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提纲

2024-04-29

1.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提纲

 我们都知道,读史使人明智。但是有很多学生学习历史却很吃力。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1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提纲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  文化  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
  9、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历史     学习     方法     
  1.上课好好听讲。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历史这门课,多么不喜欢这个老师,多么想睡觉,都请认真听讲,不发呆不神游。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有PPT课件,可以把特别重要的课件拷回家,打印进行复习。
  2.重视历史课本。老师可能出错,作业可能出错,网络可能出错。但课本绝对是对的(起码对于考试来说是这样),一切依据都要去课本上寻找。考前一定要看书。看书要仔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但又要着眼于宏观。
  3.关于历史错题本有没有必要,我是这样认为的:不同人适合不同的方法,没必要千篇一律。有些错题和年代和人物有关(也就是标准答案可以在书上找到,毫无争议的)值得记下来反复复习,但一些理解题,存在争议的就没必要了。最重要的是有了错题本一定要去看去复习。
  4.认真完成历史作业,这也是非常基本的。一旦有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要问,在书上把相关内容勾画出来考前复习。不建议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书,考试你又看不了。不会的忘记的,先跳过去,做完后去历史书上找,划出来。
   学习历史的窍门 
  需要一定的理解。很多时候,历史知识点不是不需要记忆,而是需要去理解。我们能够理解某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往往并不是依靠硬记。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单独阅读书上的文字,还不足以真正理解了这些历史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地图、表格、绘画,以及改编的  故事  来理解。
  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比较分析法在很多学科得到广泛应用。历史比较分析法可以能够更好的帮助你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力。如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明的比较;唐代和宋代制度的对比;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地图和图表的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历史读本都配有大量的地图、表格和绘画。这些设计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把握基本的历史。地图可以清晰的看出历史的地理沿革、关隘位置、行政区划。一般来说,历史表格主要是对某些历史事实的归纳和  总结  ,有时候会采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
  对人名、地名的记忆。很多历史人物的名字不是很好记忆,或者记在后面,忘记前面了。我们可以把某一个历史人物与相关的事件联系起来,这样就好记忆了。如汉武帝,三次攻打匈奴;派遣张骞出西域;建立察举制。单一记忆人名、地名难以牢固记忆,需要我们把人物、地名、事件联系起来。这样记忆还比较全面些。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提纲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  2018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2020 
  ★  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2) 
  ★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3)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提纲

2. 初一下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
人物:唐太宗  措施: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崇尚节俭;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虚心纳谏(魏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郭沫若称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唐玄宗  
措施: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或“开元之治”。 
二、唐朝经济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 科举制的创立:隋创立,唐完善。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二、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三、科举制的完善: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四、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五、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六、作用: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唐代民族关系处理
1、民族 藏族 维吾尔族 靺鞨 彝族白族
2、祖先 吐番 回纥(鹘)  六诏居民
3、首领 松赞干布赞普
尺带珠丹赞普 怀仁可汗 渤海郡王 云南王
4、生活区域 青藏高原一带 甘肃新疆一带,色楞格河流域 东北松花江、黑龙江 云南苍山洱海
5、意义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密切了唐番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双方关系友好,经济和商业繁荣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增多,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经济文化水平提高,有海东盛国之称
 唐玄宗封首领为“云南王” 在唐朝支持下实现了统一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比较
四、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1、统治方法 勤于政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国策 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员到地方任职,烧毁珠玉锦绣,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2、统治美称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开元之治
3、科举制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开创殿试和武举,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4、对外交往 玄藏西游  鉴真东渡
5、民族关系 ①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②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③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④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6、任用贤才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骆宾王 姚崇
7、名言名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  
8、其它 被北方、西域首领奉为“天可汗”。歌舞《秦王破阵乐》  参与编创《霓裳羽衣舞》
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是唐朝发明的。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作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金刚经》868年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比欧洲(1423)早近600年
二、火药
1、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的火药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三、高超的建筑水平
1、赵州桥(安济桥)
设计者:隋朝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比欧洲早700多年。
四、 光耀千古的诗坛 
诗人           代表作                           特点 
李白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诗仙
杜甫     “三吏”“三别”                      反映社会现实。          诗圣
1、唐朝帝王大都喜爱诗歌,进士考试也以诗歌为重要内容,这就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杜甫亲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3、白居易称李白、杜甫的诗歌“吟咏流千古,声明动四夷”。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五、雕刻艺术
  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内容以佛教故事为主,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1、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2、敦煌壁画形象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3. 2011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一二单元提纲 快点 越 简单越好的好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从地图看世界 
第二课  世界的划分 
第三课  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 

