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不可不了解下北京美食,为你提供最全老字号大盘点

2024-05-24

1. 在北京,不可不了解下北京美食,为你提供最全老字号大盘点

 
   
   
   
   提到老北京炙子烤肉,最有名的就是这“北季南宛”,一百多年来,烤肉季仍保持着传统风味。
   
   
   
   便宜坊烤鸭店是 焖炉烤鸭的代表 ,有着近600年的 历史 。烤好的鸭子外皮油亮酥脆,肉质洁白、细嫩,口味鲜美。
   
   
   
   玉华台饭庄创建于民国十年,做淮扬菜的功夫中可说是“技压群雄”。特制的五彩小窝头,口感香甜细腻,别处也买不着。
   
   
   
   都一处是主营烧麦的老字号,相传乾隆微服私访回宫时,途经小店,用餐之后,赐匾“都一处”后,使小店蓬荜增辉,鼎盛至今。
   
   
   
   壹条龙经营涮羊肉, 已有219年的 历史  了,相传光绪皇帝慕名微服进店吃涮羊肉,遂改名为壹条龙。
   
   
   主营的菜品也都是偏家常菜,宫保鸡丁,鸡丝凉面等也都是必点菜品,非常适合亲友聚会。
   
   
   
   鸿宾楼饭庄创建于清朝咸丰三年,是久负盛名的清真风味饭庄。1955年应周总理之邀入京,以其独特的菜品享誉京城。
   
   
   
   
   马凯餐厅经营着地道的湘菜,1953年开业,梅兰芳先生当年为其剪彩。
   
   
   
   小肠陈这称号,是大家送给陈玉田老先生的,他用人品、手艺、和对卤煮这份情征服了所有人。一碗卤煮小肠和一两个火烧,既解馋又解饱。
   
   
   
   同和居是北京 最早经营山东风味菜肴的中华老字号 。他家的烹饪手法以原汤、鲜嫩、清淡为特色 。 
   
   
   
   
   仿膳饭庄是由 清宫御膳房的几个御厨开的 ,保持了宫廷菜特有的精致与高水准,栗子面小窝头、肉末烧饼等都是一绝。
   
   
   
   
   功德林饭庄可是吃素菜有名的老字号,也是 京城唯一的佛门净素 , 从开业之初到现在很多佛教界人士都会来此就餐。
   
   
   
   
   提起老北京清真涮羊肉不能不提这牛街的聚宝源。炭火铜锅,牛街“最老号儿的清真涮锅”。手切鲜羊肉,久煮不老,吃起来很嫩,没有膻味。
   
   
   
   砂锅居饭庄是创建于清乾隆六年的中华老字号,凭借着砂锅白肉这买卖 一卖就是两百多年 。曾经一度因为生意太好,留下句歇后语“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
   
   
   
   丰泽园饭庄是北京经营 正宗山东菜的著名老字号 ,是旧京城“八大楼”之一。其山东菜,主要由济南风味和胶东风味组成。
   
   
   
   
   白魁老号饭庄 有种国营饭馆的感觉 ,可以买到他家自制的各种清真小吃,口味很地道。
   
   
   南来顺饭庄是有着近70年 历史 的京华老字号,他的小吃宴使来自民间的各种特色小吃摆上了正式宴会的台面。
   
   
   
   锦芳回民小吃店是北京有名的小吃店。民国15年由山东德州人满乐亭在崇文门外大街路东创建。锦芳小吃可以说是 精工艺巧,口味纯正 。
   
   
   

在北京,不可不了解下北京美食,为你提供最全老字号大盘点

2. 北京最全美食老字号盘点,你去哪家吃过

北京的老字号很多了,说是最全,谁也不保证自己说的最全
本地比较出名的主要有:
全聚德(烤鸭)、便宜坊(烤鸭)、都一处(烧麦)、月盛斋(酱肉)、六必居(酱菜)、爆肚张、爆肚冯、爆肚满、烤肉宛、烤肉季、东来顺(涮羊肉)、小肠陈(卤煮火烧)、宝记豆汁、护国寺小吃、功德林、同和居、砂锅居、聚宝源(涮肉)、丰泽园、奶酪魏、天兴居(炒肝)、白魁老号、锦芳、稻香村、信远斋(酸梅汤)、大顺斋(糖火烧)、东兴楼、致美斋,等。

3. 我想知道老北京都有哪些美食?

