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股东有什么行为时公司收回股权

2024-05-13

1. 当股东有什么行为时公司收回股权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没有履行出资义务 二、违反公司章程约定\x0d\x0a \x0d\x0a一、因出资问题导致股东资格丧失\x0d\x0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司法》的司法解释(三)第十八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股东会可以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股东未实际出资,一般不影响股东资格,但如果股东未实际出资,经追讨后仍不出资,则损害了股东之间的信任关系,股东可以向法院提起解除出资不实股东的资格。另外,该诉讼为形成之诉,并非确认之诉。\x0d\x0a在上述情形下剥夺股东资格的前提:\x0d\x0a1、必需是全部未出资,如果仅缴付了一部分,尚有部分未缴纳付,则不能剥夺其股东资格\x0d\x0a2、必需是抽逃全部出资,抽逃部分出资则不能剥夺其股东资格\x0d\x0a3、必需是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x0d\x0a4、在争议当事人对是否已经出资具有争议的情况下,需要首先通过诉讼确定是否缴付了出资,不宜直接将股东除名。\x0d\x0a \x0d\x0a 二、违反公司章程约定导致股东资格丧失\x0d\x0a公司章程如果规定了股东除名的条款,那么这些条款必需满足以下条件方为有效条款:\x0d\x0a1、股东违反的是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且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害,构成根本性违约\x0d\x0a2、必需穷尽内部救济程序后方可以予以除名。除名是对公司股东最为严厉的制裁手段,所以必需给予合理限制。例如,公司未缴纳出资时,必需予以合理期限的催促期,督促其补足出资;当担任董事或高管的股东有违公司章程的行为时,公司可以以有权机构通过决议免去其董事或高管职务来缓和紧张气氛。如果没有穷尽内部救济程序而断然开除其股东资格,法律恐怕难以支持\x0d\x0a3、股东身份的剥夺是否支付了对价。当剥夺一个股东的身份时,除未完全出资外,其他情形下股东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因此,将某股东除名时应支付合理的对价。这种合理的对价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以公司净资产为基准,或以各方共同委托的中介机构认定

当股东有什么行为时公司收回股权

2. 当股东有什么行为时公司收回股权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没有履行出资义务 二、违反公司章程约定
  
  一、因出资问题导致股东资格丧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司法》的司法解释(三)第十八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股东会可以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
  股东未实际出资,一般不影响股东资格,但如果股东未实际出资,经追讨后仍不出资,则损害了股东之间的信任关系,股东可以向法院提起解除出资不实股东的资格。
   
  另外,该诉讼为形成之诉,并非确认之诉。
  在上述情形下剥夺股东资格的前提:
  1、必需是全部未出资,如果仅缴付了一部分,尚有部分未缴纳付,则不能剥夺其股东资格
  2、必需是抽逃全部出资,抽逃部分出资则不能剥夺其股东资格
  3、必需是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
  4、在争议当事人对是否已经出资具有争议的情况下,需要首先通过诉讼确定是否缴付了出资,不宜直接将股东除名。
  
   二、违反公司章程约定导致股东资格丧失
  公司章程如果规定了股东除名的条款,那么这些条款必需满足以下条件方为有效条款:
  1、股东违反的是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且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害,构成根本性违约
  2、必需穷尽内部救济程序后方可以予以除名。
  除名是对公司股东最为严厉的制裁手段,所以必需给予合理限制。
  例如,公司未缴纳出资时,必需予以合理期限的催促期,督促其补足出资;当担任董事或高管的股东有违公司章程的行为时,公司可以以有权机构通过决议免去其董事或高管职务来缓和紧张气氛。
  如果没有穷尽内部救济程序而断然开除其股东资格,法律恐怕难以支持
  3、股东身份的剥夺是否支付了对价。
  当剥夺一个股东的身份时,除未完全出资外,其他情形下股东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因此,将某股东除名时应支付合理的对价。
  这种合理的对价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以公司净资产为基准,或以各方共同委托的中介机构认定
   

3. 员工离职时股权如何收回

法律分析:(一)如果员工直接持股协议中没有就员工离职后,其持有的股权该如何处理的约定,该股权应当继续由该员工持有。公司、公司其他股东均无权要求其将股权转让给任何第三人。
(二)如果员工直接持股协议中就员工离职后,其持有股权的处理作出了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办理。比如,公司与员工约定:“员工一旦离开公司,须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转让给公司指定的其他股东”,那么该约定显然是有效的,应当得到法律的尊重与保护。
(三)如果员工直接持股协议中没有就员工离职后,其持有股权的处理作出约定,但公司章程有规定的,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办理。比如,公司章程规定,“因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而获得公司股权的员工,离职时应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转让给公司指定的其他股东。”公司章程的类似规定应得到法律的尊重与保护。
(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并非是股权激励实施前的公司章程就有的内容,而是股权激励实施后,公司章程新增加的内容,且该员工对该内容在表决时投过反对票。则该内容对其不适用。也就是说,只有公司初始章程的规定才对全体股东有效,如果是体现在章程修正案里,则只有对该修正案认可的股东才受约束,如果股东未对该章程修正案认可,则不受约束。
(五)还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公司章程或者持股协议中约定的是要求离职员工将股权转让给公司,则该约定的效力存疑。尽管公司法允许公司在特定情形下回购股东的股权,但对于此种情况能否适用公司回购,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争议。故此,笔者建议,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要预先对此进行规避,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十二条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

