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2024-05-14

1. 永乐大典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永乐大典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永乐大典作者:连城志第一回 君子如神更新时间2011-9-13 20:15:42  字数:3484 钟山风雨,侵袭着金陵斑驳的城墙,千年未曾淡去。  这座在凄风苦雨中摇曳的城池,古称“金陵”,数百年后改称“建业”,又是数百年,改称“建康”,到了今朝,名字依然风流潇洒:  “南京”。  如雷贯耳的两个字。  当今天子起自草莽,以南京为龙飞之地,败群雄,驱鞑子,复汉统,而今四海归一,国号大明。  皇帝定鼎南京以后,止息干戈,与民休养,天下呈现大治之景象!  这是大明洪武二十四年的秋天。  南京城南大街,一座宏伟辉煌的府邸之前,一对神态威猛的石狮子张牙舞爪,大雨倾盆而下,显得石狮栩栩如生。府邸朱红大门,门上明黄铜钉闪闪发光,门顶匾额上书“凉国公府”四字,铁画银钩。  凉国公府前厅满堂绮罗,鲜花着锦,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过客无不嗟叹:“歌堂舞阁之基,鱼龙爵马之玩,即便是帝王之家,神仙洞府也不过如此。”  府邸的主人姓蓝,名玉,官居太子太傅。  此人乃本朝开国元勋,屯兵北疆经年,屡破鞑子,战功赫赫,更忝为太子之师,位极人臣。天子曾明发诏谕比蓝玉为今之卫青、李靖,评价之高令朝野啧啧称羡。  ……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风声,雨声中,读书声自凉国公府后堂偏僻院落响起。  窗户半开,蓝武伏案挑灯夜读,卷首赫然是“尚书”二字。  这少年一身青衫,面……

永乐大典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2. 永乐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永乐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永乐作者:浩瀚星宸张遇贤更新时间2008-11-18 22:20:47  字数:811 公元907年,唐皇朝在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沉重打击下,不久走向全面崩溃,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封建军阀割据一方,互相争雄,战事不断,给人民帶来很大灾难。  当时广东属南汉国,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反对地主军阀的残酷统治和剥削。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是南汉天光元年(公元942年)博罗张遇贤领导的农民起义。(942年7月—943年10月)  张遇贤,惠州博罗人,原是县衙一名小吏,为人忠厚老实,其率领农民起义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南汉天光元年,博罗刻衫镇传出有“神”降于民家,所言祸福非常灵验,张遇贤听到消息后就前往祈祷。“神”见张遇贤忠厚老实,遂把他留下,他也奉事甚谨。当时博罗附近有多支数百人的农民起义隊伍,但不能确定由谁实行统一领导,他们就到刻衫镇祈于“神”。  “神”曰:“张遇贤是第十六罗汉,当为汝主。”于是他们共推张遇贤为“中天八国王”,统一指挥各支起义隊伍,并立国改元为“永乐”,置文武百官,所穿衣服一律染为红色。  张遇贤本是一个贤良小吏,无帅军打仗之才。他被推为起义军首领后,放任各支隊伍攻城掠地,下属头目只告知进退时间和地点就可以放心去干。南汉天光元年七月,张遇贤率领起义军进攻循州(今龙川),杀循州刺史刘传,攻占循州。  南汉主听到消息后,派越王宏昌为都统率兵围剿起义军,被起义军击……

3. 永乐大典的书目?

分类:  娱乐休闲 >> 收藏 
   解析: 
  
 ,《永乐大典》在书籍中可以称的上是庞然巨帙,每本《永乐大典》相当于现在普通书籍的两倍大小。要拿走一两本《永乐大典》而不被人发现,已经不是一件易事。如果要转移大量《永乐大典》,似乎更加困难。 
 
 那么,这些“偷书官”又是用什么方法将《永乐大典》偷出去的呢?据清人缪荃孙记载:翰林院的一些官员偷书伎俩极为巧妙。他们一般选择在冬天进行偷窃。 
 
 官员早上进翰林院时随带棉袍一件, *** 在身上,打成包袱形状如两本《永乐大典》大小。当夜晚降临的时候,一些官员也开始实施他们偷书的计划。他们的办法是将两本《大典》包入包袱里,却把原本包在包袱里的棉袍穿在身上。看守人员见到早上曾带包袱而来,晚上带包袱而去,也就不起疑心了。 
 