驴打滚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丶甜丶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艾窝窝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 《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 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丶芝麻仁丶瓜子仁丶青梅丶金糕丶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 食品。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爱窝窝呢?在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颐》一书中找到了说明。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间,明代《金瓶梅》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爱窝窝。 

爱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丶瓜仁丶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挫。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还注说:“爱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 

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丶桃仁丶瓜仁等辅料。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丶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丶肾经,有补中益气丶补脾胃丶长肌肉丶止泻和健脾。固精丶益肺的功用。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每100克干品含糖量63-76.3克,并含蛋白质丶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居各种鲜果之首,每100克鲜枣肉中含量达300-600毫克,人体利用率平均为86.3%。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丶养气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虚弱丶气血不足丶营卫不和丶贫血心悸丶烦躁多梦等症。卷果主料为山药丶大枣,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 

制作方法:将山药1500克去皮剁碎,大枣500克去核,果料切碎,两料拌匀后稍加水和面粉,搅拌均匀,用油皮将拌匀的料裹包好,上笼蒸5分钟;准备消毒过的干净豆包布一块,将蒸得的原料趁热置于布上,捏成三角状长条,凉后切成小手指厚般的块,入七成热的油锅,炸成焦黄色时捞出;另用锅加油丶水丶桂花丶白糖,小火熬成糖稀,将炸得的卷果倒人,裹上糖汁,撒上白芝麻和白糖,软绵香甜,十分可口。因其有滋补作用,去南来顺饭庄用餐的食客每每点要,成为饭店的名牌小吃之一。 

姜汁排叉儿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

它要用鲜姜去皮跺成细末,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末,一起放入盆中,用凉水和成面团。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水和面,放到轧面机上轧五六次,直轧到薄片均匀光滑,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细淀粉面,叠起合成长条后,用刀切成宽为2厘米丶长5厘米的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炸。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成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开锅后放饴糖丶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 

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丶甜丶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原料为面面粉丶苏打和盐,也用油炸,做法与姜丝排叉一样,不同的是它不过蜜,有酥丶脆丶味微咸的特点,爱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当下酒菜用。 

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时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多喜欢去买。 

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丶糖水丶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锅内倒花生油或生菜油,也可用牛油。但不宜用豆油或芝麻油,因为后两种油容易抵消奶油味,旺火烧至冒烟后,改用小火,此时将揉匀搅拌好的面团,500克分成40个均匀小球,人油锅前用手摁成圆饼,逐个下人油中,待饼膨起如球状,并呈金黄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 

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除奶油炸糕外,还有黄米面炸糕和江米面炸糕(用水磨米,质量最好),面均要加水和好后发酵,面和得不要太硬,要适当揉进一点碱。制作时抓一块面约50-60克,用手指在中间按一个坑儿,包进豆沙馅,将口封严,随包随入温油炸至金黄色。此种炸糕外焦里嫩,香甜可口,很受欢迎。 

还有一种烫面炸糕,先把水烧开后,倒人面粉搅拌均匀,面烫好后出锅分成大块,摊开晾凉,对上发面和适量碱面,揉匀揪成小剂,摁扁,包上用红糖丶桂花丶面干拌匀制成的馅儿,用温油炸。此种炸糕外焦酥,里软嫩,易消化。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稀也。" 

前人已将蜜麻花的原料讲得很清楚了。不过它用的面要用和好的发酵面对上碱,另用一块面和上红糖,做时将发酵面分两块,一块擀开后,将红糖和的面铺是上,再擀另一块发酵面,铺在红糖面上面,这样成了二层酵面,一层糖面。用刀切下5厘米左右的长条,将长条一边摁薄,成坡形,把薄边和厚边合到一起,再切成重40克左右的小块。自小块中间开一刀口,然后打开,将薄的一面往里翻过去,厚的一边一折,就成了耳朵形的坯子了。花生油烧五成热,分批将坯子入油里炸过,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尽油,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泡一分钟,称过蜜,浸透后,捞在盘里晾凉就成了。要注意必须炸透,否则就会因炸不透,蜜也浸不透的质量不佳现象。 

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南城的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质量稳定,主要是放碱合适,没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匀,达到了松软绵润的质量要求,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与蜜麻花相似的还有蜜篦子,原料配制与蜜麻花完全一样,唯形状不同,它是三层擀平,中间竖划几刀,油炸后过蜜而成。此外还有干糖麻花丶芙蓉干糖。干糖麻花不过蜜,芙蓉干糖也不过蜜,而是滚上一层用熟面和 白糖混合的糖粉,也都有甜丶酥丶脆的特点。 

面 茶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 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丶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为什么要用这种吃法呢?这与品尝面茶的风味有关。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在事先将矾丶碱丶红糖丶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 