1. 公元前550年前后,古希腊地理学家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这幅地图对地中海四周海陆轮廓的描绘大体上是正确的。 
2. 公元2世纪,古希腊地理学者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幅地图首次展示了大地不是一个平面,并且使用了经纬线。 
3. 阿拉伯学者伊德里西在12世纪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图中的印度洋不再是被大陆所包围,而是一个在非洲大陆南面与大西洋相连接的海洋,中国、日本等亚洲东方国家也标注在图中。 
4. 15世纪,麦哲伦等航海家最终证明了人类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地图的国家之一。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其中一幅是地形图,一幅是驻军图,一幅是城邑图。 
6.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是关于地图编制原理的精辟论述,代表了中国古代先进的制图理论和技术。 
7. 地球上空有很多颗人造卫星,他们不停地向地面发送拍摄的卫星影像,地面接收以后,将它转送到科学家的计算机上,处理成卫星影像地图。 
8. 古埃及人发现地图对表明财产所有权很有用。(有了地图就可以解决所有权方面的种种争执。) 
9. (人类的历史及时发现世界、了解世界的历史,也是丰富地图的历史。) 
10. 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事物的空间联系。(大陆漂移学说) 
11. 地图不但能够揭示自然事物的空间现象和过程,还能反映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 
12. 如今地图已经成为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不但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好帮手。 
13. 地图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利和注记。 
14. 方向:一般地图上的的方向(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用指向标表示方向、用经纬网表示方向。 
15.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三种: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通常,反映大范围区域的地图选用的比例尺就小,途中的内容比较简略;反映小范围区域的地图,选用的比例尺就大,图中的内容比较详细。 
16. 人们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称为大陆,将散布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大陆及其附属的岛屿称为大洲。地球上的陆地被人们分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及南极洲。 
17. 大洲之间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山脉、河流等属于天然界线,运河等属于非天然界线。亚欧两洲陆地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等为界。非亚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与亚洲之间的界线是白令海峡。 
18. 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及北冰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形状如同英文字母“S”,北冰洋面积最小。 
19. -(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7月18日为世界海洋日。) 
20. 目前,全世界约有230个国家和地区。 
21. 一个国家除了拥有自己的居民外,还拥有自己的领土。国家最根本的特征是拥有主权。(拥有主权是国家与地区之间最大的区别。)国家对内有处理国家内部事务的职能,对外有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以及抵御外敌入侵的职能。 
22. 非洲是目前拥有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 
23. 世界上有不同类型的国家。从面积上看,“教会之国”梵蒂冈是一个面积只有0.44平方千米、人口仅1300余人的袖珍小国(“国中之国”);俄罗斯国土辽阔,面积1708万平凡千米,居世界第一位。从形状上看:狭长型——智利,紧凑型——波兰,分散型——马来西亚。从海陆位置来看,国家可分为岛国、沿海国和内陆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四周被印度洋和太平洋所环抱;尼日利亚南临几内亚湾,为沿海国;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还可以从宗教上看。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我国一向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行径。) 
25. 自然环境由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这些自然要素既构成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26. 陆地上的地形有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在不同地形的分布区内,道路形式、社区规模和类型、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都有差别。) 
27. 气候是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地球上有多种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类型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上。农业活动与气候关系最为密切。 
28. 土壤也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肥力上。 
29. 水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主要的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因此一些河流沿岸往往也是人口密集的地带。 
30. 人口的分布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31. 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带是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第二个人口密集的地区是西欧。第三个人口稠密区在北美洲的美国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周围。(人口稠密地区的形成与自然、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关。) 
32. 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一直是“黑河——腾冲”一线之东南面高于其西北面。目前这条线的东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3%,而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4%。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人口排在前五位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山东、广东、四川和江苏。 