 据记载,光绪年间一位翰林侍读文廷式,一人就盗走100多本《永乐大典》。文廷式死后,这些书又被其后人出售,卖给洋人或者古董商。就这样,《永乐大典》就被大量流失出去。而且几经展转,无从寻觅这些被盗出的《永乐大典》的下落了。 
 
  
 
 目前,《永乐大典》散落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几个国家。是什么原因将这些《永乐大典》远离祖国,流散到异域远邦呢?《永乐大典》的灾难源于国人说熟知的那段民族屈辱史。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文明古都烧杀掠抢。 
 
 翰林院座落在东交民巷,靠近使馆区,已经被沦为战场。那些价值连城、有些甚至从未在皇宫之外面世的古版书籍正在被大火一点一点的吞没,一些没有被焚烧的古籍被随意的抛在院子里,池塘中。侵略者对《永乐大典》肆意抢掠,甚至代替砖块,构筑工事。在这场灾难过后,《永乐大典》几乎丧失殆尽,仅存的数百册也散落世界各地。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翻开这历经几百年沧桑的《永乐大典》,专家们发现,这里收藏的所有《永乐大典》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纸张看,这些《永乐大典》用的是嘉靖时期的皮纸,也叫白棉纸。而且,书后都注明了重录总校官、分校官、写书官及圈点人姓名。所以,可以推断的是,这些《永乐大典》全都是明朝嘉靖时期的抄本。这就是说,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所有《永乐大典》都不是永乐年间编篆的。那么《永乐大典》除了永乐年间的这个版本之外,到底还有几个版本呢?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地库里,收藏有161册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从明成祖朱棣编写《永乐大典》至今,已经有600余年。在漫长的岁月中,《永乐大典》经历各种不幸遭遇,丢失了一万多册。目前全书仅有不足百分之四,400册左右的《永乐大典》流散在世界各地。然而,专家们发现,目前全世界所能见到的《永乐大典》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每本书的书后都注明了当时的重录官员,而这些官员全都是明朝嘉靖皇帝时期的官员。 
 
 这就是说,目前世界上所有能见到的所有《永乐大典》都不是永乐年间编篆的。那么, 《永乐大典》除了永乐年间的这个版本之外,到底还有几个版本呢?据史书记载,《永乐大典》修成之后,明朝各代帝王中查阅过《永乐大典》的却寥寥可数。 
 
 明世宗嘉靖皇帝却是一个例外。继位于1521年的嘉靖皇帝在明朝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光彩的角色,在位45年,崇信道教,朝政昏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却似乎对《永乐大典》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与其他皇帝不同,嘉靖皇帝的案头常常放置了几册《永乐大典》以便随时翻阅。 
 
 一直以来,嘉靖皇帝很想将《永乐大典》重录一部,多次同大学士徐阶谈过。但这个想法都因为工程过于浩大,重录难度太高,而被搁置下来。嘉靖皇帝当然也应该非常清楚,要重录这样一部大型书籍,其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又是什么事情让嘉靖皇帝下定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开始重录《永乐大典》呢? 
 
 据史书记载,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皇宫发生大火,火势连绵。存放《永乐大典》的文楼受到威胁,情况非常危急。大火消息传来,让嘉靖皇帝感到最为担心的就是《永乐大典》的安全。他一夜下了三四道命令,令左右登上文楼督促抢救《永乐大典》。幸亏抢运及时,《永乐大典》才能逃过这次浩劫。嘉靖皇帝因此心有余悸,决心将《永乐大典》重新抄录一部,“两处收藏,以备不虞”。 
 
 大火之后的第五年秋天,工程浩大的重录工作正式开始。对于这样一部史无前例的大类书,重录官员选择了按照原本进行“对本抄写”这个最为简单也最为正确的方法。工作进行了整整六年,直到嘉靖皇帝去世,重录工作还在进行。新皇帝明穆宗继位之后,重录工作才得以完成。 
 
 据史书记载,重录的《永乐大典》的在内容、格式、装帧方面与原本如出一辙,令人叹为观止。此后,《永乐大典》便有了两个版本。现在人们习惯于把永乐年间的第一个版本称为正本,把嘉靖年间的重录本称为副本。这就是说,国图收藏的所有《永乐大典》全都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副本。 
 
 不仅如此,历史上被八国联军毁掠的是明嘉靖后期重抄的副本,流失海外和国内陆续搜集的残本也均为嘉靖重录副本或其抄本。而《永乐大典》的正本至今一卷也没有发现,并且其下落也一直不见准确的记载。这就是说,《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了! 
 
