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起新一轮加息潮,“加息潮”袭来!全球债务危机会接踵而至吗?

2024-05-14

1. 全球掀起新一轮加息潮,“加息潮”袭来!全球债务危机会接踵而至吗?

全球可能会出现债务危机,甚至有些国家会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很多国家承受经济冲击的能力并不强。当美元进一步加息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国家的货币在同步加息,有些国家的加息幅度甚至已经达到了150个基点。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概念,即便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国家也没有进行过如此大的加息幅度。在这个情况之下,很多人并不看好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景,甚至有些人会认为很多国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这个问题也会进一步危及到很多人的基本生活。
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轮“加息潮”。
当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时候,为了抵御可能存在的通货膨胀的问题,很多国家不得不选择一起加息。即便一个国家本身存在相应的经济问题,很多国家也只能通过加息的方式来避免通货膨胀,但这个方式也会导致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受挫,同时也会导致部分国家出现债务危机。
这个问题很有可能会引发全球债务危机。
不管是对于新兴国家来说,还是对于那些老牌国家来讲,因为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存在一定的债务规模,如果这些国家进行大幅度的加息行为的话,这个行为一定会导致相关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减弱。在此情况之下,全球范围内的债务危机正在演化当中,有些国家的经济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最后,虽然全球范围内会出现债务危机,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国内也会出现此类现象。因为我们国内本身的外汇储备非常大,我们的经济复苏情况也非常好,所以我们国内完全有能力主动抵御这种债务危机。

全球掀起新一轮加息潮,“加息潮”袭来!全球债务危机会接踵而至吗?

2. 2018年将迎全球加息潮吗?