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将小剂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码3至4层再饧着。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挫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成两头尖丶当中大的枣核形或扇形状,用油炸熟即成。炸时锅内花生油五成热,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处,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型,待坯子稍硬挺后,整个入油中炸,炸成棕黄色即成。 

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萨其玛,汉语为金丝糕 

焦 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制作比较麻烦,由于劳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故有一段时间常断档。说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知道一个“焦圈俊王”,原是“南来顺”职工,已故去。他的技艺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是具有香丶酥丶脆的特点,放在桌上,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焦圈的制作,需用温水化开盐丶碱丶少许矾,加水拌和面粉成面团后,用手反复压揉面团,揉匀后放案板饧3个小时,然后把面团压扁,用刀切成5厘米宽的条,取成条面坯置案板,用一手按住一端,另一手托住面坯的另一端,捋成长扁片,厚约6厘米,用刀把面片切成4厘米宽的剂(一般50克面切14小剂),每两个剂叠在一起,用小炸刀中间切一刀,两边不能切通,稍连一点,油烧至五成热时,用手拿住生焦圈坯的一头下油锅,随即用筷子从中间撑开,使之成手镯形,定型后翻过来,炸至枣红色出锅控油,即成香酥脆的焦圈了。

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相传是中国第一首产品广告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也有记载:“人少盐,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焦圈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食品。 

糖火烧 

北京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

蛤蟆吐蜜又称豆陷烧饼 

豆陷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豌豆黄儿 

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官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丶细腻丶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丶去皮丶洗净丶煮烂丶糖炒丶凝结丶切块而成。传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以仿膳饭庄所制最有名。 

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宫,"小枣糙豌豆黄儿"便是时令鲜品,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好象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糙豌豆黄儿"是用白豌豆去皮,以两倍于豌豆的水,将豆焖烂,然后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枣搅拌均匀,放入大砂锅内,俟其冷却成坨后,扣出来,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放上小片金糕以为装点,通常都置于罩有湿蓝布的独轮车上去卖,经营此业的大多是京东平谷丶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乡。 

"细豌豆黄儿"乃是清宫御膳房根据民间的小枣糙豌豆黄儿改进而成。其制法较精,是将豌豆煮烂过筛成糊,加上白糖丶桂花,凝固后切成两寸见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块,上面放几片蜜糕,色味俱佳,质地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属上品。民国以后,北海公园漪澜堂饭庄和仿膳茶社卖的即是细豌豆黄,以纸盒盛之,每盒十块。它与云豆糕丶小窝头等同称宫廷小吃。

1、热干面
新街口的稻香春门脸,有一个小小小极了的四川小吃店里的热干面一绝,好象只要2.5元哦

2、锅贴
从地百北边的胡同串向后海,中途会有一个小店,里面的锅贴一绝,也很便宜,两个MM吃,连汤不超过10元,超值!

3、兰州牛肉面
A、首都剧院斜对面(往南斜)有一个兰州牛肉面馆,门脸不大,卫生也一般,但味道真不错,4元一碗。
B、甘家口路口,东西走向方向,向西50米左右,路北(钓鱼台北门往西斜),名字不记得了,牛肉拉面、凉面(夏季供应)、各式小菜,小碗牛肉都很不错。
C、宣武门,过了SOGO向南一公里,有个小的牛肉拉面。

4、清真小吃
A、牛街卫生学校(绿顶)一带,陈记各式年糕(米的,面的),豆面糕(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旁边的烧羊肉,烧牛肉,出去CAMP带着吃。
B、地安门十字路口的清真小吃店,那个豌豆黄(个人认为)北京最好吃的????

5、卤煮火烧
A、东四四条口有一家国营饭店,那里的卤煮火烧很棒!
B、鼓楼东北角有一家小的卤煮火烧。
C、南横街“小肠陈”

6、凉面
A、新街口麦当劳对角有一个小面馆,凉面非常好。
B、阳光广场往北,眉州东坡小吃的凉面3元,极好吃!还有它的干绍面,地道!还有香油冻糕,那里的全是3、5元的吃的,最贵的是一扎西瓜汁8元,好喝!不过量比较小。
C、西单地下广场豆花庄的也不错。
D、还有八宝山,鲁谷小区那边的一家韩国餐馆。

7、炒肝和爆肚
A、前门胡同里廊坊二条的炒肝和爆肚冯。
B、前门鲜鱼口内天仙居炒肝,北京头一份!价格便宜,才1.9一碗,正宗老字号。 
C、东直门外金键大厦东侧一楼,点爆肚时最好告诉服务员要黑的,那种比较好吃。

8、合勒面
朝阳门华普地下,到家尝有个什么老妈的小摊(忘记全名了),那里的合勒面一绝!8元

9、豆腐乳煮毛豆
在安德路上,往东,过了七中的第二个路口,转弯处。

10、羊肉烩面
地安门十字路口往北海后门方向有个气派的面馆,羊肉烩面(好象叫这个)好吃!10元

11、花生米
在55路线上有个四环市场,那的花生米有一种~说不上是什么一道菜的味道,我朋友说是回锅肉(有点象),10元3斤,绝好吃!