 11095册《永乐大典》正本已经彻底消失了几个世纪!《永乐大典》正本究竟何去何从?它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吗?如果存在,它到底在哪?如果已经不存在于世界上,它又是什么时候,被谁,用什么方式毁灭的?对于正本的下落,为什么历代史书中不见任何准确记载? 
 
 围绕着《永乐大典》正本的是一个又一个讳莫如深的谜团,甚至有学者将之称为“中国书籍史上的最大疑案”。关于正本的第一种说法,毁于清乾清宫大火说。清朝末年的一位学者缪荃孙提出了这种看法。乾清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康熙八年重修。然而,我们目前所见的乾清宫并不是建成于这个年代,而是在1797年嘉庆二年之后重建的。重建的原因,正是因为嘉庆二年发生的一次大火,将整个乾清宫几乎彻底毁灭。 
 
 那么,《永乐大典》正本是否象缪荃孙所说,在当时藏于乾清宫,而且不幸毁于这场大火呢?张忱石对这种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乾隆九年至四十年间,清 *** 曾对宫中藏书清理过,所有善本典籍全部集中在一起,编成了《天禄琳琅书目》。《永乐大典》是书籍中的庞然大物,又有一万多册,假如正本在乾清宫,是极容易发现的,怎么可能不编入《天禄琳琅书目》? 
 
 无独有偶,史书中关于乾隆时期曾经大规模查访《永乐大典》的记载似乎也质疑了《永乐大典》正本毁于乾清宫大火的真实性。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时,因为要从《永乐大典》裒辑佚书,曾经在宫里宫外都查找过《永乐大典》。当时有人怀疑在康熙年间修书时,徐乾学、高士奇等人常在皇史宬翻阅此书,有可能取走查阅未能交回。于是乾隆下令两江总督高晋、浙江巡抚三宝到两家查访。特别讲明《大典》是官物,即使当年拿取,也是无意收藏,只要交出,并不追究,但一本也没有找到。 
 
 假如当时正本存放在乾清宫,何必舍近求远,去江苏、浙江寻查副本呢?这样看来,既然正本毁于乾清宫大火的说法站不住脚,那么正本的失踪会不会早在清朝以前呢? 
 
 关于正本失踪的第二种说法是毁于明亡之际说,说穿了,就是被李自成焚毁了。崇祯十七年的3月, 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队攻占北京,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可是这种辉煌只维持了短短40天,吴三桂、多尔衮的满汉联军便击败了这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 
 
 4月29日,李自成即位称帝之后便匆匆撤离北京。他将怒火发泄在京城这些几百年的宫殿和城楼上,下令放火焚烧。在这样一个人人自危的乱世,已经没有人会去顾及一部书的存在和命运。 《永乐大典》正本是否在此时无声无息的全部化为灰烬了呢?然而,在张忱石看来,这种说法也没有真凭实据
 
 太多了贴不上了.

永乐大典的书目?

4. 《永乐记》最新txt全集下载

永乐记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公元653年:夕阳。太湖。夕阳如血!太湖如血!远远有三骑人马直奔太湖而来,到得近时,才看清这三人打扮既非同寻常市井人家,亦非一般江湖人士。为首一人,年约二十,眉若弯月,眸似秋水,鼻如精雕,口比红樱,肤赛凝脂,色胜良玉,飘飘然摄三魂,恍恍然掠七魄,从身形看来,竟是一名女子,但见她头戴金色锦帽,帽额一颗斗大绛色明珠,被风掠于耳后的非是一般大富人士所用之锦绣飘带,却是一边六串宝石珠链,都不是媚红俗绿,一律的无瑕纯净,在如血的夕阳下,映红得十分的诡异。身着金黄绸服,腰套金黄玉带,袍面上骇然绣着的竟是一只凤凰——抓着一条龙的凤凰!分别于左右紧随的两人,均着紫红蟒袍,绛色官帽,腰系长剑。左首之人生得细致,轮廓格外分明,身形恰至好处,于帽间有些许头发散出飘于面颊及耳后,隐隐若仙似道。右首之人生得粗糙,臂大腰圆,虎目豹口,象鼻狼牙,像极了金刚堂上的天王相,只是官帽于奔驰中倾了些许,籍此可以看见竟是个……