第二单元  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 

第四课  农业与自然环境 
第五课  工业与自然环境 
34.(农业和工业属于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35.农业分为耕作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部门。 
36.(农业起源于早期人类对动植物的驯化。) 
37.据考证,早期驯化动植物的地区主要有西亚两河流域、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中美地区。例如,小麦和猪、牛、羊是在西亚驯化而成的;水稻的最早驯化地区是中国;玉米的最早驯化地区是中美地区。 
38.斑马始终没有被驯化。 
39.驯化产生了原始农业,农业是人类获得较为充足、稳定的食物来源,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全球人口从距今一万年左右人类种植谷物开始持续增长。) 
40.当一个物种被驯化后,其他地区利用这个物种,还要进行适合当地环境的驯化。(农业生产的区域也由最初零星的作物起源中心逐渐向外扩展。) 
41.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1973年,他成功地培育出世界最早的“三系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绿色革命”。 
42.人们利用杂交技术和基因工程,培育出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作物、家畜新品种。(新品种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而且改变了他们的地域分布。) 
43.耕作业和畜牧业是农业的两个主要部门。它们的地域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的发展除了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外,还受各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44.世界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地区,特别是中纬度地区,即亚洲东部和南部、北美洲中部、南美洲东南部。 
45.耕作业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因为:历史——中国耕作业历史悠久、作物品种繁多、中国古代重农抑商;自然——中国气候的特点之一就是高温期和多雨期同在夏季,这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经济——中国有13亿人口,没有经济实力,所以只能自给自足。) 
46.世界草场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大面积的天然牧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草原区。(草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热带草原在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温带草原在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中国、阿根廷、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是草场资源丰富的国家。) 
47.中国草场面积约4亿公顷,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的高原和山地。 
48.(耕地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压力,保护耕地、恢复一些被破坏耕地的生产功能,十分重要。) 
49.林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具有可更新的特点,只要利用得当,就不会枯竭。 
50.中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51. 森林的功能:经济功能——提供果品药材、提供木材;环境功能——美化环境、减弱噪音、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持水土、净化空气。 
52.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我国沿海普遍实行了休渔制度,即在夏季的一段时间里停止捕鱼。 
53.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程度是不同的。工业的产生及发展,最能体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种类不断扩大、利用程度逐步加深的过程。 
54.工业每一次较大的进步往往都表现为新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应用与新产品的出现。(新资源、新技术、新产品) 
55.矿产资源可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黑色金属矿和有色金属矿两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矿;铜、铝、铅、锌等为有色金属矿。后者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磷灰石等。 
56.许多基础工业的分布需要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但随着交通和其他技术的发展,工业分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料和燃料产地的限制。 
57.人类开发矿产资源的空间从陆地扩展到海洋,如:海地锰结核等。 
58.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59.矿物的冶炼和提纯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肥料并造成污染环境的物质。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人们已经开始回收废旧金属。

2011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一二单元提纲 快点 越 简单越好的好

4. 初一下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
人物:唐太宗  措施: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崇尚节俭;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虚心纳谏(魏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郭沫若称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唐玄宗  
措施: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或“开元之治”。 
二、唐朝经济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 科举制的创立:隋创立,唐完善。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二、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三、科举制的完善: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四、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五、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六、作用: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唐代民族关系处理
1、民族 藏族 维吾尔族 靺鞨 彝族白族
2、祖先 吐番 回纥(鹘)  六诏居民
3、首领 松赞干布赞普
尺带珠丹赞普 怀仁可汗 渤海郡王 云南王
4、生活区域 青藏高原一带 甘肃新疆一带,色楞格河流域 东北松花江、黑龙江 云南苍山洱海
5、意义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密切了唐番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双方关系友好,经济和商业繁荣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增多,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经济文化水平提高,有海东盛国之称
 唐玄宗封首领为“云南王” 在唐朝支持下实现了统一

5. 七年级下册完整的历史复习提纲

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问答部分)
           (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
      (2) 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宋太祖即位后,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宋太祖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6、隋唐时期,我国取得的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4)、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清朝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第二: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三: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8、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2)、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四、列举题:
          1、列举唐朝三位著名的诗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难》   杜甫 “三吏”“三别”    白居易《新乐府》
         2、列举北宋时少数民族政权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党项,都城兴庆  金,都城会宁
         3、列举17世纪我国进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4、列举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五、材料分析题: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
      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早期的资本家  早期的雇佣工人
      (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 什么关系?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
       (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出现在明朝中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
      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乾隆帝说的
       (3)、这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选择填空要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     (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亚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次。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3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3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3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41、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4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4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44、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45、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46、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4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七年级下册完整的历史复习提纲

6. 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一二单元知识框架

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三个知识点:
1.       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
2.       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3.       山顶洞人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年代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距今约3万年
 