12、羊肉串
另外有N多人喜欢吃“老西安饭庄”的羊肉串,比较辣。

13、米粉
新街口豁口,老桂风米粉店,老字号,听说很好吃。

14、烧饼夹肉
A、颐和园北宫门往西的一条路(通向青龙桥大桥),有一家“马记烧饼铺”,那里的烧饼夹肉3块一个,还有杂碎汤,如果不吃里面的杂碎只要汤是免费的,随便喝。
B、通州电脑城旁边,那里的肉是酱的,味道特别好,记住一定要趁热吃。

15、凉拌莜面
市口莜面馆的凉拌莜面也很好吃,8块一碟虽然不便宜,不过营养价值肯定比白面高。

16、饺子
A、SOGO斜对面“妞妞饺子馆”。
B、宣内大街快到西单路口的天津百饺园,真的有一百种,环境也好,如果真吃饺子一点也不贵。他们那煮破一个,赔两个,所以还有可能吃不了,记得天津特味素不错。

17、油泼面
A、祁家豁子55路总站,下车就是,跟住家屋门差不多大的门脸儿,很正宗的西安风味,尤其是油泼面,全家吃饱吃好不超过20元。
B、要说西安风味,朝阳青年路南边731车站往西走200米左右有一家苏皇食堂,尤其是凉皮和肉夹馍,人间美味啊!

18、煎饼
翠微大厦北头,马路东边有家煎饼店,种类丰富,不同于街边煎饼车上的那种,常常排大队的。

19、肥肠
朝阳门,向南,二环外,富华大厦,东侧,胡同(东西走向)向东20米,在胡同北侧,有一小门脸,红色,名字忘了,专做肥肠,各种味道,非常棒!

20、粥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宏状元,不论甜粥咸粥都好喝得没话说,好几家店呢,车道沟,展览路,花园东路,安华西里一区什么地方都有。

21、其他
A、西四环内,定慧寺桥往北,第一个路口向东400米左右,路北,名字还是记不住了,那里的春饼超好!
B、和平门三千里烤肉附近有一家小馆,卖一种“燃面”,是宜宾特产,据说极香,不过不知道具体位置。
C、“小吃博览”在长安街的长安商场东侧旁边的一条南北大街里,虽然不全,但味还可以,酸菜鱼面不错,广式煎饺也好吃。


百度“老北京美食”

我想知道老北京都有哪些美食?

4. 看完这些,才发现自己这辈子吃的绝对不是老北京美食

 
   
    早餐类 
   老豆腐
   
   
    《五味》——汪曾祺 
   不知道为什么,北京的老豆腐现在见不着了,过去卖老豆腐的摊子是很多的。老豆腐其实并不老,老,也许是和豆腐脑相对而言。老豆腐的佐料很简单:芝麻酱、腌韭菜末。爱吃辣的浇一勺青椒糊。坐在街边摊头的矮脚长凳上,要一碗老豆腐,就半斤旋烙的大饼,夹一个薄脆,是一顿好饭。
   
    《骆驼祥子》——老舍 
   祥子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甜点类 
   蜂糕
   
   
    《雅舍谈吃》——梁实秋 
   蜂糕也是北平特产,分黄白两种,味道是一样的。是用糯米粉调制而成,呈微细蜂窝状,故名。质极松软,微粘,与甜面包大异其趣。内羼少许核桃仁,外裹以薄薄的豆腐皮以防粘着蒸器。蒸热再吃尤妙,最宜病后。
   翻毛月饼
   
   
    《雅舍谈吃》——梁实秋 
   北方的翻毛月饼,并不优于江南的月饼,更与广式月饼不能相比,不过有一种山楂馅的翻毛月饼,薄薄的小小的,我认为风味很好,别处所无。大抵月饼不宜过甜,不宜太厚,山楂馅带有酸味,故不觉其腻。
   粽子
   