员工离职时股权如何收回

4. 员工离职时股权如何收回

法律分析:(一)如果员工直接持股协议中没有就员工离职后,其持有的股权该如何处理的约定,该股权应当继续由该员工持有。公司、公司其他股东均无权要求其将股权转让给任何第三人。
(二)如果员工直接持股协议中就员工离职后,其持有股权的处理作出了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办理。比如,公司与员工约定:“员工一旦离开公司,须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转让给公司指定的其他股东”,那么该约定显然是有效的,应当得到法律的尊重与保护。
(三)如果员工直接持股协议中没有就员工离职后,其持有股权的处理作出约定,但公司章程有规定的,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办理。比如,公司章程规定,“因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而获得公司股权的员工,离职时应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转让给公司指定的其他股东。”公司章程的类似规定应得到法律的尊重与保护。
(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并非是股权激励实施前的公司章程就有的内容,而是股权激励实施后,公司章程新增加的内容,且该员工对该内容在表决时投过反对票。则该内容对其不适用。也就是说,只有公司初始章程的规定才对全体股东有效,如果是体现在章程修正案里,则只有对该修正案认可的股东才受约束,如果股东未对该章程修正案认可,则不受约束。
(五)还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公司章程或者持股协议中约定的是要求离职员工将股权转让给公司,则该约定的效力存疑。尽管公司法允许公司在特定情形下回购股东的股权,但对于此种情况能否适用公司回购,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争议。故此,笔者建议,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要预先对此进行规避,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十二条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

5. 离职后,公司要强制收回我们的股权,合法吗

根据我国《公司法》72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在股东之间或对外转让股权,第7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而公司强制回购股东股权的情形《公司法》没有相关规定,一般应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若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另外你老公另外成立一家与原公司经营性质相同的公司,若不违法同原公司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原公司无权干涉。
 
纵横法律网-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刘超文律师

离职后,公司要强制收回我们的股权,合法吗

6. 离职后,公司要强制收回我们的股权,合法吗

从现象来看,你的股权属于老板给的福利。既然离职必须退股。法院也会这样判决。【摘要】
离职后,公司要强制收回我们的股权,合法吗【提问】
股权是你从社会公开发售中得到?还是公司对签约员工的辅助性隐形福利待遇呢?【回答】
前者,不合法。你可以起诉!【回答】
后者,合法。不贡献就终止。【回答】
我们是亲戚 ,没有签订合同怎么办【提问】
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没有合同,劳动事实存在,按有合同处理。【回答】
从现象来看,你的股权属于老板给的福利。既然离职必须退股。法院也会这样判决。【回答】
股份是公司股东以市场价分卖给我的,【提问】
有股权证吗?有的话,公司没有资格让你退股。【回答】

7. 企业有权收回股份吗

法律分析: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是不可以回购本公司的股权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股东才能够请求公司回购股东的股权的。比如说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但五年连续盈利等这些特殊情况。
股份有限公司也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是有减少注册资本、异议股东回购等在内的几种例外情形,即原则禁止、例外允许。
对有限责任公司而言,在三种情况下股东不满股东会决议可以请求公司回购股东股权: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从而使公司存续的。
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在四种情况下可以回购股东股权:
(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二)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
(三)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
(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一) 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二) 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三) 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企业有权收回股份吗

8. 员工离职时股权如何收回

(1)彻底剥夺股权/期权一般是针对因为有重大过错或过失而离职的员工,属于惩罚性措施,在期权/股权协议中一般都有详细描述:
包括且不仅限于泄露公司机密、盗窃公司资产、因为工作失误或者故意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净身出户”。
(2)净资产价格回购较强于彻底剥夺,创业公司的净资产是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甚至有些比原始出资都低(因为持续亏损),
这种一般是针对离职后存在重大利益冲突(比如跳槽去竞争对手,或者自己创业做竞争业务)或者在职时严重不能履行职务要求的员工。
(3)按照折算出来的原始投资回购属于较为公平的方案,相当于归还本金,放弃投资收益。
(4)以市场公允价格(折现)回购属于比较折中的方案,在公司上市前,
市场公允价格一般可以用上一轮融资的价格加上一个折现率计算(因为融资一般都是增资,增资的估值要比买老股高),
例如上一轮融资后的估值为1000万人民币,那么公允价格可以按照800万计算。
(5)继续保留股票,如果公司觉得虽然核心员工离职,但仍然对公司有较大的帮助,并且核心员工也承诺离职后还会继续向公司提供帮助和资源,
那么可以把核心员工的员工股权/期权转化为一般投资人的股权。
一、股票期权是什么意思?
股票期权指买方在交付了期权费后即取得在合约规定的到期日或到期日以前按协议价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相关股票的权利。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众多方法之一,属于长期激励的范畴。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在一定期限内以一种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普通股的权利。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股权管理办法》规定:原始股股东如果辞职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则丧失持股资格,所持股份应当在离职后一个月内转让给公司;原始股股东拒绝按规定转让股权的,公司将强制要求股东转让,强制转让价格为该部分股份所对应的公司上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值。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