意义/特征
 揭开我国人类历史的新篇,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
 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用火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组织
 群居生活
 氏族生活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三个知识点:
1.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存年代、生活地点、生产工具、作物以及生活状况。
2.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存年代、生活地点、生产工具、作物以及生活状况,尤其是半坡人的彩陶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的瑰宝。
3.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距今年代:约7000年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所处位置:长江流域
                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作物:水稻
                房屋建筑:干栏式
                距今年代:约5000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所处位置:黄河流域
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作物:粟
房屋建筑:半地穴式
淘气制作:彩陶
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大汶口原始居民
 
                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所处位置:黄河流域
                社会生产:农耕、制陶
生活状况: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三个知识点:
1.       涿鹿之战——炎黄战蚩尤
2.       “人文初祖”——黄帝
3.       尧、舜、禹的“禅让”
 
知识点一: 炎黄战蚩尤
1.炎帝、黄帝、蚩尤: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黄帝和炎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即传说中教人农耕的神农氏,而蚩尤则是东方九黎族的首领,传说他以铜做兵器,勇猛异常。
2.涿鹿之战:传说蚩尤率军队入侵炎帝部落,炎帝向黄帝求救。黄帝立即出兵讨伐蚩尤,最终蚩尤被擒杀,战败的余部因而远去。
3.华夏族的形成:涿鹿之战后,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结成了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华夏族。
知识点二: 黄帝——“人文初祖”
1.黄帝的贡献:黄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最早的一位宗祖,华夏族形成以后公认他为全族的始祖。相传他会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
2.地位: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这反映出后人对黄帝的尊敬,对黄帝所做贡献的认可。
知识点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的传说: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治水有功,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2.“禅让”:是中国远古社会首领推举和继承的一种方法,是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内部实行的一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商、西周被称为“上古三代”,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朝代。
            建立者及都城:禹建立,定都阳城。
夏朝的兴亡
 
            家天下: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巩固统治:建立一套国家机制
            灭亡:夏桀(jie)实行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灭亡。
商朝的兴亡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盘庚迁殷: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商朝日益强盛。
            灭亡:商纣无道,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朝灭亡。
            建立时间、人物、都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
西周的灭亡
 
            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
            等级制:从周王到奴隶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
            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知识点一: 夏朝的兴衰
⒈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定都阳城)
⑴禹在位时,他的儿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禹死后,其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⑵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⒉夏朝的统治
⑴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陕西南部一带,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⑵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⒊夏桀暴政导致夏朝灭亡
桀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的宫殿,无休止地惩罚百姓,压迫他们服劳役。贫民、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被商朝灭亡。夏朝共经历了四百多年。
知识点二: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⒈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⑴背景:①夏桀实行暴政,贫民和奴隶不断发动反抗斗争。②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的国君团结周围的小国和部落,乘桀失去民心,起兵功夏。
⑵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⒉商朝的强盛
⑴汤是商朝的第一代国王,也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汤统治时期,商朝越来越强盛。
⑵汤死后,尽力了多带君主的治理,尤其在盘庚以后,商朝的势力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⒊盘庚迁殷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都城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叫殷朝。
⒋商朝灭亡
⑴商纣暴政。纣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和夏桀一样,也是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⑵牧野之战。商朝后期,周武王见商朝的政治腐败,内部混乱,便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进攻商纣。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知识点三: 西周的分封制
⒈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⒉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⒊作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⒋西周灭亡: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比较夏、商、西周的兴亡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最后一个国王
 灭亡时间
 重大事件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桀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殷
 纣
 公元前1046年
 盘庚迁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幽王
 公元前771年
 实行分封制、形成等级制、发生国人暴动
 

 
夏、商、西周更替大事年表
约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西周灭亡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的出现:原始社会末期出现
                                         夏朝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灿烂时期
                     青铜艺术的高度发展  西周种类更加丰富
灿烂的青铜文明
 
                                                   司母戊鼎(商朝)
                                         代表作品  四羊方尊(商朝)
                                                   三星堆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的灿烂青铜文明
                     奴隶的地位低下,命运悲惨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至洛,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时间: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等
春秋时期
 
                   齐桓公称霸:任用管仲改革,国富兵强,打着“尊王攘夷”口号,成为春
               秋时期第一霸主
          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军打败晋军,楚庄
王成为霸主
战国时期
 