   
    《正红旗下》——老舍 
   “满汉饽饽铺”也陈列出特制的应节点心“五毒饼,上边的蝎子,蜈蚣,都是模子磕出来的,没有毒!”“再有,到处是卖棕子的。北平的卖棕子的有好几个宗派,而真正北平的正统的粽子是北平旧式满汉饽饽铺卖的,没有任何馅子,而只用顶精美的糯米包成很小,很小的,粽子;吃的时候,只撒上一点白糖。这种粽子也并不怎么好吃,可是它洁白,娇小,摆在彩色美丽的盘子里显着非常的官样。
   糖蒸酥酪
   
   
    《红楼梦》 
   贾元春省亲,想考考贾府孩儿们的功课,考试结束,元春对贾宝玉的进步非常满意,回宫之后,专门派人赏了一样东西给他,这样东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糖蒸酥酪。贾宝玉舍不得吃,留给袭人。后来李嬷嬷见盖里是酥酪,拿匙就吃。一个丫头道:
   “快别动,那是说了给袭人留着的”李嬷嬷听了又气又愧,便说道:“我不信,他这样坏了。且别说我吃了一碗牛奶,就是再比这值钱的,也是应该的。”
   
    《燕都小食品杂咏》 
   鲜新美味属燕都,敢与佳人赛雪肤。饮罢相如烦渴解,芒生齿颊润于酥。”原注云:“以牛乳含糖入碗,凝结成酷而冷食之,置碗于木桶中,挑担沿街叫卖,味颇美,制此者为牛奶房也。
   
    配菜类 
   臭豆腐
   
   
    《五味》——汪曾祺 
   “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臭豆腐就贴饼子,熬一锅虾米皮白菜汤,好饭!现在王致和的臭豆腐用很大的玻璃方瓶装,很不方便,一瓶一百块,得很长时间才能吃完,而且卖得很贵,成了奢侈品。我很希望这种包装能改进,一器装五块足矣。
   我在美国吃过最臭的“气死”(干酪),洋人多闻之掩鼻,对我说起来实在没有什么,比臭豆腐差远了。
   
   咸菜
   
   
    《四世同堂》——老舍 
   “其实,家中的粮食并没有那么多。她不愿因说了实话,而惹起老人的罗嗦。对老人和儿童,她很会运用善意的欺骗。‘咸菜呢?’老人提出第二个重要事项来。她回答的更快当:‘也够吃的!干疙疸,老咸萝卜,全还有呢!’她知道,即使老人真的要亲自点验,她也能马上去买些来。”
   
   

5. 这几家老字号你吃过几家,没吃过这几家店别说来过北京

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建筑,可以让你在参观的时候,慢慢的了解到这里的 历史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 美食 ,北京虽然没有那么多的 美食 ,但是小吃却是非常的丰富,我们在北京的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 美食 ,而这些 美食 ,也是最吸引游客的地方。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烤鸭,全聚德是这个行业最著名的品牌,也是本地人最喜欢的品牌。如今的熟食店遍地都是,不过之所以能够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中生存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其所使用的是最传统的烧鸭方法,以挂炉为主料,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鸭肉的鲜美,而选用的鸭子也是经过了多年的精心挑选。吃遍了全国各地的烤鸭,全聚德的味道就会变得更加的浓郁,鸭肉的口感也会变得非常的鲜美,是很多来 旅游 的人必点的一道菜。 
     
  不管你是一个成功的老板,还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我们的早餐都会很简单,所以,最好的早餐就是酱菜和咸菜。说起北京的六必居,大家都听说过,在古代的时候,这里出产的酱菜都是王公贵族们最爱的东西,这家店已经有400多年的 历史 了,里面的酱菜味道鲜美,让人一尝就会回味无穷。 
     
  涮肉在北京是一种很有名的 美食 ,一般都是用来吃辣的,而北京的铜锅则是用来涮肉的,配上一碗麻酱和一块糖醋,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在当地人看来,东来顺是最好的火锅店,因为这里的汤底都是用清汤做的,这样才能让食客们在北京的时候,感受到最原始的食材。 
     
  在北京,稻香村也是一个很大的品牌,这个点心遍布各地,但是北京的口味却是最地道的,而且价格也是全国统一的。这家老牌的糕点不但外观漂亮,色泽鲜艳,材料也非常丰富,一口下去,就能闻到一股五谷的香味,还有无数的糕点和点心,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这就是北京的特色,不尝一尝就是浪费。

这几家老字号你吃过几家,没吃过这几家店别说来过北京

6. 不能错过的正宗老北京小吃,叫人赞不绝口!你都吃过吗?

