得很是红火。
在美国电脑市场,刘心远创办的刘门国际公司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就取得了长足发展。营业额从1984年的50万美元跃增到1989年的8900万美元。美国权威性的媒体排名不断闪现刘门国际公司的影子。如今公司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据点遍及美国各州。
这一切都离不开刘心远能“掌握变化”的经营哲学,正如他所说的:变化快是电脑业的本质,电脑产品的市场周期非常短,最快的可能只有三五个月,因此如何在随时出现的变局中迅速寻找到公司的利益点,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更是指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厚黑型的处世者。厚黑经营者往往善于先采取“厚”的策略,在商战中紧跟形势,等待时机,引而不发,时机成熟时再一举成功。相反,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者反应迟钝,就会遭到市场的淘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厚黑学指出,人们在实力微弱、处境困难的时候,最易受到打击和欺侮,如果硬战往往会一败涂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采取“厚”的策略,忍下一时之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商业竞争是残酷的,每一个企业家都不可能是商战的常胜将军,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当你受到挫折的时候,不管是由于投资不慎、用人不当造成的,还是因为时局突变或者意外的灾难造成的,都不应灰心丧气,更不应该硬碰硬,而应该注意保存实力。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了保存实力,以后再战,要懂得暂时以退求生。只要生命之灯尚未熄灭,就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一个优秀的企业决策家深知进退得宜的妙用,这也是有效地对付商战中的厚黑学的一种策略。
20世纪60年代,日本日立公司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花费巨额资金购买新建厂房建筑材料,并添置了一些先进设备。
但是不幸的是,后来整个日本出现了经济萧条现象,许多商品都卖不出去,刚刚为扩大规模投入巨资的日立公司也遭到不利影响,生产的产品造成严重的积压,削弱企业的经济效益。面对不利的形势,是继续投资,还是就此停止投资是摆在日立公司面前的两条道路。
日立公司经过集体讨论,认真研究,认为停止投资虽然会给公司带来一些损失,但是如果继续投资的话,损失将会更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日立公司果断选择了后一条路,停止继续投资。将资金转移投放公司的其他建设,保存实力,等日后抓住机遇再图壮大。后来的事实证明,日立公司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与竞争对手东芝电器公司和三菱电器公司相比,日立的营业额从1962年开始明显上升,一直持续到1964年。进人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迎来了新的繁荣时期,蓄势已久的日立公司抓住这次机遇,加大了投资力度,1967年投入了102亿日元,1968年上半年投资达1220亿日元。
由此带动了销售额和利润的提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今的日立公司已经不再局限于家电领域,成为日本信息产业中的巨头,也成为世界500强之一。
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一个企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企业处在危难关头时,当机立断,实行战略转移,才能化险为夷。只要暂时得以脱身,就不愁没有复出的机会。
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就成功地留住了“青山”,实现了后来的东山再起,迎来了事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20世纪巨人集团曾一度遭受财务危机的困扰,债额之大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讨债的人数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硬撑下去,不肯低头,史玉柱就不会有第二次创业,就不会有再次抬头的机会。史玉柱此时选择了转移,在珠海仅仅留下了一个空壳公司,退至外地成立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己在幕后做决策顾问。虽然他在这个公司的工商注册中不占一点儿股份,但是他获得了喘气的机会,保存了东山再起的实力。
上海健特经过史玉柱等人几年的拼搏奋战,开发出了保健品“脑白金”,取得了巨大成功。后来史玉柱通过变现、拍卖、转让巨人集团的实物资产还清了以前公司所欠下的所有债务,恢复了商誉,为重新搏击商海打下了基础。如今的史玉柱已经成为身家数十亿的富豪。
史玉柱命运的沉浮变幻和再次崛起说明了保存实力,留住青山的重要性。暂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实力耗尽后再也没有崛起的机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或遇到麻烦是经常的,当形势于己不利的时候,不可轻举妄动、硬打硬拼,养精蓄锐就能做到挫而不折、败而不失,在处于竞争低谷时保留复出的希望。

3.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是出自哪一篇?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出自《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火攻篇》。
孙子的“唯利原则”是公而忘私,是“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而利于主”,是利国、利民、利兵,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以百姓利益为重,以长远利益为重,以整体利益为重。这就是利则动,不利则止。

唯利原则
孙子的唯利原则,是指考虑问题,采用战术,制定方针,谋划战略,要以现实的厉害为依据,对所作所为要有一个清醒、冷静、理智正确态度。唯利原则,不是唯利是图,利令智昏最终要失败,见利就争见便宜就占,争占到手的往往是诱饵,会变成害。
利害攸关,有利就有弊,唯利原则是辩证的。所以,聪明者考虑问题做决战时有分寸的,这就要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该争则争,该弃则弃。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是出自哪一篇?

4.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是哪一篇里的?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出自《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火攻篇》。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符合我军利益就行动,不符合我军利益就停止。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仅仅为了争一口恶气,而去与人搏斗,白白消耗精力和时间;输了内心更加嗔恨,赢了也没实际好处。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思想精华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shì),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zú)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部队前后不能相互策应;往往战线拉得太长,导致整个战役的最终失败。
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主力和小部队不能相互依靠,官兵之间无法相互救应,使得敌军上下失去联系。
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能使敌人士兵散乱而无法集中力量,队伍集合起来却不整齐;一乱自然就危险,乱了就容易被击溃,乱了就能被取而代之。

5. 请教对于“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的高见理解?或者战略布局的高见论断?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子兵法《火攻篇》

大意是讲:一个国家的君王绝对不可以因为对另外一个国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一个军队的将帅绝对不可以因为对敌方的愤怒而主动出阵求战。只有对国家有利的形势出现的时候才可以用兵,如果发现形势对己方不利的时候要立刻停止战争的行为。愤怒可以恢复到欣喜,气氛也可以恢复到高兴,但国家一旦灭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也绝对不可以再生。所以,对于战争一事,明智的君主要慎之又慎,贤良的将帅更是要时刻警惕。这才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关键所在。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利益是人类本性中固有的东西。利益是经济学中理性人的生存目的。结论很是赤裸裸,却是很现实。不过对利,每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逐利不可耻,方法要选好。关键对得起良心。

请教对于“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的高见理解?或者战略布局的高见论断?