                        时间: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影响
 
                 消极影响:长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积极影响:诸侯逐渐减少,促进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点一: 春秋争霸(你知道:葵丘会盟、退避三舍吗?)
⒈春秋争霸的背景
    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⒉初秋争霸的目的: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
    各诸侯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⒊著名的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等。
⒋齐桓公称霸
⑴称霸原因:第一,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国富兵强。
        第二,讲究争霸的政策和策略,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扩充疆界。
        第三,齐国地理位置优越,盛产鱼盐,经济富庶,为争霸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⑵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⒌晋文公称霸
⑴晋国地处黄河中下游,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中原的一个大国。
⑵晋文公曾经长年在外流亡,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国君以后,注重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确立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
⑶晋楚城濮之战:那时,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黄河流域,和晋国展开了争霸战争,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展开大战。战役开始时,楚国势力强大,咄咄逼人。晋军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了楚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城濮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⒍楚庄王称霸
    城濮之战后,楚国不甘失败。楚庄王继位后,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发展生产,为北上争霸奠定了基础。后来楚军打败了晋军,饮马黄河,建立霸业。
⒎诸侯争霸的影响
⑴消极影响:长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⑵积极影响:在争霸过程中,诸侯逐渐减少,促进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点二: 战国七雄(你知道:三家分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吗?)
⒈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经过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只剩下齐、楚、晋、燕、秦等几个重要的大诸侯国。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
⒉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⒊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小国逐步被大国兼并,大国与大国之间为了各自利益,也进行明争暗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就是这一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
⒋秦国崛起
经过长平之战,秦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加,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七课 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
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社会经济
 
                  铁农具的使用
                  牛耕的推广
            修建时期
            修建人
            位置
            功能
            地位
            意义
                        背景
                        时间
             商鞅变法   内容
                        作用
                        意义
             各国变法: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社会形成
知识点一: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⑴铁农具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适用范围扩大。
⑵牛耕的推广:我国至迟在春秋末期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⑶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对农业的影响: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
⑷人类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的情况
主要使用时期
 制作材料
 代表性生产工具
 优点与缺点
 
原始社会
 木、石、骨、蚌
 耒耜、蚌镰等
 廉价;硬度不够,不耐用
 
夏、商、西周
 青铜
 青铜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铜珍贵,质地软
 
春秋战国及以后
 铁
 耙、镰、锸、锄、铲等
 铁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
 

⑸生产关系的变革:奴隶主与奴隶变为地主与农民
铁农具出现后,奴隶主驱赶奴隶大量开垦荒地,增加财富。在努力制度下,努力毫无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不高。于是一部分开明的奴隶主尝试着改变剥削方式,他们把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劳动者,每年收获的时候向劳动者收取大部分收获物作为地租。劳动者可留一小部分收获物供自己支配。在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下,劳动者不再称奴隶而称农民,这些开明的奴隶主也就成为新兴的地主。这样,个体生产就取代了大规模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知识点二: 著名的都江堰
⒈修建原因
战国时期,岷江上游山谷高深,水流湍急,一到成都平原,流速突然减缓,所夹带的泥沙石子随 即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每年夏季秋季水势骤涨,常常泛滥成灾。雨季过后,又会出现干旱。为了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决定修建都江堰。
⒉都江堰的修建(地点、修建时间、修建人、地位、功能)
    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由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是闻名世界的防洪工程。
⒊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
⑴结构组成:都江堰由“都江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江中修筑的“都江鱼嘴”,使江水从两边分流。内江用于灌溉,外江供分流。在玉垒山开凿人工通道“宝瓶口”,把内江的水引入支流进行灌溉农田。
⑵运作原理:“深淘滩,低作堰”。淘挖内江时,截断流入内江的水,使它通过低堰全部流入外江。然后以相同的方法把水拦入内江而淘挖外江。为确保内江灌溉区的安全,是成都平原免于水患之害,修建飞沙堰,以供洪水期内江的水从堰顶溢入外江之用,因此堰不可修得太高。
⒋都江堰的意义
   都江堰消除了泯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知识点三:商鞅变法
⒈商鞅变法的背景
⑴战国时期,由于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封建地主和农民。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⑵诸侯争霸过程中,秦国还比较落后,迫于现实压力,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图强。
⒉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等
时间
 公元前356年开始(秦孝公时期)
 
目的
 富国强兵
 
指导思想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家思想)
 
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工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工的旧贵族的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遣官吏治理。
 