2018或迎全球加息潮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13日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25%至1.5%的水平。
14日,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也宣布了议息结果,前者再次重申执行缩减购债规模的计划,后者则在上月加息后决定按兵不动。从趋势上看,随着世界经济稳健增长,通胀水平逐渐升高,全球主要经济体将继续推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2018年可能见证更多加息时刻——
经济向好为美联储决策定调
美联储2015年12月启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开始了缓慢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此后,美联储在2016年12月、今年3月和6月先后加息,并于今年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
与前两年相比,美国经济今年展现出持续稳健增长的态势,是美联储年内三次加息的基础。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3%,略低于第二季度的3.1%,但超过市场预期的2.5%。
美联储上月底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10月至11月中旬,美国经济继续温和扩张,经济前景有所改善,价格压力已经增强。这份被称为“褐皮书”的报告说,受访地区节日消费预期整体乐观,制造业活动继续温和扩张,但房地产市场增长仍不明显。报告还表示,大部分地区的价格上涨压力较9月份有所上升。
美联储在13日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了一份声明,重申了对美国经济的乐观判断。声明说,11月份以来的信息显示美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就业市场继续强劲,失业率进一步下降;家庭消费保持温和增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近几个季度有所回升。声明还指出,曾重创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飓风及灾后重建活动对近几个月的经济、就业和通胀产生影响,但并未实质性改变美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前景。美联储仍然预计美国经济保持温和扩张,就业市场保持强劲,通胀水平将在中期内稳定在2%目标附近。
美联储主席耶伦此前在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时说,预计美国经济将继续扩张,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有望推动薪资和收入增速加快。
根据美联储当天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2017年美国经济预计增长2.5%,高于9月份预测的2.4%,到2017年底美国失业率预计为4.1%,低于9月份预测的4.3%。美联储同时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2.5%,高于9月份预测的2.1%;到2018年底美国失业率预计为3.9%,低于9月份预测的4.1%。
国际机构对美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也持乐观态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美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全部上调,预计今年增速将达2.2%,明年将达到2.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计美国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2.1%和2.4%。
耶伦接班人将“萧规曹随”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支持美联储渐进加息。这是耶伦作为美联储主席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2018年2月,现任美联储理事杰罗姆·鲍威尔将接替耶伦成为下一届美联储主席。根据鲍威尔的表态,未来美联储还将稳步提高利率并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同时放松金融监管,这些措施会增加全球资金向美国流动的意愿并有助于华尔街在金融领域继续号令世界。
特朗普上月初宣布提名现年64岁的鲍威尔接替美联储现任主席耶伦。外界普遍预期,鲍威尔执掌美联储后将延续耶伦任内谨慎渐进的加息节奏,继续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
鲍威尔通过美联储官方网站表示,如果获得参议院批准,他将领导美联储继续加息和收缩资产负债表(“缩表”)。鲍威尔表示,如果获得参议院批准,他将与其他美联储同事一起支持美国经济朝着全面复苏继续取得进展,在保持就业市场强劲增长的同时,推动美国通胀率逐步升至2%的目标。
“我们预计利率水平将进一步上升,资产负债表规模将逐步收缩。”鲍威尔说。他表示,尽管美联储竭力提高其政策的可预见性,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美联储必须根据经济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同时准备好应对威胁美国金融稳定和经济繁荣的新风险。
路透社的报道称,鲍威尔如果获得参议院批准,将在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2月份任职到期后接替她的职务,届时他继承的将是稳健的经济成长,至少未来数月货币政策不会大变。但他也将接下耶伦尚未完成的工作,也就是经济方面的几个未解难题,为何通胀如此低迷、金融市场状况在货币政策制定时所扮演的角色,在利率较低时如何应对经济衰退等。除非美国将接近纪录高位的101个月扩张趋势再延续四年,否则鲍威尔不得不应对衰退局面,但很多人认为美联储还没有做好相应准备。
鲍威尔就此指出,目前并不清楚美国通胀持续疲软的原因,但如果通胀疲软的状况持续,美联储将更缓慢地加息。他还预计,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将持续三到四年,最终规模将从目前的约4.5万亿美元降至2.5万亿到3万亿美元的水平。
美联储加息周期未至中盘
从2015年首次加息算起,美联储已经5次上调基准利率,但目前水平与美联储希望达到的中性利率水平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根据美联储13日发布的利率预测显示,到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将升至2.1%,意味着2018年美联储会加息3次。还有分析指出,为了给应对下次经济衰退准备更多“弹药”,美联储有可能加快升息步调,争取两年内将基准利率水平推升到3%以上。
将利率回归到所谓的“中性水平”,是美联储的终极目标。这样的利率水平既不会对经济产生刺激作用,也不会抑制经济增长,而是保持恰到好处的中性。美联储官员称之为“长期均衡利率”或者“长期中性利率”。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前,许多经济模型都认为该利率应处于接近4%的水平,经通胀调整后该利率应为接近2%。
回到2004年6月,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意识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时候回归中性水平了。短短两年间,美联储连续17次小幅加息,在加息周期还未结束之时,格林斯潘退休了,继任者伯南克完成了最后3次加息。仔细算来,格林斯潘和伯南克一共用了25个月将联邦基金利率推高到5.25%。
目前,外界普遍认为,本轮加息周期的终点还很遥远,2018年美联储的加息节奏将与今年相同。目前,比较流行的预测是2018年、2019年、2020年美联储还将分别加息3次、2次、2次。投资银行美银美林在报告中预测,美联储将在2018年加息3次,在2019年加息2次。