6. 请教对于“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的高见理解?或者战略布局的高见论断?

《孙子兵法》,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孙子说的是打仗用兵谋略,水无常形,兵无常法,但凡事总有规律可循的。是合是散,关键要看一个“利”字。\x0d\x0a不管世人怎么来掩饰自己的做法,其实做的都是"利益",没有谁愿意去做无用功.不管是平民还是帝王将相.例如:贫民当兵是为了吃粮,绝对不是单纯的保家卫国,将军或者帝王发动的战争就是为了自己的权利."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x0d\x0a“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出自孙子兵法《火攻篇》。\x0d\x0a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子兵法《火攻篇》\x0d\x0a大意是讲:一个国家的君王绝对不可以因为对另外一个国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一个军队的将帅绝对不可以因为对敌方的愤怒而主动出阵求战。只有对国家有利的形势出现的时候才可以用兵,如果发现形势对己方不利的时候要立刻停止战争的行为。愤怒可以恢复到欣喜,气氛也可以恢复到高兴,但国家一旦灭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也绝对不可以再生。\x0d\x0a所以,对于战争一事,明智的君主要慎之又慎,贤良的将帅更是要时刻警惕。这才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关键所在。\x0d\x0a\x0d\x0a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利益是人类本性中固有的东西。利益是经济学中理性人的生存目的。结论很是赤裸裸,却是很现实。不过对利,每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逐利不可耻,方法要选好。关键对得起良心。

7. 《孙子兵法》九地篇: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春秋时期孙武是一名隐士,在隐居时,已经写成了《孙子兵法》;伍子胥知道这位厉害的人物,对强盛吴国非常重要,就向阖闾七次推荐孙子;就像三国时期司马徽和徐庶向蜀汉刘备推荐诸葛亮那样。
  
 孙武带着所著的兵法来见吴王,阖闾赞叹不已,任命孙武为吴将;常常与军师探讨各种各样的军事及政治问题,然后这位大师开始在历史上大放光彩。
  
 吴王阖(hé)闾(lǘ)九年,吴军采取”因粮于敌”的策略,吃了楚人的食物而继续追赶;经过五次大战,只用了十几天工夫,就攻入了楚都郢(yǐng)。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进攻吴国;孙武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点上火把,向越军袭击,越军很快大败;接连吃了几次败仗后,勾践只得向吴王夫差屈辱求和。
  
 《孙子兵法》非常精彩,6075字,道尽了博弈的精华;孙子也非常洒脱,有机会做事就做事,不能做事就算了,就不玩了,退而再隐居。
  
 简要介绍下这位历史老人的一些思想精华: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部队前后不能相互策应;往往战线拉得太长,导致整个战役的最终失败。
  
 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主力和小部队不能相互依靠,官兵之间无法相互救应,使得敌军上下失去联系。
  
 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能使敌人士兵散乱而无法集中力量,队伍集合起来却不整齐;一乱自然就危险,乱了就容易被击溃,乱了就能被取而代之。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符合我军利益就行动,不符合我军利益就停止。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仅仅为了争一口恶气,而去与人搏斗,白白消耗精力和时间;输了内心更加嗔恨,赢了也没实际好处。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进入敌国,已然深入敌境,士兵自然会专心作战,孤注一掷,敌人因此不能取得胜利。
  
 掠于饶野,三军足食:在富饶原野上掠夺粮草,使得三军有充足的粮食。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对部队保障是非常重要的,缺乏甚至没有,那就想尽办法吃敌人的。
  
 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小心保存士兵体力不让他们劳累,提高士气积蓄力量,部署兵力施展计谋,使敌人感到我方实在是深不可测。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士兵在死地作战,不需要治理,自然就有戒备之心。
  
 不求而得:无须要求,就有作战意识。
  
 不约而亲:不加约束就能亲近团结,此时此刻,团结就是力量。
  
 不令而信:不必严肃下达指令,就能信守纪律。
  
 禁祥去疑:禁止迷信思想,消除疑虑。
  
 至死无所之:士兵到死也不会逃走;因为在敌人境内逃跑,那就落单了,更麻烦。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将军要做到,冷静而又深不可测,公正而又善于治理。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能够蒙骗士兵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计划毫无所知。一旦知道,势必就会讨论,就会散播,更可能被敌军捕获;或者内部讨论来讨论去,觉得根本不可能取胜,而动摇军心,对于整个战争非常不利。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不断变化作战任务,经常改变行动计划,使人无法识破用意。
  
 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不断变化军队的驻地,挑选迂回的行军路线,使人无法捉摸真实意图。
                                          
 孙武五十多岁的时候,至交好友伍子胥因被夫差怀疑谋反,而赐剑自杀;他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兵法著作。
  
 明代吕天成《曲品校录.能品》:孙子十三篇,兴吴,吴几霸矣;功成身隐,盖不欲为胥(xū)江之怒涛耳。
  
 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寿终正寝,葬于吴都郊外。
  
 东汉袁康《越绝书·记吴·地传》: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

《孙子兵法》九地篇: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