性质
 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制国家。
 
⒊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商鞅变法上有国君支持,下有百姓拥护,加上商鞅本人的决心,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获得极大成功。
⒋各国变法的影响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定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7. 七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
2、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还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的生活。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氏族。
第2课: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 原始农耕时代的原始居民遗址。用耒耜耕地, 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家畜,打猎捕鱼;会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动物、使用弓箭 、打猎捕渔;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3、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贫富分化特别明显。
第3课:
1、黄帝和炎帝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后来,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从此,这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
2、黄帝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因此黄帝也被称为“人文初祖”。
3、尧、舜、禹的“禅让”。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尧本人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其实质是原始民主制。
第4课: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个首领,奴隶社会的第一国王)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时期。
2、禹死后,其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 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4、由于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的暴政,导致商汤灭夏,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5、商朝又称为殷朝 。因为商王盘庚 迁殷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6、由于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商纣的暴政,导致武王伐纣 ,商朝灭亡。后来周武王建立西周 ,定都镐(又称镐京)。
7、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这是西周成为一个强盛国家的主要原因。西周的等级制度:(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平民 → 奴隶)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第5课:
1、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其中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世界上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
2、与商周同期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叫做“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4、 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但青铜铸造业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这段时期的文明又被称为“青铜文明”。 奴隶是主要的劳动者,过着悲惨的生活。
第6课: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 春秋和战国时期。
2、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3、齐桓公是春秋时期 第一个霸主 。(利用齐国地处东方,盛产鱼盐的优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尊王攘夷)晋文公是第二个霸主。(他发展生产,改革内政,发展军队)
4、 楚晋争霸在春秋时期最激烈。其中有城濮大战,奠定了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础。
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田氏代齐;三家分晋:赵、魏、韩)
6、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齐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长平之战 ,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7课: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 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出现了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都江堰:由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的,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类,因此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4、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变法的原因:根本原因:铁器和牛耕的进步和推广,导致社会生产力发展;主要原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直接原因:秦孝公变法图强。
★ 变法的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变法的意义:通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战国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到封建社会时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第8课:
1、 文字的演变:
战国时期的读书人用毛笔蘸墨,在竹简和丝帛上书写,其字体主要也是大篆。
甲骨文(商朝)→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竹帛书(战国)→小篆、隶书(秦朝)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商朝的历法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商朝已经有了日月食的记录。
3、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 望、闻、问、切的“四诊法” ,一直被中医沿用。
4、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其代表作是 《离骚》。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
5、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第9课: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 。孔子的主要思想:提出“仁” 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苛杀。教育思想: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其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一书。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2、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其主要思想是: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他主张以弱克刚。他的学说记录在 《道德经》 里面。
3、孟子——儒家。主要思想:①主张“春秋无义战”笼统反对一切战争;②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③提出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韩非子——法家。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适应了当时追求变法图强的时代要求。
5、孙武——兵家。著《孙子兵法》。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6、墨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相友爱,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7、庄子——道家。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第10课
1、经过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秦统一六国成为不可抗拒的事实。
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前221年——前207年,都城在咸阳)
3、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①、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 ;在中央设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 郡县制。②、统一文字(小篆、隶书)、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度量衡。③、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④、北筑长城,抵抗匈奴;南修灵渠,开发南疆。(秦始皇命大将 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了西起 临洮 ,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第11课
1、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包括:①为自己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徭役、兵役繁重;②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赋税沉重;③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④秦二世的统治残暴,政治十分黑暗。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失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公元 前207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4、秦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楚汉之争”。
5、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12课
1、文景之治:
根本原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主要原因:吸取秦亡的教训,巩固自身统治。
2、措施:①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汉文帝、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注重“以德化民”。
结果: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西汉国力最强盛时期是在—— 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原因:汉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①政治:重视人才;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②思想:汉武帝为改变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③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专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谋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④军事: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匈奴进行反击,组成强大的骑兵队伍,发动了河西走廊战役,夺取了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大片领土。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进行漠北战役,大败匈奴。经过漠北战役,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⑤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准备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中央政府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意义: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13课:
1、汉武帝曾令人治理黄河,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2、发明水排的是——东汉的杜诗,这是个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这一技术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第14课
1、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族首领是—— 冒顿单于 。从此,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 。
3、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出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从此匈奴再也无力跟西汉对抗。
4、西汉元帝时期有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使汉匈边境安定了很长一段时间,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15课 
1、西域——指的是现今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 新疆 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共同反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建立 西域都护 ,总管西域事务。
4、丝绸之路 的路线: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过敦煌,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安息,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意义:加强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为西汉武帝时期的兴盛起了重要的作用。
5、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 班超 出使西域。166年,大秦 派使臣访问东汉政府,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大秦,中国古代对古罗马的称呼)
第16课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中国西汉早期。
2、在纸发明以前,我国通常使用竹简和丝帛做书写材料。
3、东汉时候,蔡伦 改进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候纸”。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 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记载了秦汉以来的成就,某些部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东汉的张衡制造了一台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6、汉朝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和张仲景。华佗 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还编了一套体操叫“五禽戏”。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17课
1、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起源于 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够忍受苦难,虔诚的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麻痹人民。)
2、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道教。兴起于东汉民间。创始人之一是 张陵。道教把老子尊称为“太上老君”。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3、西汉伟大史学家司马迁 编写了《史记》一书。《史记》记述了从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4、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艺术宝库的璀璨明珠) 。
第18课
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袁绍骄傲轻敌,曹操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政治上重视人才,挟天子以令诸侯。)
2、奠定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208年,孙权、刘备 以少胜多战胜 曹操 )。(曹军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疫病流行,曹操本人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
3、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吴国 的建立。
国 家	建 立	建立者	都城	特色产业	灭 亡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水利工程	266年,西晋建立,魏亡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蜀锦织造	263年,被魏所灭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造船业	280年,被西晋所灭
第19课
1、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八王之乱加剧了西晋的衰落,加上内迁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的反抗,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
2、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4世纪后期,北方前秦 统治者苻坚任用王蒙为相实行改革,励精图治, 统一了黄河流域。
3、383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东晋谢安)结果:前秦大败。影响:经过淝水之战,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南方的东晋形成了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东汉末年,为逃避战乱,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民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措施得当。
影响: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
1、建立北魏政权的是——鲜卑族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年代是——439年。
3、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族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4、孝文帝是我国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有: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课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第一人,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成《齐民要术》一书,该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第22课
1、中国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大书法家。代表作是《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3、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大绘画家。代表作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当时人称顾恺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4、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朝时期著名的两大石窟。