有分析人士指出,2018年美联储仍可能决定加快加息步伐。美国正在推进的税改计划和即将接任的美联储主席人选杰罗姆·鲍威尔,是外界最关注的可能影响美联储加息路线的两大因素。华尔街投行美银美林也提到,市场可能低估了税改方案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2018年一季度美联储加息节奏可能进一步加快。
目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正就大规模减税法案的政策细节展开最后协商,预计大幅降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率将导致未来十年美国财政赤字增加约1万亿美元。减税和财政刺激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多大,会否导致美联储加快加息节奏?这些问题的答案仍不明确。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伴随美国国会讨论减税法案,许多美联储官员预测美国经济前景时已考虑财政刺激的因素,金融市场也已大部分消化减税政策的乐观预期。她指出,美联储官员与大多数经济学家对减税政策的分析一致,认为减税可能会小幅提升未来几年美国经济增长。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此次美联储释放的是“鸽派”信号,即未来两年将继续保持小幅加息的节奏,不会加快升息步伐。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认为,美联储最初会不情愿大幅加息,以免对冲特朗普政府刺激经济复苏的效果。国际金融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罗宾·布鲁克斯强调,避免美元汇率过度升值是美联储采取小幅渐进加息的重要原因。
全球加息或成大概率事件
因奉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香港金融管理局14日宣布,基本利率根据预设公式上调25个基点至1.75厘,即时生效。在此之前,全球还有一些主要经济体先后宣布开启加息周期。随着世界经济状况日益改善,主要经济体保持好于以往的复苏态势,过去几年全球货币政策明显分化的局面将一去不返,随之而来的大概率事件将是全球货币政策发生转向,此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严重衰退的宽松货币政策,甚至是超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将缓慢而谨慎地回归正常化。
回到2013年12月,在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美联储在当月政策例会后宣布,从2014年1月起小幅削减月度资产购买规模,将长期国债的购买规模从450亿美元降至400亿美元,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购买规模从400亿美元降至350亿美元。这被市场理解为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一步。从那时起,美联储成了全球货币政策制定者中的“孤独者”,也为之后数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呈现分化格局埋下伏笔。到了2015年12月16日,美联储终于宣布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到0.25%至0.5%这一区间,为2006年6月以来美联储首次加息,也是美国货币政策回归中性水平的最强信号。2016年,美联储继续加息,但其他央行不为所动。
形势在2017年发生了转变。加拿大央行于今年7月和9月两次加息,成为美联储的“追随者”。进入11月,英国央行和韩国央行也做出了类似决定。
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11月初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0.5%,这是自2007年7月之后英国央行首次加息。
根据当天公布的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纪要,该委员会以7比2的投票结果决定提高基准利率,并一致通过继续执行宽松措施,包括继续购买100亿英镑的英国公司债券,维持4350亿英镑的金融资产购买规模。
月底时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将基准利率从1.25%上调至1.50%。这是韩国央行2011年6月以来首次出台加息政策,也是维持利率连续16个月不变之后首次调整。韩国央行当天举行金融货币委员会全体会议,经过投票作出上调基准利率的决定。韩国央行发表声明说,作出加息决定是因韩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声明说,金融货币委员会认为,韩国国内经济强劲增长趋势持续,国内消费温和增长,投资领域发展积极,同时出口保持高增长率,国内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过此前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欧元区经济今年复苏势头良好,前几年苦苦支撑的欧洲央行10月底在法兰克福宣布,维持欧元区现行的零利率政策不变,但将每月购债规模缩减一半。此举表明欧洲央行审慎开启了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序幕。
全球范围内更多央行投身加息阵营,一方面是因各自经济保持良好复苏态势,有必要对过去执行的宽松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根据经合组织的判断,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今明两年有望加速增长,反映出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变得更加同步;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已经呈现走高态势,也引起了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此外,美联储连续加息,势必产生外溢效应,提高本国利率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应对之策。有分析指出,进入2018年,还会有其他央行主动或被动地投身加息阵营。
还有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助理主任詹姆斯·丹尼尔表示,美联储加息政策已被市场大部分提前消化,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外流压力明显减小,同时外汇储备水平非常充足,预计美联储加息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对更多新兴经济体来说,美联储连续加息,将提高资金流失的风险。国际金融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加速且全球风险偏好上升,对冲了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正常化措施的冲击,预计今年流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资本将增至1.1万亿美元,但对美联储的未来行动仍要加以警惕。国际金融协会全球资本市场高级主管索尼娅·吉布斯表示,国际资本流动仍将受到美国通胀率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国际债券收益率上涨速度快于预期,可能导致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局面,尤其对新兴经济体债务流动来说,更是一大威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出警告,一旦全球通胀率大幅回升,主要央行突然收紧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该组织预计,在利率大幅上升以及股价和房价降幅超过10%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将会出现衰退,新兴经济体将面临资本外流的巨大风险。