来北京游玩,除了打卡北京的名胜古迹,感受首都 历史 文化的深厚底蕴,当然少不了品尝这里的 美食 啦!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了解一个城市的性格特点,最快捷的方法就是从当地的特色小吃开始!所以当有人让你推荐“北京有什么好吃的?”的时候,把这些甩给Ta,这些都是不能错过的正宗老北京小吃!让Ta吃完了才能走! 
     
  老北京炸酱面独具北京本地的风格,酱料一般会用甜面酱,加之肉丁葱姜炒制,浇到“过水面”上,再拌入黄瓜、香椿、芽菜、青豆等配料,是老北京人最爱的主食之一。 
     
  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老北京都喜欢吃爆肚,特别是农历立秋之后,北京人讲究“吃秋”,就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说。 
     
  面食面茶不是茶汤,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表面淋上芝麻酱,芝麻酱要提起来拉成丝状转着圈地浇在面茶上。讲究的是喝它的方法。老北京讲究喝面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面茶很烫,其实用吸溜更加恰当。碗里的面茶和麻酱一起流到碗边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酱又是面茶,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味道。这绝对是门艺术,非老北京人不可了。 
     
  炒肝是北京的特色传统小吃之一,具备汤汁油亮、蒜香扑鼻、肥而不腻、稀而不松懈的特质。所谓炒肝并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而且除了肝,还有肥肠,肥肠一般还比肝更多一些。最后放淀粉,因为比较浓稠,要不停搅拌,还是挺有“炒”的感觉的。要是在秋冬的时候,早点来一碗炒肝,也是不错的,都说吃炒肝必须要有包子,绝配。 
     
  卤煮是将火烧、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的一种佳肴,传说光绪年间由于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因此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替代。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不知道卤煮火烧的。 
  
  老北京人爱喝豆汁,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豆汁儿是北京十大名吃中颇受争议的一个,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不爱喝的人说是像泔水,酸臭。这就跟臭豆腐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 
     
  在老北京,男女老少都爱吃焦圈。北京人吃烧饼爱夹焦圈,喝豆汁的时候也爱就着焦圈。其色泽深黄,形如手镯,焦香酥脆,风味独特,真叫人吃不够。 
     
  北京特产驴打滚,一层层的糯米里面包裹着满满的豆沙馅,外面再来一层浓郁的黄豆面,这一口下去,幸福感爆棚啊!糯米和黄豆的香气在口中融合,还有豆沙的清甜气息~ 
     
  豌豆黄入口湿润顺滑,表面有点果冻的意思,咀嚼之后是绵密的豆泥层次感,甜口却很清爽,值得一试! 
  
  这么多好吃、有特色的老北京小吃,还在等什么?赶快和小伙伴来拔草吧! 
  
   来源 | 北京 旅游 网综合

7. 这些老北京美食的背后竟然有这么多秘密

 
   
   艾窝窝
   
   传说 乾隆爷 平息叛乱后,把新疆的某个维吾尔族首领的妻子抢到宫中作他的妃子,也就是 香妃 。香妃被抢到北京后,日夜茶饭不思,急坏了乾隆。御厨使出看家的本领,可香妃连看也不看。乾隆只好下旨叫白帽营的人给香妃做家乡小吃送进宫。
   
   另一边,香妃的丈夫自香妃被抢进宫后,也跋山涉水从新疆来到北京,藏身在白帽营里,想方设法打听香妃的下落。当他听说皇帝下旨让白帽营的人做一样家乡最好吃的东西送进宫。
   
   香妃的丈夫知道这是与香妃联系的最好机会,就做了 一种江米团 。这种江米团制法特殊,只有他会做,所以只要香妃一见到这种江米团,就准会知道是她的丈夫来了。
   
   江米团子送到宫中,太监问他这东西叫什么名字,他想自己姓"艾买提",就急中生智,脱口而出: "叫艾窝窝"。 香妃一见艾窝窝便知道丈夫来了,心里十分悲痛,就拿起一个艾窝窝咬了一口……乾隆听说香妃吃东西了,十分高兴,于是下旨让白帽营的艾买提天天做艾窝窝送进宫来。从此,艾窝窝也就出了名,后来又流传到了民间。
   驴打滚
   
   据说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儿。于是啊,御膳大厨左思右想,决定用江米粉裹着红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刚一做好,便有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谁知这小驴儿一个不小心,把刚刚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给慈禧太后的面前。
   
   慈禧太后一吃这玩意儿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啊?”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于是,我们的一道有名小吃“驴打滚”就这样诞生了。
   都一处
   
   都一处烧麦馆始建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最初名为 “王记酒铺” 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但在乾隆十七年农历大年三十,家家团圆,许多店铺也早早关门上板,唯有“王记酒铺”还在营业。
   