七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8.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提纲

1、课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省---县的---距今-------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3、北京人的地点、时间?他们过着-----生活,使用的是什么火?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最多的国家。
5、山顶洞人距今-----地点是----他们会-------
2、原始的农耕生活
1、距今约------的-------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住着----------的房子。他们种植----。
2、距今约-----的------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住着--------的房子。他们种植------。3、说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2、原始的农耕生活
1、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住着干栏式的房子。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
2、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3、说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
3、华夏之祖
1、约------千年----和-----联合打败-----这场战役叫--------形成了日后的-------。
2、黄帝的妻子------发明养蚕缫丝,------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为-----海外华人自豪的称自己为-------。
3.---,---,---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叫------。
4.公元前----年,---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3、华夏之祖
1、约四五千年黄帝和炎帝联合打败蚩尤这场战役叫涿鹿之战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自豪的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3.尧舜禹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4课
1.启继承了父位,-----代替了------,------变成了------。夏朝统治中心--------。
2.夏朝开国之君-----,亡国之君------都城
3.商朝建立的时间-----,开国之君------,亡国之君------。------迁都到殷。
4.西周的开国之君-------,亡国之君-----都城?前-----年,双方在-----。
5.西周实行----制,灭亡时间-----。
6.西周的等级制度-------------。

4课
1.启继承了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2.夏朝开国之君禹,亡国之君桀都城阳城  3.商朝建立的时间前1600年,开国之君汤,亡国之君纣。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的开国之君周武王,亡国之君周幽王都城?镐,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称牧野之战。
5.西周实行分封制,灭亡时间前771年。
6.西周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5、课
1、著名的青铜器最大的是---------精品是------
2、成都盛行的青铜文化是?出土的有?
3、-----、-----、------、和-----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4、说说奴隶的悲惨生活。

5、课
1、著名的青铜器最大的是司母戊鼎精品是四羊方尊
2、成都盛行的青铜文化是?三星堆文化出土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3、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4、说说奴隶的悲惨生活。

6、课
1、前----年---东迁----史称---,东周分为----
2、春秋著名的霸主------、-----、-----。
3、齐桓公最先争霸的原因?
4、晋楚大战称为--------。
5、战国七雄有---、---、---、---、---、----、----。6、哪三家分晋?
7、主要战役----、----、----

6、课
1、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2、春秋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3、齐桓公最先争霸的原因?1.东方大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3.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土。
4、晋楚大战称为城濮大战。
5、战国七雄有齐楚燕韩赵魏秦                                            6、哪三家分晋?赵魏韩
7、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7、课
1、-----时期开始出现----,----末年已使用-----战国时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革命。
2、战国时----国蜀郡太守----在-----中游修筑----是文明世界防洪灌溉工程。使四川成为-----。
3、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作用?启示