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美联储、欧洲央行等主要央行应清楚地向市场传递缓慢退出货币刺激政策的计划,以避免市场动荡,金融监管机构应采取宏观审慎政策以降低杠杆率,控制金融风险。
明年不就知道了吗?

3. “加息潮”再度来袭,这轮海外“加息潮”究竟有多大规模?

 “加息潮”的规模非常大,因为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加息行为,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美联储的加息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之所以以前这个范围内会出现所谓的 “加息潮”,无非就是因为美联储在大幅加息。在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因为美联储已经在短短一年之内加息了300个基点,所以这个行为会导致资本市场上的美元大量回流美国。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如果想要保证汇率稳定的话,其他国家和地区就需要选择同步加吸引,这个方式也可以有效避免相关国家和地区遭遇到输入型的通货膨胀。
全球范围内的 “加息潮”再一次来袭。
当美联储决定在9月份加息75个基点之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同步加息,有些欧洲国家的加息幅度甚至已经达到了100个基点。这是一个比较夸张的概念,因为这不仅意味着美国的加息幅度已经创下了历史记录,同时也意味着很多国家在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可能存在的经济危机。
 “加息潮”的规模非常庞大。
除了美国之外,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国家本身的通货膨胀也非常严重,甚至有些欧洲国家的通货膨胀已经达到了15%左右。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想要应对本地的通货膨胀的话,很多国家不仅需要应对美元加息所导致的美元回流问题,更需要选择主动控制当地的物价。有些欧洲国家的加息幅度是100个基点,但100个基点根本就不能解决当地的通货膨胀的问题。
与此同时,并非所有的国家都会选择同步加息,对于我们国内和日本这样的国家来说,我们反而在通过降息的方式来提高经济复苏的能力。

“加息潮”再度来袭,这轮海外“加息潮”究竟有多大规模?

4. 全球掀起新一轮“加息潮”,债务危机会接踵而至吗?

我认为债务危机很有可能会在全球各个地方出现,很多国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预测,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基本上已经陷入到了衰退当中。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全球经济的预测,有经济学家预测全球经济陷入经济衰退的概率是90%以上。特别是对于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说,因为这些国家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想要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的话,当地就需要通过加息的方式来遏制通货膨胀,但这个方式也会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同时也会导致很多高负债国家出现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很可能会在全球各地出现。
这个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存在一定的负债规模,特别是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欧洲的部分国家的负债规模已经达到了200%以上。当这些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以后,这些国家肯定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同时也可能会爆发出比欧债危机更严重的债务危机。
我们需要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
虽然债务危机并非会100%出现,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我个人来看,我们需要尽可能谨慎看待各种投资行为,同时尽可能主动卖掉各种资产。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尽可能以持有现金为主,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虽然我们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况本身比较好,我们的很多行业也处在复苏的状态之下,但如果全球范围内出现债务危机的话,这个问题一定会或多或少波及到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最后,债务危机的问题本身也会涉及到各种经济问题,甚至有可能会进一步演化成经济危机。

5. 全球掀起新一轮“加息潮”,经济衰退、债务危机将接踵而至吗?