   这时小店进来主仆三人,衣帽整洁,仪表不俗;其中一位客人问道:“你这小店叫什么名字?”掌柜的答道:“小店没有名字。”客人生出几分感慨: “这个时候还开门营业,京都只有你们这一处了,就叫‘都一处’吧”。 
   
   没过几天,几个太监送来了一块 “都一处” 的虎头匾,并告知掌柜的那位客人就是乾隆皇帝,从此“王记酒铺”便改名为“都一处”。
   全聚德
   
   最初“全聚德”原本叫做 “德聚全” ,是个位于前门大街卖干鲜果品的店铺。由于生意不好,最终倒闭。
   
   清朝同治三年,以经营生鸡生鸭为生的小贩杨全仁将此店铺买下,开始经营烤鸭和烤炉肉。开店前,一位风水先生说: “这是块风水宝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为倒运,要想冲其晦气,除非将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称作‘全聚德’。” 
   
   杨全仁一听正合心意,就这么着再加上日后掌柜的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实诚劲儿,于是,闻名中外的 老字号“全聚德” 就这样诞生了。
   卤煮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皇帝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很受乾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深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后来命名这道肉菜为“苏造肉。”
   
   后来这道菜慢慢传到民间,旧 社会 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贵,一般老百姓吃不起,于是他就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代替五花肉,同时加入价格更便宜的猪下水煮制。没想到歪打正着,一发不可收拾地创出了传世美味,这就是咱们日后熟悉的卤煮了。
   王致和
   
   同治年间的一天,得宠于慈禧太后的太监安德海出宫办事,路过 “王致和南酱园” 时,好奇地买了一块品尝。虽然闻着有点臭,可吃起来却别有风味。
   
   于是安德海带回宫呈在慈禧太后面前,慈禧拿起筷子试着夹了一点儿放在嘴里咂摸了咂摸: “还别说,这味道还真不一般……” 不知不觉这一顿晚膳间,她竟吃了两块。
   
   随后问安德海这吃食叫什么名字?安德海说叫 “臭豆腐” ,慈禧太后摇了摇头,说这名字实为不雅。她见这吃食呈方形,且着青色,便 赐名“御青方” ,并将其列入御膳菜谱,适时进奉。
   月盛斋
   
   光绪十二年(1886年)十月,慈禧太后做寿,满朝文武大臣到处搜寻奇珍异宝为她备寿礼。有位大臣寻思: “给老佛爷送什么寿礼呢?宫里的奇珍异宝她多的数不清,早就不新鲜了,我得送一份与众不同寿礼!” 
   
   于是,他特意来到 “月盛斋” ,备了一份包装精美的大礼盒儿,并系上 “祝皇太后万寿无疆” 的绸带,进奉给老佛爷。
   
   不曾想,慈禧太后品尝了 “月盛斋”的酱肉 之后备加赞叹,特赐“月盛斋”四道“腰牌”,作为出入宫之凭证。每隔一日,“月盛斋”就会送特制的酱肉到御膳房。
   壹条龙饭庄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春末的一天,南恒顺来了两位顾客,一位约20多岁像主人,另一位40多岁像仆人, 吃完涮肉没钱付账 。韩掌柜看这两个人不像诓吃的人,便笑着说:“没关系,您二位请便吧!什么时候方便给带来就行了。”
   
   没成想第二天一个宫里的小太监就把钱送来了,这时大家才知道,昨天那个年轻人就是 光绪皇帝 。韩掌柜立即将昨天皇帝做过的凳子,用过的火锅,当作“宝物”供奉起来。用黄绸子包好,不许别人再用。
   
   于是 “壹条龙”(过去把皇帝称作龙) 在南恒顺吃饭的事很快就在京城传开,人们便将南恒顺称为“壹条龙”……
   便宜坊烤鸭
   
   公元1552年(明嘉靖三十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司长)的 杨继盛 在朝堂之上严词弹劾奸相严嵩,但反遭严嵩诬陷内心苦闷。一日来到米市胡同,见一小店香气四溢,遂进店捡席而坐,点了烤鸭与些许酒菜,店主敬其刚直不阿,亲自伺候左右。
   
   杨继盛早把不快抛之脑后,叹谓到 “此店真乃方便宜人,物超所值!” 得知店铺名为“便宜坊”遂即俯案一挥而就三个大字 “便宜坊” !
   