5.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历史影响
《永乐大典》由于卷帙浩繁,参加纂修人员众多,因此前后体例不一,前后错互舛误之处,亦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巨大价值。《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有万书之书之称,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22877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6. 永乐大典之传说中的411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永乐大典之传说中的411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永乐大典之传说中的411作者:编号1412传说中的411(一)(二)更新时间2009-12-5 13:15:33  字数:3792 第一回李得义冒雨去报到  结新朋开展新时代  场景:大雨的白天,看不见的电闪,只听见雷鸣。  地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园里。人物:李得义,邵金龙,老师,邵金龙的父亲  情节:  李得义撑着雨伞漫步在雨中,拖着一个重重的储物箱,衣服已是湿了一半,终于来到了要报道的求索楼,长出一口气,收起雨伞,拖着箱子继续往楼上爬去,到了报道处交钱,遇到了大学的第一个人,于是攀谈。  我说:“你是哪个班的,学什么的?  答道:“涉外会计。”(没有对白了)  (轮到我交钱分宿舍了,钱都交完了,)我问:“老师我们住哪?”老师答道:“先回去,今天不能住,要过一个星期才开学呢。”我靠,心里问候了她900多遍的母亲之后,我笑着说:“那怎么不写清楚啊,我都带来行李了。”老师解释道:“是我们的错,但是今天确实不能住了,你还是回吧。”我急了,道:“这是你们的错,导致我还要把行李拿回去,你们必须给我解释,否则我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诅咒你们。”(出现耶稣的画面,那几个老师头上出现乌云,很多人喊着哈利路亚)“我们可是祖国的花朵啊,不能被你们这个已被称为园丁的人们这样搬来搬去的,我们会枯萎的,我们这代人就是被这样无情的毁掉的。”(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后我还补了一句,……应该是你需要的吧

7.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很多同学都听过《永乐大典》,那么这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永乐大典》简介   明成祖因靖难之役得天下,但统治集团内部并不稳定,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的焦点,收拾士子之心,将天下文人集中在自己的政权之下,他十分重视文教工作,聚众编纂了大量的书籍,如《古今列女传》、《明太祖实录》、《历代名臣奏议》、《五经四书大全》等等,其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就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   人们常常将《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相提并论,殊不知,两者虽然都是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重要文献,但其文献性质却截然不同。《四库全书》是丛书,而《永乐大典》是类书。不同于将众多单本流传的书籍汇编为一套的丛书,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学科的资料,并依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供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永乐大典》即是先按字韵再分类的编排方法,即所谓“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类书的性质有学者将其誉为“百科全书”,但两者又有差别:《永乐大典》是把自古到明初所有的图书资料全面加以搜集,将相关内容一句、一段或整篇、整部书地摘引抄录下来,甚至同一事物有不同说法时也会通通抄录而不管观点对错,其目的是汇编资料,供人参考;西方的百科全书首先是按知识门类确定成若干卷、若干条目,然后延聘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撰述自己的观点或推荐某些研究成果,目的是介绍正确有用的知识、以及学术观点和著作。
   以上就是一些《永乐大典》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8.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三亿七千万字。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宬两处。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永乐大典》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诗文、戏曲、僧、道、医药、工艺等方方面面,其中,《永乐大典》还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其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因而许多宝贵的文献能保存其原貌,人们称《永乐大典》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
《永乐大典》的编排方式非常科学,有点类似于今天字典的拼音检字法,只是当时依据的是明朝的《洪武正韵》。其体例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也就是说,每个韵目下有很多单字,每个单字下分列与之相关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诗文词曲等各方面的内容。
在书的前面,用不同的字体演绎一个“门”字,端庄的楷书、狂放的草书、秀美的隶书,尽显汉字的魅力。这册书引用古书66种,插图46幅,它记载了中国古代不同等级的门,如白虎门、玄武门等,以及门的结构、类别、式样和奇闻逸事,丰富多彩。 
《永乐大典》于永乐六年编修完成,被收藏于南京的文渊阁。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也将《永乐大典》带到了京城,收藏在皇宫内的文渊阁。
《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巨大,收集广泛,而且缮写工整,书中的文字全部用毛笔以楷书写成,每半页八行,大字占一行,小字抄成双行,每行28个字;《永乐大典》中还有许多精致的插图,山川地形都以白描手法绘制图形,形态逼真,书为硬裱书面,由粗黄布包着,典雅庄重,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罕见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