我认为经济衰退和债务危机肯定会接踵而至。
在看到多个国家对本国货币采取加息策略之后,很多国家都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情,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一、经济衰退和债务危机肯定会接踵而至。由于美国率先采取了加息的策略,这使得很多国家为了应对美国加息所带来的影响,也先后作出了对本国货币加息的决定。因为只有这么做,才能够维护自身的利益。只不过多国货币频繁加息,必然会导致经济出现进一步衰退的局面,同时也有可能会引发多国出现债务危机的局面。
二、经济衰退和债务危机肯定会出现,是因为世界各国承受不住加息带来的影响。虽然美国可以采取多次加息的方式来缓解国内的经济问题,但是其他国家的货币并没有美元那么强大的吸引力,这使得其他货币一旦选择加息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本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出现经济崩溃的局面,在经济出现崩溃局面后,经济衰退和债务危机肯定会频繁出现。
三、经济衰退和债务危机肯定会出现,是因为世界经济已处于混乱状态。由于世界各国目前已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这使得各个国家都希望能够保住自身的经济成果,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各个国家都采用了不同手段来干预经济。正是由于世界经济已处于严重混乱状态,这使得世界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遭遇到很多的危机。
我希望世界各国能够从大局着想,千万不要轻易做出加息的决定,因为一旦做出这样的决定,那么必然会出现伤人伤己的情况。

全球掀起新一轮“加息潮”,经济衰退、债务危机将接踵而至吗?

6. 世行警告加息潮推高全球衰退风险,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首先是在不引发全球衰退的情况下,通胀需要政策制定者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例如,中央银行既要保持独立性,又要在决策上保持清晰明确的沟通,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溢出效应。在不引发全球衰退的情况下,通胀需要政策制定者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例如,中央银行既要保持独立性,又要在决策上保持清晰明确的沟通,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溢出效应。

其次是全球央行为对抗通胀而同步加息,可能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金融危机,造成持久损害。该研究呼吁发达经济体充分考虑本国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效应。全球增长正在急剧放缓,并且随着更多国家陷入衰退,可能会进一步放缓。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将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口造成毁灭性的长期后果。

再者是高杠杆贷款市场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借款人。可以以不怎么高于美国政府借款利率的利率筹集资金。投资者通胀预期增强,纷纷抛售美国长期国债等债券,导致其价格下跌、收益率上扬,进而造成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能提高利率,以遏制资本外流,而这些国家刚刚萌芽的经济复苏则要被扼杀了。

要知道的是流动性过剩的溢出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不得不提早加息,以遏制本币贬值和高通胀,尽管它们仍深受COVID-19大流行的影响。 发达经济体继续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以促进自身经济复苏,这将进一步推高通胀预期,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升,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7. 最尴尬的加息潮,来了!全球股市将面临进一步压力

   7月21日,   欧洲央行加息50个基点   ,这是11年来首次加息,同时是2000年来的最大幅度加息,也   意味着自2014年6月以来存款机制利率正式结束负利率时代!   
     目前加息潮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已经非常时髦。  
     今年3月17日,美联储率先开始了疫情之后的首次加息,把基准利率从零区间附近上调到   0.25-0.5%   目标区间。  
     此后主要国家纷纷跟随美联储加息,比如韩国、新西兰、菲律宾等。有数据统计,截至6月份,   全球各国央行上调政策性利率的次数高达80次。   
     加息的原因主要是两个:  
     1、   高通胀   ,受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美欧等经济体物价总水平连创40年新高,过半数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高达7%之上,其中委内瑞拉、黎巴嫩、苏丹、叙利亚和津巴布韦的CPI同比涨幅甚至超过100%,2022年6月,阿根廷CPI同比涨幅高达64%。全球主要经济面临几十年来最严重通胀。  
     2、   货币贬值   ,今年上半年,日元对美元贬值超15%,欧元对美元贬值超8%,土耳其里拉贬值19.4%,新加坡元贬值3.3%,其他亚洲货币对美元均跌超5%,大洋洲货币对美元贬值均在5%以上。  
     此轮加息有两个特征:  
     1、   幅度非常大   ,比如欧洲本次加息是22年来最大幅度加息,7月份美国加息75个基点,是1994年以来的近三十年最大幅度加息,7月13日,韩国宣布加息50个基点,是韩国央行 历史 上首次一次性加息50个基点。  
     2、   最尴尬的一轮加息   。欧洲此次加息被称为衰退式的加息,一方面目前的市场环境并不支持加息。欧盟最新发布的经济预测显示,欧元区2022年经济增速预期从春季预测的2.7%下降至2.6%,明年增长预期从上次的2.3%大幅下降至1.4%。此外,意大利政局生变,意大利总理德拉吉辞职,意大利经济面临陷入混乱的风险,欧债危机或再度爆发。  
     更为重要的是俄乌冲突这个深刻影响欧洲版图的事件,将拖累未来欧洲至少10年经济增长,其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以及制裁对自身的反噬效果正在显现。  
        