7、课
1、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革命。
2、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文明世界防洪灌溉工程。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
3、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作用?启示
     前356年  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8、课
1、什么是甲骨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也称铭文
2、西周晚期将文字整理成一种样式称为大篆
3、甲骨文里有日食、月食的记载。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4、扁鹊是春秋战国的名医,他的四诊法是?望、闻、问、切5、“长太息以掩涕兮”是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他的代表作《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6、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9、课
1、------的孔子是---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学说,由弟子整理的《-------》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的贡献?
2、-----的老子是---家学派的创始人,学说记录在《--------》观点是--------。
3、---家创始人墨子。主张“------”4、---家创始人韩非,主张--------5、兵家鼻祖是-----的军事家-----著作《----》思想?
9、课
1、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由弟子整理的《论语》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孔子的贡献?
2、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学说记录在《道德经》观点是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3、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4、法家创始人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5、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军事家孙武著作《孙子兵法》思想?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10、课
1、前---年至前----秦王灭六国,都城----最高统治者称-----中央设-------------地方推行------
2、秦朝(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3、秦长城的起止点?
4、秦朝的疆域?
5、秦始皇接受谁的建议焚书坑儒?

10、课
1、前230年至前221秦王灭六国,都城咸阳。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2、秦朝(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1.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
3、修长城,4、开灵渠。过:焚书坑儒,暴政。
3、秦长城的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5、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11、课
1、秦的暴政?2、前---年----、-----在-----发动起义,在----建立政权。意义?
3、前-----年巨鹿之战
4、前---年----建立汉,定都---史称---刘邦是?
5、、说出与本课有关的成语

11、课
1、秦的暴政?赋税徭役繁重,刑法严酷,秦二世更加残酷
2、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政权。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前207年巨鹿之战
4、前202年刘邦建立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是?汉高祖
5、说出与本课有关的成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12、课
1、----和----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2、汉武帝接受------的建议。在长安举办----- 
3、西汉灭亡的时间?
4、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25年---建东汉定都------他统治时期称为------ 
12、课
1、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举办太学
3、西汉灭亡的时间?9年
3、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西汉25年刘秀建东汉定都洛阳他统治时期称为光武中兴
13、课:
1、汉武帝治理黄河---年没水灾。明帝派-----治理。丝织品已经使用------。
2、----南阳太守----发明----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比欧洲早-----年。钢材制作方法是----发明的。
3两汉时提高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14、课
1、----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2、前---年汉武帝派----、----出击匈奴。
3、边城晏闭牛马布野…说出昭君和亲作用。4、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15、课
1、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2、前---年西汉政府设立------从此今新疆地区----------------3、丝绸之路?
4、73年---经营西域---年大秦访问
1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在我国什么地方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2、我国最早的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3、------时候的-------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
4、造纸术的意义?
5、《-----------》是一部数学名著。
6、----------的----------发明---------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7、--------代的医学家---------他制成了麻醉药剂------还模仿-----、-------、------、-------、------五种禽兽编了体操-----------。
8、----末年,-------写了《--------》后世尊称他为----

17、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作用?
2、-------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之一叫---------,道教尊老子为----------。3、王充的作品--------
4、-------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生活在-------时代,编写《--------》,记述了从-----到-------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
5、“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谁说的话?是评价谁的哪本书?
6、秦汉雕塑艺术轰动世界的是-----------是世界艺术宝库的明珠。
18、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作用
2、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作用
3、孙刘联军用------的方法。
4、三国鼎立的三个国家的名称、建立者、时间、都城?
5、孙权派------到达------(今-----)
6、你喜欢三国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7、三国中谁最强谁最弱?

19、江南地区的开发
1、------最先被魏国灭亡。------年-----篡夺皇位建立-------朝,定都------史称------。------年灭吴,完成统一。
2、五胡有-----、------、------、-------、------。
3、------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灭亡了西晋。
4、------年------重建晋朝,都城-----史称-----
5、-----建立前秦。------重用-------
6、------年前秦东晋爆发-------。
7、------年大将-----自立为帝国号-----南方经历四个朝代总称--------。

20、北方民族大融合
1、------族建立-------,------年,统一黄河流域。定都-------,孝文帝迁都--------。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
3、南北朝简图