   后杨继盛遭严嵩陷害致死。严嵩让便宜坊的老板把匾额摘下,老板不允。后严嵩派人强行摘除匾额,老板以身护匾,遭殴打致吐血,严嵩因此作罢,便宜坊由此声名远播……
   羊眼包子
   
   相传,清朝 康熙皇帝 曾微服到前门外,品尝 回民的羊眼儿包子 。康熙皇帝走进羊肉包子铺,掌柜向康熙皇帝问安后,陪着笑脸说:"不怕爷恼,爷在里边(宫廷)什么山珍海味没尝过,还屈驾来尝羊眼儿包子,小的实在不敢孝敬。"
   
   康熙明知自己的身份已被识破,还是要吃包子。掌柜只好从命。康熙爷用筷子挟一个放在碟子里,细心地观察。只觉阵阵香味扑鼻,放到嘴里一尝,果然味道鲜美,质地不一般。
   
   但是,康熙帝左找右找也未看见"羊眼儿",便问掌柜的:"为什么看不见羊眼儿?"掌柜忙回答说: "回爷的话,馅肉没有羊眼儿,只是做的精细些,包的个头小一点,像羊眼儿,就给起了个'羊眼儿包子'的名字"。 
   
   康熙尝了两个,觉得非常可口好吃,便传旨将其经常送入宫中。从此,羊眼儿包子名声大噪,誉满北京城。于是,四城各处的回民都做起羊眼儿包子,遂成了回民喜食美味。
   芸豆卷豌豆黄
   
   据说,一天 慈禧 正坐在北海静心斋歇凉,忽听大街上传来敲打铜锣声和吆喝声,心里纳闷,忙问是干什么的,当值太监回禀是卖 豌豆黄、芸豆卷 的。
   
   慈禧一时高兴,传令将此人叫进园来。小贩见了老佛爷急忙跪下,并双手捧着芸豆卷、豌豆黄,敬请老佛爷赏光。慈禧尝罢,赞不绝口,并把此人留在宫中, 专门为她做豌豆黄和芸豆卷 。
   

这些老北京美食的背后竟然有这么多秘密

8. 最正宗的老北京美食,每一种都让人流连忘返,你吃过哪些老北京美食呢?

老北京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在北京大街小巷都吃得到,老北京炸酱面是最具有北京特色的美食之一,面条弹,加入了特制的甜面酱之后,配上肉丁炒制的浇头,最后再拌入黄花,豆芽等配菜,一碗的老北京炸酱面就好了,是老北京人最爱的美食之一。
冰糖葫芦
“都说冰糖葫芦酸,酸里面它裹着甜……”这首歌让老北京特产——冰糖葫芦风味小吃红遍大江南北,将山楂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吃起来又甜又酸。
冰糖葫芦是很有北京特色的一种食品,清朝的《燕京岁时记》中写到:将大个的楂果用竹签穿了,楂果和冰糖一起半炒半煮而后收汁。现在冰糖葫芦制作的原料多种多样,山楂、黑枣、橘子等皆可。某种程度上冰糖葫芦代表了,朴素安祥而又不乏历史感的市井生活。
驴打滚
用黄米面做的传统小吃,制作时把黄米面擀成片,然后把红豆沙铺在面片上,卷成卷,小块,表面粘上黄豆粉。成品呈黄色的外表,白色的面片和红色的豆沙三色。口感香甜有点具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
烤鸭
烤鸭是享誉世界的北京著名菜式,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被誉为“天下美味”。如今挂炉烤鸭和焖炉烤鸭是北京的烤鸭两大流派。这种美食的名声名扬海外,问外国人北京有什么好吃的?他们想到的第一个食品一定是这个,这道菜的历史非常的久,需要炭火慢慢的烘烤,原料也需要精挑细选,他在以前是皇宫里面的皇亲贵族才能吃的,他肥而不腻,外酥里嫩,非常的好吃。
炒肝儿
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将切好的熟肠段放入沸汤,放入蒜酱、葱花、姜末和口蘑汤,之后加入生猪肝片勾芡,最后撒上蒜泥,炒肝便做好了。汤汁晶莹透亮,猪肠肥滑软烂,肝嫩鲜香,醇厚味美。
卤煮
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不好吃卤煮火烧的。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来,火烧、豆腐、肺头卤煮吸足了汤汁,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其中味道最厚重的还是小肠。
肠酥软,味厚而不腻,没有任何异味。偶尔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满口脂香。因为是老汤的缘故,或许口轻的人会觉得汤口有点咸,此时可以向店家要些白开水兑入汤中,不过就我观察,没几个人这么做的,再觉得咸也会争取将火烧连带汤汁吃得一干二净,的确是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