     最近一段时间欧元的表现明显弱于其它货币。  
      美联储加息、能源危机、制裁的反噬是欧元贬值的直接原因。   更为深刻的原因是欧洲人太懒,劳动的人太少,享受的人太多。  
     据OECD最新工时统计,大部分欧洲人每周平均工作时长在30小时左右。  
     人懒惰,福利好,结果是人失去了创造力,这从欧洲此前陷入长时间的负利率就可以看出。这和日本相似,同样是实行过负利率的国家。就在昨天(7月22日),日本公布最新的利率决议息,决定不加息,将基准利率维持在 历史 低点-0.1%。  
     近期日本的经济表现明显不佳,   日本央行预计2022财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2.4%,   低于此前预期的2.9%,同时日元对美元大幅贬值。过去的两个月日元对美元大跌7.8%。  
     表面上看,日元贬值是美日货币政策分道扬镳所致,但深刻原因是则是日本制造业正在失去竞争力所至。日本是世界第一 汽车 出口大国,在全球 汽车 产业中的地位处于最顶端的水平上。  
     但在新能源 汽车 革命下,日本制造业似乎陷入强弩之末。   目前在新能源车领域,中国和美国已经领先日本。   
     2021年,中国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超过350万辆,今年预计会超过500万辆,相当于日本每年销售的新车总数。而老牌的日系车丰田、本田却主要还是集中在油车上。  
     所以我们看到今年欧元和日元对美元贬值最严重。5月22日-7月21日,   日元兑美元暴跌了7.8%,欧元兑美元贬值了近3%,而人民币汇率整体上比较稳定。   
     人民币汇率之所以稳定,   一方面是中国有外汇管制,能隔离部分风险。另一方面原因是进入7月份中国货币政策出现微调。   
     7月4日-7月15日,央行连续进行   30亿   逆回购操作,回笼货币意图明显。高层最新的表态也说,不会为了过高增长目标而出台超大规模刺激措施、超发货币、预支未来。  
     中国没有继续进一步的宽松,   物价   是重要考虑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宏观 社会 负债率过高。今年一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达到   268.2%   ,相当于咱们需要2.6年不吃不喝才能还完欠下的债务。所以维持略松但又不宜过松的货币政策非常重要。  
     总之,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货币出现了明显收紧的态势,将对全球资本价格带来显著影响。近期包含A股在内的全球股市出现明显的波动,其实就反映了全球货币政策正在发生的变化。货币泛滥的时候水潮船高,但潮水退去时,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最尴尬的加息潮,来了!全球股市将面临进一步压力

8. 全球掀起新一轮的加息潮,我们为什么不跟?若中国加息会带来哪些影响?

因为中国考虑到了我们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状况,如果我们国家加息的话,将会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会让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大的资金压力、会影响到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发展以及会降低老百姓的消费欲望。
美联储加息已经影响到了美国的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我们国家必须要立足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我们具体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会影响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果中国选择和美国一样加息,那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者将会把更多的资金投入,中国从而不利于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因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需要资本来进行支持,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其实就是资金,我们国家必须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够盲目加息。
会影响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制造业之所以能够形成产业,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我们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来发展,而且机器的设备购买以及产业工人的工资发放,并且我们国家转型过程当中所需要的资金都是从资本市场来的。
会降低普通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在市场利息比较高的情况之下,绝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都会选择把自己所持有的资金投放在银行里面,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息。这种情况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在生活当中能够靠自己获得更多的收益的话,那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不选择加息是有更多考虑的,实体经济的发展绝对是我们国家重装考虑的一个方面,盲目加息只会影响更多方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